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苍梧听风

【原创】廉政诗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咏贫士七首(其五)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①。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②。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③。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④。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⑤。至德冠邦间,清节映西关⑥。

[
导读]
    《咏贫士》共七首,这里选的是第五首,出自《陶渊明集》。
    《咏贫士》七首总分结合,首尾相互照应,其在诗歌形式与内在精神上无不受阮籍《咏怀》与左思《咏史》的影响,平淡之中实显豪放,“但豪放得不觉来耳”(《朱子语类》第140卷)。
    该首诗通过对贫士袁安、阮公固贫守志的咏赞,表现了诗人穷且益坚、睥睨世俗 的傲兀之志,和“忧道不忧贫”的凛凛心态。

[
注释]
①袁安: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平舆北)人,字邵公。为人严谨,州里敬重,洛阳令举为孝廉。永平十四年(71年)任楚郡太守,曾在楚王英谋反一案中,平反冤案四百余家。汉和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袁安守正不屈,汉永元四年(92年)卒于官。固积雪:固于积雪,在大雪中被困。《汝南先贤传》记载:“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案行(巡视),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求取)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孝廉是汉时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后合称孝廉。东汉时,此为仕进之人的必由之路。历代因袭,州举秀才,郡举孝廉。邈然:轻视的样子,这里指袁安对自己的饥寒、生死不在意。邈,音miƒo。不可:不能。这两句是说,袁安被困在积雪里面,他毫不在意自己的饥寒、生死,不愿去向别人求救。
②阮公:据说是古代的一位高士,其事不详。即日:当天。这两句是说,阮公看到有人给自己送钱来,当天就弃官而去。
③刍藁:音chú ɡǎo。喂牲口的干草。莒:通“稆”,野禾。或云莒就是芋头,古时齐人称芋为莒。莒,音j“。朝餐:早饭。这两句是说,干草作地铺,冬天睡在上面经常是暧洋洋的;到田地里采集些野菜,也足够当早饭的了。
④岂:难道。实:确实;真实。所惧:所担心的。这两句是说,他们难道真的不辛苦吗?可他们所担心的并不是饥饿和寒苦。
⑤贫富常交战:语出《韩非子》:“子夏曰:‘吾人见先王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故臞(瘦);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戚颜:即“臞颜”。无戚颜,即“肥颜,心广体舒之颜”。这两句是说,贫穷、富贵的想法常常在心里相互斗争,道义终于战胜了物欲,于是就没有戚戚不欢的脸色了。
至德:最高尚的道德。冠:位居第一。邦闾:偏义于“闾”,即里巷。此代指乡里。此句是言袁安之德,冠于乡里。清节:高洁的节操。映:映照。西关:当为阮公的故里。具体所在不详。这两句是说,袁安至高无上的品德冠于乡里,阮公纯正高洁的节操映照西关。

[
诗译]
袁安独自被困在积雪之中,却洒然而卧不向别人求援。
阮公看到有人给自己送钱,当天就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睡在草铺上始终觉得温暖。采些野菜来足够充作早餐。
难道这些人真的不怕辛苦,他们担忧的不是身体饥寒。
贫富的想法常在心中交战,道义获胜就没有凄凄不欢。
至高无尚的道德冠绝乡里,纯正高洁的节操辉映两关。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淹(444~505)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历任南朝宋、齐、梁三代。
    江淹 6岁能诗,13岁丧父,因农境清贫,曾采薪养母,但他笃志好学,早年即以文章著名。二十岁左右,便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书,又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中。景素对他很器重,待之以布衣之礼。但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人所嫉”(《自序传》),终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案,被诬受贿而入狱。在狱中,他上书刘景素,陈述冤情,得以获释。此后,他曾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国左常侍。旋即回刘景素幕下任主薄、参军等职。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劝谏,刘不纳,江淹于元徽二年(474年)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令。直至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才把他从吴兴招回,并任命他为尚书驾部郎、骠骑散军,淹常为萧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极得重用。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等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为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出任宣城太守等职。后梁武帝萧衍代齐,江淹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少以文章显名,晚年才思减退,世有“江郎才尽”之谓。其诗风略近于鲍照,并称“江鲍”。有《江文通集》。
    其事见《梁书·江淹传》及《南史·江淹传》。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二)
    十年学读书,颜华尚美好①。不逐世间人,斗鸡东郊道②。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③。一旦鹈鴂鸣,严霜披劲草④。志气多感失,泣下沾怀抱⑤。

[
导读]
效,即摹仿、效法的意思。阮公,就是阮籍。仿作是江淹诗歌创作的特点之一,意在通过仿拟,以显示各家的特色,同时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另外,有些拟作常常是以前人言语道自己心声,别有寄托。
这组《效阮公诗》就是既明阮籍志趣,又见自己心迹的名作。刘宋末年,政治混乱,宗室皇族之间为争夺皇位经常相互倾轧。江淹出仕不久便在建平王刘景素手下做官。宋明帝一死,二十五岁的刘景素认为时机已到,密谋反乱。江淹念他对自己有提携、救护之恩,便屡次劝说,却不被采用。他“知祸机之将发,又赋诗十五首,略性命之理,因以为讽。”(江淹《自序传》)这十五首就是《效阮公诗》。
这里选的是这组诗的第二首。该诗通过对阮籍经历、思想、情志的描述,暗示刘景素一失足将成千古恨,行为不慎,必将涕泣莫及。果不出江淹所料,刘景素本无威略,冒然举兵,结果兵败身俘,身首异地。只是空费了作者以摹仿阮诗来不露痕迹的劝谏当事人的良苦用心。
[注释]
①十年:泛言多,不是确数。学读书:即学《诗》、《书》之类的儒家经籍。阮籍《咏怀诗》第十五首写道:“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颜华:容貌。尚美好:这里是说正是风华正茂的美好时光。尚:还。这两句是说,多年来苦读《诗》、《书》,那时正是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好时候。
②逐:追逐;随从。斗鸡东郊道:语出曹植《名都篇》:“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东郊:城东的郊外。这两句是说,没有追逐世间那些轻薄少年,一天到晚忙着到城东郊外的大路上去斗鸡。
③富贵如浮云:语本《论语·述而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个古成语有两个意思,一是视富贵如浮云,言其不足道;二是比喻富贵利禄的变化无常。为:当作。这两句是说,富贵对我来说,就如同天上飘浮的云彩,黄金美玉,我也不把它们看成宝物。
④一旦:犹他日,有一天。鹈鴂 鸣:语本屈原《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音tí jué,杜鹃。杜鹃是侯鸟,秋来便飞往南方过冬,鹈鴂鸣时,说明南方秋天已到。披:通“披”,遭、受。劲草:坚韧不易折断的草,常以之比喻刚强不屈的人。这两句诗,其义有三。一是原义。严寒到来,连劲草也要遭受严霜的考验。二是暗示义。人尽管有“颜华尚美好”的青春岁月,终免不了秋冬的老来之景,正所谓岁月倏忽,人生短暂。三是影射义。以秋来万物萧索的自然景象影射当时险恶冷酷的政治环境。秋风萧瑟,劲草都要“被”严霜,更何况你建平王还不一定是劲草呢。
⑤志气:即指前面所言不图荣华富贵的济世之志。多感失:感觉到失去了很多。怀抱:胸前。这两句是说,年轻时的远大志向大多都已经丧失了,每当想到这些便忍不住泪水沾湿了衣襟。

[
诗译]
多少年来一味饱读诗书,容貌还仍然年轻而美丽。
从不追 逐那些轻薄少年,成天里到城东路边斗鸡。
富贵就如同天边的浮云,黄金美玉也不值得珍惜。
一旦杜鹃声声秋天到来,严霜下的劲草也要披靡。
可叹早年志向丧失殆尽,胸前衣襟已被泪水打湿。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一)    扰扰当途子,毁誉多埃尘①。朝生舆马间,夕死衢路滨②。藜藿应见弃,势位乃为亲③。华屋争结绶,朱门竞弹巾④。徒羡草木利,不爱金碧身⑤。至德所以贵,河上有丈人⑥。

[
导读]
    《效阮公诗》(其十一)仍是讽谏建平王刘景素的,作者摹拟阮籍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含蓄委婉中对刘景素提出了诚挚的劝告。
    全诗十二句,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做官之人。言其官场险恶,朝不保夕。中间六句为第二层,写跑官之人。摹其投机钻营,交结权贵。最后两句是第三层,写厌官人。赞其重视自身。卑视功名。

[
注释]
①扰扰:纷乱的样子。当途子:正走在路上的人。这里是指正在做官的人。毁誉:诽谤与称赞。多埃尘:多得像尘埃一样。这两句是说,官场之上,纷纭杂乱,他们之间的诽谤、称誉就像那飞扬的尘埃一样到处都是。
②朝生:早晨活着。舆马间:在车马之间。舆:本谓车箱,因即指车。夕死:晚上死去。衢路滨:岔路边。衢路,同“衢途”,岔路。衢,音qú,四通八达的路。滨:本指水边,这里就是边际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早晨还坐在华丽的车子里踌躇满志,晚上就已身败名裂,抛尸路边了。
③藜藿:音líhuò,藜与藿,穷人所吃的野菜。藜,草名,又叫菜,俗名红心灰藋,初生可食。藿:豆叶,嫩时可食。《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应见弃:应该抛弃。见,被。势位:权势和地位。乃为亲:才应该亲近。这两句是说,跑官之徒纷纷抛弃贫贱的生活地位,竞相攀附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④华屋:华丽的房屋。结绶:系结印带。比喻出仕作官。朱门:红漆的门,指王侯贵族所居的住宅。竞:争着。弹由:弹去头巾上的灰尘。这两句是说,他们争着结交豪门,以谋个一官半职,那高门大屋之中,从遥远的地方前来跑官的人正忙着弹去衣巾上的尘埃呢!
⑤徒羡:只羡慕。草木利:像草木一样无足轻重的名利。不爱:不爱惜。金碧:黄金美玉。比喻十分珍贵。这两句是说,这些人只羡慕那些实际上像草木一样无足轻重的功名利禄,却不知道去珍惜自己黄金美玉般珍贵的生命。
⑥至德:最高尚的道德。这里是用泰伯让位典故。据《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谓至德 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说:“泰伯,那可称得上是最高尚的道德了。多次把天下让出来,民众几乎无从称颂你!)《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说,泰伯是周先祖古公亶父的长子,与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是同胞兄弟。据说季历之子姬昌有圣瑞,所以古公亶父有意让季历继位,以使将来能把王位传给姬昌。但泰伯是长子,没有过失,不能无故废黜,所以感到很为难。泰伯知道后就与弟弟仲雍一起跑到南方的荆、越一带,文身断发,让出了自己的王位。孔子认为,能以王位相让,这是最高道德的体现,是极为可贵的。河上有丈人:指河上丈人。古人名,精于黄老之学,据《史记·乐毅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膠西,为曹相国(曹参)师。”由此来看,河上丈人应是战国末期的道学家,晋时,葛洪在《神仙传》中附会此说,又加演义,河上丈人变成了河上公,其生活时代由战国一降而汉代。《神仙传》说:“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斋所不决之事以问。”泰伯让出君位,河上丈人尊从黄老,都与追名逐利之徒迥然不同。这两句是说,泰伯连君王之位都能让出,这种至高无尚的美德是真正可贵的,而河上丈人所尊祟的全身远害、清静无为,也是值得人们效法的。

[
诗译]
走在仕途上的人纷扰杂乱,众多毁誉像尘埃一般迷漫。
早晨还在官车里踌躇满志,晚上已身败名裂抛尸路边。
自以为贫贱生活应该抛弃,真正该追逐的是禄位高官。
华屋里面在争着系结印带,朱门之中正忙着拍打衣冠。
只一味追求草芥般的名利,却将宝贵的生命抛弃不管,
泰伯让位才是最高的美德,更还有河上丈人清静自安。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441~513)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吴兴)人,历仕宋、齐、梁三代,是南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幼年孤贫,笃志好学,博览群书。其父沈璞 ,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争夺帝位的内讧中被杀。刘宋时,沈约任蔡兴宗记室,带襄阳令,入朝为尚书度支郎。齐初,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家令,极得重用。后又出入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与高祖(萧衍)、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并称“竟陵八友”或称“西邸八友”。隆昌元年(494年),出为东阳太守。齐明帝萧鸾即位后,任五兵尚书,迁国子祭酒。萧衍建立梁朝后,沈约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后又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死后谥号“隐”,世称沈隐侯。著有《晋书》110卷、《宋书》100卷、《齐纪》20卷、《高祖纪》14卷等,其中《宋书》为我国二十四史之一。诗文有《沈隐侯集》。
    其事迹见《梁书·沈约传》、《南史》本传。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
    廉公失权势,门馆有虚盈①。贵贱犹如此,况乃曲池平②。高车尘未灭,珠履故馀声③。宾阶绿钱满,客位紫苔生④。谁当九原上,郁郁望佳城⑤。

[
导读]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据《艺文类聚》卷三十又作《萧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
    冬节,冬至之日。是朝中众臣往来问讯之日。《南齐书·武陵昭王晔传》:“冬节问讯。”丞相是指萧嶷。嶷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次子、齐武帝萧赜的弟弟,永明十年(492年)死。第,府第。君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称房屋为“第”。《汉书·高帝纪》:“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诣,到。世子:帝王、诸侯王正妻所生的长子,《文选注》李善引蔡邕《独断》说:“诸侯嫡子称世子”。此处指萧嶷的长子萧子廉。廉字景蔼,官至太子中书舍人、前军将军。题目的意思是说,冬至节日后,到已故萧丞相的住处拜访他的长子萧子廉,在归来的车上写了这首诗。
    先帝之子、今上之弟,身为豫章王的丞相萧嶷,生前门庭若市,迎来送往,贵宾如云。一旦谢世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就连冬至这样的节日也不见门生故吏上门慰藉亲属。王侯之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朝臣。沈约在拜谒子廉之后,深感世态炎凉,未及至家,便有感而发,在诗中讽刺了那些“无奶不是娘”的趋炎附势之徒。

[
注释]
①廉公:廉颇。据《史记·廉蔺传》载,赵中秦反间计,免去廉颇的职务,“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得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失权势”,即指此。门馆:院门、馆舍。虚盈:空满。《汉书·张冯汲郑传》:“下邽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及废,门外可设爵罗。后复为廷尉,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两句,连用两典。一明一暗,刻画势态人情随权势利益而变化。
②贵贱:指得势和失势。犹如此:尚且这样。况:何况。乃:是。曲池平:指人死之后。语出《桓子新论》:“雍门周说孟尝君曰:‘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以平。’”这两句是说,像廉颇、翟公这此人一贵一贱,门客也一盈一虚,更何况萧丞相已经去世了呢!
③高车:车盖高、可以立乘的车。也称高盖车。刘熙《释名·释车》:“其盖高,立乘载之车也。”尘未灭:车后的烟尘尚未消灭。珠履:缀着珠子的鞋。《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故馀声:留下长久的声音。故:久。这里是说,高官显贵造登相府的步履之声仿佛还没有消失。这是以丞相在世时来客的有声来反衬人去客空的沉寂。这两句是说,丞相在世时达官显贵们乘车来访,那车后的烟尘似乎还没消失,那杂沓的脚步声仿佛还在回应。
④宾阶:西阶。古时宾主相见,宾自西阶上,故称。绿钱:崔豹《古今注》:“空室无人,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客位:客人的座位。紫苔:紫色的青苔。这两句是说,西阶上面已经生出了绿钱,客人的座位也长出了紫色的青苔。
⑤当:在。九原:本为山名,在山西新绛县北,春秋时,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以为墓地的代称。郁郁:茂盛的样子。佳城:墓地。晋人张华《博物志·异闻》:“汉滕公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踣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之。”而旧题汉朝刘歆的《西京杂记》记作滕公生前的事。滕公即西汉时的汝阳侯夏侯婴,因其早年曾在滕(今山东滕县西南)做过县令,楚人称令为公,世称滕公。这两句是说,还有谁在松柏苍苍的坟地里,怀着思念之情深情地望着萧丞相的坟茔呢!

