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苍梧听风

【原创】廉政诗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禹锡(772~842)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授太子校书,后为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僚,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升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刘禹锡参与王伾、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成为中坚人物。革新失败,被贬为连州刺史,途中又改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招还京,因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触犯权贵,再贬播州刺史,因裴度说情,改授连州。后历迁夔州、和州、苏州、同州等地刺史。开成元年(836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有《刘宾客集》。
    其事见《旧唐书·刘禹锡传》及《新唐书》本传。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①。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②。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③。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④。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⑥。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⑦。

[
导读]
    这是一首寓言体的政治讽刺诗,写于刘禹锡任朗州司马期间。
    作者托物明义,把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臣、宦官此作在昏暗中喧嚣的蚊子,用辛辣的讥刺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和害人本性,并相信它们一定会灭亡,从而表现了作者对权贵的鄙视。

[
注释]
①沉沉:夜深的样子。闲堂:宽敞的堂屋。伺暗:趁着黑夜。声如雷:极言蚊声之大。这两句是说,夏天的夜晚已经很深了,宽敞的堂屋门一直开着,趁着黑夜,无数的飞蚊发出很响的声音。
②嘈然:本指喧闹的声音,这里形容成群蚊子的嗡嗡叫声。歘起:忽然响起。歘,音xū。初骇听:刚开始听到。骇:起。殷殷:象声词,这里形容嗡嗡的蚊声。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此句本于《诗·召南·殷其雷》:“殷共雷,在南山之阳。”这两句是说,成群的蚊子嗡嗡的叫声,初听起来像是从终南山方向传来的声响。
③喧腾:喧闹沸腾。鼓舞:欢跃。喜昏黑:喜欢躲要黑暗的的地方。昧者:愚味的人。不分:想不到。分,料相。聪者:聪明的人。惑:迷惑。这两句是说,群蚊喧闹沸腾,欢跃不止,就喜欢在那黑暗的地方,对于这种情况,愚昧的人想不出原因,聪明人也迷惑不解。
④露华:指露水。滴沥:露水下滴的样子。迎人:指向人飞来。看不得:不容易看见。这两句是说,当月上中天,露水浓重的时候,张着利嘴的蚊子便向人飞来,而人们却看不清它们。
⑤躯:身体。尔:你。指蚊子。芒:小刺。比喻很小。孤:孤单。众:多。能我伤:能够伤我。这两句是说,我是七尺之躯,你蚊子却只有刺儿那么大,我孤单一人,你们却成堆成群,这肯定会叮上我的。
⑥天生:指蚊子生来就要叮人。遏:阻止。设幄:装上帐子。潜:躲避。匡床:也作“筐床”,方正安适的床。这两句是说,蚊子生来就要叮人,这是无法劝阻的,我只有装上帐子,而躲到床上去。
⑦清商:指秋风。语出《文选》晋潘岳《悼亡诗》之二:“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晓:天亮。这里有秋高气爽的意思。羞尔微形:你那可耻的微小的形体。羞:耻、可耻的。一说“羞”同“馐”,膳食。即把蚊子当作食物。丹鸟:萤火虫。据《大戴礼·夏小正》及《古今注·鱼虫》说,萤火虫能吃蚊子。这两句是说,一旦秋风吹来,天高气爽,这些可耻的蚊子都会变成萤火虫的美味。

[
诗译]
沉沉夏夜堂屋门已经打开,黑暗中飞蚊发出雷样声响。
嗡嗡的叫声突然之间传出,这声音好像来自终南山上。
喧腾欢跃又特别喜欢黑暗,愚人不懂聪明人感到迷惘。
当露水浓重月上中天之时,它利嘴叮人让你无法提防。
我身高七尺而你体小如刺,尔众我寡肯定会把我咬伤。
生性害人这让人无法阻止,我只好挂起蚊帐躲上大床。
一旦到秋风吹来天高气爽,可耻的蚊子被荧火虫吃光。
昏镜词 并引

    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①。或曰:“良之楛不侔,甚矣!②”工解颐,谢曰③:“非不能尽良也,盖贾之意,唯售是念④。今夫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⑤。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⑥。”余感之,作《昏镜词》⑦。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⑧。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⑨。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⑩。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⑾。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英⑿。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⒀。

[
导读]
    人们常用“心如明镜”褒扬人看问题敏锐,能辨明是非。而以“明镜”自夸也成了一些庸官、昏官常用的无耻伎俩。他们本来是胸无点墨,却装得才学满腹;他们本来昏昏噩噩,却自以为耳聪目明。这首《昏镜词》就是刘禹锡为这类人勾画出的一幅生动、真实的肖像画,它不仅对这类庸才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有力地揭露,同时对当政者贤愚不分的用人之道也给予了强烈的抨击。《昏镜词》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是重大而深远的。

[
注释]
①镜之工:造镜子的工匠。列:排、摆设。贾奁:坐商的镜匣。奁,音lián。发:打开。其一皎如:其中一面镜子明亮。如:助词、然。皎如:即光亮的样子。其九雾如:另外九个像是有了一层雾的样子。
②或曰:有人说。良楛:清良的和粗制滥造的,这里指明镜和昏镜。楛,音k“。侔:音mŽu,相等。甚:厉害、很。
③解颐:开颜欢笑。谢:道歉。
④尽良:全部做得情良。盖:发语词。贾之意:商人的想法。唯售是念:只想着能卖出去。
⑤今夫来市者:现在那些来买(镜子)的人。市:买。历鉴周睐:把镜子拿过来,全都试着照一下。历、周:普遍;都。鉴、睐:照。求与已宜:找和自己相宜的。宜:适合。
⑥隐:隐藏。芒杪:比喻极小的东西。芒,细毛的末尖。杪,音miƒo,木末、树梢。瑕:本指玉的斑点,这里指长相上的毛病、缺憾。非美容不合:不是长相美好的不适合用明镜。是用:使用这种镜子(皎者)。会一其数:十分之一的数。意即十个人里只有一个。什,通“十”。
⑦余感之:我有感于这件事。
⑧昏镜:昏暗的镜子。美金:精美的金镜。金镜即铜镜,古人凡金属皆称为“金”。漠然:漫漶不清的样子。漠,弥漫、昏蒙。丧:失去。晶:一作“精”。光亮。这两句是说,昏暗的镜子不是精美的铜镜,它漫漶不清,根本没有一点光亮。
⑨陋容:丑陋的面貌。多自欺:有很多丑陋的人自己欺骗自己。谓若:谓之若。认为它像。他镜:别人的镜子。这两句是说,那些面容丑陋的人大多自己欺骗自己,说是他的镜子和别人的镜子一样明亮。
⑩瑕疵:比喻缺点或过失。这里喻指长相的缺憾。既:已经。妍态:美好的姿态。妍,音y‚n。随意生:跟着想法出现。意即想多美,就认为有多美。这两句是说,既然看不见自己丑陋的面容了,就可以对着镜子做出各种美好的姿态。想让自己有多美就觉得真有那样美。
⑾四五照:照四、五遍(镜子)。自言:自已说。美倾城:有倾城之美。倾城,倾覆邦国。形容绝色的女子。语出《诗·大雅·瞻卬》:“哲妇倾城。”这两句是说,一天照四、五遍镜子,自己说自己真有倾城之美。
⑿饰带以纹绣:用纹绣装饰镜带。纹绣:描花刺绣。装匣以琼英:用琼英装饰镜匣。琼英:美玉。这两句是说,镜带上描纹刺绣,镜匣上挂珠缀玉。
⒀秦宫岂不重:传说秦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人有邪心,照之见瞻张心动。非适:不合用。乃为轻:就被人轻视。这两句是说,秦宫的宝镜难道真的不被人看重了?是的,不合某些人的用途当然也就被人看得无所谓了。

[
诗译]
    制镜的工匠将十面镜子摆进商人装镜子的匣子里,打开匣子一看,只有一面镜子是光亮的,其余九个,镜面上就像有一层雾似的。有人说:“精良的和粗制滥造的完全不同,这差别也太大了!”工人开颜而笑,道歉说:“我不是不能把它们全做成精良的,大约商人的意思,只是想把它们全卖出去。现在来买镜子的,一定把镜子都拿过来,全都试着照一遍,以找出适合自己的。那面明亮的镜子,刺儿大的毛病都不能隐藏,不是面貌美丽的人不适合,用这种明镜的,十个人里面也只有一个。”我有感于这件事,写了这篇《昏镜词》。
昏镜不是精美铜镜,漫漶混浊没有光明。
丑人大多自欺欺人,说它就像别的明镜。
丑陋已经完全不见,美态随着心意产生。
一天要照四遍五遍,认为自己关貌倾城。
镜带上面描纹刺绣,镜匣外部挂玉缀英。
秦宫宝镜就不重要?不合人用就被看轻。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标(?~?)
    陈标,生卒年月不详。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进士及第,官至侍御史。

啄木谣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①。终日与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②。

[
导读]
    这是陈标在任侍御史时所写的一首诗,选自《全唐诗》。
    侍御史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这首诗中,作者以啄木鸟自比,把扫除蠹害、护卫树木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于是一天到晚,埋头苦干,但这却得不到当政者的赏识和理解。诗歌巧妙设喻,以喻明理,寄义深刻而又通俗易懂,它写出了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位督察、纪检工作者的苦闷和心酸。

[
注释]
①丁丁:象声词。啄木鸟寻害虫时发出的声音。向晚:天色将晚。向,接近。急还稀:时紧时松的啄木声。庭槐:堂前的槐树。未肯:不愿。这两句是说,天色就要黑了,远处的树上传来紧一阵慢一阵的“丁丁”声,已经把堂前的槐树都啄遍了,它还不愿意回去。
②终日:一天到晚。与君:替您。除:消除。蠹害:蠹虫的危害。莫嫌:不要讨厌。频:屡次;多次。这两句是说,我一天到晚忙着替您消害蠹虫的危害,不要讨厌无事时不多飞来几次。

[
诗译]
一天到晚忽紧忽慢丁丁啄寻,啄遍了堂前的槐树仍未飞回。
从早到晚忙着为您消除虫害,不要讨厌无事时仍不再多飞。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772~846)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香山,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以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白家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俱善诗文。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进士及第,次年春天,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改革,白居易曾向韦建议要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扬善,举贤任能。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授左拾遗。他屡次上书请革弊政,反对宦官掌握兵权,并曾当面指责宪宗的过错,触怒宪宗,幸有宰相李绛说情才得以免罪。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此时,白居易已改职为东宫赞善大夫,仍然首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当政者恶其僭越言事,贬江州司马。长庆二年(822年)求放外任,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频有政绩。他离苏之时,郡中士民涕泣相送。58岁后定居洛阳。又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便利行船。两年后病卒,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谥号“文”,人称白文公。有《白氏长庆集》。
    其事见《旧唐书·白居易传》及《新唐书》本传。
重  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 民①。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②。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③。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④。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⑤: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⑥。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⑦。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⑧。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⑨;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⑩。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11)。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12)。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13)。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14)。昨日输残税,因窥宫库门(15):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16)。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17)。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18)。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19)。

[
导读]
    《重赋》是《秦中吟》的第二首,又作《无名税》。
    《秦中吟》共十首,一题写一事。它是白居易有组织、有计划的建构,是诗人最有价值的讽谕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中唐的弊政之一,就是不收实物而收现钱的“两税法”。这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更有甚者,一些贪官污吏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获得进升的机会,在正税之外,巧立名目,以“羡余”为名,搜括民财,向皇上进贡,供其挥霍。而皇帝竟专设库府储存这些贡品,《重赋》对这种现象给予了深刻的揭露,不仅鞭挞了贪官污吏,也讥刺了最高当政者。

[
注释]
①厚地:大地。厚,大。植桑麻:种桑麻。桑麻:桑和麻。所要:所希望的。要,相要、希望。济:救助;接济。生民:人民。这两句是说,大地种植桑、麻等农作物,目的是供人民生活所需。
②理:治。这里是制作、织造的意思。唐人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讳,以“理”代替“治”。唐时,人们以麻织布,以丝织帛。所求:所要达到的目的。身:自身;自己。这两句是说,人民织造布帛,目的是养活自己。
③身外:自身之外,意即除了为自己的原因外。充:当。征赋:赋税。上:对上面来说。从大的方面来说。以:用来。奉:进献。君亲:皇帝。这两句是说,除了自己消费之外,还可以拿来缴纳赋税,献上去供养皇帝。
④两税:夏、秋两税。唐玄宗开元以前,赋税制度是用租(粮谷)、庸(劳役)、调(布帛)法。实行租庸调法,户口、田亩数必须清楚、准确。开元后,户籍遭到破坏,户口及田亩数无法查核,租庸调法无法实行。从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二月开始,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改行两税法,就是把三者合并而统收钱帛,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本意:根本目的。爱人:爱护百姓。这两句是说,国家制定了两税法,本意在于爱护百姓。
⑤厥初:起初;开始。厥,音jué,其。淫:过分;无节制。此指滥增税额、巧立名目。明敕:公开告诫。敕,音chì,诫饬、告诫。此指皇帝专门下令训饬。内外臣:指京官和地方官。这两句是说,一开始,为了防止有人滥增税收,皇上便公开训诫朝廷内外的大臣。
⑥加:增加。以:按照。枉法:违法,以私意歪曲法律。语本《朝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谷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凡官吏受贿曲断,均谓“枉法”。论:定罪。这两句是说,凡胆敢在赋税之外多增加一物的,都按照违法定罪。
⑦奈何:如何;无奈。因循:没袭遵循。这里指沿袭旧制,仍在赋税定额之处勒索财物。这两句是说,无奈时间长了,贪官污吏又依然照旧勒索财物。
⑧浚:音jùn,榨取。以:用来。求宠:争取恩宠。宠:光宠;荣耀。敛索:征收、勒索。这两句是说,靠榨取我们百姓的钱财来争取自己的荣耀,一年四季,不分什么时候都横征暴敛,敲榨勒索。
⑨绢:古代丝织物名。颜师古《急就篇注》卷二:“绢,生白缯,似缣而疏者也。”匹:织物的量名。《汉书·食货志下》:“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音qūn。盈:满。这两句是说,织的绢还不够一匹,缫的丝还不满一斤。
⑩里胥:古代乡吏。唐制百户为一里。设里胥一人。迫:逼。纳:交纳。暂:短时间。逡巡:迟缓;拖延。逡,音qūn。这两句是说,乡官逼我马上交纳,不允许耽误片刻。
(11)岁暮:一年将尽时。天地闭:天地闭塞不通。《礼记·月令》:“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这是古人对季节气候变化的一种不科学的解释。阴风;阴冷的寒风,指北风。破村:破落的村庄。这两句是说,一年将尽了,天寒地冷,破落的村子里刮起一阵阵阴冷的寒风。
(12)霰:音xiàn,雪珠。雨点下降遇冷凝结而成的微小冰粒。俗称“米雪”。《诗·小雅·頍弁(kuǐ biàn)》:“如彼雨雪,先集维霰。”《诗笺》:“将大雨雪,始中微温,雪自上下遇温气而搏,谓之霰。”纷纷:盛多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夜深了,家家的烟火都已经熄灭,纷纷扬扬的米雪漫天而下,一切都笼罩在白色之中。
(13)幼者:小孩。形不敞:形体也盖不住。此指衣不遮体。老者:老年人。无温:不暖和。这两句是说,小孩子衣不遮体,老年人身上穿的一点也不暖和。
(14)悲端:可悲的事情。语出《梁书·明山宾传》昭明太子与殷芸令:“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并:一同。辛:悲痛。这两句是说,可悲的事情和寒冷的空气一同进入鼻孔中,使人更加悲哀。
(15)输:缴纳。残税:还没有交纳完的赋税。因:于是。窥:音ku‰,暗中偷看。宫库:这里指国库。宫,房屋的通称。此指库房。这两句是说,昨天去上交还没有缴清的捐税,于是往国库门里一看。
(16)缯:音zēnɡ,丝织物的总称,古谓之帛,汉时称为缯。后或云缯,或云帛。丝絮:丝绵。屯:聚集。这两句是说,布匹堆积的像山一样,丝绵聚集的像云一样。
(17)号为:称作。羡余:正赋之外的无名税收。属唐朝官吏巧取豪夺的杂税。唐开元八年(720年)宇文融括籍外羡田,张虚数,岁终得钱百万缗。至唐德宗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有“日进”,江西观察使李兼有“月进”,淮南节度使杜亚、宣歙,观察使刘赞、镇海,节度使王纬、李锜皆以常赋入贡,名曰“羡余”。羡,音xiàn,剩余、多余。物:物质。随月:每个月。献:奉献。至尊:最尊贵的地位。用作皇帝的代称。这两句是说,号称剩余的物质,按月奉献皇帝。
(18)夺:剥夺。尔:你。指贪官污吏。恩:恩庞。这两句是说,剥夺了我身上的温暖,买来了你眼前的恩宠。
(19)琼林:库名。据《新唐书·陆贽传》载,唐德宗李适在奉天(今陕西乾县)设立了琼林、大盈两个府库。专门用来贮藏“羡余”的贡物。

[
诗译]
大地之上种植桑麻,原本是要养活百姓。
百姓用来纺线织布,所求在于养家活命。
自用之外充作赋税,献给上面供养朝廷。
国家制定两季税法,本意在于爱护百姓。
开始为防滥增税收,内外朝臣明加训令:
赋税之外妄加一物,都以违法定判罪名。
无奈岁月日渐长久,贪官照旧勒索民众。
榨取我们以求恩宠,征敛不分春夏秋冬。
织的绢不到一匹长,缫的丝不够一斤重;
乡官硬要逼我交纳,耽误片刻都不答应。
一年将尽天地闭塞,破落村庄刮起寒风。
夜深烟火都已熄灭,霰雪纷纷下个不停。
小孩个个衣不遮体,老人全都身上冰冷。
悲凉之情加上寒风,心内酸楚同入鼻孔。
昨天交纳剩余赋税,趁机偷看国库门中:
布匹堆积如同山峦,丝绵聚集好像云层。
号称什么剩余之物,献给皇上月月不停。
从我身上夺走温暖,你好买来眼前恩宠。
布帛进入琼林库后,日久天长腐烂无用。
歌  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①。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②。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③。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④。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⑤。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⑥。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⑦。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⑨。
[导读]
    这是《秦中吟》的第九首,诗题又作《伤阌乡县囚》。
    本诗是对唐朝司法官员腐朽奢靡生活的集中揭露。作者先写在大雪中退朝的王公大臣,他们身着“朱紫”,有“风雪兴”而无“饥寒忧”,住的是“第宅”,务的是“追游”。接着重点描写秋官、廷尉为首的宴饮。这些“朱门车马客”聚集到“红烛歌舞楼”中“醉暖”、“欢酣”,日中而始,夜半尚未结束。最后,作者采用对比写法,以狱中囚犯冻死的内容结尾,使全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吏治的腐败,集中表现在执法者的腐败上。任何一个政权,当代表这个政权行使法律作用的部门失去应有的作用,变得腐败透顶时,这便预示着一个天翻地覆的政权更替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歌舞》一诗所带给人们的思考,实在是多方面的。

[
注释]
①秦中:今陕西为古秦国之地,故称秦中,也叫关中。中,一作“城”。岁云暮:年底。皇州:京城。此指长安。这两句是说,秦中已经又到了年底,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京城。
②退朝者:退朝的官员。退朝,臣朝君毕而退。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唐时,三品以上官员用紫,五品以上用朱,六品以下用绿。公侯:爵位名。语本《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这两句是说,在大雪之中退朝回归的,都是穿朱着紫的王公诸侯。
③贵:身份高的人。风雪兴:欣赏风雪的兴致。富:有钱财的人。饥寒忧:挨饿受冻的担心。这两句是说,身份高的人有欣赏风雪的兴致,有钱财的人没有挨饿受冻的担心。
④营:经营;谋画。唯:只是。第宅:指贵族的住宅。语本《古诗十九首》之三:“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文选注》引《魏王奏事》:“出不由里门,而面大道者,名曰第。”第,就是房屋。或云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称房屋为“第”。务:致力;从事。追游:集体出去游玩。同“群游”。追:跟随。这两句是说,他们所谋求的只是高大宽敞的住宅,所追求的只是结伴出去游玩。
⑤朱门:红漆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车马客:乘车骑马的客人,这两句是说,红漆大门前,来的都是乘车骑马的客人,高楼上面红烛高照,轻歌曼舞。
⑥欢酣:欢饮酣畅。酣,饮酒畅快。促:靠近。密坐:坐时靠得很紧。醉暖:酒醉身暖。重裘:层层皮衣。重,音chŽng,层层。裘,皮衣。这两句是说,欢饮酣畅,他们坐得更加靠近,酒醉身暖,他们脱掉了层层皮衣。
⑦秋官:周朝曾设六官,以司寇为秋官。唐武则天时以刑部为秋官,不久又恢复旧制。后世多称刑部为秋官。这里泛指掌管刑法的官员,廷尉:官名。秦始设置,九卿之一。掌刑狱。汉景帝时更名大理,武帝时又复旧称,北齐至明清均称大理寺卿或少卿。居上头:坐在首席上。这两句是说,掌管刑法的官员做主人,掌管刑狱的官员坐在首席。
⑧日中:日正午。休:结束。这两句是说,中午开始快乐的宴饮,一直到半夜还没有结束。
⑨岂知:哪里知道。阌乡:地名。汉时叫湖县,属京兆尹,因津以名邑。北周明帝二年置阌乡郡,隋开皇十六年改为阌乡县。宋以后属陕州。见《太平寰宇记·陕州·阌乡》。1952年并入河南灵宝。阌,音w†n。这两句是说,他们哪里知道在阌乡的牢狱里,里边还有冻死的囚徒呢!

