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苍梧听风

【原创】廉政诗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獬(1022~1072)
    郑獬,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曾屡次上疏直言,劝英宗求谏思咎,勿徒为虚文。神宗初年,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时,因不肯推行王安石的新法,为其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后退隐。
    郑獬为官,率直敢言,清廉自律,敢于替百姓鸣不平。他是有宋一代,几个真正敢说真话的官员之一。他死后,家贫子弱,无钱下葬,其柩寄存于僧寺十余年方得入土,可见他为官的清正。有《郧溪集》。
    其事见《宋史·郑獬传》。

采凫茨

    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①。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②。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③。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④。

[
导读]
    这首诗通过百姓无粮可食、采凫茨充饥的描写,反映了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更引人注意的是,作者又以官仓囤粮、群鼠饱食的叙述与之相对照,揭示了宋朝吏治的腐败及官民之间的尖锐矛盾。百姓为何生计艰难,不就是因为国家养了这么一大批专吸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吗?读此诗,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唐朝诗人曹邺在《官仓鼠》中的愤怒执问、仿佛又听到了两千七百多年前那从《诗经·硕鼠》篇中发出的对披着官皮的饕餮之徒的强烈声讨!
    凫茨,见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注释。

[
注释]
①携:带。
②眼前:原作“昨前”,据《皇朝文鉴》卷十七改正。这句是说,他们在池沼挖找凫茨,十指都磨出了血,而区区所得,也只能暂时缓解一下眼前的饥荒。
③官仓:国家的粮库。珠玑:珠宝。这两句是说,国库里面难道没有粮食吗?不,那里面闭藏着珠宝般的谷米!
④不出:不肯拿出。这两句是说,他们一粒粮食也不肯从国库中拿出来救济饥民,可库房中一群群老鼠却吃得又大又肥。

[
诗译]

早晨带一只筐出门,傍晚背一只筐回家。
十个指头磨出鲜血,眼前饥饿暂缓一下。
国库里面没有粮食?粒粒小米丰满润滑。
一粒不肯拿出仓外,仓中群鼠又肥又大!
道旁稚子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①。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②?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③?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④。

[
导读]
    该诗塑造了一个路边小孩的形象。他两腿裸露,饥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停啼哭。一名儿童尚且如此,大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君王的天职不是抚育万民吗,为何儿童瘦得还不如野鸭子?朝迁不是经常夸耀富有四海吗,为何孩子都没有遮体的衣服?这一声声愤怒的质问便是对北宋王朝的无情鞭挞!

[
注释]
①稚儿:即稚子,幼儿。骭:胫骨,指小腿。赤立:空无所有的样子。这里指光着两腿站着。这两句是说,一个幼小的孩子因为寒冷站在床下不停地啼哭,他光着两腿站在那儿,仍然为饥饿所苦。
②累:音l†i,累赘、拖累。凫鹜:音fú wù,野鸭子。野鸭为“凫”,家鸭叫“鹜”。“凫鹜”连用,贬指野鸭。肥:一作“肌”。这两句是说,天生下你来难道是把你当作累赘而漠不关心,为什么让你长得还不如野鸭子肥呢?
③官家:皇帝。桑柘:泛指桑树。柘,音zhè,木名,桑属,叶可养蚕。四海: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为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作海外。四海,意同天下。寸缕:谓极少的布帛。缕,丝缕。这两句是说,皇帝的桑林遍布天下,难道就没有一寸布帛给你做衣服?
④羡:羡慕。尔:你们。指百鸟。犹:还;仍,这两句是说,真是羡慕你们无数飞鸟都长着羽毛而不感到寒冷,在这冰雪满山的严冬里,仍能自由自在地到处飞翔。

[
诗译]

小孩害怕寒冷站在床下啼哭,光着两腿站立仍为饥饿所苦。
上天生下你难道只是个累赘,让你还不如野鸭们长得肥腴?
皇上的桑树林已经遍布天下,难道没有寸帛为你缝制衣裳?
真羡慕那些长着羽毛的鸟儿,冰雪满山的严冬还到处飞翔!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令(1032~1095)
    王令,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家境贫寒,以教授生徒为业,性格高傲,对社会上的很多丑恶现象极为愤慨,写了不少揭露当时黑暗现实、表现进步理想的作品。
    他识度高远,极得王安石的推重,后来结为连襟。
    钱钟书先生对其有这样的评价:“他受韩愈、孟郊、庐仝的影响很深,词句跟李觏的一样创辟,而口气愈加雄壮,彷佛能昂头天外,把地球当皮球踢着似的,大约是宋代里气概最阔大的诗人了。”有《广陵先生文集》、《十七史蒙求》。
    其事见刘发《广陵先生传》及《东都事略·王令传》。

梦 蝗

    至和改元之一年,有蝗不知自何来①。朝飞蔽天不见日,若以万布筛尘灰②。暮行啮地赤千顷,积叠数尺交相埋③。树皮竹颠尽剥秸,况又草谷之根荄 ④。一蝗百儿月再孕,渐恐高厚塞九垓⑤。嘉禾美草不敢惜,却恐压地陷入海⑥。万生未死饥饿间,肢骸遂转蛟龙醢⑦。群农聚哭天,血滴地烂皮⑧。苍苍冥冥远复远,天闻不闻不可知⑨。我时为之悲,堕泪注两目⑩。发为疾蝗诗,愤扫百笔秃(11)。一吟青天白日昏,两诵九原万鬼哭(12)。私心直冀天耳闻,半夜起立三千读(13)。上天未闻间,忽作遇蝗梦(14)。梦蝗千万来我前,口似嚅嗫色似冤(15)。初时吻角犹唧嗾,终遂大论如人然(16)。问我:“子何愚,乃有疾我诗?(17)我尔各生不相预,子何诗我盍陈之?”(18)我时愤且惊,噪舌生条枝(19)。谓此腐秽余,敢来为人讥!(20)“尔虽族党多,我谋久已就(21)。方将诉天公,借我巨灵手(22)。尽拔东南竹柏松,屈铁缠缚都为帚(23)。扫尔纳海压以山,使尔万噍同一朽(24)。尚敢托人言,议我诗可否?”(25)群蝗顾我嗟:“不谓相望多!(26)我欲为子言,幸子未易呶(27)。我虽身为蝗,心烦通尔人(28)。尔人相召呼,饮啜为主宾(29)。宾饮啜嚼百豆爵,主不加诟翻欢欣(30)。此竟果有否?子盍来我陈?”(31)余应之曰:“然。此固人间礼(32)。傧介迎召来,饮食固可喜。”(33)蝗曰:“子言然,余食何愧哉?(34)我岂能自生,人自召我来(35)。啜食借使我过甚,从尔加诟尔亦乖(36)。尝闻尔人中,贵贱等第殊(37)。雍雍材能官,雅雅仁义儒(38)。脱剥虎豹皮,假借尧舜趋(39)。齿牙隐针锥,腹肠包虫蛆(40)。开口有福威,颐指转赏诛(41)。四海应呼吸,千里随卷舒(42)。割剥赤子身,饮血肥皮肤(43)。噬啖善人党,嚼口不肯吐(44)。连床列竽笙,别屋闲嫔姝(45)。一身万椽家,一口千仓储(46)。儿童袭公卿,奴婢连簪裙(47)。犬豢羡膏梁,马厩余绣涂(48)。其次尔人间,兵倡释老徒(49)。子不父而父,妻不夫而夫(50)。臣不君尔事,民不家尔居(51)。目不识禾桑,手不亲犁锄(52)。平时不把兵,皮革包矛殳(53)。开口坐待食,万廪倾所须(54)。家世不藏机,绘绣锦衣襦(55)。高堂倾美酒,脔肉鲙百鱼(56)。良材琢梓楠,重屋擎空虚(57)。贫者无室庐,父子一席居(58)。贱者饿无食,妻子相对吁(59)。贵贱虽云异,其类同一初(60),此固人食人,尔责反舍且(61)?我类蝗自名,所食况有余(62)。吴饥可食越,齐饥食鲁邾(63)。吾害尚可逃,尔害死不除(64)。而作疾我诗,子言得无迂?”(65)

[
导读]
    《梦蝗》是一首寓言诗。
    作者痛恨残害庄稼的蝗虫,更痛恨吮吸百姓膏血以自肥的官吏及其他不劳而获者。他借蝗虫之口,诉说了官吏的种种恶行: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他们以清官惠政自诩,却是一群饮血食肥、到处盘剥百姓的蛆虫;他们一天到晚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却从不顾及百姓的死活。再加上那些从来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兵士、倡妓、和尚、道士,他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这繁重的经济负担仍然是加在贫无室庐、饿无食物的百姓身上。“此固人食人”,作者形象、生动、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阴森可怖的人吃人的人间地狱图!
    《梦蝗》是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极少有的愤世嫉俗之作。

[注释]
①至和改元之一年:指宋仁宗至和元年,即公元一零五四年。改元,皇帝改换年号。起于汉武帝。武帝即位,以建元为年号,以后新君即位,例于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称改元。历代相承,一帝在位,往往多次更改年号,也称改元。此制直至明、清时才定行一帝一元制,中途不再改元。宋仁宗是更改年号较为频繁的一个君王,有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诸名。“至和改元”即宋仁宗皇祐六年(1054)四月改为至和元年。自何来:从何而来。蝗灾发生于至和元年,诗也写于这一年。
②蔽:遮住。若以万布筛尘灰:就像用万匹布做成的筛子筛出的灰尘。比喻蝗虫极多,难以数计,而且到处乱飞。
③暮:傍晚。与上句“朝”照应。说明灾情发展迅速。啮:音niè,咬。赤:光,空无所有。交相埋:形容蝗虫太多,彼此都要埋起来了。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千顷田地里的庄稼都被蝗虫吃得精光;无数的蝗虫叠加在一起互相埋没,竟有几尺高。
④颠:头部。秸:庄稼去其皮,光剩茎,称为“秸”,剥秸,剥皮。荄,音gāi,草根,这里泛指根。这两句是说:树皮、竹梢都像秸杆似的被剥去了一层皮,更何况野草、谷物的根呢!
⑤“一蝗”句:说明其繁殖速度之快。蝗虫一年繁殖两代,秋蝗虫的卵块在土中越冬,第二年孵化为夏蝗,夏蝗产卵后,当年孵化成秋蝗。“一蝗百儿月再孕”是夸张说法。九垓:同“九陔”,指天空极高极远处;同“九畡”,犹言九州。此处泛指天地间。这两句是说:这些蝗虫渐渐地越积越厚,恐怕要把天地之间都塞满了。
⑥嘉禾:生长得特别茁壮的禾稻。《汉书·公孙弘传》:“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也称一茎多穗的禾为嘉禾。王充《论衡·讲端》:“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美草:甘美的草。这两句是说,茁壮的禾稻、甘美的野草都不敢吝惜了,只怕蝗虫太多太重,把地压塌,陷入海中。
⑦万生:亿万生灵。醢:音hǎi,肉酱。这两句是说,如果地陷入海,亿万生灵即使不死于饥饿,他们的尸骨也将变成蛟龙口中的肉酱。
⑧地烂皮:极言血泪之多,把地皮都泡烂了。
⑨苍苍冥冥:借指天。苍苍:深青色,代指天。《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色正邪?”蔡琰《胡笳十八拍(十六)》:“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冥冥,高远的样子。这两句是说,上天是这样高远难测,也不知它能不能听见农民的哭声。
⑩注两目:指泪水从两眼向下倾注。这两句是说:我时时替他们悲哀,溢出的泪水从两眼向下倾注。
(11)疾:恨。愤归:形容书写时愤怒、有力的样子。百笔秃:用坏了很多枝笔。这两句是说,心中的怒火迸发而出,变成痛恨蝗虫的诗歌,我愤力地书写着,用坏了很多枝笔。
(12)“一吟”、“两诵”:互文见义。即一再诵读。吟:歌咏。诵:朗读。九原:又误作“九京”。据《礼记·檀弓》旧注说,九原是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等贵族权要的坟地,后世即把坟地称作九原。这两句是说,我 一再诵读恨蝗的诗篇,使朗朗晴日变得天昏地暗,使坟地里的无数鬼魂一起放声悲哭。
(13)私心:个人的心念、想法。直冀:只希望。三千读:即读三千遍,泛指读的遍数之多。这两句是说,我心想的是希望上天有耳能听到我痛恨蝗虫的呐喊,于是半夜从床上起来,站在那儿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写出的诗篇。
(14)间:时候。
(15)嚅嗫:音rú niè,欲言又止。或作“嗫嚅”。这两句是说,我忽然梦到成千上万只蝗虫飞到我的面前,口中欲言又止,脸上显出冤屈的表情。
(16)吻角:嘴角。吻,唇的两边。唧嗾:音jī sǒu,虫类飞鸣的细小声音,这里指蝗虫小声叽咕。大论:即高谈阔论。这两句是说,开始时,蝗虫只是嘴角微动,像是在自言自语;最后竟然像人一样高谈阔论起来。
(17)何愚:为何这么愚蠢。乃:竟然。这两句是说,蝗虫对我说:“你为什么这样愚蠢,竟然写了这样一篇憎恨我们的诗?”
(18)尔:你。相预:相互干预。预,参与、过问别人的事。诗我:指用诗攻击我。盍:音h†,何不,这两句是说,你为什么写诗攻击我们,为什么不陈述你这样做的理由?
(19)噪舌:能说会道的舌头。生条枝:彷佛树生枝条,彼此撑住,运转不灵,意即说不出话。这两句是说,这时,我又气又惊,平时能说会道的嘴,竟如同给生出的枝条撑住似的,说不出话来。
(20)腐秽余:即腐余,腐烂肮脏的东西。宋玉《风赋》:“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敢:竟敢。为人讥:讥笑人。为,对、向。这两句是说,我说你们这些垃圾一样的蝗虫,竟然敢来讥笑人。
(21)族党:聚居的同族亲属。此指蝗虫。就:定下来,指已经考虑成熟。这两句是说,你们虽然虫多势众,但该怎样做,我早已经考虑好了。
(22)天公:天。公,敬称。以天拟人,故称天帝为公。巨灵:古代神话中开辟华山的河神。薛综《〈西京赋〉注》:“巨灵,河神也。巨,大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这两句是说,我正要将此事上诉天帝,让他把巨灵神的大手借给我。
(23)屈铁:弯曲铁条,做成铁箍,以束紧扫帚。这两句是说,我要拔光东南山上的青竹和松树,把它们做成铁箍紧束、绳子捆牢的无数扫帚。
(24)纳:使进入。万噍:万口、上万条生命。噍,音jiào,嚼。引申为“口”。这两句是说,把你们统统扫进大海,并用大山压住;让你们成千上万条小命一起完蛋。
(25)托:借用。可:合宜;正确。
(26)顾我嗟:望着我叹息。谓:以为。此作“想到”。望:怨恨。这两句是说,群蝗看着我不停地叹着气说;“没想到你对我们的怨恨这样深!”
(27)幸:希冀;希望。呶:音náo,多言、喧闹。这两句是说,我想给你解释一下,希望你不要动不动就嚷嚷个不停。
(28)颇:非常;很。通:了解。
(29)召呼:通知;交待。“饮啜”句:或为主,或为宾,共同吃喝。啜,音chuò,吃喝。这两句是说,你们人类吃喝之前都要下个通知,而且有主人、客人之分。
(30)豆:古代食器,多以木制或陶制,形似高足盘。爵:本是礼器,后通称酒器。诟:责骂;辱骂。翻:同“反”,反而。这两句是说,来人饮尽了上百坛酒,吃光了上百盘菜,主人不仅不会责骂,反而非常高兴。
(31)竟:终于;到底。陈:说。
(32)应:回答。固:本来。
(33)傧介:古代称帮主人招待客人的人为“傧”,帮助傧的人为“介”。这里泛指招待宾客的人。这两句是说,是招待客人的傧介把他们迎接进来的,客人饮酒吃菜,主人当然是高兴的。
(34)然:对。愧:惭愧。
(35)召;招至;导至。
(36)借使:假使。乖:乖戾;乖张。这里指不合常理。这两句是说,即使我吃得过多,你就因此而说我的坏话也是不对的。
(37)贵贱:位尊、位卑。《易·系辞〈上〉》:“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等第:唐时京北府经考试后,择优选送礼部应试的前十名士子。李肇《国史补》:“京兆府考而升者,为之等第。”今泛指名次,这里作“等级”。殊:不同。这两句是说,曾经听说在你们人当中,要分成高低贵贱的不同。
(38)雍雍:和谐的样子。《周礼·少仪》:“鸾和之美,肃肃雍雍。”雅雅:温文娴雅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有才能的官员和乐安详,讲仁义的儒士温文娴雅。
(39)“虎豹皮”句:比喻“材能官”、“仁义儒”的虚假伪善。“尧舜趋”句:指他们假装出尧、舜的姿态。趋,本作“走”讲,此作名词,指行为、体态。
(40)隐:藏。虫蛆:泛指肮脏的东西。
(41)颐指:以面颊表情示意指使人,使人奔走于前。指权势者气焰之盛。这两句是说,他们一开口,就显示出权势者的福威,稍一表态就可以变赏为罚,变罚为赏。
(42)应:应和。随:跟着。卷舒:曲张。这两句是互文手法,是说国内都摆脱不了他们的影响和控制。
(43)割剥:割肉剥皮。赤子:婴儿,引申为子民百姓。
(44)噬啖:音shì  dàn,咬、吃。指攻击、迫害。善人党:道德高尚的人们。党,亲族、朋辈。嚼口不肯吐:意即吃人不吐骨头。
(45)床:安放器物的架子。列:排列、安放。竽笙:泛指各种乐器。竽笙:皆为管乐器。别屋:正房之外的其它屋子。闲:栅栏。这里作动词,关。嫔姝:指众多美艳的侍妾。姝,音shū,美女、青年女子。这两句是说,排列的架子上堆放着各种乐器,正房外的屋子里关养着众多的美妇艳妾。
(46)万椽家:指广有房屋。千仓储:指储粮很多。这两句是说,他们一个人都占有很多房屋,一家人都储存着很多粮食。这两句是从经济上说“材能官”、“仁义儒”的非法占有。
(47)袭:继承。这一句是从政治上说明他们的世袭特权。奴婢:丧失自由、作无偿劳役的人。男称奴,女称婢。《史记·平准书》:“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簪裙:指富贵人家的服饰。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时也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裾,衣服的前后襟。这两句是说,他们的小孩可以继承父祖的爵位为公卿,他们家的下人也穿戴得和富贵人一样。
(48)豢:音huàn,喂养牲畜。此作名词用,与下句“厩”对言,即犬的饲料。羡:多余;剩下。膏粱:泛指肥美的食物。余:与“羡”同义,用不完。绣涂:泛指美丽的涂饰。这两句是说,狗食吃剩的,都是肥美的食物;马厩能看到的,都是彩绘的装饰。
(49)“兵倡”句:指士兵、倡妓、和尚、道士。这类人当时不从事生产。徒:这类人。
(50)而:同“尔”你。这两句是说,儿子不把自己的父亲当父亲,妻子不把自己的丈夫当丈夫。
(51)事:做事。居:住。这两句是说,臣子不为君主做事,百姓不能住在家里。
(52)识:认识;辨别。亲:靠近。犁锄:泛指农具。
(53)把;拿。兵:武器。矛殳:泛指兵器。殳,音shū,杖类的武器。这两句是说,他们平时从不拿兵器,都把兵器用皮革包藏起来。
(54)廪:音lǐn,米仓。须:同“需”,这里指吃。这两句是说,他们坐在那里就等着吃,成千上万的粮仓中的粮食就是这样被他们吃光的。
(55)绘绣:五彩的绣花。锦衣、华美彩色的服装。襦:短衣,短袄。这两句是说,他们家中世代都没有一张织布机,却穿着华丽珍贵的衣裳。
(56)高堂:高大的殿堂。屈原《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脔肉:切成小块的肉。脔,音luán。 鲙:音kuài,细切鱼肉。这两句是写他们生活的奢侈。
(57)良材:精美的材料。琢:通“斲”,砍削。梓楠:泛指良木。梓,音zǐ,落叶树木,木质轻而易割。楠,本作“枏”,也作“柟”,木材坚密芳香。《战国策·宋》:“荆有长松文梓,楩 楠豫章。”重屋:楼。《说文》:“楼,重屋也。”擎:音qíng,举起。空虚:天空。这两句是说,他们居住的高楼均由优良的木材建造而成,雕梁画栋,高耸入云。
(58)一席居;住在一张席子上。
(59)妻子:指妻子儿女。吁:音xū,叹息。
(60)异:不同。这两句是说,高贵、低贱虽说不一样,但他们最初原是一样的人。
(61)且:音jū,语助词,义同“之乎”。这两句是说,这本来就是人吃人的社会现象,你责难我们的时候,怎么反倒把这些都排除在外了呢?
(62)所食:所吃的东西。这两句是说,我们这一类本来就名叫蝗虫,何况吃的都是人类多余的庄稼。
(63)吴、越:春秋时的两个相邻的国家。吴,据有今淮、泗以南至浙江太湖以东地区。越,据有今浙江大部分地区。春秋末年,吴、越经常交战。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兵击败越国。“吴饥可食越”即指此事。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又于公元前473年攻灭吴国,吴国终为越国所“食”。齐、鲁、邾:春秋时期的三个相邻的国家。均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在今山东北部,鲁在今山东西南部,邾即邹,又作“陬”,或称“邾娄”,在今山东南部。齐、鲁、邾也时常发生战争。最后,齐为秦灭亡,鲁、邾皆为楚所灭。
(64)尚:尚且。除:免掉。这两句是说,蝗虫的害处,人类尚且可以躲避,而你们人吃人的祸害到死也难以免掉。
(65)得无:推想其或然之辞,如“恐怕”、“未免”之义。迂:迂腐。这两句是说,你作痛恨我的诗,恐怕显得有些太迂腐了吧?