[
诗译]
随着廉颇权势的失去与获得,院中馆舍的客人便忽去忽来。
活人的贵贱变化都竟然如此,更何况你撤手而去葬身尘埃。
丞相高车的尘土还没有散尽,来客纷沓的脚步声余音尚在。
客道上却出现了绿色的斑藓,客位上却长出了紫色的青苔。
还有谁到这松柏茂盛的坟地,望着萧丞相的坟莹沉思徘徊。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虞世南(558~638)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年轻时沉静寡欲,勤读精思,有时数旬忘记梳洗,以婉转细腻的文风大得梁陈时的“宫体诗”重要作家徐陵的激赏,以“类已”之说誉之,由此传名当时。隋时,虞世南任秘书郎(官名,掌图书经籍),十年时间,未得升迁。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唐太宗曾称赞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为“五绝”兼具。卒谥“文懿”。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诗文有《虞世南集》。
    其事见《旧唐书·虞世南传》、《新唐书》本传。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①。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②。

[
导读]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它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鼎足而为唐朝咏蝉诗的“三绝”。
该诗妙用比兴,说明立身高洁的人毋须借助权势地位也能声名远播,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对人格力量的高度自信,使人从中看到了诗人清正廉洁的人生追求。

[
注释]
①垂緌:低垂的帽带。 緌:音ruí,古代帽带结在下巴下面 的下垂部分。《礼记·内则》:“冠  緌缨。”孔颖达解释说:“结缨颔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这里是以“垂”状写蝉的头部有伸出而下垂的触须。清露:洁净的露水。流响:传出的叫声。流,传播、传递。疏桐:高而稀疏的梧桐。这两句是说,蝉的触须微微下垂,就像人们结在颔下的帽带,它靠饮用洁净的露水生活,那高大疏朗的梧桐树上,不断传出蝉长鸣不息的动人的叫声。
②居高:住在高高的(树上)。自远:自然使声音传 得很远。非是:不是。这两句是说,因为往在高处,它的叫声自然就能传得很远,而根本不是借助了秋风的力量。

[
诗译]
长着垂缨般触须的蝉靠饮用清露为生。
高大疏朗的梧桐树上便传来阵阵叫声。
因为住在高处声音自然就能传得很远,
这绝对不是借助于从远处吹来的秋风。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世民(598~649)
    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追尊其号为唐太宗。
    李世民少有才干,曾佐助其父于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在晋阳起兵,不久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李渊为唐王时,李世民为京兆尹,封秦国公。唐朝建立后,世民为尚书令,改封为秦王。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著,远在被封为皇太子的兄长李建成和胞弟李元吉之上。皇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建成、元吉,逼高祖李渊退位,自行称帝。
    李世民即位后,大刀阔斧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改革。他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鉴戒,虚怀博纳,从谏如流,魏徵、刘洎、岑文本、马周等诤臣常常犯颜直谏,对朝政提出不少较为忠肯的意见,使朝廷避免了很多失误。李世民根据举贤任能的原则,用贤臣,退奸佞,出现了忠良满朝、人才济济的可喜局面。在经济上,李世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平定东突厥,消除北方边患,遣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促进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好交往。李世民以他杰出的统治才能终于和他的朝臣们一起造就了一个堪与汉代“文景之治”相媲美的盛世——贞观之治
    贞观后期,李世民逐渐喜欢奢靡,其统治逐渐走下坡路,执法、用人、从谏都不如以往,大唐帝国像它的皇帝一样,走过了最辉煌的历史进程。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对自已一生的从政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自己的功过是非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述。李世民,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中的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治世经验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贞观二十三年,一代雄才李世民病逝,归葬昭陵,亨年五十一岁。有《唐太宗皇帝集》。
    其事迹见《旧唐书·太宗本纪》、《新唐书·太宗皇帝本纪》。

赋《尚书》
    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①。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②。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③。纵情昏主多,克已明君鲜④。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⑤。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⑥。

[
导读]
    唐太宗驾临洛阳宫,在积翠池大宴群臣,酒酣,君臣各赋诗一首以助酒兴,于是太宗赋《尚书》。
    《尚书》或称《书》,是一部上古时代的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商、西周初期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自汉武帝时被列为“五经”之一,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不歌而咏谓之“赋”。这首咏《尚书》的五言诗大约写在他即位不久的贞观初年。
前六句,写自己醉心古籍,或停箸阅读,或挑灯夜读,对《尚书》中昏君的穷奢极欲、纵情声色感到震惊。后六句在前面铺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分析亡国之君的昏诞行为,提出了做贤明君主就必须“克已”、“积善”,表达了自己不敢丝毫有怠于政事的谨小慎微。全诗让人感受到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对历史与现实的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以及他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远大报负。

[
注释]
①崇文:崇文观。官署名。三国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年)设置,设图书典籍,安置文学之士。这里泛指存放书籍的地方。按:此处的“崇文”不是崇文馆。崇文馆是唐贞观十三年设置,而起初的名字叫崇贤馆,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王,属东宫。直到唐上元二年,李贤被立为太子时,才更名叫崇文馆,而此时,李世民去世已二十七年了。时:时常。驻步:即驻足。停步。东观:在汉洛阳南宫。东汉明帝时,曾命班固等人在此修撰《汉记》,书成后定名为《东观汉记》,章、和二帝以后,将此作为收藏图书的地方。此亦泛指唐家书库。停辇:停下车辇,入库读书。辇,帝王乘坐的车。这两句是说,自己经常到存书籍的地方阅览。
②辍膳:停下饮食。玩:研讨。三坟、五典:传说中的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安国《尚书序》认为,三坟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是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李世民以三坟、五典借指古代典籍。晖:本作“辉”,《初学记》作“留”。披:翻阅。这两句是说,自己有时吃饭时也在翻阅古籍,甚至挑灯夜读,乐此不疲。“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又作“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
③寒心:因吃惊而痛心。肉林:据《史记·殷本纪》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飞魄:惊惧。沉湎:亦作“湛沔”。犹沉溺,多指嗜酒无度。《尚书·泰誓上》:“沈酒冒色。”孔颖达:“人被酒困,若沈于水,酒变其色,湎然齐同,故沈湎为嗜酒之状。”这里是指夏代暴君履癸,即夏桀。他暴虐荒淫,终于为汤击败,流死南巢,灭国亡身。这两句又作“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夏桀、商纣都是亡国之君,李世民对他们的荒淫败国感到心惊。
④纵情:放纵情欲,为所欲为。昏主:昏庸的君主。克已:克制自己的欲望。明君:贤明的君王。鲜:少。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很多君王,放纵自己的私欲,为所欲为,而能克已守礼的贤能之君真是太少了。
⑤灭身:使自身毁灭。资:凭借。累恶:聚集恶行。由:因为。积善:积累好的行为。这两句是说,昏君最后所以亡身灭国,那是恶行不断积累的自然结果,贤君之所以能成就美名,流誉后人,那是善行逐渐积累的结果。
⑥承:继承;接着。战兢:战战兢兢。语出《诗经·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指畏惧戒慎的样子。随岁:随着每一年。转:转移;辗转。这两句是说,我既然在历代君主之后也接着登上了皇位,可我整天畏惧戒惧,生怕有一点过失,这种心境一月月、一年年,从来没有丝毫的减少。

[
诗译]
时常在存书之处止住脚步,有时在藏史之所停下车马。
或放下饮食翻阅远古历史,或挑灯夜读研讨兴亡变化。
夏桀王纵情声色让人寒心,商纣王酒池肉林使我惊诧。
自古以来多是纵情的昏君,克已守礼的贤君能有几家?
亡国灭身都是罪恶的积累,积善行德才让人名传天下。
我于百王之后又忝列君位,谨慎戒惧之心一天天增加。
望送魏征葬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①。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②。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③。哀茄时断续,悲旌乍舒卷④。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⑤。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⑥。

[
导读]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魏征是朝中重臣,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得太宗倚重。他多次劝谏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臣诤君贤,李、魏二人是封建时代君臣关系的典范。征卒后,太宗哀伤不已,自谓“魏征没,朕亡一镜”。送葬之日,太宗登宛西楼,望丧而哭,诏令文武百官,送出郊外,并亲制碑文,并为书石。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一代明君发自内心的痛悼哀惜之情,绝非阿谀虚伪的一般送葬诗可比。

[
注释]
①阊阖:本指天门,后用以指宫中的正门。晋时,洛阳城西门即名为阊阖。这里泛指皇宫的门。阊阖,音chānɡ hé。总:结;系。金鞍:饰金的马鞍,帝王所用。上林:本指秦汉帝苑,周围至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苑中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其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周至、户县一带。此指唐朝园林,这两句是利用互文皆言车驾移出,为魏征送葬。
②野郊:郊外的旷野。怆:音chuànɡ,伤悲、凄怆。新别:指此次的离别。河桥:此指灞水及灞水之上的灞桥。灞,又作“霸”。非:不是。旧饯:往日的饯别。灞桥是由长安东出的必经之地,唐时,人们送亲友远行往往在此设宴饯别,或折柳相赠。《西安府志》说,当时在这长达五里的河堤上,“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唐太宗也不止一次在这里设宴送别一些东出京城、处理国务的魏征等朝中重臣。这两句是说,此次分别已不是往日的设宴相送,而是人世间再也难以相见的永诀了,在这郊外的旷野之中,真让人悲从中来。
③惨日:惨,通“黪”,阴暗。蒋凝《望思台赋》:“烟昏日惨。”愁云:愁,惨淡。班婕妤《捣素赋》:“佇 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盖:此指帝辇上的伞盖。这两句是说,太阳渐渐西沉,终于落在了山峰的后面,我的车仗都笼罩在这飘浮不去的愁云惨雾之中。
④哀笳:又作悲笳。悲哀的笳声。笳:古管乐器。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中,魏晋时传入中土。其声悲壮,故云悲笳。此处指送丧之笳声,更让人感到悲哀。悲旌:悲哀氛围中的旗帜。旌:音j‰ng,旗帜的通称。乍:忽然;骤然。舒卷:展开卷起。这两句是说,悲哀的笳声时断时续,在这一片悲伤之中,各种旗子随风舒卷。
⑤望望:一再瞻望。表示依恋之意。《礼·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魏征死后陪葬昭陵,昭陵在唐太宗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时开始动工,直到太宗去世,历时十三年。其址在今西安市东北面的陕西省礼泉县的九嵕(zng)山上。魏征墓是距离太宗墓最近的,位于昭陵墓宫西南的凤凰山上,墓前有太宗亲自撰写的碑铭,今字已风化,唯碑尚存。今西安城距昭陵六、七十公里,天晴之日,其陵遥遥可见。当时太宗驻足城楼望送丧队而去,“望望”一词寄托着太宗的哀伤、悲思。浪浪:流泪的样子。语出《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泫:音xu„n,泫泣、流泪。这两句是说,我一再瞻望着那渐渐远去的送丧队伍,心中的悲伤之情真是没有止尽,也只能空自垂泪而已。
⑥无复:不会再有。昔时人:过去的人。指魏征。芳春:春天。南朝梁元帝萧绎《纂要》:“春曰青阳,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共遣:共同打发。遣:排遣;消遣。这两句是说,不会再有像魏征这样的诤臣了,谁还能与我一起排遣春天里的时光呢?

[
诗译]
京城之中揽辔扶鞍,上林宛里移动车辇。
郊外旷野悲怆诀别,灞桥这里已非旧宴。
日光阴暗太阳落山,车盖上方愁云飘转。
悲笳声声时断时续,哀旗猎猎乍舒乍卷。
一再瞻望悲情难尽,两眼模糊泪水空弹。
过去的人再难找寻,春天与谁共同消遣?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忠①。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②。

[
导读]
    萧瑀,字时文。梁武帝是他的高祖、昭明太子是他的曾祖、梁宣帝是他的祖父、明帝是他的父亲。瑀自幼博学文史,品行端正,性格鲠直,九岁时封新安郡王。隋时,萧瑀任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以直谏忤旨,出任河池郡守。高祖李渊定京城,遣书招之,瑀以郡归顺,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高祖视之为心腹,凡诸政务,莫不执掌。唐太宗即位后,迁瑀为左书仆射、御史大夫。他直言切谏,一度为太宗所倚重。唐太宗曾对心腹重臣房玄龄说道:“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并语重心长地对萧瑀说:“卿之守道耿介,古人无以过也。然而善恶太明,亦有时而失。”于是写了这首诗以褒奖他。

[
注释]
①疾风:急速的风。劲草:坚韧不易折断的草。语出《后汉书·王霸传》:“光武谓霸曰:‘颖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比喻节操坚定,经得起考验。板荡:又作“版荡”。《诗经·大雅》中有《板荡》二篇,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国家。后用以指政局变乱或社会动荡不安。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北周庚信《庚子山集·伤心赋》:“在昔金陵,天下丧乱,王室板荡,生民涂炭。”识:识别;认识。诚忠:即“忠诚”。语出《楚辞·九章·惜诵》:“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疣。”指真诚,无二心。这两句是说,急速的大风之中才能知道哪些是坚韧、折不断的草,在社会动荡的时候,才能识别谁是忠心不二的臣子。
②勇夫:勇敢的人。这里是指有勇无谋、见识短浅的莽夫。安:怎么。识义:识别正义。智者:聪明、有才能的人。必:一定。怀仁:归向仁义。怀,趋归、归依。这两句是说,只有匹夫之勇的莽夫,怎么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义呢?只有聪明、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一定能归附有仁义的人。

[
诗译]
疾风方知哪是劲草,世乱能识忠贞之士。
莽夫岂能识别大体,智者一定归附仁义。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魏征(580~643)
    魏征,字玄成。唐贞观时名相,以善谏著称。祖居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他自幼丧父,苦习书术,素不大志,而不营赀产。隋末世乱,魏征出家为道士。后为瓦岗军李密召为文学参军,掌书记。武德元年(618年)与李密一起投奔李渊。魏征请求出使山东,李渊任命他为秘书丞,东出关,先后劝降据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的瓦岗军余部徐世勣及据守魏州的元宝藏。二年十月,魏征在黎阳被窦建德所俘,署为夏政权的中书舍人。四年,唐灭窦建德、王世充,魏征才回归长安,任太子洗马。当时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与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明争暗斗,魏征屡次劝告太子早除世民,以绝后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元吉被杀,秦王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太宗素来看重魏征的才能,于是不避仇怨,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以后又相继任给事中、尚书右丞,又除秘书监、参预朝政(宰相)、侍中,进位左光禄大夫,进爵郑国公。晚年又拜太子太师。魏征为人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无不剀切可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更是他劝谏太宗时提出的千古格言。在他所有的奏疏中,以贞观十一年所上的《陈十思疏》(简称《十渐疏》)最为重要。其主要内容为:
    居安思危,施行仁政;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举贤任能,斥佞退邪;坚持法制,力避任刑;虚怀纳谏,不责激辞;偃武修文,慎起刀兵;善始令终,力防蜕变。
    魏征与他的同僚们一起,辅助唐太宗终于造就了青史留名的贞观盛世。唐太宗曾当着众臣的面说:“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贞观十七年,魏征去世。太宗异常悲哀,亲临痛哭,废朝五日。他对朝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于是亲自送葬到城外,并撰成碑文,亲自书写。就在这一年,太宗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名功臣的肖像,魏征名列第四。
    太宗晚年,发动亲征高丽的战争,惨遭重大损失。他懊悔地说:“魏征如果在世,是不会让我出征的。”
    只有唐太宗这样的君王才能造就魏征这样的诤臣,只有魏征这样的诤臣才能劝谏唐太宗这样的君王。
    魏征曾主持梁、陈、齐、周、隋诸史的编撰,并亲自编写了《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又曾参与了《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文馆词林》等书的编著。有集二十卷。
    其事迹见《旧唐书·魏征传》及《新唐书》本传。
赋西汉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①。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②。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③。终借叔孙礼,方知皇帝尊④。

[
导读]
    唐太宗驾临洛阳,在积翠池畔大宴群臣。饮酒酣畅之时,命人各赋诗一首以助酒兴。魏征便写了这首诗。
    该诗旨在曲谏,因此叙西汉一代史事不遵时序,无非是借史实以醒太宗而已。太宗读罢,很有感慨地说:“征言未曾不约我以礼。”
    一首应制诗,仍能见魏征诤臣本色。