[
诗译]
秦中一年就要过去,大雪纷纷飘落京州。
雪里走来退朝的人。着紫穿红尽是公侯。
贵人有兴欣赏风雪,富人没有饥寒之忧。
所求唯是深宅大院,所做都是结伙出游。
红门客人乘车骑马,轻歌曼舞红烛楼头。
欢饮酣畅坐得更紧,酒醉身热又脱皮裘。
管刑法的便是主人,管刑狱的坐在上首。
中午开始狂欢滥饮,半夜时分尚未罢休。
哪里知道阌乡牢狱,里面就有冻死徒囚。
杜陵叟  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①。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②。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③。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④。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⑤!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⑥。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⑦。不知何人奏皇上,帝心恻隐知人弊⑧。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⑨。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⑩。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思⑾。

[
导读]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关中地区旱灾严重。李绛、白居易等上疏请免租税,“以实惠及人”。唐宪宗下了免税的诏书。但由于贪官污吏从中作梗,照样横征暴敛,免税诏书失去了意义,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皇帝下诏免除租税,地方官却加紧勒索,甚至超额完成任务,有感于这种历代统治者惯演的双簧戏,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进行揭露和批判。
    诗人说他这首诗是“伤农夫之困”的。其实如作者自己所言“杜陵叟”所遭遇的不是一地一人之困,而是所有农民的困厄。这个形象高度概括了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抗争呐喊,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而对于那些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而置老百姓死活于不顾的贪官们,诗人口诛笔罚,愤怒斥责:“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作为一名唐王朝的谏官,他能这样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这难道不让今天那些尸位素餐、只想着个人荣辱进退的昏官、庸官、贪官们感到无地自容吗?另外,诏令虽下,迟留公府,各级官吏装聋作哑,继续征赋敛财。白居易讽喻所指,连皇上也没有放过。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当今很多不长脊梁骨的官吏所难以做到的。

[
注释]
①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本名杜原,又叫乐游原。秦置杜县,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叟:音sǒu古代对老年男子的称呼。居:住。岁种:每年种。薄田:贫瘠的田地。这两句是说,杜陵老人,住在杜陵这个地方,每年都耕种一顷多贫瘠的土地。
②秀:抽穗扬花叫“秀”。《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这两句是说,三月里,一直没下一滴雨,干燥的风不停地刮着。小麦没有抽穗结实,大多枯黄而死。
③青干:指冻死。这两句是说,九月里就下了霜。秋寒来得特别早,庄稼还没熟都已经被冻死了。
④长吏:此指县里的最高长官。长,大。申破:上报说明。急敛暴征:加速搜刮,残酷征税。考课:考验官吏成绩。考课之法,始于汉朝。以后各朝,各有增益,其考核之法渐臻完善。唐朝规定:尚书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考课。凡应考之官,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宣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然后送省;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二十七最,以为黜陟的标准。这两句是说,县里长官明明知道这些情况却故意不上报说明,反而更加紧征收赋税,残酷搜刮掠夺,以求得考核官吏功绩时弄个好等级。
⑤典:抵押。纳:交。何如:即如何。怎么办。这两句是说,抵押了桑,变卖了地,以用来交纳官府派下的税租,可明年穿衣、吃饭又怎么办呢?
⑥剥:强脱别人的衣服。粟:泛指粮食。这两句是说,抢夺我身上的衣服,夺去了我口里的粮食。
⑦虐:害。这两句是说,害民害物就是豺狼,何必一定要是长着钩子一样的爪、锯一样牙、专门吃人肉的豺狼。意思是贪官污吏虽然没有狼的外形,却有狼的残忍。
⑧恻隐:同情。人:指百姓。弊:疲困;困顿。这两句是说,不知是什么人把这些情况奏明了皇上,皇上知道百姓生活困顿,便产生了同情之心。
⑨白麻纸:诏书旧皆用白纸。唐高宗上元年间,因白纸易蠹,改用麻纸。据《唐会要·翰林院》等书记载,凡由翰林院学士草制,立封、施教、讨伐、除免三公将相,皆用白麻纸,封付阁门,由阁门集朝士拆封宣读施行。书:写。德音:唐、宋时代的恩诏称“德音”。这里指唐宪宗下的免税诏令。京畿:国都所在地及其行政官署所管辖地区。尽放:全部免除。放,放弃。这两句是说,白麻纸上写着免税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赋税。
⑩里胥:乡官。方:才。持:拿。尺牒:汉代的诏书写在一尺一寸长的书版上,后省称尺书,用作书信的代称。尺牒,同“尺书”、“尺牍”。牒,书札。这里指皇上的命令。榜:公开张贴的文书告示。这里作动词用,张贴。这两句是说,昨天乡官才来到村口,手拿着皇上免税的诏令张贴到村里的墙上。
⑾毕:完。虚:空。蠲免:免除。蠲,音juān,除去、减免。通“捐”。这两句是说,十家的赋税九家已经交完,百姓们空受了皇上免除赋税的恩惠。

[
诗译]
杜陵老人一直在杜陵居住,每年耕种一顷多贫瘠土地。
三月无雨不停地刮着旱风,小麦不等抽穗就大多枯死。
九月下霜秋寒又来得太早,庄稼未熟便都已没了生机。
县官明明知道不上报说明,急征暴敛为的是考核等级。
抵押桑林卖掉土地交官税,明年的衣食可又怎么办理?
他们夺走了我身上的衣服,他们抢去了我口里的饭食!
杀人害物的东西就是豺狼,不必都是吃人的钩爪锯齿。
未知何人将此事奏明皇上,皇上同情百姓的劳顿困疲。
白麻纸上写着君王的诏令,京城附近的税赋不交毫厘。
直到昨天乡官才来到村头,手拿诏令张贴到庄里墙壁。
十家的赋税九家已经交清,百姓们空受了皇上的恩意。
         捕  蝗    刺长吏也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①。兴元兵革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②。始自两河及三辅,荐 食如蚕飞似雨③。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④。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日夜捕蝗虫⑤。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⑥。捕蝗捕蝗有何利?徒使饥民重劳费⑦。一蝗虽死百蝗来,岂将人力竟天灾⑧?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⑨。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⑩。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⑾。
[导读]
    据《旧唐书·德宗本纪》记载,贞元元年(785年)间:“蝗自海而至,飞蔽天,每下则草木……无复孑遗。谷价腾踊。七月,关中蝗食草木都尽。”面对严重的天灾,当政者不是明政治本,减赋轻徭,而是以“忧农”为名,愚弄百姓,并借机发饥民财。诗人面对贪官污吏的非人之举,大声呼吁“德政”,呼叫“良吏”,呼唤“王道”。善意的期盼永远阻止不了贪官的恶行,只有祭起正义之剑、法律之宝,除恶务尽,彻底消除贪官滋生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当然是白居易那个时代所难以做到的。
    诗以“捕蝗”为标题,以“刺长吏”为题注,矛头所指,一清二楚,主题鲜明,毫不含糊。

[
注释]
①捕蝗:捉蝗虫。蝗虫。虫名。以其善飞,也称飞蝗,俗叫蚂蚱。为危害禾本科植物的主要害虫。子:对男子的通称。这两句是说,不停地捕捉蝗虫的那人是谁?天热日长,饿得要死。
②兴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784年。兵革:兵器与甲衣。借指战争。“兴元兵革”指李怀光、李希烈、朱沘等人的叛乱。叛军先后自立为帝,攻占长安,德宗奔逃到梁州(今陕西汉中)。阴阳:古代哲学概念。古人以此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皆分属阴阳。因此,人们又以阴阳的变化来说明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作者说“兵革伤阴阳”也就是说战争扰乱了万物的正常运行。和:调和。气:古代哲学概念。常指构成万物的物质。《易·系辞》:“精气为物。”蛊蠹:泛指害虫。蛊,音g“,陈谷之中所生的虫。蠹,音dù,蛀虫。这两句是说,兴元年间的战争扰乱了天地万物的正常运行,蛊蠹混和着元气变化而成了蝗虫。
③始自:开始从。两河:指唐朝的河东郡、河内郡。河东郡即今山西黄河以东地区,河内郡即今河南黄河南北两岸地区。及:到。三辅:本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西汉建都长安,京畿官统称内史。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及都尉,即有“三辅”之称。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治长安以北;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城以西。后人们常以“三辅”指代其所管辖的地区。三地所在,即现在陕西省中部一带。荐食:一再吞食。荐。数次、屡次。语出《左传·襄公四年》:“荐食上国,虐始于楚。”杜预注曰:“荐,数也。”这两句是说,开始时,蝗虫从河东、河内两郡飞来,到了长安周围一带。这些蝗虫像蚕一样不停地吞吃庄稼,它们群起群落,就像下雨一样。
④千里间:泛指范围极广。青功:庄稼的嫩苗。空:白白地。赤土:同“赤地”。指虫灾造成的光秃秃的土地。《汉书·夏侯胜传》:“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赤,空净无物。这两句是说,这些多如雨点、不停蚕吃庄稼的蝗虫在方圆千里的范围内肆虐为害,田地里再也看不见嫩绿的禾苗,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土地。
⑤河南:今河南洛阳县。长吏:长官。行政主管人员。忧农:替农民忧虑。课人:督促人。课,考查、考核。凡定有程式而试验稽核均曰“课”。这里的“谋人”有“通过考评督促人完成(捕蝗)”之意。这两句是说,河南的长官说是替百姓忧虑,便督促人们白天、黑夜地捕捉蝗虫。
⑥是时:这个时候。粟:植物名。古称“禾”、“稷”、“谷”,今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这两句是说,这个时候,一斗小米值三百钱,蝗虫的价值与小米相同。
⑦徒使:白白让。重:重新、又。这两句是说,不停地捕捉蝗虫有什么益处呢?还不是白白地让饥饿的百姓多费了力气和耗费。
⑧岂将:怎么能拿。竞:比赛。一个蝗虫即使死了,成百个蝗虫又飞来了,怎么能拿人力去和天灾抗争呢?
⑨良吏:优秀的官员。善政:佳政,好的政治。境:地方;区域。此指灾区。这两句是说,我听说古代的清官有善政,以善政驱赶蝗虫,蝗虫才能离开灾区。
⑩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唐太宗:即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他是唐李渊(高祖)之子。隋末劝李渊起兵,推翻隋王朝,曾镇压窦建德等反隋大军和消灭各地割据势力。李渊即位后,封世民为秦王。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得立为太子。即位后,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旧史称为“贞观之治”。道:王道。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与“霸道”相对。昌:兴盛。文皇:李世民去世后,百官上谥号曰“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又 改上号曰“文武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又改上尊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但历代史家骚人仍多以始谥“文皇”称之。吞一蝗:据说贞观二年(628),蝗虫大起,唐太宗为了把灾害从百姓那里移给自己,不顾生病,吞吃了一个蝗虫。此事不见《旧唐书·太宗本纪》。这两句是说,我又听说贞观初年王道将要兴盛,文皇帝仰脸吞吃了一个蝗虫。
⑾庆:幸福。语出《易·履》:“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兆:数名。古代下数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中数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上数以亿亿为兆。此见汉代徐岳《数术记遗》。今多以一百万为兆。赖:依靠。是岁:这年。虽:即使;虽然。为害:造成灾害。这两句是说,一人有福,亿万百姓都有了依靠。这年虽然出现了蝗虫,也没有造成灾害。

[
诗译]
不停捕捉蝗虫的是哪家人?天气热日时长又饿得要命。
兴元战乱扰乱了天地常规,蛊蠹便混和元气化作蝗虫。
开始从两河郡漫延到三辅,飞蚕雨点一般将庄稼吃净。
蚕食的范围方圆几千里地,光秃的田野没了禾苗踪影。
河南长官说是替百姓忧虑,督促人日夜不停捕捉蝗虫。
这时一斗小米价值三百钱,蝗虫的价格已与小米相同。
不停捕捉蝗虫有什么好处,白白让百姓增加劳务费用。
一只蝗虫死了成百只飞来,哪能够拿人力与天害抗争。
我听说古代好官都有善政,用善政能将蝗虫驱逐出境。
又听说贞观初年仁政将兴,文皇帝仰天吞吃一只蝗虫。
一人有福亿万人都有依靠,这年有蝗也没能形成灾情。
黑龙潭  疾贪吏也

    黑潭水深色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①。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②。灾区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③。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④。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⑤。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⑥。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⑦。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孤长醉饱⑧。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⑨。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⑩。

[
导读]
    这是一首寓言诗。
    诗人以林鼠、山孤比喻贪官污吏,以豚比喻无辜百姓,以深居“九重泉底”的神龙比喻皇宫里的皇帝。
    唐朝中叶,吏治腐败,贪官污吏采用各种方法搜括百姓。他将搜括来的钱财以“羡余”的名义献给皇上,皇上建立专门的府库储藏这些财物,淮南节度使王锷向皇上进献二千万钱,皇帝便让他做了宰相。这首诗采用寓言的形式,对这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鞭挞,对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对无辜受害的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对九重宫阙里的皇上表示了大胆的质疑。
    题注“疾贪吏也”是对全诗中心的明确提示。

[
注释]
①传:相传;传说。这两句是说,黑龙潭的水很深,颜色如墨,相传有一条神龙,人们都不认识。
②架屋:修造房屋。架,搭设、支撑。祠:祠堂。为祭祀祖宗、鬼神或某人而修建的房屋。能神:能够成神。人神:人们把它当成神,这两句是说,官府在黑龙潭上修造房屋、建立祠堂。其实龙不能成为神,是人把它当成神祭祀。
③灾凶:祸害。灾,自然发生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凶,饥荒。《墨子·七患》:“三谷不收谓之凶。”疾疫:疾病和瘟疫。疾,病。分言疾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疫,音yŒ。流行性急性传染病通称“疫”。为:做。这两句是说,火灾、饥荒、水涝、干旱和疾病、瘟疫,乡里人说都是龙干 的。
④豚:音tún。或作“豘”,小猪。漉:lù。液体往下渗,滤。这里是指造酒时的一道工序和方法。清酒:清洁的酒,专作祭祀用。与事酒、昔酒合称“三酒”。《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周礼注》解释说:“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郑司农(众)云:‘清酒,祭祀之酒。’”朝祈:早晨祈祷。这里指向龙神求福。暮赛:傍晚还愿。赛,还愿、酬神。依:按照。巫:古代称能以舞降神。《国语·楚》:“在男曰觋,在女曰巫。”这两句是说,家家都养了猪,滤制了祭祀专用的清酒,按照神婆说的,早晨祈祷,晚上还愿。
⑤兮:啊。叹词。飘飘:风吹动的样子。锦伞:华艳的伞盖。锦,比喻鲜艳华美。锦伞是求神时的仪仗。这两句是说,神来之时啊,风不停地吹动,纸钱飘起啊,锦伞摇晃。
⑥亦:也。这两句是说,神去之时啊,风也安静了,香火熄灭啊杯盘也凉了。
⑦岸:台阶。这两句是说,祭祀用的豚肉堆放在黑龙潭的石阶上,清酒泼洒在祠堂前的野草中。
⑧享:享用。几多:多少。长:经常。这两句是说,不知道潭里的龙神到底享用了多少,只是树林中的老鼠、山孤经常吃饱了肉、喝醉了酒。
⑨幸:福分。辜:罪过。将:拿去。这几句是说,狐哪里来的福分,小猪又有什么罪过,为什么年年杀掉小猪拿肉去喂狐呢?
⑩假:借。九重:本指天。传说天有九层,极言其高。后用以比喻宫禁。这里极言潭水之深同时影射皇宫。重,音chŽng。知无:即“知不”、“知否”。这两句是说,狐狸借龙神的光吃尽了小猪的肉,九重泉底的龙神你知道不知道呢?

[
诗译]
黑龙潭幽深的水色像墨汁,相传有条神龙人们不认识。
官府在潭边盖屋建造祠堂,龙不能成神却被当神祭祀。
每当出现各种灾害和瘟疫,乡里人都说是神龙干的事。
家家养小猪户户酿造清酒,早祈祷晚还愿听巫婆主意。
神仙到来之时啊风儿飘飘,锦伞摇动啊纸钱不停飞起。
神仙离开之时啊风儿静静,杯盘冰冷啊香火早已灭熄。
猪肉堆在黑龙潭的石阶上,清酒泼在黑龙庙前野草里。
不知龙神到底享用了多少,林鼠山狐却经常饱醉如泥。
狐狸有啥福分小猪有啥罪?年年杀掉小猪拿去喂狐狸!
狐狸借龙神之光吃尽猪肉,九重泉底的龙神是否知悉?
天可度   恶诈人也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①。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②。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③。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④。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⑤。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⑥。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⑦。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⑧。

[
导读]
    这首诗揭露了官场上人与人之间的花言巧语、尔虞我诈,提醒人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
注释]
①度:揣度、推测。量:估量、测量。防:防备、防范。这两句是说,上天可以推测,大地能够测量,只有人的心深不可测,难已防备。
②但见:只看到。丹诚:赤诚的心。赤如血:比喻心地赤诚。伪言:假话。《国语·晋》:“伪言误众。”簧:本指乐器里用铜或其他质料制成的发声薄片,这里是指那些花言巧语、善于说假话的人,舌头巧得像簧一样,极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迷惑人。这两句是说,只看他表面上像有一颗赤诚的心,谁知道他说起假话来舌头灵巧的像簧一样美妙动听。
③掩鼻:护住鼻孔。掩,护、捂。据《韩非子·六微》及《战国策·楚》记载,魏王以美人遗楚王。楚王爱妾郑袖性妒,谓美人曰:“大王恶汝之鼻。”美人因掩鼻见楚王。袖又对楚王曰:“美人恶闻王之臭。”楚王怒,割美人鼻。参商:参和商。两个星宿名。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参,商星即辰星。后来人们用“参商”比喻双方隔绝。语本《文选》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别有参商之阔。”这两句是说,有人劝您捂住鼻子,您可千万别要捂,否则,就会害得您夫妻永远不得相见。
④掇蜂:据《太平御览》及汉蔡邕《琴操·履霜操》说,周时,尹吉甫后妻为诬前妻之子伯奇,取毒蜂放置自己衣领上,令伯奇掇之。吉甫遥见,误以为伯奇对后母非礼,怒而逐伯奇于野。后以“掇蜂”为离间骨肉的典故,掇:音duō,夺取、捉取。成豺狼:指像豺狼一样凶狠地相互残害。这两句是说,别人劝您捉蜂您千万别捉,否则,您父子二人就会像凶狠的豺狼一样相互残害。
⑤兮:啊,叹词。这两句是说,海底的游鱼啊天上的飞鸟,再深也可以钓啊,再高也可以射。
⑥咫尺:八寸曰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料:预见;预知。这两句是说,唯有两人相对之时,虽然两颗心相近咫尺,你也无法预知那颗心在想些什么。
⑦李义府:唐瀛州饶阳人,后迁永泰。身经隋唐两朝六帝。贞观中以对策中旨,任门下省典仪。他笑里藏刀,柔而害物,故人称之为“李猫”。高宗时因赞立武则天为后,累升至中书令,封河间郡公。曾奏请委派吕才等重修《氏族志》,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并收天下旧志焚之。后因罪长流嶲州。其事见《旧唐书·李义府传》及《新唐书》本传。潜:暗藏。这两句是说,您没有看见李义府那班人吗?他们一天到晚笑嘻嘻的,但那是笑里藏刀,暗中杀人。
⑧瞋:发怒时睁大眼睛。这里是愤怒之意。这两句是说,阴阳的神秘变化都能够推测出来,而人之间,笑就是怒却无法推测。

[
诗译]
天可推测地能仗量,只有人心难以提防。
看他有颗赤诚之心,谁料假话巧舌如簧。
劝您捂鼻千万别捂,使您夫妻分如参商。
劝您捉蜂千万别捉,使您父子狠如豺狼。
海底的鱼啊天上鸟,高能射下深能钓上。
只有两人相对时候,心近咫尺难以猜想。
您不见李义府辈笑,笑语声中他把刀藏。
阴阳神变化不可测,笑中藏怒难以估量。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①。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②。周灭秦兴至隋代,十代采诗官不置③。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诗悦君意④。若求兴喻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⑤。不是章句无规刺,渐恐朝廷绝讽议⑥。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⑦。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皆自媚⑧。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⑨。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⑩。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

[
导读]
    这是五十首《新乐府》诗的最后一首。作者认为诗歌要起讽喻作用,执政者要学会从中了解百姓情状,倾听百姓的呼声。这样就会上下通畅,国泰民安。而实际情况是,由秦至隋,采诗之制废弃,充斥于朝野上下的是颂歌艳词,至于兴喻规刺之言,再也难以看到踪影。作者极具忧患意识的告诫当朝的执政者,这样下去就会出现百官献媚、诤臣缄口的局面,就会产生贪官害民、奸臣惘君的弊政,就会重蹈亡国亡君的覆辙。因而要“监(鉴)前王乱亡之由”,到诗歌中去“求讽刺”。
    世事兴衰,古今一理。当今的领导人难道不应该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广开言路、朝民主的道路上多迈出几步吗?颂歌可以亡国,讽喻自能兴邦。作为一个领导人,如果连听取一点反面意见的勇气和度量都没有,那还谈得上建立什么民主政治呢?