[
诗译]
仁宗改年号为至和的这一年,蝗虫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
早晨飞来的时候遮住了天日,像用万匹布的大筛抖起尘埃。
傍晚时千亩庄稼已被它吃光,叠加几尺厚的蝗虫交相埋没。
树皮竹梢全部被它剥成秸杆,甚至还有野草和谷物的根部。
一只蝗虫隔月育出百个幼虫,越积越厚怕是要把天地塞满 。
稻谷和甘草早已经不敢吝惜,只怕是大地压陷到大海里面。
亿万生灵即使能够不被饿死,尸骨也早已变成蛟龙的肉酱。
成群的农夫对天哭泣,泡烂的地皮浸透血浆。
幽幽苍天竟是这样高远难测,不知道它知不知人间的惨状。
我此时真替农民悲哀,滚滚的热泪溢出眼眶。
愤怒迸发恨蝗的诗句,百枝毛笔也被我扫秃。
一遍读过晴日变得天昏地暗,两遍读过坟地里面鬼魂痛哭。
我心中只想的是让上天知道,半夜起来一遍遍把诗歌朗诵。
上天没有听到的时候,忽然做了个遇蝗奇梦。
梦到无数只蝗虫来到我跟前,张口欲言之时脸色带着屈冤。
初时嘴角微动像是自言自语,最后竟然像人一样阔论高谈。
问我为什么这样愚蠢,竟写出痛恨蝗虫的诗?
你我各自生活本来不相干预,既然用诗骂我为何不说道理?
当时我愤怒而且惊奇,能说的舌头像长树枝。
说到你们这些臭垃圾,竟然敢对人挖苦讽刺!
你们虽然是亲族众多,但我早就是考虑已久。
正要把此事上诉天帝,让他借给河神的大手。
拔尽东南山上的青竹和松柏,做成铁箍绳捆的无数把扫帚。
把你们扫进大海再压以大山,让你们千万条小命一起腐朽。
尚且敢借用人的言词,对我的诗作说三道四?
群蝗望着我不停叹气,没想恨到了这步田地!
我只想给你解释一下,希望中间别嚷个不停。
我虽然自身是只蝗虫,心中很了解人的情形。
人在宴会前下个请贴,吃喝时又有主客之别。
饮尽百坛美酒吃尽百盘菜肴,主人欢欣鼓舞从不加以谴责。
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你为何对此不言不语?
我回答的确就是这样,这本来都是人的礼数。
傧介把客人迎接进来,请他们来吃当然喜欢。
蝗说你讲的确实很对,我们吃庄稼有何愧憾?
我活着哪能不喝不吃,是你们人类招我而至。
即使有时吃得确实有些太多,你就乱加辱骂也是不合情理。
曾听说你们人类当中,早就有高贵低贱之差。
有才的官员和乐安详,仁义的儒士温文娴雅。
他们都脱去虎豹之皮,装出尧舜的圣君体态。
牙齿帝边隐藏着针锥,肚肠里边包襄着腐败。
开口显示当权的福威,面颊一动能改变罚赏。
四海都随着他们呼吸,千里都跟着他们曲张。
将子民百姓分割活剥,靠饮用人血丰韵皮肤。
撕咬道德高尚的人们,吃人连骨头也不吐出。
架子上摆列各种乐器,外屋关养着艳妾美妇。
一人占据万人的住房,一口吃空千仓的粮储。
小孩继承了公卿爵位,佣人穿得贵人般整齐。
狗食剩下肥美的饭菜,马厩都是彩绘的装饰。
其次还有批特殊人物,兵士倡妓和佛道之徒。
儿子不把父亲当父亲,妻子不把丈夫当丈夫。
为臣不去给国君做事,为民不能在家中居住。
眼睛不能够识别禾桑,双手从不摸耕耙犁锄。
平时没看他拿过兵器,竹杖长矛用皮革裹住。
坐在那里光等着吃饭,万座仓库都被他吃空。
家中世代没藏过织机,却绫罗绸缎穿戴鲜明。
高堂之内倾倒着美酒,鱼肉全切得又细又匀。
精美的木料雕梁画栋,层叠的高楼高耸入云。
穷人根本就没有房屋,父子在一张席上休息。
低贱的人们饥饿无食,妻子儿女相对着叹气。
高贵低贱虽说是不同,作为人最初都是一样。
这本是人吃人的社会,责备我为何将此遗忘?
我们这一类本叫蝗虫,吃的都是多余的庄稼。
吴国饥饿能吃掉越国,齐饥于是把鲁邹吞下。
我的危害尚且能逃脱,人的危害到死难根除。
可你写这恨我的诗篇,难道不觉得非常迂腐。
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①。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②?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③。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④!

[
导读]
    达则兼善天下,穷亦独善其身,这是很多儒学之士矢志不渝的人生信条。然而王令虽身处困顿之中,却常有拯济天下之思,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赤日如火,酷热难当,此时也许只有昆仑山中、蓬莱岛上清凉安逸。但作者不愿只身前去,因为天下人都还处在严热的煎熬之中。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集中表现了他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高尚情操。这与作者《暑热思风》里“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的思想是完全一样的。

[
注释]
①屠得:消除掉。着翅:长了翅膀。这句是指太阳迟迟不肯下山。
②竭:尽。此指水被晒干。河汉:银河。这两句是说,人本来已经忧惧长江、大海的枯竭;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被晒得干涸吗?此以人意推测天意,显示其天意的高深难料,渺不可解。
③昆仑:昆仑山。我国西部最大的山脉,在今新疆、西藏、青海一带。因为山高,山上积雪终年不化。蓬莱: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里的仙岛。《山海经·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史记·封禅书》也说:“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又叫蓬壶。遗寒:遗留有寒冷之气。这两句是说,昆仑山高耸入云,山上终年积雪;蓬莱仙岛远离人间,经常保留着清凉。
④往:前去。何忍:怎么忍心。这两句是说,我既没有办法把整个天下都带到那里去,又怎么忍心一个人独自前去享受清凉呢!

[
诗译]
清风没有力量消除天下的酷热,落日像长了翅膀迟迟不肯下山。
人们本来就担心江海从此枯竭,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会被晒干?
高高的昆仑山常年有积雪堆积,遥远的蓬莱岛经常是寒气弥漫。
我不能把整个天下都带到那里,又怎能够忍心一个人独游其间?
和束熙之雨后

    猎猎风吹雨气醒,谁翻碧海蹋天倾①?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饷鸣②。何处断虹残冷落,有时斜照暂分明③。雷车改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里平④。

[
导读]
    久旱不雨,暴雨骤至。然而倾盆大雨来得突然,去得迅速,并未真正缓解严重的旱情,却为官员们虚报雨情、博取上司欢心提供了良机。农家的失望与官员的得意,急雨蹋天与晴空万里,形成了生动鲜明的意象对比,通过对比,表现出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取向。这首诗是唱和友人之作。束熙是作者的同学,早年求学扬州时,情同手足。分别十年,一朝相聚,百感交集,各自赋诗寄托情怀。

[
注释]
①猎猎:风声。鲍照《浔阳还都道中》:“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蹋天:形容雨量大。这两句是说,猎猎风声带来一阵凉气,大雨沛然而至,这是谁倒翻了大海、捅漏了天河呢?
②农亩:即农家。农家靠田地为生,故称农亩。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务农季节。三时望,泛指农家盼望已久。官蛙:典出《晋书·惠帝纪》。晋惠帝在华林园听见有蛙叫,问左右道:“此鸣者官乎?私乎?”左右答道:“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后来遂称蛙叫官蛙。诗人这里是以官蛙影射官府的庸官、爪牙。这两句即指一阵急雨并没有满足农家盼望已久的雨的急需,却为田中蛙鸣提供了时机。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讽喻那些向上级虚报雨情、讨取欢心的官员。
③断虹:指雨后不完整的彩虹。冷落:萧条孤寂。斜照:斜阳。分明:清楚。暴雨刚过,乌云犹在,断虹残影,斜阳暂隐还现。这两句诗写的是暴雨初霁的片刻间的独特天象。
④雷车:雷神之车。《搜神记》有女鬼阿香推雷车的故事。白居易《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说:“鬼转雷车响,蛇腾电策光。”依旧:仍旧。晴空万里平,指晴空万里、骄阳朗照的景象。

[
诗译]
猎猎的风声将沉睡的雨气吹醒,是谁翻转苍海将天河捅个窟窿?
为什么农民们盼望喜雨的喝望,只换得田里的青蛙一阵儿叫声。
哪里的断虹孤零零地悬在天际,有时候夕阳斜照暂时显得分明。
雷车改道远去乌云也藏起踪迹,眨眼又是万里无云的辽阔晴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少有改革时弊的大志。嘉   祐二年(1057)进士,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从此踏入仕途。仁宗末年,他曾屡次上书朝廷,提出不少改革弊政的建议。神宗时,政治思想趋向保守,他上奏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遭到“新党”的排斥,出任杭州(今浙江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今江苏徐州)等地方官。元丰二年(1079),被捕进御史台狱。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因他对“旧党”尽废新法的做法表示不满,又受到“旧党”的打击,出知杭、颍等州。“新党”再度当权,将他以诽谤朝廷的罪名降职到惠州(今广东惠阳)、琼州(今海南省)。赦后北归,第二年卒于常州(今江苏常州)。他在做地方官时,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对人民疾苦及地方政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事情。在徐州时,他率领军民抗洪救灾,做了大量的“治黄”工作,保全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在杭州时,疏浚西湖,大搞农田水利,葑泥筑堤,留下了有名的“苏堤”。
    他是宋代最有成就的文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其事见《宋史·苏轼传 》。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

    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①。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②?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③。不知雨从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④。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⑤。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在否⑥?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⑦。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⑧。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⑨。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先自劾⑩。

[
导读]
    李邦直名清臣,邦直是他的字。英宗治平年间以进士出身中才识兼茂科,神宗时任国史编修官,哲宗时任尚书右丞,徽宗时为门下侍郎。后因曾布陷害,出任大名府知府。有《淇水集》。
   《沂山祈雨有应》原题为《沂山龙祠祈雨有应作》。沂山又称东泰山,在山东省中部。苏轼的这首唱和之作,写于徐州任上。诗歌体现出了对下层百姓生活艰难的关切,讥讽了那些尸位素餐、不失时机地竞相表功的官员,并对自己不能及时帮助百姓解除旱情威胁、度过青黄不接的春季表示了深深自责。

[
注释]
①高田:指坡地上的农田。黄尘:黄尘。指农田因久旱而干燥到了极点。下田:指低洼之处的农田。苍耳:草名。古代饥民多采之以为蔬食。张耒《海州道中》其二:“秋夜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
②亦已无:也已经没有了。指因旱情严重,连苍耳这样极易生长的野草也已经荡然无存。这两句是以衬托手法,写小麦皆已枯死。
③蛟龙:即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因其形状像传说中的龙,故称蛟龙。此处用蛟龙代指龙。据说龙是一种能弄云兴雨、润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水族之长,其与麟、凤、龟合称“四灵”。佛教典籍中也有龙王致雨的传说。《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复有无量诸大龙王……其数无量,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解惭:知道惭愧。二麦:指高田与下田之麦。这两句是说,龙睡醒了也应该感到惭愧,因为坡地、洼地上的麦子直到干枯的时候才降了大雨。
④但闻:只听见。吕梁: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水经注·泗水经》:“又东南过吕县南。”《注》云:“泗水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吕梁也。”百步:即百步洪。地名,一名徐州洪,即吕梁。泗水所经,洪有乱石峭起,流水迅急,凡百余步,故得名。苏轼《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穿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极状其流水险急。声如雷:形容波涛之声大。
⑤试上城南望城北:指带着几分疑虑登上城楼向四周眺望。际天:天际,即天边。菽粟:菽,豆类的总称。粟,黍、稷、粱、秫的总称。菽与粟连用,泛指各种粮食作物。
⑥饥火烧肠:指受着饥饿的煎熬。作牛吼:指因饥饿发出阵阵肠鸣。秋成:秋天庄稼成熟。这两句是说,在饥饿的煎熬中,肚肠发出很大的响声,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秋天庄稼成熟。
⑦坐:因;由于。慵:偷懒。天公:天。公,敬称。以天拟人,故称天帝为天公。此处是以天公比天子,言当官的人慵慵碌碌,无功于民,不能替百姓排忧解难,使国人纷纷埋怨天子。
⑧赎:用行动抵消、弥补罪过。社鬼:土地神。《汉书·王莽传》:“莽遣使者分赦城中诸狱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龙神社鬼:喻指各级行政官员。这两句是说,今天下了一场雨,本来也只能是聊以弥补自己偷懒失职的罪过,然而龙神、社鬼们却借机夸说都是自己的功劳。这是对当时官员不做实事、自吹自擂的流风时弊的有力讥讽。
⑨日盗:每天窃取。太仓:古代京城中的大粮仓。《史记·平淮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这两句是作者的自责,说自己每天白食国家的俸禄,简直与那些庸官一样,要负同样的责任。
⑩劝农使者:指李邦直。他当时任京东提刑,兼管劝农使的职责。劝农使,官名。汉承秦制,设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主管农业,为劝农官的开始。唐、宋时沿设,职责没有太大变化。劝,勉励。《史记·孝文帝本纪》:“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不汝容:不容汝。即不会宽恕你们(指蛟龙与自己)。因君作诗:用你诗歌的韵而写了这首诗。因,依据。自刻:自责。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家请官供不报答,何异雀鼠偷太仓。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苏诗末几句则借用了韩诗的构思。

[
诗译]
                            坡田上飞起黄色尘土,洼地里长着苍耳野草。
                            苍耳也已经干枯而死,还用问麦子剩下多少?
                            蛟龙睡足后也要感觉到惭愧,两处枯萎的麦田里大雨如浇。
                            不知道这雨是从什么地方来,只听见百步洪上雷鸣般咆哮。
                            试探着登上城楼向四周眺望,大片青青的庄稼直长到天边。
                            饥饿的肚肠中发出很大声响,不知道能否等到秋收的那天。
                            半年不下雨是因为蛟龙太懒,人们共怨天公不把蛟龙埋怨。
                            今日降雨只不过是弥补罪过,龙神社鬼们竟然能争着表功。
                            没有为国出力每日白食俸禄,自己要负的责任与蛟龙相同。
                            劝农使者不会轻易宽恕我们,和君之作先责备自己的言行。
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①。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②。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③!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④。汗流肩 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秕⑤。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⑦。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⑧。

