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香山,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以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白家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俱善诗文。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进士及第,次年春天,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改革,白居易曾向韦建议要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扬善,举贤任能。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授左拾遗。他屡次上书请革弊政,反对宦官掌握兵权,并曾当面指责宪宗的过错,触怒宪宗,幸有宰相李绛说情才得以免罪。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此时,白居易已改职为东宫赞善大夫,仍然首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当政者恶其僭越言事,贬江州司马。长庆二年(822年)求放外任,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频有政绩。他离苏之时,郡中士民涕泣相送。58岁后定居洛阳。又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便利行船。两年后病卒,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谥号“文”,人称白文公。有《白氏长庆集》。 其事见《旧唐书·白居易传》及《新唐书》本传。 重 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 民①。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②。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③。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④。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⑤: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⑥。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⑦。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⑧。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⑨;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⑩。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11)。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12)。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13)。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14)。昨日输残税,因窥宫库门(15):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16)。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17)。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18)。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19)。
[导读]
《重赋》是《秦中吟》的第二首,又作《无名税》。 《秦中吟》共十首,一题写一事。它是白居易有组织、有计划的建构,是诗人最有价值的讽谕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中唐的弊政之一,就是不收实物而收现钱的“两税法”。这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更有甚者,一些贪官污吏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获得进升的机会,在正税之外,巧立名目,以“羡余”为名,搜括民财,向皇上进贡,供其挥霍。而皇帝竟专设库府储存这些贡品,《重赋》对这种现象给予了深刻的揭露,不仅鞭挞了贪官污吏,也讥刺了最高当政者。
[注释]
①厚地:大地。厚,大。植桑麻:种桑麻。桑麻:桑和麻。所要:所希望的。要,相要、希望。济:救助;接济。生民:人民。这两句是说,大地种植桑、麻等农作物,目的是供人民生活所需。 ②理:治。这里是制作、织造的意思。唐人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讳,以“理”代替“治”。唐时,人们以麻织布,以丝织帛。所求:所要达到的目的。身:自身;自己。这两句是说,人民织造布帛,目的是养活自己。 ③身外:自身之外,意即除了为自己的原因外。充:当。征赋:赋税。上:对上面来说。从大的方面来说。以:用来。奉:进献。君亲:皇帝。这两句是说,除了自己消费之外,还可以拿来缴纳赋税,献上去供养皇帝。 ④两税:夏、秋两税。唐玄宗开元以前,赋税制度是用租(粮谷)、庸(劳役)、调(布帛)法。实行租庸调法,户口、田亩数必须清楚、准确。开元后,户籍遭到破坏,户口及田亩数无法查核,租庸调法无法实行。从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二月开始,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改行两税法,就是把三者合并而统收钱帛,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本意:根本目的。爱人:爱护百姓。这两句是说,国家制定了两税法,本意在于爱护百姓。 ⑤厥初:起初;开始。厥,音jué,其。淫:过分;无节制。此指滥增税额、巧立名目。明敕:公开告诫。敕,音chì,诫饬、告诫。此指皇帝专门下令训饬。内外臣:指京官和地方官。这两句是说,一开始,为了防止有人滥增税收,皇上便公开训诫朝廷内外的大臣。 ⑥加:增加。以:按照。枉法:违法,以私意歪曲法律。语本《朝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谷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凡官吏受贿曲断,均谓“枉法”。论:定罪。这两句是说,凡胆敢在赋税之外多增加一物的,都按照违法定罪。 ⑦奈何:如何;无奈。因循:没袭遵循。这里指沿袭旧制,仍在赋税定额之处勒索财物。这两句是说,无奈时间长了,贪官污吏又依然照旧勒索财物。 ⑧浚:音jùn,榨取。以:用来。求宠:争取恩宠。宠:光宠;荣耀。敛索:征收、勒索。这两句是说,靠榨取我们百姓的钱财来争取自己的荣耀,一年四季,不分什么时候都横征暴敛,敲榨勒索。 ⑨绢:古代丝织物名。颜师古《急就篇注》卷二:“绢,生白缯,似缣而疏者也。”匹:织物的量名。《汉书·食货志下》:“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音qūn。盈:满。这两句是说,织的绢还不够一匹,缫的丝还不满一斤。 ⑩里胥:古代乡吏。唐制百户为一里。设里胥一人。迫:逼。纳:交纳。暂:短时间。逡巡:迟缓;拖延。逡,音qūn。这两句是说,乡官逼我马上交纳,不允许耽误片刻。 (11)岁暮:一年将尽时。天地闭:天地闭塞不通。《礼记·月令》:“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这是古人对季节气候变化的一种不科学的解释。阴风;阴冷的寒风,指北风。破村:破落的村庄。这两句是说,一年将尽了,天寒地冷,破落的村子里刮起一阵阵阴冷的寒风。 (12)霰:音xiàn,雪珠。雨点下降遇冷凝结而成的微小冰粒。俗称“米雪”。《诗·小雅·頍弁(kuǐ biàn)》:“如彼雨雪,先集维霰。”《诗笺》:“将大雨雪,始中微温,雪自上下遇温气而搏,谓之霰。”纷纷:盛多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夜深了,家家的烟火都已经熄灭,纷纷扬扬的米雪漫天而下,一切都笼罩在白色之中。 (13)幼者:小孩。形不敞:形体也盖不住。此指衣不遮体。老者:老年人。无温:不暖和。这两句是说,小孩子衣不遮体,老年人身上穿的一点也不暖和。 (14)悲端:可悲的事情。语出《梁书·明山宾传》昭明太子与殷芸令:“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并:一同。辛:悲痛。这两句是说,可悲的事情和寒冷的空气一同进入鼻孔中,使人更加悲哀。 (15)输:缴纳。残税:还没有交纳完的赋税。因:于是。窥:音ku‰,暗中偷看。宫库:这里指国库。宫,房屋的通称。此指库房。这两句是说,昨天去上交还没有缴清的捐税,于是往国库门里一看。 (16)缯:音zēnɡ,丝织物的总称,古谓之帛,汉时称为缯。后或云缯,或云帛。丝絮:丝绵。屯:聚集。这两句是说,布匹堆积的像山一样,丝绵聚集的像云一样。 (17)号为:称作。羡余:正赋之外的无名税收。属唐朝官吏巧取豪夺的杂税。唐开元八年(720年)宇文融括籍外羡田,张虚数,岁终得钱百万缗。至唐德宗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有“日进”,江西观察使李兼有“月进”,淮南节度使杜亚、宣歙,观察使刘赞、镇海,节度使王纬、李锜皆以常赋入贡,名曰“羡余”。羡,音xiàn,剩余、多余。物:物质。随月:每个月。献:奉献。至尊:最尊贵的地位。用作皇帝的代称。这两句是说,号称剩余的物质,按月奉献皇帝。 (18)夺:剥夺。尔:你。指贪官污吏。恩:恩庞。这两句是说,剥夺了我身上的温暖,买来了你眼前的恩宠。 (19)琼林:库名。据《新唐书·陆贽传》载,唐德宗李适在奉天(今陕西乾县)设立了琼林、大盈两个府库。专门用来贮藏“羡余”的贡物。
[诗译]
大地之上种植桑麻,原本是要养活百姓。 百姓用来纺线织布,所求在于养家活命。 自用之外充作赋税,献给上面供养朝廷。 国家制定两季税法,本意在于爱护百姓。 开始为防滥增税收,内外朝臣明加训令: 赋税之外妄加一物,都以违法定判罪名。 无奈岁月日渐长久,贪官照旧勒索民众。 榨取我们以求恩宠,征敛不分春夏秋冬。 织的绢不到一匹长,缫的丝不够一斤重; 乡官硬要逼我交纳,耽误片刻都不答应。 一年将尽天地闭塞,破落村庄刮起寒风。 夜深烟火都已熄灭,霰雪纷纷下个不停。 小孩个个衣不遮体,老人全都身上冰冷。 悲凉之情加上寒风,心内酸楚同入鼻孔。 昨天交纳剩余赋税,趁机偷看国库门中: 布匹堆积如同山峦,丝绵聚集好像云层。 号称什么剩余之物,献给皇上月月不停。 从我身上夺走温暖,你好买来眼前恩宠。 布帛进入琼林库后,日久天长腐烂无用。 歌 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①。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②。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③。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④。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⑤。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⑥。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⑦。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⑨。
[导读] 这是《秦中吟》的第九首,诗题又作《伤阌乡县囚》。 本诗是对唐朝司法官员腐朽奢靡生活的集中揭露。作者先写在大雪中退朝的王公大臣,他们身着“朱紫”,有“风雪兴”而无“饥寒忧”,住的是“第宅”,务的是“追游”。接着重点描写秋官、廷尉为首的宴饮。这些“朱门车马客”聚集到“红烛歌舞楼”中“醉暖”、“欢酣”,日中而始,夜半尚未结束。最后,作者采用对比写法,以狱中囚犯冻死的内容结尾,使全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吏治的腐败,集中表现在执法者的腐败上。任何一个政权,当代表这个政权行使法律作用的部门失去应有的作用,变得腐败透顶时,这便预示着一个天翻地覆的政权更替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歌舞》一诗所带给人们的思考,实在是多方面的。
[注释]
①秦中:今陕西为古秦国之地,故称秦中,也叫关中。中,一作“城”。岁云暮:年底。皇州:京城。此指长安。这两句是说,秦中已经又到了年底,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京城。 ②退朝者:退朝的官员。退朝,臣朝君毕而退。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唐时,三品以上官员用紫,五品以上用朱,六品以下用绿。公侯:爵位名。语本《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这两句是说,在大雪之中退朝回归的,都是穿朱着紫的王公诸侯。 ③贵:身份高的人。风雪兴:欣赏风雪的兴致。富:有钱财的人。饥寒忧:挨饿受冻的担心。这两句是说,身份高的人有欣赏风雪的兴致,有钱财的人没有挨饿受冻的担心。 ④营:经营;谋画。唯:只是。第宅:指贵族的住宅。语本《古诗十九首》之三:“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文选注》引《魏王奏事》:“出不由里门,而面大道者,名曰第。”第,就是房屋。或云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称房屋为“第”。务:致力;从事。追游:集体出去游玩。同“群游”。追:跟随。这两句是说,他们所谋求的只是高大宽敞的住宅,所追求的只是结伴出去游玩。 ⑤朱门:红漆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车马客:乘车骑马的客人,这两句是说,红漆大门前,来的都是乘车骑马的客人,高楼上面红烛高照,轻歌曼舞。 ⑥欢酣:欢饮酣畅。酣,饮酒畅快。促:靠近。密坐:坐时靠得很紧。醉暖:酒醉身暖。重裘:层层皮衣。重,音chŽng,层层。裘,皮衣。这两句是说,欢饮酣畅,他们坐得更加靠近,酒醉身暖,他们脱掉了层层皮衣。 ⑦秋官:周朝曾设六官,以司寇为秋官。唐武则天时以刑部为秋官,不久又恢复旧制。后世多称刑部为秋官。这里泛指掌管刑法的官员,廷尉:官名。秦始设置,九卿之一。掌刑狱。汉景帝时更名大理,武帝时又复旧称,北齐至明清均称大理寺卿或少卿。居上头:坐在首席上。这两句是说,掌管刑法的官员做主人,掌管刑狱的官员坐在首席。 ⑧日中:日正午。休:结束。这两句是说,中午开始快乐的宴饮,一直到半夜还没有结束。 ⑨岂知:哪里知道。阌乡:地名。汉时叫湖县,属京兆尹,因津以名邑。北周明帝二年置阌乡郡,隋开皇十六年改为阌乡县。宋以后属陕州。见《太平寰宇记·陕州·阌乡》。1952年并入河南灵宝。阌,音w†n。这两句是说,他们哪里知道在阌乡的牢狱里,里边还有冻死的囚徒呢!