[
注释]
①采诗官:据史载,周时曾设采诗之官,收集各地民歌。最高统治者通过这些民歌了解风俗民情,考查政治得失。《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而何休《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则说:“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国语·周语》又这样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矇诵。”所有这些都说明,上古的采诗确实是有“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汉书·艺文志》)的政治目的。导:诱导;启发。这两句是说,采诗的官,采集诗篇,听人唱歌,引导人民发言。
②言者:这里指提意见的人。闻者:听的人。此指当政者。诫:警诫。这里指引以为诫。《易·系辞下》:“小惩而大诫。”下流上通:比喻政令畅达,吏治清明。泰:《易》的卦名。乾下坤上,为上下交通之象。《易·泰》:“天地交,泰。”《彖》又云:“泰,小往大来吉亨,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引申为通畅、安宁。《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上封事:“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则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这两句是说,提意见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可以作为警戒。这样就会政令通达,吏治清明,国泰民安了。
③周灭:周武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至幽王,史称西周。周平王时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史称东周。周赧 王五十九年(前256),秦灭东周,周亡。秦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军灭齐,六国至此皆亡。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朕”,自为始皇帝,秦朝建立。至:到。隋代:隋朝。开皇元年(518),北周相国杨坚受周禅,建立隋朝,改元开皇,是为隋高祖文帝。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为部下所杀,隋亡。十代:指周、秦、汉、三国、晋、南朝、北朝、隋。置:设立。这两句是说,周朝灭亡,秦朝兴起,直到隋朝,已经有十代不设立采诗官了。
④郊庙:指郊庙歌。乐府歌曲名。古代统治者祭祀天地神衹和祖先时所用的乐章。《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中收集自汉至隋、唐的这类作品多为赞颂之语。汉代郊庙歌原有《宗庙乐》、《安世房中歌》、《昭容乐》、《礼容乐》、《郊祀歌》五种,除《安世房中歌》、《郊祀歌》,今皆亡佚。登歌: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其所奏的歌名叫《登歌》。《乐府诗集》:“登歌者,祭祀燕飨,堂上所奏之歌也。”《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周礼注》引郑众之语说:“登歌,歌者在堂也。”艳诗:以爱情为题材的诗。这里指文辞华美的诗。悦:使……愉快。这两句是说,,《郊庙歌》、《登歌》都赞颂君王的美德,《乐府》中的华美辞章都为了使君王心情愉快。
⑤求:寻找。兴喻:即“比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唐时的孔颖达曾对“六义”的作用作了分类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词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这就是说,赋比兴是表现诗歌内容的方法,风雅颂是诗歌类型的分类,人们常把缺乏社会意义和批判精神的作品批评为“无比兴”、“比兴(兴寄)都绝。”
⑥规刺:规劝指责。规,规谏、谏诤。刺,指责、讽谏。万句千章:泛指文章之多。句:句子。章:章节。这两句是说,你如果要寻找规谏、指责的话,万句千章里也没有一句。渐:逐渐;徐进。恐:担心;忧惧。绝:断。讽议:以委婉劝说的方式提意见。这两句是说,不仅是篇章句子中没有规谏、指责的话,更怕是朝廷由来以久的讽议传统也要慢慢断绝了。
⑦诤臣:直言规谏之臣。诤,音zhènɡ。杜口:闭口不言。为:变作。冗员:本指没有专职的散官,此指无事可办的闲散人员。谏鼓: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之鼓。《管子·桓公问》:“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艺文类聚》晋孙楚《反金人铭》:“尧悬谏鼓,舜立谤木”。“谏鼓,一作“建鼓”。虚器:虚设的器具。这两句是说,直言规谏之臣闭口不言,变成了无事可做的闲散人员,谏鼓高高地悬在那里,成了虚设的器具。
⑧一人:指皇上。负扆:一作“负依”。扆,音yǐ,户牖间画有斧纹的屏风。天子朝诸侯,背扆南面而立,故称负扆。《淮南子·齐俗》:“摄天子之位,负扆而朝诸侯。”《荀子注》:“户牖之间谓之‘依’。依作‘扆 ’。扆 、依音同。”端默:端坐沉默。百辟:指诸侯。辟,即君。《诗·大雅·假乐》:“百辟卿士,媚于天子。”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这里泛指公卿大员。自媚:从心里爱戴、喜欢。这两句是说,皇上背靠屏风,面南而坐,经常沉默不语;公卿大员们进入宫门,都从心里爱戴皇上。
⑨夕郎:黄门侍郎的别称。汉应劭《汉官仪》:“黄门郎日暮入,对青锁门拜,夕曰夕郎。”贺:祝贺,赞扬。德音: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春官:古代常以四季之名设官。《《左传·昭公十七年》注》谓颛顼以来,春官为木正。《周礼》以宗伯为春官,掌邦礼。唐光宅(684)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旋复旧。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这里指代礼部官员。祥瑞:吉祥。瑞:符瑞。瑞本为圭、璧璋、琮的总称,引申为瑞气感应,若合符节之义。《汉书·元后传》京北尹王章奏事:“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义善事,当有祥瑞,何故致灾异?”后以瑞喻吉祥。这两句是说,黄门侍郎所祝贺的都是颂扬皇上的好话,礼部官员每次上奏唯有万事都吉祥的言词。
⑩君之堂:皇上的宫殿。堂:殿。《礼·礼器》:“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古曰堂,汉以后称殿。古代堂、殿上下通称,唐以后始专以帝王所居为殿。千里远:极言皇宫之大。远,深奥。九重閟:极言宫禁之深远。九重:九层。閟:音bŒ,关门。语本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楚辞注》:“君门深邃,不可至也。”这两句是说,君王的殿堂啊幽幽千里,君王的宫门啊层层紧闭。
唯闻:只听到。门前事:指宫门之外的事。即民间的事,这两句是说,君王的耳朵只听到朝堂上面大臣的奏报,君王的眼睛看不到皇宫门外发生的事。
贪吏:贪官。吏,古代百官的通称。汉朝以后,始称位职低微的官员为吏。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为少吏。忌:顾忌;忌惮,奸臣:奸诈之臣。奸,自私、诈伪。蔽君:蒙蔽君王。《商君书·修权》:“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畏:害怕。这两句是说,贪官危害百姓,无所顾忌;奸臣蒙蔽皇上,无所畏惧。
厉王:周厉王姬胡,西周君王。他任用荣夷公执政,荣夷公搜刮财富,推行暴政,民不堪命。国人怨恨,又派卫巫监杀谤者,国人敢怒不敢言,道路以目。前841年,国人发难,将他放逐彘地(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胡亥:即秦二世,秦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继续劳民重赋,一任赵高指鹿为马,为所欲为。前207年,为赵高逼杀。末年: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厉王末年暴虐侈傲,召公屡谏,厉王怒,不听,并捕杀批评议论他的人。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  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厉王终不听忠臣谏言,亡死异地,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六国蜂起。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共同进谏说:“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胡亥拒谏,将三人投进监牢。冯去疾、冯劫自杀,李斯遭受五刑。不久,胡亥身死国灭。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有利:指除召公、冯去疾、李斯、冯劫之外的绝大部分公卿大员。他们慑于皇上淫威,缄口不言,故能保住性命、官爵,故云“有利”。利,利益、好处。君无利:群臣不谏,坐视君死国灭,故曰“无利”。这两句是说,您没看到厉王、秦二世的末年吗?群臣得了好处,君王却没有好处了。
愿:希望。开:除去;清除。壅蔽:遮盖。指君王受蒙蔽而视听不明。《韩非子·孤愤》:“今有国者,虽地广人众,然而人主壅蔽,大臣专权,是国为越也。”达:通。人情:即民情。求:寻找。讽刺:以婉言隐语讥刺人。本作“风刺”。《〈诗·周南·关睢〉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三句诗是说,君王啊,君王啊,希望您听我这样一句话:想要清除蒙蔽,了解民情,应该首先从歌曲、诗歌中寻找委婉讽谏的内容。

[
诗译]
                                 采诗的官,采诗听歌以引导人民发言。
说者无罪而听者引以为戒,政令畅达才能够国泰民安。
从周灭秦兴直到隋朝建国,十个朝代未设采诗的官员。
郊庙歌登歌赞颂君王美德,华美的乐府诗让君王心欢。
如果想找寻比兴规谏之语,万句千章之中也没有一言。
不是非让诗章有讽谏之语,只担心朝廷讽议逐渐中断。
直谏之臣闭口变成了闲官,高悬的谏鼓化作无用装点。
皇上背北面南端坐而沉默,百官入门都带着恭顺容颜。
黄门侍郎称贺的都是好话,礼部大员上奏的唯有吉言。
君王的殿堂啊是悠悠千里,君王的宫门啊常层层紧关。
君王之耳只听见殿上颂语,君王之眼看不到门外事端。
贪官祸害百姓更无所顾忌,奸臣蒙蔽君王已肆无忌惮。
您没见厉王胡亥最后几年,群臣缄口保身君王遭祸乱。
君王啊君王能否听我一言:真想要清除蒙蔽了解民情,
                                 请您先从诗歌里寻找讽谏。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①。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②。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③。宴安往往欢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④。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⑤。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⑥。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⑦。

[
导读]
    这是诗人晚年在洛阳闲居时写的一首诗。诗人缝制了一领新的绫袄,它华美、温暖。但诗人穿上却感到深深的不安。因为他想到了饥寒交迫之中的农民!于是诗人幻想着如能有一件覆盖洛阳的大棉袄就好了,那可以免除所有人的寒冷。
    由已身之暖 想到百姓之寒,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这是难能可贵的。

[
注释]
①文:纹理;花纹。造新成:新造成。造,制。绫:一种很薄有彩文的织物。这两句是说,水波花纹的绫袄刚刚做成,绫面柔软丝绵均匀又暖又轻。
②兴,起床。拥:围裹。向阳:对着太阳。宜:适合:蹋:同“踏”,踩。这两句是说,早晨起来,正好围裹上它对着太阳而坐,晚上很适合披上它踏雪出行。
鹤氅:鸟羽制裘,用作外套,美称鹤氅。氅,音chǎnɡ。毳疏:粗疏。毳,音cuì,粗糙的毛。实事:实际作用。意即鹤氅虽然华贵,但不能真正抗寒。木棉花:落叶乔木,又叫攀枝花。先叶开花,大而红。结实长椭圆形,中有白棉,可絮茵褥,亦可制袄。元稹《送岭南崔侍御》诗中有“大布垢尘须火浣,木棉温软当绵衣”的句子。虚名:假名声。这两句是说,鹤氅毛絮粗疏,不能真正抵御寒冷;木棉不能保暖,徒有虚名。
④宴安:安逸。往往:常常。欢:喜悦。侵夜:深夜。侵,渐近。昏昏:安静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心情安逸,常常欢喜地到深夜还没睡;一旦安稳地睡到床上了,就安安静静一觉到天明。
⑤无可:不能。救:救助。一身:自己。何情:有什么趣味。情,情趣、趣味。这两句是说,很多百姓生活在严寒中,我不能前去救助;自已一个人穿得这样温暖又有什么意思呢?
⑥念:想。农桑:农耕与蚕桑。代指耕织。这两句是说,我心里想着农民的耕织的辛苦,耳朵里好像听到了他们挨冻受饿的呻吟声。
⑦争得:怎么能得到。争,犹“怎”。大裘:本指天子大祭祀用的礼服,这里指大的皮袄。这两句是说,怎么才能得到一领万丈长的大皮袄,给您把整个洛阳城全都盖住。

[
诗译]
水波花纹的绫袄刚刚做成,绫面柔软丝棉均匀暖又轻。
早起裹着它面对太阳而坐,晚上适合披着它踏雪出行。
鹤氅毛絮粗疏难抵御寒冷,木棉花絮不暖只徒有虚名。
心情安逸兴奋得深夜未睡,一旦上床静静地一觉天明。
百姓多寒我不能前去解救,自己独暖又哪有好的心情。
心想着农民们耕织的辛苦,耳中像是听到了饥寒之声。
怎么才能有领万丈的皮袄,给您覆盖住整个的洛阳城。
岁  暮

    惨淡岁云暮,穷阴动经旬①。霜风裂人面,冰雪摧车轮②。而我当是时,独不知苦辛③。晨炊廪有米,夕爨厨有薪④。夹帽长覆耳,重裘宽裹身⑤。加之一杯酒,煦妪如阳春⑥。洛城士与庶,比屋多饥贫⑦。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⑧?如我饱暖者,百人无一人⑨!安得不惭愧,放歌聊自陈⑩。

[
导读]
    岁暮,也就是年末。
    一年将尽,而天气阴晦,寒气逼人;何况十几天以来,不见睛日,天下黎民,将要度过一个什么样的年关呢?诗人由自己富足有余的生活推及饥寒交迫中的洛阳城中的士民,情动乎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诗的前四句,是作者对临尽岁末的洛阳城自然环境的总体交待,突出其天寒风大雪深的恶劣气候。中间八句,从吃与穿两方面落笔,交待自己温暖舒适、米酒充盈的士大夫生活。后八句议论、感叹,于安乐自适中,想到士与庶炉中无火,甑中无饭,正处在饥寒的困境中,但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只能道一声“惭愧”,写下这首诗,聊以表述自己的情怀罢了。自然,白居易没有去开仓济贫,将皇上的温暖送到每家每户人的心上;也没有去访贫问苦,去做些诂名钩誉的表面文章,但谁又能怀疑凝聚在诗中的白氏的“忧民”思想呢?君不见,当今多少顶着耀眼桂冠的达官要人,成天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他们贪票子、占房子、玩女子,哪里还有一点共产党员的样子!又有谁能道一声“惭愧”?仅就这点来说,白居易的这首诗也是有独特价值的。

[
注释]
①惨淡:又作“惨澹”。凄凉的景象。岁云暮:即“岁暮”,一年将尽时。语出《诗经·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穷阴:犹“穷冬”。季冬、将尽的冬令。《神农本草经》:“秋尽为阴。”《文选》鲍照《舞鹤赋》:“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动:不觉、不经意。经旬:经过一旬。旬,十天。《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两句是说,临近年底,景色凄凉,这阴晦暗淡的天气已经有十几天了。
②霜风:冬天的风。裂:本指拆开,这里是吹开的意思。摧:毁坏。这两句是说,北风吹裂了人脸,冰雪毁坏了车轮。
③当:在。是时:这个时候。苦辛:辛苦。语出《后汉书·孔奋传》:“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涧,徒益苦辛耳。”这两句是说,可是我在这样的季节里,唯独不知道挨饿受冻的滋味。
④廪:音lǐn,粮仓。爨:音cuàn,炊。这两句是说,早晨做饭,仓中有米;晚上做饭,厨房里有柴。
⑤夹帽:一种有衬里的帽子,此指棉帽。覆:盖。“重裘而立犹惨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这两句是说,棉帽长长,能盖住两耳;长袍厚重,能裹住全身。
⑥妪妪:温暖。阳春:温暖的春天。《楚辞·九辩》:“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这两句诗是说,再加上喝一点酒,全身温暖,就觉得像春天一样。
⑦洛城:洛阳城。士与庶:士民与庶民。士,古时四民之一,位在庶民之上。《管子·五辅》:“其士 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谷梁传注》:“士民,学习道艺者。”《唐六典·户部尚书》则进一步解释说:“凡习学文武者为士。”因此,这里的“士”就是指那些出身低贱的文职人员或普通兵卒。庶:平民。比屋:又称“比舍”,邻舍。这两句是说,洛阳城里的士民与庶民,家家户户都是贫穷、饥饿。
⑧甑:音zèng,瓦制煮器,后世以竹木制者称蒸笼。甑有尘,言已断炊多日。这两句是说,哪一家的炉中还有火?谁家的炊具上没蒙上一层尘土呢?
⑨这两句诗是说,像我这样吃饱穿暖的人,一百个当中也没有一个。
⑩安得:怎能。放歌:尽情歌唱。聊:姑且。自陈:表达自己的情怀。

[
诗译]
一年将尽啊暮色惨淡,阴晦的天气已有十天。
北风抽打着人的面颊,厚厚冰雪把车轮折断。
而我每当到这个时候,唯独不知道生活艰难。
晚上做饭厨房有柴草,早上做饭库房有米面。
大大的棉帽盖住双耳,厚厚皮衣把全身裹满。
吃饭时再饮一杯热酒,全身暖和像到了春天。
洛阳城中的庶民士子,家家户户正饱受饥寒。
还有几家能炉中有火?尘土已经落满了米罐。
像我这样能吃饱穿暖,百人之中一个也难见。
想想怎能不感到惭愧,姑且呤出这抒情诗篇。
别州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①。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②?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③。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④。

[
导读]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将要离开杭州时写给前来送别的杭州父老的一首赠别诗。
    长庆二年,在朝为中书舍人的白居易出为杭州刺州。在任期间,他关心百姓疾苦,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在西湖筑堤蓄水,据说可灌溉田地一千多顷。
    诗歌以杭州百姓欢送诗人的场面起笔,通过诗人的所思所想,表现了作者与杭州百姓的鱼水深情。

[
注释]
①耆老:老人。特指名望较高、受人尊重的老者。《国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耆,音qí。遮:挡。壶浆:酒浆。以壶盛之,故名。陆佐公《石阙铭》:“壶浆塞野,箪食盈途。”别筵:送行的酒席。这两句是说,当地有名望的父老们挡住了归路,宴席上摆满了送行的美酒。
②“甘棠”句: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思其德 ,遂作《甘棠》诗。《左传·昭公二年》:“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以后人们多用“甘棠”作为称颂官吏政绩之词。“甘棠无一树”,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意思是说自已没有像召公那样为百姓做好事。那:音nuó,如何、怎么样。潸,音shān。这两句是说,我没有为杭州人民做什么好事,哪值得大家酒下分别的泪水呢?
③税重:赋税繁重。贫户:穷人家。户:住户,一家谓一户。农饥:农民饥饿。足旱田:使旱田更加干旱。足,过分。这两句是说,税赋繁重,就会使贫穷的人家增多;农民饥饿就使得干旱的田地更加干旱。
④唯留:仅仅留下。与汝:给你们,指杭州百姓。凶年:荒年。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而散之四者,几千人矣。”这两句是说,我仅仅给杭州的百姓留下这一湖清水,遇上荒年,或许能起到解救的作用。

[
诗译]
有名望的老者们挡住归路,桌子上摆满美酒为我送行。
自己并未给百姓多少恩德,哪值得大家这样泪水盈盈。
税收加重让百姓越发贫困,农民饥饿旱田更难以浇种。
留下这碧波荡漾一湖绿水,救助你们大旱无雨的年景。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813~858?)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作者曾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足见其出身和处境的寒微。文宗大和三年(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并与其子令狐绹相交游。大和六年,二十五岁的李商隐在令狐氏的推荐下进士及第。令狐父子是牛僧孺党的重要成员。令狐楚死后,李商隐进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又娶了王的女儿为妻。王茂员是李德裕党的拥护者。当时,唐王朝内部的牛李党争日趋激烈,李商隐的改换门庭遭到了令狐绹及其牛党中人的围攻。商隐终身潦倒,大约在四十六岁于郑州闲居时死去。有《李义山诗集》、《李义山文集》。
    其事见《旧唐书·李商隐传》及《新唐书》本传。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①。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②。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③。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④。