[
注释]
①受降:接受投降。临:到。轵道:又作“枳道”,亭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轵,音zh‹。《史记·高祖本纪》:“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魏征以此劝言太宗,要信用降臣,戒绝杀戮。争长:争执班秩坐次的先后,语出《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这里指刘邦、项羽的争斗。趣:音cù,急促,快。鸿门: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因项羽曾驻军于此,今称“项王营”。刘邦入关后,封存府库,还军霸上。项羽后随之攻进函谷关,在刘邦手下的奸细曹无伤的挑唆和谋士范增的劝说下要消灭刘邦。《高祖本纪》记载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知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魏征是以刘邦身落鸿门宴,危机万分,终得下臣之救,释然而归的史实,告诉太宗要恤念臣下。
②驱传:即“乘传”,音chénɡ zhuàn。古代驿站用四匹马拉的车叫“乘”,驿站或驿站的车马叫“传”。这里是指坐着驿站的车子。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吕后死后,诸吕欲为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诛杀诸吕,派人迎立代王刘恒。恒不知真假,交大臣议,中尉宋昌力排众议,坚决劝说刘恒回京即皇帝位。后又派人进京打探,果如宋昌所言。“代王乃笑谓昌曰:‘果如公言。’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大尉勃进曰:‘愿请间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这句诗,是魏征提醒太宗要公私分明。渭桥:指中渭桥。本名横桥,在当时京城长安附近的渭水上。观兵:检阅军队示人以兵威。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这是魏征以此事告诫太宗,身为一国之君,不仅要率先垂范,尊守法度,更要能辩别贤愚,举贤任能。
③夜宴:晚上的宴会,这里指晚餐。柏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汉武帝微服出访,途经柏谷,柏谷亭长未能识别,因而慢待。后投宿旅店,旅店主妇见他相貌不凡,杀鸡作食,殷勤相待。武帝后来为酬谢她,赏给了她一笔重金,并让她的丈夫做了官。晋时潘岳作《西征赋》道:“厌紫极之闲敞,甘微行以游盘。长傲宾于柏谷,妻睹貌而献餐。畴匹妇其已泰,胡厥夫之缪官!昔明王之巡幸,固清道而后往。惧衔  之或变,峻徒御以诛赏。彼白龙之鱼服,挂豫且之密网。轻帝重于天下,奚斯渐之可长?”(武帝在宽敞的皇宫中住腻了,就微服出访到各处盘桓。柏谷亭长不认识,就慢待了他,而客店主妇看他相貌不凡就献上美餐。重金酬谢一个村妇就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又随随便便封她的丈夫做官呢!古时圣明的君主出巡,总是先清道警戒然后才出行。唯恐车马会有意外之变,因而车夫、护卫均有严格的赏罚规定。白龙变成了游鱼,难逃豫且的密网。在天下人面前不保持皇帝的威严,这种风气岂能助长!)魏征选写这段史实的用意,也就是希望唐太宗能谨慎行止,不可滥用奖赏。晨游:一早出游。杜原:又叫乐游原。秦置杜县。汉宣帝在北筑陵,改名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④终:最后。借:借重;依靠。叔孙:叔孙通。汉初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曾为秦博士。后从项羽,又归刘邦,任博士,号稷嗣君。刘邦称帝后,叔孙通采择古礼,结合秦制,定立朝仪。后为太子太傅。汉家朝制典礼,大多由他制定。据《史记·叔孙通传》记载,刘邦初登皇位,朝中无礼仪,群臣饮酒争功,醉便呼叫,或拔剑击柱。叔孙通定立礼仪,约束朝臣、百官,“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高祖平素厌恶儒生,因此叔孙通投汉后一直未得重用,直到为刘邦规范朝仪后才受到刘邦重视。尊:尊贵。魏征用此史事劝谏唐太宗要知人善任,礼贤下士。

[
诗译]
临轵道边接受投降,鸿门争胜安然而归。
渭桥之上驰来传车,细柳营里检阅军队。
晚经柏谷主妇献餐,晨游杜原无人知会。
最终借助叔孙定礼,从此知道皇帝尊贵。
述  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①。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②。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③。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④。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⑤。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⑥。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⑦。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⑧。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⑨。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⑩。

[
导读]
    《述怀》在《乐府诗集》中又题为《出关》。
    在魏征今存的三十余首诗歌中,绝大部分是郊祀乐章和奉和应诏之作。因此这篇《述怀》诗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全诗意气慷慨,语言劲健,回忆了自己前半生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一种效命知已,不求功名的壮士情怀。这在齐梁余风尚存的当时,的确是格调较高的难得的佳作。

[
注释]
①中原:狭义的中原是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此指后者。初:开始。又作“还”。逐鹿:语本《史记·淮阴侯传》:“(蒯通)对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文选注》引《六韬》:“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后因称国家分裂之时,竞争天下为逐鹿。投笔: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傭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因以投笔比喻弃文就武。投:掷。事:从事。戎轩:兵车。语出《文选》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戎轩肇迹,荷策来附。”也泛指军事。这两句是说,正当中原大乱,群雄争夺皇位之时,我投笔从戎,加入了征战行列。
②纵横:合纵连横的缩语,后表示经营天下之意。计:谋划。就:成功。慷慨: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志:志向。犹存:还存在。据《旧唐书·魏征列传》载,“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初投无保藏,得为李密所召,先后进献十策,不为所用。及李密败,遂为李渊所得。这两句是说,我经营天下的大计没有获得成功,但我的慷慨之志却依然存在。
③杖策:执鞭。此指驱马而行。见:拜见。天子:指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的瓦岗军为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一起投唐。驱马:骑马飞奔,出关门:投唐后,魏征请求出使山东,去劝降据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的瓦岗军余部徐世勣及据守魏州的元宝藏。李渊任命他为秘书丞,于是魏征东出关。他一纸劝书,终使徐世勣归顺唐,下句“凭轼下东藩”疑指此事。这两句是说自己投唐之后,就身负重任,东出关门,去完成劝降重任。
④请缨:语本《汉书·终军传》。汉时,武帝欲遣终军出使南越,欲劝说其王,归顺西汉,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子。南越:又称南粤,在今两广等地。后遂以“请缨”代指自请从军,杀敌报国。凭轼:靠着车前的横木。借指乘车奔走。下:收服:东藩:指在关东割据的徐世勣。藩:藩国、藩部。这两句诗实指一事,前句是用典明意,即自己自请东出,后句是实赋其事,言劝降了徐世勣。
⑤郁纡:忧思萦回。陟:音zhŒ,攀登。高岫:高峻的山峰。岫,音xiù,峰峦。出没:或隐或现,此指来去的踪迹。平原:辽阔平坦的原野。这两句是写自己翻山越野,为国事奔波。
⑥“古木”句是说,寒风凌冽之中,鸟儿蜷缩在古老的树木上不停鸣叫,寂静的山中不时传来猿的哀啼。
⑦既:已经。千里目:形容放眼而望,远远千里。九折魂:据《汉书·王尊传》载,汉朝的王阳做了益州刺史的官,赴任途经九折阪(今四川荥经县西面的邛崃山)看到山路险阻回曲,须九折才得上,怕出意外,惊魂不定,托病辞官。后王尊为刺史,又过此地,问人知是王阳停留过的地方,满不在乎地要驾车加鞭前进。作者用此典故比喻道路的艰难。这两句是说,无边无际的旷野平川,真让我孤寂忧思,而艰难险峻的奇径狭路,又让我心惊胆颤。
⑧岂:难道。艰险:难难险危。深怀:深刻牢记。国士恩:国君把自己当作国士看待的知遇之恩。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魏征曾说:“且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宁可虑身,不可废国家大计。……主上既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旧唐书·魏征传》)这两句是说,我难道不害怕艰难危险吗?只因为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国君把我看作国士的知遇之恩。
⑨季布:楚汉之争时项羽手下的大将。曾多次困窘刘邦。刘邦灭项羽后,以千金重赏求捕布,布潜藏在鲁国朱家处。朱家劝刘邦手下功臣灌婴说服刘邦赫免了季布,让他做了郎中。季布为人任侠义,讲信用。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诺:音nu,答应、允许。其事见《史记·季布列传》。侯嬴:战国时魏国的隐士,亦称侯生。家贫,年七十为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迎为上客。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围赵,安 厘王派将军晋鄙率兵救赵,晋领兵观望不前。侯嬴献计信陵君,窃得兵符,并推荐力士朱亥,击杀晋鄙,夺得兵权,却秦救赵。信陵君率兵前去之前,过谢侯嬴,嬴说:“我本应该随你前去,只是老了,我算着您到达晋鄙军营的具体日期,到时我面向北方,以自尽报答公子的知遇之恩。”后侯嬴果如其言。其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重一点:指能兑献自己以死报答信陵君的许诺。
⑩人生:人活着:感意气:为意气所感。意气:情谊;恩意。功名:功绩和声名。谁复论:有谁去谈论计较。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都是有感于对方的恩意、情分才去出生入死,历尽艰险,至于功绩、声名,又有谁去计较这些呢?

[
诗译]
中原逐鹿刚刚发生,走出书斋投笔从戎。
经营天下未能实现,凌云壮志慷慨在胸。
乘马前去拜见天子,飞身出关战马长鸣。
主动请求收回南越,靠在车前说降关东。
山路高峻忧思萦回,平原苍茫来去无踪。
古木之上寒鸟喳喳,空山里面哀猿声声。
天涯茫茫让人寂苦,山路崎岖使 我心惊。
难道不怕艰难危险,知遇之恩常挂心中。
季布没有两次承诺,侯嬴守信一剑轻生。
人生在世感于情分,谁去计较功劳声名。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九龄(678~740)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又称张曲江。开元时期的著名贤相。
    张九龄幼时好学,聪慧过人,二十岁登进士,为校书郎,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要重视地方官吏的选拔任用,纠正重内轻外的用人弊病,同时主张选官要重才能,任用真正的“智能之士”,不能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不能过分看重门第、资历。反对结党营私,不同意以官爵赐臣下。
    开元十一年(723年)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他受连累,迁放外任。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他执政时,积极引荐才隽,曾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孟浩然、王昌龄、钱起、綦毋潜等人都曾得到他的援引与帮助。他曾建议在河南一带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当时玄宗有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自已的儿子,便让人游说九龄,遭九龄喝叱。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  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表示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玄宗于是在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京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认为他“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
起初,张九龄看出安禄山心怀两端,早晚必生祸事,在安禄山讨契丹战败被押送京师时,张九龄力主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涕泪交流,遣使至曲江祭奠九龄。有《张曲江集》二十卷。
    其事见《旧唐书·张九龄传》、《新唐书》本传。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①。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②。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

[
导读]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开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感遇》诗十二首是他诗歌创作的最重要的代表作。这组诗作于遭奸相李林甫谗害被贬之后。
    感遇,指接触外界事物,心有所感,多以隐喻的手法,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感慨。这是这组诗的第一首。它和雅清淡,蕴藉有致,以春兰、秋桂的芳洁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情操,以春兰、秋桂的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美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求闻达的高尚情志和人生追求。清朝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指出:“曲江之《感遇》出于《骚》。”的确,这首诗,不管是立意还是遣辞,都和屈原的作品有割舍不掉的联系。

[
注释]
①兰叶:兰草的叶子,有香气。葳蕤:音wēi 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桂华:桂花。华,同“花”。皎洁:明亮而洁净。屈原《九歌·礼魂》:“春兰与秋菊,长天绝兮终古。”张九龄活化屈句,就地取材,以秋桂代秋菊。这两句是说,春天的兰草纷披而茂盛,秋天的桂花明亮而洁净。
②欣欣: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生意:生机。自尔:自然。佛家语。为:成为。佳:美好。这两句是说,春兰秋桂,欣欣向荣,一派生机,这就使春秋两季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
③林栖者:山林之中的隐士。栖,居住。闻风:语本《孟子·尽心篇》:“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因此,这里的“闻风”表面是指从风中闻到了春兰、秋桂之香气,实际上又暗用典故,赋予了更深刻的理性内容。坐:因:由于。相悦:喜爱。相,此处偏指一方。这两句是说,没想到山林之中的隐士闻到了清风送去的缕缕幽香,也对春兰、秋桂产生了喜爱之情。
④本心:本性。美人:贤人。这里指“林栖者”。这两句是说,兰、桂自有其高洁的品质,何须隐士们前来攀折呢?

[
诗译]
春天兰叶纷披茂盛,秋天桂花明亮净洁。
欣欣向荣一派生机,春秋自然成为佳节。
有谁想到林中隐士,闻到香气顿生喜悦。
春兰秋桂自有本性,何须美人前来攀折?
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①。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②。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③?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④。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⑤!

[
导读]
    这是《感遇》诗十二首中的第四首,属寓言诗。
    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到了荆州做刺史。这首诗大约写 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的荆州。
    在诗中,诗人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用温厚诚肯的语气对牛、李二人提出了忠告,同时表明自己远离纷争。游身旷远的心怀,身世沉浮的感慨、睿智深刻的哲理,纯以鸿雁口吻道出,人雁难分,寄意深远,劲炼质朴,又情趣盎然。
    两年后,诗人就离开了人世,这首《感遇》诗,可以说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
注释]
①孤鸿:孤单无依的大雁。池潢:又作“潢池”,即池塘。顾:回头看,这两句是说,一只孤单无依的大雁从海上飞来,它竟然连小小的池塘也不敢回头看一眼。
②侧见:从旁边看见。双翠鸟:一对翠鸟。翠鸟,也称翠雀,又省称“翠”。《艺文类聚》录晋郭璞《翠赞》:“翠雀麋鸟,越在南海。”巢:筑巢。三珠树: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淮南子·地形》、《初学记》引《山海经》“三株”均作“三珠”。晋人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有《三珠树赞》。这两句是说,我从旁边看见一对翠鸟,它们把巢建在珍贵的三珠树上。
③矫矫:出众的样子。珍木:珍贵的树木。指三珠树。巅:本指山顶,这里指树顶。得无:能不。金丸:金制之丸。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惧:害怕。这两句是说,你们住在珍奇出众的三珠树顶上,难道能不害怕有朝一日被金丸射中吗?
④美服:华美的衣服。患:怕。指:指斥;指责。高明:宝贵得庞之人。《左传》:“高明之家,鬼瞰其室。”逼:迫近。恶:音w”,厌恶。这两句是说,身着华美的衣服,自然会担心别人的挑剔、指责,富贵得宠之人,连鬼神都快要讨厌你了。
⑤冥冥:高远;深远的太空。弋者:打猎的人。弋:音yŒ,以绳系箭而射。何所:用什么方法。慕:想。这两句本于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意思是说,现在我已经飞向了辽远的太空,猎人即使想猎取我,他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呢?

