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诗论词话] [书目举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五十七卷)[清]纪昀等 纂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圜容较义》·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李之藻撰。亦利玛窦之所授也。前有万历甲寅之藻自序,称凡厥有形,惟
圜为大;有形所受,惟圜至多。浑圜之体难名,而平面之形易析。试取同周一形
以相参考,等边之形必钜於不等边形,多边之形必钜於少边之形,最多边者圜也,
最等边者亦圜也。析之则分秒不漏,是知多边;联之则圭角全无,是知等边。不
多边等边,则必不成圆。惟多边等边,故圜容最钜。昔从利公研穷天体,因论圜
容,拈出一义。次为五界十八题,借平面以推立圜,设角形以徵浑体云云。盖形
有全体,视为一面,从其一面,例其全体,故曰借平面以测立圜。面必有界,界
为线为边,两线相交必有角。析圜形则各为角,合角形则共成圜,故曰设角以徵
浑体。其书虽明圆容之义,而各面各体比例之义胥於是见,且次第相生於《周髀》
圆出於方,方出於矩之义,亦多足发明焉。
△《历体略》·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王英明撰。英明字子晦,开州人。万历丙午举人。是编成於万历壬子。上
卷六篇,曰天体地形,曰二曜,曰五纬,曰辰次,曰刻漏极度,曰杂说。中卷三
篇,曰极宫,曰象位,曰天汉。下卷则续见欧逻巴书,撮其体要,曰天体地度,
曰度里之差,曰纬曜,曰经宿,曰黄道宫界,曰赤道纬躔,曰气候刻漏,凡七篇。
又附论日月交食一篇。然其上、中二卷所讲中法,亦皆与西法相吻合。盖是时徐
光启《新法算书》虽尚未出,而利玛窦先至中国,业有传其说者,故英明阴用之
耳。所论皆天文之梗概,不及後来梅文鼎、薛凤祚诸人兼备测量推步之法。然学
天文者必先知象纬之文与运行之故,而後能因其度数,究其精微。是书说虽浅近,
固初学从入之门径也。卷首冠以五图,据翁汉{鹿吝}序,英明原著书而不著图,
此本乃顺治丙戌英明之子忄养,官江南督粮道时,以原本重刊,属汉{鹿吝}所补。
忄养跋称,位置编帙,与前刻少异,考书中步天歌第一章下有附注,称步天歌无
善本,兹从先生订正,庶鲜鱼鲁之讹云云。核其文义,亦汉{鹿吝}之语。则是书
盖经汉{鹿吝}重订,非其原本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定历象考成》·四十二卷
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律历渊源》之第一部也。案推步之术,古法
无徵,所可考者,汉太初术以下至明大统术而已。自利玛窦入中国,测验渐密,
而辨争亦遂日起。终明之世,朝议坚守门户,讫未尝用也。国朝声教覃敷,极西
诸国,皆累译而至。其术愈推愈精,又与崇祯《新法算书》图表不合。而作《新
法算书》时,欧罗巴人自秘其学。立说复深隐不可解。圣祖仁皇帝乃特命诸臣,
详考法原,定著此书,分上、下二编。上编曰揆天察纪,下编曰明时正度。集中
西之大同,建天地而不悖,精微广大,殊非管蠡之见所能测。今据其可以仰窥者,
与《新法算书》互校。如黄道斜交赤道而出其内外,其相距之度即二至太阳距赤
道之纬度,《新法算书》用西人第谷所测定为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三十秒,今则累
测夏至午正太阳高度得黄赤大距为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三十秒,较第谷所测减少二
分。盖黄、赤二道由远而近,其所以古多今少,渐次移易之故,非巧算所能及,
故当随时密测,以合天行者也。又时差之根,其故有二。一因太阳之实行而时刻
为之进退,盖以高卑为加减之限也;一因赤道之升度而时刻为之消长,盖以分至
为加减之限也。《新法算书》合二者以立表,名曰日差。然高卑每年有行分,则
宫度引数必不能相同,合立一表,岁久必不可用。今分为二表,加减二次,而於
法为密矣。又《新法算书》推算日食三差以黄平象限为本,然三差并生於太阴,
而太阴之经纬度为白道经纬度,当以白平象限为本。太阴在此度即无东西差,而
南北差最大,与高下差等。若在此度以东,则差而早,宜有减差;在此度以西,
则差而迟,宜有加差。其加减,有时而与黄平象限同,有时而与黄平象限异,故
定交角,有反其加减之用也。又历来算术,定月食初亏复圆方位,东西南北主黄
道之经纬言,非谓地平经度之东西南北也。惟月实行之度在初宫六宫,望时又为
子正,则黄道经纬之东西南北与地平经度合。否则黄道升降有邪正,而加时距午
有远近,两经纬迥然各别,所推之东西南北必不与地平之方位相符。今实指其在
月体之上下左右为众目所共睹,较旧法更为亲切。又《新法算书》言五星古图以
地为心,新图以日为心,然第谷推步均数惟火星以日为心,若以地为心立算,其
得数亦与之同。知第谷乃虚立巧算之法,而五星本天,实皆以地为心。盖金、水
二星以日为心者,乃其本轮,非本天也。土、木、火三星以日为心者,乃次轮上
星行距日之迹,亦非本天也。至若弧三角之法,《新法算书》所载图说,殊多庞
杂,而正弧又遗黄赤互求之法。今以正弧约之,为对边、对角及垂弧矢较三比例,
则周天经纬皆可互求而操之有要矣。此皆订正《新法算书》之大端。其馀与《新
法算书》相同者,亦推术精密,无差累黍。洵乎大圣人之制作,万世无出其范围
者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定仪象考成》·三十二卷
乾隆九年奉敕撰。乾隆十七年告成,御制序文颁行。卷首上下为御制玑衡抚
辰仪。卷第一之十三为总纪恒星及恒星黄道经纬度表,卷第十四之二十五为恒星
