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诗论词话] [书目举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五十七卷)[清]纪昀等 纂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学隅见述》·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宏撰撰。宏撰有《周易筮述》,已著录。是编以周子无极之说。陆九
渊争之於前;朱子格物之说,王守仁轧之於後。诸儒聚讼,数百年而未休。大抵
尊朱者则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谬,迄无持是非之平者。宏
撰此书,则以为格物之说当以朱子所注为是,无极之说当以陆九渊所辨为是。持
论颇为平允。其中虽历引诸说以相诘难,而词气皆极和平。凡崇朱氏学者,称先
朝之乱由於学术不正,其首祸为王阳明。崇陆氏学者,称无极二字出於老子,为
周子真赃实犯之类。宏撰皆指为太过。其言曰:予素信朱子,惟於无极、太极之
说小异。诚不敢以心之所不安者,徒剿袭雷同,以蹈於自欺欺人之为。其亦异於
好为异论者矣。
△《思辨录辑要》·三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世仪撰。世仪字道成,号桴亭,太仓人。《江南通志》列之儒林传中。
是书乃其札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而成。仪封张伯行为汰其繁冗,分类编次,
故题曰辑要,明非世仪之完本也。凡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
修齐、治平、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十四门。世仪之学主於敦守
礼法,不虚谈诚敬之旨,主於施行实政,不空为心性之功。於近代讲学诸家,最
为笃实。故其言曰: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
衰。嘉、隆之间,书院遍天下,呼朋引类,动辄千人;附影逐声,废时失事。甚
有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谓处士横议也。又曰:今所当学者,正不止六艺,如天文
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於用世,不可不讲。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
性命,无补於世。所以来迂拙之诮也。其言皆深切著明,足砭虚╂之弊。虽其中
如修齐类中必欲行区田,治平类中必欲行井田封建,不免有迂阔之失。而大端既
切於日用,不失为有裨之言。惟伯行意主贪多,往往榛?苦勿翦,甚至如头容直
一条,王周臣书屋警语一条之类,前後重出,亦失於刊除。傥撷采英华,汰其支
蔓,则弥为精善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桥随笔》·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周召撰。召字公右,号拙?,衢州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编
乃其甲寅、乙卯间值耿精忠构逆,避兵山中所作。双桥者,其山中所居地也。卷
端标曰《受书堂集》,而以《双桥随笔》为子目,殆全书中之一种欤?前有自序,
称老生常谈,诚不足采。而药石之言,原以针砭儿辈,与世无关。所自矜者,集
中大意在於信道而不信邪,事人而不事鬼,言理而不言数,崇实而不崇虚。窃以
为独立之见,若中流一砥云云。虽自诩似乎太过,而所言皆崇礼教,斥异端,於
明末士大夫阳儒阴释、空谈性命之弊,尤为言之深切,於人心风俗,颇有所裨。
惟其随笔记录,意到即书,不免於重复冗漫。又适逢寇乱,流离奔走,不免有愤
激之词。是则其学之未粹耳。
△《读朱随笔》·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陇其撰。陇其有《读礼志疑》,已著录。是编乃其读《朱子大全集》
时取所心得,随笔标记。於正集二十九卷以前,凡诗赋札子人所共知者,即不复
置论。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则摘其精蕴,分条纂录,而各加案语以申
之。其书初无雕本,康熙戊子,仪封张伯行从陇其之婿曹宗柱索得稿本,因为刊
行於福州。陇其之学,一以朱子为宗,在近儒中最称醇正。是编大意,尤在於辟