[
导读]
    大中五年(851),作者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潦,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住了四年多,这首诗就作于这个时期。
从体裁上来说,这是一首咏物诗,它“传神空际,超超玄著”,曾被清朝康熙时浙西词派的一代宗师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的作品,前四句以蝉自比,暗道自身遭遇,表明自己生活清贫的原因是因为为人清高,不屑屈节向人,当然得不到当权者的同情。后四名,在概述自己生活不安定、四处漂泊的同时直抒情怀,表明自己要像蝉一样永保高洁的品格。

[
注释]
①本以:本来因为。高:所处位置高,指蝉栖于高树之上。难饱:难以吃饱。蝉于高树之上餐风饮露,所以难以吃饱。徒劳:白费劳力。这两句是说,蝉栖息在高枝之上,餐风吹露,难以吃饱,它不断发出愤愤不平的叫声,也不过白费气力罢了。
②五更:旧时分一夜为甲、乙、丙、丁、戊五段,叫做五更,又称“五夜”、“五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更,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此指第五更。梳:稀梳。此指蝉的叫声越来越低、断断续续。一树:整棵树。一:全。这两句是说,天快亮的时候,蝉的叫声已经越来越低、断断续续了,可是它所栖息的大树,都仍然通体碧绿,对蝉的声嘶力竭毫不动情。
③薄宦:卑微的官职。梗犹泛:据《战国策·齐策》:桃梗(桃木人)谓土偶人(泥人)曰:子(你),西岸之士也,挺(塑)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破碎)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说苑·正谏》里引“漂漂”作“泛泛”。作者用这个黄故比喻自己生活不安定,四处漂泊。故园:旧家园、故乡。芜已平:指田地荒芜了,里面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把庄稼盖住了。平:使……平。此句用陶渊明《归去来》:“田园将芜胡不归。”这两句是说,自己官职卑微,四处漂泊不定,而故乡的田地已经荒芜了,我却仍然未能回去。
④烦君:麻烦您、有劳您。相警:提醒,使之注意。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举:全。这两句是说,多谢您特意来提醒我,要保持高洁,不要随波逐流,我也和你一样,全家都过着清贫的生活。

[
诗译]
本来因高居树上难以得饱,发出不平的叫声也是徒劳。
天亮时越叫越低断断续续,通体碧绿的大树像没听到。
官职卑微小草般随处漂泊,故乡的田地已经长满野草。
多谢蝉儿对我的及时提醒,因我也全家清贫衣食不保。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①。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②。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③。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 竟未休④。

[
导读]
    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是唐代泾原节度使治所。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王茂原任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838),李商隐前往泾州,做了王茂元的幕宾。不久,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试,但因牛党的人从中作梗,落选而归。这年的春天,他登上安定城楼,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风骨清峻、笔力雄健的著名诗篇。
    诗人有“欲回天地”的政治抱负,有“永忆江湖”的超凡志趣,却一直寄人篱下,怀才不遇,而且还时常受到政敌的猜忌和排斥,这一切让他忧愤不已。诗中以贾谊、王粲自比,展露自己的胸襟抱负;用庄子的寓言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欲杂念,又表示出对那些只想着个人权势利禄的庸俗之辈的由衷地蔑视。

[
注释]
①迢递:高大的样子。百尺楼:此言安定城楼之高。汀洲:水中小洲。汀:音tīnɡ。据《太平广记》载,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汀洲大约就指这片地方。这两句是说,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举目远眺,只见城东方向杨树参差,葱郁一片,那绿树之外的地方都是洲渚了。
②贾生:贾谊。西汉初期时人。他博学多才,有远大的政治眼光。他看到匈奴侵扰于外,诸侯跋扈于内,便向皇帝上《陈政事疏》指出社会政局令人不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但未引起朝廷重视。他不断遭到政敌排挤,一直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三十二岁。这是李商隐以贾谊少年有才而不得志自比。虚:白白地、空。垂涕:流眼泪。王粲:东汉末年人。字伸宣。他少负才名,在北方大乱时,流寓荆州,依附刘表,很不得志。王粲曾登当阳城楼,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是李商隐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这两句是说,贾谊年轻时的眼泪白流了,王粲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更想远出游历吧?
③永忆:常常想到。江湖:与“朝廷”相对,指隐居的地方。“永忆江湖归白发”即“永忆白发归江湖”。白发,指年老的时候。归:归隐。欲:想要。回天地:即旋转天地。这里指建立大功业,挽回国家颓败的命运。扁舟:小船。扁,音piān。“归白发”、“入扁舟”俱用春秋时范蠡的典故。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以后,乘一叶小船,泛游五湖,从此归隐不出。《史记·货殖列传》谓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李商隐这两句实是由此变化而出。大意是说,自己老是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还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大业完成以后。
④腐鼠:比喻庸俗人所珍视的贱物。此指官职、名位。成滋味:作美味。猜意:猜疑。鹓鶵:鸾凤之类的鸟。比喻有高尚品格的人。这两句借用庄子寓言表白心迹。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于是百般防范。庄子亲见惠施,坦言相告:鹓鶵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的腐鼠当美味而羡慕。《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为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赫!”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这两句是说,自己就像鹓雏,并不是寻常的人物,无意于升官发财,没有想到有些人像猫头鹰一样不知道死老鼠腐臭,还以为是美味,无休止地猜疑自己要前去争夺。

[
诗译]
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举目四望,城东绿杨掩映之外便是汀洲的地方。
年轻时的贾谊真是白流了许多眼泪,春天到来后也许王粲更要远游他乡。
常常想到自己年老以后便归隐江湖,只是倘未辅佐君王复兴颓败的大唐。
猫头鹰 不知道腐烂的鼠肉并非美味,却不停地猜疑高洁的鸾凤要来争抢。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群玉(813~860?)
    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唐代诗人、书法家。他性情淡泊,举进士不第后,便无心功名。裴休做湖南观察史时,对他甚是器重,曾屡加延致。唐大中八年(854)游长安,上表献诗三百篇。时裴休为相,荐授宏文馆校书郎。不久,又弃官回乡。 他与杜牧、段成式均有来往,与方干过从甚密,多有酬唱。
    有《李群玉诗集》传世。
    其事见《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放  鱼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①。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②!

[
导读]
    这是一首意味深远的咏物诗。诗人在将鱼放生的时候,对鱼殷殷嘱咐,既希望它能早日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没有危险的快乐世界,又提醒鱼儿莫要恣意漫游,因为香饵之内藏着的是锋利的钓钩。作者以予盾的心态结构全篇,篇幅虽短,却意蕴深远,寄托是咏物诗的灵魂。该诗深藏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不要垂涎于官位,不要醉心于金钱,不要疾迷于名利,须知这香饵之下,隐藏着身败名裂的祸患!小小一首《放鱼》,婉而情恳,小中见大;由此及彼,让人妙悟。全诗道出的实是人生的大道理。

[
注释]
①早觅:早日寻找到。为龙:化成龙。《水经注·河水》:“鱣鲤出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漫游:毫无顾忌地随意游动。这两句是说,我既希望你能早日变成龙而去,可又不能不提醒你:千万别在江河湖海里恣意漫游啊!
②须知:一定要知道。香饵:有香味的钓饵。饵:钓鱼用的鱼食。触口:口所及。铦钩:锋利的鱼钩。铦:锋利。铦,音xiān。这两句是说,一定要记住,那些散发着香味的饵食,一旦到你嘴里就是锋利的钓钩。

[
诗译]
希望你早日化龙而去,别在江海里恣意漫游。
要知饵食虽发着香味,进嘴便是锋利的钓钩。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邺(816?~875?)
    曹邺,字业之,一作邺之,桂林阳朔(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中四年(850)进士。曾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迁太常博士,历祠部、吏部郎中,官至洋州刺州。
    他的诗歌能广泛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疾苦,内容充实,笔锋犀利。有《曹祠部诗集》传世。
    其事见《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①。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②?

[
导读]
    该诗如题所示,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诗的前两句,作者以貌似平淡而又略带夸张的笔法形象地勾画出了官仓之鼠的特征和习性,后两句概写边疆将士和普通百姓的饥饿,以和官仓之鼠居无忧、食无饥形成强烈的对比,将一个人不如鼠的丑恶现实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末句,作者以诘问的句式,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去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者。
官仓鼠,不就是靠吮吸民旨民膏而生存的贪官污吏吗?他们贪脏枉法,事无忌惮,法令的苍白无力、吏治的腐败透顶由此可见一斑了。
    以老鼠比喻贪官污吏,始于《诗经·硕鼠》,而《官仓鼠》对造成贪官现象的理性思考,的确是《硕鼠》所难以相比的。

[
注释]
①官仓:国家的粮仓。斗:量器。走:跑。这两句是说,国家粮仓里的老鼠像斗一样大,看见有人打开仓门进来也不跑开。
②健儿:唐代士兵名目有此一类。《唐六典·兵部尚书》:“天下诸军有健儿。”这里指边关将士。遗:使、教。朝朝:天天。这两句是说,边疆的将士缺乏粮食,普通的百姓遭受饥饿,又是谁让你们天天都能吃得这样饱呢?

[
诗译]
国家粮库里的老鼠体大如斗,看到仓门打开也不惊慌逃走。
边关将士无粮百姓饥饿难忍,谁使你们天天饱食快活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皮日休(834~902?)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外号闲气布衣、醉吟先生。湖北襄阳人。出身寒微,少有大志,曾决心要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踪业。曾周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至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南行寓居寿州。唐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曾官著作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唐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大军攻占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入长安称帝后,任命皮日休为翰林学士。他的结局,说法不一。或以为黄巢所杀,或以为唐王朝所杀,或以为客死宿州。有《皮子文薮》传世。
    其事见《北梦琐言》、《南部新书》。

贪官怨

    国家省闼吏,赏之皆与位①。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②?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③;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 ④。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棰⑤。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⑥。朝廷及下邑,治者皆仁义⑦。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⑧。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⑨。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⑩?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

[
导读]
《正乐府》十首是皮日休诗歌的代表作。他在《正乐府十篇并序》中说:“乐府,盖古圣王采天下之诗欲以知国之利病、民之休戚者也。”因此,“诗之美也,闻之足以劝乎功;诗之刺也,听之足以戒乎政。”《贪官怨》作为其中一篇,正是刺时事,使从政者闻之足戒的力作。
贪官,指那些尸位素餐、鱼肉百姓的地方官吏;怨,就是恨。“贪官怨”题意明确,饱含着作者压抑不住的愤激之情。
全诗二十六句,分三层。
第一层,作者以说理起笔,以十句的内容向人们展示地方官吏的恶政。有的官员昏昏瞀瞀,不明事理;有的官员心如蛇蝎,残害生灵。正是这样一帮久居禁中、不知诗书的无赖之徒,却能宰邑县之地,居尉史之位,祸害乡民,荼毒百姓。基层的吏政这样腐败,上层的情况又将如何?是谁造成了这样黑暗的吏政?作者引发人们的思考之后,故意将此答案按下不表,却以中间四句作为第二层次,追述古代圣贤的清平之治,以那时的国无遗贤、推行仁政来与眼下的情况进行对比,从客观上提出了改革吏政的必要。最后十二句是第三层。这一层是作者开出的治理地方吏政弊端的药方,即举贤任能,由下及上进行整改,从而创造一个天下太平、政清民安的局面。
皮日休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想让从政者闻而惊戒,也想证朝廷知悉下情,对贪官们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整治。但此时的唐朝已经是纲纪崩坏,积重难返。当政者没有因皮日休的乐府诗而有一丝一毫的惊戒,真正使这帮误国君臣惊戒的却是不久到来的黄巢领导的翻天覆地的农民大起义!
“如何太平世,动步却途穷?”(《正乐府之五·路臣恨》)难道不可以从这《贪官怨》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吗?

[
注释]
①国家:帝王。省:音x‹ng,察看、检查。闼吏:指宫中的小官吏。闼:音tà,宫中的小门。与位:给(他)官位。这两句是说,君王亲自考察宫中的小吏,作为对他们的奖赏,都给他们一个官位。
②素来:向来。知书:通晓诗书。精:熟悉、精通。吏理:做官的方法。这两句是说,这些人向来不通晓诗书,他们做官以后又怎么能精通为官之道呢?
③大者:指官大些的。宰邑:统辖一个县。邑,县的别称。尉史:尉与史都是县宰的佐官,尉掌武,史掌文。这两句是说,官大的,可以做一县之长;官小的,也可做个县宰的佐官,
④愚者:愚蠢的人。混沌:本指天地未开辟的前的元气状态,这里指糊糊涂涂,不辩事理。毒者:狠毒的人。雄虺:巨大的毒蛇。虺,音huǐ,毒蛇、毒虫。语出《楚辞·天问》:“雄虺九首。”这两句是说,愚蠢的,一天到晚,糊糊涂涂;狠毒的,就像巨大的毒蛇。
⑤伤:伤害。尧舜民:指善良的百姓。尧舜本指古代两位贤明的君王,此处借以褒指唐朝的皇帝。此句暗含讥斥。百姓依然是善良的百姓,一如尧、舜时代的子民,而国君却早已不是当年的贤君了。仍以“尧舜”称之,实是用名实不符的矛盾构成乐府诗歌的“刺”。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袒:音tǎn。鞭棰:即鞭抽棍打。棰:音chuí,木棍。鞭、棰是古代鞭刑与杖刑的代称。这两句是说,真让人悲伤啊,那些明君治下的善良百姓,他们经常被扒光衣服,鞭抽棍打。
⑥吾闻:我听说。遗士:漏选的贤士。言朝廷能举贤任能。这两句是说,我听说古代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的时候,所有贤能的人都能得到任用,没有遗漏在民间的贤士。
⑦朝廷: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邑:下边的县城。治者:治理政务的人,指为官者。皆仁义:都是有仁义的人。仁义:指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政治观念。仁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先秦诸子的解释不尽相同。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墨子说:“仁,仁爱也。”(《墨子·经说》)春秋末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仁政”,他对“仁政”内容的解释是:“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义,就是宜、适宜。合理、适宜的事物叫义。《论语·公治长》:“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仁”与“义”被古代统治者认为是治理天下的最好的方式。后也用“仁义”作称颂地方官吏施政的套语。这两句是说,上至朝廷,下至普通的小县,从政者都是有仁义的人。
⑧贤良:指贤良的人。定制:规定的制度。语出《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兼:同时具有。拘忌:拘束畏忌。语出荀悦《前汉纪·惠帝六年》:“故秦得擅其海内之势,无所拘忌,肆行奢淫,暴虐天下。”这两句是说,君王选取贤良的人,不仅规定了一定的规章制度,还使这种制度同时具有约束官员、使其有所畏惧的作用。
⑨所以:……的目的。用此徒:用这些人。徒:众人。指前面的“闼吏”。令之:让他们。禄仕:指官职。禄,俸禄、官吏的俸给。仕,做官。这两句是说,使用这些人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官吏。
⑩何不:为什么不。广取:广泛录用。广,扩大、广泛地。历试:选择试用。这两句是说,为什么不广泛地录用人材,为什么不进一步选择试用呢?
下位:在下的地位。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子亦长矣,而在下位。”这里指官职卑微的地方官吏。上位:高位。语出《易经·乾》:“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这里指朝廷一级的高官大员。这两句是说,做地方官的都是贤能之士,这些人一旦做了高官大员,其吏政的清明那还用问吗?
胥徒:胥,音xū。《周礼·天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人。”《周礼注》:“胥,谓其有才智为什长。”《周礼疏》:“案周室之内,称胥者多,谓若大胥、小胥、胥师之类,虽不为什长,皆是有才智之称。”泛指在官府中供役使的人。赏以财:用财物赏赐。俊造:学识造诣很深的人。语出《三国志·魏武帝纪》建安八年《修学令》:“其令郡国而教学之。”悉:全部,为吏:做官。这两句是说,有才能的小官吏,都能得到朝廷的物质奖励,乡间有学问的人,也能都出来做官。
平:清平。指政治平正,国泰民安。甘:甘心、甘愿。弃市:处死刑。《礼·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这两句是说,如果这样做天下还不清平的活,我心甘情愿被朝廷处死。

[
诗译]
君王亲自考察宫中的小吏,放到地方担任相应的官职。
有些人素来都是不通诗书,又怎能够精通为官的道理。
官大的或者统辖一个县城,官小的也干上了县宰助理。
愚蠢的一天到晚糊糊涂涂,恶狠的如同毒蛇凶残无比。
可悲啊明君治下的老百姓,还要被扒光衣服鞭抽棍击。
我听说古代帝王当政之时,天下没有遗漏不用的贤士。
朝廷大员以及地方的小吏,处理政务都讲究道德仁义。
君王在全国范围选择贤良,订立规章对他们严加管理。
国家之所以要任用这些人,是想让他们做个合格官吏。
为什么不广泛地选取人材?为什么不大量地考查测试?
地方官吏都能够清正廉洁,朝中大员能会是什么样子?
公府差役能做到有功必赏,国中俊杰都能够选作官吏。
如果是这样天下还不太平,我心甘情愿地被朝廷处死。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聂夷中(837~884?)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一作河南人。他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由于时局动荡,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得以补做了华阴县尉。赴任时,琴书之外,一无余物。他的诗作质朴而深刻,对劳动者有深切的同情。《唐才子传》谓其“伤俗闵时”,他的很多作品皆能“裨补政治”。有诗集二卷,今已散佚,所遗诗作三十余首俱存《全唐诗》中。
    其事见《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①。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②。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③。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④。

[
导读]
    《咏田家》一名《伤田家》。
    这首诗揭露了封建赋税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语言简洁质朴,感情沉痛激切。其中“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写得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寓意深刻,以至“剜肉医疮”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
    该诗与李绅的《悯农》二首后前辉映,俱为唐末同情农民悲惨生活、抨击社会不合理现状的名篇。《唐诗别裁集》的编者沈德潜甚至认为这首诗可以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相提并论,于是给它以“言简意足,可匹柳文”的高度评价。

[
注释]
①粜:音tiào,卖粮食。这两句实写农民的“卖青”。二月蚕还没有长大,五月谷子还没成熟,农民却提前卖“新丝”、“新谷”,实际上就是将尚未收获的东西低价抵押出去。这表明农民生计无着,和当时朝廷的赋敛之重。
②眼前疮:指眼前的难关,饥饿、赋税等。剜却:挖掉了。却,表示完成。心头肉:指新丝、新谷。因为这是农民一年的衣食,是生活的命根子。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入骨三分地写出了农民为了度过眼前的难关,不得不忍受财主们残酷剥削的血淋淋的现实。
③愿:希望。这两句是说,我希望君王的心能化作给人们带来光明的蜡烛。实即委惋指出当时的唐皇之心还不是“光明烛”。这是对当政者的讽刺与谲谏。
④绮罗筵:富人们的豪华宴席。绮罗:有花纹的丝织品。绮罗多为显贵豪富所穿,所以以此指代富贵人。逃亡屋:唐代后期,苛捐杂税日重一日,农民“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   踣”于是造成了“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的社会局面。这两句是说,但愿这光亮的烛光,不要在照在富人们的宴席上,只照在那些背井离乡的穷人们的家里。

[
诗译]
二月里被迫出典新丝,五月间忍痛抵押新谷。
虽然救治了眼前疮病,也像心上的肉被割去。
我只希望君王的慈心,变成带来光明的蜡烛。
不要再照富人的筵宴,只照那些穷人的房屋。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偓(842~923)
    韩偓,字致尧,或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童年时即以能诗受姨父李商隐赏识,李曾赠诗推其为“雏凤清于老凤声”(“老凤”指其父韩瞻)。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一度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回朝后拜左拾遗,迁左谏议大夫。天复元年(901),与宰相崔胤定计诛杀宦官头子刘季述,迎纳被囚禁的唐昭宗李晔复位,以功授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参与机密。同年十一月,昭宗被劫持赴凤翔,韩偓随驾西行,任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受旨。后因受到权臣朱温排挤,贬为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佑二年(905)复原官,偓不应诏,携家入闽,依闽王王审知而卒。有《韩翰林集》。
    其事见《新唐书》及吴任臣的《十国春秋》。

安  贫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①。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③。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④。

[
导读]
    唐天复四年(904),手握重兵的东平王朱温杀掉宰相崔胤等大批朝官,并毁掉长安,胁迫唐昭宗迁居洛阳后杀掉,立辉王祚,是为唐哀帝。韩偓因为得罪朱温,遂被贬出京城。他辗转南下,于天佑三年(906)到达福州,投靠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天佑四年四月,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王审知慑于朱温的武力,接受了梁的封号,韩偓便离开福州,流寓汀州沙县、尤溪县等地。乾化元年(911)定居闽南泉州的南安县。这首诗大约就写在他于南安定居的第二年。
    题作“安贫”,有自慰自劝之意。这里的贫,即指经济上的困窘,又指政治上的失意,全诗反映的是不想安贫、可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自甘贫困的矛盾心理。感慨中加杂着愤懑,愤懑里又隐含着无奈,这也许就是邵祖平在《韩偓诗旨表微》中所说的该诗“最能动人心脾”的原因所在吧。

[
注释]
①手风:手麻木不仁之症。风,风痹。《灵枢经·寿夭刚柔》:“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阴阳俱病,命曰风痹。”慵展:懒得打开。慵,音yōnɡ。八行书:原指每页八行的信纸,《后汉书·窦融传》附窦章注引马融《与窦伯向(章)书》:“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后遂以之作为书信的通称。眼暗: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休寻:不找。九局图:有九局棋的棋谱。这两句是说,我的手麻痹了,懒得打开书信;眼睛昏花了,不想找寻棋谱看。
②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尘埃。语出《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筠管:笔管。此指笔。筠,音yún。蒲卢:土蜂,又名细腰蜂。这两句的意思是,闲居无聊,每天望着室内的尘埃在透进窗子的日光里飘浮;而案头的毛笔长时间的闲置不用,笔筒里竟然生出了土蜂。
③谋身:考虑自己。拙为:犹言不善于某种手段、做法。拙,笨。安蛇足:即画蛇添足。安,加、添上。此指韩偓在朝时,曾向唐昭宗推荐赵崇为相,遭到朱温反对,韩偓几乎被杀。朱温篡唐,蓄谋已久,任何有利于唐王室的做法都必然要遭到朱温的仇视和反对。作者此诗大约写在乾化二年(912),此距朱温篡唐已有六年,想到当初荐赵为相,抑制朱温的做法真是画蛇添足之为。另外,此处的“谋身”实际上也就是“报国”,诤臣在朝,无不以身许国,绝无私欲存其中。这二联实属互文见义。危曾:在某事上遇到危险。捋虎须:撩拔老虎的胡须。比喻触犯凶恶残暴的人。《庄子·盗跖》记述孔子游说盗跖而被驱赶出来后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据《新唐书·韩偓传》载,某次侍宴,朱温上殿奏事,侍臣纷纷避席而立,唯有韩偓依照礼制端坐不动,这使朱温极为恼怒。这两句是说,为自己考虑,有些笨拙的做法实在是画蛇添足;为国家着想,有时也不避危险,触犯一些穷凶极恶的人。
④举世:整个社会。举,全。默识:心记,领悟。语出《论语·述而》:“默而识之。”谁拟:谁准备。试齐竽:典出《韩非子·内储(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这里引用此典是表示希望能有人像齐湣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真伪一一判别,合理赏罚。这两句是说,整个社会上或许没有人能真正领悟我上述的做法,只是不知道将来有谁能准备像齐湣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优劣一一加以甄别呢?