[诗译]
秦中一年就要过去,大雪纷纷飘落京州。 雪里走来退朝的人。着紫穿红尽是公侯。 贵人有兴欣赏风雪,富人没有饥寒之忧。 所求唯是深宅大院,所做都是结伙出游。 红门客人乘车骑马,轻歌曼舞红烛楼头。 欢饮酣畅坐得更紧,酒醉身热又脱皮裘。 管刑法的便是主人,管刑狱的坐在上首。 中午开始狂欢滥饮,半夜时分尚未罢休。 哪里知道阌乡牢狱,里面就有冻死徒囚。 杜陵叟 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①。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②。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③。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④。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⑤!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⑥。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⑦。不知何人奏皇上,帝心恻隐知人弊⑧。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⑨。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⑩。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思⑾。
[导读]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关中地区旱灾严重。李绛、白居易等上疏请免租税,“以实惠及人”。唐宪宗下了免税的诏书。但由于贪官污吏从中作梗,照样横征暴敛,免税诏书失去了意义,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皇帝下诏免除租税,地方官却加紧勒索,甚至超额完成任务,有感于这种历代统治者惯演的双簧戏,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进行揭露和批判。 诗人说他这首诗是“伤农夫之困”的。其实如作者自己所言“杜陵叟”所遭遇的不是一地一人之困,而是所有农民的困厄。这个形象高度概括了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抗争呐喊,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而对于那些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而置老百姓死活于不顾的贪官们,诗人口诛笔罚,愤怒斥责:“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作为一名唐王朝的谏官,他能这样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这难道不让今天那些尸位素餐、只想着个人荣辱进退的昏官、庸官、贪官们感到无地自容吗?另外,诏令虽下,迟留公府,各级官吏装聋作哑,继续征赋敛财。白居易讽喻所指,连皇上也没有放过。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当今很多不长脊梁骨的官吏所难以做到的。
[注释]
①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本名杜原,又叫乐游原。秦置杜县,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叟:音sǒu古代对老年男子的称呼。居:住。岁种:每年种。薄田:贫瘠的田地。这两句是说,杜陵老人,住在杜陵这个地方,每年都耕种一顷多贫瘠的土地。 ②秀:抽穗扬花叫“秀”。《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这两句是说,三月里,一直没下一滴雨,干燥的风不停地刮着。小麦没有抽穗结实,大多枯黄而死。 ③青干:指冻死。这两句是说,九月里就下了霜。秋寒来得特别早,庄稼还没熟都已经被冻死了。 ④长吏:此指县里的最高长官。长,大。申破:上报说明。急敛暴征:加速搜刮,残酷征税。考课:考验官吏成绩。考课之法,始于汉朝。以后各朝,各有增益,其考核之法渐臻完善。唐朝规定:尚书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考课。凡应考之官,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宣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然后送省;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二十七最,以为黜陟的标准。这两句是说,县里长官明明知道这些情况却故意不上报说明,反而更加紧征收赋税,残酷搜刮掠夺,以求得考核官吏功绩时弄个好等级。 ⑤典:抵押。纳:交。何如:即如何。怎么办。这两句是说,抵押了桑,变卖了地,以用来交纳官府派下的税租,可明年穿衣、吃饭又怎么办呢? ⑥剥:强脱别人的衣服。粟:泛指粮食。这两句是说,抢夺我身上的衣服,夺去了我口里的粮食。 ⑦虐:害。这两句是说,害民害物就是豺狼,何必一定要是长着钩子一样的爪、锯一样牙、专门吃人肉的豺狼。意思是贪官污吏虽然没有狼的外形,却有狼的残忍。 ⑧恻隐:同情。人:指百姓。弊:疲困;困顿。这两句是说,不知是什么人把这些情况奏明了皇上,皇上知道百姓生活困顿,便产生了同情之心。 ⑨白麻纸:诏书旧皆用白纸。唐高宗上元年间,因白纸易蠹,改用麻纸。据《唐会要·翰林院》等书记载,凡由翰林院学士草制,立封、施教、讨伐、除免三公将相,皆用白麻纸,封付阁门,由阁门集朝士拆封宣读施行。书:写。德音:唐、宋时代的恩诏称“德音”。这里指唐宪宗下的免税诏令。京畿:国都所在地及其行政官署所管辖地区。尽放:全部免除。放,放弃。这两句是说,白麻纸上写着免税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赋税。 ⑩里胥:乡官。方:才。持:拿。尺牒:汉代的诏书写在一尺一寸长的书版上,后省称尺书,用作书信的代称。尺牒,同“尺书”、“尺牍”。牒,书札。这里指皇上的命令。榜:公开张贴的文书告示。这里作动词用,张贴。这两句是说,昨天乡官才来到村口,手拿着皇上免税的诏令张贴到村里的墙上。 ⑾毕:完。虚:空。蠲免:免除。蠲,音juān,除去、减免。通“捐”。这两句是说,十家的赋税九家已经交完,百姓们空受了皇上免除赋税的恩惠。
[诗译]
杜陵老人一直在杜陵居住,每年耕种一顷多贫瘠土地。 三月无雨不停地刮着旱风,小麦不等抽穗就大多枯死。 九月下霜秋寒又来得太早,庄稼未熟便都已没了生机。 县官明明知道不上报说明,急征暴敛为的是考核等级。 抵押桑林卖掉土地交官税,明年的衣食可又怎么办理? 他们夺走了我身上的衣服,他们抢去了我口里的饭食! 杀人害物的东西就是豺狼,不必都是吃人的钩爪锯齿。 未知何人将此事奏明皇上,皇上同情百姓的劳顿困疲。 白麻纸上写着君王的诏令,京城附近的税赋不交毫厘。 直到昨天乡官才来到村头,手拿诏令张贴到庄里墙壁。 十家的赋税九家已经交清,百姓们空受了皇上的恩意。 捕 蝗 刺长吏也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①。兴元兵革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②。始自两河及三辅,荐 食如蚕飞似雨③。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④。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日夜捕蝗虫⑤。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⑥。捕蝗捕蝗有何利?徒使饥民重劳费⑦。一蝗虽死百蝗来,岂将人力竟天灾⑧?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⑨。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⑩。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⑾。
[导读] 据《旧唐书·德宗本纪》记载,贞元元年(785年)间:“蝗自海而至,飞蔽天,每下则草木……无复孑遗。谷价腾踊。七月,关中蝗食草木都尽。”面对严重的天灾,当政者不是明政治本,减赋轻徭,而是以“忧农”为名,愚弄百姓,并借机发饥民财。诗人面对贪官污吏的非人之举,大声呼吁“德政”,呼叫“良吏”,呼唤“王道”。善意的期盼永远阻止不了贪官的恶行,只有祭起正义之剑、法律之宝,除恶务尽,彻底消除贪官滋生的土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当然是白居易那个时代所难以做到的。 诗以“捕蝗”为标题,以“刺长吏”为题注,矛头所指,一清二楚,主题鲜明,毫不含糊。
[注释]
