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公告] 诗美创造学 作者:毛 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首小诗,得一灵感,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些大的作品,获得灵感和构思,则只是一个好的开端,之后还须苦心孤诣,惨淡经营。
  诗人须经常保持一种情怀,营造一种心境,以便灵感来访。并随时注意捕捉灵感,捕捉每一缕诗的瞬间感受。因为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灵感是神灵附体,那神灵不会长驻你体内;如果灵感是智慧花开,那花朵只会是昙花一现。
  而诗人永远需要的是,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未来不乏梦想。反过来,心如止水,万念俱灰者,是与诗无缘的,是不会有灵感来袭的。

常常,这种思想突然把我惊醒,
一只小舟穿过暗夜的寒冷
驶向遥远的岸,寻觅一片海洋,
我的心灵永远充满着这种渴望;
那安静的地方,没有水手到过,
深红的、新奇的北极光照耀着;
一个不知名的可爱的少女
在洁白温暖的枕边低低絮语;
一个人渴望成为我的朋友
在异国的大海觅得幽暗的尽头,
而我的母亲,陌生而又遥远,
此刻在她心里把我的名字呼唤。
(罗 洛译)

  这是德国诗人黑塞(1877-1962)的一首题为《夜》的诗。独守夜色,浮想联翩,诗心拥抱着整个世界,倘能如此,灵感随时可能降临,诗思随时可能进入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1)'文章'的本义,是指纵横交错的花纹和美好的图案,后来才引申为指有文采的文学作品。
  (2)[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唐]杜甫《秋兴八首》。
  (4)[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5)[唐]钱珝《未展芭蕉》。
  (6)[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7)[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8)[唐]李白《襄阳歌》。
  (9)《诗经·王风·黍离》。
  (10)[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
  (11)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惠连,即谢惠连(397-433),谢灵运的族弟,风流才俊,时称小谢。
  (12) [西晋]陆机《文赋》。
  (13)[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14)见柏拉图《伊安篇》。至于是否真有神灵附体这种现象,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在本书所要讨论的范围。但据说西藏地区有目不识丁的青年一病起来,高烧退去,忽然就能演唱卷帙浩繁的《格萨尔王传》,言之凿凿。
  (15)[唐]皎然《诗式》。
  (16)[南宋]杨万里《答建康府大军库监门徐达书》。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美创造学

作者:毛 翰

第三章 诗的构思

  我们为什么要写诗?那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我们心中有一份情的感动、理的感悟,以及美的感触,想要抒发,想要对人诉说。音乐家想要诉说时,会用旋律和节奏;画家想要诉说时,会用线条和色彩;舞蹈家想要诉说时,会用动作和表情;诗人想要诉说时,则会用语言和意象。
  诗有三要素──意(情思,或情理美)、象(意象)、言(语言)。诗歌构思的要义,就是立意、取象、出语,就是如何运用语言和意象,去表达情思。
  意有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一、立象尽意。就是完全用意象表达。此时,诗是以语言,通过意象这个中介,间接抒发情怀。即以语言营造意象,以意象作为载体,寄托情思。
  二、直言其意。就是直接用语言倾诉心中的情思,同时,运用若干意象,作辅助性的表达。
  举例来说,如果要写一首爱国主题的诗,抒发一腔爱国情思,我们大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像胡宏伟的《长江之歌》那样,以长江作为祖国的象征,作纯意象表达:“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其中没有一句直接倾诉爱国情怀,所有的情怀都寄托于长江这一意象之中。要么像瞿琮的《我爱你,中国》那样直抒胸臆,并辅以若干意象:“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将爱国主题直接呈现出来,同时,随机地选取若干意象,布置于诗行之间,作为情思的点缀和印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立象尽意的手法写成的这首《七步诗》绝唱,其实也不妨放弃意象表达而直述其怀:

  胞兄不容弟,弟在阶下泣。
  本是同母生,相残何太急?

