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公告] 诗美创造学 作者:毛 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艾青当年写过一首热情洋溢的长篇颂歌《吴满有》,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其中有“皱纹间也充满阳光”的名句。被歌颂者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著名劳模,毛岸英从苏联回来,就曾奉父命去跟吴满有上“劳动大学”。然而,1947年胡宗南攻占延安,吴满有被俘变节了,殃及艾青的这篇大作也为之殉葬。1954年7月,艾青访问奥地利首都,写下了一首艺术品位不错的《维也纳》,其标题下却有这样一个小序:“我到维也纳的时候,住在苏军占领区;另外的地区,被美、英、法军所占领,在那些地区,充满恐怖。”这里对时世的认识,与他作为“归来的歌者”1979年出访柏林写下《墙》(柏林墙)时的认识截然相反。幸亏诗的正文全是意象化的句子,而小序可删,否则就成为《吴满有》第二了:

  维也纳,你虽然美丽?
  却是痛苦的,?
  象一个患了风湿症的少妇?
  面貌清秀而四肢瘫痪。??

  维也纳,象一架坏了的钢琴,?
  一半的键盘发不出声音;?
  维也纳,象一盘深红的樱桃,?
  但有半盘是已经腐烂了的。??

  星星不能只半边有光芒,?
  歌曲不能只唱一半;?
  自由应该象苹果一样──?
  鲜红、浑圆是一个整体。??

  我的心啊在疼痛,?
  莫扎特铜像前的喷泉?
  所喷射的不是水花?
  而是奥地利人民的眼泪;?
  再伟大的天才?
  也谱不出今天维也纳的哀歌啊!??

  天在下着雨,?
  街上是灰白的水光,?
  维也纳,坐在古旧的圈椅里,?
  两眼呆钝地凝视着窗户,?
  一秒钟,一秒钟地?
  在捱受着阴冷的时间……??

  维也纳,让我祝福你:?
  愿明天是一个晴天,?
  阳光能射进你的窗户,?
  用温柔的手指抚触你的眼帘……
          ──艾青《维也纳》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意象入诗也不是万能的。人的丰富深邃微妙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一一对应,人的情思不可能随时都找得到恰当的意象来表现。有时,意象表现也可能还没有“快人快语”的直抒胸臆来得痛快。因而,片段的甚至通篇的直言其意,包括直述其怀、直发其论,直赞其美,就成为必要。

  3、怎样营造诗的意象

  怎样营造诗的意象,这在前面《诗的构思》一章里已经谈到,此处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诗为之代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诗为之代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诗为之代说。(16)营造意象,就是诗人将自己感受感悟到的情思投射于客观物象,将自己获得的审美经验寄托于天地万物间所宜于寄托的客观物象。意象选取和布置的基本要求,是切合于情思和美的表达。
  除了十分罕见的无意象诗,一般诗歌都会借助意象表达。意象入诗大致有两种情形:要么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式的纯意象诗,诗不是以语言直接抒写情思,而要经过意象这么一个中介,意象的“夜光杯”,作为情思的载体;要么是“桃花流水鳜鱼肥”式的点缀性意象诗,意象的“桃花”,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在第一种情形里,诗人用语言材料制成意象的夜光杯,以承载情思;在第二种情形里,诗人用语言直抒情思,而随机地敷设意象,装点诗境。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葡萄美酒,载于一只夜光杯
  意象营造的方式之一,是刻意寻找一个或一组意象,作为全部情思的载体,以完成一首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
  纯意象诗,可分为单一意象诗和复合意象诗。单一意象诗如于谦的《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只有石灰这么一个中心意象。复合意象诗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则有月、乌、霜、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等多个意象,由多个意象组成的意象群来承载诗的情思。
  单一意象诗要用单一意象承载情思,其意象的选取就显得特别重要。选取意象的基本要求是熨贴、传神。有时,可能会有几个物象可供选取。有时,则天造地设般存在着的某一物象,似乎就是专为表达这一情思而存在的“客观对应物”。例如“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志趣,除了“石灰”这一建筑涂料,在于谦的时代,可能真还找不到别的可供替换的物象。
单一意象诗的创作,可能是先有了某种情思,需要找一个物象来承载。例如,为表现身陷时俗难遂其志不得不随波逐流为稻梁谋的无奈,为浇愁之酒寻一只“夜光杯”,我找到了《鸭》:

  自从羽翼退化之后
  你已完全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当然也无可厚非
  即便是一条小溪
  那流向又岂是你所能左右

  其实何止是春江水暖
  秋江水寒时
  你何尝不是先知
  先知先觉又待如何
  照例得起早贪黑在其中觅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也可能是先遇到某一物象,隐约感到其中有诗意浮动,于是窥探之,揣摩之,寄托之,向“夜光杯”中斟入自酿的浊酒。拙作《植物人》就是这样草成的:

  是醒来了,还是刚刚睡去?
  呼吸着日月的光华,倚着感伤的世纪
  你成为一株植物,不知仙乡何处
  你成为一种安详,不问今夕何夕

  这世界满是丑态,不看不烦
  这世界满是谎言,不听不气
  这世界不可理喻,不说也罢
  一只手捂着眼睛
  一只手捂着耳朵
  一只手捂着嘴巴
  躺在四季之外,给世人打一个哑谜

  所有的恩怨都已忘了
  所有的忧乐都已忘了
  你甚至记不得,那最后一次
  无缘无故的猝然打击
  大彻大悟的你呀
  恬淡得没有一句呓语
  堪笑世人,为一方权柄几吊铜钱
  年年岁岁依然争斗不息

  躺在天堂隔壁,你无忧无恼
  躺在红尘之外,你无求无欲
  这是人生的最佳境界吧
  痴心的亲人何必高一声低一声
  日夜呼唤,魂归来兮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思与物象的关系,可以是隐喻关系,也可以是明喻关系。明喻时,句句都在状物,也句句都在抒情。拙作《鸽子》就以明喻入诗,受到过石天河先生的鼓励:“这种‘托物寄情,借物寓意’的艺术蕴涵方式,是中国传统诗歌艺术中的一个灵活多变的法宝。它有明的一面,也有暗的一面,明以写物,暗以寓意。所谓‘明喻’实际上是以明言作隐喻,即‘隐于不隐,不隐而隐’,较之潜隐深晦的纯意象隐喻诗,它有易于为大众接受的好处。‘她们对生活不存奢望/十分失意时/也只是对天作些祈祷/或相互间悄悄诉说/她们从不想伤害别人/也不肯相信/哪一天会飞来横祸/即便横祸飞来/也奉行不抵抗主义/一阵惊愕之后/幸存者仍然宁静地生活’,借鸽子之秉性写出沉悲永痛,有启人思索的悠长余味。”(17)此篇并非苦吟之作,因为人与鸽子竟如此相似,包括其善良和天真,安详与平和,遭遇和痛苦,健忘和苟且偷生,一旦找到鸽子这一喻象,便不乏天成之趣了。
  复合意象诗则以多个物象组成一幅具有景深的画面,寄寓诗人的某种情怀。这种诗在古人那里比较常见。其“意”与“象”的关系,又大致可分三种情形。
  一、通篇铺陈意象,无一语点明题旨,诗人情怀完全寄寓于意象之中。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一景,待“东吴万里船”出现,“青春结伴好回乡”的归思才隐约浮现于诗笺之上。斛律金《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对草原风光的描绘,透露出北国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通篇铺陈意象,偶有一语涉及题旨。例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罄音。”只“潭影空人心”一句,说潭中倒影使人心空阔,尘念尽消。张继《枫桥夜泊》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个“愁”字,也透漏着诗之主题,或乡愁,或人生怅惘和迷茫。
  三、大部分篇幅铺陈意象,篇末点明题旨。例如,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三联写景之后,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结束,题旨明确。
  新诗中也有这种以一系列物象组成具有景深的画面,以寄寓诗家情怀的作品。试看已故湖北诗人饶庆年(1946-1995)这首《多雨的江南》: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多雨──呵!我多雨的江南
  多雨的江南的雨
    是无声的极细极细的雨
  多雨的江南的雨
  是不知不觉便湿了窗棂和花裙的雨