[
诗译]
手患痹疾懒得打开朋友的来书,眼睛昏花也不想寻找往日棋谱。
日光透过窗户映出飘动的尘埃,案头闲置的笔管已有土蜂生出。
为生计做些愚笨之举实在多余,报国家也曾不避风险撩拔虎须。
整个社会无人能领会用人之道,不知谁能像湣王那样逐个听竽。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荀鹤(846~904)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人。据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和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杜牧于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其妾程氏有孕,程后为杜牧妻逐出,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杜荀鹤出身寒微,少年勤奋,十七岁时已在诗坛崭露头角。数上长安应试,皆名落孙山。时逢黄巢起义军席卷唐朝半壁河山,他回家隐居,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不久,他投身朱温门下,曾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朱温,于是在大顺二年(891)得中进士。又由于朱温表荐,得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遘重疾,甸日而卒。由于他投身朱温,晚节不保,何光远《鉴诫录》评议他是“壮志清名,中道而废。”有《唐风集》传世。
    其事见《旧五代史•梁书•杜荀鹤传》。

                                                  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鬓发焦①。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②。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③。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④。[导读]
    《山中寡妇》与《乱后逢村叟》总题为《时世行》二首,反映的是唐末战乱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杜荀鹤入仕前,长期生活在下层劳动人民中间,写作了一大批关怀国计民生、同情劳动者苦难的作品,其自谓“诗旨不能忘救物”(《自叙》)绝非虚言,在这一点上,与元、白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山中寡妇》对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以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所过的悲惨生活作了真实而具体的描述。特别是尾联,农民逃避征徭,到深山不行,到更深之山还是不行,足见统治者的搜刮到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两句也便以对封建赋税和劳役的有力鞭挞成了传诵至今的名句。
    杜荀鹤曾在《秋日山中》一诗中写道:“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山中寡妇》的确题现了他从事诗歌创作的这一宗旨。[注释]
①蓬茅:蓬舍茅层。麻苧:指大麻与苧麻。语出张衡《南都赋》:“其原野则有桑膝麻苧”穷苦人多用麻布缝制衣服。鬓发焦:两鬓的头发已经枯黄。焦,黄黑色。陶宏景《真诰•运象》:“心悲则面焦,脑灭则发素。”这两句是说,丈夫死在战乱中,剩下妻子住守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她穿着麻布缝制的粗陋衣服,两鬓的头发已经枯黄了。
②桑柘:桑树。柘,音zhè,木名,属桑,叶可饲蚕。废:废弃。言桑树早已枯死,家中早已不养蚕了。犹:还。征苗:征收田赋。这两句是说,桑树已经废弃,家中早已不养蚕了,却还要交纳蚕桑的赋税;田园早已荒芜了,本已颗粒无收,却还要交纳田赋。
③旋:随即,随时。斫:音zhuó,砍。这两句是说,时常采来野菜,连根也不摘去便用水煮着吃;随时砍来鲜树枝,还不等晒干就连叶加枝一块烧。
④任:任凭。应:应当。引申为料想该当如此。征徭:赋税和徭役。语出《后汉书•隗嚣传》:“至使穷庙策,竭征徭,身殁众解,然后定之。”这两句是说,任凭你是逃往比深山更深的地方,也还是无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劳役。[译诗]
                         丈夫在战乱中死后她独守草屋,身穿着麻布衣服头发又黄又枯。
                         桑林枯死了还要照常交纳蚕税,田地荒芜了仍然难以免去田赋。
                         经常采来野菜带着根一块煮食,随即砍下树枝未干就送进灶炉。
                         任凭你逃到比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无法躲开官府的劳役和税租。
                                                    自  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①。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窍禄人②。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③。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④。

[导读]
    《自叙》是杜荀鹤晚年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诗人自知身处乱世,怀才难遇,因此只能以酒、琴、书来慰藉平生。杜荀鹤真的安于这种远离时事的生活吗?不。他从没有真心想当一名啸傲山林的隐士。只是世情浊乱,人妖颠倒,既然为官不能有功于国、有益于民,他只能暂做闲人,因为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条为官的准则:绝不做只知道窃取国家俸禄的庸官俗吏。
    全诗沉郁顿挫,襟怀满纸。冰清玉洁的情怀、报国无门的愤懑、病身困居的苍凉、以诗箴刺的苦心“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惠洪《冷斋夜话》),感人至深,特别是“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的警联,真可谓金声玉振,落地有声,千载之下,让那些只知道吃拿卡要、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们闻之汗颜![注释]
①酒瓮:装酒的坛子。瓮,音wˆng,盛酒的陶器。琴书:琴和书。典出《楚辞•九思•伤时》:“且从容兮自慰,玩琴书兮游戏。”熟谙:熟悉。谙,音„n。时事:当时的事情。语出《三国志•魏•李通传》注引王隐《晋书》:“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评论时事,臧否人物。”乐贫:指安于穷困,不以穷困为忧。这两句是说,每天饮饮酒、弹弹琴、看看书,以这些陪伴着病中的身体,打发时光,因为对眼下的世事非常了解,所以我并不以穷困为忧。
②宁为:宁愿做。宇宙:天地。与“乾坤”同义。闲吟客:情闲的吟诗的人。吟,吟咏、作诗。窃禄人:盗取俸禄的人。指尸位素餐的官员。这两句是说,我宁愿在天地间做一个清闲的吟诗作赋的人,也不愿当一位窃取国家俸禄而又无所事事的庸官。
③诗旨:作诗的意义、主张。救物:此指救治国家和人民的苦难,也就是济世救民。奈值:为什么逢着。值,遇上、碰上。不容真:容不下真的东西。这两句是说,我没有忘记,济世救民是诗歌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可碰上了这样一个不允许讲真话的社会又有什么办法呢?
④平生:平时,平素。肺腑:比喻内心。无言处:没有说的地方。逸人:隐居的人。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内心话平时找不到说的地方,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看来只能做我们大唐王朝的一位隐士了。

[诗译]
                           美酒琴书陪伴着我生病的身体,熟悉世情又何必再为穷困忧戚?
                           宁愿做一个天地间清吟的诗人,不愿当那窃禄的庸官无所事事。
                           未忘记济世救民是诗歌的主旨,这社会却不允许表达真情实意。
                           内心的话语找不到表述的地方,白发苍苍的我只好做大唐隐士。
                                                 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①。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②。

[导读]
    这首绝句出语平白,朴素自然,却道出了封建社会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封建官吏之所以得晋升,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为民谋福的政绩,恰恰相反,是压榨和屠杀众生的结果。民脂民膏成就了升官的资本,民泪民血染红了朱绂官服。胡城县,唐时县名,即今安徽阜阳县西北。[注释]
①冤声:冤恨的声音。这两句是说,去年我曾从这个县城经过,该县的百姓众口一辞,无不怨恨。
②县宰:县令。朱绂: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加朱绂”意即加官。生灵:生民、人民。这两句是说,今年县官又晋升了,他用来系官印的红色丝绳都是百姓们鲜血染成的啊![诗译]
                               去年的时候我曾经经过这所县城,该县的百姓个个发出怨恨的呼声。
                               谁料到今年县令却得以加官进爵,系印的红绳都是百姓们鲜血染成。
发表于 2012-7-1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明个接着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咏(946~1015)
    张咏,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祟阳县。后升为枢密直学士,出知益州。咸平元年(998)入朝任给事中,户部使。不久改任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身份知杭州,又知永兴军府。五年,重回益州任职,兼吏部侍郎。其后调知升州,转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最后知陈州。张泳为官,频有政声。《蔡宽夫诗话》谓:“(泳)居无媵妾,不事服玩,朝衣之外,燕处惟纱帽皂绦、一黄土布裘而已。”连《宋史·张泳传》也认为他“所至以政绩闻”。死后追封左仆射,谥忠定,世称忠定公。有《乖崖集》传世。
    其事见《宋史·张咏传》。

晚泊长台驿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①。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②。

[
导读]
    张咏为官清廉,而且敢于犯颜直谏,史载他曾多次面折太宗、真宗,丞相大僚于承天节斋会有失臣礼者,他也上书弹劾。耿狷率直的性格,终于使他难留禁中,于是改放外任。直到晚年,他在屡次肯请真宗召见而不得的情况下,还三番五次上书劝谏皇上不应“虚国帑藏,竭生民膏血,以奉无用之土木”,力请斩误国权臣丁谓、王钦以谢天下。
    这首诗大约写于直谏碰壁之后,于愤激之中表露的仍然是拳拳爱国之心和非图官位、富贵的诤臣心肠。
长台,在当时河南府信阳县。据《宋史·地理志》说,其地邻近襄阳,俗近荆楚。该县有长台渡口,作者晚泊之处大约就在这附近。泊,音bŽ,停船靠岸。  

[
注释]
①驿亭:古代驿传有亭,为行旅休息之所,故称驿亭。驿,音yì,驿站。汉制三十里置驿,唐、宋沿席不变。每驿设有驿长,地方险阻无水草镇戍之处,在要隙之处设置官马。斜掩:斜遮着。掩,遮蔽、遮盖。楚城:指信阳城。浓醪:非常混浊的酒。醪,音láo。《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   经常因心直口快得罪权贵,其兄于送别之时指其口暗示说:“此中唯宜饮酒!”“满引浓醪”实暗用其典。劝谏:直言劝说。慵:音yōnɡ,懒惰、懒散。这两句是说,信阳城的东面,驿亭斜挡着长台渡口,泊舟此处,举起装满浊酒的杯子一饮而尽,上书劝谏的事也不放在心头了。
②自恋:自己依恋。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这里是张咏对本朝的颂称。“自恋明时”是表白自已真心想为这个时代效力,并非是贪恋富贵。他在另一首给友人的诗中写道:“前年失脚下渔矶,苦恋明时不忍归。为报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爱轻肥。”休未得:即“休不得”,不能从此辞官归里。相容:能够接纳。此句用《北山移文》典。南朝时,周颙借隐居以沽名钓誉,终为富贵出山入仕。名士孔稚珪假借山灵之口讥笑周颙。张咏为举子时,尝从隐士陈希夷,欲分华山一半,陈以纸笔赠之。泳笑道:“吾知先生之旨矣,殆欲驱我入闹市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好山非是不相容”意即说明自己并不是不能归隐山林。这两句是说,是我自己依恋这清明的时代想为之效力而不愿辞官归去,并不是这大好山水不愿意接纳我。

[
诗译]
信阳城东面驿亭斜遮长台渡口,浊酒一怀不再把劝谏放在心头。
是自己依恋清明时代不愿辞官,哪里是好山好水不愿把我接收。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禹偁(954~1001)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授成武县主薄,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宋端拱元年(988)召试,擢升右拾遗并直史馆,复拜左司谏、知制诰,他性情刚直,直言敢谏。淳化二年(991),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学家徐铉,时任大理平事的王禹偁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又几经升降,召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宋太宗至道元年(995)以谤讪朝廷的罪名,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县),次年改知扬州。宋真宗即位以后,他被召入京都,又因撰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遭到权贵谗毁,于咸平二年(999)再次贬出京城,出知黄州(今湖北黄冈)。后死在蕲州(今湖北蕲春)任上。世称王黄州。
    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他秉性率直,不畏权势,虽八年三贬,但宁折不弯,乃作《三黜赋》以明志向:“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其正气充盈,百折不挠,有屈子遗风。他喜欢称奖后进,提携晚学,当时名士,多出其门。他在政治上主张革除弊政,在《端拱箴》、《三谏书序》、《御戎十策》、《应诏言事疏》等奏章和著作中,他提出要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加强边防、削减冗吏、淘汰僧尼等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主张,为仁宗时范仲淹等人的“庆历变法”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另外,他是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其诗文多涉规讽,风格平易,有《小畜集》、《小蓄外集》传世。
    其事见《宋史·王禹偁传》。

对  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①。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②。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③。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④。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⑤。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⑥。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⑦。薪刍未缺供,酒肴亦能备⑧。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⑨。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⑩。因思河朔民,输挽供边鄙(11)。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12)。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13)。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14)。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15)。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16)。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17)。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18)。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19)。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20)。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21)?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22)?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23)。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24)。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已(25)。

[
导读]
    这首诗作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当时作者任右拾遣、直史馆。右拾遗是谏官,有直陈皇上过失、拾遗补缺的责任;直史馆是史官,负责记载皇帝言行和国家大事。
    京城岁暮,适逢大雪。瑞雪兆丰年,此时又因天寒雪大,暂免朝礼,诗人于是得以与家人杯酒相亲。举家欢饮之时,作者不由想起在这冰天雪地中运送军粮的民夫和戍守边关的战士,于是不禁自省已身,为自己未能尽谏官之职而惭愧。其实,作者是毋须愧疚的。他为官期间,忠正不阿,三黜穷山,至死靡憾;指点世事,臧否人物,始终以正道自持。从《对雪》诗中作者对自己近乎严苛的责备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棵正直的心。“事上不回邪,居下不谄佞,见善若已有,疾恶过仇雠”,当时的谏议大夫戚纶对王禹偁的评价是十恰切的。

[
注释]
①帝乡:指京都。此指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岁云暮:一年将尽,即年底。云,句中语助词,无义。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住宅。衡,通“横”。这两句是说,京城汴梁又到了年底,我简陋的屋子,门一直关着。
②五日免常参:古代常规,皇帝五天坐一次朝,群臣要上朝参见。这时,因天降大雪,朝拜之礼被暂时豁免。三馆:宋代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馆为三馆。作者任职史馆,这里的“三馆”仅是概指自己的官署,实际是指史馆。无公事:即谓不用上班。
③多成:多数时候。日高睡:直睡到太阳升起很高才起床。这两句是说,有时挑灯夜读,睡得很晚,经常是第二天太阳升起很高了才起床。
④窗牖:窗户。牖,音yǒu。琼花:指雪花。雪花洁白,故以琼为喻。这两句是说,起床后感觉天气特别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已经飘起雪花。
⑤户:本指单扇的门,这里泛指房门。飘飘:指雪花飘飞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我披上外套,走出房门一看,只见漫天大雪,纷纷落下。
⑥患:忧虑。这两句是说,我哪里敢忧虑自己贫穷的生活,姑且对着漫天风雪,祝愿来年有个丰收的好年景吧!
⑦月俸:每月的俸禄。晨炊:本指做早饭,这里泛指一日三餐。这两句是说,我每月的薪水虽然没有结余,但一日三餐还能维持的。
⑧薪刍:柴草。刍,音chú。肴:荤菜,指鱼、肉。这里泛指菜。这两句是说,家中的柴草从来不缺,酒菜也经常具备。
⑨奉:恭敬地端起。亲老:亲,指父母、亲老,泛指自己的长辈。均:平均;普遍。一酌:即一杓。这两句是写家宴时的情状,先给长辈们敬上一杯酒,再和同辈的兄弟们饮上一杯酒。
⑩妻子:指妻子与子女。时瑞:指及时而下的雪。古以为瑞雪兆丰年,故云。这两句是说,我的妻子儿女们没有饥饿、寒冷,全家相聚一起,歌唱这预示着好年景的这场大雪。
(11)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北方。输挽:拉车运输。端拱元年(988)冬,辽国南侵,涿州失陷,北方边境骚动,北宋王朝征民运送粮草军需,甚至连老人和妇女也被抽派,民苦于此。边鄙:边元的地区。这两句是说,我由此想到北方的民众,他们正昌着风雪运送边关所需的军用物资。
(12)斛:音hú,十斗。
(13)羸蹄:指瘦弱的牲口。羸,音l†i,瘦弱。死辙:冰冻的路面。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曳:音yè,拉。这两句是说,羸弱的牲口拉着沉重的车子。冰天雪地,道路积雪,行走更加困难。
(14)阒寂:冷落寂静。阒,音qù,寂然无声。荒陂:荒凉的山坡。陂,音bēi。这两句是说,夜色来临了,他们往在什么地方呢?只有露宿在冷落寂静而又荒凉的山坡下。
(15)边塞兵:指宋朝御边的士兵。荷戈:肩扛着戈。戈,古代兵器,横刃长柄。胡骑:这里指契丹部队的骑兵。骑,音jì。这两句是说,我又想到了边关的战士,他们正在风雪酷寒中,肩扛武器,抵御敌兵的入侵。
(16)卓:竖立。旌旗:旗帜的通称。旌,音jīnɡ。楼:指戍楼。边防要地的城堡。烽燧:同“烽火”,古代边境上的报警设备。《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李贤注“烽燧”:“边方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可以牵引上下的木制机具),桔皋头有兜零(笼),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举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这两句是说,边关的城楼上竖立着旗帜,士兵们站在城堡上眺望着,注视着远处的报警信号。
(17)弓劲:这里是指弓上的胶因天寒发生变化,弓显得特别硬。劲,僵硬。添:增加。甲寒:甲衣的寒冷。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做成。侵骨髓:形容寒冷至极。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气寒冷,弓要用更多的力气才能拉得动,甲衣穿在身上,简直冷到骨髓。
(18)牢落:同“寥落”、“辽落”。辽远空旷的样子。这两句是以御边战士的口气写的。今天我们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呢?放眼望去,辽远空阔,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
(19)自念:自思。偷安:苟且贪图安逸。这两句是作者的自责,扪心自句,自己算是什么人呢,竟然在这时候苟且偷安。
(20)苍生:本指生长草木的地方,后用以借指百姓。蠹:音dù,木头中的蛀虫,引申为祸害。尸位:白占着职位而无所事事。尸,居其位而不作事之谓。这两句是说,我深切地感到,像我们这些作官的,真是百姓的蛀虫,特别是我,仍然白占着谏官的位子。
(21)謇谔:音jiǎn è,又作“謇愕”、“蹇愕”,正直敢言的样子。“謇谔无一言”,即“无一謇谔言”,此句承上句“仍尸谏官位”而言。直士:正直敢言的人。这两句是说,自己不进一句直言,怎么能算是个正直的人呢?这是作者的自谦。他为人梗直,敢于谏诤,为此一再受到贬谪,他在《三黜赋》中说:“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22)良史:好的史官。这两句是说,我作为史官,不能据实记录国事与皇帝的言行,并褒善贬恶,怎么能算是个好史官呢?
(23)矢:箭。这两句是说,自己既没有去耕田,又没有拿起武器保卫国家。
(24)多惭:非常惭愧。富人术:使百姓富裕的办法。乏:少;缺。安边议:安定边疆的建议。这两句是说,关于富国安民的办法,自己因无能为力而深感惭愧,至于如何消除外患、安定边疆,更无这方面的良策。
(25)勤勤:殷切的样子。谢:告诉。以辞相告谓之谢。这两句是说,有负好友的期望,只好空作了这首诗,表达诚挚的心意。