[
诗译]
一条孤雁海上飞来,飞过池塘不敢回看。
看到旁边一对翠鸟,鸟窝建在三珠树巅。
树木珍贵离奇出众,难道不怕金制弹丸?
服装华美遭人挑剔,富贵得宠神鬼厌烦。
今我飞向茫茫太空,看你猎人还想咋办!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一生未曾真正入仕,故又称之为孟山人。
    他三十余岁时淹 留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据说他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他与王维私交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他入内署,唐玄宗突然驾到,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他出见,命让他自诵其诗。当听到“不才明主弃”时,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从此仕途尽绝。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入京,为之延誉、求官,但他不慕荣名,失约不赴。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为荆州刺史,将其招入慕府。不久,又返回故里。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顺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动”而卒。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济世之意,但仕途无望,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奉迎,他耿介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的人所倾慕。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李白赞叹他说:“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敬他,不愿直呼其名,改叫“孟亭”。有《孟浩然集》。
    其事见《旧唐书·文苑下·孟浩然传》及《新唐书·文艺下·孟浩然传》。

与诸子登岘首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①。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②。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③。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④。

[
导读]
    岘首,即岘首山,又称岘山,在湖北襄阳南。岘首山上有羊公碑,是为记念晋时良吏羊祜的。
    羊祜,字叔子,南城(今山东平邑县南)人。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曾与荀勗共掌机密。晋王朝建立后,封钜平侯,都督荆州诸军务,长达十年。他立身清俭,家无余财;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带领荆州军民开屯田,储军备,心系国事,鞠躬尽瘁。他死后,国君素服哭丧,商人罢市致哀。岘首山是羊祜生前最喜欢登临的地方,他曾感慨万端地对和他一起登山的人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襄阳百姓就在这座山上建碑立庙,岁时祭飨。人们登山望碑莫不流泪,而在羊祜病重时所举荐为官、后来成了西晋名将的杜预将此碑起名叫堕泪碑。
    作者登上砚首山,抚碑远望,思绪翻滚,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吊古伤今之作。

[
注释]
①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代谢:更替变化。往来:过去和现在。指时光不断流逝。这两句是说,世间大大小小的事总是在不停的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亘古及今,莫不如此。
②胜迹:有名的古迹。指羊公庙、羊公碑等,复:又。这两句是说,时光永逝,江山长存,终于使这些有名的古迹保存下来,今天,我们这些人就像当年的羊祜他们一样,又登上了这座山。
③水落:不退下去了。鱼梁:一种捕鱼设置。用土石横截水流,留缺口,以笱承之,鱼随水流入笱中,不得复出。浅:指彻堆的土石更多地露出水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列为“十薮”之一。云梦泽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本为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一说云、梦实为一泽,可单言云或梦。具体地点,历代不同。晋唐以后,大约在今湖南益阳县、湘阴县以北及湖北江陵县、安陆县以南和武汉市以西地区。这两句是说,水退下去了,鱼梁显得露出的更多;天冷了,云梦泽更让人觉得深不可测,
④尚:还。石碑立在晋初,诗人是在盛唐,其间四百余年,日月递嬗,苍海桑田,而羊公碑却依然屹立,“碑尚在”,即是写实,更是包含作者对羊祜的赞美性的抒情,读罢:指读过碑上的文字。襟:本指衣的交领,此指衣服的前幅。这两句是说,岁月变迁,而羊公碑却依然还存在,读罢碑上的文字,止不住眼泪打湿了衣襟。

[
诗译]
人间之事更替变化,时光流逝形成古今。
江山留下名胜石迹,今天我们再次登临。
湖水退落鱼梁显露,天气寒冷梦泽幽深。
羊公石碑依然存在,读罢碑文泪湿衣襟。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颀(690~757)
    李颀,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旧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人,长期住在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与高适、王维、王昌龄等人过从甚密。后弃官归隐,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有《李颀集》。
    其事见《唐才子传》。

行路难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①。一朝金多结豪贵,百事胜人健如虎②。子孙生长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③。自矜一朝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愁苦④。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⑤。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⑥。

[
导读]
《行路难》本是乐府《杂曲歌辞》的篇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情别意,后代文人多有拟作。
这首《行路难》描写了一个富家翁,他本来地位低贱,一贫如洗,一旦成了富翁,便 生活靡烂,交结权贵,并耻笑东邻穷巷中的青年人只知闭门苦读,而不知去跑关系,投门子,学“干谒”之术。这从一个侧面影射出不良的社会风气。刻画出小人乍富的骄矜之态,反衬出东邻青年纯洁高尚的人格。

[
注释]
①君:敬称,您。“君不见”是该类诗体常用的开篇方法。富家翁:富有的人,富翁。语出《史记·留侯世家》:“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贫贱:贫穷而地位低下。比数:同列;相提并论。这两句是说,您没有看见吗,有一个富翁过去穷困得无人能够相比。
②一朝:一时。结:交结。豪贵:富豪权贵。百事:任何事。胜人:超过别人。健:贪。《荀子·哀公》:“无取健,无取詌。……健,贪也。詌,乱也。”这两句是说,一时钱多了,就去结交富豪、权贵,无管什么事情都要超过别人,贪婪地就像老虎一样。
③生长:又作“成长”。满眼:形容多。管弦:管乐和弦乐,总指音乐。这里是指能演奏音乐,这两句是说,这位富翁子孙满堂,妻妾个个能歌善舞。
④自矜:自夸。一朝:一个早晨。忽:倏忽;突然。如此:像这样。指富贵。却:反而。傍人:别人,其他人。独:唯独;单是。愁苦:忧愁困顿。这两句是说,他自夸一个早晨就谋得了富贵,此时反而讥笑别人只是愁苦困顿。
⑤东邻:此指东面的邻居。少年:青年男子。安所如:怎么能比得上。如:及;比。席门:以席为门,比喻家贫。《史记·陈相国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穷巷:陋巷。《战国策·秦一》:“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出无车:外出无车可坐,指地位低下,生活困苦。《战国策·齐四》:“(冯谖)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这两句是说,东邻那位青年人你怎么能比得上我呢?你蜷缩在陋巷里,草席当门,出门连个车子都没有。
⑥不肯:不愿意。干谒:求请,有所干求而请见。这里指求见权贵,望其援引。《北史·郦道元传》:“性多造请,好以荣利干谒。”空读书:白白地读书。空:徒劳。这两句是说,你有才能而不愿意去学交结权贵的本事,就是年年读书,也是白读。

[
诗译]
您没有看见这样一个富翁,过去真没人像他那样贫穷。
一时有钱就结交豪富权贵,百事胜人像老虎贪婪凶猛。
子孙成群生活在他的眼前,妻妾们奏乐跳舞无不精通。
他自夸一个早晨突然变富,反耻笑别人只会愁苦满胸。
东邻青年你哪能与我相比,陋巷席门也没有车马出行。
虽有才能却不学钻营之术,你年年读书又有什么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701~761)
    王维,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因他又曾做过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任太乐丞,旋贬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中书令时,得其提拔,任右拾遗,当时维曾作《献始兴公》诗,赞扬张九龄反对结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九龄罢相后,他被贬为荆州长史,奸相李林甫任中书令,玄宗之政,始显混乱。此时王维一度又有归隐之意。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曾奉使出塞。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后累迁至给事中。安禄山兵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被迫任伪职,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一诗得肃宗嘉许,其弟王缙自请削官为兄赎罪,故王维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又复迁为给事中,终于尚书右丞。
    纵观王维的一生,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笃信佛教,几度想弃官归隐;另一方面又恋栈怀禄,只好随俗浮沉,不肯真正离去。仕与隐的矛盾随着王维的一生。有《王右丞集》。
    其事见《旧唐书·文苑下·王维列传》及《新唐书》本传。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①。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②。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③。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④。

[
导读]
    唐玄宗开元九年王维中进士第,做了个太乐丞,即管理音乐的官。不久,因伶人舞黄狮子,触犯忌讳,罪及王维,被贬出京城,到济州做了个司库参军的小官。出济州,由京官调出到济州为官。出,由京城到地方。城中,特指京城里。故人,老朋友。题目的意思是说,第一次被贬出京城到济州做官,以此诗与京城中的老朋友分别留念。
    作者按纳不住心中的忿闷,对佞臣当道,把持国政表示了不满,并对自己的政治前景,留露出焦虑和不安。

[
注释]
①微官:小官。易得罪:容易犯下罪名。谪:贬官。去:到。济川阴:济水的南岸。济川:指济水,河名。古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济水源出河南济源县王屋山,其故道本过黄河而南,东流至山东,与黄河并行入海,后下游为黄河所夺,惟河山发源处尚存。阴,河之南岸、山之北坡皆称“阴”。济州在济水的南面,故云“济川阴”。唐时的济州故城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后为黄河淹没。这两句是说,当个小官,最容易遭致罪名,我现在就被贬到济河的南面去了。
②执政:指宰相,此指李林甫。方:正。持法:执行法令。明君:贤明的君主。指唐玄宗。无此心:没有这种想法。指贬官济州一事。这是王维在探求遭贬的原因,认为并非玄宗之愿,而是李林甫所为。
③闾阎:里巷的门,借指民宅。河润:黄河两岸。井邑:市井。海云:湖面上的云。这两句是说,黄河两岸, 民宅鳞次栉比,湖水上面浓云密布,周围市井林立。这两句是作者赴任之前的想象性描述。
④纵有:纵然有。归来:回来,指返回京城。多愁:忧愁太多,年鬓侵:时光会染白鬓发。侵:使受到侵害。这两句是说,即使我将来有回来的那一天,恐怕长时间的忧愁痛苦也把鬓发染白了。

[
诗译]
小官容易遭致罪名,终于贬到济河南岸。
宰相现在主持政务,明君并无这种心愿。
黄河两岸民宅栉比,湖云浓密市井相连。
即使终有归来之日,忧愁害我白发增添。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701~62)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今甘肃西部),为汉飞将军李广之后。其先祖在隋朝末年流寓西域,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的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胸有大志,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同时他对道学、神仙又兴趣十足。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唐高宗时任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成家。天宝元年(742年)因受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时奸相李林甫主政,朝政腐败黑暗。李白秉性耿直,对恶势力绝不阿谀奉承,因而得罪权贵遭受谗言诋毁,不到两年,被迫辞官离京。后与杜甫相遇于洛阳,共游齐鲁。安史之乱暴发,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因璘败被迁累,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中途遇赦,得以东归。晚年困苦飘泊。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他还要北上杀敌,因病半路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病逝。有《李太白集》。
    其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下•李白传》及《新唐书》本传。

                                      赠崔秋浦三首(其二)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①。抱琴时弄月,取意在无弦 ②。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③。东皋多种黍,劝尔早耕田④。

[导读]
    秋浦,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贵池县西南的秋浦。这首诗是写给当时的秋浦县令崔某的。全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篇。
该诗赞扬了崔县令清静无为、不谋私利的美政,并意味深长地劝说他不可久恋官位,还是早早归隐田园为好。“为官不爱钱”一句,千百年来成了一切清官廉吏的左右铭。[注释]
①崔令:指秋浦县令崔某。其事不详。陶令:指陶渊明,因他曾做过彭泽县令。此句一作“君似陶彭泽”。昼眠:白天睡觉。这两句是说,崔县令学陶县令夏天经常在北面的窗子下睡午觉。
②抱琴:持琴。时:时常。弄月:欣赏月色。这句一作“抱琴待秋月”。取意:采用的意思。取,选择、采 用。这两句是说,静寂的夜晚,抱琴独坐,欣赏这无边的月色,有了这清静舒心的情绪,又何必一定要琴上有弦呢?
③但:只。倾酒:倒酒。为官:做官。爱:贪。这两句是说,每当有客人来到,崔县令总要致酒相待;他做官,从不贪取钱财。
④东皋:田野或高地的泛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黍:音shǔ,又叫“稷”、“黍子”或“糜子”,此物可酿酒。这里是用陶渊明为得黍地而做官的典故。尔:你。指崔县令。耕田:耕田:耕种田地。此指归隐田园。这两句是说,田地里不仿多种黍子,我还是劝你早日回归园为好。[诗译]
                               崔县令学习陶县令,北窗之下经常昼眠。
                               怀抱古琴欣赏月色,琴无弦丝意在消闲。
                               招待客人只管倒酒,做官从来不贪金钱。
                               田野之中多种黍子,劝你还是早归田园。
                                     行路难三首(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①。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②。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③。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④。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⑤。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⑥。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⑦?行路难,归去来⑧![导读]
    《行路难》是李白天宝三年(744年)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据《乐府古题要解》说,《行路难》属古乐府杂曲歌名,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李白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梦想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长安三年,他的政治理想不仅未能得以实现反而招到了权臣贵戚的嫉恨,终于被赐金还山,离开了朝廷。这不能不说是他在政治上所遭受的一次沉重打击。因此,李白在这首诗中,以发自内心深处的幽愤,深深的感叹报国无路,世途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中的痛苦和忧伤以及决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愤慨。作者以史寄意,痛斥了朝中佞人对自已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他又以充满赞美之情的笔调,对燕昭王的尊贤重士表达出深沉的怀念和向往。言外之意,对唐玄宗等良莠不分、不能用人的弊政进行了讥刺。[注释]
①大道、大路。如青天:像青天一样宽大。这是以天的宽广反衬自己失意后的无路可走。这两句诗是说,大路就像天一样的宽大,可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②羞逐:羞于追逐。长安:西汉、隋、唐皆建都长安,即今之陕西省西安市。《旧唐书》:“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隋开皇二年,自汉长安故城东南移二十里,置新都,今京师是也。”社:古代的基层行政单位,二十五家为一社。赤鸡白狗:指斗鸡走狗的博戏。赌梨栗:用梨栗作赌注。这两句是说,我羞于像京城里那班市井无赖之徒那样,一天到晚为了那个蝇头小得去斗鸡走狗。
③弹剑:弹剑作响。用“弹铗”的典故。《战国策•齐四》记载说,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食客冯驩(音huān,或作“谖”,音xuān)弹铗(剑把)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他几次以提高生活待遇的要求来表达自己对政治待遇的不满。奏苦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精神痛苦。曳裾:行走时提起衣服前襟。称情:合乎心意。这两句是说,弹剑唱歌表达不被重用的内心的痛苦,一天到晚出入王侯之门,这并不合乎我的心意。
④市井:众人进行买卖的地方。《管子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早年曾受市井少年侮辱,让他从胯下爬过去,他没有违抗,当时人们都讥笑他怯弱。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忌:忌恨。贾生:即贾谊。二十余岁时,受到汉文帝刘恒的重用,帮助刘恒进行政治改革,被朝廷大臣所忌,诽谤他“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事见《史记•贾生列传》。这两句是说,朝信当年在淮阴街市上受胯下之辱,曾遭到人们的讥笑,贾谊因推行政治改革曾受到汉朝公卿大臣的忌恨。
⑤昔时:过去。燕家:指战国时的燕国。燕国被齐国打败,燕昭王想报仇雪耻,便招致天下贤士。他首先重用郭隗,对他倍加尊重,给他修筑宫空居住,又筑高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上面放置黄金,招赏天下贤士。后来乐毅、剧辛、邹衍等人都来到燕国。拥篲折节:拿着扫帚,屈身在前面引路,表示要亲自扫除灰尘,是极为尊敬的意思。篲,音huŒ。无嫌猜:不疑忌,这里反映君臣之间极为信任。这两句是说,您没有看到吗,过去燕国的昭王重用郭隗,亲自拿着扫帚,屈身在前面为他引路,君臣之间从没有任何疑忌。
⑥剧辛:战国时赵国人。燕昭王招揽贤士,他由赵入燕,参与谋画伐齐事宜。燕王喜时,率军攻赵,为赵将庞煖捕杀。乐毅:战国时魏乐羊的后人。素习兵书,自魏使燕,燕昭王封他为上将,曾联合赵、楚、韩、魏之兵伐齐,攻占齐国七十余城,惟莒、即墨未下,以战功封于昌战,号昌国君。恩分:恩惠;情分。输目剖胆:同“输肝沥胆”又作“披露肝胆”。指畅叙衷曲,十分真诚。语本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书》:“臣等顽愚,不达大节,苟执一介,披露肝胆。”效英才:发挥卓越的才能来报效(燕昭王)。这两句是说,剧辛、乐毅被燕昭王的恩惠所感动,赤诚忠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报答燕王的知遇之恩。
⑦萦:缠绕。蔓草:蔓生的杂草。语出《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  兮。”更:再;又。黄金台:相传燕昭王为延揽天下贤士,筑高台,上置千金,故名。其事不见《史记•燕世家》。这两句是说,如今燕昭王的白骨早已被蔓生的杂草缠绕着,还有谁能再去打洒他的黄金台呢?
⑧归去来:归去啊。语本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译]
                         大路宽如无边无际的青天,却偏偏没有我个人的出路。
                         羞于追随京城的市井之徒,斗鸡走狗赌那点梨米之注。
                         弹剑唱歌来表达内心酸楚,出入侯门不合乎我的心绪。
                         淮阴街头韩信被人们耻笑,汉朝贾谊曾受到朝臣嫉妒。
                         您没见过去燕王尊重郭隗,拿扫帚屈身引路没有疑虑。
                         剧辛乐毅被恩惠深深感动,竭尽才智报答昭王的知遇。
                         昭王的白骨缠着蔓蔓杂草,还有谁能再将黄金台扫除?
                         世道艰难啊不如赶快回去!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据(701?~767?
    薛据,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人,唐开元十九年(731年)登进士登,授尚书水部郎中,赠给事中。薛据为人正直,重意气,与王维、杜甫交好,多有诗歌唱和。《全唐诗》存薛据诗十二首。