①捕蝗:捉蝗虫。蝗虫。虫名。以其善飞,也称飞蝗,俗叫蚂蚱。为危害禾本科植物的主要害虫。子:对男子的通称。这两句是说,不停地捕捉蝗虫的那人是谁?天热日长,饿得要死。 ②兴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784年。兵革:兵器与甲衣。借指战争。“兴元兵革”指李怀光、李希烈、朱沘等人的叛乱。叛军先后自立为帝,攻占长安,德宗奔逃到梁州(今陕西汉中)。阴阳:古代哲学概念。古人以此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皆分属阴阳。因此,人们又以阴阳的变化来说明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作者说“兵革伤阴阳”也就是说战争扰乱了万物的正常运行。和:调和。气:古代哲学概念。常指构成万物的物质。《易·系辞》:“精气为物。”蛊蠹:泛指害虫。蛊,音g“,陈谷之中所生的虫。蠹,音dù,蛀虫。这两句是说,兴元年间的战争扰乱了天地万物的正常运行,蛊蠹混和着元气变化而成了蝗虫。 ③始自:开始从。两河:指唐朝的河东郡、河内郡。河东郡即今山西黄河以东地区,河内郡即今河南黄河南北两岸地区。及:到。三辅:本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西汉建都长安,京畿官统称内史。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及都尉,即有“三辅”之称。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治长安以北;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城以西。后人们常以“三辅”指代其所管辖的地区。三地所在,即现在陕西省中部一带。荐食:一再吞食。荐。数次、屡次。语出《左传·襄公四年》:“荐食上国,虐始于楚。”杜预注曰:“荐,数也。”这两句是说,开始时,蝗虫从河东、河内两郡飞来,到了长安周围一带。这些蝗虫像蚕一样不停地吞吃庄稼,它们群起群落,就像下雨一样。 ④千里间:泛指范围极广。青功:庄稼的嫩苗。空:白白地。赤土:同“赤地”。指虫灾造成的光秃秃的土地。《汉书·夏侯胜传》:“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赤,空净无物。这两句是说,这些多如雨点、不停蚕吃庄稼的蝗虫在方圆千里的范围内肆虐为害,田地里再也看不见嫩绿的禾苗,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土地。 ⑤河南:今河南洛阳县。长吏:长官。行政主管人员。忧农:替农民忧虑。课人:督促人。课,考查、考核。凡定有程式而试验稽核均曰“课”。这里的“谋人”有“通过考评督促人完成(捕蝗)”之意。这两句是说,河南的长官说是替百姓忧虑,便督促人们白天、黑夜地捕捉蝗虫。 ⑥是时:这个时候。粟:植物名。古称“禾”、“稷”、“谷”,今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这两句是说,这个时候,一斗小米值三百钱,蝗虫的价值与小米相同。 ⑦徒使:白白让。重:重新、又。这两句是说,不停地捕捉蝗虫有什么益处呢?还不是白白地让饥饿的百姓多费了力气和耗费。 ⑧岂将:怎么能拿。竞:比赛。一个蝗虫即使死了,成百个蝗虫又飞来了,怎么能拿人力去和天灾抗争呢? ⑨良吏:优秀的官员。善政:佳政,好的政治。境:地方;区域。此指灾区。这两句是说,我听说古代的清官有善政,以善政驱赶蝗虫,蝗虫才能离开灾区。 ⑩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唐太宗:即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他是唐李渊(高祖)之子。隋末劝李渊起兵,推翻隋王朝,曾镇压窦建德等反隋大军和消灭各地割据势力。李渊即位后,封世民为秦王。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得立为太子。即位后,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旧史称为“贞观之治”。道:王道。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与“霸道”相对。昌:兴盛。文皇:李世民去世后,百官上谥号曰“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又 改上号曰“文武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又改上尊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但历代史家骚人仍多以始谥“文皇”称之。吞一蝗:据说贞观二年(628),蝗虫大起,唐太宗为了把灾害从百姓那里移给自己,不顾生病,吞吃了一个蝗虫。此事不见《旧唐书·太宗本纪》。这两句是说,我又听说贞观初年王道将要兴盛,文皇帝仰脸吞吃了一个蝗虫。 ⑾庆:幸福。语出《易·履》:“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兆:数名。古代下数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中数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上数以亿亿为兆。此见汉代徐岳《数术记遗》。今多以一百万为兆。赖:依靠。是岁:这年。虽:即使;虽然。为害:造成灾害。这两句是说,一人有福,亿万百姓都有了依靠。这年虽然出现了蝗虫,也没有造成灾害。
[诗译]
不停捕捉蝗虫的是哪家人?天气热日时长又饿得要命。 兴元战乱扰乱了天地常规,蛊蠹便混和元气化作蝗虫。 开始从两河郡漫延到三辅,飞蚕雨点一般将庄稼吃净。 蚕食的范围方圆几千里地,光秃的田野没了禾苗踪影。 河南长官说是替百姓忧虑,督促人日夜不停捕捉蝗虫。 这时一斗小米价值三百钱,蝗虫的价格已与小米相同。 不停捕捉蝗虫有什么好处,白白让百姓增加劳务费用。 一只蝗虫死了成百只飞来,哪能够拿人力与天害抗争。 我听说古代好官都有善政,用善政能将蝗虫驱逐出境。 又听说贞观初年仁政将兴,文皇帝仰天吞吃一只蝗虫。 一人有福亿万人都有依靠,这年有蝗也没能形成灾情。 黑龙潭 疾贪吏也
黑潭水深色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①。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②。灾区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③。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④。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⑤。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⑥。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⑦。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孤长醉饱⑧。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⑨。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⑩。
[导读]
这是一首寓言诗。 诗人以林鼠、山孤比喻贪官污吏,以豚比喻无辜百姓,以深居“九重泉底”的神龙比喻皇宫里的皇帝。 唐朝中叶,吏治腐败,贪官污吏采用各种方法搜括百姓。他将搜括来的钱财以“羡余”的名义献给皇上,皇上建立专门的府库储藏这些财物,淮南节度使王锷向皇上进献二千万钱,皇帝便让他做了宰相。这首诗采用寓言的形式,对这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鞭挞,对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对无辜受害的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对九重宫阙里的皇上表示了大胆的质疑。 题注“疾贪吏也”是对全诗中心的明确提示。
[注释]
①传:相传;传说。这两句是说,黑龙潭的水很深,颜色如墨,相传有一条神龙,人们都不认识。 ②架屋:修造房屋。架,搭设、支撑。祠:祠堂。为祭祀祖宗、鬼神或某人而修建的房屋。能神:能够成神。人神:人们把它当成神,这两句是说,官府在黑龙潭上修造房屋、建立祠堂。其实龙不能成为神,是人把它当成神祭祀。 ③灾凶:祸害。灾,自然发生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凶,饥荒。《墨子·七患》:“三谷不收谓之凶。”疾疫:疾病和瘟疫。疾,病。分言疾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疫,音yŒ。流行性急性传染病通称“疫”。为:做。这两句是说,火灾、饥荒、水涝、干旱和疾病、瘟疫,乡里人说都是龙干 的。 ④豚:音tún。或作“豘”,小猪。漉:lù。液体往下渗,滤。这里是指造酒时的一道工序和方法。清酒:清洁的酒,专作祭祀用。与事酒、昔酒合称“三酒”。《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周礼注》解释说:“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郑司农(众)云:‘清酒,祭祀之酒。’”朝祈:早晨祈祷。这里指向龙神求福。暮赛:傍晚还愿。赛,还愿、酬神。依:按照。巫:古代称能以舞降神。《国语·楚》:“在男曰觋,在女曰巫。”这两句是说,家家都养了猪,滤制了祭祀专用的清酒,按照神婆说的,早晨祈祷,晚上还愿。 ⑤兮:啊。叹词。飘飘:风吹动的样子。锦伞:华艳的伞盖。锦,比喻鲜艳华美。锦伞是求神时的仪仗。这两句是说,神来之时啊,风不停地吹动,纸钱飘起啊,锦伞摇晃。 ⑥亦:也。这两句是说,神去之时啊,风也安静了,香火熄灭啊杯盘也凉了。 ⑦岸:台阶。这两句是说,祭祀用的豚肉堆放在黑龙潭的石阶上,清酒泼洒在祠堂前的野草中。 ⑧享:享用。几多:多少。长:经常。这两句是说,不知道潭里的龙神到底享用了多少,只是树林中的老鼠、山孤经常吃饱了肉、喝醉了酒。 ⑨幸:福分。辜:罪过。将:拿去。这几句是说,狐哪里来的福分,小猪又有什么罪过,为什么年年杀掉小猪拿肉去喂狐呢? ⑩假:借。九重:本指天。传说天有九层,极言其高。后用以比喻宫禁。这里极言潭水之深同时影射皇宫。重,音chŽng。知无:即“知不”、“知否”。这两句是说,狐狸借龙神的光吃尽了小猪的肉,九重泉底的龙神你知道不知道呢?