赤道经纬度表,卷第二十六为月五星相距恒星黄赤道经纬度表,卷第二十七之三
十为天汉经纬度表。案玑衡之制,马融、郑玄注《尚书》皆以为浑仪是其遗法。
唐、宋而後,日以加详,然规环既多遮蔽,隐映之患,势不能免。郭守敬析之为
简、仰二仪,人称其便。康熙十三年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南怀仁新制六仪,赤道、
黄道分为二器,皆不用地平圈,而地平、象限、纪限、天体诸仪则地平之经纬与
黄、赤之错综皆已毕具。又命监臣纪利安制地平经纬仪,合地平、象限二仪而为
一,其用尤便。皇上亲莅灵台,遍观仪象,以浑天制最近古,而时度信宜从今,
改制新仪,锡名曰玑衡抚辰。诚酌古准今,损益尽善,仪制凡三重。其在外者即
古之六合仪,而不用地平圈。其正立双环为子午圈,斜倚单环为天常赤道圈。其
南北二极皆设圆轴,轴本贯於子午双环,中空而轴内向,以贯内二重之环。又依
京师北极高度而上五十度五分为天顶,於天顶拖垂线以代地平圈故不用地平圈也。
其内即古之三辰仪,而不用黄道圈。其贯於二极之双环为赤极经圈。结於赤极经
圈之中要与天常赤道平运者,为游旋赤道圈自经圈之南极作两象限弧以承之,测
得三辰之赤道经纬度,则黄道经纬可推。且黄、赤距纬,古远今近,纵或日久有
差,而仪器无庸改制,故不用黄道圈也。又其在内即古之四游仪,贯於二极之双
环为四游圈,定於游圈之两极者为直距,绾於直距之中心者为窥衡。游圈中要设
直表以指经度,及时窥衡右旁设直表以指纬度,此则古今所同也。又星辰循黄道
行,每七十年差一度,黄赤大距亦数十年而差一分。《灵台仪象志》中所列诸表,
皆据曩时分度,今则逐时加修,得岁差真数。其三垣二十八宿以及诸星,今昔多
少不同者,并以乾隆九年甲子为元。验诸实测,比旧增一千六百一十四星,亦前
古之所未闻。密考天行随时消息,所以示万年修改之道者,举不越乎是编之范围
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定历象考成後编》·十卷
乾隆二年奉敕撰。《新法算书》推步法数,皆仍西史第谷之旧。其图表之参
差,解说之隐晦者,圣祖仁皇帝《历象考成》上下二编研精阐微,穷究理数,固
已极一时推步之精,示万世修明之法矣。第测验渐久而渐精,算术亦愈变而愈巧。
自康熙中西洋噶西尼法兰德等出,又新制坠子表以定时,千里镜以测远,以发第
谷未尽之义,大端有三。其一谓太阳地半径差旧定为三分,今测止有十秒,盖日
天半径甚远,测量所系,只在秒微,又有蒙气杂乎其内,最为难定。因思日月星
之在天,惟恒星无地半径差。若以日星相较,可得其准。而日星不能两见。是测
日不如测五星也。土、木二星在日上,地半径差愈微。金、水二星虽有时在日下,
而其行绕日,逼近日光,均为难测。惟火星绕日而亦绕地,能与太阳冲,故夜半
时火星正当子午线,於南北两处测之,同与恒星相较。其距恒星若相等,则是无
地半径差。若相距不等,即为有地半径差。其不等之数即两处地半径差之较。且
火星冲太阳时,其距地较太阳为近,则太阳地半径差,以比例算之,必更小于火
星地半径差也。其一谓清蒙气差,旧定地平上为三十四分,高四十五度,止有五
秒,今测地平上止三十二分,高四十五度,尚有五十九秒。其说谓蒙气绕乎地球
之周,日月星照乎蒙气之外。人在地面,为蒙气所映,必能视之使高。而日月星
之光线,入乎蒙气之中,必反折之使下,故光线与视线在蒙气之内,则合而为一;
蒙气之外,则岐而为二。所岐虽有不同,而相合则有定处,自地心过所合处,作
线抵圜周,则此线即为蒙气之割线。视线与割线成一角,光线与割线亦成一角。
二角相减,即得蒙气差角也。其一谓日月五星之本天,旧说为平圆,今以为扌隋
圆,两端径长,两腰径短。盖太阳之行有盈缩,由於本天有高卑。春分至秋分行
最高半周,故行缩而历日多;秋分至春分行最卑半周,故行盈而历日少。其说一
为不同心天,一为本轮。而不同心天之两心差即本轮之半径,故二者名虽异而理
则同也。第谷用本轮推盈缩差,惟中距与实测合,而最高最卑前後则差,因用均
轮以消息之。然天行不能无差刻,白尔以来,屡加精测。又以均轮所推高卑前後
渐有微差,乃设本天为扌隋圆,均分扌隋圆面积为逐日平行之度。则高卑之理既
与旧说无异,而高卑前後盈缩之行乃俱与实测相符也。据此三者,则第谷旧法经
纬俱有微差。雍正六年六月朔,日食。以新法较之,纤微密合。是以世宗宪皇帝
特允监臣戴进贤之请,命修日躔、月离二表,续於《历象考成》之後,然有表无
说,亦无推算之法。吏部尚书顾琮,恐久而失传,奏请增修表解图说,仰请睿裁,
垂诸永久。凡新法与旧不同之处,始抉剔底蕴,阐发无馀,而其理仍与圣祖仁皇
帝御制上下二编若合符节。益足见圣圣相承,先後同揆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新法》·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锡阐撰。锡阐字寅旭,号馀不,又号晓?,又号天同一生,吴江人。
是书前一卷述勾股割圜诸法,後五卷皆推步七政交食凌犯之术。观其自序,盖成
於明之末年,故以崇祯元年戊辰为历元,以南京应天府为里差之元。其分周天为
三百八十四,更以分弧为逐限,以加减为从消。创立新名,虽颇涉臆撰,然其时
徐光启等纂修新法,聚讼盈庭,锡阐独闭户著书,潜心测算,务求精符天象,不
屑屑於门户之分,钮?《觚?》称其精究推步,兼通中西之学。遇天色晴霁,辄
登屋卧鸱吻闲,仰察星象,竟夕不寐,盖亦覃思测验之士。梅文鼎《勿?历书记》
曰:从来言交食只有食甚分数,未及其边,惟王寅旭则以日月圆体分为三百六十
度,而论其食甚时所亏之边凡几何度。今为推演,其法颇为精确。又称近代历学
以吴江为最,识解在青州之上云云。(案:青州谓薛凤祚,凤祚,益都人,为青
州属邑故也。)其推挹锡阐甚至。迨康熙中,《御制数理精蕴》亦多采锡阐之说。
盖其书虽疏密互见,而其合者不可废也。书中於法有未备者,每称别见补遗。然
此本止於六卷,实无所谓补遗者,意其有佚篇欤?
