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苍梧听风

【原创】庄子会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355.《渔父》,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描摹,有映衬,有烘托——胡文英谓之“小说杂记点缀体”,诚有已也。人又云先秦诸体,《庄子》俱备,亦非尽为虚语也。郁郁乎文哉,庄子有之。
356.职不在己,包揽烂为,谓之摠;强进忠言,人不采纳,谓之佞;察人意态,逢迎拍马,谓之谄;不择是非,苟且胡言,谓之谀;心怀叵测,好言人恶,谓之谗;挑拨离间,坏人亲戚,谓之贼;称誉宵小,诽谤异己,谓之慝;不择善否,阴助人恶,谓之险。此八疵者,人性之丑恶,社会之污秽也。有其一也,便是小人,备其八者,则为奸贼。奸贼者,大奸也。大奸似忠,往往露忠厚之表,显恭谨之态,实则巧掩蛇蝎,暗怀利刃也。故小人可厌,奸贼可畏也。

357.自然不可易也!诚哉斯言。人居茫茫宇宙中,虽稊米在太仓犹不如也,虽毫末在马体犹不及也。妄言人定胜天,可笑之至!天不可胜,自然不可胜,唯顺其性,用其便,与万物天地和谐相处,人类方能繁衍生息也。污染环境、改易山河、贪取资源,必遭自然无情报复也。或报之眼下,或报之未来,不可逃也。千百年后人类能否继续生存于小小寰球,未可知也。故自然不可易,易之必败也。

358.《庄子·渔夫》“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鬼谷子·反应》:“同声相呼,实理同归”、《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等皆大同小异。此亦同情相感、同理相得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35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此可谓至言。交往不真,无以得其友;诗文不真,无以感其人。真,人伦、行为之极也。

360.刺船,撑船也。《韵会》刺,撐也。以竹篙点水底实地而着力,反得其功,使足推船前行也。此与浆、楫划水使船不同。

361.渔父形象,由来远也。《诗·卫风·竹竿》之钓者,或为渔父之雏形也。然使渔父真正具备有道者之形象者,乃屈原、庄子之《渔父》也。二子之作沾溉后人无数,如《说苑·政理》“(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阮籍《咏怀诗》“适彼沅湘,托介渔父,优哉游哉,爰居爰处”、陆机《幽人赋》“世有幽人,渔钓乎玄渚,弹云冕以辞世,披宵褐而延伫”、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高适《渔父歌》“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高适《渔父》“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岑参《渔父》“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渔父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韩愈《湘中》“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柳宗元《江雪》“孤舟若笠翁,独钓寒江雪”、杜牧《赠渔父》“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李煜《渔父》“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李中《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王安石《浪淘沙令》“一为钓叟一耕佣”、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又《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黄庭坚《浣溪沙》 “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活计绿蓑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闲,上下是新月”、陆游《渔父》“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又《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祝”、白朴《双调•沉醉东风》“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胡绍开《沈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查德卿《蟾宫曲·怀古》“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马朴臣《渔夫谣》“自把长竿后,生涯逐水涯。尺鳞堪易酒,一叶便是家”等不可尽述,是皆承转变化,虽多有自出机杼处,然仍有屈、庄意蕴意在焉。另,许道宁、吴镇、戴进等绘有《渔父图》,古琴曲中有《渔樵问答》、《欸乃》、《渔歌》、《醉渔唱晚》等,俱见渔父形象影响之深远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362.余读《杂篇·渔父第三十一》而记其梗概曰:《渔父》,小说也。借有道之渔父,斥责孔子多事自累,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以为自然不可易,应该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其道为主体,杂有儒教也。

363.安其所安,顺应自然也;不安其所不安,不执巧用智也。寄形于世,世必有悖其所寄者,唯息机灭躁、虚与委蛇,方能与世沉浮,安身立命也。否则,伤物害己,自取消耗尔。