[诗译]
黑龙潭幽深的水色像墨汁,相传有条神龙人们不认识。 官府在潭边盖屋建造祠堂,龙不能成神却被当神祭祀。 每当出现各种灾害和瘟疫,乡里人都说是神龙干的事。 家家养小猪户户酿造清酒,早祈祷晚还愿听巫婆主意。 神仙到来之时啊风儿飘飘,锦伞摇动啊纸钱不停飞起。 神仙离开之时啊风儿静静,杯盘冰冷啊香火早已灭熄。 猪肉堆在黑龙潭的石阶上,清酒泼在黑龙庙前野草里。 不知龙神到底享用了多少,林鼠山狐却经常饱醉如泥。 狐狸有啥福分小猪有啥罪?年年杀掉小猪拿去喂狐狸! 狐狸借龙神之光吃尽猪肉,九重泉底的龙神是否知悉? 天可度 恶诈人也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①。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②。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③。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④。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⑤。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⑥。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⑦。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⑧。
[导读]
这首诗揭露了官场上人与人之间的花言巧语、尔虞我诈,提醒人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注释]
①度:揣度、推测。量:估量、测量。防:防备、防范。这两句是说,上天可以推测,大地能够测量,只有人的心深不可测,难已防备。 ②但见:只看到。丹诚:赤诚的心。赤如血:比喻心地赤诚。伪言:假话。《国语·晋》:“伪言误众。”簧:本指乐器里用铜或其他质料制成的发声薄片,这里是指那些花言巧语、善于说假话的人,舌头巧得像簧一样,极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迷惑人。这两句是说,只看他表面上像有一颗赤诚的心,谁知道他说起假话来舌头灵巧的像簧一样美妙动听。 ③掩鼻:护住鼻孔。掩,护、捂。据《韩非子·六微》及《战国策·楚》记载,魏王以美人遗楚王。楚王爱妾郑袖性妒,谓美人曰:“大王恶汝之鼻。”美人因掩鼻见楚王。袖又对楚王曰:“美人恶闻王之臭。”楚王怒,割美人鼻。参商:参和商。两个星宿名。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参,商星即辰星。后来人们用“参商”比喻双方隔绝。语本《文选》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别有参商之阔。”这两句是说,有人劝您捂住鼻子,您可千万别要捂,否则,就会害得您夫妻永远不得相见。 ④掇蜂:据《太平御览》及汉蔡邕《琴操·履霜操》说,周时,尹吉甫后妻为诬前妻之子伯奇,取毒蜂放置自己衣领上,令伯奇掇之。吉甫遥见,误以为伯奇对后母非礼,怒而逐伯奇于野。后以“掇蜂”为离间骨肉的典故,掇:音duō,夺取、捉取。成豺狼:指像豺狼一样凶狠地相互残害。这两句是说,别人劝您捉蜂您千万别捉,否则,您父子二人就会像凶狠的豺狼一样相互残害。 ⑤兮:啊,叹词。这两句是说,海底的游鱼啊天上的飞鸟,再深也可以钓啊,再高也可以射。 ⑥咫尺:八寸曰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料:预见;预知。这两句是说,唯有两人相对之时,虽然两颗心相近咫尺,你也无法预知那颗心在想些什么。 ⑦李义府:唐瀛州饶阳人,后迁永泰。身经隋唐两朝六帝。贞观中以对策中旨,任门下省典仪。他笑里藏刀,柔而害物,故人称之为“李猫”。高宗时因赞立武则天为后,累升至中书令,封河间郡公。曾奏请委派吕才等重修《氏族志》,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并收天下旧志焚之。后因罪长流嶲州。其事见《旧唐书·李义府传》及《新唐书》本传。潜:暗藏。这两句是说,您没有看见李义府那班人吗?他们一天到晚笑嘻嘻的,但那是笑里藏刀,暗中杀人。 ⑧瞋:发怒时睁大眼睛。这里是愤怒之意。这两句是说,阴阳的神秘变化都能够推测出来,而人之间,笑就是怒却无法推测。
[诗译]
天可推测地能仗量,只有人心难以提防。 看他有颗赤诚之心,谁料假话巧舌如簧。 劝您捂鼻千万别捂,使您夫妻分如参商。 劝您捉蜂千万别捉,使您父子狠如豺狼。 海底的鱼啊天上鸟,高能射下深能钓上。 只有两人相对时候,心近咫尺难以猜想。 您不见李义府辈笑,笑语声中他把刀藏。 阴阳神变化不可测,笑中藏怒难以估量。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①。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②。周灭秦兴至隋代,十代采诗官不置③。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诗悦君意④。若求兴喻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⑤。不是章句无规刺,渐恐朝廷绝讽议⑥。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⑦。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皆自媚⑧。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⑨。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閟⑩。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
[导读]
这是五十首《新乐府》诗的最后一首。作者认为诗歌要起讽喻作用,执政者要学会从中了解百姓情状,倾听百姓的呼声。这样就会上下通畅,国泰民安。而实际情况是,由秦至隋,采诗之制废弃,充斥于朝野上下的是颂歌艳词,至于兴喻规刺之言,再也难以看到踪影。作者极具忧患意识的告诫当朝的执政者,这样下去就会出现百官献媚、诤臣缄口的局面,就会产生贪官害民、奸臣惘君的弊政,就会重蹈亡国亡君的覆辙。因而要“监(鉴)前王乱亡之由”,到诗歌中去“求讽刺”。 世事兴衰,古今一理。当今的领导人难道不应该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广开言路、朝民主的道路上多迈出几步吗?颂歌可以亡国,讽喻自能兴邦。作为一个领导人,如果连听取一点反面意见的勇气和度量都没有,那还谈得上建立什么民主政治呢?