△《中星谱》·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撰。?号励斋,仁和人。王?卓《今世说》称其博综群书,尤精天
官家言,日月薄蚀,星辰躔度,推测毫?无遗。在长安与监中西洋专家反覆辨论,
群皆叹伏。所著有《中星谱》、《周天现界图》、《步天歌》行世。今所见者惟
是编。所订经星凡四十有五,乃於二十八舍之外益以大角、贯索、天市、帝座、
织女、河鼓、天津、北落师门、土司空、天?、五里、参左肩、参右足、天狼、
南北河、轩辕、大星、太微、帝座等十七星,用以较午中迟早,缀诸时刻。首京
师,附浙江,其馀以类而推。所论昼夜永短,寒暑循环,地殊势异,与所引经传
记载,考定岁差,厘分昏旦,皆简明详切,与今《仪象考成》中星更录颇相表里。
观其自序,撰自康熙八年。是此书在钦定算书以前,前明徐光启《新法算书》以
後。存其度数以校证盈缩,於恒星岁差之数亦不为无所裨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经或问前集》·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游艺撰。艺字子六,建宁人。是书凡前後二集,此其前集也。凡天地之
象,日月星之行,薄蚀?肉?之故,与风?雷电雨露霜雾虹霓之属,皆设为问答,
一一推阐其所以然,颇为明晰,至於占验之术,则悉屏不言,尤为深识。昔班固
作《汉书·律历志》,言治历当兼择专门之裔,明经之儒,精算之士。正以儒者
明於古义,欲使互相参考,究已往以知未来,非欲其说太极论阴阳也。邵子历理、
历数之说,亦谓知其当然与知其所以然耳。儒者误会其旨,遂以为历数之外别有
历理。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因以元授时历全归於许衡之明理,所载崇祯十四年
礼部议改历法一疏,不能决两家之是非,因推原历本,扫除测算,尤属遁词。
(案:疏称尧舜之历以厘工熙绩为钦天,成周之历以无逸、《豳风》为月令,非
如保章、挈壶斤斤於时刻分秒之末而已。凡历数始於《河图》,五十有五以十乘
之为五百五十,以五乘之为二百七十有五。自洪武元年戊申,距今壬午,盖二百
七十有五年矣。实为《河图》中候,宜修明礼乐,先德後刑,劝民农桑,敦崇仁
厚,其斯为治历之本务乎?)夫天下无理外之数,亦无数外之理。授时历密於前
代,正以多方实测,立法步算得之。使但坐谈造化,即七政可齐,则有宋诸儒言
天凿凿,何以三百年中历十八变而不定,必待郭守敬辈乎?艺作此书,亦全明历
理,虽步算尚多未谙,然反覆究阐,具有实徵存是一编,可以知即数即理本无二
致,非空言天道者所可及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步真原》·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薛凤祚所译西洋穆尼阁法也。凤祚有《圣学心传》,已著录。顺治中,
穆尼阁寄寓江宁,喜与人谈算术,而不招人入耶苏会,在彼教中号为笃实君子。
凤祚初从魏文魁游,主持旧法,後见穆尼阁,始改从西学,尽传其术。因译其所
说为此书。其法专推日月交食,中间绘弧三角图三。一则有北极出地,有日距赤
道,有时刻而求高弧;一则有日距天顶有正午黄道,有黄道与子午圈相交之角,
而求黄道高弧交角;一则有黄道高弧交角,有高下差而求东西南北二差。末绘日
食食分一图。凤祚译是书时,新法初行,又中西文字辗转相通,故词旨未能尽畅。
梅文鼎尝订证其书,称其法与崇祯《新法历书》有同有异,其似异而同者,布算
之图,对数之表,与历书迥别,然得数无二。惟黄道春分二差则根数大异,非测
候无以断其是非。然其书在未修《数理精蕴》之前,录而存之,犹可以见步天之
术由疏入密之渐也。
△《天学会通》·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所言皆推算交食之法。按
推算交食,凡有两例。一用积月积日以取应用诸行度数,由平三角、弧三角等法
逐次比例,而得食分时刻方位者;一用立成表,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
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者。凤祚此书,盖用表算之例,殊为简捷精密。梅文鼎
订注是书,亦称其以西洋六十分通为百分,从授时之法,实为便用,惟仍以对数
立算不如直用乘除为正法。惜所订注之处,未获与之相质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算全书》·六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梅文鼎撰。文鼎字定九,宣城人。笃志嗜古,尤精历算之学。康熙四十
一年,大学士李光地尝以其《历学疑问》进呈。会圣祖仁皇帝南巡,於德州召见
御书积学参微四字赐之,以年老遣归。嗣诏修《乐律历算》书,下江南总督徵其
孙成入侍。及《律吕正义》书成,复驿致命校勘。後年九十馀,终於家。特命织
造曹ぽ为经纪其丧。至今传为稽古之至荣。所著《历算》诸书,李光地尝刻其七
种。馀多晚年纂述,或已订成帙,或略具草稿。魏荔彤求得其本,以属无锡杨作
枚校正。作枚遂附以己说,并为补所未备而刊行之。凡二十九种,名之曰《历算
全书》。然序次错杂,未得要领。谨重加编次,以言历者居前,而以言算者列於
