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为何养生?化去以生有涯随知无涯之殆也。养生何用?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也。何以养生?缘督以为经,安时而处顺也。
59.老聃者何也?子休借秦佚之口道:“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有此生死观者,子休后,陶彭泽一人而已。至于委命于节义,慷慨乎生死,自在阃阈之外也。
60.概念,论议之结点、一篇之锁钥,凡研习庄子者不可不察也。
○安时:安于时运也。哀乐生于得失者也,如能玄通合变,无时而不安,冥然与造化为一,则无往而非我,无得无失,无死无生,故任其所受,而哀乐无所错其闲矣。例:安时而处顺(《内篇·养生主第三》)、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内篇·大宗师第六》)。 ○不用:不持固有之见也。即不以分、成、毁之见看待万物,方能入其环中,寓诸常也。例: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内篇·齐物论第二》) ○八德:即左、右、伦、义、分、辩、竞、争,儒墨所争持者也。例: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内篇·齐物论第二》) ○辨:辨别也。例: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内篇·逍遥游第一》)、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辩也者,有不辩也/众人辩之以相示也/辩也者有不见也/大辩不言/言辩而不及/孰知不言之辩/既使我与若辩矣/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吾恶能知其辩/(《内篇·齐物论第二》) ○葆光:潜隐光辉,能反行滑疑之耀也。例: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内篇·齐物论第二》) ○保身:护卫自身也。例:可以保身(《内篇·养生主第三》)。 ○成:生成;成就。例:其成也,毁也/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爱之所之成/有成与亏/无成与亏(《内篇·齐物论第二》)、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事若不成/事若成/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心且成之/无劝成/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圣人成焉/(《内篇·人间世第四》)、无形而心成者邪/德者,成和之修也/独成其天/(《内篇·德充符第五》)、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内篇·大宗师第六》)。 ○成心:域情滞著,执一隅之偏见,同今之主观、成见也。例:夫随其成心而师之(《内篇·齐物论第二》) ○常心:真常之心、素心;成见。例:得其常心(《内篇·德充符第五》) ○才全:才智完备也。例: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郄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内篇·德充符第五》) ○诚忘:忘德也。生则爱之,死则弃之。故德者,世之所不忘也;形者,理之所不存也。故夫忘形者,非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乃诚忘也。例: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内篇·德充符第五》) ○处顺:顺从自然、顺应变化也。处于死顺,则不恶于死,千变万化,未始非吾,所适斯适,故忧乐无错其怀矣。例:安时而处顺(《内篇·养生主第三》)、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内篇·大宗师第六》)。 ○大知:大智慧也。方外之道也。不拘物属事类,超越宇宙人生,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是天地精神也。例:大知闲闲(《内篇·齐物论第二》) ○大年:寿命长夜。例:小年不及大年(《内篇·逍遥游第一》)。 ○大块: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例: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内篇·齐物论第二》) ○大言:正大之言。例:大言炎炎(《内篇·齐物论第二》) ○道枢:道之关键也。例: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内篇·齐物论第二》)、 ○吊诡:奇异、怪异也。例:是其言也,其名为弔诡(《内篇·齐物论第二》) ○待:凭借、依靠也。等待也。例:犹有所待者也/彼且恶乎待哉/不亡以待尽(《内篇·逍遥游第一》)、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内篇·齐物论第二》)。 ○而:能力也。例:而征一国(《内篇·逍遥游第一》)。 ○分:分离、分散也。例:其分也,成也/故分也者,有不分也(《内篇·齐物论第二》)。 ○化:变化;衰竭;死。例:其形化(《内篇·齐物论第二》)、夫胡可以及化/是万物之化也(《内篇·人间世第四》)、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万化而未始有极也/而一化之所待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恶知不化哉/且方将化/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安排而去化/化则无常也(《内篇·大宗师第六》)、孰敢不听而化诸/化贷万物而民弗恃(《内篇·应帝王第七》)。 ○毁:毁坏、损坏也。物也者,成毁是非,皆因偏滞而生。成毁不定,是非无主,故无成无毁也。例:凡物无成与毁(《内篇·齐物论第二》)。 ○浑沌:中央之帝;自然淳朴之状态。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内篇·应帝王第七》)。 ○尽年:终其天年也。例:可以尽年(《内篇·养生主第三》)。 ○见独:犹见道。上达至道之境界。