[
导读]
    该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冬天的湖州。诗篇借吴中田妇之口,道出了江南人民在天灾人祸下走投无路的悲惨命运。苏轼写此诗时,王安石的新法正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这对于缓和北宋的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生产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由于新法本身的缺限及施行者的主观原因,也出现了各种没有预想到的弊端,在某些方面甚至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苏轼对于新法一直抱有不支持的态度。这篇作品虽然也有某些政治偏见,但他关怀国计民生的思想值得肯定的。
    原作的诗题下有作者自注:和贾收韵。贾收,字耘老,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喜作诗,好饮酒,极佩服苏轼,曾造“怀苏亭”,并将自己的诗集题名为《怀苏集》。

[
注释]
①粳稻:稻的一种,米粒短而粗。庶:庶几,差不多。霜风来:表示已经入秋。霜风,秋风。这两句是说,今年粳稻熟的特别晚,幸亏没有几天就是秋季了。
②雨如泻:指秋天雨很大。杷:通“钯”,爬梳的农具,多用于平整田地。杷头出菌镰生衣,是说因长间的下雨,天气潮湿,杷头发了霉,镰刀也生了锈。
③眼枯泪尽雨不尽:即将秋收的季节却遇上了连绵不绝的阴雨,农民的眼泪都哭干了,可是秋雨仍旧下个不停。此是化用杜甫《新安吏》中的句子:“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忍见:不忍心看到。黄穗:成熟的稻穗。
④“茅苫”句:是说在田垄上搭了个茅草棚,住在那里照看稻子。苫,草帘。
⑤ 赪:音chēng, 赤色。乞与:乞求着卖给人。秕:音bǐ,不饱满的子粒。这两句是说,农民担粮入市,汗流浃背,肩膀都磨肿了,然而集市上的米价低得如糠秕一般,甚至央求着别人也还卖不出去。
⑥卖牛纳税:卖掉耕牛交纳税收。拆屋炊:指拆下屋里的木头,烧火做饭。依照王安石的新法,国家赋税收钱不收米,造成钱荒米贱的现象,农民只好将米低价卖出,再交纳高额赋税,一年劳作,换来的经常是两手空空,甚至债台高筑。司马光熙宁七年《应诏言朝政阙失状》:“若值凶年,无谷可粜,吏责其钱不已,故卖田,则家家卖田;欲卖屋,则家家卖屋;欲卖牛,则家家卖牛。”此奏章虽有夸大其辞之处,仍可道出农民生活的艰辛。虑浅不及:指为生计所迫,无法考虑长远。
⑦招羌儿:招抚边境上的羌人部落。宋神宗为灭西夏,采用王韶的《平戎三策》,花了大量钱、粮去招抚西北边疆的羌人部落。这些沉重的经济负担必然层层转稼到农民头上。
⑧龚黄:指汉时著名清官龚遂、黄霸。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宣帝时,为渤海太守,时值饥荒,遂单车至郡,开仓济贫,劝民农桑,民皆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境内大治。见《汉书·龚遂传》。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年补待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酷吏严酷,而黄霸独用宽和。宣帝时,为廷尉正。后任颍川太守、扬州刺史。极得吏民之心。官至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在汉代说到治民的官吏,推霸为第一。见《汉书·黄霸传》。龚、黄二人同为汉代循吏,成了清正之官的代名词。《宋书·良吏传》:“龚黄之化,易以有成。”白居易《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贬官已来出处之意》:“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黄。”龚黄满朝,是讽刺手法,用作反语。却:退。河伯妇:是褚少孙补《史记·西门豹》中的故事。战国时,邺县豪绅与巫婆假托为河伯娶妇,对老百姓敲诈勒索,谋财害命。西门豹任邺县令,为民除害,设计将巫婆投入河中。作者借用此典表明百姓已经被逼得没有了生路,还不如投河自尽。苏轼元祐元年(1086)《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子、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朝廷忍复行之欤?”可作这句诗的补注。

[
诗译]
今年的粳稻成熟得格外迟后,幸亏没过多少时日就已入秋。
谁想到入秋后大雨下个不停,钯上长出霉菌镰刀也已生锈。
眼泪哭干了可秋雨仍不停止,不忍看成熟的稻子倒卧黑泥。
搭个草棚在田垄上住了一月,天晴了收获的稻谷拉回家里。
汗流肩肿地把稻米运到集市,吆喝叫卖价格低得如同糠秕。
卖牛交税甚至拆下门窗烧饭,来年的饥寒现在还哪能顾及!
官家逼我们交钱而不要稻米,西北万里边疆正在招抚羌人。
这满朝清官让百姓更加痛苦,还不如做河伯之妻投水自尽。
新城道中二首(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①。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③。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④。

[
导读]
    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属县。新城,即今浙江富阳新登镇。作者从富阳前往新城。春雨刚停,天气转晴,山头轻云缠绕,路边桃花初开,然而在将至新城的崎岖山路上,诗人触景生情,不禁联想到自己人生旅途的坎坷,于是任马由缰,陷入了沉思。官场险恶,党祸难料,即使是屈身外任,又怎么能完全躲开深文周纳的政治迫害呢!眼前,春雨初过,茶农欢欣,水色天光,清景无限,作者不由产生了归隐之意。“乱山深处长官清”,诗人以对为官清正的好友的赞扬,称道了此处纯朴的民风,反衬出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注释]
①悠悠:遥远;无穷尽。委辔:放下马缰绳。这两句是说,我行走在前往新城的山路上,不由想到了自己漫长的人生,于是放下缰绳,让马儿没着溪边自由前行,听着这溪中潺潺水声,不由地陷入了沉思。
②散材:即散木,不成材之木。《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是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橔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庚信《奉和法筵应诏》:“羁臣从散木,无以预中天。”姚合《送狄尚书镇太原》:“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畏见:怕看到。搜林斧:搜索山林的利斧。比喻朝廷的征用。卷旆钲:比喻抽身退步。旆:音pˆi,旗帜的通称。钲:音zhēng,古乐器名,形似钟而狭长,以槌敲击,行军时用以节止步代。《诗集传》:“钲以静之,鼓以动之。”这两句是说,我即使是根不成材的树木也怕看到搜索山林的利斧,疲惫的战马就想着能听到卷旗退兵的钲声。
③茶户:茶农。长官:指新城县令晁端友。正:清正廉洁。这两句是说,春雨下得很足,茶农们满心欢喜,群山环绕中的新城,县令晁端友又是那样的清正廉洁。
④歧路:岔道。《后汉书·郑彪传论》:“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歧路之间也。”作者来到一个岔路口,徘徊不定,不知哪一条是通向新城的路,忍不住感叹,人间到底有多少岔道口呢!这是实写所行之岔道而暗喻人生之岔道。桑田:植桑的土地,泛指田地。《诗·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问耦耕:寻问耕田的农夫。耦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挽耒犁田,不用牛力。这是写诗人向田地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典故,表露归隐之意。据《论语·微子》,春秋时,有两隐士长沮、桀溺正在田间耕作,孔子让子路向他们打听渡口在何处,二人没告诉他,反倒说:“天下到处像洪水一样泛滥,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孔丘,怎比得上跟着逃避整个社会的我们呢?”说完,依旧不停地耕种。

[
诗译]
走在路上不觉想起漫长的人生,放开缰绳沿小溪倾听潺潺水声。
虽不成材也怕搜索山林的利斧,疲惫的战马想听到撤兵的铜征。
充足的细雨让茶农们满心欢喜,乱山深处的新城县令廉洁清正。
真不知道人间的岔道还有多少?试探着向耕作的农夫问个究竟。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其一)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①。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②。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③。一笑相逢哪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④。

[
导读]
    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身为杭州通判的苏轼因察看蝗灾路过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八月二十七日与县令毛宝、县尉方武一起游览了西菩提寺。该寺又叫西菩寺,在县城西面的西菩山上,建于唐代天祐年间,宋时改名为明智院。
    苏轼像其他伟大的文学家一样,喜欢畅游祖国的名山大川。而政治上的失意,有时更使他寄情山水、高歌狂吟。这首记游诗,笔墨酣畅,奔放率真,既写游山玩水之乐,又抒抑郁不平之气,几多人生的感慨便溶尽了诗作的字里行间了。

[
注释]
①推挤:即排挤。诗人自熙宁四年十一月赴杭州通判任,至此已届三年。三年时间虽与知州陈述古频有交情,但仍难免遭到某些政客的排挤,故云“推挤不去已三年”。顽:顽固不化。据《困学纪闻》,“东坡文章好讥刺”,其表兄文同戒以诗云:“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然苏轼赤心不改,秉性难除,依然作诗,讥讽朝政,如《山村》、《八月十五看潮》等,连作者也自叹:真是连鱼、鸟也要嘲笑我的顽固不化了。
②放归:放谪期满而返回旧地。诗人出任杭州虽是自愿请行,实是政敌排挤,难于朝廷立足,故请外任,此正与放逐无异。江北路:指回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之路。汴京在长江以北,故云江北。诗人“赋性刚拙,议论不随”(《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自熙宁七年来杭直到元祐六年(1091)才调翰林院任职。也难怪诗人感叹“人未放归”了。浙西: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浙西共有润、常、苏、杭、湖、秀六州,其间多有奇山秀水。这两句是说,自放南来,未得赐还,这可真是上天赏赐给我的遍游浙西名山的机会。
③尚书:指三国时魏人毛玠。玠少为县吏,为官清正,生活节俭,及为尚书仆射,主持选举,皆用清正廉洁之士,曹操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自治,吾复何为哉!”事见《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冠,礼帽。此句是说县令毛宝是毛玠的后代。其实毛宝并非毛玠之后,这是赞美毛宝为官清正,有高风亮节。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此指唐代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鉴湖之滨的方干。他生来嘴唇缺裂,考进士落第,从此绝意仕进,隐居不出,贫困至死,弟子谥其为“元英(也作玄英)先生”》。《旧唐书·方干传》:“咸通中,(干)遁于会稽鉴湖之滨,渔钓为乐,时号逸士。”风流:有才而不拘礼法的气派。水石间:指山水风物之间。这句是以方干比县尉方武,赞扬他的风流倜傥。
④一笑相逢:即相逢一笑。指遇到真正知心的朋友。狂语:狂放的诗句。不须删:不必删改。这两句是说,真正知心的朋友是不容易得到的,这几句诗都是我率真、狂放的内心话,所以不须再去删改了。

[
诗译]
遭受排挤仍然没离开算来已经有三年,也难怪就连鱼鸟也都嘲笑我愚顽死板。
遭到外放至今未获准踏上北归的路程,这真是上天故意让我游览浙西的名山。
毛宝就如同那清正廉洁的毛玠的后人,方武真好象留恋山水的风流隐士方干。
人生在世难遇到相逢一笑的真正知已,诗中狂放率真的语句便不须删改遮掩。
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①。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②。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③。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④?”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⑤!

[
导读]
    于潜僧人名孜,字慧觉,在于潜(今浙江临安)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周围翠竹环绕,环境清淅幽雅。这首诗以于潜僧绿筠轩为题,塑造了一位超凡脱俗的高僧的形象,对那些没有节操、缺乏人格、一味追求名利的“俗士”提出了有力的警示。

[
注释]
①居:住处。此句是用典。据《晋书·王徽之传》,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喜竹,为人高雅,其住处常植翠竹。他曾慨叹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这两句诗便化用了王徽之的语意。
②俗:庸俗;凡庸。与高雅相对。《商君书·更法》:“论至德者不和于俗。”
③尚:还。俗士:原指见识浅陋的鄙俗之人。魏晋以后,文人以隐逸、超脱现实为“清高”,故称热中功名的人为俗士。医:治。
④旁人:指俗士。似高还似痴:此句写出了俗士世故、圆滑的性格。他故作不解地发问:“你这番话究竟是高深还是迂痴呢?”
⑤此君:指竹。仍用王徽之的话语“何可一日无此君”。大嚼:即“屠门大嚼”。比喻羡慕而不能得到,想像已得之状聊以自慰。语出《初学记》引汉人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出门西向笑,人知肉味美,即对屠门而嚼。”曹植《与吴质书》也说:“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扬州鹤:语出《渊鉴类函·鸟·鹤三》引南朝梁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多以“扬州鹤”形容如意之事。这里是指世上没有既取名利又能高洁的好事。

[
诗译]
                              可以让吃饭时没有肉食,不能使居住地没有竹子。
                              没有肉吃只能让人瘦削,没有竹子却能让人俗气。
                              人瘦了尚且还能够长肥,人俗了可真是难以医治。
                              他竟然嘻笑着这样问道:你的话是高深还是呆痴?
                              如果对着翠竹装出羡慕的模样,世上哪有既要名又要利的美事!
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①;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②。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③;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④。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
岁贡取之涪⑤;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⑥。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⑦;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⑧。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⑨,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⑩。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
导读]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当时作者正被贬谪在广东的惠州(今广东惠阳)。诗作揭示了地方官吏争相进贡当地名产给人带来灾难的弊政,暴露了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贪婪本性,充分反映出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
注释]
①置:驿站。以马传递叫“置”,以人传递叫“邮”。飞尘灰:尘土飞扬。堠:音hu,记里程的土堆。五里只堠,十里双堠。又叫“堠子”。韩愈《路傍堠》:“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这两句是说,进贡荔支的车马,疾驰而过,尘土飞扬,一站接一站地赶路,就像急着传递紧要的军情一样。
②颠坑仆谷:送荔支的人由于车速太快,疲劳过度,有的跌入深坑,有的倒入山谷。枕藉:指尸体很多互相积压在一起。知是:无人知道这是。荔支:又作“荔子”、“荔枝”。稽含《南方草木状》:“荔枝树,高五、六丈余,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子来。”龙眼:果名。又叫龙目,俗称桂圆,又称木弹、骊珠等。树如荔枝,但枝叶稍小。荔支过即龙眼熟,因常随其后,故称之荔支奴。果甘美。左思《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枝。”
③飞车跨山鹘横海:这句是写水陆兼程传送荔支的情景。用飞车跨越山冈,用快船横渡海道。鹘:音gǔ,原指一种海鸟,这里指绘有鹘形装饰的快船。横:当间截断,绝流而渡。风枝露叶:形容荔子极为新鲜。
④宫中美人:指杨贵妃。破颜:开颜;发笑。《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惊尘:尘土飞起。即前“飞尘灰”之意。溅血:鲜血飞溅。即前“颠坑仆谷相枕藉”之意。这两句是说,宫中的杨贵妃看到了新鲜的荔支后嫣然一笑,可在进贡荔支的途中,那尘飞血溅的场面似乎千载之后仍然没有结束。
⑤永元:汉和帝刘肇的年号。交州:即广东、广西的南部地区。天宝:唐明皇李隆基的年号。涪:涪州。在今四川涪县。这两句是说,汉和帝永元年间,宫中食用的荔支来自南方的交州,唐明皇天宝年间岁贡的荔支是取自四川的涪州。
⑥林甫:唐宗室,小字哥奴。玄宗时任宰相,封晋国公。李林甫任职十九年,厚结宦官妃嫔,迎合玄宗意旨,排除异已,败坏政事。其为人往往阳示和好,而阴谋中伤,无所不至。世人谓之“口蜜腹剑”。其事见《新事书·李林甫传》。举觞:举起酒杯。觞,音shāng,盛有酒的杯。酹:音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作者在这句诗的后面自注道:“汉永元(89~105年)中,交州进荔支、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死亡,罹猛兽青虫之害者无数。唐羌,字伯游,为临武(今湖南临武县)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唐天宝(742~756)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在陕西秦岭山中)路进入。”这两句是说,人们痛恨唐明皇时的宰相李林甫,因为他诌媚皇帝,对进贡荔支不加谏阻,直到今天,人们都恨不得吃他的肉;然而对汉和帝时上书谏阻进贡荔枝的唐伯游,却也很少有人酹酒纪念他了。
⑦天公:天。公,敬称。以天拟人,故称天帝为天公。怜:关爱。赤子:婴儿。引申为子民百姓。尤物:珍贵的物品。白居易《八骏图》:“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疮痏:创伤;瘢痕。痏,音wěi,有瘢痕的疮。疮痏多用以比喻民生疾苦。元稹《连昌宫词》:“庙谋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  痏 。”这两句是说,我祝愿上天能够悯恤黎民百姓,不要生出像荔支那样珍贵的物品,以给他们带来祸害。
⑧雨顺风调:即“风调雨顺”。意谓风雨适时。吴兢《贞观政要·议征伐》:“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上瑞:上等的祥瑞。这两句是说,只要风调雨顺,百谷丰登,百姓无饥寒之苦,这便是国家最好的祥瑞。
⑨武夷:山名,在福建,出产茶叶。粟粒芽:指茶叶芽细如粟粒,这是当时武夷的名茶。前丁后蔡:前有丁谓后有蔡襄。丁谓,字公言,宋真宗时为参知政事,封晋国公。他生性险诈,奴颜婢膝,以善于逢迎溜须著称。蔡襄,字君谟,仁宗时进士。他通诗文、精典史,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有名的茶道专家,著有《茶录》一书。曾在谏院、史馆任职,后为杭州等处地方官。笼:指收罗。据陆羽《茶经》,采茶要用竹笼,保藏茶叶用篛笼。加:抢先压倒对方。宋时,把茶叶制成饼状,上印龙凤花纹,称作“龙团”、“凤饼”,作为贡品。而福建一带竟相进贡武夷细茶,即所谓“粟粒芽”是从丁谓、蔡襄开始的。作者在“前丁后蔡相笼加”一句后自注云:“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⑩争新买宠:指官吏们贡茶时争着翻新花样,买取皇上的宠爱。各出意:各自出主意、想办法。斗品:宋代有赛茶之会,谓之“茗战”。官吏们把比赛选出的名品称为“斗品”。斗,品评。作者在这句诗后自注云:“今年闽中(今福建)监司乞进斗茶,许之。”充官茶:作为进贡的茶。这两句是说,官吏们争着变换花样,千方百计地买取皇上的宠爱,今年赛茶会上评出的名品都成了进贡皇家的官茶。
乏:缺少。致:送给。这两句是说,我们的君王所缺少的难道是这些东西,把这些送去奉养君王,这见识是多么浅陋啊!
相君忠孝家:指钱惟演。惟演,字希圣,是吴越王钱俶之子,随俶主动归降宋朝,官至枢密使。俶死后,宋太宗说他”以忠孝而保社稷。”钱惟演晚年曾为使相,留守西京洛阳。故称钱家为“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可惜、可叹。进:贡献。姚黄:牡丹花的一个品种,号称千瓣,黄色,原出于姚氏家,故称“姚黄”。作者在这句诗后自注云:“洛阳贡花,自钱惟演始。”据苏轼《仇池笔记》卷上载:“钱惟演作西京留守,始置驿贡洛花,识者鄙之:此宫妾爱君之意也。”自钱惟演将姚黄牡丹进献给宋仁宗后,洛阳从此年年贡花。这两句是说,可惜像洛阳使相钱惟演本是忠孝之家,竟然也向朝廷进贡名花以邀宠!