後。首曰历学疑问,论历学古今疏密,及中西二法与回回历之异同,即尝蒙圣祖
仁皇帝亲加点定者,谨以冠之简编。次曰历学疑问补,亦杂论历法纲领。次曰历
学问答,乃与一时公卿大夫以历法往来问答之词。次曰弧三角举要,乃用浑象表
弧三角之形式。次曰环中黍尺,乃弧三角以量代算之法。次曰岁周地度合考,乃
考高卑岁实及西国年月地度弧角里差。次曰平立定三差说,推七政赢缩之故。次
曰冬至考,用统天、大明、授时三法考春秋以来冬至。次曰诸方日轨,乃以北极
高二十度至四十二度各地曰轨,按时节为立成表。次曰五星纪要,总论五星行度。
次曰火星本法,专论火星迟疾。次曰七政细草,载推步日月五星法,及恒星交宫
过度之术。次曰揆日候星纪要,列直隶、江南、河南、陕西四省表景,并三垣列
宿经纬,定为立成表。次曰二铭补注,乃所解仰仪铭及简仪铭。次曰历学骈枝,
乃所注大统历法。次曰交会管见,乃以交食方位向称南北东西者改为上下左右。
次曰交食蒙求,乃推算法数。次曰古算衍略,次曰筹算,次曰笔算,次曰度算释
例,俱为步算之根源。次曰方程论。次曰勾股阐微。次曰三角法举要。次曰解割
圜之根。次曰方圆幂积。次曰几何补编。次曰少广拾遗。次曰堑堵测量。皆以推
阐算法,或衍九章之未备,或著今法之面形,或论中西形体之变化,或释弧矢勾
股八线之比例。盖历算之术,至是而大备矣。我国家修明律数,探赜索隐,集千
古之大成。文鼎以草野书生,乃能覃思切究,洞悉源流。其所论著,皆足以通中
西之旨,而折今古之中,自郭守敬以来罕见其比。其受圣天子特达之知,固非偶
然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统历志》·八卷、《附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梅文鼎撰。初,元郭守敬作《授时历》,其法较古为密。明初所颁《大
统历》,即用其旧法。岁久渐差,知历者恒有异议。至崇祯间,徐光启推衍西法,
分局测验,疏舛益明。钦天监正戈丰年无以复争,乃诿其过於守敬。孙承泽作
《春明梦馀录》,又力辨守敬为历中之圣,惜不能尽用其法。聚讼迄无定论。康
熙丙午,开局纂修《明史》,史官以文鼎精於算数,就询明历得失之源流。文鼎
因即大统旧法,详为推衍注释,辑为此编,以持其平。分原书为法原、立成、推
步三部。法原之目七,曰勾股测量,曰弧矢割圆,曰黄赤道差,曰黄赤道内外,
曰白道交周,曰日月五星平立定三差,曰里差漏刻。立成之目四,曰太阳盈缩,
曰太阴迟疾,曰昼夜刻分,曰五星盈缩。推步之目六,曰气朔,曰日躔,曰月离,
曰中星,曰交食,曰五星。法原所以取数,立成所以纪数,推步所以纪法,皆剖
析分明,具有条理。盖文鼎於象纬运行,实能究极其所以然,与畴人子弟沿世业
而守成法者,所见固不同也。历算之家,测未来者当以新法,推已往者则当各求
以本法。知其所以疏而後可以得其密,知其所以舛而後可以得其真,知其所以渐
差而後可以穷其至变,则是书虽明郭氏之法,亦测天者前事之师矣。其书旧不分
卷,今以所立十七目,一目定为一卷,以便循览焉。
△《勿?历算书记》·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国朝梅文鼎撰。文鼎历算诸书,仅刊行二十九种。此乃合其已刊未刊之书,
各疏其论撰之意。凡推步测验之书六十二种,算术之书二十六种。虽亦目录解题
之类,而诸家之源流得失,一一标其指要,使本末厘然,实数家之总汇也。如
《古今历法通考》一条曰:不读耶律文正之《庚午元历》,不知授时之五星;不
读《统天历》,不知授时之岁实消长;不考王朴之《钦天历》,不知斜升正降之
理;不考《宣明历》,不知气刻时三差;非一行之《大衍历》;不知岁自为岁天
自为天。非李淳风之《麟德历》,不能用定朔;非何承天、祖冲之、刘焯诸历,
无以知岁差。非张子信,无以知交道表里,日行盈缩;非姜岌,不知以月蚀验日
躔;非刘洪之《乾象历》,不知月行迟疾。然非洛下闳、谢姓等肇启其端,虽有
善悟之人,亦无自而生其智。又曰:西法约有九家,一为唐《九执历》,二为元
扎玛鲁鼎《万年历》,三为明玛沙伊赫《回回历》,四为陈壤、袁黄所述《历法
新书》,五为唐顺之、周述学所撰《历宗通议》、《历宗中经》,皆旧西法也。
六曰利玛窦《天学初函》,汤若望《崇祯历书》,南怀仁《仪象志》、《永年历》,
七曰穆尼阁《天步真原》,薛凤祚《天学会通》,八曰王锡阐《晓?新法》,九
曰揭暄《写天新语》,方中通《揭方问答》。皆新西法也。非深读其书,亦不能
知其故。又《周髀补注》一条曰:观其所言里差之法,是即西人之说所自出也。
《回回历补注》一条曰:《回历》即西法之旧率,泰西本《回历》而加精,是皆
於中西诸法融会贯通,一一得其要领绝无争竞门户之见。故虽有论无法,仍录之
天文算术类中,为诸法之纲领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经星同异考》·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梅文?撰。文?字尔表,宣城人。与其兄文鼎皆精研历算之学,互相商
榷,多所发明,此其所订中西恒星名数也。星经之最古者,莫如巫咸、甘、石三
家,而其学失传。虽残编尚存,已不能知其端绪。惟隋丹玄子《步天歌》所列星
象,特为简括。故自宋以来,天官家多据为准绳。迨明季历法不验,而欧逻巴之
法始行。利玛窦所撰《经天该》,其名亦与中国相同,而位座有无,数目多寡,
与《步天歌》往往不合。文?因据南怀仁《仪象志》所载星名,依步天次序,胪
列其目,而以有无多寡之故,分行详注其下,其古歌、西歌,亦各载原文於後,