异说以羽翼紫阳。故於儒释出入之辨,金?、姚江蒙混之弊,凡朱子书中有涉此
义者,无不节取而发明之。其剖析疑似,分别异同,颇为亲切。其他一字一句,
亦多潜心体察,而深识其用意之所以然。盖於朱子之书,诚能融会贯彻,而非徒
以口耳亻占毕为事者。虽不过一时简端题识之语,本非有意著书,而生平得力所
在,亦概可见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鱼堂?言》·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陆陇其撰。本名《日抄》,皆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目。其甥金山陈济,
排次成编。虽亦不立标题,而推求其例,则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
说四书,而附《太极图说》、《近思录》、《小学》数条;七卷、八卷皆说诸儒
得失;九卷至十二卷皆说子史,而亦间论杂事。昔朱子博极群书,於古今之事,
一一穷究原委,而别白其是非,故凡所考论,率有根据。陇其传朱子之学,为国
朝醇儒第一。是书乃其绪馀,而於名物训诂,典章度数,一一精核乃如此。凡汉
注、唐疏为讲学诸家所不道者,亦皆研思探索,多所取裁。可知一代通儒,其持
论具有本末,必不空言诚敬,屏弃诗书,自谓得圣贤之心法。其於朱、陆异同,
非不委曲详明,剖析疑似。而词气和平,使人自领,亦未尝坚分壁垒,以诟厉相
争。盖诸儒所得者浅,故争其名而不足;陇其所得者深,故务其实而有馀。观於
是编,可以见其造诣矣。
△《松阳抄存》·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陇其撰。是编乃其为灵寿知县时,於簿书之暇,取所辑《问学录》、
《日记》二书,摘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古松阳地,故以
《松阳抄存》为名。本七十八条,仪封张伯行尝为刊版,删其与《问学录》重复
者,仅存二十八条,殊失陇其之意。此本刊於乾隆辛未,乃金山杨开基所重编,
分道体、为学、处事、教学、辨学术、观圣贤六门。仍以原第几条注於本条之下,
以存其旧,而别以己见附识於後。前有开基序,称《问学录》为中年之书,此本
为晚年手定之书,极论伯行之删本为非。又有陇其孙申宪跋,亦谓伯行刻陇其遗
书四种,惟《读礼志疑》、《读朱随笔》为足本,此书及《问学录》均删节失真
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榕村语录》·三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是编为其门人徐用锡及其孙
清植所辑。有光地所自记者,有子弟门人所记者,各注於诸条之後。冠以经书总
论,与论四书者为八卷,论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者为九卷。论六子诸
儒、诸子道统者为三卷。论史者为一卷,论历代者为一卷,论学者为二卷,论性
命理气者为二卷。论治道者为二卷,论诗文者为二卷,而韵学附焉。光地於律吕、
算术皆所究心,而是编一语不载,殆以别为专门,为儒者所当知,而非儒者之所
急欤?抑或律吕惟授王兰生,算术惟授魏廷珍,而清植等不及闻也。光地之学源
於朱子,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故不拘墟於门户之见。其诂经兼取汉、唐之
说,其讲学亦酌采陆、王之义,而於其是非得失,毫厘千里之介,则辨之甚明,
往往一语而决疑似。以视党同伐异之流,斥姚江者无一字不加排诋,攻紫阳者无
一语不生讪笑,其相去不可道里计。盖学问既深,则识自定而心自平,固宜与循
声佐斗者迥乎异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偶记》·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雷钅宏撰。钅宏字贯一,宁化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是编
乃其读书札记。大旨惟以朱子为宗,然能不争竞门户。如卷一中一条云:古人心
最平,如孟子谓夷惠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而又谓其为百世之师是也。後世如陆
子静、王阳明、陈白沙,论学术者必辨之,谓其非孔、孟、程、朱之正派也。然
其砥节砺行,以之针砭卑鄙俗夫,不亦百世之师耶?其持论特平。较诸讲学之家,
颇为笃实无客气。书中论《易》者几及其半,大致多本李光地,其论礼则多本方