  多雨的江南有泥泞的小路
  有叼鱼郎掠过时滚动着水珠的团荷
  有散发着温热气息的水牛粗糙的皮肤
  有湿润的故作愁态的紫丁香和野百合
  有带点儿哑声的小花狗亲昵的嗓音
  有不肯上升而四处弥漫的柴草淡蓝色的烟气
  有平静的游鱼吐出一圈圈泡沫的池水
  哦,多雨的江南有恬静的积雨云般的思绪

  多雨的江南有好多好多湿漉漉的记忆
  有采莲船摇荡的记忆
  有地米菜清苦的记忆
  有桃花溪中洗衣的姐妹悄声说话的记忆
  有杨柳岸边忧愁惜别的记忆
  有河面上雨丝编织着火把和吆喝的记忆
  有纸伞斜撑跋涉于泥泞的记忆
  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繁多
  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酸涩而又甘甜

  江南是多雨的──我的多雨的江南
  多雨的江南的土地有好多好多的种子
  多雨的江南的雨总在细细密密地同种子议论着
     萌发的机缘……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忆江南》小令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以晴日下如火的江花,和春天里如蓝的江水两组意象来概括江南美景,简洁明快却不免挂一漏万。也许为补此憾吧,饶庆年此诗调度了更多意象,尽情描绘江南景色。如果以《忆江南》原韵来分切《多雨的江南》,或许可以得到多首这样的小令: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窗外花裙款款湿,畈前小路雨中还。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翠鸟踏翻水莲叶,老牛歌绿春耕田,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故作愁思丁香紫,才学娇态小狗憨。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池里游鱼争戏水,村中柴垛竞绕烟。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岸桃花浣纱女,一溪柳色采莲船。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雨中火把明而灭,山里葡萄酸且甜。能不忆江南?
  …………
  江南水乡具有时空感的迷人景色中,透露着诗人委婉深致的情思,包括对今日农村改革开放的期许,和对“火把和吆喝”的狂热而清苦的年代的反思。

  几处桃花,掩映流水鳜鱼肥
  意象营造的方式之二,是直抒胸臆,即以语言直接抒写情思时,随机随缘地采撷若干意象,点缀于诗行之间,以装饰情思,点染意境。这一类诗,就是王国维所谓“有我之境”的“主观的诗”。(前一类以象寓意的诗,则应是所谓“无我之境”的“客观的诗”。)
  古诗以“咏怀”、“述怀”、“书愤”、“诉衷情”等为题的,大致上都属于这一类。如阮籍《咏怀》其一: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种表达方式,新诗里也很常见。叶文福(1944- )的《美学新论》就是很典型的一首:

  不知名的青年 感激你
  把摔伤的美搀扶起来
  扶他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美
  于是你的美便与他并蒂而开
  扶他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很美
  于是你的美便被记者美文刊载

  记者 我感激你一半
  你只敢把一只眼睛睁开
  其实你只有一只眼睛
  一只眼睛的记者便是天才
  你才是最美的 美丑对比鲜明
  且鼻梁中分 美得何等和谐

  老教授你竟带伤上班去了
  额一花小红 燃着美丽的悲哀
  国家太穷 有一辆小车也该您坐
  但你美 美须清贫 须能忍能耐
  成全你无与伦比的美
  没有无与伦比的丑恶对比 辨证何来
  雪地 红花 青年 记者 多美
  您的美学新论又该流光溢彩
            1988年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前有小序:“报载:驰名中外的八十多岁的美学学者朱光潜教授,大雪后拄着拐杖上班,一跤将头摔出血了,在地上爬不起来。一位青年跑过来把他搀扶起来。这位青年受到了报纸表扬……”记者的新闻报道,需要诗人来作补充,这也算是敝国特色。其实这“只敢把一只眼睛睁开”的记者,未必不是“一目了然”,只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罢了。但诗人天真,天真的诗人会把心中的愤激之辞和盘托出:“国家太穷 有一辆小车也该您坐”,还有“美须清贫”、“没有无与伦比的丑恶对比 辨证何来”之类。摔伤的美学家──“摔伤的美”,则是诗中穿插的中心意象。

  不知道你在对面的阳台上
  读一本什么书
  我每天早晨都从我的窗口
  远远地读你……
  你是一片令人羡慕的
  带着露水的叶子……
  早安,朋友!
  早安,朋友!