以便检核。南极诸星为古所未及者,则并据汤若望《历书》及《仪象志》为考证
补歌,附之於末。盖七政之运行,必凭恒星为考验。然在天成象,天本无言,随
人所标目为指名,即据人所指名为测验,指名不一,则测验多岐矣。文?此编,
独详稽异同,参考互证,使名实不病於参差。是亦中西两法互相贯通之要领也。
△《全史日至源流》·三十二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许伯政撰。伯政有《易深》,已著录。此书遵御制《历象考成》前编之
法,溯稽《经史传注》所载至朔气闰,质其合否,纠其谬误。首三卷皆论步算之
术。如谓天周宜用三百六十度,日法宜用九十六刻,宫次非恒星一定之居,岁实
奇零,积久始觉损益,不宜概为四分日之一,其论皆为确当,惟所论岁实,期以
二百一十六年递减二十秒,及日在高卑二日平行实行适等,揆以历理,未免滞碍。
至後三十卷中,排纂长历,分代纪年上起轩皇,下迄明季。四千年之中,丝牵绳
贯,使星躔节候,一一按谱而稽,亦可为後来考测之资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算学》·八卷、《续》·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编因梅文鼎《历算全书》
为之发明订正,而一准《钦定历象考成》折衷其异同。一卷曰历学补论,皆因文
鼎之说而推阐所未言。二卷曰岁实消长,文鼎论岁实消长,以为高冲近冬至而岁
馀渐消,过冬至而复渐长,永则以为岁实本无消长,消长之故在高冲者岁实稍赢,
近最高者稍?肉,又小轮半径,古大今小,则加减差亦异。三卷曰恒气注历,文
鼎论冬至加减,谓当如西法用定气,不用恒气,而所作《疑问补》等书又谓当如
旧法用恒气注历,永则以为冬至既不用恒气,则诸节亦皆当用定气,不用恒气,
故此二卷皆条列文鼎之说,而以所见辨於下。四卷曰冬至权度,《元史》六历冬
至载晋献公以来四十九事,文鼎因作《春秋冬至考》,删去晋献公一事,各以其
本法推求其故,永则以为算术虽明,而未有折衷,更因文鼎之法,考证历法史志
之误。五卷曰七政衍,文鼎论七政小轮之动由本天之动,七政之动由小轮之动,
永则以恭按《钦定历象考成》五星有三小轮,而月更有次均轮,且更有负圈,文
鼎说虽精当,而各轮之左旋右旋,与带动自动不动之异,尚未能详剖,因各为图
说以明之。六曰金水发微,文鼎初仍旧法,以金、水二星伏见轮同於岁轮,後因
门人刘允恭悟得金、水二星自有岁轮,而伏见轮乃其绕日圆象,因详为之说,後
杨学山乃颇以为疑,永谓文鼎说是,学山疑非,因为图说以明之。七曰中西合法
拟草,明徐光启酌定新法,凡正朔闰月之类,从中不从西,定气整度之类,从西
不从中,然因用定气,遂以每月中气时刻为太阳过宫时刻系以中法十二宫之名,
而西法十二宫之名又用之於表,永病其错互,又整度一事,永亦病其言之未尽,
故著此论以辨之,亦多推文鼎之说。八曰算?,则推衍三角诸法,求其捷要。续
历学一卷,曰正弧三角疏义,以补算?所未尽,故八卷各有小序,此卷独无也。
文鼎历算,推为绝技,此更因所已具,得所未详。踵事而增,愈推愈密,其於测
验,亦可谓深有发明矣。
──右“天文算法类”推步之属,三十一部,四百二十九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言天三家惟《周髀》有书,然周人不甚讲推步,故动辄失闰,《左传》
所记可考也。汉以後虽测算渐精,又往往得诸神解,其法多见於史志,书亦罕传。
传者惟宋、元以下数家而已。故今所著录,新法为多。诸家算术为天文而作者入
此门,其专言数者则别立为算书一类。)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七·子部十七
○天文算法类二
△《九章算术》·九卷(永乐大典本)
谨案《九章算术》,盖《周礼》保氏之遗法,不知何人所传。《永乐大典》
引《古今事通》曰:王孝《通言》,周公制礼有《九章》之名,其理幽而微,其
形秘而约。张苍删补残阙,校其条目,颇与古术不同云云。今考书内有长安上林
之名。上林苑在武帝时,苍在汉初,何缘预载?知述是书者在西汉中叶後矣。旧
本有注,题曰刘徽所作。考《晋书》称魏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然注中所云
晋武库铜斛,则徽入晋之後又有增损矣。又有注释,题曰李淳风所作。考《唐书》
称淳风等奉诏注《九章算术》为《算经十书》之首,国子监置算学生三十人,习
《九章》及《海岛算经》,共限三岁,盖即是时作也。北宋以来,其术罕传,自
沈括《梦溪笔谈》以外,士大夫少留意者,书遂几於散佚。洎南宋庆元中,鲍
氵?之始得其本於杨忠辅家,因传写以入秘阁,然流传不广。至明又亡。故二三
百年来,算术之家未有得睹其全者。惟分载於《永乐大典》者依类裒辑,尚九篇
具在。考鲍氵?之後序,称唐以来所传旧图,至宋已亡。又称盈不足方程之篇咸
阙淳风注文。今校其所言,一一悉合,知即庆元之旧本。盖显於唐,晦於宋,亡
於明,而幸逢圣代表章之盛,复完於今。其隐其见,若有数默存於其间,非偶然
矣。谨排纂成编,并考订讹异,各附案语於下方。其注中指状表目,如朱实、青
实、黄实之类,皆就图中所列而言,图既不存,则其注猝不易晓。今推寻注意,
为之补图,以成完帙。算数莫古於九数,九数莫古於是书。虽新法屡更,愈推愈
密,而穷源探本,要百变不离其宗。录而传之,固古今算学之弁冕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算经》·三卷(永乐大典本)