[注释]
①采诗官:据史载,周时曾设采诗之官,收集各地民歌。最高统治者通过这些民歌了解风俗民情,考查政治得失。《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而何休《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则说:“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国语·周语》又这样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矇诵。”所有这些都说明,上古的采诗确实是有“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汉书·艺文志》)的政治目的。导:诱导;启发。这两句是说,采诗的官,采集诗篇,听人唱歌,引导人民发言。 ②言者:这里指提意见的人。闻者:听的人。此指当政者。诫:警诫。这里指引以为诫。《易·系辞下》:“小惩而大诫。”下流上通:比喻政令畅达,吏治清明。泰:《易》的卦名。乾下坤上,为上下交通之象。《易·泰》:“天地交,泰。”《彖》又云:“泰,小往大来吉亨,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引申为通畅、安宁。《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上封事:“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则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这两句是说,提意见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可以作为警戒。这样就会政令通达,吏治清明,国泰民安了。 ③周灭:周武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至幽王,史称西周。周平王时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史称东周。周赧 王五十九年(前256),秦灭东周,周亡。秦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军灭齐,六国至此皆亡。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朕”,自为始皇帝,秦朝建立。至:到。隋代:隋朝。开皇元年(518),北周相国杨坚受周禅,建立隋朝,改元开皇,是为隋高祖文帝。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为部下所杀,隋亡。十代:指周、秦、汉、三国、晋、南朝、北朝、隋。置:设立。这两句是说,周朝灭亡,秦朝兴起,直到隋朝,已经有十代不设立采诗官了。 ④郊庙:指郊庙歌。乐府歌曲名。古代统治者祭祀天地神衹和祖先时所用的乐章。《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中收集自汉至隋、唐的这类作品多为赞颂之语。汉代郊庙歌原有《宗庙乐》、《安世房中歌》、《昭容乐》、《礼容乐》、《郊祀歌》五种,除《安世房中歌》、《郊祀歌》,今皆亡佚。登歌: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其所奏的歌名叫《登歌》。《乐府诗集》:“登歌者,祭祀燕飨,堂上所奏之歌也。”《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周礼注》引郑众之语说:“登歌,歌者在堂也。”艳诗:以爱情为题材的诗。这里指文辞华美的诗。悦:使……愉快。这两句是说,,《郊庙歌》、《登歌》都赞颂君王的美德,《乐府》中的华美辞章都为了使君王心情愉快。 ⑤求:寻找。兴喻:即“比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唐时的孔颖达曾对“六义”的作用作了分类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词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这就是说,赋比兴是表现诗歌内容的方法,风雅颂是诗歌类型的分类,人们常把缺乏社会意义和批判精神的作品批评为“无比兴”、“比兴(兴寄)都绝。” ⑥规刺:规劝指责。规,规谏、谏诤。刺,指责、讽谏。万句千章:泛指文章之多。句:句子。章:章节。这两句是说,你如果要寻找规谏、指责的话,万句千章里也没有一句。渐:逐渐;徐进。恐:担心;忧惧。绝:断。讽议:以委婉劝说的方式提意见。这两句是说,不仅是篇章句子中没有规谏、指责的话,更怕是朝廷由来以久的讽议传统也要慢慢断绝了。 ⑦诤臣:直言规谏之臣。诤,音zhènɡ。杜口:闭口不言。为:变作。冗员:本指没有专职的散官,此指无事可办的闲散人员。谏鼓: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之鼓。《管子·桓公问》:“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艺文类聚》晋孙楚《反金人铭》:“尧悬谏鼓,舜立谤木”。“谏鼓,一作“建鼓”。虚器:虚设的器具。这两句是说,直言规谏之臣闭口不言,变成了无事可做的闲散人员,谏鼓高高地悬在那里,成了虚设的器具。 ⑧一人:指皇上。负扆:一作“负依”。扆,音yǐ,户牖间画有斧纹的屏风。天子朝诸侯,背扆南面而立,故称负扆。《淮南子·齐俗》:“摄天子之位,负扆而朝诸侯。”《荀子注》:“户牖之间谓之‘依’。依作‘扆 ’。扆 、依音同。”端默:端坐沉默。百辟:指诸侯。辟,即君。《诗·大雅·假乐》:“百辟卿士,媚于天子。”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这里泛指公卿大员。自媚:从心里爱戴、喜欢。这两句是说,皇上背靠屏风,面南而坐,经常沉默不语;公卿大员们进入宫门,都从心里爱戴皇上。 ⑨夕郎:黄门侍郎的别称。汉应劭《汉官仪》:“黄门郎日暮入,对青锁门拜,夕曰夕郎。”贺:祝贺,赞扬。德音: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春官:古代常以四季之名设官。《《左传·昭公十七年》注》谓颛顼以来,春官为木正。《周礼》以宗伯为春官,掌邦礼。唐光宅(684)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旋复旧。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这里指代礼部官员。祥瑞:吉祥。瑞:符瑞。瑞本为圭、璧璋、琮的总称,引申为瑞气感应,若合符节之义。《汉书·元后传》京北尹王章奏事:“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义善事,当有祥瑞,何故致灾异?”后以瑞喻吉祥。这两句是说,黄门侍郎所祝贺的都是颂扬皇上的好话,礼部官员每次上奏唯有万事都吉祥的言词。 ⑩君之堂:皇上的宫殿。堂:殿。《礼·礼器》:“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古曰堂,汉以后称殿。古代堂、殿上下通称,唐以后始专以帝王所居为殿。千里远:极言皇宫之大。远,深奥。九重閟:极言宫禁之深远。九重:九层。