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绝待绝对,睹斯胜境,谓之见独。例: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内篇·大宗师第六》)。 ○两行:是非各自发展,即是无穷非亦无穷,物我各得其所。例: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内篇·齐物论第二》)。 ○论:研究也。例: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内篇·齐物论第二》)。 ○利害:利益与损害也。例: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而况利害之端乎(《内篇·齐物论第二》)。 ○戮民:即戮人,罹刑罚者。例:丘,天之戮民也/(《内篇·大宗师第六》)。 ○名:名称;名望;名业。例:其名曰鲲/其名为鹏/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内篇·逍遥游第一》)名也者,相轧也/名之曰益多/是好名者也/是皆求名实者也/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且为声为名/求高名之丽者斩之(《内篇·人间世第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内篇·德充符第五》)。 ○名实:名誉与事功;名与利;名称与实质。例:是皆求名实者也/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内篇·人间世第四》、名实不入(《内篇·应帝王第七》)。 ○莫若以明、以明:不如以空明之心观照事物之本然也。例: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内篇·齐物论第二》) ○行:品行也。例:行比一乡(《内篇·逍遥游第一》)。 ○蓬心:蓬草蔽塞之心也。是不能摒除功利、顺其物用者也。例: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内篇·逍遥游第一》)。 ○情:情实;思想。例:有情而无形/如求得其情与不得(《齐物论》)、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人间世》)、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内篇·大宗师第六》)、夫道,有情有信,(《内篇·大宗师第六》)、其知情信(《内篇·应帝王第七》)。 ○全生:保全天性,谓六欲皆得其所宜。例:可以全生(《内篇·养生主第三》)。 ○全德之人:道德完美无缺者。形德两全,生便忘生,德充于内者也。例: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内篇·德充符第五》)。 ○人道之患:人祸也。情若乖阻,事不成遂,则有人伦之道,刑罚之忧。例: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内篇·人间世第四》。 ○丧我:摒弃偏执之我也。惟丧我、忘我方能得我,即消除蓬草蔽塞之心,混同万物为一体也。例:今者吾丧我(《内篇·齐物论第二》)。 ○三籁:地籁、人籁、天籁也。地籁者,众窍之声也。人籁者,箫管之声也。天籁者,万窍自出之声也。例: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内篇·齐物论第二》)。 ○顺:例: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内篇·养生主第三》)、顺始无穷/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内篇·人间世第四》、失者,顺也/(《内篇·大宗师第六》)。 ○适:往;适意、舒适;偶然。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内篇·养生主第三》)、适得而几矣/(《内篇·齐物论第二》)、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孔子适楚/(《内篇·人间世第四》)、而适先生之所(《内篇·德充符第五》)、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将奚以汝适/造适不及笑/(《内篇·大宗师第六》)。 ○善:吉祥;好;赞同;擅长。例:泠然善也(《内篇·逍遥游第一》)、为善无近名/善哉!技盖至此乎/善刀而藏之/神虽王,不善也/(《内篇·养生主第三》)、蕲乎而人不善之邪/善哉问乎/(《内篇·人间世第四》)、犹与尧争善/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内篇·德充符第五》)。 ○适志:舒适自得也。例:自喻适志与(《内篇·齐物论第二》)。 ○神遇:谓以精神感知事物或事理也。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内篇·养生主第三》)。 ○师心:以心为师,自以为是也。例:犹师心者也《内篇·人间世第四》。 ○神人:无心而顺物者也。例:嗟乎神人,以此不材/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内篇·人间世第四》)。 ○天钧:自然调和之理也。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钧。天钧者,天倪也。例: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内篇·齐物论第二》)。 ○天府:自然府库也。谓能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者心胸无所不包也。例: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内篇·齐物论第二》)。 ○天倪:自然之分也。例: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齐物论》)。 ○天理:自然结构;自然法则。例:依乎天理(《内篇·养生主第三》)。 ○天鬻:谓受自然养育也。鬻,食也。食,禀也。天,自然也。言自然而禀之也。例:天鬻者,天食也(《内篇·德充符第五》)。 ○天机:犹灵性,谓天赋灵机也。例: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内篇·大宗师第六》)。 ○特操:独立之操守也。例:何其无特操与(《内篇·齐物论第二》)。 ○物:万物也。