题丹阳陶司马厅壁

    高鉴清洞彻,儒风人进难①。诏书增宠命,才子益能官②。门带山光晚,城临江水寒③。唯余好文客,时得咏幽兰④。

[
导读]
    丹阳,指当时丹阳郡,治所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陶司马是作者的好友。这首题写在陶司马客厅墙壁上的诗,前四句赞扬客厅主人为官清正,又富有才华,大得皇上信用。接着以“门带”句点示寓所的自然环境,以景寄情,结句以自己对幽兰的偏好,暗扣首句,对陶司马的清廉之风再加颂扬。

[
注释]
①高鉴:高悬的镜子。鉴:镜子。比喻为官清明。洞彻:又作“洞澈”。透明;明白透彻。儒风:儒人风范。人进难:别人难以做到。这两句是说,陶司马为官,就像高悬的明镜,明白透彻,他的儒者风范别人是无法企及的。
②诏书:皇帝的命令文告。汉蔡邕《独断》:“汉天子正号曰皇帝。……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宠命:加恩特赐的任命。才子:德才兼备的人。这里指有才华的人,指陶司马。益:辅助。能官:同“能吏”,指有才能的官吏。这两句是说,皇上特意颁布诏书,又给以加恩特赐的任命,满腹的锦绣文才更有助于这位贤能的官吏。
③带:围绕。临:面对。这两句是说,傍晚的林光山色围绕着院门,丹阳城面对着的是幽深的长江。
④文客:文人。时得:时常能够。咏:曼声长吟;歌唱。幽兰:兰花,俗称草兰。这两句是说,只是我喜欢文人雅士,能和他们时常在一起吟咏幽兰。

[
诗译]
明镜高悬清明透彻,儒士风范无人比肩。
诏书特赐又加任命,才学满腹更助贤官。
门外高山暮霭沉沉,城前大江波浪翻卷。
只是喜欢文人雅士,时常能够吟咏幽兰。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崔颢(704~754)
    崔颢,字号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一带,也在长安、洛阳住过不短时间。开元后期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到过幽燕河朔边塞之地。有《崔颢集》。
    其事见《旧唐书·文苑<下>·崔颢传》及《新唐书》本传。

定襄阳郡狱
  
    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①。定襄诸小儿,诤讼纷城市②。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③。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④。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⑤。我来折此狱,师听辨疑似⑥。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棰⑦。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⑧。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⑨。此乡多杂俗 ,戎夏殊音旨⑩。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
导读]
    作者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时,定襄出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当事双方争执不下,襄阳郡守也难以结案。于是河东节度使委派崔颢前去全权了断此案。崔颢到达定襄后,深入民间,详细调查了解,认真听取双方的意见,依法顺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动用刑罚,就顺利了案。这首诗就描述了自己办理此案的全过程。另外,在诗的末尾,作者还对边塞劳民的情况寄寓了深切的关注和忧虑。
    此题一作《结定襄狱效陶体》。定襄,当时的一个县,唐贞观十四年(640年)置,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

[
注释]
①河东:今山西全境。使往:出使前往。这两句是说,我在河东节度使幕府中任职时,曾前往定襄县处理一个案子。
②诸:各位;众。小儿:指案件当事人双方。诤讼:案件争执。诤,通“争”。纷城市:纷于城市。在城市里争执。这里的“城市”指襄阳郡治所在地。这两句是说,定襄县与此案有关的人争执、告发,在襄阳城里争辩不休。
③长老:年龄大的人的通称。莫敢言:不敢出言相劝。太守:指襄阳郡的行政长官。理:处理;解决。这两句是说,当地年龄大的人不敢出言相劝,襄阳郡守也一时无法解决此案。
④谤书:攻击他人的书函。盈:满。几案:放置公文的长条形木桌。文墨:审理此案的卷宗。相填委:相互堆积在一起,泛指很多。填委:纷集;堆积。这两句是说,案件相关的双方互相指责,他们写来的状纸堆满了几案;审理此案留下了卷宗很多,杂乱地堆积在一起。极写此案的复杂难断。
⑤牵引:拉住。肆中翁:街市上的老人。追呼:追赶着呼喊。田家子:种田 人。这两句是写崔颢来定襄后到处调查、取证。他拉住街市上的老人,追呼田地里的农民,进行多方面地了解。“牵引”、“追呼”,显出人们谁都不愿沾惹此事,这说明案件的当事人非同一般,此案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⑥折此狱:断这个案子。折狱:典出《论语·颜渊》:“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宋朱熹《集注》:“片言,半言。折,断也。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两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师听:以自己亲耳听到的为是。疑似:是非难辨。语出《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这两句是说,我来负责断这个案子,以自己亲耳听到的作为准则,分辨是非曲直。
⑦小大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一定根据实情加以了断。小大,这里是偏义词,意在“大”上,这句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未尝:没曾。施鞭棰:动用刑具。鞭、棰,指拷打犯人用的两种刑具。这两句是说,对于这个大案,我依据实情加以了断,审案过程中从没动用过刑罚。
⑧是时:这时候。三月暮:旧历三月的末尾。遍野:满地。农桑起:春天的各种农活都忙碌起来。
⑨里巷:此指乡间、乡里。鸠:此指布谷鸟。引:导引。这两句是说,乡间传来布谷鸟的叫声,农民们将河水导引到田地里,忙着春灌。
⑩此乡:这个乡。指定襄县的某个村庄。杂俗:各种风俗。戎夏:少数民族与汉族。戎,泛指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礼·王制》:“西方曰戎。”夏:华夏。汉族的自称。殊音旨:语言及兴趣习惯不一样。旨,旨趣、意趣。这两句是说,这一带的乡间风俗大多较杂乱,汉族和西部少数民族不同的语言、旨趣,这地方都有。
顾问:回头寻问。边塞人:生活在边境一带的人民。劳情:劳民的情况。曷云已:何时才能结束呢?

[
诗译]
我在河东节度府时,奉命前往定襄县里。
只因当地有两伙人,郡城之中纷争不已。
年长的人不敢劝阻,郡里太守难以断理。
诽谤状文堆满几案,办案卷宗相互堆积。
垃住街头高龄老者,追喊田间农民兄弟。
我来办理这个案件,调查为准分辩曲直。
案子判结依据实情,没用刑具催逼证词。
这时正当三月之末,满地农活正该料理。
乡间传来布谷叫声,导引河水灌溉田地。
这个乡里习俗混杂,汉戎语言情趣不一。
回首寻问边境之人,劳民之事何时能止?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适(702~765)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史称他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实是称其郡望。曾长期寓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时孤贫,生活困顿,曾“以求丐自给”。喜爱交游,有游侠之风,性格落拓不羁。早年游历长安,后到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均没成功。在此前后结识李白、杜甫,与其交好。天宝八年(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受封丘尉。三年后,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乐意“拜迎长官”辞官而去,又一次来到长安。次年进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
    其事见《旧唐书·高适传》及《新唐书》本传。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①。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②?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③。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④。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⑥。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⑦。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⑧。

[
导读]
    高适受封为封丘县县尉,已近五十岁了。而县尉只不过是个“从九品”的低级武职,主管些捕盗贼、察奸宄一类的差使,这与诗人素怀的“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参军》)的鸿鹄之志差之天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激愤不平。他很想像梅福、陶潜那样弃官而去,但又由于看重“君命”,下不了真正弃官的决心,于是只能在那里“迟回”。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是本诗中最富光彩的句子。一方面显示出诗人洁身自爱的操守,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吏治黑暗腐朽。
    封丘,即今河南省封丘县。

[
注释]
①渔樵:捕鱼、砍柴。孟诸:又作“盟诸”、“明都”、“望诸”或“孟豬”。古泽名。故地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尚书·禹贡》有“导菏泽,被孟豬 ”的说法。悠悠者:闲散的人。悠悠,安闲静止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我本是在孟诸泽一带打鱼、砍柴的普通人,一辈子自然应该在安闲之中度过。
②乍可:宁可。狂歌:狂放不羁地高唱。草泽中:野草荒泽里。宁堪:难道能够。宁,音nìnɡ,岂、难道。作吏:当个小官。风尘下:世俗中。这两句是说,我宁可在野草荒泽里狂放高歌,难道能心甘情愿地在这碌碌风尘之中当个小官?
③只言:只说。小邑:小城。指封丘。无所为:没有什么要做的。百事:指事务纷繁众多。有期:有限定的时间。这两句是说,原来只说小小城邑并没有多少要做的事,未料也是事务纷繁,有规定办理的具体期限。
④官长:长官的通称。心欲碎:又作“心欲破”。指内心极度痛苦。鞭挞:用鞭子打。黎庶:老百姓;民众。令人:让人。人,指作者自己。这两句是说,拜迎长官,让我心里极度痛苦;鞭打民众,又让我感到悲伤。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巴结上司,欺压人民。
⑤归来:指从府衙回到家里,向家:回家。向:归、趋。妻子:妻子儿女。举家:全家。举:全;尽。这两句是说,从官府回到家里,把自已的心思对妻子儿女们诉说,他们反笑我,说现在社会上就时兴这个。
⑥生事:生计。应须:应该依靠。南亩:泛指农田。《诗经》之中多有“南亩”,如《豳风·七月》:“馌彼南亩”;《小雅·大田》:“俶载南亩”等。由于南亩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或选择山丘的南坡下。世情:人世间的事情,这里指功名利禄之类。付与:交给。东流水,滚滚东流的河水。比喻时光消逝,事物废弃。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还应该依靠务农来维持生计,把那追求功名利禄的想法都抛到滚滚东流的河水中去吧。
⑦旧山:过去曾在那生活过的山林,指故乡。安在:在什么地方。为衔:只因为承受:君命:君王的命令。指受命做官。且:姑且。迟回:一作“迟迴”。迟疑;徘徊。这两句是说,朝思梦想的故乡的山林在什么地方呢?只因为奉君王之命在此为官,姑且拖延着,犹豫不定。
⑧乃知:才懂得。梅福:汉时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字子真。少学于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弃官归里,又屡次上书,言应封孔子后世以奉汤祀,并讽刺王凤。及王莽专权,梅福弃妻子去九江(今湘北广济县一带)。后有人遇梅福于会稽(今江苏苏州),已变姓名为吴市门卒。徒为:白白地做。尔:罢了。转忆:回头又想起。陶潜:晋、宋时人。曾当过彭泽令,因不愿对上面的官员献媚讨好,就弃官归家,并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这两句是说,我于是明白了,像梅福那样背景离乡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转而想想了弃官归隐的陶潜和他那首《归去来》诗。

[
诗译]
我本在孟诸之野打鱼砍柴,一辈子当然应该安静闲散。
宁可在荒草野泽狂声高歌,怎能够风尘碌碌做个小官?
只说是小城里面无事可做,未想公务纷繁都限定时间。
拜迎长官真使人极度痛苦,鞭打百姓又让我非常心酸。
回到家中向妻子儿女诉说,全家都笑说现在都是这般。
生计本来应该靠种田维持,功名利禄都付与似水流年。
梦想旧日的山林今在何处,只因是奉旨为官姑且拖延。
才明白梅福远走毫无作用,转而想起陶潜的辞官诗篇。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又曾官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杜甫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精通《左传》,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诗人,擅写律诗。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他少年多病,勤奋好学,七岁开始吟诗,二十岁起结束书斋生活,开始为时十余年的“壮游”。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先后与苏源明、高适、李白等结识,有时呼鹰逐兽,裘马轻狂;有时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天宝五年(746年)他去长安应试,因当权奸相李林甫作祟而不第。天宝十四年(755年),即他向玄宗呈献三大礼赋后的四年,才得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在困居长安的近十年中,无法施展才能,生活极其艰难。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他陷贼、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暴发,他只身逃离长安,投奔凤翔。脱贼后,被任命为左拾遗。为官的头一个月,他上疏营救房琯的罢相,触怒肃宗,几受刑戮,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年)七月,他因生计关系弃官西去,历尽千辛万苦,于年底到达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开始了他最后一个时期的漂泊西南的生活。剑南节度使严武镇蜀,表荐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度过了六个月的幕府生活。严武死后,失去依托,遂携家出蜀,漂泊湘、鄂一带。大历五年(770年)冬天,杜甫病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元和八年(813年),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收拾乞丐”,把停在岳阳的灵柩归葬偃师。杜甫的遗体还漂泊了四十三
    杜甫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教育,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然而他仕途不利,又遭受执政者的屡次打击,遭遇国乱,在逃难漂泊之中更加体验到人民的疾苦。身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亲眼看到唐王朝的由盛到衰,对于统治者的腐朽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个人的不幸和时代的灾难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诗中有真实的反映,因此他抒写个人情怀时常结合时事,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谴责藩镇割据,同情人民的苦难,思想进步,境界开阔,深刻而又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展现出了唐朝的荣辱兴衰,被后人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其事见《旧唐书·文苑<下>·杜甫传》及《新唐书》本

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①?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②。
[导读]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向唐玄宗献“三大礼”赋之后。当时,作者困守长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灸,到处潜悲卒。”(《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政治上不能如愿以偿,亲朋间又碰了不少钉子,有感于世态炎凉、人情反复,作者带着满腔愤慨写下了这首诗。
    贫交,即贫贱交。贫困时所交的朋友。古人以为贫贱方能真交。《后汉书·宋弘传》:“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齐书·刘悛传》中载南朝齐武帝萧赜语:“贫贱之交不可忘”。作者以此为题,意在强调何谓真交,交友之道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行,指歌行体。本是乐府和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如汉乐府中的《长歌行》、《短歌行》,魏晋时的《燕歌行》、《从军行》等,大多篇章较长,而此诗拟用“行”体,“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杜诗镜铨》引王嗣奭 语)。

[
注释]
①翻手作云覆手雨:即翻云覆雨。比喻反覆无常。也指玩弄手腕。覆:翻;倒过来。纷纷:盛多的样子。轻薄:轻浮刻薄;不厚道。何须数:还要去计算吗。意即数不胜数。这两句是说,反复无常,毫无信义,这种轻浮刻薄的势利小人多得还要去计算吗?浦起龙《读杜心解》说:“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
②管鲍:管仲与鲍叔牙。据《史记·管仲列传》记载,管仲早年与鲍叔牙游,鲍知其贤。管仲贫困,二人一起做买卖,赚钱后,管仲总要多留些,叔牙知道后,并不介意,终善遇之。后来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又大力举荐管仲。管仲终于被起用,遂佐齐桓公完成霸业。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人们后将“管鲍”作为知交友情的代称。此道:这种(贫时交)交友之道。今人:现在的人。弃如土:像土块一样丢掉。这两句是说,您没看见管仲在贫贱之时与鲍叔牙结交成知已,这种以交情为重的交友之道,现在的人都把它们像土块一样地丢弃了。

[
诗译]
                              翻手成为云而倒手又成为雨,轻浮刻薄之徒多得数不过来。
                              您没看到管鲍二人贫时相交,此道今人已像土块一样抛开。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①。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词人②。国待贤良急,君当拔擢新③。佩刀成气象,行盖出风尘④。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⑤。众寮宜洁白,万役但平均⑥。霄汉瞻佳士,泥途任此身⑦。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⑧。

[
导读]
    这首诗作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秋,时杜甫在阆(lànɡ)州(今四川阆中县)。
    陵州,即今四川仁寿县。使君是东汉时对太守一职的称呼,唐时实际叫刺史。路刺史就要到陵州赴任了,作者告诉他,安史之乱刚刚平定,民困府贫,希望他能做个清白廉洁、赋役平均的好官。路刺史,事迹不详。