閟:音bŒ,关门。语本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楚辞注》:“君门深邃,不可至也。”这两句是说,君王的殿堂啊幽幽千里,君王的宫门啊层层紧闭。 唯闻:只听到。门前事:指宫门之外的事。即民间的事,这两句是说,君王的耳朵只听到朝堂上面大臣的奏报,君王的眼睛看不到皇宫门外发生的事。 贪吏:贪官。吏,古代百官的通称。汉朝以后,始称位职低微的官员为吏。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为少吏。忌:顾忌;忌惮,奸臣:奸诈之臣。奸,自私、诈伪。蔽君:蒙蔽君王。《商君书·修权》:“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畏:害怕。这两句是说,贪官危害百姓,无所顾忌;奸臣蒙蔽皇上,无所畏惧。 厉王:周厉王姬胡,西周君王。他任用荣夷公执政,荣夷公搜刮财富,推行暴政,民不堪命。国人怨恨,又派卫巫监杀谤者,国人敢怒不敢言,道路以目。前841年,国人发难,将他放逐彘地(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胡亥:即秦二世,秦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继续劳民重赋,一任赵高指鹿为马,为所欲为。前207年,为赵高逼杀。末年: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厉王末年暴虐侈傲,召公屡谏,厉王怒,不听,并捕杀批评议论他的人。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 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厉王终不听忠臣谏言,亡死异地,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六国蜂起。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共同进谏说:“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胡亥拒谏,将三人投进监牢。冯去疾、冯劫自杀,李斯遭受五刑。不久,胡亥身死国灭。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有利:指除召公、冯去疾、李斯、冯劫之外的绝大部分公卿大员。他们慑于皇上淫威,缄口不言,故能保住性命、官爵,故云“有利”。利,利益、好处。君无利:群臣不谏,坐视君死国灭,故曰“无利”。这两句是说,您没看到厉王、秦二世的末年吗?群臣得了好处,君王却没有好处了。 愿:希望。开:除去;清除。壅蔽:遮盖。指君王受蒙蔽而视听不明。《韩非子·孤愤》:“今有国者,虽地广人众,然而人主壅蔽,大臣专权,是国为越也。”达:通。人情:即民情。求:寻找。讽刺:以婉言隐语讥刺人。本作“风刺”。《〈诗·周南·关睢〉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三句诗是说,君王啊,君王啊,希望您听我这样一句话:想要清除蒙蔽,了解民情,应该首先从歌曲、诗歌中寻找委婉讽谏的内容。
[诗译]
采诗的官,采诗听歌以引导人民发言。 说者无罪而听者引以为戒,政令畅达才能够国泰民安。 从周灭秦兴直到隋朝建国,十个朝代未设采诗的官员。 郊庙歌登歌赞颂君王美德,华美的乐府诗让君王心欢。 如果想找寻比兴规谏之语,万句千章之中也没有一言。 不是非让诗章有讽谏之语,只担心朝廷讽议逐渐中断。 直谏之臣闭口变成了闲官,高悬的谏鼓化作无用装点。 皇上背北面南端坐而沉默,百官入门都带着恭顺容颜。 黄门侍郎称贺的都是好话,礼部大员上奏的唯有吉言。 君王的殿堂啊是悠悠千里,君王的宫门啊常层层紧关。 君王之耳只听见殿上颂语,君王之眼看不到门外事端。 贪官祸害百姓更无所顾忌,奸臣蒙蔽君王已肆无忌惮。 您没见厉王胡亥最后几年,群臣缄口保身君王遭祸乱。 君王啊君王能否听我一言:真想要清除蒙蔽了解民情, 请您先从诗歌里寻找讽谏。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①。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②。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③。宴安往往欢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④。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⑤。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⑥。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⑦。
[导读]
这是诗人晚年在洛阳闲居时写的一首诗。诗人缝制了一领新的绫袄,它华美、温暖。但诗人穿上却感到深深的不安。因为他想到了饥寒交迫之中的农民!于是诗人幻想着如能有一件覆盖洛阳的大棉袄就好了,那可以免除所有人的寒冷。 由已身之暖 想到百姓之寒,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这是难能可贵的。
[注释]
①文:纹理;花纹。造新成:新造成。造,制。绫:一种很薄有彩文的织物。这两句是说,水波花纹的绫袄刚刚做成,绫面柔软丝绵均匀又暖又轻。 ②兴,起床。拥:围裹。向阳:对着太阳。宜:适合:蹋:同“踏”,踩。这两句是说,早晨起来,正好围裹上它对着太阳而坐,晚上很适合披上它踏雪出行。 ③鹤氅:鸟羽制裘,用作外套,美称鹤氅。氅,音chǎnɡ。毳疏:粗疏。毳,音cuì,粗糙的毛。实事:实际作用。意即鹤氅虽然华贵,但不能真正抗寒。木棉花:落叶乔木,又叫攀枝花。先叶开花,大而红。结实长椭圆形,中有白棉,可絮茵褥,亦可制袄。元稹《送岭南崔侍御》诗中有“大布垢尘须火浣,木棉温软当绵衣”的句子。虚名:假名声。这两句是说,鹤氅毛絮粗疏,不能真正抵御寒冷;木棉不能保暖,徒有虚名。 ④宴安:安逸。往往:常常。欢:喜悦。侵夜:深夜。侵,渐近。昏昏:安静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心情安逸,常常欢喜地到深夜还没睡;一旦安稳地睡到床上了,就安安静静一觉到天明。 ⑤无可:不能。救:救助。一身:自己。何情:有什么趣味。情,情趣、趣味。这两句是说,很多百姓生活在严寒中,我不能前去救助;自已一个人穿得这样温暖又有什么意思呢? ⑥念:想。农桑:农耕与蚕桑。代指耕织。这两句是说,我心里想着农民的耕织的辛苦,耳朵里好像听到了他们挨冻受饿的呻吟声。 ⑦争得:怎么能得到。争,犹“怎”。大裘:本指天子大祭祀用的礼服,这里指大的皮袄。这两句是说,怎么才能得到一领万丈长的大皮袄,给您把整个洛阳城全都盖住。
[诗译]
水波花纹的绫袄刚刚做成,绫面柔软丝棉均匀暖又轻。 早起裹着它面对太阳而坐,晚上适合披着它踏雪出行。 鹤氅毛絮粗疏难抵御寒冷,木棉花絮不暖只徒有虚名。 心情安逸兴奋得深夜未睡,一旦上床静静地一觉天明。 百姓多寒我不能前去解救,自己独暖又哪有好的心情。 心想着农民们耕织的辛苦,耳中像是听到了饥寒之声。 怎么才能有领万丈的皮袄,给您覆盖住整个的洛阳城。 岁 暮