例:物莫之伤/孰肯以物为事/物无害者(《内篇·逍遥游第一》)、与物相刃相靡/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万物一马也/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其次以为有物矣/物谓之而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其次以为有物矣/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皆照/子知物之所同是乎/然则物无知邪/万物尽然(《内篇·齐物论第二》)、是万物之化也/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不敢以生物与之/不敢以全物与之/物莫不若是/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内篇·人间世第四》)、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万物皆一也/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物何为最之哉/府万物/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而与物为春/(《内篇·德充符第五》)、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乐通物/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是恒物之大情也/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又况万物之所系/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其为物,无不将也/伟哉夫造物者/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假于异物/若化为物/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齎万物而不为义(《内篇·大宗师第六》)、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物彻疏明/化贷万物而民弗恃/使物自喜/故能胜物而不伤(《内篇·应帝王第七》)。 ○物化:事物之变化;死亡。例:此之谓物化(《内篇·齐物论第二》)。 ○无己、无功、无名:此庄子无穷逍遥之保证也。其出离我我,超越物物,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身心俱归于道焉。无己,除物牵,弭自我也。无功,不建功业也。无名,不求声名也。例: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内篇·逍遥游第一》)。 ○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谓寂绝无为之地也。虚空之处,惟道能集。例: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内篇·逍遥游第一》)。 ○无门无毒:不在门派之内也。毒,壔也。土堡,累土为台以传信也。使物自若,无门者也;付天下之自安,无毒者也。例: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内篇·人间世第四》。 ○无所可用:无可用之处也。不材之木,了无所用,故无所害,方得不夭也。例: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内篇·逍遥游第一》)、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内篇·人间世第四》)。 ○无用之用:一无所用便是大用。有用则有功,有功则有害,无用则无功,无功则无害。无害,得全生也。世人以炫才建功为用,悲夫!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内篇·人间世第四》)。 ○逍遥:无己、无功、无名,故精神无牵、无挂、无碍,磅礴万物而为一,故能自由自在也。例:逍遥乎寝卧其下(《内篇·逍遥游第一》)、逍遥乎无为之业/(《内篇·大宗师第六》)。 ○小知:小智慧也。方内所以生存之知识技能也,可授而传,可学而富。例:小知不及大知(《逍遥游》)、小知间间(《内篇·齐物论第二》)。 ○小年:寿命短促也。例: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内篇·逍遥游第一》)。 ○小言:不合大道之言也。例:小言詹詹(《内篇·齐物论第二》)。 ○小成:小成就,谓行小道而所得者。例:道隐于小成(《内篇·齐物论第二》)。 ○心:人心也;思想也:精神也。例: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逍遥游》)、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日以心斗/其心与之然/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未成乎心而有是非(《内篇·齐物论第二》)、/心且成之/以求容与其心/心且成之未达人心/犹师心者也/有心而为之/虚者,心斋也/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心止于符/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心莫若和/心和而出/达其怒心/于是并生心厉/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心莫若和/心和而出/《内篇·人间世第四》、无形而心成者邪/其用心也独若之何/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而心未尝死者乎/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内篇·德充符第五》)、是之谓不以心捐道/若然者,其心志/亡国而不失人心/其心闲而无事/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内篇·大宗师第六》)、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劳形怵心者也/至人之用心若镜/(《内篇·应帝王第七》)。 ○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虚静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例:敢问心斋/虚者,心斋也《内篇·人间世第四》。 ○信:证实;诚信。例: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内篇·齐物论第二》)、有情有信(《内篇·大宗师第六》)、且德厚信矼/若殆以不信厚言/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妄则其信之也莫(《内篇·人间世第四》)、今哀骀它未言而信/(《内篇·德充符第五》)夫道,有情有信,(《内篇·大宗师第六》)、其知情信/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内篇·应帝王第七》)。 ○形:形体;外物;容色;情势。例: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一受其成形/其形化(《齐物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内篇·大宗师第六》)无形而心成者邪/爱使其形者也/形全犹足以为尔/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何谓德不形/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有人之形/天与之形/天选子之形/(《内篇·德充符第五》)、若人之形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夫大块载我以形/今一犯人之形/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内篇·大宗师第六》)、劳形怵心者也/块然独以其形立/(《内篇·应帝王第七》)。 ○修:长;修饰;修养。例:未有知其修者(《内篇·逍遥游第一》)、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内篇·人间世第四》、德者,成和之修也(《内篇·德充符第五》)。 ○遁天倍情:言逃遁天然之性,增益世俗之情。例:是遁天倍情(《内篇·养生主第三》)。 ○遁天之刑:以违逆天理而受刑罚也。逃遁天理,深陷俗情,哀乐经怀,心灵困苦,有同捶楚,一如刑戮也。例:古者谓之遁天之刑(《内篇·养生主第三》)。 ○县解:天然之解脱,谓于生死忧乐无所动心也。为生死所系者为县,无死无生者则县自解也。夫死生不能系,忧乐不能入者,古之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例: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内篇·养生主第三》)、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内篇·大宗师第六》)。 ○虚室生白:虚室,空室也。白,日光所照也。以室比心,心能空虚,则纯白自生。即心无杂念,道自然生出也。例: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内篇·人间世第四》。 ○游:出入自在而怡适自得也。内篇以消摇游始,外篇以知北游终,全编或一字独用,或构为双言,多有用之者。例:以游无穷者/而游乎四海之外(《内篇·逍遥游第一》)、而游乎尘垢之外(《内篇·齐物论第二》)、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内篇·人间世第四》)、乘道德而浮游/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游于羿之彀中/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故圣人有所游/(《内篇·德充符第五》)、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以游大川/而游乎天地之一气/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吾愿游于其藩/(《内篇·大宗师第六》)、而游无何有之乡/汝游心于淡/而游于无有者也/而游无朕(《内篇·应帝王第七》)。 ○游心:心神自由无拘也,即乘有物以遨游,运虚心以顺世也;潜心、留心也。例:且夫乘物以游心(《内篇·人间世第四》)、而游心乎德之和/(《内篇·德充符第五》)。 ○游方之外者:超脱世俗礼教者也。例:彼游方之外者也/(《内篇·大宗师第六》)。 ○游方之内者:遵循世俗礼制约束而行事者也。例: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内篇·大宗师第六》)。 ○言:言论;说;辩论。例:必有不蕲言而言(《内篇·养生主第三》)、言未始有常,/请言其畛/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夫言非吹也/言恶乎存而不可/言隐于荣华/今且有言于此/请尝言之/且得有言乎/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夫子以为孟浪之言/予尝为女妄言之/(《内篇·齐物论第二》)、若殆以不信厚言/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无传其溢言/言者,风波也/巧言偏辞/《内篇·人间世第四》、今哀骀它未言而信/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内篇·德充符第五》)、悗乎忘其言也/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不识今之言者/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我为汝言其大略/(《内篇·大宗师第六》)。 ○议:讨论也。例: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内篇·齐物论第二》)、坐不议/(《内篇·德充符第五》)。 ○寓诸无竟:寓,寄托也。无竟,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也。言圣人自托于无竟之域也。例: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内篇·齐物论第二》)。 ○养亲:奉养父母,谓养亲以适也。例:可以养亲(《内篇·养生主第三》)。 ○养生:摄养身心使长寿也。例:得养生焉(《内篇·养生主第三》)。 ○阴阳之患:身病也。阴,事未时之忧惧。阳:事已成之喜悦。阴阳勃战于五藏,遂成疾病也。例: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内篇·人间世第四》。 ○撄宁:心神宁静,不动于外物也。撄,扰动也。