案《隋书·经籍志》有《孙子算经》二卷,不著其名,亦不著其时代。《唐
书·艺文志》称李淳风注甄鸾《孙子算经》三卷。於孙子上冠以甄鸾,盖如淳风
之注《周髀算经》,因鸾所注更加辨论也。《隋书》论审度引《孙子算术》,蚕
所生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本书乃作十忽为一
丝,十丝为一毫。又论嘉量引《孙子算术》,六粟为圭,十圭为秒,十秒为撮,
十撮为勺,十勺为合。本书乃作十圭为一撮,十撮为一秒,十秒为一勺。考之夏
侯阳《算经》引田曹、仓曹亦如本书,而《隋书》中所引与史传往往多合。盖古
书传本不一,校订之儒各有据证,无妨参差互见也。唐之选举,算学孙子、五曹
共限一岁习肄,於後来诸算术中特为近古,第不知孙子何许人。朱彝尊《曝书亭
集·五曹算经跋》云,相传其法出於孙武,然孙子别有《算经》,考古者存其说
可尔。又有《孙子算经》跋云,首言度量所起,合乎兵法地生度,度生量,量生
数之文。次言乘除之法设为之数,十三篇中所云廓地、分利、委积、远输、贵贱、
兵役、分数比之《九章》方田、粟米、差分、商功、均输、盈不足之目,往往相
符,而要在得算多,多自然胜。以是知此编非伪托也云云。合二跋观之,彝尊之
意盖以为确出於孙武。今考书内设问有云,长安洛阳相去九百里。又云,佛书二
十九章,章六十三字,则後汉明帝以後人语。孙武春秋末人,安有是语乎?旧本
久佚。今从《永乐大典》所载裒集编次,仍为三卷。其甄、李二家之注则不可复
考,是则姚广孝等割裂刊削之过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术数记遗》·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题汉徐岳撰。北周甄鸾注。岳,东莱人。《晋书·律历志》所称吴中书令
阚泽受刘淇《乾象法》於东莱徐岳者是也。《隋书·经籍志》具列岳及甄鸾所撰
《九章算经》、《七曜术算》等目,而独无此书之名,至《唐·艺文志》始著於
录。书中称於泰山见刘会稽,博识多文,遍於数术,余因受业时问曰:数有穷乎?
会稽曰:吾曾游天目山中,见有隐者云云。大抵言其传授之神秘。然案《後汉志》
注引袁山松书曰:刘洪,泰山蒙阴人。延熹中以校尉应太史徵,拜郎中。後为会
稽东部都尉。徵还未至,领丹阳太守。卒官。是洪官会稽後未尝家居,不得言於
泰山见之。且洪在会稽乃官都尉,其为太守实在丹阳,而注以为官会稽太守,错
互殊甚。又旧本皆题汉徐岳撰,据《晋书》所载,岳魏黄初中与太史丞韩诩论难
日月食五事,则岳已仕於魏,不得系之於汉。考古尤为疏谬。至天门金虎等语,
乃道家诡诞之说,亦为隐僻不经。注所言算式数位,按之正文,多不相蒙。唐代
选举之制,算学《九章》、《五曹》之外,兼习此书。此必当时购求古算,好事
者因托为之,而嫁名於岳耳。然流传既久,学者或以古本为疑,故仍录存之,而
详斥其伪,以祛後人之惑焉。
△《海岛算经》·一卷(永乐大典本)
晋刘徽撰,唐李淳风等奉诏注。据刘徽序《九章算术》有云,徽寻九数有重
差之名,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知其远者,必用重差辄造重差,并为注解,以
究古人之意,缀於勾股之下,度高者重表,测深者累矩,孤离者三望。离而又旁
求者四望,据此,则徽之书本名《重差》,初无《海岛》之目,亦但附於勾股之
下,不别为书。故《隋志·九章算术》增为十卷,下云刘徽撰,盖以九章九卷合
此而十也。而《隋志》、《唐志》又皆有刘徽《九章重差图》一卷,盖其书亦另
本单行,故别著於录,一书两出,至《唐志》兼列刘向《九章重差》一卷,则徽
之《重差》既自为卷,因遂讹刘徽为刘向,而一书三出耳。今详为考证,定为刘
徽之书,至《海岛》之名虽古无所见,不过後人因卷首以《海岛》之表设问而改
斯名,然唐选举志称算学生《九章》、《海岛》共限习三年,试《九章》三条,
《海岛》一条,则改题《海岛》自唐初已然矣。其书世无传本,惟散见《永乐大
典》中。今裒而辑之,仍为一卷。篇帙无多,而古法具在,固宜与《九章算术》
同为表章,以见算数家源流之所自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曹算经》·五卷(永乐大典本)
案《隋书·经籍志》有《九章六曹算经》一卷,而无五曹之目,其六曹篇题
亦不传。《唐书·艺文志》始有甄鸾《五曹算经》五卷,韩延《五曹算经》五卷,
李淳风注五曹、孙子等算经二十卷,鲁靖新集《五曹时要术》三卷。甄、韩二家,
皆注是书者也,其作者则不知为谁。考《汉书·梅福传》,福上书言,臣闻齐桓
之时,有以九九见者。颜师古注云,九九算术,若今《九章五曹》之辈。盖算学
虽多,不出乘除二者,而乘除不出自一至九,因而九之之数,故举九九为言,而
师古即以其时所有《九章五曹》等书实之,非梅福时有是书也。朱彝尊《曝书亭
集》有《五曹算经跋》云,相传其法出於孙武,然彝尊第曰相传,无所引证,益
不足据。观《唐书·选举志》称,《孙子》、《五曹》共限一岁,既曰共限,则
《五曹》不出《孙子》明矣。姑断以甄鸾之注,则其书确在北齐前耳。自元、明
以来,久无刻本,藏书家传写讹舛,殆不可通。今散见《永乐大典》内者,甄鸾、
韩延、李淳风之注虽亦散佚,而经文则逐条完善。谨参互考校,俾还旧观,遂为
绝无仅有之善本。考夏侯阳《算经》引田曹、仓曹者二,引金曹者一,而此书皆
无其文。然此书首尾完具,胍络通贯,不似有所亡佚。疑《隋志》之《九章六曹》,