[
诗译]
京城汴梁又到了年底,简陋的房子木门长闭。
五日一朝拜暂时免去,史馆里面也没有公事。
夜晚读书休息得太迟,日上三竿才起床梳洗。
起床后便觉毛骨发寒,只看到窗外雪花飘起。
披上衣服我走出门外,只看到大雪飘满天地。
我岂敢忧虑室陋天寒,盼丰年只求万事如意。
每月的俸禄虽不结余,一日三餐却还能维继。
先给长辈们敬上几杯,再端一杯给各位兄弟。
妻子儿女们没有饥寒,歌吟瑞雪能兆示顺利。
由此想到河北的百姓,把军需物质运往边境。
每车拉着数十斗东西,道路遥遥数百里路程。
瘦弱的牲口走不动路,冰天雪地就更加难行。
暮色苍茫到何处住宿,荒凉的山坡寂然无声。
我又想到边关的战士,扛戈抵御契丹的骑兵。
关城上面高插着旗帜,城堡里面注视着敌情。
拉开冷弓要倍添气力,铁衣冷到了骨髓之中。
今天又要去哪里巡逻,茫茫的黄沙无尽无穷。
想想自己算是什么人,竟然能这样贪图安逸。
简直就是百姓的蛀虫,还白白占着谏官位置。
没有一句正直的劝谏,怎能算得上朝中直士?
没能够据实贬恶褒善,怎能算得上国家良史?
从没耕种过一亩田地,从没拿起过一根箭支。
自愧没有富民的方法,况且更无安边的建议。
空对着飞雪吟诗一首,真诚地感谢我的知已。
                  

鸟啄疮驴诗

    商山老鸟何惨酷,喙长于钉利于镞①。拾虫啄卵从而为,安得残我负疮畜②。我从去岁谪商于,行李惟存一蹇驴③。来登秦岭又巉岩,为我驮背百卷书④。穿皮露脊痕连腹,半年治疗将平复⑤。老鸟昨日忽下来,啄破旧疮取新肉⑥。驴号仆叫鸟已飞, 劘嘴振毛坐吾屋⑦。我驴我仆奈尔何,悔不挟弹更张罗⑧。赖是商山多鸷鸟,便问邻家借秋鹞⑨。铁尔拳兮钩尔爪,折尔鸟颈食鸟脑⑩。岂惟取尔饥肠饱,亦与疮驴复仇了⑾。

[
导读]
    这首诗作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即作者贬官商州(今陕西商县)的次年。
    诗中描写了商山当地的一种恶鸟。它外貌丑陋——长嘴利;它贪得无厌——拾虫食卵,无所不为;它凶狠歹毒——穿破驴皮,啄取新肉;它无赖泼皮——啄取驴肉后竟然坐在“我”的房顶上磨嘴振毛。这哪里是写鸟,分明是给横行乡里的地方小官绘出的生动逼真的肖像画!他们为所欲为,荼毒百姓,横行乡里,无法无天。对这些残酷压榨黎民百姓的“恶鸟”,作者表达了折其颈、食其脑的愤怒之情。

[
注释]
①商山:在陕西商县东。惨酷:惨毒残酷。喙:音huì,鸟或兽的嘴。镞:音zú,箭头。这两句是说,商山的老鸟是多么凶狠残酷,它的嘴比钉子还长、比箭头还尖利。
②从:任;听凭。残:伤害。负疮:受伤。疮,本作“创”(chuānɡ)这两句是说,商山老鸟捕食昆虫,啄取鸟蛋,人们不去干涉,任凭你去做,但为什么还要伤害我那已经受了伤的牲畜呢?
③商于:古地名,在今河南淅川西。行李:又作“行理”。本指使者,这里特指驮运东西的牲畜。惟存:仅剩。蹇:音jiǎn,瘦弱。这两句是说,我从去年在商于被贬官,运东西的牲畜,仅剩下了这一头瘦驴。
④秦岭:该山脉西起甘肃天水,横亘陕西省,东止河南陕县。这里的“秦岭”特指商山。巉岩:音[chán yán,高峻险峭、不生草木的岩壁。这两句是说,我来商州的路上,山路崎岖难行,到处是险峭光秃的岩壁,上百卷的书籍,都靠这头瘦驴驮运。
⑤穿:磨穿。平复:痊愈;复原。这两句是说,捆书的绳索磨穿了驴皮,露出了背脊上的肉,这些绳痕在整个驴腹上连结一起,经过了半年的治疗才痊愈。
⑥忽:倏忽;突然。旧疮:旧伤。疮;创,指伤口。
⑦仆:仆人;供役使者。劘:音mó,磨。振:摇动;抖动。这两句是说,驴子发出一声惨叫,仆人也高声叫喝,老鸟只好飞去,但它却不飞走,而是蹲在我的房顶上悠闲地磨着利嘴,抖动着羽毛。
⑧奈尔何:拿你有什么办法。挟弹:指用鸟枪打。挟,夹在胳膊下。《战国策·楚策四》:“左挟弹,右摄丸。”张罗:指用网捕捉。张,设置。这两句是说,驴叫仆喊又能对它怎么样呢,真后悔没有预备鸟枪和设置大网。
⑨赖:依恃;倚靠。鸷鸟:凶猛的鸟。如鹰、鹯等。便问:就向。秋鹞:雀鹰的俗称,猛禽,似鹰而小。这两句是说,幸亏这商山一带出产很多猛禽,我就向邻居借了一只雀鹰。
⑩尔:你,指秋鹰。这两句是说,秋鹰有铁一样的掌心、钩子一样的利爪,定能够折断老鸟的脖子、吃尽老鸟的脑子。
⑾岂惟:哪里只是。

[
诗译]
商山的老鸟是多么凶狠残酷,嘴长超过钉子锋利胜过箭镞。
捕昆虫啄鸟蛋都是任你所为,为何偏要伤害我受伤的牲畜。
去年的时候我又在商于被贬,驮运行李就只靠这一头瘦驴。
来这商州之路真是崎岖难行,就靠它为我搬运上百卷图书。
从脊背到下腹磨得皮破肉露,治疗了半年才得以基本恢复。
老鸟昨天突然间从空中冲下,啄破驴的旧伤后将新肉撕咬。
在驴与仆人惨叫惊呼中飞离,竟坐在了我的屋上磨嘴抖毛。
仆人与驴拿你又有什么办法,后悔的是没将猎枪罗网备好。
幸亏商山这地方有很多猛禽,我便向邻居家里把雀鹰借到。
它有着铁样的掌心钩样的爪,能够折断老鸟脖子再吃鸟脑。
哪里是仅为了填饱鹰的饥腹,我这头老驴的仇恨也得雪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范仲淹(989~1052)
    范仲淹,字希文,先世居攽(今陕西攽县),后迁居苏州吴县。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孤贫,刻苦好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仁宗天圣中任西溪盐官。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后授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副宰相),在朝不及一年,贬为邓州太守。后以资政殿学士为陕西四路宣抚使。他在陕西御边多年,对巩固宋朝国防频有贡献。羌人爱他,呼他为龙图老子。后在赴颍州(今安徽阜阳)途中病逝。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
    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关心民生疾苦,以生活简朴、品德高尚而著称于世。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表现了其崇高的政治抱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有《范文正公集》。
    其事迹见《宋史·范仲淹传》。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①。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②。

[
导读]
    江上渔者,据《诗人玉屑》卷九引《翰府名谈》,题为《赠钓者》,诗中“但爱”作“尽爱”,“风波”作“风涛”。
来往江边购鱼的人,只知道新鲜鲈鱼的味道好,可是有谁知道这鲈鱼是渔民冒着风浪捕来的呢?又有谁去体察江中渔民的生活艰辛呢?
    鲈鱼,体扁口巨,鳞细头大,背苍腹白,古名银鲈,又称玉花鲈。尤以产于松江者为美,称四腮鲈。由于该鱼味道极美,深得食鱼者的喜爱,曹操有得鲈无姜之叹(见干宝《搜神记》卷一),苏东坡有举网得鲈之比(见《东坡文集》卷一《后赤壁赋》。更有晋人张翰,为食故乡鲈鱼,竟辞去官职,以饱鲈美菰香之口福。
    作者生于吴地,却不以“秋风鲈鱼正美”来命题,却用质朴生动的诗句,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之间的渔民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表达了对“只爱鲈鱼美”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劝之意,可谓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

[
注释]
①江上:江边。但:只。
②出没:忽隐忽现。

[
诗译]
江边来来往往的人,只知鲈鱼肉美味鲜。
请你看那一叶小船,风浪之中时隐时现。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靖(1000~1064)
    余靖,本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天圣元年(1023)进士为赣县尉,后知新建县,再迁秘书丞,刊校三史,充任集贤校理。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任吏部员外郎、知开封府。他屡次言丞相吕夷简过失,皇上以“离间大臣,徼倖进取”的罪名将范仲淹贬官到饶州。时朝中御史、谏官无人敢言。余请挺身而出,犯颜直谏:“古之帝王逐谏臣,终为盛德之累。仲淹宜在朝,不宜远谪。”要求皇上“追改前命”,因此被贬监筠州。庆历中为右正言,赞助庆历新政。余靖通晓契丹语,曾三次出使辽国。后因作“番语诗”被劾贬官。皇佑年间被起用,知桂州,后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谥“襄”。
余靖为官,折难批危,艰险不辞,欧阳修在《赠刑部尚书余襄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公遇事辄言,无所回避,奸谀权倖屏息畏之,其补益多矣,然亦不胜其怨嫉也。”有《武溪集》。
    其事见《宋史·余请传》。

子  规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①。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②。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③。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④。

[
导读]
    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与富弼、欧阳修等人推行新政,兴修水利,并对旧制进行整顿改革,遭到夏竦等守旧派人士的攻击,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两年后又以“朋党”罢参政。余靖与范仲淹交往甚密,深知范仲淹的新政利国利民,因此对范的遭遇极为同情。这首《子规》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
    子规,杜鹃鸟的别称,又名杜宇。《说文》称之为子巂,《史记》称之为秭鴂。传说为古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声音凄切悲凉,历代诗人多借以抒发悲苦忧怨之情,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之六中就有:“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的句子。余靖的这首诗,借子规凄婉的悲啼,为范仲淹的遭遇鸣冤叫屈,同时表达了一种“哀”莫能助、决心与贤者共进退的复杂心情。

[
注释]
①春残:即“残春”,春天将尽之时,这两句是说,随着子规的啼叫声,整个春天即将结束,在这一声声的悲啼声中,人们仿佛感觉出它在发泄着万古未雪的冤情。
②疏烟:稀疏的烟雾,这两句是说,这子规的叫声,有时是在明月朗照、轻烟稀疏的树间,有时是在微雨飘洒、落英缤纷的村头。
③堕:音duò,落下。将干泪:将要流尽的泪。诗人正直敢言,多次受到当权者的打击。面对挚友范仲淹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坎廪,不觉悲从中来,涕泪滂沱。诗人的伤感中也加杂着无力援助的怨憾。断魂:销魂。此处是指极度悲伤。
④名缰:名利像缰绳一样束缚人。同“名纲”。汉《东方朔集·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为尔:替你。这两句是说,我感到惭愧的是,自己像是被名利的缰绳束缚住了,替你想想,还不如及早日归隐田园好。

[
译诗]
声声杜鹃啼春天将尽,凄鸣中像有万古怨愤。
或在微雨落花的村头,或在朗月淡烟的树林。
将干的眼泪也易落下,悲伤的心灵更加痛心。
惭愧自己为名利束缚,我劝你还是早日归隐。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尧臣(1002~1060)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也称宛陵先生。他家境贫寒,二十六岁才因他叔父翰林侍读学士梅询的“门荫”,补了个太庙斋郎的差使。不久,被任命为桐城县主簿。后屡次平调,在任河阳主薄时,与任西京留守推官的欧阳修成为莫逆之交。景祐三年(1036),梅尧臣在建德县令任上,曾寄诗范仲淹,对范改革弊政的举措表示大力支持。皇祐三年(1051)才因大臣们的推荐,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改任太常博士,嘉祐五年(1060)病逝于尚书都官员外郎任上。
    他一生穷困不得志,对下层百姓的生活比较了解,其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内容。今存《宛陵先生集》。
    其事见《宋史·梅尧臣传》。

猛虎行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①。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②。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③。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④。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⑤。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⑥。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⑦?麋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⑧。满野设置网,竟以充圆方⑨。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⑩。

[
导读]
    《猛虎行》属乐府旧题,是王僧虔《伎录》所记载的平调七曲之一。后人以此为题者,题旨各有不同。自唐人李贺、张籍作《猛虎行》,才明显以猛虎比拟藩镇主帅,昭示其割据一方、为害为虐之恶。梅尧臣的这首《猛虎行》虽与李、张之作一样,同属寓言体诗,但其指斥的对象却不是藩帅边将、封疆大吏,而是宋朝的当权宰相吕夷简。
    吕夷简是宋太宗、真宗时三任宰相的吕蒙正的侄子。仁宗时,吕夷简官至同平章事,授昭文殿大学士,深得皇上宠信。当国十余年。为相期间,他对外向契丹割地赔款以求苟安,对内结党营私、排除异已。范仲淹提出要革新弊政,被他贬知饶州,欧阳修切责谏官不敢为范申张,被他贬到夷州,余靖犯颜直谏,被他贬监筠州。梅尧臣对这位陷害忠良的朝中猛虎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有力的讥讽。
    全诗首写猛虎出穴的威风,次写猛虎食人的残酷,末写猛虎食人的荒谬逻辑,进一步暴露权奸凶狠狡诈的本质。朱东润评此说:“从猛虎的吃人逻辑出发,讽刺辛辣,为自古诗中所罕见”(《梅尧臣诗选》)。

[
注释]
①暮:傍晚。苍苍:茂盛的样子。风凄:即“凄风”,冷风。这两句是说;天色已晚,山上的草木莽莽苍苍,一阵冷风吹来,黄色的茅草发出沙沙的响声。
②始:方:才。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这两句是说,有一只猛虎出洞了,熊和罴又怎么敢去阻当他呢!
③掉尾:摇摆着尾巴。旗纛:用鸟羽装饰的大旗。纛,音dào,古代军中的大旗。李贺《猛虎行》中有“举头为城,掉尾为旌”的句子。剑铓:剑刃。铓,音m‚ng,刃端。左思《吴都赋》:“雄戟耀铓。”这两句是说,猛虎摇摆着的尾巴。就像一面大旗;它磨动的牙齿,就像剑刃一样锋利。
④猛气:凶猛的气势。雄威:盛威。蹑:踩。封狼:大狼。封狼本指天狼星。如《后汉书·张衡传》:“弯威弧之拨刺兮,射嶓冢之封狼。”《河图》释曰:“嶓冢之精,上为狼星。”梅尧臣用之,是实指凶狠的狼,这两句是说,猛虎的气势可以吞下金钱豹,猛虎的盛威可以踏住凶狠的野狼。
⑤贪:贪求。豕:猪。窥:从小孔、缝隙或隐僻处偷看。藩与墙:指篱笆边、墙院下。这两句是说,猛虎从不贪求狗、猪之类的小东西,更不会在农家的院墙下、篱笆边寻找猎物。
⑥当途:即“当路”、“当道”,拦路。“当途食人肉”写出猛虎的凶残霸道、无所顾忌。而“当途”一词又含“当权”或“当权者”的喻义,东汉顺帝时的侍御史张纲就曾以“豺狼当道”比指擅断国政的大将军梁冀(见《东观汉纪·张纲》),这就使“当途食人肉”附着了更鲜明的隐喻色彩,勾画出了吕夷简等朝中大奸构陷忠良的恶徒形状。所获:食取的(人)。堂堂:形容表情庄严大方。此句写出了猛虎食人时的沉着、安然,反映出它的心肠之毒与食人之多。
⑦分:又作“份”,名分、职分。安得:怎么能。这两句是说,吃人本来就是我的份内之事,这样做怎么能说是不吉祥呢!
⑧麋鹿:兽名。俗称四不像。非命:横死。此指遭人捕杀而死。宁:乃。这两句是说,麋鹿性情温顺,从不伤害同类,但它们不是常常死于非命吗?
⑨满野:满地都是。罝:音jū,捕兽的网。《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田猎罝、罘、罗、网。”竟:比赛;争逐。圆方:“圆首方足”的略语,指人。《淮南子·精神》:“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这两句是说,你们人类,在田野上布满罗网来捕杀野兽,干这种残酷的勾当,还争着标榜自己是道德高尚的人。
⑩奈何:怎么办。饥馁:饥饿。这两句是说,你们想让我不杀生,那我饥肠辘辘又怎么办?

[
诗译]
傍晚的山上树木苍苍,一股冷风使黄草作响。
凶恶的猛虎离了洞穴,熊与罴谁也不敢阻挡。
它扬起尾巴作为旗帜,它磨牙霍霍就像剑铓。
凶猛之气可吞掉赤豹,淫慝之威能踏死野狼。
从不贪吃农人的猪狗,从不窥视篱笆和院墙。
总喜欢拦路食取活人,吃人的时候大大方方。
“吃人本是我份内之事,这种做法又有何不当?
哪条麋鹿不死于非命,它们从来是温顺善良。
田野布满捕兽的罗网,还争着用人自我标榜。
你们想让我不去吃人,那如何填饱辘辘饥肠!”
田家语

    庚辰诏书①: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②。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③;郡吏畏,不敢辨,遂以属县令④。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⑤。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⑥?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云⑦。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⑧。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⑨。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⑩。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11)。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12)。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13)。州府今又严,老吏持鞭朴(14)。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15)。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16)。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17)。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18)。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19)。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20)。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21)。

[
导语]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六月,西夏赵元昊派兵侵宋,宋廷因正规军队数量不足,急忙下诏征集乡兵,以为城守之备。地方官吏借此邀功,滥行征点,胡作非为。贫民百姓未遭外患,先生内忧。与此同时,夏雨成灾,河水暴涨,庄稼受到严重损害。梅尧臣当时知襄城县,目睹了百姓在天灾人祸交迫之下痛苦不堪的情壮,深感惭愧,因而写下了《田家语》这首著名的诗篇。这首诗是继杜甫、元结、白居易等诗人之后产生的深刻揭示民生疾苦的名作。田家语,农民说的话。该篇借田家语以成诗,故以之标题。

