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00|回复: 1

[其他] 转---《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之刘红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之刘红波    百年圆大梦,纵马时,听牧笛渔歌,各族融情酬热土;    廿载起宏图,射雕处,看云笺雁字,谁人摛藻赋明珠?赏析:此次“天河明珠,幸福松原”全国楹联赛是2012年为了庆祝松原建市20周年,更好地展示松原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三化’,建设幸福松原”的精神风貌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好地展示和推介松原独有的历史遗迹、自然风光、满蒙风情等人文景观而举行的,本联获得一等奖。    大约一百年前(1918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松花江和嫩江交汇处建立一个中等城市——东镇,就是现在的松原。上联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以孙中山《建国方略》的雄伟蓝图为起点,通过松原市特有的风情如纵马、吹牧笛、唱渔歌等的描写,反映出松原市各民族之间的融洽关系;下联也是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从松原建市20周年出发,通过对几种松嫩平原上雄浑景物的描写,如射雕处、云笺雁字等,反映出松原市今日积极进取、舍我其谁的精神风貌。全联紧扣松原市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去写,句式长短有序,音韵和谐,对仗工稳,且言之有物,读来顿生豪迈之情。心得:写这种庆典联最大的难度在于选取的角度。写得大了,容易流于口号形式,显得空洞乏味,豪迈有余,内涵不足;写得小了,言之难尽,容易落入繁琐有余而雄浑不足的窠臼。为了同时打破这两种弊端,让其既有雄浑壮阔、舍我其谁的豪迈一面,又有历史人文、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实质内容,作者选取了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远景规划和松原建市20周年这两大视角为出发点,以松原市特有的纵马射雕、牧笛渔歌、云笺雁字等民族风情作铺垫,用热土、明珠等富于情感的词语作点缀,将松原市努力打造“天河明珠,幸福松原”的雄伟目标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过目不忘。    馏露蒸霞,千古同斟赊店月;    秉诚执信,一旗重振汉家风。赏析:本次征联大赛是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为挖掘和丰富赊店老酒文化而进行的。河南赊店老酒是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底蕴的名酒,始于夏、兴于汉、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从仪狄造酒、杜康润色到刘秀赊旗,可谓源源流长,汉朝即被奉为国酒。贯穿于当中的诚信文化、帝王文化、宫廷文化和慈善文化,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此联获得一等奖。    上联首句就以“馏露蒸霞”一词点明了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业特色,因为白酒如露,且古人常以流霞喻美酒;第二句对赊店老酒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进行描写,传说赊(旗)店的名称就是刘秀赊旗取得昆阳一战的胜利,然后夺得天下以后而赏赐的。下联首句点明了赊店老酒是一种诚信酒,第二句就这种诚信关系展开描写,进一步回顾了刘秀赊旗打仗,最终取得汉家江山就是建立在这种诚信的基础上的这段历史。全联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典无痕,且用词高古典雅,对仗工稳大气,不失为咏酒联中的佳构。心得:河南赊店老酒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要将如此浑厚的赊店老酒文化浓缩在区区二十多个字以内,在创作上必须做到高度的精练和升华。为此,本人在阅读了大量有关赊店老酒资料的前提下,提炼出这样两条创作思路:一是宣传赊店老酒悠久的酿酒文化;二是借刘秀赊旗兴汉的历史典故,大力弘扬赊店老酒的诚信文化。凭着这两条思路,我很快就写好了初稿,经过反复炼字,最终定稿如上。上联的“馏露蒸霞”,是以一种十分艺术化的手法点明行业特点;而自古以来,酒和月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李白的举杯邀月、赊月色一壶就是这种意境;“千古”则点明赊店老酒的久远历史。下联首句先以“秉诚执信”阐明赊店老酒的诚信文化,而这种诚信文化,正是刘秀赊旗兴汉,继而夺取天下的根本所在。试想如果刘秀和店主都不是诚信之士,那么就不会有赊旗一事,因为酒旗是店主的招牌,命根子,即使赊酒,也不会赊旗。正是刘秀的诚,让店主产生了信,从而成就了刘秀中兴汉祚的大业,成为千古佳话。“重振”二字,正是“光武中兴”的真实写照。在炼字上,“斟”字可谓“一字千金”;以“汉家风”对应上联的“赊店月”(诗词亦有“鸡声茅店月”的艺术手法),可谓工稳恰切,浑然天成。纵观上下两联,不着一“酒”字,却让人无处不闻“酒”香,正如唐人司空图所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岩骨蕴花香,一杯参透佛儒道;    金风携玉露,千古融通天地人。赏析:此联获得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旅游节最佳茶楹联征集大赛一等奖。武夷山不仅秀甲东南,名驰宇内,武夷岩茶也同样是香飘四海,饮誉天下。名胜配名茶,真是天作之合,两相益彰。蕴含于武夷山山水以及武夷岩茶的人文历史和底蕴,更是令人吟诵不绝。上联将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骨花香”嵌入,阐明了武夷岩茶和佛儒道三教的密切关系,让人联想到武夷岩茶悠久的历史和底蕴;下联点明第六届武夷山茶博会的举办时间在秋季,而武夷岩茶更是一位沟通天、地、人三者关系(包括两岸同胞的关系)的“天使”。