其目亦同阳所引田曹、仓曹、金曹等名,乃别为一书,而非此书之文。故不敢据
以补入,以溷其真焉。
△《夏侯阳算经》·三卷(永乐大典本)
案《隋·经籍志》有夏侯阳《算经》二卷,《唐·艺文志》列夏侯阳《算经》
一卷,而直斋《书录解题》载元丰京监本乃云三卷,盖传宜互有分合,故卷帙各
异,然皆不言阳为何代人。考《唐志》载是书为甄鸾注,则当在甄鸾之前。而此
本载阳自序有云,《五曹》、《孙子》述作滋多,甄鸾、刘徽为之详释。书内又
称宋元嘉二年徐受重铸铜斛,至梁大同元年甄鸾校之,则又似在甄鸾後。其辩度
量衡云,在京诸司及诸州各给称尺、并五尺度、斗、升、合等样,皆铜为之。仓
库令诸量函所在官造,大者五斛,中者三斛,小者一斛,以铁为缘,勘平印书,
然後给用。又《课租庸调章》称,赋役令论步数,不等章称杂令由令之属,亦皆
据隋制言之,尤不可解。疑传其学者又有所窜乱附益,不尽阳之旧义矣。《唐书
·选举志》所列算经十种,此居其一。盖当时本悬之令甲、肄习考课。今传本久
佚,惟《永乐大典》内有之。然诸条割裂,分附《九章算术》各类之下,几於治
丝而棼,猝不得其端绪。幸尚载原序在目,犹可以寻绎编次,条贯其文。今衰辑
排比,仍依元丰监本,厘为三卷。其十有二门,亦从原目。其法务切实用,虽
《九章》古法,非官曹民事所必需,亦略而不载。于诸算经中最为简要,且於古
今制度异同尤足考证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经算术》·二卷(永乐大典本)
北周甄鸾撰,唐李淳风注。鸾精於步算,仕北周为司隶校尉、汉中郡守。尝
释《周髀》等算经,不闻其有是书。而《隋书·经籍志》有《五经算术》一卷,
《五经算术录遗》一卷,皆不著撰人姓名。《唐·艺文志》则有李淳风注《五经
算术》二卷,亦不言其书为谁所撰。今考是书,举《尚书》、《孝经》、《诗》、
《易》、《论语》、《三礼》、《春秋》之待算方明者列之,而推算之术悉加甄
鸾案三字於上,则是书当即鸾所撰。又考淳风当贞观初奉诏与算学博士梁述、助
教王真儒等刊定算经,立於学官。《唐·选举志》暨《百官志》并列《五经算》
为算经十书之一,与《周髀》共限一年习肄,及试士各举一条为问,此书注端悉
有臣淳风等谨案字。然则唐时算科之《五经算》即是书矣。是书世无传本,惟散
见於《永乐大典》中,虽割裂失次,尚属完书。据淳风注,於《尚书》推定闰条
自言其解释之例,则知造端於此。又如《论语》千乘之国,周官盖弓宇曲并用开
方之术,详於前而略於後。循其义例,以各经之叙推之,其旧第尚可以考见。谨
依《唐·艺文志》所载之数,厘为上、下二卷,其中采摭经史,多唐以前旧本。
如引司马彪《志序论》十二律各统一月,当月者各自为宫,今本《後汉志》统讹
作终,月讹作日。革木之声,今志讹作草木。阳下生阴,阴下生阳,始於黄钟,
终於仲吕,今志脱始於黄钟四字。律为寸,於准为尺,律为分,於准为寸,下文
承准寸言不盈者十之所得为分,今志脱律为分於准为寸二句。《礼记义疏》引志
脱误亦然。又两引上生不得过黄钟之浊,下生不得及黄钟之清,申之日,是则上
生不得过九寸,下生不得减四寸五分,与蔡邕《月令章句》谓黄钟少宫管长四寸
五分合。且足证中央土律中黄钟之宫乃黄钟清律,不得溷同於仲冬月律中黄钟为
最长之浊律。《吕氏春秋》,先制黄钟之宫,次制十有二筒,亦黄钟有清律之证。
今志作上生不得过黄钟之清浊,下生不得及黄钟之数,实因清字讹衍在上,後人
改窜其下,揆诸律法,遂不可通。盖是书不特为算家所不废,实足以发明经史,
核订疑义,於考证之学尤为有功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邱建算经》·三卷(吏部侍郎王杰家藏本)
原本不题撰人时代。《唐志》载张邱建《算经》一卷,甄鸾注,则当在甄鸾
之前。书首邱建自序引及夏侯阳、孙子之术,则当在夏侯阳之後也。《隋志》载
此书作二卷。《唐志》一卷,甄鸾注外,别有李淳风注张邱建《算经》三卷。郑
樵《通志·艺文略》,张邱建《算经》二卷,又三卷,李淳风注。《宋·艺文志》、
《中兴书目》亦俱作三卷,则析为三卷自淳风始。此本乃毛晋汲古阁影抄宋椠,
云得之太仓王氏。首题汉中郡守前司隶甄鸾注经,朝议大夫行太史令上轻车都尉
李淳风等奉敕注释,算学博士刘孝孙撰细草。盖犹北宋时秘书监赵彦若等校定刊
行之本。其中称术曰者,乃鸾所注。草曰者,孝孙所增。其细字夹注称臣淳风等
谨案者,不过十数处。盖有疑则释,非节节为之注也。其书体例皆设为问答,以
参校而申明之,凡一百条。简奥古质,颇类《九章》,与近术不同。而条理精密,
实能深究古人之意,故唐代颁之算学,以为颛业。今详加校勘,其上卷起自乘除
之数,至第十二问为勾股测望,十三问为勾股和较,十四问为重勾股颠倒测望,
十五问为卧勾股左右进退测望,此四问皆藉图以明,旧本所无,今特依义补入。
自十六问以下皆取差分、和较、均输参杂为目,间附以方圆幂积。至中卷之第六
问,乃入商功,後复及贵贱、差分、倍半、衰分、方田诸术。惟弧矢一问原本不
完,未可以他术增补,姑仍其阙。下卷首问失题,又细草下亦脱二十余字,以有
後文可据,谨为补足。其鹿垣仓三条,亦各为之图,系诸原问之左,俾学者得以
考见其端委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缉古算经》·一卷(吏部侍郎王杰家藏本)
唐王孝通撰。其结衔称通直郎太史丞。其始末未详。惟《旧唐书·律历志》
“戊寅历”条下有武德九年校历人算历博士臣王孝通题,盖即其人也。是书一名