[
注释]
①庚辰诏书:据《续资治通鉴》卷四十二载宋仁示康定元年(岁次庚辰)六月甲辰诏:“陕西、河北、河东、京东西等路,量州县户口,籍民为乡弓手、强壮,以备盗贼。”梅尧臣管辖的襄城县,属京西路。
②三丁籍一:据《宋史·兵志》,宋代的兵制,除正规军以外,又有乡兵。乡兵是从当地居民中抽取来的。每户二、三丁抽一,四、五丁抽二,六、七丁抽三,八丁以上抽四。丁,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人。籍,作记录用的簿子,这里用作动词,即将名字登记在兵士的名册上。校:宋时各路弓箭手分编为若干将,将设校为统辖官。长:队长。弓箭手、兵骑各以五十人为一队。弓箭手:简称弓手,乡兵名称之一。用备不虞:用来防备没有意料的突发事件。《左传·桓公十七年》:“疆场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
③主司:负责抽丁的人。媚上:讨好上级。急责:迅速督促。
④属:命令;交付。
⑤民口:人口。虽:即使。
⑥“上下”两句是说,因为人事处理失当,引起了天灾,所以雨下个不停。淫淫:雨落不停。抚育:抚养培育。
⑦次为文:编写成诗。次,编排、整理。文,古人谓文,往往也包括诗。采诗者:采诗官。相传周朝始设此官,负责搜集诗歌,以观民风。此处指关心百姓疾苦的朝臣。
⑧足:够。这两句是说,谁说农家的生活快乐?春季欠下的税,到了秋季还没有缴清。
⑨里胥:乡里担任公差的小吏。扣:敲。煎促:逼迫,催促。这两句是说,乡里的小吏经常上门无情地催促逼迫。
⑩盛夏:夏天最热的日子。流潦:大水。潦,同“涝”,音l„o。高于屋:指大水比房屋还高。
(11)菽:豆子。这两句是说,大水淹死了我们种的大豆,蝗虫又吃了我们种的粟子。
(12)生齿:人口。板录:用簿册登记起来。板,通“版”。这两句是说,前月皇上已经下诏,又要进行户口登记了。
(13)三丁:三口人。丁,壮大。《史记·律书》:“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称成年男女为丁男、丁女。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籍:抽取。恶:凶狠。这里指强迫。弓韣:弓和弓套。韣,音dú,这两句是说,每家三口成年人就要抽取一人,迫使他们拿起弓箭,应征入伍。
(14)州符:州令。当时襄城县属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管辖。严:严厉。老吏:老奸巨滑的公差。鞭扑:皆为古代的刑具。鞭,竹制刑具。朴,木棍。这两句是说,州里现在又下达了更严厉的命令,老奸巨滑的公差们已经手持竹鞭、木棍等刑具准备打人了。
(15)稚与艾:小孩与老人。艾:《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唐孔颖达《礼记疏》:“年至五十,气力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按照规定,抽丁本来只限于壮年人,现在老幼都抽。无目:指瞎子。这两句是说,差役们到处搜查人,连老人、孩子都不放过,每个村子就只剩跛子和瞎子不在抽取之列。
(16)田闾:农村人。田闾,又作“田园”。敢:岂敢;哪敢。怨嗟:抱怨叹气。这两句是说,农民们谁敢为此事怨恨、叹气呢,一家人只有各自悲地痛哭罢了。
(17)南亩:田地。《诗·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焉:如何。事:做事。指干农活。“买箭”句:《汉书·龚遂传》载,龚遂做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犊”。此处反用其事。这两句是说,田里的农活怎么去做呢,因为人们都被迫卖掉耕牛去买弓箭了。
(18)愁气:忧怨之气。铛:音chēnɡ,锅。缶:音fǒu,瓦罐。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冲天的怨气变成大雨下个不停,家家户户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19)盲:同前句的“无目”,指瞎子。迟速:迟早。这两句是说,那些瞎子、跛子没有耕种的能力,饿死更是迟早的事。
(20)诚:的确。惭:惭愧。徒尔:徒然。叨:音tāo,同“饕”。本指贪婪、贪财,这里有不应得而得的意思。君禄:皇上给的薪俸。这两句是说,我听了上面的事后的确感到惭愧,觉得自己真是白拿了皇上给的薪俸了。
(21)却:还。咏:诵读。《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陶弃官时曾写是诗以明志,此用其事。刈:音yŒ,割取。这两句是说,我只有诵读着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到深山幽谷割草砍柴,自食其力了。

[
诗译]
   
    康定元年六月皇帝下诏,凡是民户,三口成年人就要抽取一人应征入伍,设立校和长,士兵称“弓手”,征集这些乡兵,以用来对付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主持这项工作的各路官员,往往超额征集以取悦于上级,就迅速督促各郡官吏办理。郡里的官吏不敢申辨,于是按照他们的要求给各县县令下达指标。官吏、差役到处清查人口,即使是老人、孩子也难以幸免。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人祸引发天灾,大雨一天到晚下个不停。这种做法难道是帮助皇上抚育万民的圣意吗?于是我记录了一位农民说的话,并把它编写成诗,以等待关心民生疾苦的朝臣看到它。

谁说农民生活欢娱,春税到秋还没交足。
乡官屡次来敲我门,一天到晚苦苦逼促。
盛夏大雨造成洪灾,白浪滔天高过房屋。
水涝已经淹死大豆,蝗虫吞食我家谷粟。
上月皇上诏书下来,命将人口清查记录。
三个成人抽取一人,迫使他们拿箭入伍。
州里公文今更严厉,老吏个个手持刑具。
到处搜查老人孩子,瘸子瞎子才得免除。
农夫心里哪敢埋怨,父子儿子各自悲哭。
田里农活怎么去干?买箭只好卖掉牛犊。
怨气化作大雨不停,锅碗瓢盆空无一物。
瞎子瘸子无法耕种,迟早定会走向死路。
听了这些我真惭愧,白白拿了皇上俸禄。
还是诵读归去来辞,割草砍柴走向深谷。
村  豪

    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①。烂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②。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鲜③。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④。

[
导读]
    这是一首揭露乡村土豪横行霸道、压榨农民的诗。作者同情农民,痛恨地方豪强,对农村的情况,特别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的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地方恶势力的滋长、发展,是政治腐败的又一种表现。作者的这首诗就表现出了他对地方豪强的深恶痛绝。

[
注释]
①日:每天。收田鼓:秋收时村豪要击鼓催促佃农们下地干活,给他们收割庄稼。时称:不住地赞叹。大有年:大丰收。《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全唐诗》卷139载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这两句是说,村豪每天敲着鼓督催佃农下地收割秋粮,他们还不时地赞叹:“今年可真是个大丰收年啊!”
②滥倾:无节制地倒出来。新酿酒:指刚用粮食酿出的酒。包载:专门用来装运。这两句是说,村豪们无节制地狂饮着新酿制出的美酒,长期包定了下江运谷的大船专门用来运粮。
③髻:扎在头顶上的发髻。银钗:用银子打成的盘头发的两股笄(jī)。毳:音cuì,鸟兽细软的毛。《汉书·晁错传》:“鸟兽毳毛,其性能寒。”引申为丝绒。氎:音 di†,细棉布。《新唐书·南蛮传》:古贝,草也。缉其花为布,粗曰贝,精曰。”这两句是说,村豪家里,妇人头上插满银钗,儿童的衣袍全用丝绒细布做成,闪动着光彩。
④里胥:乡里担任公差的小吏。借问:向人询问。这两句是说,公差们也不必去查问,他们从来就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

[
诗译]
每天击鼓催人下田,不时称赞又是丰年。
恣意狂饮新酿美酒,长期包定运谷江船。
妇女头上插满银钗,孩子身上绸缎耀眼。
公差不必前去查问,他们眼里哪儿有官!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舜钦(1008~1049)
    苏舜钦,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出生于开封。少以父荫补官,景祐元年(1034)进士。后曾任县令、大理评事。范仲淹爱其才而推荐,召试后被任命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议论侵权贵,为人所忌,借故劾免,废居苏州多年。他筑沧浪亭以自适,不改其志。后出为湖州长史,卒于任上。他反对时文,写作古诗杂文,尚在欧阳修之先,对宋朝文学革新有一定影响。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二人诗歌主张也很相近。苏诗粗犷豪迈,指陈时弊,揭露民生疾苦,略无隐讳,与梅诗微婉闲淡的风格有所不同。因此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评论说:“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尧臣的字)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有《苏学士文集》。
    其事迹见《宋史·苏舜钦传》。

城南感怀呈永叔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①。远林气蔼蔼,长道风依依②。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③。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④。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⑤。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⑥。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⑦。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凫芘⑧。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⑨。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⑩。今乃有毒厉,肠胃生疮痍(11)。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12)。犬彘咋其骨,乌鳶啄其皮(13)。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14)?天意岂如此,泱荡莫可知(15)!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16)。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17)?我今饥伶俜,悯此复自思(18):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19)!愁愤徒满胸,嵘峵不能齐(20)。

[
导读]
    这首诗展示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春荒漫延,饿殍遍野。而那些高官显贵们对此却置若罔闻,毫无怜恤之意。他们照样灯红酒绿,饱食终日;他们照样嘘枯吹生,高论清谈。白居易在《秦中吟》的《江南旱》一诗中只写道权贵们面对旱情“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而这首诗,已远远不止这些!这更加显示了当时吏治的腐败和官民之间强烈、鲜明的阶级对立。贫富悬殊、官民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场天地翻覆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自然而然地就会到来。
    永叔,欧阳修的字。

[
注释]
①春阳:春日的和煦阳光。野:田野。春阴:春天密布的阴云。这两句是说,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整个原野气象蒸腾,好像要浮动起来;如果天气阴晦了,却是阴云密布,连天似乎也显得低了。
②蔼蔼:草木茂盛的样子。晋人束广微《补亡诗》之五:“瞻彼崇丘,其林蔼蔼。”依依:隐隐约约。这两句是说,雾气萦绕,远方的树林蓊蓊郁郁;春风荡漾,通向远方的道路隐隐约约。
③览:看。适:舒适;畅快。翻然:亦作“幡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得很快。这两句是说,观赏这些景物即使能使 我感到暂时的愉悦,但往往触景生情,思想立刻发生了变化。
④骇:惊。良:深。这两句是说,我看到的,已经让我非常吃惊了;我听到的,更让我深感悲伤。
⑤不及犁:指无法耕。
⑥宿麦:隔年才熟的麦。《〈汉书·武帝纪〉注》:“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这两句是说,一冬天气不冷,雪来得较晚,越冬的麦苗活下来的很少。
⑦前去:指麦收之时。即今年庄稼收成的前景。固:本来;诚然。即日:眼下;目前。这两句是说:今年庄稼的收成已经没什么指望了,眼下已经为饥饿所苦了。
⑧老稚:老人、孩子。斫掘:砍挖。斫,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斩。凫茈:音fú zǐ,即荸荠。据《尔雅·释草》,又作“凫茨”。《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这两句是说,满地里都是老人、孩子,他们在挖寻凫茈充饥。
⑨卷耳:苍耳子。《本草》作“ 葈耳”;《尔雅》作“菤耳”,一名“苓耳”;《广雅》作“枲耳”。共所资:指都拿它(苍耳子)作为充饥的东西。资,凭借、依赖。
⑩昔云:过去说。驱风:除风散热。据《本草》,卷耳子可入药,性温味甘苦,有毒,可散风祛湿、通鼻窍。临床可治疗头眩、四肢麻木等风寒所致的病。这两句是说,过去人们说苍耳子可以驱除风寒,能用以充饥,按理说也是无需怀疑的。
(11)厉:通“疠”,病害。疮痍:又作“创痍”,创伤。张衡《西京赋》:“所恶成创痍”。这里指因食苍耳子过多而中毒,害及肠胃。
(12)横:横卧。
(13)彘:音zhì,猪。咋:咬。乌鸢:即老鹰。鸢:音yuān,筑巢于树,主食 啮齿动物,状类鹰,惟嘴软短,常攫食蛇、鼠、鸡等。因其耳羽为黑褐色,故名黑耳鸢,又叫乌鸢,俗称鹞鹰、老鹰。《诗·小雅·四月》有“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啄:用嘴取食。
(14)胡为:为什么。残:伤害。良民:善良的百姓。这两句是说,为什么善良的百姓遭受伤害,而让这些恶鸟长得又肥又胖呢?
(15)泱荡:深广的样子。这里形容天意高深莫测。面对良民遭残、鸟兽增肥,作者对上天的有无产生了质疑。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曾有一段与此相近的质疑:“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16)高位:指大官。厌:通“餍”,吃饱。粱肉:谓美食佳肴。杜甫《醉时歌赠郑广文》:“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坐论:“坐而论道”的略语。本指无固定职守,专门陪侍帝王议论政事的大臣,所以《周礼·冬官·考工记》说:“坐而论道,谓之王公;坐而行之,谓之士大夫。”这里泛指那些脱离实际、空谈大道里的高官显贵。搀:刺。云霓:本指云和虹,这里指“云霄”,为押韵而改用“霓”。这两句是说,高官显贵们早已吃厌了膏粱厚味,他们只会空谈些大道理,调子很高,简直吹破了天。
(17)富人术:富国富民的办法。参见《对雪》注。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这两句是说:难道就没有富国富民的办法,让百姓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吗?
(18)伶俜:孤单。晋人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痛忉怛以摧心。”悯此:怜恤他们。指遭残害的饥民。这两句是说:我现在是饥饿而孤独,在怜悯他们的同时,又不禁想了许多。
(19)济:救助;接济。暇:闲空。“自济既不暇”也就是“自顾不暇”,照顾自己、救助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得上别人。复:又。“将复奈尔为”即“又拿他们有什么办法呢!”尔:指饥民。
(20)嵘峵:音róng róng,高峻的山岭。峵,古同“嵘”。这里是以高山峻岭比喻忧愁绵延深阔。古人多以水比愁,用山比愁的较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较为有名。齐:平复。这两句是说,我满腹忧愁又有什么用!只是这如高山峻岭般绵延深阔的忧愁呀,让我久久难以平复!

[
诗译]
春光下的原野气象浮动,春天里的阴云低与天平。
雾气间的远林蓊蓊郁郁,微风中的小路隐约不清。
观赏风景虽能暂得欢愉,内心忧思也会突然涌出。
听到的传闻真让我悲伤,看到的事件更使我惊惧!
去年大旱之前先是大涝,田里根本无法播种栽苗。
冬天不寒雪又下得很迟,越冬的麦子存活的很少。
来年收成本来已无指望,更何况现在就苦于饥荒。
田野到处是老人和孩子,靠挖寻荸荠来填饱饥肠。
这荸荠近日已无处可取,苍耳子都拿作充饥之物。
过去说这东西散风祛湿,填肚子按理说不需疑虑。
食用过多自然产生病害,肠胃里面便会受到创伤。
十有七八的人中毒死去,横卧的尸体都堵在路上。
饿狗野猪到处撕咬尸骨,群群老鹰恣意啄取皮肉。
为什么要伤害善良百姓,让禽兽们肥得浑身流油?
上天之意难道竞是这样,它高深阔远你无法知晓。
官宦显贵整日花天酒地,坐而空谈牛皮吹到云霄。
难道没有富国安民之法,让百姓们得以乐业安居。
我自己已经是饥饿孤独,怜悯他们便有很多思虑。
我已经无暇来顾及自身,又有什么办法拯救饥民!
满胸中徒有忧愁和愤怒,就像高山峻岭绵延幽深。
览  照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①。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②。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③。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④。

[
导读]
     这首诗写于被贬黜之后。诗人览镜自照,不禁感慨万端。全诗由形及神,继而又写到志愿、遭遇、爱好、为人,表达了胸襟光明磊落的自负与豪迈,对于品行低劣的世间群小表示出了极大的蔑视,其慷慨、愤激之气溢于言表。
    治世之大小官吏,你能对着镜子自许“一生肝胆如星斗”吗?

[
注释]
①铁面苍髯:黑色的面孔灰白的胡须。铁,铁色,即黑色。“铁面”又有一个传统的喻义,即指刚直无私。如宋人赵抃做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京师号为“铁面御史”。见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铭》》。髯:颊毛。《〈汉书·高帝纪〉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目有棱:指目光威严。人们多以“棱棱”形容神态的威严,《世说新语·容止》:“孙兴公(绰)见林公(支遁),棱棱露其爽。”此处以“棱”写目光则鲜见。儿女:青年男女。这里泛指世人。这两句是说,持镜而照,只见黑色的面孔、花白的胡须,两眼炯炯有神,世上的人看了这个面孔一定会感到惊讶。
②许国:为国效命。杜甫《前出塞》:“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平虏:消来敌人。虏,对敌方的蔑称。合:应该。退耕:辞官归耕。这两句是说自己命中注定遇不到好时代,就应该归耕田园。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
③称:适合。相副。好文:喜欢文学。翰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之类。张衡《归田赋》:“挥翰墨以奋藻。”自嗟:自叹。风情:抱负;志趣。《晋书·袁宏传》:“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这两句是说,这幅长相也许与我对文学的爱好不相称,自叹自己虽然体弱多病但却志趣高尚。
④肝胆:比喻真心诚意。《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肝胆如星斗”比喻胸襟光明磊落。顽铜:指镜。古代用铜作镜。顽,愚、无知。这两句是说,我一生做事光明磊落,如高天星斗,可叹你这愚味无知的铜镜又怎能照得出来呢!

[
译诗]
面孔黝黑胡须花白目光炯炯,社会上一般人见了定会吃惊。
曾经决心消灭敌人以身报国,生不逢时我也只好退隐归耕。
这长相与文学兴趣并不相称,自叹我志趣高雅却体弱多病。
一生做事光明磊落灿如星斗,可叹你铜镜愚钝又怎能照清!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吾一翁。)北宋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清寒,其母荻杆画地教其识字。永叔少有大志,勤苦自学。天圣八年(1030)考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景佑三年,范仲淹以忤权贵被贬饶州,欧阳修为其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直到康定元年(1040)才被召回京城,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他积极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的“新政”,提出多项改革弊政的主张。“新政”失败,他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后又多次徙地为官。至和元年(1054),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他在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时,曾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后又曾任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于颍州,卒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全集》。
    其事迹见《宋史·欧阳修传》。

食糟民

    田家种糯官酿酒,榷利秋毫升与斗①。酒沽得钱糟弃物,大屋经年堆欲朽②。酒醅瀺灂如沸汤,东风来吹酒瓮香③。累累罂与瓶,惟恐不得尝④。官酒味浓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⑤。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⑥。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⑦。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⑧。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⑨。仁当养人义适宜,言可闻达力可施⑩。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11)。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12)。

[
导读]
    这首诗从官饮酒、民食糟的对比中写出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对立,揭露了“官吏散糟以为德”的假仁假义。

[
注释]
①糯:音nuò,《正字通》作“穤”。粘稻,又名秫稻,米性甚粘,可以酿酒。榷利:官府对某些物品专卖以增加收入。榷,音què,专利、专卖。秋毫:鸟兽之毛,至秋更生,细而末锐,谓之“秋毫”。这里用来比喻微小的利润。升与斗:用升与斗量取。这两句是说,农民种粘稻,官府把它征收上来用以酿酒,酒类专卖,连再小的利润都不放过。
②酒沽:即“沽酒”。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糟弃物:酒糟成了弃置不管的东西。大屋:指用来专门放置酒糟的库房。经年:经过了多年,泛指时间长。这两句是说,官府卖酒赚钱,酒糟成了弃置无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大库房里堆放了很多年,就要腐烂了。
③醅:音pēi,没有过滤或没蒸馏过的带糟的酒 。瀺灂:音chán zhuó,注水声。这里形容酒醅冒泡的声音。沸汤:滚开的水。东风:春风。这两句是说:酒醅就像滚开的水,冒着泡,发出瀺灂的声音,春风把酒瓮中的香气送得很远。
④累累:连缀不断的样子。这里指盛酒的器具很多。罂:装酒的器物。陶制容器,大肚小口。《墨子·备城门》曾说:“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汉王充《论衡·谴告》:“酿酒于罂,烹肉于鼎,皆欲其气味调得也。”瓶:《说文》作“缾”。泛指小口大腹用以盛酒的容器,多为陶制。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卮”,《文选注》:“瓶,酒器也。”这两句是指人们带着大大小小的盛酒容器前来买酒,唯恐买不到。
⑤官酒:官府酿造的酒。村酒:指老百姓自己酿制的酒。薄:指味道很淡。诚:的确。
⑥釜:烹饪之器,即无脚之锅。《诗集传》:“有足曰锜,无足曰釜。”糜粥:粥。《礼记·问丧》:“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这两句是说,你没有看到那些种粘稻的农民吗,他们整日在饥饿里打发着日子。
⑦就:从;到。以为:以之为,把这种做法当作。这两句是说,他们就回过头来到官府的大库房里买回酒糟充饥,官吏们竞把卖酒糟给饥民当作是有美德的表现。
⑧长民:抚养民众。长,抚育、抚养。这两句是说:可叹那些官吏们,你们不知道自已的职务就是抚育民众吗?
⑨衣食不蚕耕:即不蚕而衣、不耕而食。蚕,养蚕。衣,穿衣。耕,种地。食,吃饭。这两句是说,这些官吏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一天到晚学的都是仁政道义。
⑩养人:即“长民”之意。适宜:指行为合乎道义。适,当、应该。闻达:使之闻达,指把情况上报给朝廷。力可施:有能力做(抚民之事)。这两句是说,讲仁政,就应该知道抚育民众,讲道义,就应该知道该做哪些事;作为官吏,有向上反映情况的职责,也有施惠于民的义务。
宽国之利:为国家广开财源。尔:指食糟民。这两句是说,上不能为国家广开财源,下不能让食糟之民填饱肚皮。
不我责:不责备我。我责何由逃,我又怎么能逃脱责任呢!