  自己的年龄自己的梦想
  十四岁里充满着最清澈的记忆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它照耀着我也照耀着你
  我们共同的世界多么年轻而美丽
  让我们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
  爱惜这世界……
  早安,朋友!
  早安,朋友!

  你走下阳台时含着微笑
  你又像一朵迎着太阳的含笑花
  我知道你合上书本
  便是合上你自己
  你将自信地走向自己的学校和操场
  像鸟儿飞向晨光中的森林和大地
  早安啊,朋友!
  早安啊,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徐鲁(1962- )的《早安,朋友》。直抒情怀的明丽诗句,洋溢着对青春的问候和礼赞,对世界的真诚祝福!而“你是一片令人羡慕的带着露水的叶子”、“你又像一朵迎着太阳的含笑花”、“像鸟儿飞向晨光中的森林和大地”等比拟性意象的即兴而得体的点缀,又凭添几分可人的诗美。

  诗贵创新,诗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象的创新,是创造出新奇的意象表达。这种创新的空间是广阔的,同时也是有限的,因为意象的选取和运用,必须顾及到文化传统的制约和读者的审美接受心理的弹性限度。譬如,你可以对你的恋人说:“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心肝宝贝”,如果你觉得这过于老套,你还可以说“你是我的眼珠子”、“你是我的魂”。说“你是我的肋骨”在某些场合也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夏娃就是亚当的一根肋骨生成。但是,你是中国人,就不能像印度人那样,说“你是我的肾”。如果翻译印度诗歌,遇到“你是我的肾”,恐怕还是只能译成“你是我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1)此诗原出《尚书大传》,不见于先秦文献,或疑为后人伪作。1922年,北洋政府曾将《卿云歌》定为国歌。卿云,即庆云,祥云。糺,同纠,曲折。缦缦,纡缓回旋。
  (2)《周易•系辞》借孔子之口,阐明了卦象(亦即意象)的性质:“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3)[明]王廷相语。
  (4)[北宋]梅尧臣语。
  (5)[英]伊丽莎白•朱《当代英美诗歌鉴赏指南》,李力、余石屹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7)王导是东晋初年的宰相,权势显赫,以致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谢安是东晋孝武帝的丞相,东山再起之后,曾以 “淝水之战” 大破符坚,挽救危局。王、谢又为艺术世家。王导即以书法见长,其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更登峰造极,世称“二王”。谢家则诗人辈出,谢灵运、谢惠连、谢脁并称“三谢”。故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我们能否作另一种理解,说世俗的权势和富贵都湮灭了,只有艺术,只有“王家书法谢家诗”长存于世呢?
  (8)莲子与“怜子”谐音:怜即爱,子即你,怜子意即“爱你”。抛莲子这一形体语言相当于现代人抛飞吻,无异于公开表示“我爱你”。
  (9)见清代《四川山歌》,编者不详。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10)原载香港《文学世界》第8期,1990年1月出版。作者向明(1928- )当时已年逾花甲,“黄昏”可能也是指人生的黄昏。
  (11)[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12)《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13)诗题《咏紫牡丹》或《咏黑牡丹》,仅见这两句,作者也不详,不同的出处将它列于不同的作者如吕留良、徐述夔、沈德潜、戴名世等名下。“朱”指红色,也可以是代指朱明皇朝。“异种”可以指牡丹的另类品种,也可以理解为辱骂满清王朝非出正统。
  (14)艾青被划为右派后,发配新疆石河子劳动改造近十六年。石河子因而诗风大盛。艾青逝世后,石河子建起一座艾青诗歌馆,1998年该馆落成,我应约写了一首小诗:“大堰河边艾,枉播天下名。不堪居上苑,流落到边庭。毒草平平仄,香花仄仄平。遗风满大漠,旷古一诗城。”
  (15)作者徐骏为清代翰林院庶吉士。
  (16)《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7)石天河《“雅俗共赏”的实验》,载《黄河文学》1997年第3期。这首习作的前面一段是:“蓝天下有一群弱者/她们的名字叫白鸽/洁美 友善/天真 快乐/翔集于云天时/哨中透着一种安详/徜徉于草坪时/步履迈出一派平和”。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美创造学