364.听风谓子休曰:“闻诸夫子,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今有宵小无能之辈亦踞其权位矣,正不知得于破浓乎,抑得于舐痔乎?”曰:“宵小无能,故生专功。所治愈下,得位愈上。”听风抚掌:“妙哉,妙哉!然此腌臜之事何时可绝耶?”子休曰:“痔漏不绝,则舐者不绝,两相得益,故难绝。诚使痔漏绝灭,仍有梅毒、淋疳在也,欲舐者岂无可舐之处耶?”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365.外刑者,刀锯斧钺也;内刑者,妄动悔尤也;天刑者,阴阳天理也。外刑伤身,内刑伤心,天刑伤命。内外之刑,或可救,或不可救,天刑者,则神鬼无以救之也。

366.察人行止,度人内心,“九征”可谓细而实也。子休说内洁,知人辨人,汉之细语,断非庄周所愿言。其辞曰: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釬。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设套以赚人,自以为能而叨叨不休者,必汉之不肖烂儒也!

367.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下之以世,有凡夫俗子者,一命而吕钜,再命而于车上儛,三命而名诸父。今有佞人,一命而置酒高庆,再命而颐指气使,三命而为所欲为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368.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以国使二人往聘,庄子持竿不顾。许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文绣,食刍叔,及入太庙,虽欲为野犊,可得乎?”使者懵懵然。庄子又曰:“汝知楚之神龟乎?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使者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周不欲为牺牛,吾将曳尾于涂中。”使者归报,楚王曰:“周,游方之外者,视爵禄如土埂尔。其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又恶能杰杰然为世俗之琐屑哉!”

369.穷有八极,美、髯、长、大、壮、丽、勇、敢是也,八者俱过人,因以是穷也。何谓也?言八处皆过人,必为人所用,或因用而骄,骄必败;或为用所役,役必困。——于是乎失意潦倒也。美,姿丽也。髯,髭鬓也。长,高大也。大,阴伟也。壮,多力也。丽,风致也。勇,势猛也。敢,果决也。汉及汉以前男性之审美尺度,于斯可见焉。

370.儒主厚葬,墨主薄葬,庄周主不葬。死生亦大矣,古今中外,能参透生前,看破死后,舍庄周其谁欤?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肒溃痈,若然者,又安忧乌鸢、蝼蚁乎?有命重生,无命绝体,非至人何以如此!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非通人何以至此!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371.余读《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而记其梗概曰:《列御寇之齐》,谴责列子也。出众则摇荡本性,小言则荼毒人心,故通达之人皆虚而遨游,安其所安也。《宋人有曹商者》,言邀宠而得富贵,皆有腌臜不堪之因由也。《鲁哀公问乎颜阖》,言孔子饰羽而画、从事华辞,无以治国,且必不免于内外之刑也。《孔子曰》,借孔子之口言人心难测,可以九征得不肖人也。《正考父》,比较贤与不肖者显达之态,说八极、三必、六府。《人有见宋王者》,言偶得巨利,必有大祸伏其后也。《或聘于庄子》,言不为君王之牺牲,甘愿逍遥世间也。《庄子将死》,言庄子不葬也。其不欲如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而好其功外也。

372.何谓道术?究宇宙人生之“一”也,故天人、神人、至人皆有所得者。何谓人术?求养民安国之策也,故君子、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有所得者。“道”之包天人,而“人”之离于天,虽不论,而论已明矣。“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故子休等不得不言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故子休等“所以己言也”。曰: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子休等危立泰岳,而儒墨自为粱父也,至于宋、尹、彭、田诸人皆为土丘塥塠也。于是乎高屋建瓴,卓见迭出,虽不脱道气,已难得于其时也。其钩联《寓言》,共为一体,夫子休之所以为《庄子》,意旨晰然也。