[
译诗]
急驰的车马经过一个又一个的驿站,真好像将紧急边情向朝廷急报一般。
跌入深坑倒进山谷的尸体相互积压,有谁知道这是把荔支龙眼运往长安。
只看见快船渡过海道飞车跨越群山,风枝露叶的荔支如刚采下似的新鲜。
皇宫中的美人好不容易露一次笑脸,竟使得尘飞血溅的惨况持续了千年。
汉朝永元年间的荔支都是来自交州,唐代天宝时候的岁贡取自四川涪州。
人们至今愤恨地要生食李林甫的肉,却没有人举起酒杯祭奠汉时的伯游。
我祝愿上天多悯恤那些苦难的贫民,别生出给他们带来祸害痛苦的奇宝。
如果风调雨顺各种庄稼都获得丰收,百姓不受饥寒这是国家最大的吉兆。
您没看见武夷溪边细如粟粒的茶叶,丁谓和蔡襄先后收罗都想压倒对方。
千方百计翻新花样来买取君王欢心,今年赛茶会评出的名品要贡给皇上。
我们皇上所缺少的哪里是这些东西,用它们奉养皇帝真是些浅陋的想法。
洛阳钱惟演身为使相出身忠孝之家,可惜连他这样的人也进贡姚黄之花!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泰(?~?)
    魏泰,字道辅,晚年号溪上丈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为曾布妻弟。其于试院中因上请忿争,重殴主考官,从此永远失去应试机会。博览群书,精通朝野掌故,好假借他人名目著述。崇观间,章惇为相,欲官之,不就。
泰为人劲直寡合,从不苟合权贵。放言讥评朝中名臣,于文坛巨擘多有愤激、刻薄之语,人畏其口,诬其为“有口无行”、“襄阳一害”。
    有《东轩笔录》、《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等。
    其事见《万姓统谱》第94卷。

荆门别张天觉

    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座清①。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②。三朝元老心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③。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④。

[
导读]
    张天觉是张商英的字。大观三年(1109)六月,蔡京被罢相;七月,宋徽宗复召用张商英。商英从宜都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路过荆门(今湖北当阳),魏泰闻之,从襄阳起身,前去与他相会。二人分别时,魏泰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显示了作者与张商英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寄托了对张“为政持平”、“大革弊政”的殷切期望。另外,作者将自己对友人的希望与全国百姓的共同希望统一起来,使诗作脱出临别伤情的俗套,铸造了一个丰实、高远的思想主体。

[
注释]
①秋风:在秋风吹拂之时,点明季节。十驿:泛指从襄阳至荆门路程之远。驿:驿站。汉制三十里置驿,唐、宋承袭,变化不大。望:仰望。表示对张商英的尊敬、仰慕。台星:三台之星的简称。星名,古代多用以比朝中的三公。想见:犹想像。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此处比喻张商英为官清廉。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唐李周翰注:“玉壶冰,取其洁净也。”这两句是说,在这样一个秋风频吹的季节里,因仰慕您的为人,我不畏路途遥远从襄阳来到荆门与您相会;可以想像,因为您本人为官清正,定能让朝廷风气为之一变。
②零雨:徐雨;断续不止之雨。《太平御览》之十梁元帝《纂要》:“疾雨曰骤雨,徐雨曰零雨。”公旦:即周公旦。文王之子,辅助武王灭纣,建立了周朝,封于鲁。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时管叔鲜和蔡叔度散布流言,说周公旦将不利于成王,成王疏远了他。后来成王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重新将周公迎回朝中主管朝政。后管、蔡挟持殷的后人武庚作乱,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周公东征时曾作《东山》(见《诗经·豳风·东山》),诗中有“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句子。作者用此典故是说有关张商英的流言已经澄清,现在重新获得了朝廷的重用。次年,张果然被任为右相。挽须:捋胡须。聊:姑且。野王:桓伊的小字。桓伊字叔夏。晋谯国铚县人。历任淮南太守、豫州刺史等职。当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晋时,桓伊曾与谢玄一起大破秦军于肥水,东晋以安。因功封永修县侯。伊精通音律,藏汉蔡邕柯亭笛,时称江左第一。其事见《晋书》本传。筝:乐器名,据传为秦人蒙恬所造。晋孝武帝召桓伊饮宴,大臣谢安也在座。席间,伊弹筝,歌曹植《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言外之意,在为谢安鸣不平。因此时谢安正遭孝武帝疑忌。谢安百感交集,泣下沾襟,越席以手挽桓伊长须,深表谢意。作者用此典意在把张商英比作东晋名相谢安,预言他将重新获得宋徽宗任用。
③三朝元老:张商英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个朝代,故称“三朝元老”。元老,古称天子的老臣,此指资望高深的旧臣。心方壮:犹“壮心不已”之意。曹操《步出夏门行·碣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心,宏大的志向。言张商英此番入朝定能大展宏图,有所作为。四海苍生:天下百姓。四海即天下。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作海外。苍生:众民;百姓。耳已倾:已经侧耳倾听。指百姓对张商英寄于莫大希望。这两句是说,张商英身为三朝老臣,正是大展宏图,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还未上任,全国的百姓已经在殷切期盼着富国利民的好消息了。
④白发故人:作者自指。归林下:指回到襄阳老家。林下,指退隐之所。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四引灵辙诗:“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升平:太平。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孝文帝》:“治天下,致升平。”这两句是说,满头白发的老友特地赶来给你送别,我将从此回到襄阳老家等着过太平日子了。

[
译诗]
抑制不住仰慕之情在秋天里不畏路远赶来相见,
以清正为本的你定能让朝廷庸俗之风发生改变。
淫雨霏霏之中周公旦率领平叛的车马得胜回朝,
悠悠古筝声里谢安捋起桓伊的胡须时泪水涟涟。
历经三朝现在正是你能够大展宏图的良好时机,
天下百姓在你还未上任的时候就已经翘首期盼。
白发苍苍的老友特地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话别,
从此以后我可以回到老家襄阳享受生活的平安。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1045~1105)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76)进士。曾任地方县官、学官多年。哲宗即位,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的检讨官,以修史不实之罪被贬到黔州(今四川彭水)、戎州(今四川宜宾)等地。徽宗即位,重起被起用,监鄂州酒税,后又因故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该地。他与张耒、补晁之、秦观同游于苏轼之门,被称为“苏门四学士”。有《山谷集》。
    其事见《宋史·黄庭坚传》。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①。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②。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③。想见读书头已头,隔溪猿哭瘴溪藤④。

[
导读]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春天。当时,黄几复任广州四会县县令,作者监德州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人。与作者同科出身,交情甚笃。作者在这首诗中把旧日的友情和眼前的思念融为一体,从持家、治病、读书等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性格及才能,在凄凉、哀惋的意境中显现出作者的怜才、爱才之意,也寄托了作者自己“才大难为用”的感慨。

[
注释]
①我居北海君南海:这句是强调二人相隔之远。《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寄:托。雁传书:即用衡阳雁断的典故。据说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峰不过,因而人们常用“衡阳雁断”比喻音信阻隔。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杜甫《天末怀李白》也说:“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这句诗是说,我想托鸿雁把我的书信捎带去,可鸿雁说,不行啊,因为我飞不过衡阳,又怎么能到达南海呢!
②桃李春风:比喻及得意开心之事。此特指进士及第。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是回忆当年与黄几复同科出身,相聚京城时的快乐时光。江湖夜雨:指二人各自飘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之时,独对青灯,互相思念。十年灯:指分别后苦思之久。
③持家:主持家业。《三国志·魏·王昶传》:“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但有:只有。四立壁:立在那里的四堵墙壁。此指黄几复为官清正廉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家居徒四壁立。”蕲:通“祈”,求。三折肱:《左传·定公十三年》:“齐高疆曰:‘三折肱,知为良医。”意为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因为他自身积累了治疗、护理的实践经验。俗语谓“久病成良医”也是这个意思。肱,音gng。这两句是说黄几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国语·晋语》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因为“治病”与“治国”是一个道理。
④“想见”句,谓作者好学不倦,虽白头青灯,仍是滨海小城的一个县令。瘴:音zhàng,瘴气。指山林之间湿热蒸发使人患病的毒气。这句是说,溪水之上,瘴气弥漫,河对岸盘绕的青藤古木上传来猿猴哭泣一般的叫声。

[
诗译]
我住北海小城君住在南海小城,想托鸿雁带信它竞拒绝说不能。
忆当年那春光明媚时痛饮美酒,看现在这漂泊天涯间独对青灯。
生计困苦家中只有陡立的四壁,良医技高何须三次断肱的苦痛。
仿佛看到你白发苍苍还在夜读,对岸野藤瘴气间传来猿的哀鸣。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仕路风波双白发,闲曹笑傲两诗流①。故人相见自青眼,新贵即今多黑头②。桃叶柳花明晓市,荻芽蒲笋上春州③。定知闻健休官去,酒户家园得自由④。

    世俗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⑤。青春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⑥。付与儿孙知伏腊,听教鱼鸟逐飞沉⑦。黄公垆下曾知味,定是逃禅入少林⑧。

[
导读]
    这两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时作者任国子监教授。次韵,是指和人的诗并依照原诗用韵的次序作诗。盖、郭二人,其事不详。原注中称郭为“郭丈”。
    全诗围绕“休官”之意拢集诗材,对“新贵”得志,流露出由衷的不满;借劝言友人莫为俗事所羁、休官后可尽情享受生活的自由来表达一种洁身自好、旷达处世的人生态度。

[
注释]
①双白发:指二人经过多年仕途风波的磨砺,如今都已是白发苍苍。闲曹:闲官。职务清简之官。曹,指分职理事的官署。笑傲:从容谈笑、自得其乐的样子。诗流:擅长诗赋一类的人。流,派。这句是说二人因官职清闲,常常赋诗填词,自得其乐。
②故人:旧友。青眼:指重视。《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百官名》及《晋书·阮籍传》云,阮籍不拘礼教,能为清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老友稽康带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后因谓对人重视曰青眼,对人轻视曰白眼。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新贵:谓新任高官。这里指新党及作者眼中的倖进之士。黑头。谓少壮而居高位者。《世说新语·识鉴》:“诸葛道明初过江在,……先为临沂令,丞相(王导)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作者引用此典,一反赏识、推许之意,是讽刺用法。此时,朝中新党擅政,王安石二次罢相,苏轼贬知徐州。元丰元年(1078)作者以诗寄苏轼,大得赞许。次年,苏轼于知湖州任上以“乌台诗案”下狱。作者对“新贵”流露出的嘲讽自然是有其缘由的。
③晓市:早市。此句以“桃叶柳花”写春天早市的鲜朗、明亮。春洲:春天的沙洲。此句是写时鲜的荻、笋都已经可食。
④闻健:趁早。休官:辞官。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酒户:酒家。这两句是说,我推断你们二位一定会趁早辞官离去,因为那酒家、故园该是多么自由的地方。
⑤世态:人世间的情态。心源:指内心深处。侵:侵蚀。这两句是说,人世间的事情真是千变万化,幻象迭生;人就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不受世俗的侵蚀。
⑥青春白日:春天的太阳。俱:都是。这两句是说,春天的阳光温暖和熙,官衙又清闲无事,这时候紫燕、黄鹂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就格外悦耳。
⑦付与:交给。伏腊:伏日与腊日。伏日,是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腊日,年终祭祀百神的日子。周以农历十月为岁终之月,故腊在孟冬,汉后行夏历,以十二月为岁终之月,故腊日在十二月。此泛指节日。听教:任凭。逐:争着。据史容注引《南史·梁元帝诸子传》,元帝长子方等曾经著论说:“吾之不及鱼鸟者远矣,故鱼鸟飞浮,任其志性,吾之进退,恒在掌握。”作者这两句是说,每年中的各种节日,你们都可以交给子孙去操办;鱼儿浮也好沉也好,鸟儿飞也好落也好,全由它们自便好了。
⑧黄公垆下:《世说新语·伤逝》:“王濬冲(戎)乘轺车经黄公(卖酒者)酒垆,顾谓后车客:‘吾与阮嗣宗(籍)、稽叔夜(康)共饮此垆,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世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作者用此典意在说明盖、郭二人饱经人世苍桑,对人生真谛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逃禅:逃避世事,归依佛法。入少林:指遁入佛门。少林:在河南登封少室山北麓,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寺右有面壁石,西北三里有面壁庵,相传为禅宗始祖达摩面壁九年处。作者用此并非是说盖、郭二人真的入寺为僧,而是指二人已看破红尘,常有入禅之思。
[诗译]
多少年仕途风波二人已是白发苍苍,居官清闲笑傲人生都寄予诗词文章。
老朋友相聚自然露出的是黑色眼珠,朝中新贵如今多是乳臭未干的儿郎。
早晨清爽的集市桃叶纷披杨柳依依,野荻竹笋的芽芽已经布满沙洲之上。
我料定你们二位定会趁早辞官归去,因为故乡酒家该是多么自由的地方。

人世间的事情是千变万化琢磨不定,不受外物侵蚀的内心依然纯正洁净。
阳光明丽的春天正赶上没什么公务,紫燕黄鹂叫出的声音都是那样动听。
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都交给儿孙,任凭那鱼儿时浮时沉鸟儿或飞或停。
就像晋时的王戎已经饱尝人间滋味,看破红尘的禅思自然涌上你们心中。
题胡逸老致虚庵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①。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③。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④?

[
导读]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离开了谪居已久的四川,第二年又被贬至广西宜州。这首诗就写在这两次贬谪之间。
    胡逸老,其事不详。他大约是作者的友人,致虚庵或许是胡的书房。由其庵名及该诗内容推断,胡应是一位不慕名利、淡泊时事,具有隐士特点的老人。
    这是作者晚年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此后约二、三年,黄庭坚便离开了人世。仕途风波,人生苦难,在作者心中已经不能激起情感的波澜。他以一位智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社会,表现出一种不忧不惧、与山水自然相与融合的恬静心态,在对庵主的称道之中,披露了诗人自己清风皓月般一尘不染的心性,这对那些一味追求名利的营营苟苟之徒无疑是一剂清凉药。

[
注释]
①籝:箱笼之类的器具。《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这两句是说,家里面藏有万卷经书可以用来教育子女,而给子孙留下大笔钱财只能造成祸害。
②贫人:穷人。此句是说胡逸老能在灾年拿出粮食赈济百姓。明月生蚌胎:此用韦康、韦诞兄弟的典故。《三国志·魏·荀  传》“韦康为凉州,后败亡”裴松之引孔融《与韦端书》注此句说:“前日元将(康)来,渊才亮茂,雅度宏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诞)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明月:即明月珠,俗谓夜光珠。屈原《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这句诗是说胡逸老必定能像当年的韦端那样,有才智过人的双子。
③宴坐:闲坐。白居易《病中宴坐》:“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夜窗:指夜间凭倚窗前。这两句是说,白天闲坐庵中,眺望远处,山色如画,映入眼中;入夜凭倚窗前,侧耳倾听,飒飒风雨从远处而来。
④“观山观水”句:此句实是化用孔子的话。《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作者一变圣人之言,以极旷达的胸襟认为,登山而望、临水而观,都会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妙趣。灵台:指心。此句谓山水之气能够洗涤心胸,得山水之妙的人,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玷污他纯正清澈的内心。

[
诗译]
藏书万卷能够用来教育子孙,遗金满箱是为后代留下祸根。
能够在灾年把粮食分给饥民,将来定会有才慧超群的后人。
白日闲坐只见青山秀美如画,夜晚凭窗唯闻潇潇风雨来临。
看山看水都能领略自然妙趣,更用何物能够污染他的内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耒(1054~1114)
    张耒,字文潜,自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兄弟,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近弱冠的张耒进士及第。曾任临淮主薄、寿安尉等,累迁著作郎、史馆检讨。元祐初年,仕至起居舍人,知润州。绍圣初,坐“元祐党案”,贬监黄州酒税。徽宗立,为太常少卿,出知颖、汝二州。苏轼卒后,他因“举哀行服”而贬官。晚年得自便,居陈州。张耒为官,公正清廉,家境一直较为清寒。有《张右史文集》。
    其事见《宋史·张耒传》。

有  感

    群儿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①。翁出坐曹鞭复何,贤于群儿能几何②?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满地③。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④。

[
导读]
    这是一首抨击官僚残害百姓的讽刺诗。通过儿童摹仿官府衙门审案与“官翁”真正审案两幅画面的对比,真实而又有趣味的表现了当政者严刑逼供、残害生灵的野蛮和残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王朝司法的腐败。

[
注释]
①鞭笞:鞭挞。傍:通“旁”。笑侮:即“侮笑”。侮辱讥笑。韩愈《送刘师服》:“低头受侮笑,隐忍硉兀冤。”这两句是说,一群儿童摹仿官府审理案件,不住地鞭打“犯人”;一位老者以怜惜的态度看着一位傻乎乎的小孩被“府官”讥笑、侮辱。
②坐曹:汉时职官分曹办事,官吏在官署治事叫坐曹。《汉书·薛宣传》:“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此指老者办案。鞭复呵:鞭打加上训斥。几何:多少。这两句是说,老者办案时,不停地在大堂之上鞭打并训斥被告,比这群做游戏审人的孩童又能强多少呢?
③相鞭:互相抽打。以为戏:以之为戏,即只是把这当作游戏。鞭人:用鞭子抽打人。这两句是说,孩童们互相抽打,只是做游戏;但老者发怒时鞭打人,却把人打得血流遍地。
④等为:同样都是。谓翁:对老者说。这两句是说,府衙断案又何尝不是游戏?同样都是游戏,谁的更好呢?我笑着对老者说,还是孩童的游戏好。