惨淡岁云暮,穷阴动经旬①。霜风裂人面,冰雪摧车轮②。而我当是时,独不知苦辛③。晨炊廪有米,夕爨厨有薪④。夹帽长覆耳,重裘宽裹身⑤。加之一杯酒,煦妪如阳春⑥。洛城士与庶,比屋多饥贫⑦。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⑧?如我饱暖者,百人无一人⑨!安得不惭愧,放歌聊自陈⑩。
[导读]
岁暮,也就是年末。 一年将尽,而天气阴晦,寒气逼人;何况十几天以来,不见睛日,天下黎民,将要度过一个什么样的年关呢?诗人由自己富足有余的生活推及饥寒交迫中的洛阳城中的士民,情动乎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诗的前四句,是作者对临尽岁末的洛阳城自然环境的总体交待,突出其天寒风大雪深的恶劣气候。中间八句,从吃与穿两方面落笔,交待自己温暖舒适、米酒充盈的士大夫生活。后八句议论、感叹,于安乐自适中,想到士与庶炉中无火,甑中无饭,正处在饥寒的困境中,但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只能道一声“惭愧”,写下这首诗,聊以表述自己的情怀罢了。自然,白居易没有去开仓济贫,将皇上的温暖送到每家每户人的心上;也没有去访贫问苦,去做些诂名钩誉的表面文章,但谁又能怀疑凝聚在诗中的白氏的“忧民”思想呢?君不见,当今多少顶着耀眼桂冠的达官要人,成天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他们贪票子、占房子、玩女子,哪里还有一点共产党员的样子!又有谁能道一声“惭愧”?仅就这点来说,白居易的这首诗也是有独特价值的。
[注释]
①惨淡:又作“惨澹”。凄凉的景象。岁云暮:即“岁暮”,一年将尽时。语出《诗经·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穷阴:犹“穷冬”。季冬、将尽的冬令。《神农本草经》:“秋尽为阴。”《文选》鲍照《舞鹤赋》:“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动:不觉、不经意。经旬:经过一旬。旬,十天。《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两句是说,临近年底,景色凄凉,这阴晦暗淡的天气已经有十几天了。 ②霜风:冬天的风。裂:本指拆开,这里是吹开的意思。摧:毁坏。这两句是说,北风吹裂了人脸,冰雪毁坏了车轮。 ③当:在。是时:这个时候。苦辛:辛苦。语出《后汉书·孔奋传》:“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涧,徒益苦辛耳。”这两句是说,可是我在这样的季节里,唯独不知道挨饿受冻的滋味。 ④廪:音lǐn,粮仓。爨:音cuàn,炊。这两句是说,早晨做饭,仓中有米;晚上做饭,厨房里有柴。 ⑤夹帽:一种有衬里的帽子,此指棉帽。覆:盖。“重裘而立犹惨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这两句是说,棉帽长长,能盖住两耳;长袍厚重,能裹住全身。 ⑥妪妪:温暖。阳春:温暖的春天。《楚辞·九辩》:“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这两句诗是说,再加上喝一点酒,全身温暖,就觉得像春天一样。 ⑦洛城:洛阳城。士与庶:士民与庶民。士,古时四民之一,位在庶民之上。《管子·五辅》:“其士 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谷梁传注》:“士民,学习道艺者。”《唐六典·户部尚书》则进一步解释说:“凡习学文武者为士。”因此,这里的“士”就是指那些出身低贱的文职人员或普通兵卒。庶:平民。比屋:又称“比舍”,邻舍。这两句是说,洛阳城里的士民与庶民,家家户户都是贫穷、饥饿。 ⑧甑:音zèng,瓦制煮器,后世以竹木制者称蒸笼。甑有尘,言已断炊多日。这两句是说,哪一家的炉中还有火?谁家的炊具上没蒙上一层尘土呢? ⑨这两句诗是说,像我这样吃饱穿暖的人,一百个当中也没有一个。 ⑩安得:怎能。放歌:尽情歌唱。聊:姑且。自陈:表达自己的情怀。
[诗译]
一年将尽啊暮色惨淡,阴晦的天气已有十天。 北风抽打着人的面颊,厚厚冰雪把车轮折断。 而我每当到这个时候,唯独不知道生活艰难。 晚上做饭厨房有柴草,早上做饭库房有米面。 大大的棉帽盖住双耳,厚厚皮衣把全身裹满。 吃饭时再饮一杯热酒,全身暖和像到了春天。 洛阳城中的庶民士子,家家户户正饱受饥寒。 还有几家能炉中有火?尘土已经落满了米罐。 像我这样能吃饱穿暖,百人之中一个也难见。 想想怎能不感到惭愧,姑且呤出这抒情诗篇。 别州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①。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②?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③。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④。
[导读]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将要离开杭州时写给前来送别的杭州父老的一首赠别诗。 长庆二年,在朝为中书舍人的白居易出为杭州刺州。在任期间,他关心百姓疾苦,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在西湖筑堤蓄水,据说可灌溉田地一千多顷。 诗歌以杭州百姓欢送诗人的场面起笔,通过诗人的所思所想,表现了作者与杭州百姓的鱼水深情。
[注释]
①耆老:老人。特指名望较高、受人尊重的老者。《国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耆,音qí。遮:挡。壶浆:酒浆。以壶盛之,故名。陆佐公《石阙铭》:“壶浆塞野,箪食盈途。”别筵:送行的酒席。这两句是说,当地有名望的父老们挡住了归路,宴席上摆满了送行的美酒。 ②“甘棠”句: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思其德 ,遂作《甘棠》诗。《左传·昭公二年》:“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以后人们多用“甘棠”作为称颂官吏政绩之词。“甘棠无一树”,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意思是说自已没有像召公那样为百姓做好事。那:音nuó,如何、怎么样。潸,音shān。这两句是说,我没有为杭州人民做什么好事,哪值得大家酒下分别的泪水呢? ③税重:赋税繁重。贫户:穷人家。户:住户,一家谓一户。农饥:农民饥饿。足旱田:使旱田更加干旱。足,过分。这两句是说,税赋繁重,就会使贫穷的人家增多;农民饥饿就使得干旱的田地更加干旱。 ④唯留:仅仅留下。与汝:给你们,指杭州百姓。凶年:荒年。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而散之四者,几千人矣。”这两句是说,我仅仅给杭州的百姓留下这一湖清水,遇上荒年,或许能起到解救的作用。
[诗译]
有名望的老者们挡住归路,桌子上摆满美酒为我送行。 自己并未给百姓多少恩德,哪值得大家这样泪水盈盈。 税收加重让百姓越发贫困,农民饥饿旱田更难以浇种。 留下这碧波荡漾一湖绿水,救助你们大旱无雨的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