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做过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余年。因帮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忤大吏,于是弃官,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 之一。他出身贫寒,又长期任下层官吏,对百姓疾苦体验较深。其诗、书、画号称“三绝”。有《郑板桥集》。 其事见《清史稿·郑燮传》。
悍 吏
县官编丁著图甲,悍吏入村捉鹅鸭①。县官养老赐帛肉,悍吏沿村括稻谷②。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③。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④。山田苦旱生草菅,水田浪阔声潺潺⑤。圣主深仁发天庾,悍吏贪勒为刁奸⑥。索逋汹汹虎而翼,叫乎楚挞无宁刻⑦。村中杀鸡忙作食,前村后村已屏息⑧。呜呼长吏定不知,知而故纵非人为⑨。
[导读]
这首诗通过对悍吏下乡搜括敲诈场面的描述,揭露了他们残酷压榨百姓的罪恶,戳穿了县官的伪善,是一篇替穷苦百姓鼓与呼的好作品。悍吏,凶暴的官吏。
[注释]
①丁:丁口,即人口。甲:泛指代词,犹“某某”。这两句是说,县官正编制百姓的户籍花名册,恶吏则趁机入村捉鹅抓鸭,敲诈勒索。 ②括:搜求。这两句是说,县官发放布帛与肉给老年人,而恶吏却到每个村子里搜括粮食。 ③豺狼:比喻恶吏。无虚过:指恶吏每到一处总要捞点什么,绝不会空手走过。抉:音ju†,剔出,挖掉。这两句是说,不是掐断人的喉咙,就是挖掉人的眼睛。极言恶吏压榨人民,手段毒辣,无所不用其极。 ④司民牧:管理人民的地方长官。这两句是说,县官好行善,但由于恶吏侵扰,老百姓却愁苦不堪,更何况用那些不善的人来作地方官呢! ⑤菅:音jiān,多年生草,叶细长,根坚韧。阔:广大。潺潺:水声。这两句是说,遇到苦旱,山坡上的农田长出了野草,遇上水涝,水田里变成了一片汪洋,水声潺潺。 ⑥圣主:圣明的君主。深仁:大仁,有大仁德。发:开。天庾:星名。《晋书·天文志》:“天仓南四星曰天庾,积厨粟之所也。”此借指官仓。这两句是说,君主圣明仁爱,体恤生民,开官仓赈济百姓,恶吏却从中贪污苛扣。 ⑦索逋:讨取欠下的租税。汹汹:指喧闹之声很大。虎而翼:为虎添翼。比喻帮助恶人,此谓更加作恶。楚挞:用木棒打人。这两句是说,讨取欠租的高声喧嚣,越发凶狠如虎,他们不停地吆喝着痛打百姓,连一会儿安宁也没有。 ⑧屏息:抑制住呼吸,形容不敢出声。这两句是说,恶吏到村,百姓们赶忙杀鸡做饭招待,前村、后村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⑨长吏:长官。这两句是说,以上种种情形长官定然不知道,如果他知道悍吏这样胡作非为而故意放纵他,那真不是人干的事啊!