[
注释]
①王室:帝王之家,朝廷。后泛指国家。比:近时。多难:灾难频繁出现。武臣:指武将。据《旧唐书·房琯传》云:“时多以武将兼领刺史,法度隳废,州县廨宇为军营,官吏侵夺百姓室屋以居,人甚弊之。”这两句是说,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多难,朝中高官大都以武将充当,而各处刺史自然也以武将兼领。
②幽燕:指安史叛军的巢穴幽州(范阳郡)一带。幽州,古为燕地,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改国号为大燕,以范阳为燕京,故称“幽燕”。范阳,今北京城西。通使者:指朝廷政令可以下达。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有“使者分王命”之句。这年正月,幽州叛军将领李怀仙投降,并杀叛军首领史朝义,安史之乱结束。岳牧:相传尧、舜时有四岳、十二牧分管政务和各国诸侯,合称岳牧。《尚书·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后以此泛指朝廷的封疆大吏。这里是指州郡的行政长官。词人:犹文人。指路使君本为文学之士,现在做了陵州的长官。
③国待贤良急:即“国急待贤良”。国家遇到危难之事更需要贤能的人士。待:需要。贤良:贤能优秀的人士。君当拔擢新:即“君新当拔擢”。您就现在被朝廷提拔任用了。新:刚刚。当:就。拔擢:提拔任用。
④佩刀: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有佩刀,以示威武。这里是用晋代吕虔的典故。据《晋书·吕虔传》记载,徐州刺史吕虔有一把佩刀,相者“以为必三公可服(佩带)”。吕虔便将它赠送给别驾王祥,说:“卿有公辅之望,故相与之。”成气象:这里说路使君气概不凡,将来必定有作为。气象:情态;状况。行盖:乘车出行。盖,车盖。代指车。汉时,太守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各县,考核吏绩,称行部、行县。这里即用此意。出风尘:出没于风尘之中。风尘:谓行旅艰辛。这两句是说,愿你像当年的王祥一样,能成就一番大事,不辞辛劳,勤于政务,到所辖各县认真考查。
⑤战伐:战争时相互攻打。乾坤破:国家破碎。乾坤:天地。《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为父;坤,地也,故称为母。”痍疮:一作“创痍”,创伤。比喻人民疾苦。语出《汉书·季布列传》:“今疮痍未瘳。”府库贫:指官府的仓库里也缺乏钱粮。这两句是说,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的破坏,国家已经破烂不堪,百姓饱尝疾苦,官府仓库的钱粮也非常缺乏。
⑥众寮:众位同僚。寮:通“僚”。同官。取斋署同窗之义。《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宜:应当;应该。洁白:廉洁清白。万役:各种兵役、劳役。但:只是;要。平均:齐一。《荀子·王霸》:“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这两句是说,同僚都应该廉洁清白,各种赋役要统一标准。
⑦霄汉:天空极高处。霄:云。汉:天河。多用以比喻朝廷。瞻:看。佳士:美士;德才兼备的人。泥途:泥泞的道路。比喻卑下的地位,任:听凭。身:自身,杜甫自谓。时杜甫五十三岁,正携家流转。这两句是说,朝廷正注视着你这德才兼备之人大显身手,至于我,穷困落泊也只好听之任之。
⑧摇落:凋谢;零落。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回首:回头。滨:水边。这两句是说,现在正是草木零落的秋天,回头看大江东流,我就在这江边给你送别。

[
诗译]
国家近来多灾多殃,高级官员都用武将;
幽燕叛乱已经平定,行政长官文人充当。
国家危难更需贤能,您被提拔得到重用;
腰悬佩刀更增威武,风尘仆仆乘车巡行。
战乱造成国家破碎,百姓痛苦府库匮贫;
众位同僚应当清廉,各种赋役统一标准。
朝廷注目贤士高蹈,我已落泊任凭逍遥;
秋风萧瑟落叶飘飘,回首大江波浪滔滔。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①。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②。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③。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④。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⑤。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⑥。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⑦。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⑧。挥泪临大江,高天意悽恻⑨。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⑩。

[
导读]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的成都。韦讽,其事不详。录事参军,是州署中总录诸曹司文书、纠察本府官吏的官。
这首送韦讽上任的诗作,作者以满腔真诚的笔调,勉励韦讽在国家多难、百姓困苦之时,要尽忠守责,抑制那些恣意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反映了作者对当时赋税繁重、官吏横征暴敛之风的强烈不满。

[
注释]
①国步:国家的命运。步,时运。语出《诗·大雅·桑柔》:“于乎有哀,国步斯频。”犹:还;尚且。艰难:艰苦困难。语本《诗·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兵革:兵甲,指战争,古代以革为甲,故云。衰息:衰减;停息。这两句是说,现在国家的命运还处在艰苦困难的阶段,战争还没有减少、停息下来。作者写此诗前一年,安史之乱虽已基本平息,但战争却一直未断。距离安史之乱结束仅半年左右的时间,吐蕃入侵,占据河西、陇右。不久又攻奉天,唐代宗出奔陕州。吐蕃攻入长安,大肆焚掠,后被郭子仪率军击退。这年年底,吐蕃兵又攻取松潘、理番、新保关三州。严武率军于广德二年九月大战吐蕃,消灭七万余众,收回部分失地。十月,仆固怀恩率吐蕃、回纥兵又侵奉天,长安几度戒严,后寇兵被郭子仪击退。由于连年混战,国库困乏,民不聊生。作者写此诗的这一年,全国仅有二百九十余万户,人口一千六百九十余万。与天宝十三年相比,竟然减少了十分之七。
②万方:犹言四方。语出《书·汤诰》:“嗟尔万方有众”。嗷嗷:哀鸣声,语出《毛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这里是形容众民悲哀的声音。十载:十年。安史之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广德二年(764年),恰好十年。载,年、岁的别称,供军食:提供军粮。这两句是说,四方传来的是一片哀鸣的声音,只因十年来老百姓交付的军粮太多,民已不堪其苦。
③庶官:众官,百官。语出《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务:致力于。割剥:掠夺,残害。语出《汉书·匈奴传》:“割剥百姓,以奉寇仇。”不暇:一点空闲都没有。忧:忧虑。反侧:本指翻来覆去,睡卧不安。这里指民心动荡,社会不安定。《书·洪范》:“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两句是说,百官忙于对老百姓的敲索压榨,哪里有时间去忧虑社会已经动荡不安、百姓已经人心浮动。
④诛求:征求。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多门:多种门路、原由。语出《左传·襄公三十年》:“政多门。”杜预注:“政不由一人。”杜诗用此语甚多,如“出师亦多门”(《后出塞之五》)、“丧乱死多门”(《白马》)等。这里指朝廷以五花八门的名目收取苛捐杂税。贤者:贤能的人。贵为德:可贵之处在于推行“德政”。语本《论语·为政》:“为政以德”。以上八句是讲国家形势和政治弊端,为下面勉励韦讽张本。
⑤韦生:对韦讽的爱称。生:有才学的读书人的通称。富春秋:年轻。颜师古《汉书·高五王传注》:“言年幼也。比之于财力未匮竭,故谓之富。”洞彻:明白透彻。清识:高明的见识。语出《世说新语·德行》:“荀(淑)君清识难尚,钟(皓)君至德可师。”这两句是说,韦讽正当年富力强,而且通达事理,见解明白公正。
⑥操持:掌握。操,控制。持:主持。纲纪:法度;法纪。语出《汉书·礼乐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唐代的录事参军掌管纠察本府下属官吏。故《白帖》说:“录事参军,谓之纲纪掾。”喜见:让人惊喜地看到。这是诗人期望性的话。朱丝直:像红线一样直。语本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这里是比喻行事正直,不徇私舞弊。这两句是说,韦讽担任录事参军这个官职,定能维持国家纲纪,使人惊喜的看到为官者行事正直,不以权谋私。
⑦当令:一定让。豪夺吏:仗势掠夺的官吏。无颜色:意谓没脸面,抬不起头来。这两句是勉励韦讽抑制、惩罚那些以势压榨掠夺百姓的官吏,使他们不敢肆无忌惮,趾高气扬。
⑧必若:一定要。疮痍:比喻民众疾苦。去:除掉。蝥贼:本指蚕食庄稼的害虫。《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t&#710;),及其蟊(m&#8218;o )贼。”毛亨解释说:“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后多用“蟊贼”比喻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这里指“豪夺吏”。蝥,一作“蟊”。这两句是说,一定要想真正解除百姓疾苦的话,就必须首先铲除那些仗势掠夺百姓的贪官污吏。
⑨挥泪:擦泪。临:对着。大江:指锦江。高天:高空、天空。恻:悲伤。这两句是说,就要分别了,面对锦江,忍不住流下泪来。天高云淡,可我这悲伤仰郁的心情却难以排遣掉。
⑩行行:走着不停。语本《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树:建立。佳政:美政。政务清明而公正。慰我:使我得到安慰。这两句是说,你此次前去能做出一番政绩,也就使我对你的怀念之心得到安慰了。

[
诗译]
国家命运举步唯艰,连年战争尚未停息。
四方传来哀鸣之声,百姓提供十年军食。
众官致力掠夺压榨,无暇忧虑民怨四起。
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贤者为政以德治理。
韦生正当年富力强,事理通达识见明晰。
担任此职维护纲纪,喜见官吏正直无私。
要让仗势掠夺之官,从此以后威风扫地。
如果解救百姓疾苦,首先铲除贪官污吏。
面对锦江擦去泪水,地远天高内心酸凄。
此番远去建立美政,使我怀念得到慰藉。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①。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②。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③。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④。

[
导读]
    这首诗大约写在唐代宗大历初年(766~768)的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
    这是一首寓意深切的咏物诗。诗人假托麂(音j&#8249;,鹿类,肉可供食用)被宰杀时的自语,谴责权势者的贪婪、残暴,抨击他们为了自己的口腹,恣意残害生灵的做法。前四句婉而多讽,后四句愤怒斥责。

[
注释]
①蒙:承蒙。本是表示谦恭,这里是谦语反用。将:与。玉馔:精美的食品。俱:一起。这两句是说,我被猎获,离开了原来游息的山溪,承蒙这样看重我,将要把我和精美的食品摆放在一起。
②逐:追随。仙隐:传说葛仙翁学道成仙,化为白麂。(见葛洪《神仙传》)庖厨:厨房。这里指厨师。庖:音p&#8218;o。这两句是说,我既然没有才能追随神仙离开人间,自然也就难免被吃掉的命运,又何必去怨恨厨师。
③乱世:混乱的社会。轻全物:不看重保全物类,也就是把生命看得很轻。微声:很小的名声。及:遭到。祸枢:同“祸机”。指祸患潜伏,一触即发。这两句是说,混乱的社会,人们不重视生命的保全,我(麂)只因稍有美味便从此交上了被捕杀食用的恶运。
④衣冠:本指士大夫的穿戴。此指文明、斯文。兼盗贼:又有盗贼一样残忍贪婪的恶性。兼:同时具备两个方面,饕餮:音tāo tiè。传说中的恶兽,极贪婪、凶残。语本《淮南子·兵略》:“贪味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骚动。”用斯须:享用于斯须。指片刻之间就可以将麂吃掉。这两句是说,他们表面上斯文礼貌、彬彬有礼,实际上又有盗贼一般的贪婪凶残,是典型的衣冠禽兽。这般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人,只要片刻工夫,就能把我全部吃掉。

[
诗译]
永远和这些清清的溪水告别,承蒙你把我与佳肴并列一起。
实在没有才能追随仙人隐去,哪里能敢在心里面怨恨厨师。
混乱的社会人们不看重生命,声名微小埋藏着被杀的祸机。
文明而又残忍的衣冠禽兽们,片刻工夫就会把我全部吞吃。
客  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②。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③。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④。

[
导读]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这年三月,唐王朝大面积提高赋税,每亩一斗至六升不等;定户税征钱,从每年四千文至五千文,分九等。同时派御史专门负责名商大贾的税收问题。这首诗,采用寓言体形式,强烈谴责了唐王朝的横征暴敛,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写此诗后的第二年,诗人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诗题取诗歌首句“客从”二字,是古代诗文移首为篇的习惯做法。

[注释]
①客:客人。作者的假定。南溟:南海:溟,音m&#352;ng。遗:音w&#710;i,赠送。泉客:本作“渊客”,唐人避高祖李渊讳,改为泉客。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据《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蛟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泣则出珠。这两句是说,有位客人从南海来,赠给我一颗泉客珠。
②珠中:宝珠里面。隐字:隐藏的字。欲辨:想辨认。不成书:不成句。意即看不太清楚。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珠中隐藏着文字,却看不清写了什么,言外之意却是说统治者强迫人民交赋纳税,人民饱受痛苦,却无法诉说。杜甫前有《自平》诗:“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余日。”《诸将五首》:“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由此可见《客从》虽为寓言诗但绝不是子虚乌有的虚构。
③缄:音jiān,封藏。箧笥:音qiè sì,小箱子。俟:音sì,等待。公家:犹言公室。后泛称国家、政府为公家。须:需要。这两句是说,这颗珠子已经在小箱子里封藏很久了,以等待朝廷前来征收。
④开视:打开箱子看。化为血:指珠已化为鲛人之血。这是从珠为鲛人泣血而成的传说生发出来的。作者寄寓的意思是:官府所征敛的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即所谓民脂民膏。哀今:哀叹现在。征敛无:指没有珠来应付官府的搜刮。这实际上是说,因为朝廷的横征暴敛,已经把百姓搜刮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

[
诗译]
有位客人来自南海,赠我一颗鲛人之珠。
珠里隐约好像有字,想要辨认难已成句。
锁尽箱里封闭很久,等待朝廷贡赋之需。
开箱一看化成鲛血,哀叹无物应付官府。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结(719~772)
    元结,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后魏常山王元遵之后。天宝六年(747年),到长安应试,因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应试者无一人得中。六年后再次应试,进士及第。安史之乱暴发后,他率族人南奔,避难于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年)冬天,受国子司业苏源明推荐,召入京城,上《时议》三篇,陈述兵势,于是被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他招集义军,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调容州(今广西北流一带),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因遭权臣嫉妒,一度辞官归隐。大历七年(772年)入朝,病逝于长安。有《元次山集》。
其事见《新唐书·元结传》及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

舂陵行 并序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①。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②。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③。於戏④!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⑤;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⑥。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⑦。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⑧。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⑨。有司临郡县,刑法竟欲施⑩。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11)。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12)。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13)。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14)。追乎尚不忍,况乃鞭扑之(15)。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16)。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17)。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18)。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19)。听彼道路言,怨伤复谁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20)。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21)。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22)。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23)。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24)。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25)。前贤重守分,恶以福祸移,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26)。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27)。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28)。

[导读]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这年的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来到任所。他亲眼目睹了几经战乱的道州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官府赋敛却有增无已,于是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全诗描述了道州人民伤亡疲惫的情形,遣责了官吏们的横征暴敛,表现了诗人自己宁肯违诏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儿卖女的高尚感情。诗篇带有强烈的为民请命的思想。
    这首诗曾得到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激赏,认为是“知民疾苦”、“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同元使君〈舂陵行〉序》)”。