宁,寂静也。真人慈惠,道济苍生,妙本无名,随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例: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内篇·大宗师第六》)。 ○渊:回水、出地而不流者。《列子·黄帝篇》谓渊有九名: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渊者,静默之谓耳。夫水常无心,委顺外物,故虽流之与止,鲵桓之与龙跃,常渊然自若,未始失其静默也。夫至人用之则行,舍之则止,行止虽异而玄默一焉;虽波流九变,治乱纷如,居其极者,常淡然自得,泊乎忘为也。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内篇·应帝王第七》)。 ○与天为徒:知天之所为者,依乎天理,故能同天人,齐万致,与玄天而为类也。例:内直者,与天为徒。(《内篇·人间世第四》)、其一与天为徒(《内篇·大宗师第六》)。 ○与人为徒:彼彼而我我者,人也;知人之所为者,故能顺乎人情也。例:外曲者,与人为徒也(《内篇·人间世第四》)、其不一与人为徒(《内篇·大宗师第六》)。 ○知:知识;智慧;知晓。例: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知效一官(《内篇·逍遥游第一》)、子知物之所同是乎/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我与若不能相知也/而不知其所为使/自知则知之/其知有所至矣/三子之知几乎/吾恶乎知之(《内篇·齐物论第二》)、而知也无涯/已而为知者(《内篇·养生主第三》)、知出乎争/知也者,争之器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不知其不胜任也/汝不知夫养虎者乎/此皆巫祝以知之矣/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内篇·人间世第四》)、一知之所知/知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而未尝知吾兀者也/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知不出乎四域/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而知为孽/恶用知/(《内篇·德充符第五》)、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以知为时/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是恶知礼意/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不知端倪/进于知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恶知不化哉/恶知已化哉/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黄帝之亡其知/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未可知也/(《内篇·大宗师第六》)、四问而四不知/而乃今知之乎/其知情信/知人之死生存亡/无为知主(《内篇·应帝王第七》)。 ○真:本性也。例:无益损乎其真(《内篇·齐物论第二》) ○真宰、真君:宇宙之主宰也。有情无形,信而可征,无益无损焉。例: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其有真君存焉(《内篇·齐物论第二》)。 ○真人:存养本性、修真得道者也。例: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内篇·大宗师第六》) ○真知:忘我遗物、冥合大道之识见也。例: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内篇·大宗师第六》)。 ○至人:超凡脱俗而达无我境界者也。例:至人无己(《内篇·逍遥游第一》)、至人神矣(《内篇·齐物论第二》)、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今吾闻至人之言/(《内篇·德充符第五》)、至人之用心若镜/(《内篇·应帝王第七》)。 ○正处:正处,正定之处也。例: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内篇·齐物论第二》)。 ○正味:正味,纯正之味也。例: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内篇·齐物论第二》)。 ○正色:正色,本色;美色也。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内篇·逍遥游第一》)、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内篇·齐物论第二》)。 ○坐驰:容仪端拱,而精神驰骛,此乃形坐而心驰者也。例: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人间世》。 ○坐忘:坐而自忘其身也。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之精神境界。例: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内篇·大宗师第六》)。 ○自事其心:自我调养心性。例: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内篇·人间世第四》)。 ○宗:本。例:命物之化而守其宗(《内篇·德充符第五》)、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内篇·应帝王第七》)。 ○自然:天然,非人为也。例: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内篇·德充符第五》)、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内篇·应帝王第七》)。 ○造化:造物主、自然;创造化育。例:伟哉造化/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以造化为大冶/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内篇·大宗师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