373.《天下》首举治方术者自以为尽得天下之至理,实乃一方之术、一隅之见。此就百家争鸣之局面大笔笼括,虽据实转述,然抑扬自见也。今之方术自高,古之道术何在?答曰:无所乎在。“无所乎在”实为一节之刚要也。所谓无所不在,即在天人万物也。于是拈出神圣、明王,言其生成皆由于道,况他人哉!此处文字逆风成波,顺风行舟,寥寥数语,亦见跌宕。其方术、道术开章并举,道与道术连带而出也。然后分述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官员、平民之精神感悟,以为皆有得之于道者,唯职分、素质不同其所得始有差池尔。一应“无所乎在”也。说古人与道。“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言道之作用也;“明于本数,系于末度”,言道之体现也。明,表现也。本数,等级次序也。系,系结也;末度,法度措施也。即道表现在等级次序中,系结于法度措施上。“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言道之运于天地人事也。再应“无所乎在”也。道体现于等级次序、法度措施,此种情形,见于旧法,见于史传,见于六经,见于百家称引也。天下乱,圣贤隐;纷争起,道德杂。学人察其一端,不知全体;执其一理,不及其余也。得一察而自好者,即一曲之士也。耳目鼻口,比也。言其虽各有所用而短于通用。百家众技,再比。其有所长,必有所短;其有所用,必有所无用。二比归于一处,即不该不遍,故谓之一曲之士也。继言一曲之士之弊端也。弊风盛行,世道晦冥,故内圣外王之道皆不明不发也。于是悲叹道术割裂,后世学人无以见古之道术也。综其上466言,论述天道无所不在,古代道术流布发展,人得一察而自高,道术遂割裂为方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374.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案:郭子玄将天人、神人、至人、圣人视作一类也。《注》:“凡此四名,一人耳,所自言之异。”成玄英成其说。《疏》:“冥宗契本,谓之自然。淳粹不杂,谓之神妙。嶷然不假,谓之至极。以自然为宗,上德为本,玄道为门,观于机兆,随物变化者,谓之圣人。己上四人,只是一耳,随其功用,故有四名也。”然究其内涵,天人、神人、至人,与天地自然为一,神乎其神,缈乎其缈,惟道乡主人耳,实非人间所有。圣人大明,上得天道,下知人情,乃天、人之大使也。圣人与天人、神人、至人实为不同,故《浅注》将圣人从四人中撇出也。

375.天行有道,道运万物,人得而自化,悠游人间也。古之得其道术者有不及墨翟、禽滑厘之辈者。是人倡泛爱、兼利、非斗、节用,生不歌,死无服,然其道大觳,其行难为也,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也,故墨翟等有不及宋钘、尹文之辈者。是人以聏合歡,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日夜不休,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也,故宋钘等有不及彭蒙、田骈、慎到之辈者。是人齐万物以为首,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是弃知去己,泠汰于物,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然常反人,不见观,人皆以为怪异,所言之韪不免于非也,虽概乎皆尝有闻者,实不知道也,故彭蒙等有不及关尹、老聃之辈者。是人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舍先取后,舍实取虚,知雄守雌,知白守辱,原为天下溪,原为为天下谷,以深为根,以约为纪,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可谓古之博大真人也!然尚有不及庄周处。周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恣纵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其理不竭,其来不蜕,然天道玄妙,万物递嬗,芒乎昧乎,虽周亦难穷尽也。《天下》,道家自高之作也。其披检百家,辑得道者,由少及多,由低至高,排列而叙论之也。其为子休书序也疏,其为先秦总结也狭。

376.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天下之学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比矣。文人热衷表现,学士偏于相轻,皆以己见人未见、己知人未知也。摸其象蹄,以为全象;拾其牙慧,以为高明。更有甚者,以半瓶讶斥沧海,持芽蘖狂詽大树,不知呶呶吠吠,徒增笑谈、贻笑大方也。是心有障也。心有障于是目有蔽,己之不见,安能见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377.《诗》以道志,志有深晦也;《书》以道事,事有真伪也;《礼》以道行,行有牵离也;《乐》以道和,和有变隔也;《易》以道阴阳,阴阳有正乱也;《春秋》以道名分,名分有人情也。故《六经》不可尽信,当以素心待之也。

378.“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呜呼,数千载逝矣,纵观天下学界,移商贾之道于学,取盗贼之法于术,人心浮如飞尘,行为差于娼妓,学风扫地,道德沦丧,实实难比古人自得自傲之风习也!