  诗人公刘1958年被戴上右派帽子,打入另册,妻子抛下不满百日的女儿,背他而去,父母也经受不了命运的打击,先后辞世,只剩下女儿与他相依为命。文革兴起,再度遭遇厄运。1969年进“中办学习班”,变相监禁,一号战备令下,由北京转石家庄。年底,奉命填一“公用私函”(正文是铅印的统一内容,各人只须填写收信人称呼和寄信人落款),寄给家人以报平安。信函寄出后,很快就收到了十一岁女儿的回信,但信封里没有片纸只字,只有一方洁白的手绢。公刘还是激动万分,浮想联翩,猜测女儿此举至少有两重意思:一是相信爸爸清白无辜,二是让爸爸擦眼泪,坚强地活下去。半年后父女重逢,才知道女儿的信封里本来还有一张写有几行字的小纸条,但被拆检人员没收了。至于手绢的寓意,女儿说,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让爸爸知道,女儿还活着。(1)
  ──在公刘女儿的信封里,如果只有那张字条,就是一首直言其意的无意象诗;有了那张字条,再加上一方白手绢,就是一首直言其意并辅以意象表达的点缀性意象诗;丢了字条,只剩下“不著一字”的白手绢,就成了一首立象尽意、含蓄蕴藉、无从达诂,从而“尽得风流”(2) 的纯意象诗。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1、立象尽意

  立象尽意的诗,其构思的要领,是以言造象,以象寓意。此时,语言是构造意象的材料,意象是寄托情思的载体。语言、意象、情思三要素的关系,在这里可用王翰的一句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来形容。即诗家用某种玉石(语言材料)制成夜光杯(意象),以夜光杯(意象)来承载葡萄美酒(情思)。

  立象尽意的诗的性质
  立象尽意的诗,以客观物象寄意,物象在诗中居于中心地位,可以称为“纯意象诗”,或“咏物诗”。这里,“咏物”是广义的,其所咏之物,包括自然之物,如植物、动物、矿物、器物、景物及各种杂物,也包括社会之物,如事物、人物等。且看下列这一组古代诗歌,依次是咏植物、动物、矿物、器物、景物、人物、事物的: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春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咏石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心笔儿是兔毛,翰墨场上走一遭。
早知你心容易黑,不如当初淡相交。
          ──明代民歌《笔》(3)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唐]来鹄《云》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垄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黄庭坚《牧童》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币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宋]石象之《咏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中的立象尽意的诗也很多,咏动物的如李魁贤《鹦鹉》、周涛《野马群》、舒婷《始祖鸟》、许德民《紫色的海星星》,咏植物的如石天河《昙花》、姚学礼《树》,咏器物的如朱增泉《围棋》,咏景物的如高深《鹿回头》、公刘《勐洞河上的七只天鹅》、杨然《中秋月》、黄雍廉《唐人街》,咏人物的如绿原《诗人》、张志民《倔老婆子》、张新泉《渔人》、詹永祥《表妹们》、徐东明《知识分子》,咏事物的如余光中《乡愁》、艾青《跳水》、纪弦《火葬》。 拙作《自杀的八种方式》也可算是咏事物的:

沉甸甸的思想
该收割了
   ──《自刎》

让一个圈套如愿以偿
让其他所有的圈套
永远落空
  ──《上吊》

  立象尽意的诗(纯意象诗、咏物诗)往往就是“诗谜”,诗为谜面,标题为谜底。作为诗谜,谜面不宜点出谜底,诗中不能出现标题用字。上列各首,都可以作为诗谜。以诗谜要求,骆宾王《咏鹅》一诗,只要将其开头的三个“鹅”字掩去,如改成这样:“鸟儿跟着我,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也同样可作为诗谜。谜语的谜面多采用押韵的诗歌形式,与诗无异。有一次,几个孩子要我打谜语给他们猜,把我记得的一些猜完了,还缠着不放,我就只好瞎编:“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绿葡萄。”(白种人的眼睛)“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红葡萄。”(兔眼睛)“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烂葡萄。”(瞎眼睛)“就是一股气,味道不咋的,听到一声响,大家不乐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立象尽意的纯意象诗(咏物诗、诗谜)与一般谜语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情思意蕴,而后者没有,仅仅是游戏。(4) 一旦有了意蕴,谜语也就成了诗。例如上述关于“瞎眼睛”的谜语,如果再添上两句,说“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烂葡萄。葡萄烂了不要紧,你的鬼脸我知道。”这就不仅仅是谜语游戏,而应该被看作诗了。寓庄于谐,它已近乎这么两句歌词:“失明的双眼,把暗夜看透。”(5) 有这样一个谜语:“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提起来泪洒江河。”谜底是撑船的竹篙。这也可以认为是一首诗了。
  立象尽意的纯意象诗,除了上述单一意象的,还有复合意象的。这时,多个意象组成一个意象群,共同承载着诗的情思,如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纯意象诗还可以包括像郭沫若《凤凰涅槃》一类具有整体意象、整体象征的叙事诗。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意求象
  立象尽意的诗有两种构思方式。一是意在笔先,主题先行,先有了某种情思,需要寻求一个妥帖的意象来表达。就是为“葡萄美酒”寻求一只可作载体的“夜光杯”,为芳魂寻求一枝可供栖息的花朵。
  读前人的诗,我们可以推想,像“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些奇妙的构思,应该是先有一腔情思,久已郁积在胸,未能倾诉,一经获得“长江首尾”、“杨花柳絮”这样美妙的意象,情思有了载体,诗便一挥而就。
  想必是见识了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奴颜媚骨和鬼魅行径,诗人流沙河渴慕一种孤高自许、刚直不阿的人格风范,怀念一种久违了的立身处世之道,唾弃那趋炎附势、损人利己而居心险恶的小人。当他找到了一组植物作为载体,这满腔忧愤,就都有了寄托之所(6) :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直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白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藤》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仙人掌》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梅》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睬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毒菌》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年春天乍暖还寒,有一位诗人将一腔忧思和祈盼都寄于一只燕子:

往年有倒春寒,
往年有倒春寒。

三月的脸,
横竖剥不下一丝笑颜。

今春会怎样?
派只燕子打探。

但愿,一枝羽箭,
射落一个冬天。
  ──桑恒昌《羽箭》

  凯旋不久的春天,抵挡不住残冬的反攻而败下阵去,这便是倒春寒。倒春寒在过去是经常发生的,诗人对此心有余悸,一再念叨“往年有倒春寒”,怕见三月那张冷若冰霜的脸。思昔抚今,今年会怎样?诗人急中生智,要派一只燕子前去打探,进而希望这只燕子,即如一枝羽箭,射落冬天!这一意象新奇独创,前无古人。只是这燕子也许过于柔弱了吧,过去只听说羽箭有雕翎的,没听说有燕翎的呀,此燕行吗?让我们为它祈祷,愿它强悍如雕,不辱使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在先,象在后,我自己习诗有类似经验。例如,有感于某些人违背初衷,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就像年轻时渴望恋爱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禁锢,与心上人一道私奔的少女,待到日后她自己为人母时,反倒做了封建礼教的化身,禁止自己的女儿自由恋爱……有了这样的感慨,又不想直说,我就试着去作一种纯意象的表达,就去找一种可作为情思载体的意象。自然界里,有什么东西是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的呢?这并不容易找。我一度甚至怀疑,究竟有没有这样一种“客观对应物”。经历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周折,终于找到了《棉花》:

  花儿原是你的羞处/坦然舒放/骄傲地裸露//从花蕾到棉蕾/童稚不改/只是铅华褪去//最终却作了/人间的/遮羞布

  80年代末,读《胡风集团冤案始末》(7)一书,有感于胡风等人的悲剧,我写过一首小诗《水仙》:

  你一甩水袖与雪国斗气/抱一束冷艳含泪思春/春天来了你却分外孤寂呀/你不见容于春风一朝凋零//没谁敢正视这凄楚的一幕/黛玉不肯来葬你的芳魂/大家都忙着春天的庆典/任流水载你去遥远的仙境

  水仙花开放于隆冬,凋零于早春。为了春天的胜利,她曾经于冰天雪地摇旗呐喊。她怎么也料不到,自己竟不为春天所容,在春天君临这个世界之后,竟会被春天一手摧残。找到了水仙花这一意象,一腔悲慨就找到了寄托。
  唉,都太沉重了,还是举一个轻松的例子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女孩爱风铃/铃儿就是她的芳名/数一数铃儿有几个/就能猜出她的芳龄//无风时铃儿很寂寞/世界会感到她的失落/但只要风儿一个吻/她就会唱出灿烂的歌//春有铃儿,夏有风/铃儿在风的怀抱中/铃儿有春,风有夏/风是铃儿依恋的他//风呀本是为铃儿生/守望铃儿是他的宿命/不见了铃儿风凄凄/失去了风儿枉为铃

  这是拙作《风铃》。风铃,风铃,当我忽然想到,可以把“风”与“铃”拆开,分别借喻一个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一种感伤的恋情便找到了别致的表达。