[注释]
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岁,年。漫叟:元结的号。授:授职;任命。
②贼:指道州当地的少数民族“西原蛮”。广德元年冬,西原蛮攻破郡城,占领道州月余。元结到任后,实行救困苏民之政,流亡者闻风而归万余家,西原蛮军也为之感动,不再进攻道州。不胜赋税:没有交纳赋税的能力。胜,音shēnɡ,胜任、禁得起。
③承:接到;接受。诸使:各位使者。诸,众。征求符牒:征收赋税的公文。限:期限。贬削:贬官或罢官。
④於戏:同“呜呼”、“於乎”。感叹词。
⑤悉应:全部听从。欲焉:哪里想。焉:安;怎么能。
⑥罪戾:罪过。
⑦守官:待官。守,待、伺。待罪:等待朝廷治罪。
⑧舂陵:在今湖南宁远县西。汉初为冷道县舂陵乡,属零陵郡。元朔(前128~前123)中封长沙定王之子買于此,称舂陵侯,置为舂陵县。而元结任刺史的道州,治所在今宁远县西面的道县。道州所辖之地,包括汉时的舂陵县。故称“是舂陵故地”。故地:老地方。以达下情:以此传告下面的实际情况。
⑨军国:军务与国政。语出《文选》晋干令升(宝)《晋纪总论》:“(昔高祖宣皇帝)筹画军国,嘉谋屡中。”切责:严词谴责。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反用《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这两句是说,军务所需与国家政务的开支,必须要很多钱粮,于是朝迁将征敛赋税的任务交给官吏,并严词督促,让他们如数完成。
⑩临:到。刑法:惩罚罪犯的法律。《国语·晋》:“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竟欲施:争着要实行。这两句是说,官吏带着朝廷的指令来到郡县,争着淮备动用惩罚罪犯的法律来制裁那些交不上赋税的人。
(11)供给:供应给与。供,这里指对军国的供给。岂不忧:难道没有忧虑。征敛:征收。这两句是说,既忧虑军国的供给,又悲悯征敛之下的百姓。经:经历;经过。乱亡:指社会动乱,百姓在动乱中死亡。遗人:经过战乱后留存下来的人。遗,留、存。实:确实。困疲:困顿疲倦。这两句是说,道州本来就不大,很多人在战乱中丢掉了性命,而活下来的百姓负担沉重,早已困顿疲弊到了极点。
(12)大乡:大的乡。乡是行政区域单位。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说,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以后历朝人数规定皆有不同。大族:世家大族。单羸:衰弱。羸:音l&#8224;i,瘦弱、疲病。这两句是说,道州经过战乱,一个大乡之中没有十户人家,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现在也是凋落殆尽,所剩无几了。
(13)餐、食:吃的东西。木皮:树皮。这两句是说,道州百姓早饭吃的是草根,晚饭吃的是树皮。此从饮食上言生活穷困到了极点。
(14)出言:说话。气欲绝:好像要断气了。意速:想走快。迟:慢。这两句是说,人们连说话的力量都没有了。每一张口,就像要断气似的;也走不动路了,想走快,可抬步的劲都没有。此从言行上言疲弊、衰弱到了极点。
(15)追呼:追喊。尚:尚且。况:何况。乃:助词,无义。鞭扑:鞭与扑都是刑具,属刑之轻者。《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孔颖达解释说。“官刑鞭扑俱用,教刑惟扑而已,故属扑于教。”这里引申为体罚。扑,一作“朴”。这两句是说,连追喊他们一声我都不忍心,更何况去体罚他们呢?
(16)邮亭:驿馆,递送文书投止之所。急符:紧急命令。符:朝廷用以传达命令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征信。来住:指信使来去不断。迹相追:指其前后接踵而至。迹:脚印。追,追随、追逐。这两句是说,驿馆不断有传送朝廷紧急命令的人来到,他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7)宽大:宽阔广大。恩:指朝廷削赋税的恩惠。但有:只有。迫促:催促。一作“促迫”。这两句是说,朝廷没有对道州百姓削减赋税的宽阔广大的恩惠,只有如数快点上交的时间催促和日期限定。
(18)欲令;要下令。鬻:音yù,卖。这两句是说,我想下令,就是卖儿卖女也要交上赋税,就怕告示一下,紧接而来的就是祸乱发生。此言担心官逼民反。
(19)悉:详细;详尽。索:寻找;讨取。生资:生活的依靠。资,指钱财。这两句是说,我想让人每家每户详细查寻,但百姓们家中早就连一点生活的依靠都没有了。此言抄家也不行。
(20)彼:他们。指道州百姓。道路言:走路时说的话。怨伤:一作“怨痛”。怨恨,哀伤。谁复知:谁又能了解。这两句是说,我亲耳听到他们走在路上说:“咱老百姓的怨恨、哀伤谁又能真正知道呢?此言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去冬:去上冬天。指广德元年冬天。山贼:指西原蛮。杀夺:杀人劫掠。几无遗:几乎没留下什么东西。这两句是说,去年冬天西原蛮作乱,他们攻入道州烧杀劫掠,几乎没留下什么东西。
(21)“所愿”句:只想能见到朝廷的官员。抚养以惠慈:以惠慈抚养。用恩惠和慈爱的方式养护百姓。这里指希望朝廷能开仓济贫。抚养:抚慰救济。
(22)奈何:如何,为什么。重:再、复。此针对“乱亡”、“山贼”而言,表现赋敛之毒与乱亡、山贼相同。驱逐:逼迫;驱使。不使:不让。存活为:生存;活下去。为,语尾语气助词。这两句是说,为什么官府又要逼迫我们,不让我们活下去呢?从“怨伤复谁知”至“不使存活为”是以百姓口吻写之。
(23)安人:安抚人民。语本《后汉书·左雄传》:“安人则惠,黎民怀之。”天子命:皇帝的任务。命,差使。符节:朝廷用作凭证的信物。这里指朝廷催征赋税的命令。持:拿。这两句是说,安抚天下百姓,这是皇帝神圣的职责,而现在我手中拿的却是催征赋税的命令。
(24)忽乱亡:突然动乱、危亡。指一里强征赋税,突起民变,就会使州县沦亡。得罪:获罪。语本《诗·小雅·雨无正》:“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庄子·徐无鬼》:“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复是谁:又是哪个人。意即只能是自己。这两句是说,一旦强征赋税激起民变,州县沦亡,这个获罪的人又能是谁呢?
(25)逋缓:欠缓;暂缓。逋:音b‘,拖欠。违:不遵守:诏令:诏书诰令。秦制,天子之令称诏,皇后太子称令。混言无别,分言为二。此泛指朝廷命令。蒙责:遭受处罚。蒙:《释文》:“蒙,犹遭也。”责:处罚。加刑。固:本来。宜:应当。这两句是说,抑欠赋税,违反朝廷的命令,因此而遭受处罚本来也是应当的。
(26)前贤:前代的贤士。重:看重;推崇。守分:安守本分。语本《文子·自然》:“廉者可令守分,不可令进取。”《文选》王粲《公宴诗》:“守分岂能违。”恶:罪过。以:因为。祸福移:祸与福的不断变化。《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言福祸相因,变化无常。移:迁移;变化。亦云:又说。贵:重要。守官:本指保往官位,此指为官要忠于职守。不爱:不贪生怕死,苟全性命。爱:爱身;保护自己。能适时:能在适时的时候。适时:合乎时宜。适,适合、恰好。《商君书·画策》:“然其名尊者,适于时也。”这两句是说,前代的贤士又说,为官要忠于职守,关键的时候要能挺身而出,不顾及自己的生命。
(27)顾:眷念;关心。惟:是。孱弱者:瘦弱的人。孱:音ch&#8218;n 。指道州饥民。正直:不偏不曲,端正刚直。语出《书·洪范》:“平康正直。”亏:毁坏;减损。这两句是说,我关心的是那些瘦弱的饥民,因此只能违令缓租,这种端正刚直的爱民之举,也应不至于被治罪的。
(28)何人;将来有什么人。采国风:古代称民歌为“风”,因称搜集民间歌谣为采风。《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后人通称“采诗”为采风。国风:国家风俗。《诗经》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均采自各地民间歌谣。吾欲:我想。此辞:这篇诗歌。这两句是说,不知什么人会下来采集民间歌谣,我想把这篇诗歌献给他

[诗译]
    唐代宗广德元年,我出任道州刺史,道州过去有四万多户人家,经过西原夷的暴乱以后,连四千户也不到了,剩下的又有一多半交不起赋税。我到任还不到五十天,就收到众位使者征收赋税的公文二百多封,内容都是:“凡到期未能完成的,依照罪之轻重贬职或罢 官。”唉!如果全按照他们的指令办,就必然激起民变,丢州失县,我这个做刺史的哪里能逃脱罪责;假如不遵照执行,又立刻犯下罪过,那肯定是难以逃脱的。我想尽其职能,平静地抚慰道州百姓,也只好等待朝廷治罪罢了。这个州是以前舂陵侯的旧地,所以就写了这篇《舂陵行》用来传告下面的实际情况
军务国政多需钱粮,严词督促官吏办理。
官吏来到下面郡县,争着想将刑法实施。
国家赋税哪能不忧,征收赋税让人悲凄。
道州地小又加战乱,存活之人饥饿困疲。
大乡已经没有十家,大族也已零落无几。
早餐吃的都是草根,晚饭吃的全是树皮。
说起话来像要断气,想走快点脚 下无力。
追喊他们都不忍心,何况再去动用鞭子!
驿馆传来紧急命令,信使往返络绎不止。
不仅没有宽大恩惠,只有催征赋税日期。
想让他们卖儿卖女,此话一出祸乱将起。
派人前去诸家查抄,早已没有粒米毫厘。
听到他们路上说话,怨恨悲伤谁人能知?
去年冬天山贼到来,烧杀抢掠不剩点滴。
希望见到朝廷命官,大施恩惠抚慰救济。
为何又要苦苦相逼,不让百姓存活生息?
安抚百姓君王本份,赋税之令在我手里。
郡县一旦动乱危亡,获罪之人是我自己。
拖欠赋税违反诏令,遭受处罚合情合理。
前贤看重安守本分,获罪是因福祸游移。
还说为官忠于职守,关键时刻死亦不惜。
我是眷念瘦弱饥民,正直之举不至毁弃。
何人下来采集国风,我想献上这篇诗辞。
贼退示官吏 并序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去①。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②。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③。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④。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11)。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12)?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13)。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14)。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15)。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16)

[导读]
    这首诗是唐代宗二年,元结就任道州刺史后不久所作。
    诗的前六句,以追叙开元太平盛世开始,既表现隐居山林的安适,又反映出当时轻徭薄赋的美政,意在与后面乱世苛赋形成鲜明对比。中间八句,概述安史之乱和道州西原蛮之乱,其中突出“西原蛮”攻陷永、邵二州而不犯道州的情况,以此和那些“将王命”进行横征暴敛的“使臣”对比。紧接的六句,作者把予头直指统治者,痛斥朝廷命官比“贼”还心狠手辣,这种官不如贼的思想是激愤而深刻的。结尾四句貌似消极,实际上是不愿与这些人同流合污,表现出的是对这种腐败现象的强烈不满,也是一种抗争的方式。杜甫对《舂陵行》和这首《贼退示官吏》推崇备至:“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而清代诗论家施补华说:“诗忌拙直,然如元次山《舂陵行》、《贼退示官吏》诸诗,愈拙直愈可爱。盖以仁心结为真气,发为愤词,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这是对元结此作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的最好概括。
    贼退,指西原蛮退兵不犯道州。示,给……看。诗题的意思是说,西原蛮退兵了,没有侵犯道州,我写下这首诗给其他官吏看。

[
注释]
①癸卯岁: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西原贼:西原,即西原蛮。《新唐书·南蛮传》:“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贼:这是封建士大夫对敢于起兵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民的蔑称。入道州:攻进道州。道州:唐代州名,今湖南道县。据《新唐书·元结列传》记载:“代宗拜结道州刺史。初,西原蛮掠居人万数去,遗户裁四千,诸使调发符牒二百函。结以人困甚,不忍加赋,即上言:‘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宇,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耋孺骚离,未有所安,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帝许之。明年租庸使索上供十万缗,结又奏:‘岁正租庸外,所率宜以时增减’,诏可。结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掠:夺取;虏掠。几尽而去:几乎掠夺光才离去。作者在《春陵行》中写道“: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②明年:第二年。即广德二年(764年)。永:永州。唐代州名,即今湖南零陵县。邵:邵州。唐代州名,即今湖南邵阳市。邵,音shào犯:侵犯。此州:指道州。边鄙:边境。鄙,边远之处。
③岂:难道。制敌:控制敌人。制,制止、遏阻。欤:语尾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盖:承接连词,不过。蒙:承蒙;受。其:代指山贼。而已:罢了。
④诸使:众位使者。使,指租庸使,征派赋税的官吏,代宗永泰年间(765年)废除。忍:残酷刻薄。苦:急迫。征敛:征收;搜刮。
⑤昔年:指唐玄宗开元时期。逢:遇上。太平:时世安乐。《庄子·天道》:“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先后任相,多有建树。此时政局稳定,吏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杜佑《通典》说:“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刑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这是大唐王朝极盛的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山林:指隐居山林。元结四十岁前因奸相李林甫作梗应试不第后便隐居商余山和  溪。这两句是说,以前恰逢太平盛世,我曾经隐居山林二十年。
⑥泉源:泉水的出处。庭户:指院内。庭,堂前之地。户,门。洞壑:山间洞谷。当:正对着。这两句是说,院子中间有一处泉眼,而院子的大门正对着一道山谷。
⑦井税:田税。井田是上古社会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的地为一里,划为九区,其中间的为公田,八家均为私田百亩,同养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称井田。《孟子注》:“(耕者九一)九一者,井田之制也。方一里为一井,其田九百亩,中画井字,界为九区,一区之中,为田百亩,中百亩为公田,外八百亩为私田,八家各受私田百亩,而同养公田,是九分而税其一也。”这种井田制社会,被儒家描述成理想社会,所以诗人多以井税象征太平年代的轻徭薄赋。有常期:有固定的限度,指只需按照正常 税额交纳,没有额外负担。日晏:天晚。这两句是说,开元太平盛世,田税较轻,征收都有固定的限度,没有多余的负担,所以人们能无忧无虑地睡到很晚才起来。
⑧世变:社会的重大变故。此指安史之乱。数岁:好几年。亲:躬亲;亲自。这里有亲身经历、亲自参加的意思。戎旃:军旗。借指军旅生活。旃:音zhān。唐肃宗乾元二年至上元二年(759~761年),元结曾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的叛军。后又任荆南节度判官,在战乱之中过了几年军旅生活。这两句是说,突然之间,安史之乱暴发,我便过了好几年的军旅生活。
⑨典:主管。斯郡:这个郡。指道州。唐代的州,有时也称郡。山夷:指西原蛮。纷然:杂乱众多的样子。此指少数民族的侵扰。这两句是说,现在我到这个道州做刺史,西原蛮又不断四处骚扰。
⑩城:指道州治所。屠:杀戮。人贫:百姓贫困。人,即“民”。伤可怜:指西原蛮同情道州人民的疾苦。这两句是说,道州城很小,西原蛮的军队没有前来杀戮劫掠,因为这里的百姓太贫困,连他们都觉得可怜。
(11)是以:因此。陷:攻占。邻郡:指永、邵二州。此州:指道州。见全:被保全。这两句是说,因此,西原蛮兵攻战占了毗邻道州的永州和邵州,唯独道州得以保全。
(12)使臣:指朝廷派往各地征收赋税的租庸使。将:奉。王命:皇帝的诏令。焉:表疑问的语气助词。这两句是说,蛮夷之人还知道同情人民,而那些手持皇帝诏令到各地征收赋税的朝廷命官,难道还不如贼寇吗?
(13)今彼:现在那些:征敛者:征收赋税的官吏。迫之:压迫、逼迫他们。之,代指道州百姓。这两句是说,现在那些征收赋税的官吏,他们压迫、威逼老百姓,使百姓感觉像油煎火燎一样难受。
(14)绝:断绝。人命:老百姓的生命。以作:以此来做。时世贤:时代的贤者。这两句是说,谁能够去断绝老百姓的生路,以此来做所谓时代的贤人呢?意即我不想靠牺牲百姓的生命去换取贤士的虚名。
(15)思欲:想要。委符节:弃官。委,放弃。符节:本指朝廷使臣或外官所持的为官的凭证,分成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付使臣或外官,此泛指官印。引竿:持篙。刺船:撑船。这两句是说,我真想抛下这官印,回家撑船去算了。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
(16)将家:携带全家。就鱼麦:到出产鱼、麦的地方。就,靠近。归老:辞官归隐,终老一生。江湖:泛指五湖四海各地。常用以代指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隐居之地。这两句是说,我愿意率领全家找一个生活富庶的地方住下来,从此辞官不做,归隐江湖,终老自己的一生。

[
诗译]
    唐代宗广德元年,西原蛮入侵道州,他们烧杀抢掠,几乎将道州城抢了个精光。第二年,又攻陷了永州、邵州,但没有侵犯道州边境就撤退了。难道是道州的兵力能遏阻敌兵吗?恐怕还是可怜道州百姓罢了。众位负责征收赋税的使者怎么忍心再苦苦地四处搜刮?所以我写了这首诗给官员们看

过去曾逢太平盛世,隐居山林廿年未出。
泉眼就在院子里面,门前对着一片山谷。
那时田税都有定制,起床很晚睡眠充足。
突然社会发生变化,几年时间投身军旅。
现在我来管理道州,西原蛮族纷纷劫取。
城池太小贼不杀掠,可怜百姓困顿痛苦。
因此攻陷相邻郡县,唯独道州得以保住。
使臣手持君王诏令,难道竟连强盗不如?
现在那些征税官吏,压迫百姓油煎火煮。
谁能断绝百姓生路,以此换取贤士美誉。
想要抛下道州官印,就像平民撑篙摇橹。
将家迁到鱼米之乡,从此以后归老江湖。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钱起(722~780)
    钱起,字钟文,吴兴(今浙江吴兴)人天宝十年(751年)中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等职。与卢纶、吉中孚、夏侯审、李端、苗发、司空曙、韩  、耿 湋 、崔峒并称“大历十才子”其中钱起年岁较长,是十才子中的杰出人物,曾与王维、裴迪等人相互唱和。有《钱考功集》。
    其事见《旧唐书&#8226;钱徽传》及《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送弹琴李长史赴洪州