379.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案:○《咸池》,黄帝之乐也,尧增修沿用。《礼记·乐记》:“《咸池》,备矣。”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脩而用之。”《吕氏春秋·古乐篇》:“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音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白虎通·礼乐篇》:“黄帝曰《咸池》者,言大施天下之道而行之,天之所生,地之所载,咸蒙德施也。”○《大章》,尧之雅乐舞蹈也。言尧帝之德足以彰明天下也。《乐记》:“《大章》,章之也。”郑注:“《大章》,尧乐名也,言尧德章明也。”《疏》引乐纬:“尧作《大章》。”《白虎通》:“《礼记》曰:‘尧乐曰大章。’”又:“尧曰大章者,大明天地人之道也。”《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鞈置位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大韶》,舜时乐官夔所作之乐曲也,诗、乐、舞皆备。简称《韶》,亦作《韶箫》、《箫韶》、《韶虞》、《昭虞》、《招》也,乃六乐中最著名者。《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得让。上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竹书纪年》:“(舜)作《九韶》之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乐记》:“《韶》,继也。”注:“舜乐名也。《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绍尧之德。”《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史记·夏本纪》:“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白虎通》:“《礼记》曰:‘舜乐曰《箫韶》。’”又:“舜曰《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也。”《春秋繁露·楚庄王篇》:“舜时民乐其昭尧之业也,故曰韶。韶者,昭也。”《吕氏春秋·古乐篇》:“帝舜乃命质脩《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大夏》,又名《夏龠》,舞蹈。颂禹治水之功也。表演者冠皮帽,裸上身,下着素白裙。《乐记》:“夏,大也。”注:“禹乐名也,言禹能大尧、舜之德。《周礼》曰《大夏》。”《周礼·大司乐》注:“《大夏》,禹乐也,禹治水傅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白虎通》:“《礼记》曰:‘禹乐曰《大夏》。’”又:“禹曰《大夏》者,言禹能顺二圣之道而行之,故曰大夏也。”《春秋繁露·楚庄王篇》:“禹之时,民乐其三圣相继,故夏,夏者大也。”《公羊·隐公五年》注:“禹之时,民乐其三圣相继,故夏,夏者大也。”《吕氏春秋·古乐篇》:“禹于是命皋陶作《夏籥》九成,以昭其功。”○《大頀》,汤时乐曲。又作“大濩”、“大护”。《白虎通》:“ 汤曰《大頀》者,言汤承衰,能护民之急也。《周礼·大司乐》注:“《大濩》,汤乐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春秋繁露·楚庄王篇》:“汤之时,民乐其救之于患害也故頀,頀者救也。”《公羊·隐公五年》注:“殷曰《大护》,殷时民大乐其护己也。”《墨子·三辩篇》:“汤放桀,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吕氏春秋·古乐篇》:“汤命伊尹作为《大护》。”○武,又称《大武》。周之舞乐,乃武王伐纣后由周公创编,属武舞,颂武王伐纣武功也,词在《诗经·周颂》,用以宗庙祭祀也。《通典·乐》:“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庙乐,唯《韶》、《武》存焉。二十六年(前221)改周《大武》曰《五行》。”可知秦时犹存。《周礼·大司乐》注:“《大武》,武王乐也,武王伐纣,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武功。”《春秋繁露·楚庄王篇》:“文王之时,民乐其兴师征伐也,故武,武者伐也。”又曰:“当是时,纣为无道,诸侯大乱,民乐文王之怒而咏歌之也。周人德已洽天下,反本以为乐,谓之大武,言民所始乐者武也云尔。”《公羊·隐公五年》注:“周曰《大武》,周时民乐其伐纣也。”《荀子·儒效篇》:“武王诛纣,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濩》废矣。”《吕氏春秋·古乐篇》:“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师克之于牧野,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孙诒让《周礼正义》:“按,《乐记》说《大武》之舞云:‘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公之事也。’是《大武》有武王、太公、周公之事,则为武王命周公所作无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80.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然散佚已尽,不见一册也。《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或有零星转述、称引,唯《庄子》稍多,所谓“历物十事”也:其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言大小有异,皆不离于一也。其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言无累积则无厚度,无厚度则无体积,然面无厚度,而大可无限也。其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言高低相对,关乎角度也。其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言变化无止,中睨生死皆相对而得也。其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言同异相对相一也。其六,“南方无穷而有穷”,言指向无穷而范围有尽也。其七,“今日适越而昔来”言以时地所取不同而得之也。其八,“连环可解也”,言名不可解而实可解也。其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言所立所见也。其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言爱无所择也。惠子,庄子之质也,然非庄子无以存惠子也。