    窥象寻意
  立象尽意的诗的另一种构思方式,不是得意求象,而是反过来窥象寻意。就是试图从既定的意象(尚未寄意时,应是物象)中,窥探出某种可能的精神内涵,窥察出可能的情蕴和理趣。就是要识别夜光杯中的酒香,就是要唤醒栖息于花瓣里的芳魂。
  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有一个优美的传说,一处著名的景点“鹿回头”:相传古代有一位黎族猎手,追赶一只梅花鹿,从五指山一直追到这天涯海角,前面便是万顷碧波,猎人正待张弓搭箭,射杀猎物,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梅花鹿回眸一笑,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并与猎人结为恩爱夫妻。鹿回头的传说,作为一个诗的意象,可能具有许多内涵,如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如锲而不舍,皇天不负苦心人,如姻缘前定,如男尊女卑,如柔能克刚……我们不是听说过许多仙、人相恋的故事,听说过白蛇、狐狸精、鲤鱼精、牡丹仙子、树精藤怪,或出于真诚爱慕,或出于情欲冲动,纷纷化作美丽少女,诱惑人间男儿吗?怎见得这只梅花鹿就不是仙界女子,因为爱上了这位黎家青年,就故意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一路奔跑,可望而不可即,诱其出走,远离家中妻子或恋人,最终成就一段浪漫情缘呢?诗人高深1980年来到三亚,以《鹿回头》为题,却这样写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梅花鹿,
被追逐到生命的绝处。
于是变成了美丽的少女,
嫁给了要致她死地的猎户。

生与死转化成恩爱,
猎人与猎物结成夫妇。
这美丽动人的传说,
美化了弱者的屈服。

  这无疑是独具慧眼的发现。“这美丽动人的传说,美化了弱者的屈服”,一语道破了猎物向猎人示爱的实质,显得格外深刻、警拔,足令一切美化奴性的爱的颂歌黯然失色。
  但关于鹿回头的咏叹,关于鹿回头这一意象的内涵的发掘,肯定不会到此为止。1999年3月21日,我有机会来到三亚,夜游鹿回头,得小诗一首:

梅花鹿回眸一笑
变成了美丽的少女
秀色依然可餐
弱者总是委屈

这世界欲壑难填
你能逃到哪儿去
逃过了人家的食欲
逃不过人家的情欲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弱肉强食是天地间铁定的游戏规则,弱者存在的义务就是满足强者的欲望。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8) ,世间的欲望,一为食欲,二为情欲。“逃过了人家的食欲/逃不过人家的情欲”,也算是对鹿回头这一意象蕴涵的千虑一得。
  有时候,我们可能为一组物象一一赋诗。关于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拙作《十二生肖图》有这么几则:

百兽之王也走投无路了
不得不卑躬屈膝
躲进一纸
假慈假悲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面对人类的淫威
毫无惧色的
只有咱无名鼠辈
      ──《鼠》

  在人类自诩为万物灵长的这个世界上,人的存在,就是其它一切生灵的灾难。如今,人类的一切宿敌,包括狮子老虎等所有猛兽,都已俯首称臣摇尾乞怜了,只有小小的老鼠是一个例外。“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人类的一切灭鼠措施,只能激励老鼠的繁殖,优化老鼠的种群(被消灭的多是老弱病残和低智商者)。以老鼠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它们可以自豪地宣称:“面对人类的淫威/毫无惧色的/只有咱无名鼠辈”。这里的引申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反刍着报章上的赞美之辞
苦笑一声
不知道这身鞭痕累累的皮
以后又被人家剥去
做什么鼓

      ──《牛》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知奉献,不知索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诸如此类的赞美之辞,牛听了,不知作何感想?从牛的哀怨眼神中,我们不难得到另类的诗的发现。还有,牛皮是用来作鼓敲的,也是用来作气囊吹的,皮鞭底下劳苦一生,死后却被人大吹大擂,这难道就是牛的宿命吗?