[
诗译]
一群儿童摹仿府衙审案不住鞭笞,看着被打骂的傻子老者有些怜惜。
可老者办理公案时也是鞭打辱骂,与这群孩子相比又能够好到哪里?
孩子们互相打骂不过是做个游戏,老者鞭打受审者常常是血流满地。
同样都是戏剧哪个为先哪个为后,我笑对老者说你不如游戏的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端友(?~1130)
    江端友,字子我,自号七里先生,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人。博学能诗,曾一度隐居京城东郊封丘门外,守节自重,躬耕蔬食。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赐同进士出身,诸王宫教授。以上书辨宣仁诬谤被黜。建炎元年七月,召为兵部员外郎。一月后,为闽浙抚谕使,旋改礼部。后官至太常少卿。端友无妻室,绍兴四年,卒于雁宕山中。有《七里先生自然庵集》。
    其事见《宋史翼》第十一卷。

牛酥行

    有客有客官长安,牛酥百斤亲自煎①。倍道奔驰少师府,望尘且欲迎归轩②。守阍呼语不必出,已有人居第一先③。其多乃复倍于此,台颜顾视初怡然④。昨朝所献虽第二,桶以纯漆丽且坚⑤。今君来迟数又少,青纸题封难胜前⑥。持归空惭辽东豕,努力明年趁头市⑦。

[
导读]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载,宋徽宗宣和年间,太监梁师成鼻息冲云,灸手可热,民间以其与蔡京、童贯等人等而视之,总称“六贼”。梁极善溜须拍马,深得皇上欢心,常代写诏告,他便借机矫旨,推排公卿,纳贿鬻爵,号称“隐相”。于是很多官僚广搜奇珍异宝向他行贿以求晋升。邓某,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生于佞幸之家,其父在神宗时得过“趁向颇僻,赋性奸回”的御评。邓某秉承父风,有过之而无不及,曾熬制百斤牛酥进献梁师成。
    牛酥,从牛奶中炼制出来的酪类食品,炮制时工艺复杂,工序繁多。据《宋史·职官》,宋时设乳酪院,掌供造酥酪。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多食用之。
    这首诗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构思,撩开了官场黑幕的一角,生动而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权贵门庭若市、官吏行贿成风的丑恶,让人看到了北宋末年跑官、买官的黑暗现实及行贿者利禄熏心、奴颜婢膝的可恶、可悲、可怜的嘴脸。

[
注释]
①有客有客:语词重复,意在突显其人,引起读者注意。如《诗经·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杜甫《同谷七歌》:“有客有客字子美。”官长安:在长安做官。即指做西京留守之官。汉、唐时均以长安为西京,此以长安借指宋的西京洛阳。此处理解也可以不拘泥于真实地名。煎:熬炼。亲自煎,显其巴结权臣、准备礼品时的苦心。
②倍道:兼程而行。一日行两日的路程。《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奔驰:极快的跑。少师府:指梁师成的府第。少师,官名。周时置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副,称“三少”或“三孤”。见《书·周官》及《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宋徽宗政和年间,徽宗复汉唐旧制,立“三少”,为三次相之任。望尘:即“望尘而拜”。此指刚望见车尘便行叩拜。形容邓某急不可待的神态。此用潘岳、石崇典故。据《晋书·潘岳传》:“(潘岳)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轩:一种曲辕有轓的车,多为达官显贵所用。这两句是说,邓某日夜兼程,飞奔前往梁师成的府第,甚至看到远方车尘腾起便以为是梁的车子,迎上前去,纳头便拜。
③守阍:看门人。又叫“阍人”。《周礼·天官》载,有阍人掌昏晨启闭宫门,后通称守门人为“阍人”。居第一先:占据第一。居,处于、位于。这两句是说,守门人大喝一声:“不必拿出来了,已经有人第一个赶来了。”
④其:指第一个来送礼的人。乃;竟然。复倍于此:比你(指邓某)所送又多出一倍。台颜:大人的脸色。台:本是官署名,后也用于称为官者。顾视:回头看。初怡然:起初还挺高兴。钱钟书《宋诗选注》释此说:“梁师成本来对第一笔礼很喜欢,可是收到了第二笔礼,就觉得第一笔礼平常了。
⑤昨朝:昨天早晨。丽且坚:漂亮而且牢固。这里指牛酥桶装潢很好而且不易损坏。
⑥青纸:黑纸。这两句是说,今天你来得晚,送的数量又少,而且还用粗黑的纸包裹着,这是难以比过前面的送礼人的。
⑦空惭:徒自惭愧。辽东豕: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此典故本来用以比喻少见多怪,自命不凡。这里用以说明邓某惭愧自己礼品太少,包装太简陋。头市:即第一。

[
诗译]
有个人在西京洛阳任留守之职,百斤牛酥都是他一人亲自熬制。
日夜兼程向梁家府第飞奔而去,见车尘以为少师归来拜倒在地。
守门人大呼一声礼物不必拿出,早已有人赶在你前面抢了第一!
他的礼品与你的相比多出一倍,漆过的木桶不仅漂亮还又结实。
现在你来得太晚何况礼品又少,用黑纸包裹怎能与前面的相比?
只好把礼品带回心里万分惭愧,继续努力争取在明年抢个头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庚(1071~1121)
    唐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宋哲宗绍圣年间进士,为宗子博士。因张商英的举荐,任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遭牵连贬置惠州(今广东惠阳),会赦,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归蜀,途中病卒。有《眉山唐先生文集》。
    其事见《东都事略·唐庚传》。

讯  囚

    参军坐厅事,据案嚼齿牙①。引囚到庭下,囚口争喧哗②。参军气益振,声厉语更切③:“自古官中财,一一民膏血④。为吏掌管钥,反窃以自私⑤。人不汝谁何,如摘颔下髭⑥。事老恶自张,证佐日月明⑦。推穷见毛脉,那可口舌争⑧?”有囚奋然出,请与参军辨⑨:“参军心如眼,有睫不自见⑩。参军在场屋,薄薄有声称(11);只今作参军,几时得骞腾(12)?无功食国禄,去窃能几何(13)?上官乃容隐,曾不加谴呵(14)。囚今信有罪,参军宜揣分(15);等是为贫计,何苦独相困(16)!”参军噤无语,反顾吏卒羞(17)。包裹琴与书,明日吾归休(18)。

[
导读]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解释这首诗的题旨说:“这是写大小官吏都是盗贼;小吏因贪污受处分,可是审问他的上官其实也是彼此彼此。”
    该诗不是直接描写官吏的贪脏枉法、残害生灵,而是围绕“讯囚”这一典型事件,通过上官与下吏的相互攻讦讯问,把矛盾冲突引向高潮。作者精心构思,运用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先来刻画参军声色俱厉、趾高气扬的神态;然后再通过囚犯之口对他的恶行痛快淋漓的揭露。一个审讯犯人的执法者,事实上却被推上了被审判的地位,在众目睽睽之下羞得无地自如,弃官而去。这种出人意料的情节安排,收到了强烈的喜剧讽刺效果。
    作者以“讯囚”为题,表现“讯官”的内容,可谓匠心独具,寓意深长。讯,审问。

[
注释]
①参军:官名。东汉末有参军之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职位频重。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置隋、唐,兼为郡官。宋时为州一级官府的属官,称“司理参军”,掌管狱讼。厅事:古作“听事”,魏晋以后作“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据案:靠着桌子。案,公案。嚼齿牙:犹言咬牙切齿。形容极度愤怒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司理参军坐在府衙里,靠着桌子正咬牙切齿地审理囚犯。
②引:带。喧哗:声音嘈杂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公人把囚犯带到厅堂上,囚犯却吵吵嚷嚷闹个不停。
③气益振:更加生气。厉:严厉。切:责备。指训斥。
④一一:逐一;每一样。民膏血:即民脂民膏。宋张唐英《蜀梼杌》引宋太祖平蜀摘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四年著令箴二十四句之其中四句为《戒石铭》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⑤吏:小官。管钥:钥匙。反窃:反而偷盗。这两句是说,你身为看管仓库的小吏,理应为公家掌管好钱财,可你却谋取私利,监守自盗。
⑥汝:你。谁何:犹言过问、干预。颔:下巴。髭:胡须。这两句是说,别人对你没办法干预。你是看守人,盗窃官府财物就像扯下下巴上的胡须一样容易。
⑦事老:时间久了。自张:自行暴露。证佐:证据。这两句是说,时间长了,罪恶自然而然就会暴露,证据更是明明白白地摆着。
⑧推穷:犹言追根究底。毛脉:细毛、脉胳。这里指细节。那:音nǎ,如何。这两句是说,就连汗毛一样的细节、脉络一样的隐情甚至都能推究出来,你还怎么能狡辩得了呢?
⑨奋然:奋起的样子。
⑩心如眼:即心明眼亮。有睫不自见:《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外而不能自见其睫。”此指能看见别人却不能看见自己。
(11)场屋:科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薄薄:指名声小。声称:犹言名声。这两句是说,你刚参加科举考试,还未做官的时候,还有点小名声。
(12)只今;如今。骞腾:犹言高升。骞,音qiān,飞起。这两句是说,你现在已经做了参军,是什么时候升到这个官位的?
(13)国禄:国家的俸禄。去:离。这两句是说,你无功于国,却享用国家俸禄,与盗窃比起来相差能有多远?
(14)上官:指比参军高的官。容隐:容忍隐瞒。曾:音zēng,竟然。谴呵:谴责。呵,大声责斥。这两句是说,你的上司就容忍、隐瞒你的罪过,竟然对你的罪行不加谴责。
(15)信:的确。宜:应该。揣分:音chuǎi fēn,忖度、估量。这两句是说,本犯的确有罪,但参军你也应该惦量一下自己到底怎么样。
(16)等是:同样是。这两句是说,咱们俩人同样是为贫困作打算捞了点钱财,你又何苦非跟我过不去呢?
(17)噤:音jìn。噤无语,即哑口无言。顾:回头。这两句是说,参军听完哑口无言,回头看看吏卒羞得无地自容。
(18)休:语助词,犹“罢”、“了”。把琴与书包裹起来,明天辞官回乡算了。这两句当是参军内心独白。

[
诗译]
参军威严地端坐大堂之上,靠着公案牙啮咬得咯咯响。
不一会囚犯便被带到庭下,他却还自我辩解吵吵嚷嚷。
参军听到后情绪越发激动,说话的语气更加严厉高亢:
“从古到今凡是国家的财产,哪一件不是老百姓的血汗?
你身为小吏掌管库房钥匙,为什么监守自盗如此自私?
别人对你的行为无法干预,偷取国库如同拔下根胡须。
事情久了罪恶便张扬出来,条条证据都那样明明白白。
汗毛脉络般隐情都能推断,任你伶牙利齿又岂能狡辩?”
囚犯听了这话后奋然而起,提出要和参军辨论个道理:
“参军你这人真是心明眼亮,只可惜看不见自己的模样。
想当初你在科场参加考试,那时候你还真是有点名气。
到现在你当上了参军之职,啥时候高升到了这个位置?
无功于国却成天白拿薪俸,这与偷盗比又有什么不同?
你的上司对此是容忍隐匿,竟然从来不对你指责喝斥。
作为囚犯我知道自己有罪,参军也应惦量自己的行为。
同样都担心将来生计无着,何必苦苦相逼而不肯放过!”
参军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回头看看吏卒们羞愧满面。
把琴与书用包裹包在一起,明天就辞去官职回归家园。
张  求

    张求一老兵,著帽如破斗①。卖卜益昌市,性命寄杯酒②。骑马好事久,金钱投瓮牖③。一语不假借,意自有臧否④。鸡肋巧安拳,未省怕嗔殴⑤。坐此益寒酸,饿理将入口⑥。未死且强项,那暇顾灸手⑦。士节久凋丧,舐痔甜不呕⑧。求岂知道者,议论无所苟⑨。吾宁从之游,聊以激衰朽⑩。

[
导读]
    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在于抨击士大夫舐痔吮痈的道德堕落,而该目的是通过与之相对比的一个老兵的形象塑造来实现的。
老兵名叫张求。他虽然穷途聊倒,却侠骨义胆、不畏强权,在他瘦弱不堪的躯体内隐藏着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风亮节。这使那些自以为得“道”的士大夫们显得卑微和渺小。

[
注释]
①著:戴。斗:口大底小的一种方形量器。
②卖卜:得钱为人占卜。皇甫谧《高士传·严遵》:“(遵)隐居不仕,常卖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益昌:今四川昭化。性命寄杯酒;寄性命于杯酒之间。此句是赞美他豪饮。古人常以“酒气”写人之“意气”,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结客少年场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皆如此。
③好事:喜欢多事。投:投赠。《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瓮牖:以破瓮之口做窗户。指贫穷人家。《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室。”这两句是说,张求爱好骑马,而且一向喜欢多事;并以散财济贫为乐。
④假借:借助。臧否:品评;褒贬。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这两句是说,他从不借用别人一句话,对人对事自有褒贬。
⑤鸡肋:比喻体弱。《晋书·刘伶传》:“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未省:不懂。嗔殴:因生气而殴打。这两句是说,尽管他身体瘦弱,却能巧妙地挥拳自卫,根本不懂得畏惧别人气极了会殴打他。
⑥坐:坚守。益:更加。寒酸:形容人贫窘之态。杜荀鹤《秋日怀九华旧居》:“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饿理:饿死的纹理。这是用《史记·绛候周勃世家》所附《周亚夫传》中的典故。亚夫为河内郡守时,许负为他相面。负断言亚夫“有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脸上有纵纹入口,这是饿死的面相)。后亚夫果坐事入狱,不食五日,呕血而死。作者用此典意在说明张求甚至穷困到了挨饿的境地。
⑦且:就。强项:指性格刚强而不肯低首下人。典出《后汉书·董宣传》。东汉董宣为洛阳令,杀湖阳公主苍头。光武帝大怒,令小黄门挟持董宣,使叩头谢主。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首,光武敕“强项令出”。那暇:哪有闲空。顾:回头看。灸手:火焰灼手,比喻权势和气焰之盛。崔颢《霍将军篇》:“莫言灸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这两句是说,只要不死,就要堂堂正正做人,决不低三下四,哪有机会理会那些灸手可热的权贵呢!
⑧士节:士大夫的节操。凋丧:丧亡;衰败。“舐痔”句:痛斥那些舐痔吮痈不知恶心、反觉甘甜的趋炎附势之徒。
⑨岂:难道。知道:通晓儒家的思想、学说。苟:苟且。《匡谬正俗》谓行无廉隅、不存德义叫“苟”。这两句意在说明那些投机钻营、蝇营狗苟之徒恰恰都是那些饱读四书五经的士人。
⑩从之游:追随张求。聊:姑且。衰朽:即衰老。老迈无能。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作者最后是说,我宁愿追随这个不懂儒家道统的张求,姑且以此激励老迈无能的自己。

[
诗译]
张求是位穷困老兵,戴的帽子破斗一般。
益昌街上卖卜为生,性命寄托杯酒之间。
喜欢骑马爱好多事,常向穷人施舍金钱。
说话从不人云亦云,内心自对别人褒贬。
身体虚弱尚有两拳,他人怒打从无畏颜。
因此生计越发窘困,饥饿而死就在眼前。
只要不死绝不低头,哪管权贵气焰熏天。
士人节操早已沦丧,舐痔不呕反说很甜。
张求哪是通道之人,议论不会观色察言。
我愿追随张求左右,聊以激励余生残年。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纲(1083~1140)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宣和七年(1125)为太常少卿,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开封,他坚决反对钦宗迁都,并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率领军民击退了金兵围困。建炎元年(1127)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由于他力主抗金,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在职七十天,被黄潜善等人排挤,落职居鄂州(今武昌),后又任湖广宣抚使等职。曾屡次上疏议论时事,条陈抗金大计,均不为朝廷所用。卒谥忠定。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
    其事见《宋史·李纲传》。

病  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①?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②。

[
导读]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年(1132)。当时作者正因投降派的排挤,谪居鄂州。诗以病牛为题,实非写牛,而是写自己。作者一生主张革新朝政,收复失地,“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努力不停地“耕犁”,不但无人理解,还屡次遭受打击。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忧伤于自己的不幸遭遇,“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吐露,充分体现出了他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但愿人民得到温暖的高尚情操。这是一首借咏物而言志的名篇。

[
注释]
①实:装满。箱:通“厢”,仓廪。《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千亩、千箱都是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力尽筋疲:形容极度劳累。复:又。伤:哀怜。这两句是说,牛为主人耕田千亩,使丰收的粮食装满了上千个粮仓;牛已经累得筋疲力竭了,又有谁对它产生同情和哀怜呢?
②但得:只要能。众生:大众;百姓。羸病:衰弱多病。羸,音l†i。卧残阳:在落日中躺着。形容牛疾病缠身、气息奄奄的样子。北宋孔平仲《禾熟》:“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
诗译]
                      耕种千亩田地使粮食装满千个粮仓,累得筋疲力尽了又有谁能为它哀伤?
                      只要是天下的百姓都能够吃上饱饭,衰弱多病躺在夕阳下残喘又有何妨。
伏读三月六日内禅诏书及传将士榜檄

    慨王室之艰危,悯生灵之涂炭,悼前策之不从,恨奸回之误国②,感愤有作,聊以述怀③。
    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提防④。关河自昔称天府,淮海于今作战场⑤。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殊方⑥?中原夷狄相衰盛,圣哲从来只自强。

[
导读]
    建炎三年(1129)初,金人围攻扬州,高宗赵构逃到杭州。三月,赵构的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因不满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宦官康履等人的专横跋扈,突然发动兵变,王、康等被杀,赵构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被迫在三月六日下诏,将帝位传给不到三岁的儿子赵  。作者读过诏书后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激昂慷慨,沉郁悲壮。作者沉痛地回顾了国家在对外政策上的失误,提出了君王只有奋发图强才能安边、兴国、富民。“圣哲从来只自强”,这对于腐败而孱弱的南宋王朝无疑是振聋发聩的洪钟巨响。