381.辩者二十一事,乃辩士与惠子辩论之题也。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观其大略,无非名实,虽偶有科学、辩证之思,亦恐意不在此,所谓不离同异坚白之辩也。

382.《内篇·逍遥游第一》,庄子以瓠之大而无用责惠子拙于用大,犹有蓬之心;以大言无用教导惠子无用则无害。《内篇·齐物论第二》,庄子论述是非、成亏、爱憎时,将惠子与昭文、师旷并而批评之,斥责惠子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内篇·德充符第五》,庄子以人情、益生与惠子辩论,指责惠子外乎神,劳乎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之形,竟以坚白鸣!《外篇·秋水第十七》庄子往见惠子,遭其搜捕,庄子自比鹓鶵,讥讽惠子得相位如鸱得腐鼠,见鹓鶵过,仰而吓也;庄子与惠子辩鱼之乐,巧词诡论,庶几平手也。《外篇·至乐第十八》,庄子妻死,箕踞鼓盆而歌,惠子非之,庄子纵论大道生死,以不通天命婉而讽之。《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庄子就儒墨杨秉惠五家相辩与惠施讨论,暗嘲惠子舍本逐末,无事生非也。庄子过惠子之墓,感叹惠子一去无以为质矣。《杂篇·则阳第二十五》,魏惠王莹欲以田侯牟背约而刺之,戴晋人以大道劝阻之,惠子感叹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尔。《杂篇·外物第二十六》,惠子谓庄子大言无用,庄子对之曰无用即有用也。《杂篇·寓言第二十七》,庄子与惠子讨论孔子之与时俱化,赞扬得道之人也。《杂篇·天下第三十三》,庄子评惠子,以为其逐物求名,与众不适,弱于德,强于物,学说可备一家,而于大道几未得也。是至言也!庄、惠之辩,惠多处下风也。且惠子事迹、论著多湮没无闻,此《庄子》所存,实惠子身前之不幸而身后之大幸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383.《子休·杂篇·天下》等评时学一览表:
学派人物
时学特色
得失评判
备注
孔子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 ,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 》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人谓之君子。  
墨子、禽滑厘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生不歌,死无服,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以为法式。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骈拇》)
为之大过,已之大顺。独生不歌,死无服,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殻。使人忧,使人悲,其是果类乎?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未败墨子道,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相里勤、五侯之弟子,南方之若获、已齿、邓陵
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
皆愿为巨子尸,冀得为其后世,至 今不决。
宋銒、尹文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 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 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虽然 ,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 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 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彭蒙、田骈、慎到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 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
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 “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 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魭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关尹、老聃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 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 。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 锐则挫矣”。
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虽未至于极,关尹、老聃乎, 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周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 以与世俗处。
其书虽环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惠施
历物之意,曰十命题:1.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2.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3.天与地卑,山与泽平。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5.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6.南方无穷而有穷。7.今日适越而昔来。8.连环可解也。9.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 、越之南是也。10.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如桓团、公孙龙等相与乐之。有题二十有一:1.卵有毛。2.鸡三足。3.郢有天下。4.犬可以为羊。5.马有卵。6.丁子有尾。7.火不热。8.山出口。9.轮不蹍地。10.目不见。11.指不至,至不绝。12.龟长于蛇。13.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14.凿不围枘。15.飞鸟之景未尝动也。16.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17.狗非犬。18.黄马骊牛三。19.白狗黑。20.孤驹未尝有母。2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桓团、公孙龙等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惠施答黄缭“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 与影竞走也,悲夫!
① “鸡三足”论证可见《公孙龙子•通变》
② “轮不蹍地”题或以为属惠子,或以为属公孙龙子。③“目不见”, 公孙龙子曾于《坚白论》中推演之。
桓团、公孙龙
桓团、公孙龙日以其知与惠施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零零六年初稿
                                                   二零零八年二稿
                                                   二零一零年三稿
   
                                                          二零一二年六月十八日听风附记于听风阁
发表于 2012-9-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容人生 发表于 2012-9-3 17:05

谢谢从容:)
发表于 2013-5-3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8-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3 16:02 , Processed in 0.0682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