《缉古算术》,《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俱称李淳风注。今案此本卷首
实题孝通撰并注,则《唐志》及《总目》为误。又《宋志》作一卷,《唐志》、
郑樵《艺文略》俱作四卷,王应麟《玉海》谓今亡其三。案《孝通原表》称二十
术,检勘书内条目相同,并无阙佚,不知应麟何所据而云然也。书中大旨,以
《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其於上宽下狭窄,前高後卑,阙而不论,
世人多不达其理。因于平地之余,续狭斜之法。凡推朔夜半时月之所离者一术,
推仰观台及羡道高广袤者一术,推筑堤授工上下广及高袤不同者一术,推筑龙尾
堤者一术,推穿河授工斜正袤上广及深并ぞ上广不同者一术,推四郡输粟窖上下
广袤馀郡别出入及窖深广者一术,推亭仓上下方高者一术,推刍薨、圆囤者各一
术,推方仓圆窖对待者五术,推勾股边积互求者六术,共合二十术之数。中间每
以人户道里,大小远近,及材物之轻重,工作之时日,乘除进退,参伍以得其法。
颇不以深浅为次第,故读者或不能骤通。而卒篇以後,由源竟委,端绪足寻,洵
为思极毫芒,曲尽事理。唐代明算立学,习此书者以三年为限,亦知其术之精妙,
非旦夕所克竟其义矣。其书世罕流播,此乃宋元丰七年秘书监赵彦若等校定刊行
旧本,常熟毛?得之章邱李氏,而影抄传之者。今详加勘正,其文间有脱阙,不
敢妄补。谨撮取其义,别加图说,附诸本文之左,以便观览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九章》·十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秦九韶撰。九韶始末未详。惟据原序自称其籍曰鲁郡。然序题淳?七年,
鲁郡已久入於元。九韶盖署其祖贯,未详实为何许人也。是书分为九类。一曰大
衍,以奇零求总数为九类之纲。二曰天时,以步气朔晷影及五星伏见。三曰田域,
以推方圆幂积。四曰测望,以推高深广远。五曰赋役,以均租税力役。六曰钱?,
以权轻重出入。七曰营建,以度土功。八曰军旅,以定行阵。九曰市易,以治交
易。虽以《九章》为名,而与古《九章》门目迥别,盖古法设其术,九韶则别其
用耳。宋代诸儒,尚虚谈而薄实用。数虽圣门六艺之一,亦鄙之不言,即有谈数
学者,亦不过推衍河洛之奇偶,於人事无关。故乐屡争而不决,历亦每变而愈舛,
岂非算术不明,惟凭臆断之故欤?数百年中,惟沈括究心是事,而自《梦溪笔谈》
以外,未有成书。九韶当宋末造,独崛起而明绝学。其中如大衍类蓍卦发微,欲
以新术改《周易揲蓍》之法,殊乖古义。古历会稽题数既误,且为设问以明大衍
之理,初不计前後多少之历过,尤非实据。天时类缀术推星,本非方程法,而术
曰方程,复於草中多设一数以合方程行列,更为牵合。所载皆平气平朔,凡晷影
长短,五星迟疾,皆设数加减,不过得其大概,较今之定气定朔,用三角形推算
者,亦为未密。然自秦、汉以来,成法相传,未有言其立法之意者。惟此书大衍
术中所载立天元一法,能举立法之意而言之。其用虽仅一端,而以零数推总数,
足以尽奇偶和较之变,至为精妙。苟得其意而用之,凡诸法所不能得者,皆随所
用而无不通。後元郭守敬用之於弧矢,李冶用之於勾股方圆,欧逻巴新法易其名
曰借根方,用之於九章八线,其源实开自九韶,亦可谓有功於算术者矣。至於田
域、测望、赋役、钱?、营建、军旅、市易七类、皆扩充古法,取事命题,虽条
目纷纭,曲折往复,不免瑕瑜互见,而其精确者居多,今即《永乐大典》所载,
於其误者正之,疏者辨之,颠倒者次第之,各加案语於下。庶得失不掩,俾算家
有所稽考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测圆海镜》·十二卷(编修李潢家藏本)
元李冶撰。冶字镜斋,栾城人。金末登进士,入元官翰林学士。事迹具《元
史》本传。其书以勾股容圆为题,自圆心圆外纵横取之,得大小十五形,皆无奇
零。次列识别杂记数百条,以穷其理。次设问一百七十则,以尽其用。探赜索隐,
参伍错综,虽习其法者,不能骤解。而其草则多言立天元一。按立天元一法见於
宋秦九韶《九章大衍数》中,厥後《授时草》及《四元玉鉴》等书皆屡见之,而
此书言之独详,其关乎数学者甚大。然自元以来,畴人皆株守立成,习而不察。
至明,遂无知其法者。故唐顺之与顾应祥书,谓立天元一,漫不省为何语。顾应
祥演是书为分类释术,其自序亦云立天元一无下手之术,则是书虽存,而其传已
泯矣。明万历中,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等译为《同文算指》诸书,於古《九
章》皆有辨订,独於立天元一法阙而不言。徐光启於《勾股义序》中引此书,又
谓欲说其义而未遑。是此书已为利玛窦所见,而犹未得其解也。迨我国家,Ο化
翔洽,梯航鳞萃,欧逻巴人始以借根方法进呈,圣祖仁皇帝授蒙养斋诸臣习之。
梅A3成乃悟即古立天元一法,於《赤水遗珍》中详解之。且载西名阿尔热巴拉
(案:原本作阿尔热巴达,谨据西洋借根法改正),即华言东来法。知即冶之遗
书流入西域,又转而还入中原也。今用以勘验西法,一一吻合,A3成所说,信
而有徵。特录存之,以为算法之秘钥。且以见中法西法互相发明,无容设畛域之
见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8 12:52 , Processed in 0.06577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