苞。一则其乡前辈,一则其受业师也。所记方苞驳苏轼一条,引曾子问及檀弓曾
申之事,谓亲在不妨学丧礼。国初汪琬与阎若璩以论礼诟争,琬以是攻若璩,若
璩援以驳琬者,其始末具见若璩《潜邱札记》中。苞殆偶述旧文,而钅宏误以为
师说,盖当钅宏在时,《潜邱札记》尚未出,故未见也。惟太极一图,经先儒阐
发,己无剩义,而绘图作说,累牍不休,殊为支蔓。夫人事迩,天道远,日月五
星,有形可见。儒者所论,自谓精微,推步家实测验之,其不合者固多矣。况臆
度诸天地之先乎?是则不免於习气耳。
──右“儒家类”一百十二部,一千六百九十四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八儒、三墨,见於《荀子》,非十二子,亦见於《荀子》,是儒术构争
之始矣。至宋而门户大判,雠隙相寻,学者各尊所闻,格斗而不休者,遂越四五
百载。中间递兴递灭,不知凡几,其最著者,新安、金?两宗而已。明河东一派,
沿朱之波。姚江一派,嘘陆之陷。其馀千变万化,总出入於二者之间。脉络相传,
一一可案。故王圻《续文献通考》,於儒家诸书,各以学派分之,以示区别。然
儒者之患,莫大於门户。後人论定,在协其平。圻仍以门户限之,是率天下而斗
也,於学问何有焉。今所存录,但以时代先後为序,不问其源出某某,要求其不
失孔、孟之旨而已。各尊一继祢之小宗,而置大宗於不问,是恶识学问之本原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九十五·子部五
○儒家类存目一
△《孔子家语注》·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明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简疏议》,已著录。古本《家语》久佚,今本
《家语》撰自王肃,其注亦肃所作。名注古书,实自注也。故其本於诸家为善。
然明代罕传。至崇祯末,毛晋始得北宋本刻之。故崇祯以前,明人无见旧本者。
孟春以元王广谋《家语注》庸陋荒昧,又正文多所漏略,乃为此注。其考订补缀,
不为无功,而由未见王肃注,故臆测亦所不免。其序谓今本不同於唐,未必非广
谋之妄庸,有所删除,其论近理。而近时重刊孟春注者,因颜师古注《汉书·艺
文志·家语》二十七卷条下,有非今所有《家语》之文,遂谓唐以前本业已不同,
乌知孟春所据非古本。案师古但云唐时《家语》非古《家语》,不云其时别有古
《家语》也。《隋志·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注。梁有当《家语》二卷,魏
博士张融撰,亡。《旧唐书·经籍志·孔子家语》十卷,王肃注,《新唐书·艺
文志》亦同。孟春安得古《家语》?此假借之词,非笃论也。至近本所校补孟春
阙误凡数百条,皆引据精确,则孟春是注之舛漏,抑可知矣。
△《家语正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书首列至圣年表正讹,
其四十四篇之次,则从葛鼐本。以正论与三问礼篇为卷九,以本姓终记与七十二
弟子篇为卷十。案明毛晋汲古阁本自跋,谓初从吴兴贾人得一编,乃北宋版王肃
注本,惜二卷十六叶以前皆蠹。继从锡山酒家得一函,亦宋刻王氏注也,所逸者
仅末二卷。因急倩能书者一补其首,一补其尾,二册俨然双璧。纵未必夫子旧堂
壁中故物,已不失王肃本注矣。是汲古阁刊本,其篇目次第胥仍王本之旧。即徐
?勃家宋本《家语》,亦仅与毛本小异,不云卷目有所易置也。兆锡乃从万鼐之
本,窜乱旧次,殊为勇於变古。其训释亦似俗下讲章之礼,不足以资考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丛子正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是编即世传《孔丛子》,删去连丛子上下篇,又删去小尔雅、
诘墨二篇,但以记孔氏言行者编为五卷。每条之下略仿《诗序》之例,注曰此言
某义也,谓之《正义》。其中偶有考订者,如纳於大麓作大录,万机之政,此自
旧说,而引蔡沈传以驳之。其他凡引经与宋儒传注不合者,悉谓之断章。未免拘
墟之见。至於子顺说赵王以归齐尸,助?ぢ以存魏国,兆锡亦颇疑之,然往往回
护其词,不肯竟斥为依托也。
△《曾子全书》·三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明曾承业编。承业为曾子六十二代孙,序称博士,盖袭职之宗子也。案宋汪
?卓尝辑《曾子》一卷,分十二篇,割裂补缀,已非唐以来之旧本。是编又分主
言一篇为卷一,修身、事父母、制言上、中、下、疾病、天圆七篇为卷二,本孝、
立孝、大孝三篇为卷三。与王应麟《玉海》所云今十篇,自修身至天圆皆见於