作者:毛 翰
第八章 诗的意象(下)

  1、关于社会意象

   如果问什么是诗的意象?中国人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风花雪月、梅兰竹菊、绿水青山、黄莺紫燕等等便是。现代西方人也可能作出类似的回答,因为在他们那里,“整个自然是人类心灵的隐喻”(1)这样的命题也很流行。意象就是隐喻人类心灵的自然物象、自然景观,这回答当然没有错,只是还不完备,自然意象并不是诗歌意象的全部。“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声律启蒙》(2)开篇所罗列的这一连串意象就不全是自然意象。
    除了自然意象,还有哪些别的意象呢?学界对此意见不一。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意象的内容,可将意象分为五类,除了自然的,还有社会生活的,人类自身的,人创造的,人虚构的。(3) 这种意见可能比较允当,上述《声律启蒙》开篇所列的意象就恰好为例:“云”、“雨”、“雪”、“风”、“晚照”、“晴空”、“来鸿”、“去雁”等属于自然意象,“途次早行之客”、“溪边晚钓之翁”属于社会意象,“两鬓”、“一蓑”属于人类自身的意象,“剑”、“弓”、“清暑殿”属于人创造的意象,“广寒宫”属于人虚构的意象。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这样将意象一分为五,不免有些烦琐。为论述和运用的方便起见,意象的分类,可以考虑“二分法”,即简单地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这样,我们不妨将有关“人类自身”的意象一般归于社会意象,如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头发作为青春的旗帜,皱纹作为阅历和人生沧桑的见证,都与社会情怀有着天然的联系;将“人创造”和“人虚构”之物,如剑、弓、清暑殿、广寒宫,以及“人创造”和“人虚构”的故事,如大禹治水、嫦娥奔月,也一并归于社会意象。这样一分为二,简单明了,自然意象即物象,社会意象即事象。
  社会意象,就是以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作为诗的意象,包括各种事物、人物和人类生活景象,以及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生活景象。社会意象入诗,其作用与自然意象的作用大致相同,也在于抽象情思的具象化,使情思的表达含蓄蕴藉。上一章归纳的意象的五种作用,也都适合于社会意象。

   2、社会意象的营造

  社会意象即事象。营造事象,就需要叙事,就需要借助在传统诗学中与“比兴”手法相对的“赋”的手法。“比兴”就是拟物,就是营造自然意象。“赋”就是直陈其事(4),就是叙事。所谓“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5)“叙物”即“叙事”。叙事可以是客观地叙述故事,叙事本身就是目的;也可以是借叙事以抒怀,其所叙之事,只是作为寄意之象。例如,作为叙事的一种,“史诗”偏重于客观地叙述历史,“咏史诗”却只是将所咏之史作为事象,另寓情思。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意象和自然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大致相同。人造之物作为诗的意象,与自然之物作为诗的意象,在诗人的感觉中,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试想,诗家咏物,咏自然之梅与咏人造之剑有什么不同?咏人工建造的亭台楼阁,与人虚构的天上宫阙,与大自然幻化的海市蜃楼,又有多少不同?甚至“人创造”的故事,与“大自然创造”的故事,作为诗的意象,其区别也是有限的。例如,唐人钱珝笔下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这就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故事。我们却不难把它改成一篇人类创造的故事,只要把“主人公”未展芭蕉,改成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就行了,“东风”就是那重色思倾国的汉皇,一切现成。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意象的营造
  社会事物包括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科技、艺术、宗教、民俗、灾难、战争、体育等。其中每一项又可细分,如“生活”可分为饮食、婚恋、服饰、居住、旅行等,“艺术”可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等。诗人可以将这些事物作为意象运用于诗中,以寄托情怀。