当心披着羊皮的狼啊
披着羊皮的人
常常这样语重心长地
教导我们
      ──《羊》

  世象是如此之荒谬,谁见过披着羊皮的狼?司空见惯的,倒是披着羊皮大衣、羊皮袄的人。披着羊皮的人,却常常极其伪善地发表一些警世之论。

每一个引吭高歌的鸡公背后
都有几个
自鸣得意的鸡婆
      ──《鸡》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叫,并非叫得特别嘹亮,而是叫在万籁俱静之时。”此诗已忘了系何人所作。许多关于鸡叫的理趣都被人发掘去了,我只好另寻意蕴。我曾经这样写过:“我知道光明不是我啼来的/夜色如磐的时候/我只是忍不住对黑暗统治的/一腔抗议”。主题依然沉重,况且,都是在公鸡身上打主意,新意不多。于是,我试着来点儿诙谐,对鸡公鸡婆作一回调侃。不是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吗?
  要让每一种物象都成为诗的意象并不容易,这需要研究其外在的和内在的文化特征、掌故,寻找它们与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可能的微妙联系。

  2、直言其意

  诗的另一种构思方式是直言其意,就是用语言直接诉说心中的情思,同时以若干意象点缀其间,作辅助性的表达。

  直言其意的诗的结构
  直言其意的诗与立象尽意的诗一样,其基本构成,仍然是情思、意象、语言三要素,但其结构方式完全不同,正可谓“同分异构”。
如果说,立象尽意的诗是以言造象,以象寓意,意象是语言与情思的中介,其意象对于诗意表达是决定性的,那么,直言其意的诗则是直接以言尽意,无须通过意象这个中介,意象只是点缀性的,对于情思的表达,其作用只是辅助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立象尽意的诗的结构,可以用“葡萄美酒夜光杯”(以玉制杯,以杯盛酒)来形容,直言其意的诗的结构,则可用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一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以水养鱼,以花装境)来形容。这里,“流水”指诗的语言,“鳜鱼”指诗的情思,“桃花”则指诗的意象。直言其意的诗,其以言尽意,犹如以水养鱼,让鳜鱼漫游于流水之中,而以桃花之象,从旁装点诗境。
  试看两首极为简短的古诗: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易水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荆轲义无返顾,决心深入虎狼之国刺杀秦王,临行之时悲歌一曲;刘邦平叛归来,念天下初定,忠勇难求,于沛县故里引吭高歌。这都是直抒胸臆,坦陈情怀。而首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大风起兮云飞扬”一类的意象组合,则是作为情怀的铺垫,气氛的烘托。删去“风萧萧兮易水寒”,使《易水歌》只剩下“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句,删除“大风起兮云飞扬”,使《大风歌》只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行,其诗依然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世的许多直抒胸臆的抒情诗的构思,是与之一脉相承的。例如,瞿琮的《我爱你,中国》:“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通篇都在直抒爱国情怀,尽管以“百灵鸟”这一意象开头,接下来并没有着力营造它,并不是让它作为载体,承受诗中所要表达的全部情思,而仅仅是作为情思的一个装饰和点缀。随手换一个别的意象,如“凤凰鸟从蓝天飞过”、“银河水从夜空流过”、“梅花香从春天飘过”似乎都无不可。就算把这一意象删掉,全诗的基本结构依然存在。相比之下,一首立象尽意的诗如果抽去其中心意象,全诗就会轰然坍塌。试想,贺知章《咏柳》能删去柳吗?陆游《咏梅》能删去梅吗?于谦《石灰吟》能抽掉石灰吗?郭沫若《凤凰涅槃》能抽掉凤凰及其涅槃的故事吗?──“葡萄美酒夜光杯”绝对不能省略夜光杯,“桃花流水鳜鱼肥”却可以省略桃花。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着意抒怀,随机布象
  与立象尽意的诗相比,在直言其意的诗中,意象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其作用不再是决定性的,而是辅助性的。此时,诗直接以言尽意,直言其意是诗的主干结构。
  试看美国黑人诗人克劳德•麦凯(1890-1948)的十四行诗《哪怕我们必死》。此诗原本是为纪念1919年黑人暴动而作,后被英国首相丘吉尔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引用,从而成为二战中反法西斯的战斗口号:

哪怕我们必死,也别死得像猪,
给人逮住,圈入肮脏的去处
疯狗围着我们狂吠乱叫,
奚落我们的命苦。

哪怕我们必死,也要死得高贵,
这样我们的宝贵鲜血就不至于
白白流失;甚至我们抵抗的恶魔
也不得不对我们的死亡表示敬意。

哦,同胞们!我们必须共同抗敌!
尽管寡不敌众,也要显示勇气,
挨打千次,也要还以致命的一击!

即使前面是坟墓又有什么关系!
面对残暴而胆怯的匪徒,像男子汉
退到墙根,剩下最后一口气,也继续作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11-14 14:34 , Processed in 0.04880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