《大戴礼》者,又多出主言一篇,而分合迥异。不知其何所依据,殆亦以意为之
也。
△《忠经》·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汉马融撰。郑玄注。其文拟《孝经》为十八章,经与注如出一手。考
融所述作,具载《後汉书·本传》。玄所训释,载於郑《志目录》尤详。《孝经
注》依托於玄,刘知几尚设十二验以辨之,其文具载《唐会要》,乌有所谓《忠
经注》哉!《隋志》、《唐志》皆不著录,《崇文总目》始列其名,其为宋代伪
书,殆无疑义。《玉海》引宋《两朝志》载有海鹏《忠经》。然则此书本有撰人,
原非赝造;後人诈题马、郑,掩其本名,转使真本变伪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孝经》·一卷(内府藏本)
唐郑氏撰。郑氏,朝散郎侯莫陈邈之妻。侯莫陈,三字复姓也。前载进书表,
称侄女策为永王妃,因作此以戒。《唐书·艺文志》不载,《宋史·艺文志》始
载之。宣和《书谱》载,孟昶时有石恪画《女孝经》像八,则五代时乃盛行於世
也。其书仿《孝经》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进表所谓不敢自专,因
以班大家为主,其文甚明。陈振孙《书录解题》直以为班昭所撰,误之甚矣。
△《千秋金鉴录》·一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旧本题唐张九龄撰。按王士祯《皇华纪闻》曰:隆庆间,曲江刻张文献《千
秋金鉴录》一卷,又伪撰序表。平湖陆世楷为南雄守,著论辨之。此等谬伪,凡
略识之无者亦不肯为,而粤中新刻《曲江文集》竟收入,故孝山谓急应火其书,
碎其版云云。今此书序中所谓非吾子孙不得记录,非人而传必遭刑宪,学则素衣
之人为上达,不学则赭衣之人为白士,此录一千年後,方许流布诸语,皆与世楷
所指驳者合。士祯又言别有《金鉴录》一册,乃嘉靖间文献裔孙张希祖所撰。康
熙甲辰,曲江令凌作圣重刊。士祯所摘谬妄不经之处,如安禄山为野猪之精,史
思明为翮鸟之精,杨贵妃为白鹇之精。又立子旦为相王,武后太子,先为中宗,
皇后废之,又名哲宗。又蜀州司户杨元琬女为上子寿王妃,今上宠之,赐名杨贵
妃,又宫室未委肃宗也诸语,今亦皆在录中。则两本亦大概略同也。末一章预作
谶语,言及狄青诸人,尤为妖妄。盖粗识字义而不通文理者所为,本不足存。以
其出於九龄之子孙,恐惑流俗,故存而辟之,俾无荧众听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樵对问》·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宋邵子撰,晁公武《读书志》又作张子、刘安,上集中亦载之。三人
时代相接,未详孰是也。其书设为问答,以发明义理。所称有温泉而无寒火者,
杨慎《丹铅录》尝引葛洪《抱朴子》萧邱寒焰以驳之。不知儒者论理,论其常耳。
其偶异者,即使有之,不足为据。执松柏而谓冬不肃杀,执靡草而谓夏不茂育,
则拘墟之见也。且萧邱谁得而见之,葛洪又何自而知之?摭百家迂怪之言,以曲
相诘难,则道经、释典、理外之事亦多矣,可援以为证乎?至天何依,曰依乎地。
地何附,曰附乎天。天地何依何附,曰自相依附一条。慎亦驳之。然地处天中,
大气包而举之,所以不坠。卵黄脬豆,厥譬甚明,是即依附之明证。慎不知历术,
所以献疑,均不足为是书病。然书中所论,大抵习见之谈。或後人摭其绪论为之,
如《二程遗书》不尽出於口授欤。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图分解》·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天一阁书目》作罗鹤撰,然书中自称鹗曰,则名鹗非名鹤
矣。考《江西通志》,罗鹗,宜黄人。嘉靖辛酉举人。官至思南府同知。当即其
人,范氏误以鹗为鹤也。(案:嘉靖中别有罗鹤,泰和人所注有《应?任意录》,
详杂家类中本条下。)其书列周子《太极图说》与朱子之注,而申陆九渊之说以
驳之。案圣人立教,使天下知所持循而已,未有辨也。孟子始辨性善,亦阐明四
端而已,未争诸性以前也。至宋儒因性而言理气,因理气而言天,因天而言及天
之先,辗转相推,而太极、无极之辨生焉。朱、陆之说既已连篇累牍,衍朱、陆
之说者又复充栋汗牛。夫性善性恶,关乎民彝天理,此不得不辨者也。若夫言太
极不言无极,於阳变阴合之妙,修吉悖凶之理,未有害也。言太极兼言无极,於
阳变阴合之妙,修吉悖凶之理,亦未有害也。顾舍人事而争天,又舍共睹共闻之
天而争耳目不及之天,其所争者毫无与人事之得失,而曰吾以卫道。学问之醇疵,
心术人品之邪正,天下国家之治乱,果系於此二字乎?医家之论三焦也,或曰有