[诗译]
县官正将户籍名册编集,恶吏捉鹅抓鸭来到村里。 县官抚养老人发给布肉,恶吏走村串户搜刮粮食。 逢处便捞如同豺狼一样,断喉挖眼真是毒辣之极。 好官行善民为悍吏发愁,更况坏官去把百姓管理。 旱时坡田早已长满野草,涝时水田更是波涌浪起。 君主圣明打开官仓赈灾,恶吏心黑竟然贪污作弊。 吆喝讨税真是比虎还凶,辱骂痛打没有片刻宁息。 村民杀鸡忙着准备饭菜,前村后村全都屏住呼吸。 可叹长官不知这些情形,知而故纵岂是人做之事! 燕京杂诗三首(其一)
不烧铅汞不逃禅,不爱乌纱不要钱①。
但愿清秋长夏日,江湖常放米家船②。
[导读]
这组诗写于雍正三年(1725)作者出游北京之时。此次北游,他会朋结友,臧否人物,常常放言无忌,遂得“狂士”之名。该诗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不信道、不拜佛、不爱官、不要钱,向往着能自由自在地漫游祖国的名山大川,日日与书画相伴。这种高雅脱俗的人生态度是那些只知道追求高官厚禄、名利金钱的庸俗之辈所难以比拟的。
[注释]
①铅汞:道家言以铅、汞入鼎炼丹,服之可以长生。因谓炼丹之事曰铅汞。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鋉师五十韵》:“专心在铅汞,余力工琴棋。”逃禅:逃避世事,皈依佛法。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乌纱:即乌纱帽。起于东晋,南朝宋明帝初,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隋时成为官员的专用帽。后人们遂以乌纱帽指代官职。 ②但愿:只希望。清秋:凉爽的秋天。米家船:指装载着精美书画的船。米家,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二人俱是著名书画家,并精于古书画鉴别。友仁能传家学,所作清秀脱俗,自成一家,因称其所绘山水为“米家山”、“米氏云山”。郑燮很喜欢这种船载名书画漫游天下的生活,曾刻一印“鸡犬图书共一船”。见阮元《广陵诗事》。
[诗译]
不迷道术也不去礼佛参禅,不爱官位也不喜追求金钱。 只希望清凉秋日漫漫长夏,载着满船书画在江湖游玩。 范 县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①。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②。尚有隐幽难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③。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④。
[导读]
这首诗写在范县任上。对于为官,作者认为应该“慈惠简易,与民休息。”该诗通过自己吏治情况的描述,就表达了“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符保森《奇心庵诗话》对作者做县令时的情况曾有过描述,可做这首诗的注脚:“(燮)现身说法,民皆安堵息讼。尝于公庭步月作诗写画。六房如水,吏去无人。”
[注释]
①负郭民:房屋背靠城墙而居的百姓。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又作“听事”。这两句是说,靠着城墙根,住着四、五十家普通百姓,公堂里窗明几净,不时有几片落花落到堂前的庭院中。 ②苦蒿菜:味道稍苦的野菜。蒿菜即蒿类的草。有青蒿、白蒿、茵陈蒿等。味苦,民多采之以补饮食之缺。此句是指邻僧送蒿菜给作者。秃袖:即半袖、秃衿小袖。一种无领的短袖衣。私居之服。鹑衣:鹑尾秃。衣服破旧褴褛,故称“鹑衣”。鹑,音chún。《荀子· 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通“悬”)鹑。”这句是指门下小吏贫穷,有时公堂上还穿着破旧不堪的家居之服。 ③尚:还;尚且。隐幽:同“隐曲”。幽深偏僻。 代指民间的隐情、冤屈。烛:明察。顽梗:顽固鄙拙、难以教化的人。驯:顺服。这两句是说,即使官吏清廉爱民,民间也仍有冤情未能全部察觉,若干顽固不化的乡民竟然还是没有教化过来。 ④隔:阻隔、间隔。况:何况。君门:君王之门。紫宸:殿名。唐大明宫第三殿为紫宸殿,为皇帝接见群臣、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这两句是说,县衙与百姓相隔一尺之遥,县官尚且不能体察全部民情,更何况皇上深居宫殿重重的皇家大内呢!结尾由自己仅是个七品县令尚不能完全了解百姓疾苦,推及皇上,他又能对百姓的情况知道多少?可谓言辞肯切,出自肺腑。
[诗译]
靠近城墙根住着四五十家百姓,厅堂洁净时常有落花飘入院中。 邻近的僧人有时送些苦涩野菜,办事的小吏破衣褴褛非常贫穷。 即使这样百姓苦难也难以尽察,依然有顽固庶民没有教育成功。 与百姓相隔咫尺尚有民情不知,何况皇上身居殿宇重重的深宫。 喝 道
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①。
一杯白水荒涂进,惭愧村愚百姓心②。
[导读]