    抱琴为傲吏,孤棹复南征①。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②。佳期来客梦,幽思缓王程③。佐牧无劳问,心和政自平④。

[导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具体写作时间不详。李长史是作者的友人,知音律,善弹琴。他将要到洪州出任长史之职。长史是州郡刺史的佐官,职任甚重,而洪州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市,在当时是东南重要的大都会。钱起将送别之情溶进诗中,并对其道出了“心和政平”的殷切期盼。[注释]
①抱琴:儒家认为最高的执政境界是“乐治”,不动刑罚,手挥五弦,这是一种政治清平、百姓和乐的太平之世。李长史本擅抚琴,因此作者“抱琴”一词,兼及二义。傲吏:高傲的官吏。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孤棹:同“孤帆”、“孤舟”。一只船。南征:向南远行。征,长行、远行。这两句是说,李长史这位怀中抱琴的高傲的官吏,乘着一叶孤舟向南远行了。
②几度:几回。度,次、回。秋江水:秋天的江水。此指在秋天里船行江上。白雪声:即白雪曲。琴曲名。相传为春秋时晋人师旷所作。至唐高宗时,吕才又依琴中旧曲,重定曲调高下,以高宗所撰《雪》诗为《白雪歌词》,编于乐府。这两句是说,多少次,就在这秋天里江面上浮舟而行,江风水面之上,一路洒下了《白雪曲》的美妙琴声。
③佳期:原谓与佳人相约会,此指与李长史相会欢叙之日。客梦:客居异乡之梦。此句想象李长史在洪州定会于梦中和自己相会。幽思:郁结的情思。缓王程:指推迟了前去办理公务的日期。缓:延缓;迟缓。王程:奉公命差遣的旅程。这两句是说,你在他乡异地想必会梦到我们相会欢叙的情景,我也因难禁离别之情而推迟了去办理公务的起程日期。
④佐牧:辅助刺史。佐,辅佐、佐助。牧,太守、刺史。无劳问:不劳别人寻问。劳,费、烦。意即定能辅助刺史取得好的政绩,这是肯定无疑的,心和:心地平和。和,温和、平和。政自平:政治自然就会清正平和。[诗译]
                                 怀抱古琴是位傲吏,孤舟扬帆向南远行。
                                 几番行过秋江之上,一路飘洒白雪琴声。
                                 美好相会进入客梦,离情延缓公务行程。
                                 辅助刺史何劳再问,心地平和政治清明。
                                             宿毕侍御宅

    交情贫更好,子有古人风①。晤语清霜里,平生苦节同②。心惟二仲合,室乃一瓢空③。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④。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⑤。明发南昌去,回看御史骢⑥。[导读]
    侍御,即侍从官。毕侍御,其事不详。作者能夜宿其宅,写诗相赠,想必友情频深。
    全诗用语清冷,气色黯然,于低婉怆凉之中赞美了毕侍御的高风亮节及为官的清正威严。[注释]
①“交情”句:意即贫贱相交,能见真情。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古人风:古代人的风度。
②晤语:见面交谈。语出《诗&#8226;陈风&#8226;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晤,音wù。清霜:洁白的霜。平生:平时,平素。苦节同:像古人一样守志不渝。苦节:本指过度限制,这里是坚苦卓绝,守志不渝的意思。
③心惟:内心只是。二仲合:与二仲同。二仲:指汉代羊仲、裘仲二人。据《初学记》汉赵岐《三辅决录》载:“二仲皆清廉逃名”,其事不详。一瓢空:指生活穷苦。语本《论语&#8226;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两句是说,你的心与汉代的羊仲、裘仲一样;而在生活上,你又像上古时的颜回,尽管生活贫苦,仍然乐在其中。
④“落叶”句:这句是说,秋天到来,树叶枯黄,便飘落在秋菊之上。寄:本指依附、寄托,这里是叶子落在秋菊上。愁云:惨淡的云。此指阴云。语本《古文苑》班婕妤《捣素赋》:“ 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低夜鸿:夜间的大雁飞得很低。这两句是说,秋风萧瑟,树叶飘飘扬扬落在傲霜的菊花上;阴云满天,夜色中的大雁飞得是那样低。
⑤薄寒:微寒。灯影外:指从门外传进来阵阵寒意。残漏:将尽的滴漏声,谓天将明。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故云。这两句是说,一阵阵初秋夜晚的寒意从门外渗进来,在秋雨声中传来最后的滴漏声,天就要亮了。
⑥发:起程。南昌:即今江西南昌。御史骢:语本《后汉书&#8226;桓典传》。东汉桓典为侍御史,执法严正,无所回避。桓典经常骑骢马,即青白色的马,又叫菊花青马。当时京都洛阳流行歌谣说:“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来遂以御史骢为赞扬御史执法不苟的典故。这里是对毕侍御的勉励。[诗译]
                                  相交之情贫时为真,先生本有古人风范。
                                  会晤交谈清霜遍地,平生困苦守志不偏。
                                  心地实与二仲相同,家中常有一只空碗。
                                  枯叶飘落菊花之上,阴云低垂飞过孤雁。
                                  门外传来阵阵寒意,秋雨声中滴漏将完。
                                  明朝起程前往南昌,回看骢马来回盘桓。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士元(?~?)
    郎士元,生卒年月不详,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年(756年)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年)补渭南尉。后曾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有《郎士元集》。
    其事见《新唐书·艺文志》及《唐才子传》。

送长沙韦明府之任

秋入长沙县,萧条旅宦心①。烟波连桂水,官舍映枫林②。云日楚天暮,汀沙白露深③。遥知讼堂里,嘉政在鸣琴④。

[
导读]
    明府所指,历代不同。唐时所谓明府就是县令。韦县令前去赴任,作为友人的郎士元便以此诗相赠。
    前六句以景寄情,抒发作者的离情愁怅,后两句勉励韦县令以道化民,鸣琴而治。

[
注释]
①长沙县:今湖南长沙市。萧条:闲逸。旅宦:同“客宦”,在外地做官。这两句是说,秋天的脚步已经踏进了长沙县,我这在外地做官者的心是那样闲逸、冷落。
②烟波:烟云波涛。此指湘江。桂水:河名。官舍:官府的房舍。枫林:枫树林。枫叶至秋而色变红。这两句是说,湘江烟波浩渺连接着桂水,官府房舍的白墙青瓦辉映着漫山枫树的红叶。
③云日:太阳落入西天的唤云。楚天:楚地的天空。因长沙旧属楚地,故云。沙汀:小沙洲。白露:秋天的露水。这两句是说,太阳已经落入西天的晚云之中,这南国的天色慢慢暗下来,江中沙州之上已经有了很重的露水。
④遥知:远知;想到很远的地方。讼堂里:此指县衙之上。讼堂,犹“讼庭”。诉讼案件的地方。嘉政:美政。鸣琴:语本《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人名)治单父(地名,今山东单县南),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人名)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此事又见汉刘向《说苑·政理》。后人们就用鸣琴而治称颂地方官吏政简刑轻。这两句是说,我在这遥远的地推想,你到任所之后一定会简政轻刑,与民休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政绩。

[
诗译]
秋天已到长沙县境,他乡为官心里闲逸。
烟波浩渺连通桂水,红枫映照官舍白壁。
日落西山南国天晚,露打沙洲草木尽湿。
远远想到县衙之上。美政在于不劳而治。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籍(767?~830?)
    张籍,字文昌。原籍 苏州,后移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初年,曾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接待来访的孟郊。两年后,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此时任汴州进士考官,他向人举荐张籍,籍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往来。张籍为太祝十年,因患眼疾,几乎失明,故孟郊称他“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十五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经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有《张司业集》。
    其事迹见《旧唐书·张籍传》及《新唐书》本传。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①。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②。岁暮锄犁傍空室 ,呼儿登山收橡实③。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④。

[
导读]
    诗题一作《山农词》。
    它写一位山区村民在沉重的赋税下,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靠采集野果为生。一方面是老农在贫脊的土地上长年耕作,以血汗换回粮食;一方面是官府不劳而获,恣意挥霍践踏。一边是老小两代登山采摘野果,穷困不堪;一边是商贾腰缠万贯,生活奢靡。两组对比生动鲜明,发人深思,让人清楚地看到当时人不如狗的极为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
注释]
①农:一作“翁”。这两句是说,一位老农家中贫穷,他住在深山里,靠耕种三、四亩薄地维持生活。
②苗疏:禾苗稀少。意即土地贫脊。得:能够。官仓:官府的粮仓。化为土:指粮食腐烂,变为废物。这两句是说,禾苗稀疏,庄稼不好,而税务又重,收得的那点粮食自己不能够享用,运进官府的仓库里去慢慢腐烂,变成废物。
③岁暮:一年将尽时。锄犁:泛指农具。傍空室:靠在空屋的墙上。收:收集。橡实:橡树结的果子,又叫橡栗子,可以食用。这两句是说,一年就要过去了,农具靠在空屋的墙壁上,家里没有任何可以果腹的东西,只好喊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起到山上去采集橡树的果实来充饥。
④西江:本指珠江的一条干流,在广东省西部。黔、桂郁三江自广西梧州合流后,称为西江。此处泛指南方。贾客:商人。贾,居货待售者。《周礼注》:“行曰商,处曰贾。”珠百斛:有百斛珍珠。斛:音hu,量器,古代不同时期以十斗或五斗为一斛。此言商人极富。这两句是说,从南方来了位商人非常富有,他船里养的一条狗都经常以肉为食。

[
诗译]
一位贫穷的老农住在山里,他耕种了山间三四亩田地。
苗稀税重收成便难得享用,运进官仓后慢慢腐烂成泥。
一年到头犁锄空靠着墙壁,喊儿子一齐上山采集橡子。
从南方来了位阔绰的商人,船里的狗竟顿顿以肉为食。
猛虎行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①。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②。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③。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④。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⑤。

[
导读]
    这是一首用乐府体写的寓言诗。表面上是写猛虎危害村民的情景,实际是写社会上恶势力的猖獗。开头两句,以猛虎所居、妄为之状,比喻恶势力依仗权势,肆意横行。三、四两句以对猛虎孤身在大路上捕食生灵的描述,影射当时朝政日弛,地方大吏任意杀戮,贪官污吏赋外加赋,税外增税,以此中饱私囊。而普通百姓只好忍气吞声。五、六两句以喻明理,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官官相护,上下勾结,以及恶吏对社会的危害。七、八两句表面是写老虎的危害已经殃及到了偏僻的山村,实则说明苛政之“虎”、贪官之“虎”的毒害之甚。最后两句以豪侠少年的“畏虎”讽刺朝廷姑息养奸。
    全诗处处写虎,实际是句句写人。实是一篇忧国忧民、寄思深远之作。

[
注释]
①冥冥:晦暗;昏昧。此指山林茂盛,其间深邃幽暗。绕:围绕。这两句是说,周围的山上树林茂密,幽深昏暗,凶猛的老虎大白天绕着村子转悠。
②向晚:同“向暮”。傍晚。向,接近。当道:即“当路”。拦路。麋鹿:兽名。俗称四不像。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麋,音mí。这两句是说,傍晚时分,老虎独自拦路寻找可吃的东西,山里的麋鹿等野兽无不敛声匿迹。
③养子:指老虎养育后代。深谷:幽深的山谷。雌雄:指公虎、母虎。相逐:相互竞争。这两句是说,老虎年年都要在幽深的山谷之中生育后代,公虎、母虎,大虎、小虎,它们之间从来不相互竞争、打斗。
④窟:洞穴。此指老虎栖息之所。取:捕取。黄犊:黄牛犊。犊,小牛。这两句是说,山谷之中有座山洞,那是老虎的栖息之所。距离山洞不远有个村庄,老虎便经常到庄上农民家里捕取小黄牛。
⑤五陵年少:汉朝皇帝每立陵墓,都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后来诗文常以五陵为豪门贵族所聚之地。年少:青年男子。行迹:行动的踪迹。这两句是说,那些豪门贵州出身的青年也不敢射杀老虎,只是毫无作用的到树林跟前看看老虎行动的踪迹而已。

[
诗译]
周围山上的树木昏暗幽深,老虎在大白天竟绕村找寻。
傍晚就拦在路上等取食物,山里的麋鹿都没有了声音。
年年都在山谷中养儿育女,相互间从没有过打斗争纷。
山谷的洞穴附近有个村子,村里的小牛犊便常遭恶运。
豪门贵族青年也不敢射杀,空来林下看看留下的印痕。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当时在昌黎(今辽宁义县)一族最为强盛,是为韩姓“郡望”,故韩愈自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先后任宣武节度使推官和宁武节度使判官,迁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灾情严重,因上疏请免赋税徭役,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后量移江陵法曹参军。元和中为国子监博士,改比部郎中,进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年),为行军司马,随裴度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有功,迁刑部侍郎。后因谏迎佛骨,又贬为潮州刺史,量移袁州。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奉命前往宣抚,以功升吏部侍郎,故世称韩吏部。卒谥文,人称韩文公。有《韩昌黎集》。
    其事见《旧唐书·韩愈传》及《新唐书》本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②。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③。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④。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⑤。

[
导读]
    元和十四年(819年),以辟佛为已任的韩愈上《论佛骨表》,力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成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当韩愈行至离京城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悲歌当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全诗沉郁顿挫,纵横开合,既表现了自已忠心为国铲除弊政的胆略气魄和刚直不阿之态,也流露出无罪远谪的英雄失路之悲。

[
注释]
①左迁:降职。古以右为尊,左为卑,故云。蓝关:即蓝田关,一名峣关,在今陕西蓝田县南。湘:韩湘。韩愈的侄儿韩老成之子。示:给……看。题目的意思是说,我被贬官到潮州,走到蓝田关时写下这首诗给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看。此题亦作《贬官潮州出关作》。
②一封:一封奏章。指《论佛骨表》。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宦官与和尚一起从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将所谓释迦文佛指骨一节迎到长安宫廷供奉,三天后又送到长安各寺庙供奉。京城内外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礼佛活动。韩愈力陈佛不足信,上表反对。朝奏:早晨上奏。九重天:比喻皇宫,言其深远。夕贬:晚上贬谪,潮州:一作“潮阳”。即今广东潮州市。八千:长安至潮州路程的估计数字,泛指很远。这两句是说,早晨我上了一份《伦佛骨表》的奏章,晚上便被贬到了八千里外的潮州。
③欲为:想给。圣明:古代称颂皇帝或临朝皇后、皇太后的套词,言其英明,无所不知。此指唐宪宗李淳(纯)。弊事:有害的事。指迎佛骨的活动。肯将:愿将。实是“怎肯将”之意。衰朽:老迈无用。此时韩愈已经五十二岁。惜残年:爱惜余年。这两句是说,我只想能为圣明的皇上去除有害的事,又怎肯因自己老迈而爱惜自己的余年呢!
④云横:指云烟环绕在山的周围。横。平移。秦岭:横贯陕西南部的山脉。雪拥:大雪壅塞了道路。拥,遮盖。这两句是说,秦岭高耸入云,烟云环绕,我的家在什么地方呢?大雪壅塞了去蓝关的道路,马也不愿意往前走。
⑤知汝:知道你。远来:远远赶来。应有意:应该有这个打算。意即有这种心理准备。瘴江:指岭南有瘴气的江河。这两句是说,我知道你远远赶来应该做好这种打算,那就是准备到瘴气缭绕的岭南江边去收殓我这把老骨头吧!

[
诗译]
一份奏章早晨送达了宫殿,晚上贬到遥远的潮州做官。
本想给明君除掉有害之事,哪还顾得上自己风烛残年。
秦岭烟云环绕啊家在哪里?蓝关大雪壅道啊马儿不前。
知道你远远赶来应有准备,瘴江边上把我的骸骨收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17:39 , Processed in 0.0781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