名而无形,或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实有名而有形,???葛喧阗,
动盈卷帙。及问其虚实之诊,则有形与无形一也。问其补泻之方,则有形与无形
亦一也。然则非争病之生死,特争说之胜负耳。太极、无极之辨,适类於是。故
今於两家之说率置不录,谨发其例於此,後不缕辨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图说论》·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国朝王嗣槐撰。嗣槐字仲昭,钱塘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老不与试,
授内阁中书舍人以归。其书论圣人言《易》有太极,未尝言无,不应於太极之上
复加无极二字。疑此图授自陈抟,非周濂溪作。朱、陆互相辨析,朱子不得已,
止作无形有理以解之,而无极二字总流入二氏之说。又谓其言天道则曰动而生阳,
静而生阴,乃老氏道生天地之说。言人道则曰圣人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主
静二字尤为老氏根本所在。又谓其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二语乃老氏言道之根原,
而不死无生之枢纽。逐条辨驳,各为一篇,亦力申陆九渊之说者也。
△《太极集注》·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子昶撰。子昶号主一,闻喜人。康熙己未进士。官垣曲县知县。是书
取朱子之解分配周子之图,列为十章,分裂原图,各系於下。又解周子原说亦分
为十章,而句解字释,所释各注右解之几章,释某义,全摹朱子《大学章句》之
体。图之後附以子昶所演易图,说之後附以诸家之说,大抵皆可已而不已。前有
康熙丁卯范镐序,亦颇著微词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图说注解》·(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兆成撰。兆成字慎亭,常熟人。是书作於康熙初,以发明朱子《太极
图说》之注。其云性虽夹和在气禀中,而苟无习染之累,亦第於善之中微分差别,
若谓之有恶则不可。足以补正程子善固性也,恶亦不可谓之非性之说。惟其谈五
行干支,语多???葛。至於以一岁四时,每一时九十日,分为十八日者五,以
五行,各分主十八日,尤为新异。末有乾隆戊辰其子鲁附记凡例,称是书与《参
同契》互有异同,是刻可分为二,可合为一云云。盖与所注《参同契》并刊者,
宜其惟讲阴阳五行之说矣。
△《通书问》·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何中撰。中有《通鉴纲目测海》,已著录。是书因朱子谓周子《通书》乃
发明《太极图说》之义,故所注《通书》,皆比附於太极阴阳五行中。则谓二书
各自为义,不必字字牵合,故作此书以辨之。前有自序,谓自天地以来,止有一
理,理之同者,虽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九州之内,四荒之外,无不同也。而况
一人之心,一人之言,岂有不相通者乎?朱子释《通书》,显微阐幽,有功於学
者至矣。然必欲以《通书》发明《图说》,则恐非周子著书之本意云云。其持论
颇精核,所疑各条,亦皆中理。卷末附记称,窃窥朱子之意,同时学者固有疑
《图说》非周子之书。而朱子主张甚力,遂以《图说》为主,而以《通书》为发
明《图说》而作云云,尤深得当时有激而立言之故。然二书分而解之,固各有义
理;合而解之,於本意亦无所害。既非宏旨所关,又何必字句之间徒滋聚讼耶。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绎义》·一卷、《通书绎义》·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舒芬撰。芬有《周易笺》,已著录。此其所著《梓溪内集》之二种也。其
说太极,大抵以《太极图》不本於《易》而本於《河图》。谓秋冬非肃杀,乃百
物之所胎。土之寄王,惟夏秋之交。火烈金刚,水缓土柔,性之所以相近。火散
金遒,木上水下,习之所以相远。皆与先儒之说不同,亦往往有难通之处。《通
书》则不过随文解义而已。其释颜子章,谓陋巷,陋俗之巷也。其人习不善而能
忧颜子之贫,乃颜子之德所化。其说亦殊怪异也。
△《正蒙释》·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高攀龙集注,徐必达发明。攀龙有《周易易简说》,必达有《南京
都察院志》,均已著录。叶向高序,称《正蒙》精深浩渺,朱子训释未尽,锡山