[
诗译]
农民种出粘稻官府用来酿酒,升量斗计地将细小之利占有。
酿酒获利酒糟成了无用之物,多少年来堆在库房几乎腐朽。
沸水般的醅酒不住咕咕冒泡,春风吹拂酒坛里的香气飞飘。
大大小小的酒器早等在那里,酒客们争先恐后怕难以尝到。
官酒味道醇厚村酒味道清淡,每天喝着官酒的确让人喜欢。
你没看到田中种粘稻的农民,锅里无粥在饥饿中受尽熬煎。
回过头购买官府的酒糟来食,官吏卖糟自以为是有德之事。
                            可叹这一群卖糟的官吏,抚育民众就是你的天职。
                            穿衣吃饭从不织布耕种,平时所学都是道义仁政。
学了仁义就该有相应的言行,既能据实上报更可事必亲躬。
向上不能够为国家广开财源,向下不能够解决百姓的温饱。
                            我饮美酒,你吃酒糟。
                            你们虽然并没有责备我,我的罪责又怎么能逃掉。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同(1018~1079)
    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曾知洋州、湖州,世称文湖州。他有做朝官与地方官的丰富经历,敢于议论时政,关心百姓疾苦,清政廉洁,不好交结权贵,《宋史》称赞他“操韵高洁”。
    他是苏轼的表兄,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诗、书、画闻名当世。擅画竹,曾教苏试“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后遂有“胸有成竹”的成语典故流传。宋元丰初年,以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知湖州,未到任而病逝。有《丹渊集》。
    其事见《宋史·文同传》。

织妇怨
    掷梭两手倦,踏籋双足趼①。三日不住织,一匹才可剪②。织处畏风日,剪时谨刀尺③。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④。昨朝持入库,何事监官怒⑤?大字雕印文,浓和油墨污⑥。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门下⑦。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⑧。质钱解衣服,买丝添上轴⑨。不敢辄下机,连宵停火烛⑩。当须了租赋,岂暇恤襦袴(11)。前知寒切骨,甘心肩骭露(12)。里胥踞门限,叫骂嗔纳晚(13)。安得织妇心,变作监官眼(14)。

[
导读]
    织妇花了很多劳力织成了一匹洁白的质量很高的绢,当她父母拿着它到衙门去交税时,负责验收的官员却横加挑剔,甚至不分清红皂白,就在绢上盖了个油墨印章,将绢退回。原先织绢用的丝已经没有了,全家人又不得不典押衣服,再买原料,重新夜以继日地赶织。不料还没织成,催税的却已经蹲在她家的门槛上高声叫骂了。
    写织妇的作品,不可胜数。唐人孟郊《织妇词》:“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于濆《辛苦行》:“窗下掷梭女,手织身无衣。”杜荀鹤《蚕妇》:“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著苧麻?”宋人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茜桃《呈寇公二首》之一:“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这些作品,大多揭示的是剥削者对劳动者的经济上的残酷掠夺,反映出的是一种“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为”(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而文同的这首《织妇怨》不仅具有这类作品的共同内容,更重要是的是向人们展示了地方官吏的歹毒与蛮横,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吏治的腐败给百姓带来的祸害。“苛政猛于虎”的直接根源固然是罪恶的封建制度,但制造出无数人间悲剧的直接祸手不就是这些“监官”之类的最基层的官吏吗?这就使该诗负载了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批判吏治腐败的严肃主题。

[
注释]
①踏籋:踩着织机的踏板。籋:音niè,各本多作“茧”,现据《四部丛刊》本《皇朝文鉴》改正。“  ”的本义同“蹑”,这里是指织机的踏板。趼:音jiǎn,脚跟上的老茧。这两句是说,因不停抛梭,两手感觉非常疲倦;因不停地踏籋,两脚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②住:停。匹:绸布等织物的量名,又作“疋”,《汉书·食货志》:“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才可剪:才能从布机上剪下来。意即不停地织,织三天才能够一匹布。
③织处:放织机的地方。畏风日:犹言避风日。风吹日晒会损害绢布的色泽、形状。谨:小心。剪裁时唯恐不齐,所以需要格外小心。
④边幅:指绢的边缘。手工织物边缘不易织得十分整齐,“皆言边幅好”可见织妇手艺之高、费力之大。自爱:这里指织妇对自己织艺自信、爱赏。经纬: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指绢的纹路。经纬密,说明绢的资料结实。这两句,上句是别人对绢的边幅的赞美,下句是织妇对自己织绢技术的自信。为下文验收官退绢作了强有力的反衬式铺垫。
⑤昨朝:昨天一早。库:官府验收绢的库房。何事:什么事由。表示事出意外。以此显示监官的无理。监官,负责验收的官吏。这两句是说:昨天一早,织妇的父母拿着这匹绢到官府验收绢的库房前查验,负责验收的官员为什么怒气冲天呢?
⑥大字:指雕在印上,印在绢上的“退”字。当时官府认为不合格的织物,就在绢上用木章印上一个“退”字。印,“退”印。浓和:指印上的油墨浓厚。污:弄脏。这两句是说,监官在绢上盖上一个大大的“退”字,浓厚的油墨把绢弄的的很脏。
⑦舍:住处。中门、内室的门。
⑧迸:溅射。指泪流很多,抑制不住。这两句是说:全家人相对无语,眼泪不住地涌出眼眶。
⑨质:典当。此句是说,因为要重新买丝来织,只好脱下身上的衣服去当卖。添:续加上。上轴:指织机的线轴。
⑩辄:常常,这里是随便的意思。停火烛:点着火烛。停,安放,即唐人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之“停”。
(11)当须:应该。了:了却;交清。岂暇:怎么来得及。恤:爱惜。襦袴:意同上面的“衣服”。襦,音rú,短衣、短袄,服于单衬之外。《礼·内则》:“衣不帛襦袴。”袴,音kù,胫衣,套裤。《方言》:“袴,齐、鲁之间谓之褰,或谓之襱,关西谓之袴。”古作“裈”,又讹转作“裤”。此句实际上是暗用典故,以构成对比。东汉时廉范任蜀郡太守,有政绩,百姓作歌颂之:“廉叔度(廉范的字),何来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见《后汉书·廉范传》)后人用“襦袴之歌”或“ 襦袴歌”来比喻惠民的德政。“平生无襦今五绔”中的“襦”、“绔”为互文。廉范治下的百姓每人有五件襦袴,织妇一家脱下身上的唯一的“襦袴”典卖掉。德政、恶政,不言而明。
(12)前知:犹言早知。切骨:渗透到骨头。骭:音gàn,小腿骨。这两句是说,早就知道冬无襦袴,寒气将深透到骨,但也只好让肩膀和腿露在外面。
里胥:乡里的小吏。踞:音jù,弯着腿蹲在上面。门限:门下面的横木,即门槛,古称阈。嗔纳晚:怒责织妇家缴纳得太迟。嗔,音chēn,通“謓”,怒、生气。纳:缴纳。
安得:怎么能够。这两句是说,“织妇心”是赶着织、织得好;“监官眼”是吹毛求疵,永远不满足。在无可奈何中,幻想能易位而处,让监官知晓织妇家的艰难。这是以愿望的形式对现实所作的巧妙的讽刺,因为诗人也明白,监官之眼决不可能体谅织妇之心。这两句实是借鉴了唐人聂夷中《伤田家》的写法:“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
诗译]

两手抛梭非常疲倦,双脚踏籋磨出老茧。
三天时间不能停织,一匹绢布才可剪断。
织处需要避开风日,剪时更得小心翼翼。
大家都夸边缘整齐,自爱绢线匀称稠密。
昨早拿到库房验收,验官为何勃然大怒?
退字大印往上一盖,绢上沾染浓黑油污。
父母只好抱回住所,里门下面颓然抛落。
相互对视默无一语,眼中热泪如雨倾泻。
典当脱下身上衣服,买回新丝添到机轴。
不敢随便走下织机,常常连夜点着灯烛。
必须交纳国家租赋,哪能珍惜棉袄棉裤?
早知寒气冷入骨头,甘心露着腿与胳膊。
乡官蹲在我家门槛,大骂租赋还没交清。
如何能把织妇苦心,变化成为乡官眼睛。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他幼年聪明好学,青年时期随父亲游历西北地区,见国弱民贫,立志以天下为已任。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历任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就任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任职期间曾进行了一些改革弊政的尝试。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表现了矫世变俗、改革图强的志向。宋神宗即位,他出任参知政事,以后两度为相。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从上到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明确提出理财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而只有努力发展生产才能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为此,他大力推行了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及豪商的特权,以期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但由于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及保守派士大夫的激烈反对,新法成效甚微。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复相后,不久,被迫第二次辞相。他的变法是宋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列宁曾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晚年退居金陵,封荆国公。元丰八年(1085)旧党司马光为相,尽除新法。他忧愤成疾,不久郁然病逝。谥号文。有《临川先生文集》。
    其事见《宋史·王安石传》。

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①!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②。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③。老少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④。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⑤。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⑥。

[
导读]
    宋仁宗赵祯在位时期(1023~1063)对辽和西夏始终采取忍辱求和的退让政策,每年向辽奉献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进奉银、绢等二十五万五千。这种沉重的经济负担自然而然地转稼到了人民头上。宋的屈辱忍让并未真正换回边境的安全,仍不断受到外敌的骚扰,黄河以北的边地居民遭受双重压迫,弄得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1046),形象而真实地描写了河北人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压迫下的悲惨生活,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宋王朝的积弱不振和政治黑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河北,宋代设河北路,管辖今河北省霸县以南的全部地区以及今山东、河南二省黄河以北地区。

[
注释]
①二边:指和辽、西夏接界的两处边境。长:长期。苦辛:苦味和辣味,比喻殃厄劳役之事。
②输与:送给;交给。官家:本是对皇帝的称乎。据《通鉴注》,西汉时称皇帝为县官,东汉时称国家,晋时兼而称之,叫官家。这里指朝廷。事:侍奉;供养。夷狄:《礼·王制》:“东方曰夷。”狄,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人们多用“夷狄”称中原以外各族,此指辽和西夏。这两句是说,人民耕织得来的劳动果实,都给朝廷搜括去供奉辽和西夏的统治者。
③今年大旱:指庆历六(1046)的河北大旱。赤:空无所有。给河役:做河工。指治理黄河的劳役。
④就南:往黄河以南地区逃荒。就,凑近。这两句是说,边民们老少相携逃荒来到黄河以南地区,南方地区虽然遇到了丰收之年,可老百姓也还是没有饭吃。
⑤过者:过路的人。无颜色:指又黄又瘦,面无人色。这两句是说,人们悲哀愁苦,好像天地也变色、大阳也昏暗 了;从路边走过的人,个个又黄又瘦,面无人色。
⑥汝:你们。不及:没赶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627649),共二十三年。《资治通鉴》卷一九三载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上谓长孙无忌曰:“贞观之初,上书者……云: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唯魏徵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今颉利成擒,其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徵之力也。”唐太宗也曾对侍臣谈到自己的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虞,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兵戎:战争。这两句是说,可惜你们生下来没赶上贞观时期,那时一斗米只要几文钱,又没有战争的苦难!
[诗译]
                            河北的百姓,生在靠近辽夏边境多么痛苦。
每家养子长大后教他们耕织,米帛交给朝廷进献境外领主。
今年河北大旱千里不长一物,州县衙门逼百姓将黄河修筑。
老少相携逃荒来到南方之地,南方人虽遇丰年也没有粮食。
人们悲哀愁苦只觉天昏日暗,过路行人面黄饥瘦十分难看。
你们没生在大唐的贞观之时,那时侯斗米数钱也没有战事!
兼  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①。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②。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③。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④。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⑤。秦王不知此,更筑怀青台⑥。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⑦。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⑧。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⑨。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⑩。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⑾。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⑿!

[
导读]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当时作者任舒州(今安徽安庆)通判。全诗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兼并现象,提出了改革社会制度、抑制豪强兼并、富国强民的强烈要求,对那些只知敲索勒诈的“俗吏”和不知变通的“俗儒”给以辛辣的讽刺。

[
注释]
①三代:夏、商、周。于:把……当儿子。公私:国家和私人。异财:分外的财物。异,其它。别的。这两句是说,夏、商、周三代的君主爱民如子,公家和私人的财产都由君主分配,此外没有别的财物。
②人主:人君。擅:专断。操柄:掌握权柄。斗魁:星名。北斗七星中第一至第四为魁,一说第一星为魁,第五至第七颗星叫“柄”。见《史记·天官书》。这里以天比皇帝,天把持着斗魁,就能控制整个北斗星的运转。
③赋予:征收赋税和授予赏赐。皆自我:都由君主决定。我,指三代君主。兼并:并吞。指侵并土地与财产。晁错《论贵谷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奸回:邪恶。这两句是说,征收赋税和授予赏赐都由君主决定,私人兼并都属违法的邪恶行为。
④诛:惩罚。自:从。这两句是说,谁搞兼并就依法惩治谁,这种邪恶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了。
⑤始:才。倒持:“倒持泰阿”的略语,即“倒持泰阿,授人以柄”比喻把大权授与别人,自己反受其害。《〈汉书〉注》说:“泰阿,剑名,欧冶子所铸也。”黔首:庶民;平民。因以黑巾裹头,故称。遂:于是;就。裁:治理。这两句是说,到了后世,君主的财政大权被豪强把持着,老百姓生活困难,就难以治理了。
⑥此:这个道理。指上两句所述。筑:建造。怀清台: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地(今四川)有个名叫清的寡妇,是一位垄断丹砂矿的大工商主,秦始皇很器重她,曾为她筑女怀清台。这两句是说,秦始皇不懂得这道理,还修筑了怀清台表彰富商。
⑦礼义:道统法规。偷:败坏;浇薄。圣经:圣人的经典。堙埃:埋没在尘埃中。堙,音yīn。这两句是说,国家的道统法规日渐败坏,圣人的经典也早已埋没在尘埃之中。
⑧法尚:效法古代(抑制兼并的做法)。法,效法、遵守。尚,久远。咍:音hāi,讥笑。这两句是说,想效法古代抑制兼并,这样的人还是有的,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时,难免为世俗讥笑。
⑨俗吏:平庸无能的官吏。《汉书·贾谊传》:“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礼:”方:方策,治国的大政方针。掊克:以苛税搜刮民财,也指搜刮民财的人,此指前者。掊,音póu,搜括、聚敛。元人钱霖《哨遍》曲词说:“亏心事,尽意为;不义财,尽力掊。”乃为材:竞当作才能。材,同“才”。这两句是说,庸俗的官吏不懂治国的大政方针,竟然把以苛捐杂税搜刮民财当作一种才能。
⑩俗儒:浅陋迂腐的儒生。与“大儒”、“通儒”相对。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变:变通。摧:毁坏。这两句是说,浅陋迂腐的儒生遇事不知变通,他们认为治理国家可以不必摧毁兼并势力。
⑾利孔:经济利益的来源。《管子·国蓄》曾说:”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小人:行为不正之人。此指豪强贫婪之徒。阖:音h†,门扇。这两句是说,由于不能抑制兼并,朝廷不能真正掌握国家的财政大权,私人财门广开,财富自然注入了那些贫婪的豪强地主之门。
⑿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之:指私门大开,兼并取利的豪强、大地主、大商人。愈:更加。可怜:值得怜悯、哀怜。这两句是说,再加上官吏跟着敲诈勒索,老百姓在这双重的剥削压榨之下,就更让人哀怜了。

[
诗译]
三代之君爱民若子,公私没有格外财利。
国君能够独揽大权,就像北斗被天把持。
征赋赏赐君王作主,兼并乃是邪恶行径。
违法必然遭受惩治,兼并之势无法产生。
后世方才授人以柄,于是难以管理百姓。
秦王不懂这个道理,更建高台名叫怀清。
道统法规日渐败坏,圣人经典尘埃久封。
抑制兼并有人提起,刚要说出遭人讥讽。
俗吏不懂治国大政,搜刮民财当作才能。
俗儒遇事不知变通。以为治国别管兼并。
经济来源百处流失,小人敞开私欲之门。
官吏与之豪夺巧取,百姓越发值得怜悯。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②?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③。《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④。

[
导读]
    王安石早年曾跟随父亲王益滞客金陵,后遂定居。晚年辞相后,又隐居于金陵城外的钟山之麓。他写下了大量的歌咏金陵的诗词,《金陵怀古四首》就是他所作的以金陵兴亡的历史为题材的一组七律。这组七律的第一首是全组诗歌的主题。作者缅怀金陵兴替,纵览千古兴亡,得出了理性的结论:历史上的朝代兴衰,无不是人为造成,骄奢淫逸,不思进取,是一切亡国之君的共同特点。“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桂枝香·金陵怀古》),该灭亡的就让它灭亡好了,又何必替它惋惜?作者对历史兴亡又一次表现出沉静、达观的心态。
    金陵,即今南京,战国时楚威王埋金以镇王气,故曰金陵。谢眺《鼓吹曲》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很多朝代都曾建都于此;三国时,吴从京口徙都于此,改称建业;东晋时都之,称建康;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这里建都;南唐都此后,又易名为江宁。

[
注释]
①霸主:成就霸王之业的人。孤身:独自。指没有家族的渊源。二江:指当时宋朝的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指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区域。百城:泛指力量强大,与“孤身”相对。这两句是说,大凡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开国君主,大多是白手起家;而他们的子孙们,统辖百城,最后竞轻易地把国家政权断送了。
②豪华:奢侈。尽出:都出现在。逸乐:安逸享乐。《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逸乐”句是说享乐的背后已经潜藏着祸害的因素。这实际上隐括了《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福祸都能相互转化,何况逸乐与灾难呢!
③东府旧基:东晋时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府第的旧址。司马道子为简文帝之子,太元中进位丞相。当时孝武帝不理朝政,唯与道子蓬道昏目,醇酒酣歌。后为桓玄酖杀。道子东府宅第是魏郡太守赵牙主持建造,赵牙出身优倡,因赂谄而得官。据《晋书·简文三子》:“牙为道子开东第,筑山穿池,列树竹木,功用钜大。”就连当时的晋帝也以为“修饰太过”。佛刹:佛家的庙宇。刹,音 ch„。《后庭》:指《玉树后庭花》,此为乐府吴声歌曲。陈后主嗜声乐,于清乐中创制《玉树后庭花》等曲,与幸臣等重新填词,歌词绮艳,男妇唱和,其音甚哀,被后世人称为亡国之音。唐时刘禹锡《金陵怀古》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余唱落船窗:用唐人杜牧典故。杜牧夜泊秦淮,于船中听卖唱的歌妓在唱《玉树后庭花》,不禁想起当朝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虑及国家前途,不觉凄然,写出了著名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泊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说,那金陵城中司马道子的府第旧址现在只剩下几间佛寺了,当年杜牧泊舟秦淮河上,听到商女唱着陈后主谱写的《王树后庭花》遗曲,便联想到那靡靡之音终于使后主陈叔宝成了亡国之君。
④《黍离》:《诗·王风》中的一篇。据《诗·序》说,西周灭亡后,周大夫路过原来的宗庙宫室,看到遍地禾黍,彷徨不忍离去,乃作此诗。后多用以感叹亡国触景生情之词。曹植《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悲式微。”《麦秀》: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心伤之,因作《麦秀》之诗以歌之。后世多以麦秀指亡国之痛。向秀《思旧赋》:“叹《黍离》之悯周兮,悲《麦秀》于殷墟。”陆机《辩亡论》也说:“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麦秀》无悲殷之思,《黍离》无悯周之感矣。”从来:历来,向来。且置:暂时放下。近酒缸:借指饮酒。这两句是说,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而作《黍离》、《麦秀》之歌,然而千百年来兴亡更替,人们对此无能为力,还是把这些放置一边开怀痛饮吧!

[
诗译]
开国之君白手起家统辖两江之地,王子皇孙坐拥百城竞然屈身降敌。
骄奢淫逸全都是在取得成功之后,寻欢作乐当时怎知它与祸患一起?
东府旧宅如今只剩下了几间庙宇,后庭余音竞又隔江飘进船的窗子。
王朝兴衷历来都非人力所能左右,暂且开怀畅饮别再管它兴亡更替。
梅  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②。

[
导读]
    据宋释惠洪《冷帝夜话》说,王安石造访高士不遇,在墙壁上随手题下了这首诗。
    该诗实际上是作者反用前人咏梅之作的义旨而成。《古乐府》道:“庭前一枝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揣摩这首诗,基本上是就梅花咏梅花,其形象、意境都没有超出梅花本身。王安石虽只是“略转换”(李壁《王荆公诗笺注》语),所咏的已是“有我之境”,托义其中,通过对梅花不仅凌寒呈艳、更能寒中出香的骨、色、香的赞誉,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人格价值取向。
    梅发百花俱谢之时,因此古代的咏梅之作无不联系到雪。如梁简文帝《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何水部《咏早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阴常侍《咏雪里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衡岳沙门《早梅》:“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但这些诗,不是以雪映梅,就是以梅拟雪,停留在即景赋物的浅层次上。于此相比,王安石对梅花特立卓形的描画、特别是对其风骨品行的倾慕和激赏,早已远远超出了所赋之物的本身。毫不夸张地说,王安石的这首咏梅诗是北宋众多咏梅之作中的佼佼者。

[
注释]
①凌寒:冒着严寒。
②遥知:早就知道。暗香:指梅花散发出的微微清香。此借用另一位宋朝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词。其诗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一直为人们称颂的写梅的名句,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王十朋则说:“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这些评述,仅仅是就其写梅的技巧手法而言。

[
诗译]
墙角旁边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早就知道不是白雪,因有香气悄然飘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1 20:50 , Processed in 0.08368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