这首诗写作者深入乡村,访察民情。自古以来,官员出行,都要有仪仗士卒前引传呼、使行人避道,谓之“喝道”,《周礼·秋官》中就有宫吏出行,仪士“掌执鞭以趋辟”的话。但作者外出巡访从不鸣锣开道,也不打“回避”、“肃静”的牌子,只用一小吏打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前导。这种不合时宜的做法让许多官场中人看不惯,就连他的友人郑方坤也曾在《郑燮小传》里说“(燮)嵚崎历落,于州县一席,实不相宜。” 这首诗,作者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与普通百姓同等的地位上,连喝百姓一碗白开水都感到惭愧,表现出了一个正直官吏可贵的原始民主思想。
[注释]
①排衙:指长官升座,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见,分立两旁。白居易《雨晴放朝因怀微之》:“不知雨雪江陵府,今日排衙得免无?”不禁:禁不住。即受不了。芒鞋:草鞋。芒,野草名。可作绳索、草鞋。问俗:访问风俗。《礼·曲礼》:“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里是指访察民情。林深:深林。山林深处。这两句是说,对于喝道、排衙这些礼仪,我生性疏懒,不想去让人做,也委实受不了,于是穿上草鞋走进山林深处的村落,访察民情。 ②白水:白开水。荒涂:野路。涂,道路。据《周礼注》,径、畛、涂、道、路合称“五涂”。古代“塗”、“途”二字并作“涂”。村愚:犹“村夫”、“愚夫”,自谦之词。这两句是说,半路上喝了老百姓家一碗白开水,在下想想没为百姓作什么,真是愧对百姓的热诚之心了。
[诗译]
喝道排衙实在懒散不禁,草鞋问俗进入一片山林。 野路喝了人家开水一碗,在下真是愧对百姓之心。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①。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②。
[导读]
这首诗写于乾隆十一年(1746)前后、作者任潍县县令时。郑燮画竹颇负盛名,他在潍县任职时,画竹最多,曾自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他于房前屋后,广植竹篁,常常观察、惴摩、比较,遂能胸有成竹,落笔形神俱备,他在谈及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这样说:“几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郑板桥集·题画》) 然而,有时所思又不止是画竹的技艺,这首题画诗便反映出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作为地方官吏,对老百姓“一枝一叶”也要加以关心,这既是对自己的激励,也包含着对同僚的劝勉。潍县,即今山东潍县。包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又称中丞。年伯,古时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长辈或与父亲同科的长辈称“年伯”,前加“大”字,表示尊敬。诗题之意是,在潍县官署中画了一幅竹,献给同年考中的长辈、荣任中丞之职的包括。
[注释]
①衙斋:官署中的书房。萧萧:风吹的声音。 ②些小:一点。形容官职低微。吾曹:我辈,我们这些人。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的小事。关情:关心。
[诗译]
睡在官署书房中听风吹竹响,怀疑是民间百姓痛苦的声音。
我们这些州县官吏虽然官小,对百姓的每件小事总要关心。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①。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②。
[导读]
乾隆十八年( 1753),山东大旱,年过六十,已经做了十二年潍县县令的郑燮因请求赈灾之事得罪了上司,于是他决定弃官归里,与官府一刀两断。临行前,他画竹赠别潍县市民,并在画上题写了这首诗。 竹,具有虚心劲节,坚贞不屈的性格,它是顽强、坚韧的人格意象。作者曾在《竹石》中称赞它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因此,这首题画诗咏物明志,即是对自己官场生活的总结,又是向恶势力显示自己绝不低头屈服的韧性精神。
[注释]
①乌纱:即乌纱帽。代指官位。掷:抛、扔掉。为:做。囊橐:都是用来盛东西的袋子。橐,音tuó。萧萧:摇动的样子。这里指口袋空荡。袖:古人袖内常置口袋,能装钱物。寒:穷困。此指袖中袋内空无一物。这句是指自己为官清廉,口袋里没有钱。曾衍《小豆棚杂记》云:“当其去潍之日,止用驴子三头,其一板桥自乘,垫以铺陈;其一驮两书夹板,上横担阮弦一具;其一则小皂隶两娈童骑以前导。板桥则岚帽毡衣,出大堂揖新令尹,据鞍而号之曰:‘我郑燮以婪败,今日归装若是,其轻而且简。诸君之力踞清流,雅操相尚,行见上游器重,指顾莺迁,倘异日之去潍际,其无亡郑大之洎也。’言罢跨蹇以行。” ②写取:画。取,语助词,表示动作进行。这两句是表示自己将要过隐居生活。
[诗译]
抛掉乌纱帽后不再去做官,清风两袖口袋里没有物件。
画出一枝清而瘦长的翠竹,秋风徐来的江上用作鱼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