高?从缘其指,广为集注。?李徐德夫笃好此书,尝条其所见,谓之发明。以质
?从之说,同者去之,异者存之,异而此失彼得者去之,短长互见者存之云云。
则此书为必达所自定,非攀龙之本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张全书》·二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徐必达编。周子书自《太极图说》、《通书》而外,仅得诗文,尺牍数首,
附以年谱、传志及诸儒之论为七卷。张子书《正蒙》、《理窟》、《易说》而外,
兼载语录、文集,其散见於《性理》、《近思录》、《二程书》者,?辑荟粹,
别为拾遗附录,通十五卷。
△《太极解拾遗》·一卷,《通书解拾遗》·一卷、《後录》·一卷,《西
铭解拾遗》·一卷、《後录》·一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文?撰。文?有《周易本义拾遗》,已著录。是书以《太极图说》、
《通书》、《西铭》朱子只解其大义,因於原注下别加案语,发挥其说,故名曰
《拾遗》。
△《正蒙集解》·九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文?撰。是编解张子《正蒙》,粗具训释,无所发明。其乾称篇以朱
子取《西铭》自为一书,故删除不载。此与陈氵皓注《礼记》,删除《大学》、
《中庸》亦何异乎?至其解,参两篇七政交食之理,皆据黄瑞节旧文,尤为疏略。
△《周子疏解》·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明弼撰。明弼有《易象》,已著录。是书成於康熙癸巳。凡解《太极
图说》一卷,解《通书》三卷,皆列朱子之注於前,而以己意敷衍之。大意取便
初学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濂关三书》·(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植撰。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是书取《太极图说》、《通书》、
《西铭》三书,以朱子之注列於前,采诸家之说附於後,亦时时参以己意。植於
宋五子书皆有注,然《皇极经世》、《正蒙》,其书注者差稀,故颇有所考订。
此三书则人人熟读,无可发挥,亦如宋以来注孝经者随文演义而已。
△《伊川粹言》·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张┉编。考宋濂《潜溪集》有此书跋,谓前序不著姓氏,相传为张
南轩┉撰。则明初此书尚不著┉之名,此本当为後人据濂语补题也。其序题乾道
丙戌正月十有八日,然┉《南轩集》但载二程遗书跋,而无此序。使果┉作,不
应讳而削之也。盖亻并编次之说,皆在影响之间矣。
△《二程节录》·四卷、《文集钞》·一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
本)
明高攀龙编。取《二程语录》,择其精粹,先辨性,次论学,次治事,次释
经,每类各为一卷。末载《文集抄》及《附录》各一卷。前有康熙癸未陆楣序,
称攀龙官行人时为是书。其手抄本藏同邑秦松龄家,顾鏊欲刻之未果。鏊子栋高,
乃踵其父志刊行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子详本》·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明陈龙正编。龙正有《救荒策会》,已著录。龙正以《二程遗书》虽朱子所
手编,而其记载之重复,字句之同异,以至议论之出入,均未暇是正。乃排比刊
削,分类编次,定为此本。其经说之别行者,亦并载入。又益以元谭《善心之传
闻续记》。自序,视全书颇约,而实不敢不加详,故不曰约本而曰《详本》。其
间於二子之说多所辨驳,不出明末讲学家诟争之习。
△《二程语录》·十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编。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初,朱子辑《程氏遗书》二十
五篇,皆程子门人记其所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
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子原本,而稍加删订,
合为遗书十五卷,外书二卷,附录一卷,其少日所闻诸师友说一卷。己巳冬,所
闻一卷悉删不录,外书亦删冯氏本拾遗一卷。又附录一卷内以明道先生行状一篇,