低沉的长号,催动野谷和鸣
煨桑的香烟,招来一群苍鹰
静静地等待着,要扑上去吞噬
任剖尸人口衔腰刀
在羽毛上抹血,也不飞不惊

没有捶胸顿足的哭号
也不见对死亡的悚惧
鼓角声中喃喃地祷祝
仿佛是送亲友骑神鹰遨游
去采摘星斗,收获阳光,放牧白云

风萧萧,添几分壮烈
幡猎猎,飘缕缕肃穆
转经筒旋转的轨迹
划出生死界线的圆

多么坦荡、豁达的民族
不留遗骸,不塑雕像在人间
岩石般地来自大地
阳光似地去之空间
让人生的季节交替
任生死的花朵枯荣
从这块净地交出自己
从这月台上送别
坦然地走完各自的旅程
──白渔《天葬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以天葬这一民俗作为事象入诗。天葬,系我国藏族地区的丧葬习俗:人死后,遗体被送到天葬场,由天葬师将其割碎,投喂鹰、雕等飞禽,以期亡灵随之升天。诗人的动机,也许在于通过这奇异的葬仪,展示一个为虔诚的宗教信仰所浸透的民族,其开朗、旷达的性格,和迥然出尘的精神世界。而对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外界世俗社会,这雪域高原上的天葬情景,却无异于一个别有意谓的事象,会让我等尘俗之辈从中得到许多启迪。

    人类依然好斗/当毒蛇猛兽海怪山魈甘拜下风/纷纷躲进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当百兽之王告别山林献媚人间/沦落为马戏团的小丑/茫然四顾/在古罗马斗技场的废墟上/孤独的人类/便只能以自己为对手
    胸腔里奔腾着兽性的血/掌心里攥着莫名的仇/同类相残其乐无穷啊/如果没有机会亲赴沙场制敌于死命/或运筹帷幄/于股掌之间玩弄阴谋/百无聊赖的人们为之亢奋的/莫过于围观一场流氓斗殴
    咫尺拳坛上/看拳王一身蛮勇两目凶光啸傲群雄/那真是过瘾啊/便是他手下败将皮开肉绽/在最后一秒钟爬起来作困兽之斗/也能煽起全场观众恶毒的热情/联想到情敌政敌同行冤家不共戴天/而狂呼加油加油
    人心啊竟是如此丑陋/此刻夜莺之歌天鹅之舞都已黯然失色/神父的教诲天使的劝谕也置之脑后/全世界的绅士淑女名门政要三教九流/蜂拥赛场或一齐打开电视机/兴致勃勃地看这个文明社会/设置万金巨奖/甚至天网恢恢的法律也网开一面/声明致残致死决不追究/怂恿两个职业或业余的亡命之徒/赤膊上阵/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野蛮决斗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拳击是现代人热衷的野蛮运动,与人类文明的进程背道而驰,却堂而皇之地忝列奥运项目。拙作《拳击》以这一充满荒诞色彩的事物为意象,意在借题发挥,抨击人与人之间的无休止的斗争和倾轧,尤其是中国人的“窝里斗”,谴责人心的险恶,呼唤人类之爱。

    人物意象的营造
    作为意象入诗的人物,包括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和虚构的人物。人物作为意象入诗,也在于抒发诗家情怀。
    张乔就以累经沙场九死一生的退伍老兵的凄凉晚景,寄寓无尽的家国和人生之慨: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唐]张乔《河湟旧卒》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宗元政治失意贬逐南国,其一腔愤懑,则隐约透漏于渔家仙人般的孤高自在的意象中: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 柳宗元《渔翁》

    秦韬玉以待字闺中的平民女儿自喻,抒发一介寒士怀才不遇、久居人下为人驱使的哀怨和不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秦韬玉《贫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2 07:49 , Processed in 0.1148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