[
注释]
①伏读:低头倾身而读,表明读时的恭敬。内禅:古代帝王让位给内定的继承人。干宝《论晋武帝革命》:“尧、舜内禅,体文德也;汉、魏外禅,顺大名也。”此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儿子。将士榜檄:内廷兵变后、各地将领吕颐浩、张浚、韩世忠等人联合发布文告,拥护赵构复登帝位。榜檄,军中发布的文告。
②慨:感叹。悯:哀怜。生灵:犹生民,即百姓。涂炭:亦作“荼炭”。涂,泥淖;炭,炭火。比喻极端困苦的境地。悼:痛心。前策:从前上奏的抗金的建议。不从:不被采纳。奸回:邪恶。此指邪恶的人。
③聊:姑且。述怀:表达内心的想法。
④胡骑:指金兵。胡是古代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骑,骑兵。长驱:指军队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前进。庙堂:原指明堂。古代帝王每遇大事,告于宗庙、议于明堂,故以庙堂代指朝廷。高枕:谓安卧,无所顾虑。提防:小心防备。提,音dī。这两句是说,金朝的骑兵,长驱直入,侵扰着国家的疆土;朝廷上下,高枕无忧,忘记了对敌人的防备。
⑤关河:泛指一般山河。《史记·苏秦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史记正义》释云:“东有黄河,有函谷、蒲津、龙门、合河等关。”自昔:在过去。天府:指肥沃、险要、物产丰绕的地区。《战国策·秦》:“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绕多,地势形便,此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淮海:指淮河流域往东直到海边的地方。这两句是说,函谷关、黄河一带,自古以来都被称作是天府之国;淮河地区如今也变成了两军厮杀的战场。
⑥退避:指对金人妥协退让的主和政策。固:本来。得计:有利于国家的计策。威灵:声威。《汉书·叙传》:“柔远能迩,燀耀威灵。”殊方:异域;他乡。班固《西都赋》:“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这两句是说,妥办退让,我本来就知道这不是有利于国家的政策,这种政策不改变,又哪来的声威去镇服边远的异域呢?
⑦中原:地域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此指后者。夷狄: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视。夷,指东方民族。《礼·王制》:“东方曰夷。”狄,指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相衰盛:指宋与金盛、衰相对,互动互变。圣哲:超凡的道德才智,此指圣哲之人。

[
诗译]
金兵长驱直入侵扰大宋疆域,朝廷高枕无忧忘了对敌防护。
关河自古以来号称天府之国,淮河一带现在是争战的热土。
本来就知退避不是安国之策,国无声威如何震慑远方异族?
宋朝金国兴盛衰败相互变化,只有发奋图强才算英明君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子翚(1101~1147)
    刘子翚,字彦冲,号屏山,又号病翁,建州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以祖上荫功得补承务郎,曾任兴化军(治所在今福建莆田)通判。后退居崇安东面的屏山,专事学问,宋代最大的道学家朱熹就是他的门生。有《屏山集》。翚,音huī。
其事见《宋史·刘子翚传》。

策  杖

    策杖农家去,萧条绝四邻①。空田依垅峻,断藁布窠匀②。地薄唯供税,年丰尚苦贫③。平生饱官粟,愧尔力耕人④。

[
导读]
    策杖,即拄着拐杖。作者策杖乡间,看到是一幅民生凋敝、萧条冷落的景象,于是“穷年忧黎元”的情怀油然而生。是何原因造成了农村的破败、民生的艰难?作者一语道破:“地薄唯供税!”诗的结尾,作者为自己不事力耕而饱食官粮而感到羞愧,反映出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士人严于律已的高尚情操和关怀国计民生的可贵思想。该篇真实的反映出了作者作为道学家的另一面。

[
注释]
①萧条:凋零。班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绝:断。这两句是说,我拄着拐杖去农民家探访,只见村庄一片凋零,很多人家已经空无一人。
②空田:没有庄稼的田地。依:靠着。垅:田埂。峻:高。断藁:残破的干草。藁,音gƒo,多年生草木。布:展开;铺天。窠:音kē,本指鸟兽等栖息之处,此指农民居住的小屋。匀:均匀。这两句是说,空空的田野靠着高起的田垄,残断的干草均匀地散布在小小的农舍上。
③地薄:土地贫瘠。唯:仅仅。供税:抵纳朝廷赋税。年丰:丰收的年景。尚:尚且。苦贫:指生计艰难。这两句是说,土地贫瘠,所收的粮食也仅仅能够交纳赋税的;遇上丰收年尚且生活艰难,更何况灾年呢。
④平生:平素;平时。官粟:国家的粮食。指俸禄。尔:你们。力耕人:出力耕作的人,即农民。这两句是说,我平时享有国家的俸禄,整天吃得饱饱的;面对你们这些饥寒交迫的农民真感到惭愧。

[
诗译]
拄杖前去农家访问,满目萧条不见一人。
空田靠着高高田埂,屋顶草秸散而均匀。
土地贫瘠只够交税,遇上丰年尚且受贫。
想我平时饱食俸禄,真是愧对你们农民。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①。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②。

[
导读]
    北宋灭亡后,作者百感交加,写了组诗《汴京纪事》二十首。全部诗作以国都沦丧为中心,展现了发生在汴京的诸多历史事件,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思索。
    这是其中的第七首。首句直抒胸臆,指出奸臣误国的事实,情感沉郁;接着以“骨朽人间骂未销”极写人们对这帮祸国殃民之徒的憎恨。三、四句改议论为写景,推出“王傅宅”、“太师桥”,让人们细细体味全诗所抨击的对象,可谓用意深曲,鞭挞有力。

[
注释]
①空嗟:徒然叹息。覆鼎:《易经·鼎》:“鼎折足,覆公餗。”鼎,青铜制成的炊器。餗,鼎中的食品。比喻大臣失职。前朝:指北宋。销:小;减损。这两句是说,空叹那误国的奸臣断送了北宋王朝,他们的尸骨早已腐烂了,但人们的骂声依然没有减少。
②池台:池沼台榭。王傅宅:指官封太傅楚国公的王黼的住宅。王黼,徽宗时任宰相,他卖官鬻爵,贪赃枉法,为宋之“六贼”之一。钦宗即位后受到贬斥,在流放途中被杀。他在职时,在汴京修建了一座府第,周围数里,壮丽异常。《靖康遗录》载,其宅位于阊阖门外,“其正厅事以青铜瓦盖覆,宏丽壮伟。其后堂起高楼大阁,辉耀相对。”“又于后园聚花石为山”,侈丽之极。太师桥:即马军桥。因位于太师蔡京府第之前,又称太师府桥、蔡太师桥。蔡京是徽宗时有名的权奸,为“六贼”之首。蔡京的府第在汴京城东。据《清波别志》卷下载,蔡府亦“周围数十里”,其富丽堂皇不亚于王黼住宅。后毁于大火,只剩下宅前的桥。这两句是说,明亮的月光依旧照着王黼的宅第,太师桥边依然春风拂煦,杨柳依依,而王、蔡两个权奸早已朽如尘土,可他们的臭名连同其府第将永远遭到人们的唾骂。

[
诗译]
徒叹权臣失职把国家全部葬送,尸骨早已烂掉没减少一点骂声。
王黼宅第的池台仍然披满月色,太师桥边的杨柳依旧拂动春风。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1125~1210)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礼部考试,名列前茅,因“语触秦桧”而被黜免。宋孝宗即位之初,抗战派抬头,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北伐失利,他因力主用兵,被罢官家居。中年入蜀,担任过军中职务,后于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作官,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战派所忌,以“嘲咏风月”之罪名被罢免。晚年闲居乡里,写了大量反映农村残酷现实和描绘田园风光的诗,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今存诗九千三百余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其事见《宋史·陆游传》。

自咏示客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①。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②。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④。

[
导读]
    这首诗写在江西抚州任上。当时作者的职务是管理茶盐公事的七品佐僚。全诗回顾了自己的官海沉浮,对无法改变的人生命运,表现出了一种无可奈何,于是归隐之思油然而生。作者真的要隐居山林吗?“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杂感》之三),人们从作者走投无路的困境中分明能感受到他对当时那个颠倒是非、黑白莫辨的朝政的愤慨。

[
注释]
①衰发:指稀疏的白发。萧萧:关发稀短的样子。陆游《杂赋》:“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郡丞:辅佐郡守的佐官。“老郡丞”是说自己为官二十余年从未能主政一州一郡。洪州:即今江西南昌,距离抚州较近。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十五日夜称元夜、元宵。元宵要燃放烟火,悬挂红灯,官民同乐。这两句是说,我是一位白发稀疏的老郡丞了,多年来四处迁徙,如今又来到洪州看到元宵节的花灯了。
②“枉直”句:即“枉尺直寻”。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八尺为一寻。屈一尺而得伸直八尺,指小有所屈而大有所获。陆游此句本于此典,而实仿《后汉书·张衡传》:“枉尺直寻,议者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陆句是说,他羞于屈就佐官之后希冀有更大的晋升。宁走东西:宁愿东奔西走(担任微官下僚,也不愿干谒权贵,以图升迁)。就:留。此处指得到。斗升:指官俸微小。
③进:呈上。饱谙:特别熟悉。指习以为常。箝纸尾:用韩愈典。据《昌黎先生集》卷十三《蓝田县丞厅壁记》云,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空白处,要县丞签署,而正文倒底是什么内容,却不允许他看。箝:音qi‚n,夹住。作者是说自己只是个分客茶盐的佐官,只有天天唯唯诺诺、依据郡守之意签字画押的份,哪里能有丝毫的自主权。苦劝:苦苦劝说。摸床棱:用《太平广记》中苏味道故事。唐时,苏味道初拜相,依违无所发明,具位而已。常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世号为模棱手,或称之为摸棱宰相。摸棱,又作“模棱”。这两句是说,好心的老朋友来了。他们苦苦劝说我遇事不要过于认真,模棱两可,假装糊涂就是了。
④归装:归隐的用具。渐理:逐渐整理。庐山古涧藤:作者自注云:“庐山僧近寄藤杖,甚奇。”此句言准备归隐山林。

[
诗译]
我如今已是白发稀梳的老郡丞,又在洪州看到这元宵节的花灯。
羞于向往贬谪之后有更大晋升,宁愿东迁西徙地领那几斗官俸。
属官依例催促签字已习以为常,友人劝说道遇事最好糊涂不清。
您知否我已慢慢开始整理归装,笑声里指着这庐山深涧的古藤。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成大(1126~1193)
    范成大,字致能,平江吴郡(今苏州)人。早年家境较为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资政殿大学士、处州知府、广南西道安抚使、参知政事等职。他在担任地方官时,关心民生疾苦,频有政绩。孝宗时,曾奉命使金,身处敌境,慷慨陈辞,坚强不屈,终于全节而归,朝野称道。后以疾退居苏州石湖,自号石湖居士。卒后追封崇国公、谥文穆。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揽辔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其事见《宋史·范成大传》。

催租行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①。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尔②!”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③。“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④。

[
导读]
    沉重的租税已使百姓生计唯艰,而额外的盘剥、敲榨更使农民苦不堪言。该诗写一户农民在缴纳赋税之后,里正却又上门揩油,可怜的农户不得不将平时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零用钱统统作为“草鞋费”奉送给里正,才将他打发出门。全诗通过这一典型事件,揭露了下层吏痞鱼肉乡里的贪、馋、狠的面目。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作者在诗题后自注道:“效王建”。王建是唐朝诗人,他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但他并没有以此题作诗,范成大所言,意即学其新乐府诗的精神和风格。

[
注释]
①输租:缴纳租税。钞:户钞。古代官府收租的凭据。“输租得钞”表明农户交纳赋税之事已经全部完成。更:又;再。踉跄:音liàngqiàng,走路不稳的样子。里正:古时乡里小吏。春秋时一里八十户,以有治事之才者为里正。隋、唐皆置之。宋因前制,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
②文书:即指上面提到的收租凭据。杂嗔喜:这里指里正为借机勒索一面摆威风、一面装笑脸的样子。营:谋求。尔:语助词,罢了。这两句是说,里正接过收租的凭据,一会儿怒气冲冲,一会儿嬉皮笑脸;他对农户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想来你家弄几杯酒,喝它个醉醺醺就回家罢了。”
③悭囊:又叫“扑满”。储钱器,口小,钱易入不易出,故称之。大如拳:指钱罐小,即谓钱少。扑破:摔破钱罐。
④不堪:不够。君:指里正。聊复:姑且。草鞋费:旧时公人出差向百姓索取钱财而巧立的名目,也叫草鞋钱。这两句是说,农户把钱送给里正,还赔情道歉说:“这点小意思还不够您喝一顿酒,您为公事把鞋都跑烂了,姑且拿去贴补草鞋钱吧!”

[
诗译]
交租拿到收据后官吏又来催促,里正歪斜着走来敲门就像擂鼓。
接过收据怒气冲冲又嘻皮笑脸,我来你家喝醉以后就肯定回去。
床头上放的钱罐如拳头般大小,打破罐子一看有铜子三百之数。
这点小意思还不够您一顿酒钱,权当给您跑烂的草鞋送点补助。
后催租行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过高岸今江水①。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②。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③。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④。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⑤。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⑥。家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⑦ !

[
导读]
    作者有《催租行》一诗,后又作此,故谓《后催租行》。前篇写小吏巧设名目,勒索敲榨百姓,而该篇写的是官府在大灾之年“虚免实征”,照常收取赋税,使百姓饥寒交迫,卖儿卖女。“苛政猛于虎也”,诗歌真实反映了南宋百姓天灾人祸之下的悲惨生活。

[
注释]
①老父:老翁。田荒:农田荒芜了。这两句是说,秋雨一直下个不停,老翁家的农田全被水淹了,过去高起的堤岸现在也被江水漫过。
②佣耕:受雇做人家的雇农。犹自:还是。抱:持守。长饥:经常饿肚子。的:确实。这两句是说,为别人扛活还是经常填不饱肚子,确实也无力交纳赋税。
③乡官:治理一乡事务的官吏。黄纸:指黄帝的诏书。白纸:指官府的公文。这句是说,朝廷颁诏豁免了灾区的赋税,可是官府带照样下令征收。苏轼在北宋时就曾向皇帝指出:“四方皆有‘黄纸放而白纸收’之语”(见《东坡集》卷二十八《应诏言四事状》)。朝廷所玩弄的这种鬼把戏,宋代其他诗人也有所揭露:米芾《催租》:“一司日日下赈济,一司旦旦催租税”(见《宝晋英光集》卷三)、赵汝续《无罪言》:“发粟通有无,宽逋已征索”(见《江湖后集》卷七)、朱继芳《农桑》:“淡黄竹纸说蠲逋,白纸仍科不稼租”(见《南宋群贤小集》第十二册)。
④纳却:缴纳完。却,完、了结。病骨:指病体。聊:姑且。缚:被捆绑(到官府)。
⑤“去年”句,是说去年已把衣服卖光,只好卖到家里的人口上。临歧:到了岔道口。
⑥行媒:指媒人已经下过聘礼。言已定婚。驱将:逼迫前去。升:指升头粮食。 这两句是说,今年第二个女儿尽管已经定了婚,我也得逼迫她到买家,好换回几斗几升粮食。
⑦“家中”二句是愤激之语。

[
诗译]
秋雨中老翁家的农田全已荒芜,过去的高坡现在也被江水淹没。
为别人当雇工还经常忍饥受饿,确实没力量再交纳官府的租赋。
自打那位新乡长来到咱这以后,朝廷贴着免税官府又逼着交租。
卖掉衣服的钱全拿来如数交上,病体虽冷起码不会被绑去受苦。
去年衣服卖完便卖到家中人口,与大女儿就分别在庄前的岔路。
今年第二个女儿虽然已经定婚,也要强行卖掉她换回几升米谷。
家里我还有第三个最小的女儿,明年无需害怕逼交赋税的苦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五)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①。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②。

[
导读]
    淳熙十三年(1186),作者在苏州石湖养病期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写了一组绝句,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个部分,每组十二首,共六十首,总题为《四时田园杂兴》。顾世名《梅山集·题吴僧闲白云注范石湖田园杂兴诗》云:“一卷田园杂兴诗,世人传诵已多时。”(见《永乐大典》卷九百)因此,这组诗是作者晚年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他“田园诗”中最为人称道的部分。
    该首诗为全题之三十五、夏日田园杂兴之十一,描写的是种菱农民被剥削的痛苦,反映了当时赋税征敛的无所不在。

[
注释]
① 鬼质:瘦得像鬼。质,形状。这句是说,指头被菱角刺破,鲜血直流,人瘦得像鬼似的。作者有《采菱户》诗:“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
②聊:姑且。种水:搞水面养殖,即养种菱角。

[
诗译]
辛辛苦苦采菱只因废弃犁锄,身形瘦如饿鬼指头鲜血流出。
无力耕种田地只好种植菱角,谁料近来湖面之上也要收租。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①。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②。

[
导读]
    该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作者隐居石湖之时。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以九为阳数,九月而又九日,故称重阳。重阳有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的习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于是日,齐家登山,夕还,鸡犬牛羊一时暴死。登高始于此。另外,宗懔《荆楚岁时记》及《风土记》等书都有此日习俗的有关记载。以后这个节日逐渐失去了避灾之意,成为文人雅士代代相承的故事。
    该诗之旨非是一般的重阳即兴之作,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赏菊之事讽刺世间小人的势利。

[
注释]
①尚:还。酒徒:嗜酒之人。诗客:诗人。断知闻:没有了声息,意即不再来赏菊花了。
②退士:辞官之人。垂车:犹“悬车”,以倒靠车子于墙表示不再出仕。势利:权势与财利。亲交:语出《庄子·山木》:“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本作“亲戚交情”讲,此处指亲友。这两句是说,这就好比辞官归隐者不再出去做官后,看重权势与财利的亲友不再上门一样。

[
诗译]
过了九月九日菊花还新,酒徒诗人已经不见一人。
好比辞官之士悬车以后,势利的亲友便不再上门。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咨夔(1176~1235)
    洪咨夔,字舜俞,自号平斋,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进士。理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他是抨击当时政治黑暗的著名人物,有多篇讽刺贪官污吏、悯怜人民大众的作品。有《平斋文集》。
    其事见《宋吏·洪咨夔传》。

狐  鼠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①。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②。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③。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④。