墓志一篇,门人朋友叙述序一篇,皆伊川所作,已入《二程文集》,故不复载。
而邢恕一篇,谓其自绝於程门,亦不录焉。其遗书第六卷中伯行注云:此一卷朱
子原分三卷,今为一卷。又下二卷专说《孟子》者,已与《经说易传》另行别录,
概不载集中。考朱子原本卷六以下本四卷,无篇名。卷九本一卷,专说论孟。今
伯行以四卷为三卷,以说论孟一卷为二卷,又第九卷兼说论孟,而伯行云专说
《孟子》,殆偶然笔误,刊版者失於校雠欤。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书》·五十一卷(内府藏本)
国朝程湛编。湛爵里未详。是编所录惟《程氏遗书·外书》,而益以明道文
一卷。其次序则非朱子之旧也。
△《浩斋语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过源撰。卷末有源行实一编,称源字道源,号浩斋,其先浙东人。
至高祖徙於临川。源生有异徵,笃志圣贤之学,以斯文自任。嘉?间召为国子直
讲,不赴。卒於崇宁丙戌九月。并载所著述甚富,今皆不传,惟此书仅存上卷,
为其门人永新龙图所录。下卷为其门人白城章伟所录,而其从孙勖刊之。然所列
书名,《宋史》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其中疑窦尤多。如行实称源生於丙子,不
著年号,以召於嘉?,卒於崇宁推之,当生於仁宗景?丙子,则卒时年七十一,
召时年二十馀,是於邵、周、张、程皆为行辈。当时所称,不过曰尧夫、茂叔、
子厚、伯淳、正叔而已。诸家之书可考,而此曰邵子、周子、张子、程子,非同
时语也。李焘《长编》凡所有徵召,如胡瑗、孙复、常秩之类,无不具书。源见
徵既在嘉?中,何以嘉?首尾八年,《长编》皆不见其事?伊川《易传》据杨时
跋,则临没以稿授张绎,至政和初时乃排比成书。源卒於崇宁五年,在伊川前。
其时《易传》未出,何以论程传之得失?自朱子以前,无以《大学》为曾子作者,
故攻朱子者以《章句》为口实,此书乃已称曾子,何以自北宋以来无人引及?
《大学》、《中庸》自二程子始表章其书,於《礼记》中取出别行,後人辨难者
惟引梁武帝有《中庸义疏》,宋仁宗尝书《大学》赐进士,以为先於程子而已。
此书乃先有《大学》定本、《中庸》定本,又何以宋儒无一语及之耶?观其论乐
以黄钟为三寸九分,是《吕氏春秋》之文李文利不得其解,衍为异说者也。万历
以前,安有是僻论乎?其跋称有秦观、谢无逸二序。观《淮海集》具在,实无此
文。无逸《溪堂集》虽佚,而诗文散见《永乐大典》中,今已裒辑成帙,亦无此
文。其依托可以概见。又末附其从孙勖祖光赋,称宣和乙巳,余在辽阳。乙巳为
靖康前一年,两国兵交,信使且艰於往来,游学之士安能越国至是?其伪尤不问
而知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氏遗编》·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唐棣编。棣字彦思,宜兴人。尝受业於伊川程子,与门人共记平日问答之
语为此书。已载入二程之遗书。康熙中,其裔孙一学等重刊於家塾,乃易以《遗
编》之名。末附桐友遗编一卷,则一学之父所作。一学又与其弟诗及开绪各附己
见,缀列各条之下。
△《通言》·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吴沆撰。沆有《易璇玑》,已著录。此书亦语录之类。如曰不求过於人而
人不能及之者,善道也。不求合於人而人不能离之者,善德也。又曰:立朝廷而
後见山林之志,享富贵而後见贫贱之节。论亦间有可取。然其自序有曰,孟轲谈
仁义,至杨、墨而不通;其道小,不足以容杨、墨故也,孔子则无所否矣。韩愈
原道德,至佛、老而不通;其道小,不足以容佛、老故也,王通则有所可矣。其
宗旨殊为谬诞,不可训也。
△《道南三先生遗书》·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摘录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家语录及杂著,杨氏四卷,罗
氏六卷,李氏一卷。三人皆南剑州人,疑其乡人所编也。《千顷堂书目》载莆田
宋端仪有《道南三先生遗书》,或即是编欤。
△《崇正辨》·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胡寅撰。寅有《读史管见》,已著录。是书专为辟佛而作。每条先引释氏
之说於前,而辨正於後。持论最正,其剖析亦最明。然佛之为患,在於以心性微
妙之词汨乱圣贤之学问,故不可不辨。至其经典荒诞之说,支离矛盾,妄谬灼然,