全联紧扣武夷山最具特色的岩骨香茶和茶博会的举办时令,将武夷岩茶与佛儒道三教的悠久历史及其沟通天地人的作用做了一个全方位的阐述,短短二十四个字,词约旨丰,事近喻远,清新典雅,雄浑大气。心得:由于考虑到上一届茶博会已经成功举办过一次征联大赛,且征集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再加上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咏茶这一题材的对联自古至今多如恒河沙数,而佳联妙对亦是层出不穷,因此要在这次大赛上脱颖而出,使用“常规武器”看来是不行了,必须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才能最终击败各路高手,站到领奖台上。以茶博会为主题撰联,不仅要写茶博会的盛况,更要写茶,写出两岸同胞以及四海茶友之间的茶缘茶谊,写出武夷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正如茶博会所宣传的那样:“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为了把这些元素写进联里,通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从宏观方面去写这次茶博会,大角度描写茶文化及其与人的关系,而不是把笔墨重点放在描写茶的色香味上面去,这样才能做到视野开阔,雄浑大气。所以“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这样的联写茶馆可以,但写茶博会则不行。考虑到千百年以来,武夷山一直是佛儒道三教心驰神往的胜地,而武夷岩茶更是这三教爱不释手的杯中物,且自古以来,茶的内涵一直被佛儒道三教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解读着,再联想到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吸天地日月雨露之灵气,悦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之心,直接沟通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而且为了做到“切事切地”,使之具有唯一性,还必须增加一些地域色彩。联想到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骨花香”,了解到这次武夷山茶博会将在秋季举行,而秋风又有金风之称,所以写出了这样一联。在这里,“玉露”有着双关的含义,既可指秋露,又可指珍贵的茶液。    绿皂角,黄腊梅,春归垄上;    金仙阳,银渡水,谁占鳌头?赏析:此次湖南石门县维新镇征联是为传承和弘扬湘西北地区特色的湖湘文化,进一步展示维新镇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此联获得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上联以维新镇春天的景物为切入点,选取了皂角湖、腊梅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物事,并以“绿”、“黄”两种颜色进行烘托,最后“春归垄上”,把维新镇的田园景色犹如春天的画卷一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下联以维新镇历史民谣:“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中的“金仙阳,银渡水”为起句,说明了维新镇自古以来就是桐油(金色)和大米(银色)的产区,人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独占鳌头,在石门县是首屈一指。全联抓住维新镇的典型景物和经济特色来写,其中的“绿”、“ 黄”、“ 金”、“ 银”等字色彩对比强烈,充满情趣;“垄上”和“鳌头”的对仗尤见工巧。全联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是内涵丰富,意趣盎然,可谓短小精悍,不可挪移一字。心得:写这样的征联由于范围很广,内容繁杂,所以往往很难入手。因此在构思时,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内容的选取和提炼上。选取什么样的内容,对突出主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我首先想到的是最能抓住读者眼球的景物,最后选择了最能代表维新镇春天景色的皂角湖和腊梅来写。而颜色是春天的主旋律,于是就自然而然的有了“绿皂角,黄腊梅”这样的起句。同样地,描写一个镇的特色,你永远也不能离开它的历史,它的的经济。因为维新镇自古就是桐油和大米的著名产地,人们生活富足,当地有一首古老的民谣就是“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说出了维新镇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的特色。所以选择“金仙阳,银渡水”这句民谣来代表维新镇的物产富饶、生活富裕方面不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所以选取代表性的景物和特色来参加征联比赛,是我这次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  作者简介:刘红波,男,1968年生,广西岑溪市人,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学士学位,岑溪市住建局公务员,岑溪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岑溪市碧溪诗社理事,诗联作品散见于各种专业报章杂志,多次获全国性楹联大赛等级奖。近年来利用工余时间潜心诗联的研究和创作,撰写诗联论文和心得,在新浪网建有“古风犹存之刘红波”的个人博客。
发表于 2014-12-1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3 19:11 , Processed in 0.0637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