[
导读]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评论这首诗说:“也许宋代一切讥刺朝政的诗里,要算这一首骂得最淋漓痛快、概括周全。”的确,宋代官府机构宠大,人事臃肿,上上下下的官吏不仅尸位素餐,无功于国,反而鱼肉百姓,蝎尽搜刮、盘剥之能事。全诗描绘出了一幅虎狼当道的黑暗图景,揭露了贪官污吏凶狠残忍的本性,活画出了贪官们象肥鸭一般跚蹒摇晃的丑态,道出了人们盼望清官廉吏的心声。

[
注释]
①狐鼠:“城狐社鼠”的省语。城墙上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人。这里指贪官污吏。《晋书·谢鲲传》:“及(王)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擅:占有。一窟:一洞。虎蛇:比喻大小官吏。李白《蜀道难》中有“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之句,白诗是以虎、蛇比喻据险作乱、残害生灵者。九逵:都城的大路。这两句是写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②“不论”句:此化用东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之句。“但管”句:比喻贪官污吏的无止境的追求。唐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③鹜:鸭子。瓠:葫芦。此句写贪官丑态。民鱼:老百姓像鱼。糜:音mŠ,粥。此句化用《春秋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的句意,写出百姓如刀俎上的鱼肉,任贪官们作脍作羹。这一联把“吏抱成案,雁鹜行以进”(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肥白如瓠”、“鱼肉良民”、“鱼烂”、“糜烂”等成语联合在一起,是地道的江西派手法。(见钱钟书《宋诗选注》)。
④交征:交互征敛。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谁敢问:指民众敢怒而不敢言。空想:徒想;白想。素丝:《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小序》释云:“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素丝”诗赞扬清廉之官的,此句道出了民众的失望。

[
诗译]
城狐社鼠各占一窟洞穴,猛虎毒蛇横行京城大路。
不必论及上天长不长眼,只管地上有没有皮刮取。
贪官肥得像滚圆的葫芦,百姓将成为砧碎的肉糊。
官吏盘剥百姓谁人敢问,白想那赞美清官的诗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迈(1184~1248)
    王迈,字实之,自号臞轩居士,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调南外睦宗院教授,召试学士院,改通判漳州。淳祐中,知邵武军。王迈为官,敢犯颜直谏,曾被宋理宗斥为“狂生”。他的作品处处为百姓讲话,不怕得罪上司、同僚。他在诗中自云:“生为奇男子,先辨许国身”(《臞轩集》卷十二《反〈艳歌曲〉》)、“入被丞相嗔,出遭长官骂……不曲不圆,不聋不哑”(白珽《湛渊静语》卷二载王迈《自题画像》),表现出难得的忠正鲠直。有《臞轩集》。
    其事见《宋史·王迈传》。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

    时中吾诤友也,未第时作《老农行》以讽其长官,言词甚苦①。今为绥宁簿,被邹帅檄,来董虎营二千间之役②;诸邑疲于应命,民间悴于乎募③。一日禀帅,又欲任浮屠宫宇之责,帅以小缓谢之④。余退而作诗,即以所讽令者讽之⑤。
    读君《老农诗》,一读三太息⑥。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恻⑦。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⑧。县官怒其讪,移文加诮斥⑨。君笑答之书,抗词如矢直⑩。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11)”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12)。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13)?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14)。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15)。硬土烧炽窑,高岗舆巨石(16)。山骨惨无青,犊皮腥带赤(17)。羸者頳其肩,饥者菜其色(18)。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19)。吏饕鹰隼如,攫拏何顾惜(20)。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21)。量竹不计围,每丈必赢尺(22)。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23)?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24)?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25)。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26)。大帅今龚、黄,岂愿闻此画(27)?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灸(28)。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29)。蔡人即吾人,一视孰肥瘠(30)。筑事宜少宽,纾徐俟农隙(31)。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32)?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33)?君言虽怂恿,帅意竟缩瑟(34)。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35)。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昵(36)。余言似太戆,有君前日癖(37)。责人斯无难,亦合受人责(38)。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39)?面谀皆相倾,俗子我所疾(40)。

[
导读]
    刁时中是作者的朋友,并于嘉定年间同科进士。在未出仕之时,刁时中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曾作《老农行》以讥刺长官,为百姓鼓与呼,但做官之后的他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手下的官员贪婪残酷,祸害生灵,他主持下的劳役,扰民伤财。作者以朋友的身份,亦讽亦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诗。为官之前,爱民唯恐不周,为官之后,刮民无所不用其极,今之从政者难道不该从刁时中的前后变化中吸取点什么吗?
    简,写信。同年,同科中进十者。俊卿,刁时中的字。题目意思是说,通过书信寄给同科进士刁时中的一首诗。

[
注释]
①诤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班固《白虎通义·谏诤》引《孝经》曰:“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第:科第。科举考中式者分甲乙等第,故考试中式也叫“第”,中者称及第,不中者称落第。
②绥宁:今湖南绥宁。时刁时中任绥宁主簿,作者在长沙做潭州观察推官。被:及。檄:以文书征召。董:监造。虎营:兵营。二千间之役:指建造两千间兵营的劳役。
③诸:众。悴:衰弱;疲萎。科募:税捐劳务。
④浮屠:此指佛寺。
⑤以所讽令者:用(刁时中)讽劝长官的办法。
⑥太息:出声地叹息。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⑦恳恻:诚恳痛切。
⑧直笔:如实记载事实。诛:责备;责求。县官:县吏。言言:本指高大貌,此指侃侃而谈的样子。虹贯日:白气上贯日光,即人的精诚引起天象变化。用聂政刺韩傀故事。《战国策·魏策》:“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这句诗是写刁时中替百姓疾苦鸣不平的诚心感动了上天。
⑨讪:音shàn,毁谤、讥刺。移文:以公文发往平行机关称“移文”,此即指发文。请斥:责备、斥责。这两句是说,县官对他的讥刺非常愤怒,发文给他,严加斥责。
⑩答之书:以书信回答他。抗词:直言不阿曲。如矢直:像射出的箭一样直。
(11)旁观:指得知此种情况(与县官抗言争辩)的人。争吐舌:形容惊讶不已的神态。此士:这位读书人。匹:相敌;比得上。
(12)君:指刁时中。念:想。
(13)培植:栽种培育,引申为培养、教育人才。
(14)边事:边境之事,代指与金人之间的战争。殷:多。亟:急。这两句是说,与金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朝廷征集赋税不仅名目繁多,而且催促得很急。
(15)鸠:聚集。
(16)炽:火热。
(17)山骨:指高山因不停地开采而变得光秃了。无青:没有树木、草丛。犊皮:牛皮。
(18)羸者:瘦弱、疲病的人。頳:音chēng,红色。菜其色:他的脸上有菜色。菜色,饥饿之色。《汉书·元帝纪》:“岁比灾害,民有菜色。”
(19)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此泛指因受折磨而困顿不堪。搬移:指为修军营,开山、烧砖等劳作。地脉:地的脉络。《史记·蒙恬传》:“(长城)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这两句是说,民工修造兵营的繁重劳动和被压迫的惨状使苍天愁愕,大地惊动。
(20)饕:音tāo,贪婪凶狠,攫拏:争夺。这两句是说,官吏就像鹰隼一样贪婪凶狠,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对民工又有什么顾惜呢。
(21)“交炭”句;民众上交木炭,不按斤重计算,每交十根炭,就要多交一根。
(22)围:计度圆周的量词,说法不一。或说径尺为围,或说五寸为围,或云一抱也叫围。赢:此作“多”讲。这两句是说,测算竹竿不按围计算,每交一丈竹竿,就要多交一尺。
(23)室:住处。
(24)饱鲜:饱食鱼肉。鲜:鸟兽刚刚宰杀叫“鲜”,《仪礼·士昏礼》:“腊必用鲜。”悯:怜惜。艰食:古人称五谷为艰食,意谓稼穑艰难。《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新唐书·高郢传》:“黔首狼顾,忧在艰食。”
(25)州家:泛指官府。赀:音zī,计量。帑藏:国库。这两句是说,官府的费用多的难以计量,国库里白白屯积着无数钱粮。
(26)间有:近有。小人儒:品德恶劣的读书人。《论语》有“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旁:在旁边。
(27)大帅:即诗序中的邹帅。其事不详。龚、黄:指龚遂、黄霸。他们都是西汉时有名的清廉之官。白居易《郡斋暇日》:“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黄。”这两句是说,邹帅就是今天的龚遂、黄霸,他难道愿意接受这种生财的计策?
(28)潦:雨水在的样子。“秋旱”句:指秋季旱情极为严重。灸,烤。
(29)在莒:借用齐桓公作公子时困于莒的典故。莒,地名。即今山东莒县。此指刁时中未第之时。端:正直。渝:改变。畴昔:往日。畴,助词,无义。这两句是说,希望您未第时的忧民之心,现在仍然能像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
(30)蔡人:蔡地的人。蔡,古国名,在今河南。此指刁时中做官之地。吾人:我们同乡的人。一视:一样看待。肥瘠:肥瘦。此指厚薄。这两句是说,你为官之处的当地人也和我们的同乡人一样,要同等看待他们,怎么可以厚此薄彼呢?
(31)筑事:指建造兵营之事。宜:应当。少宽:指对民工应以宽大为怀,不必过于严苛。纾徐:宽缓。俟:音sì,等待。农隙:农忙的间隙,即无农事的时候。
(32)至如:至于像。宫:房屋的通称。此指佛寺。底用:怎么能用。底,何、怎么。吾儒:我们这些读书人。这两句是说,至于像建造佛家寺院这样的事,哪是我们出身于儒门的读书人所该出力的呢?
(33)彼役:指建造军营住房的劳役。犹有名:尚且有名。尸:主持。此句即你用什么名义来主持寺院建造这种劳役。表示建造寺院,役出无名。
(34)虽:即使。怂恿:从旁劝说鼓动。《方言》:“怂恿,劝也。”竟:竟然。缩瑟:即“瑟缩”,退缩。言邹帅不用刁时中请任修建佛寺之言,终以等一下再说而拒绝之。
(35)王事:为君王服劳的事,公事。《春秋公羊传·哀公三年》:“不以家事辞王事。”休戚:“喜乐与忧虑。”《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这两句是说,我与你刁时中是同年的结义兄弟,对于国家之事,都应该休戚与共。
(36)相辨:相互争论。辨,通“辩”,争论。相与:相互交往。昵:亲近。这两句是说,我们争论问题时,可以板起面孔,争得面红耳赤,但我们相交的感情应该是亲密无间的。
(37)余言:我的这些话。太戆:过于刚直而不随和。戆,音zhuàng。前日:以前。指刁时中未第时作《老农行》以讽长官之时。癖:偏爱;嗜好。
(38)责人:责备别人。斯:这。亦合:也应该。合,应该、应当。
(39)既:已经。规:规劝;谏诤。盍:为什么。砭:音biān,以石针刺病。引申为规劝、规谏。这两句是说,我已经对你的过错进行了指责,你何不也针砭我的过失呢?
(40)面谀:当人之面,阿谀奉承。倾:排挤;倾轧。俗子:浅陋而鄙俗的人。疾:憎恨。这两句是说,一些鄙俗的人当面相互奉承,背后互相倾轧,我对这种做法的人非常憎恨。

[
诗译]
    刁时中是我能直言相劝的朋友,他未登第时曾写了一首《老农行》的诗用来讽刺那位长官,诗中的言语很苦。现在他做了绥宁主簿的官,后被邹帅发公文调来,负责监造两千间兵营住房的差役;各城镇疲于应命,老百姓也为此交赋税、出劳务,弄得疲萎不堪。有一天,刁时中又上报邹帅,想负责建造佛寺的工务,邹帅以先让老百姓喘口气再说的托辞拒绝了他。我回来之后写了这首诗,就用刁时中当年讽刺县吏的手法讽刺刁时中
读您写的《老农行》诗,每读一遍就不住叹息。
在您未中进士的时候,忧民的情怀痛切真挚。
秉笔直书敢讥刺县吏,侃侃而谈能感动天意。
县吏愤怒于您的指责,下文便对您严加痛斥。
您面带微笑写信给他,抗言不阿飞箭般爽直。
旁观者吓得直吐舌头,这样的书生勇敢无比。
现在您已经得了官位,吃饭也应该想到国事。
老百姓就是国家根本,难道不念其养育培植?
像这战争不断地发生,赋税和劳务又多又急。
军营要建两千间房屋,几百工人要在这聚集。
开挖硬土后烧制砖瓦,高岗取土大山上开石。
山骨惨裸着没有青色,牛皮流血散发着腥气。
病弱的百姓肩膀磨红,饥饿的人们面黄无力。
瘦骨嶙峋使上天发愁,开山挖土让地神惊异。
官吏贪婪如饿鹰猛隼,豪夺巧取更不知顾惜。
上交木炭不按斤计算,每交十根就多交一只。
丈量竹竿不按围量取,每交一丈就多交一尺。
军营的确盖起了营房,谁想百姓们没有居室?
官吏的确是饱食鱼肉,谁怜百姓们苦无粮食?
州府的费用难以计量,国库的钱财大量屯积。
近有品行恶劣的书生,在旁边献上生财之计。
大帅今是当年的龚典,岂能听取这样的主意?
夏季的雨水苦于不多,秋季的干旱势如火灸。
愿您当年悯农的苦心,端正不渝能胜过往昔。
蔡人就是我们的同乡,一视同仁哪有啥肥瘠?
建筑的事务应稍宽松,等待农闲的弛缓之机。
至于像建造佛家寺院,哪需我们读书人出力?
那军营建造还有名份,何名主持寺院的劳役?
君言虽是在旁边怂恿,邹帅终究没表示同意。
我们是同年结义弟兄,应与国事兴衰共忧喜。
相互争论时板起面孔,相互交往中情深意密。
我的话好像过于刚直,有些像您以前的脾气。
责备别人这并不困难,也应能接受别人责斥。
我已规劝了您的过错,您何不针砭我的过失?
当面奉承是相倾之辈,我平生最恨这些俗子。
读渡江诸将传

    读到诸贤传,令人泪洒衣①。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②。勇似韩彭有,心如廉蔺希③。中原岂天上,尺土不能归④。

[
导读]
    《渡江诸将传》据钱钟书先生说,大约是章颖的《南渡十将传》。
    全诗以议代叙,抨击了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只知嫉贤妒能的庸俗之辈,批评了南宋诸将不能精诚团结,一致对敌,提示了“内耗”、“窝里斗”的灾难性后果。当然,诗人不能收复中原故土的原因仅仅归结到诸将的不团结上,这是有失偏颇的。

[
注释]
①诸:众。令人:让人。
②怨府:众怨归聚之所。盛:大。《南渡十将传》卷一云,刘锜抗金屡建战功,但“一时辈流嫉其能,力沮遏之。”卷二云,(秦)“桧之贪功以自专,岂贤害能,堕中兴之大计。”
③韩、彭:楚汉相争时的韩信、彭越。二人均以武功著称。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彭越列传》。廉蔺:指战国时的赵国名臣廉颇、蔺相如。两人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捐弃私人恩怨,共御国敌,千秋青史留下了“廉、蔺交欢”的佳话。其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句是说,众将之中,像韩信、彭越这样的勇将是有的,而像廉颇、蔺相如那样,有为国家而捐弃私嫌之心的,却很少了。据《文献通考·兵考 <六>》云:“诸将自夸雄豪,刘光世、张俊、吴玠兄弟、韩世忠、岳飞,各以成军雄视海内。……廪饩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朝廷以转运使主馈饷,随意诛剥,无复顾惜。志盛意满,仇疾互生。”
④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这里指被金人占领的宋朝疆土。尺土:尺寸之土,指很少的地方、不能归:意即不能夺回来。

[
诗译]
读到渡江众将的记传,让人禁不住泪洒衣衬。
功劳太高便酿成怨府,权力太大就带来祸患。
像韩彭般勇猛有很多,如廉蔺样心宽真少见。
中原难道是远在天上,尺寸之地却不能归还?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岳(1199~1262)
    方岳,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历南康军及滁州教授、太学正、宗学博士等。淳祐中,知南康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臣贾似道、丁大全被劾罢官。有《秋崖先生小稿》、《秋崖集》。
    其事见《新安文献志》卷七九洪焱祖《方吏部传》。

三虎行

    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①。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②;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③;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④。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⑤!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⑥;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税瘢⑦。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⑧!

[
导读]
    南宋末年,外有战乱,内有苛政,黎民百姓到了“内煎外迫两无计,更以饥躯受笞箠”(利登《野农谣》的悲惨境地。孔子曾感叹“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这首诗便以铺叙的手法,展现了苛政害民甚于猛虎的严酷现实,是孔子叹语的具体化。
诗从猛虎食人、村民不到天黑就紧闭大门、路上行人断绝写起,极力渲染凄惨可怖的气氛,用以反衬后半部分一个被逼租而不得不冒着瘴气和被猛虎吞食的危险,于深夜赶路的行人的悲惨处境。最后两句,作者借历史典故慨叹人民在苛政压榨之下,永无出头之日,有力控诉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说明了在苛政重压、贪官污吏横行的社会里,即使有个别施行“仁政”的清官,也丝毫改变不了“苛政猛于虎”的整个社会现象。行,诗歌体裁的一种。

[
注释]
①黄茅:瘴气名,每年秋天茅草枯黄时发生,故名。惨惨:昏暗的样子。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老乌:乌鸦。查查:即“喳喳”,乌鸦噪声。幽阻:指道路因昏暗而难以前行。
②田家:农夫。止:阻止。
③彪:本义为虎身上的斑文,这里借用三只脚的虎为“彪”的民间传说。从之:跟随它。武:勇猛有力。
④樵:上山砍柴。残骸:尸骨。
⑤深掩关:指牢牢地关住大门。毛发为竖:形容内心极度恐惧、悲叹的样子。客子:旅居异地的人。此指作者。
⑥谁氏子:哪家的人。束蕴:捆缚着草把。乞火:计借火种。这两句是说,这是谁家的人敲门敲得这样急,来人说外面风大天寒,严霜满地,他手中拿着捆好的草把说是讨个火种。
⑦渠:他。指讨火种者。且宿:暂且住上一宿。袒:脱衣露体。示我:让我看。催租瘢:因交不出租税而被官府责打的伤痕。这两句是说,我劝他暂且在我家住上一宿,他说不敢住,然后他脱下衣服,指着身上的伤痕说:“我交不上租税,才被打成了这样,我得赶快逃离这里。”
⑧呜呼:叹词。李广:西汉名将,善骑射,曾多次射杀猛虎。其事见《史记·李广传》。周处: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年轻时横行乡里。当时地方上有蛟、虎伤人,人们把它们与周处一起合称“三害”。处发愤改过,入水斩蛟,上山杀虎,读书入仕,终于成为名将。其事见《晋书·周处传》。负子渡河:传说东汉时弘农郡(今河南洛阳、嵩县以西至陕西商县一带)虎害严重,后来刘昆任弘农太守,施行仁政三年,连治境内的老虎也受了感动,纷纷背着虎子离开弘农,渡过黄河北去。其事见《后汉书》卷一百零七上。这两句是说,曾射杀猛虎的李广不得复生,为民除害的周处也早已逝去,而现在更是找不到像东汉弘农太守刘昆那样的清官廉吏了,这样仁政爱民的官员何年何日才能到来啊!

