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58|回复: 1

[其他] 转-------徐州名胜景点海内征联金奖作品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州名胜景点海内征联金奖作品评析裴萱窗景点1  五省通衢        控五省通衢,雄秀兼容,一州独揽黄淮胜;   仗群英际会,刚柔并蓄,千载犹存楚汉风。江西·瑞金·曾小云简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古九州之一,毗邻苏、鲁、豫、皖四省要冲,形势险要,是锁钥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素有五省通衢(河北省古运河漕运经过徐州)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天更成为商家必争之地。此联写出了徐州地理和人文的特点,且概括到位。上联“雄秀兼容”承前句“控五省通衢”,不仅写出了地理优势,更状出南北交汇下的徐州,融北方的雄奇与南方的秀雅于一邑的鲜明特质。句中动词“控” 、“独揽”炼得好,描绘出了山川气势。下联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写群雄逐鹿,尤拈出卓具代表性的楚汉文化予以特写,彰显昔日辉煌。此流风所至,也正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底蕴所在。楚霸王身上的孔武与重情义,正可作联中“刚柔并蓄”的绝好注脚。新时期徐州人“有情有义”的城市精神,也正滥觞于此。下联“刚柔并蓄”与上联“雄秀兼容”四字,比照而观,更从人性的角度巧妙地道出地域特征,且紧扣住题旨。此联虽短,寄意却深,允称佳构。景点5  黄河公园百步长廊左入口亦古亦今,一带黄河无墨画;非丝非竹,四时啼鸟不弦歌。河南·商水·谷雨霞简评:徐州故黄河畔,昔日浊流泛滥,今成百姓乐园。此联写出了故黄河古今沧桑之变,且将古今作一对比,以古衬今。上联“亦古亦今,一带黄河无墨画”,言故河景呈新貌,底蕴犹存。“无墨画”点出今日黄河碧波荡漾,浊流狂涛不再的景象。且将黄河比喻成一条环城的玉带,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联不仅绘形绘影地描绘出黄河两岸自然美景,更诗意地虚写出此地特有的人文景致。新修成的黄河公园,绿荫夹道,鸟语花香,成为百姓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常有民间艺术家们来这里吹拉弹唱,悦己悦人,成为故黄河畔一道独特的风景。“丝竹”、“弦歌”既是对自然景观中“啼鸟”的妙喻,同样“啼鸟”也是对“丝竹”、“弦歌”这类人文景致的妙喻。本体、喻体彼此变换,虚实交融地状写出黄河公园的特色。上下联的后半部分,似化用前人“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诗意入联,熨帖而不隔,亦佳。景点11  显红岛北端水榭古岛驻香魂,美德不随洪水逝;新亭凝浩气,芳名永让后人传。湖南·祁东·李际元简评:显红岛为徐州故黄河中的一个沙洲,因苏小妹抗洪拯民的传说故事而久负盛名。民间相传苏小妹为苏东坡的妹妹,史实上并无此人。黄河未改道前,徐州旧为有名的黄泛区,连年的洪灾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因此百姓们非常渴望能将此黄灾根除,安居乐业。苏小妹的美好传说,极大地承载了徐州父老们的这种强烈愿望。历代以来,显红岛和苏小妹的故事,更成为舍身抗洪,为黎民造福的一种象征。楹联写这类史实无据的传说人物,不宜将其过于坐实,宜围绕传说故事所要弘扬的精神,以及人们所寄予的厚望,高度概括来写为好。把传说本身所蕴含的深意理解透,是把握好整联主旨立意的关键。上联把美人美德和洪水的不逝与逝,放在一起反衬来写,构思巧妙,耐人玩味。洪水逝、美德存、香魂驻,主旨明晰,立意准确,启人思辨。下联把上联的主旨立意作一延伸,写其浩气凝于新亭,后人争传芳名,从另一角度颂扬小妹舍身抗洪的美德,写出人们对小妹的爱戴与眷念之情。上联中“古岛”“香魂”“美德”“洪水”,和下联中“新亭”“浩气”“芳名”“后人”诸语词,不仅对仗工稳、雅切,且本句自对亦工,足见出作者运思之深。全联旨明意确,想人所想,发人未发,且避开了写传说人物所惯作的无谓想象。诚为此类联语中之翘楚。景点16  百步洪广场南1号亭百步觅雄才,昔日飞舟曾激浪;千秋留胜迹,今宵把酒共吟风。广西·钦州·周继勇简评:     百步洪的壮丽景观,今人已不可见,我们仅能从前人的诗文记述中领略一二。苏东坡与徐州有大缘,他来徐任知州期间,曾多次游览百步洪,并留下锦绣诗篇。人藉景而长传,景藉人而增辉。今之广场以“百步洪”名之,也多半缘出东坡。    此联采用抚今追昔,怀古歌今的手法来写。上联追昔。追昔即是写史,写史用以昭今。“百步觅雄才”,“雄才”,此指东坡无疑。着一“觅”字,既写出对东坡当年“飞舟、激浪”的怀想,又向世人描绘出百步洪当年的壮观景象。然人随景逝,遥不可寻;欲数风流人物,自应还看今朝。于是,联意便巧妙地转入下联。下联抚今,亦在歌今。千秋胜迹,盛世得以重修,当代为政者自然功不可没。盛世无隐者。今之雄才登临揽此,把酒神游,思与古贤共吟此长风,其乐何及?联语情辞恳切,逸兴湍飞,颂今而不谀今,使人信然。景点38  不染堂藕陷污泥心抱玉;莲承清露叶含珠。湖南·衡阳·刘智钧简评:在百卉中,莲为圣洁的象征,佛家之莲台,深寓此意。唐释道世《诸经要集》载:“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更盛赞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染堂位于云龙湖荷风岛上,其周围遍植“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堂名缘此而来。历来咏荷篇什可谓众矣。然好句多被前人写尽,后人要想翻出新意,其难可知。此联作者别具只眼,将莲的花、叶、藕一总来写,且比喻新巧,寓意深透,让人耳目一新。上联写藕质洁白如玉,虽身陷污泥,却冰心不改其贞,极言其不染尘俗。和一般写莲花之“出”污泥而不染有所不同。言人所未言,妙!写物兼以写人,愈见警世意味。人处污浊之境,自当如是。另,“藕”谐音“偶”,若将之作情侣来解,亦妙!读者细味可知。下联写花和叶。“莲承清露”、“叶含珠”作自然生态的细致描摹,侧写出莲的高洁与无尘,紧扣堂名寓意。句中动词“承”、“含”用得准确生动,更以“莲叶”衬托“莲花”,以“珠”兼喻“清露”和“莲花”,文思若发,卓见匠心。
发表于 2014-12-1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6:28 , Processed in 0.1010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