皆所谓不足与辨者。必一一较其有无,是亦求胜之过,适以自亵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集解》·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撰。是编以坊刻《小学》数十种,纂注标题,止为试论剽窃之具,
无当於朱子亲切指点,引人身体力行之意。因集诸家注释,融会其说,以成是编。
伯行殁後,其门人乐亭李兰梓行之。
△《小学集解》·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澄撰。澄字庭闻,莆田人。康熙中诸生。其书取朱子《小学》内外篇
参会旧注,附以己见。章分句释,援引颇为赅洽。然亦不免於过冗。
△《小学分节》·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高熊徵撰。熊徵字渭南,岑溪人。顺治庚子副榜贡生,官至浙江都转盐
运使。是书随章案节,略为分解,特使童子读之,易於明晓而已。
△《小学集解》·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蒋永修撰。永修有《孝经集解》,已著录。是编即其提督湖广学政时与
《孝经》合刊者。注释甚略,而先贤爵里事迹与《小学》无关者乃载之颇详。於
朱子著书之旨,似乎倒置矣。
△《小学纂注》·六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高愈撰。愈有《高注周礼》,已著录。是书因天台陈选旧注略删订之,
後附总论及朱子年谱。
△《小学句读记》·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建常撰。建常有《律吕图说》,已著录。是书因陈选《小学》注本而
杂采诸书疏於其下。略如孔颖达《正义》之例,文颇烦芜。
△《近思录集解》·十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文?撰。是编取朱子之说散见各书者,附於《近思录》各条之下。其
未备者则益以诸家之说,间亦自附己意。前有纲领数条,末附感应诗解一卷,训
子诗解一卷。感应诗见《朱子大全集》,训子诗称传自黄?,而无可证据。其诗
浅俗,决非朱子所为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阳宗旨》·二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亻必撰。亻必,东阳人,即淳?壬子作《朱子年谱序》者也。其
书采辑《朱子文集》、《语类》,分诲人、析理、明经、论事四门,每门又各分
子目。其中注语有出朱子原文者,亦有出亻必所增识者。考赵希弁《读书附志》,
载晦?先生《朱文公语後录》二十卷,注曰右东阳王亻必记、杨方、黄?、刘琰、
黄氵颢、邵浩、刘砥、李?、黄卓、汪德辅、陈芝、吴振、吴雉、林子蒙、林学
履、刘砺、锺震、萧佐、舒高、魏春、杨至所录也。其说谓池录初成,勉斋犹未
免有遗恨於刊行之後,况饶本又出於其後乎?此二十卷,皆池饶所未及刊者云云。
其书名各异,卷数复殊,据其所言,乃续刊之语录,体例亦与此书不合。惟《内
阁书目》有亻必《紫阳宗旨》三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则作二十八卷。书名撰
人均与此本相合,而卷数复异,未详其故。然《浙江通志》经籍门中,以亻必
《朱文公语後录》列为一条,而以此书附载於下,不入标目,则亦疑非亻必作矣。
△《朱子语类纂》·十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钺撰。钺有《粤游日记》,已著录。是书其《世德堂遗书》之第五种
也。取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摘理气、鬼神、性理、论学四门,
馀皆不取。四门之外,又各删存大略,而间附以己说。如朱子谓理气本无先後,
语原无病,钺必谓先有天地之理,然後太极生两仪。如其所说,是理又别是一物,
可以生气。然则气未生时,理又安在?此主理太过之弊。又如谓雨是郁蒸之气,
有时龙能为之者,龙亦是郁蒸之气。雹是不和之气,有时蜥蜴能为之者,蜥蜴亦
是不和之气。执一理以该天下之变,不至於穿凿附会不止矣。
△《朱子文语纂编》·十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其书取《朱子文集》、《语类》约略以类相从,而不分门
目,前後亦无序跋。盖草创未完之本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4 01:08 , Processed in 0.0590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