[
诗译]
                      秋天的瘴气一片黑暗天上就要下雨,乌鸦喳喳悲啼天色暗得看不清道路。
                      一位老农劝我说暂时不要往前行走,就在前面的南山上经常有白额老虎。
                      说是一只母虎长有三条腿名字叫彪,身后经常跟着两个子虎都力大威武。
                      西边的邻居昨天傍晚砍柴至今未回,想去找回来他的尸骨都没有个去处。
                      每天天不黑就把所有屋门统统关住,听到这番话浑身汗毛竖起心中酸楚,
                      你这旅居他乡的游子哪知行路艰苦!
                      这是谁家的人一声比一声急地打门,天寒地冻只好手拿草把将火种求取。
                      劝他今晚在这住一宿不要继续前走,你看我这满身鞭痕只因交不起赋租。
                      慨叹李广不能复生而周处早已不在,何时才能施行仁政让虎患永远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登(?~?)
    利登,字履道,号碧涧,盱江(今四川盱江)人,或云金川人。早年依山结屋,隐居读书。宝庆年间,群盗蜂起,扶侍母亲、妹妹避乱山中,四处迁徙,倍受流离之苦。晚年始举进士。曾游都下,名动一时。国亡,憔悴以死。其诗兴致高洁,多有身世兴衰之咏,意极凄惋。有《骳稿》、《碧涧词》。
    其事见《宋百家诗存》卷一六《骳稿》及钱陈群《宋百家诗存题词·利登骳稿》之作者小传。

劝  农

    去年阳春二月中,守令出郊亲劝农①。红云一道拥归骑,村村镂榜粘春风②。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③?惟闻是年秋,粒颗民不收④:上堂对妻子,炊多余少饥号啾⑤;下堂见官吏,税多输少喧征求⑥。呼官视田吏视釜,官去掉头吏不顾⑦。内煎外迫两无计,更以饥躯受笞棰⑧。古来邱垅几多人,此日孱生岂难弃⑨!今年二月春,重见劝农文⑩。我勤自钟惰自釜,何用官司劝我氓(11)?农亦不必劝,文亦不必述(12),但愿官民通有无,莫令租吏打门叫呼疾(13)。或言州家一年三百六十日,念及我农惟此日(14)。

[
导读]
    劝农,勉励农耕。“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史记·孝文帝本纪》),因此古代地方官吏每年春天都要下乡动员百姓积极从事农业生产。这样一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却常常流于形式,做成官样文章,变成了扰民、害民。该诗便以生动、逼真的内容揭示了“劝农”的真相。诗以太守、县令下乡“劝农”开篇,写其招摇张扬、大造声势,而以最后在村头立一块百姓都不认识的告示牌宣布结束,重在表现官员们的敷衍塞责,不重实际。中间推出一幅荒年饥民图,并着重刻画如狼似虎的官吏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征敛,照常逼租,甚至任意责打,这与上面“劝农”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控诉了封建官吏的暴虐与凶残。诗的结尾,写看透了“劝农”把戏的百姓,对这些表面是人、实际是狼的“劝农”官发出有力的讥讽,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强烈愤恨。谣,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
注释]
①阳春:温暖的春天。守令:太守、县令。郊:距都城百里谓之“郊”,这里泛指城外。这两句是说,去年二月温暖的春天,太守、县令纷纷走到城外,去鼓动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②红云一道:指守令下乡时张伞撑盖、随从众多,他们迤逦而行,远远望去,像一道红云。拥:簇拥。镂榜:指劝农的木刻告示。镂,音lòu,雕刻。此即书写。粘春风:指告示牌立于春风之中。
③行行蛇蚓:比喻榜文上歪歪斜斜的文字。唐太宗李世民描写恶劣难认的草书说:“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见《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野农:农民。
④惟:只。是年:这年。粒颗:颗粒,一粒粮食。
⑤上堂:进屋。籴:音dí,买谷米。此句是说吃饭的人多,买来的粮食太少,妻儿老小嗷嗷待哺。
⑥税多输少:交税多少。输,纳税。喧:吵闹。征求:征收。这两句是说,征收租税的官吏,吵闹头着斥责农民的租税交纳的太少。
⑦视田:看田地里。视釜:看锅里。掉头:转头。顾:回头。这两句是说,农民们呼喊着,请大官瞧瞧田里已经是一片荒凉,请小官瞧瞧锅里早已空空无物,但大官转过身去不加理会,小官更是连脸都不转一下。
⑧内煎外迫:指内受饿的煎熬,外受征税人的逼迫。饥躯:饥饿的身体。笞棰:官府的刑法。笞,音chī,指用鞭、杖、竹板抽打。棰:音chuí,杖击。
⑨邱垅:田野。邱,同“丘”。孱生:懦弱的生命。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以种田为生的人多得还能计算过来吗,今天,我们这些懦弱的生命又有什么难以舍弃的呢?
⑩重见:又看到。劝农文:即劝农的官吏立在村头的“镂榜”。
(11)钟:六斛四斗为一钟。釜:六斗四升为一釜。官司:本指百官,后泛指官府。氓:音m&#8224;ng,草野之民。这两句是说,我们这些耕田种地的人,勤劳时收获就多,懒惰时收获就少,哪需要你们官府派人来鼓励我们生产呢?
(12)亦:也。文:指镂榜上的劝农文字。但愿官民通有无:只希望做官的人能知道我们老百姓家里有没有粮食。
(13)通:明了;通晓。租吏:负责收租税的官吏。疾:大。
(14)或言:人们说。或,指人。州家:州官。念:想到。

[
诗译]
                          去年二月一个温暖的春天,守令出城勉励老百姓生产。
                          一道红云簇拥归去的马匹,块块木牌立在春天的庄前。
                          蛇蚓般的文字一行接一行,农民不识字如何能够读出?
                          只听说这年的秋季,老百姓田里面颗粒没收取。
                          走进屋内面对妻子,每顿锅内少米便啼讥号寒。
                          走出屋子拜见官吏,只因租税难交就斥责叫喊。
                          呼请官吏看看田间和锅里,官吏们掉头而去置之不理。
                          内煎外迫两方面无计可施,饥饿的身体还受鞭打棍击。
                          自古以来多少人种田为生,今日这懦弱之躯怎难舍弃?
                          今年又到二月春季,重新看见劝农榜文。
                          勤劳自然多收懒惰就少收,哪里需要官府来勉励农民。
                          农民根本不需你劝,劝文无需再去宣传,
                          只希望官吏知晓我无粮食,别再让收租小吏打门呼喊。
                          人说官府一年三百六十日,能够想到百姓的只有今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元量(?~?)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宋度宗时,以善弹琴出入宫掖,事谢太后道清、王昭仪。元兵灭宋,将三宫俘掳到北方去,他也随之而行,留燕。文天祥入狱后,他曾前往拜见,勉其以身报国。元世祖曾命其奏琴,赐为黄冠师。南归后为道士。其诗多记宋亡及在燕事,被称为“宋亡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其事见《南宋书》卷六二。

利  州

    云栈遥遥马不前,风吹红树带青烟①。城内兵破悭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②。岩谷收罗追猎户,江湖刻剥及渔船③。酒边父老犹解说,五十年前好四川④。

[
导读]
    南归后的汪元量时有家国之痛,他四处游历,当经过利州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
    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由于多年战乱,诗人到达利州后,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农民已经失去了土地,他们或上山打猎,或下水捕鱼,然而这也难逃官府的搜罗、盘剥,于是作者借利州遗民之口慨然而叹:“五十年前的四川多好啊!”

[
注释]
①云栈:山峻的栈道。白居易《长恨歌》:“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遥遥:远。《左传·昭公》二五年:“远哉遥遥”。此处是指高悬的栈道漫长而悠远。红树:指枫树之类的树木。青烟:山间的烟岚、雾气。这两句是说,高悬的险峻的栈道,漫长而又悠远,马也累了,不再想往前走;秋风吹来,满山都是霜后的红叶,随着树木的摇动,飘过一片片青色的雾霭。
②城:指利州城。因兵破:因为战乱而破败。悭:过分节俭叫“悭”,此引申为少。官差:官府的差役。井田:本指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地为一里,划为九区,其中为公田,八家均私田百亩,同养公田。因形如井字,故名。此即指田地。这两句是说,利州城因屡次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很少能看到歌舞;农民因官府差役繁重,或典卖、或抛弃,都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③岩谷:深山老峪。收罗:抓捕。收,拘捕。刻剥:过份的剥削。此指元朝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剥削。这两句是说,他们到深山老峪中去抓捕打猎的民户;即使在江湖上靠打渔为生的人也难逃其严苛的盘剥。
④酒边:酒桌边。父老:对老年者的敬称。犹:还。解说:解释。这两句是说,酒桌旁的老者还在不停地解释,说五十年前的四川可真是好啊!这里的四川是宋时“川陕四路”的简称,包括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

[
诗译]
高峻的栈道漫长无际马不肯向前,山风吹指霜后红叶飘过缕缕青烟。
连年战乱利州地很少有音乐歌舞,差役繁重百姓们早已经失去农田。
他们竟然到深山老林里追捕猎户,他们竟然到鱼民小船上横征暴敛。
酒桌旁的老者还在絮絮不停解说,五十年前呀那可是个大好的四川!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山民(?~?)
    真山民,自称山民,姓本无考,李生乔曾赞扬他“不愧乃祖文忠西山”,而西山是真德秀的号、文忠是真德秀的谥号,人们以此推断,山民应是真德秀的后人,姓真。或云真山民本名桂芳,括苍(今浙江丽水东南)人。宋末,山民登进士,宋亡后窜迹隐沦,鸿冥物外,不求知名于世,世亦无从知之,因其好题咏,故传名于世。有《真山民集》。
    其事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

山亭避暑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①。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②。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③。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④。

[
导读]
    山亭,即坐落在山间的亭子。夏天赤日炎炎,居其中自然可以躲避酷热。全诗以景寓情,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志趣情怀,也寄托了绝不降志辱身、趋炎附势的深意。

[
注释]
①碍:阻挡。丁宁:反复地嘱咐。下帘:放下门帘。为了让风吹进来,就把帘子挂起来。“丁宁”一词,既可以理解成嘱咐别人,也可以看作自语。
②宜:适合。趋炎:到热的地方去。这句是说有些人却不喜欢避暑山亭,偏要到热的地方去。这种人也就是程晓《嘲热客诗》中所说的“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一类的人。暗喻出仕元朝者。
③千顷:泛指水面广阔。松声:松涛之声。这两句是说,翠竹青青,倒映于水,水面广阔无边;松涛阵阵,风满四檐,亭中越发凉爽。
④此中:这里。幽致:幽静雅致。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紫萝山径,居藏胜缘;青松涧户,坐谐幽致。”多取:多多受用。不伤廉:不会损害清正廉洁之心。廉,不贪。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可以作为该句的补注。

[
诗译]
担心阻碍清风吹入,丁宁不要放下竹帘。
此地真是适宜避暑,有人反而追求热炎。
青竹映水水面广阔,松涛起风风满四檐。
这里别有幽致雅趣,多多受用不伤清廉。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寂(1128~1194)
    王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其父王礎,是朝中名士,曾官至归德府判官。王寂于天德三年(1151)进士,兴陵朝,以文章、政事显名一时。官至中都路转运使。谥文肃。有《拙轩集》、《北迁录》传世。
    其事见《大金国志》卷二八《王寂传》。

日暮倚杖水边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①。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②。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唯有彼苍知③。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④。

[
导读]
    该诗写于贬官蔡州时。据《金史·河渠志》载,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八月,河决卫州堤,坏其城。上命户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监王汝嘉驰传措画备御,而寂视被灾之民不为拯救,乃专集众以网鱼、取官物为事,民甚怒嫉。上闻而恶之,……黜寂为蔡州防御使。”救灾不力,获罪贬官,本属正常,但从本诗所反映的内容看,其中也许另有隐情。全诗充溢着对奸佞小人的轻蔑和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表达了伸述无望、身心俱瘁的复杂情思。

[
注释]
①水国:江河纵横之地。蔡州辖境在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地区,汴、洛、淮、沔诸河交叉其间。西风:秋风。摇落:凋谢;零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撩人:招引人。羁绪;客思。羁,寄居异乡的人。这两句是说,河网密布,秋风渐起,树叶开始凋落,这情景不乱撩拨着我的心,使我这为官他乡的游子思绪犹如一团乱丝。
②大夫:指屈原。他曾做过三闾大夫,因小人谗害、主上昏庸而遭放逐,《楚辞·渔父》云:“屈原既放,游于江南,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泽畔:江河边上。古人常把摘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泛称“泽畔吟”,如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有“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之句,作者“大夫泽畔行吟处”也有此意。司马:指白居易。白居易元和十年(815)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所作《琵琶行》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作者这两句是屈原、白居易自比,自道遭贬的委屈,表明节操的坚贞。
③尔辈:你们这些人。指那些陷害忠良的小人。道:道义。苍:指上天。因天色苍苍,故称之。《诗经·王风·黍离》:“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两句是说,你们这些奸佞小人虽然能够得逞一时,却丝毫也不会损害我所坚持的道义,我这颗为国为民的心只有上天知晓!
④苍颜华发:形容苍老憔悴。挂衣冠:指辞官。典出《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这两句是说,今天我已经苍老憔悴,想辞官还乡怕也是晚了。

[
诗译]
水乡秋风使树叶开始落地,撩拨得客子思绪混乱如丝。
好像屈大夫泽边憔悴行吟,如同白司马江畔凄然分离。
尔辈岂能损害坚守的道义,自己这颗心只有上天可知。
只如今我已经是苍颜华发,即使想辞官归去怕也已迟。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铎(?~1213)
    路铎,字宣叔,冀州(今河北冀县)人。明昌三年(1192)为左三部司正,上书言事,召见偏殿,迁右拾遗。承安二年(1197),召为翰林修撰,后迁侍御史,后坐事落职。不久,复起为泰定军节度副使,后特诏令为景州刺史。路铎为官,勤于公事,曾作《十二训》以教民。泰和六年(1206),召为翰林待制,兼知登闻鼓院,累除孟州防御使。贞祐初,城破,投沁水而死。有《虚舟居士集》。
    其事见《金史》卷一○○《路铎传》。

襄城道中

    禾黍低风汝水长,迟迟驿骑困秋阳①。病躯官事交相碍,梦雨行云肯借凉②?尽说秋虫不伤稼,却愁苛政苦于蝗③。诗成应被西山笑,已灸眉头尚否臧④。

[
导读]
    这首诗写在监察御史任上。作者曾在诗下自注道:“有言长官暴横者。”由此来看,这是一首具有劝谏性质的诗。
    天旱不雨,庄稼干枯,滞留途中,百般无奈。诗歌一开始就弥漫着一种让人倍感压抑的沉郁气氛。诗人百虑攻心,终于染病,而秋蝗成灾,又使遭受旱灾的百姓雪上加霜,但诗人更加焦心不安地并不完全是这些,而是比旱情、蝗害更为严重的苛政!
据《金史·路铎传》说,路铎为人“刚正,历官台谏,有直臣之风”,这首诗便充满一种为天下百姓鼓与呼的直臣精神。然而诗人知道,苛政之苛,由来已久,这岂是一已之力所能根除的,于是诗末表达了一种自责、自嘲的无可奈何之气。襄城,金时属南京路汝州,泰和七年(1207)改属许州,今属河南。

[
注释]
①禾黍:泛指庄稼。禾,谷类。黍,谷物类,去皮后北方称黄米子。低风:在风中垂着穗头。汝水:今河南北部的汝河,流径襄城。迟迟:行走很慢的样子。《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驿骑:驿站传递公文的信使。这两句是说,悠长的汝水两岸生长着大片的庄稼,秋风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由于驿站信使传达公文太慢,到现在我还被困在秋天的骄阳下。
②病躯:病体。官事:公务。碍:本指限止、阻挡,这里是指影响。雨行云:即“云行致雨”,乌云聚集而形成雨。这两句是说,病体与公务互相影响,梦想着老天能不能下一场雨,借给人间一些凉爽呢?
③秋虫:秋天的蝗虫。苛政:繁碎、残酷的政令。或云“政”通“征”,指繁重的杂税及劳役。这两句是说,农民们都说,秋天的蝗虫并不能彻底地毁坏庄稼,更让人发愁的是严苛的政令比蝗虫带给人们的痛苦还要多。
④诗成:诗写好以后。西山,首阳山。在今西永济县。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伯夷、叔齐不仕周,隐于首阳山,后不食周粟而死。此以西山代指隐士。已灸眉头:已经火烧眉头了。指苛政之急。尚:还。否臧:褒奖和批评。此用作偏义复词,指批评。这两句是说,这篇诗歌写成了也许会被隐士们讥笑:已经火烧眉毛了,你还在那里指手画脚,又能有什么用!

[
诗译]
悠长的汝河两岸谷物垂首无声,驿骑迟延被困在秋阳下的途中。
病体与公务偏在这时相互妨碍,梦想云腾致雨借给我一阵清风。
人们都说蝗虫不可能吃尽庄稼,更愁比蝗虫还让人痛苦的苛政。
诗歌写好后恐怕要被隐士讥笑;已火烧眉头了却还在胡乱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1:51 , Processed in 0.11918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