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公告] 熊东遨《诗词医案拾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送征人

原 作
帘外风寒雨潇潇,长堤烟柳旧板桥。迷蒙远山江天外,一路珍重阳关道。
?
改 作
风寒帘外雨潇潇,烟柳长堤旧板桥。无限关山帆影外,一声珍重泪如潮。

     这又是一例令医者哭笑不得的病案。开头好好的十四个字,偏要排错队弄得平仄不谐;结尾两句则乱点鸳鸯谱,管他跛足瞎眼,统通拉进队伍里来。如此玩法,何可言诗!前两句好医,重新列队便可;后两句难办,尊容实在不敢恭维,只得略挤出些许意思,重新塑出一副模样来。此诗改造后似乎还可一读,原因是那一掬伤心泪动了真情。虽则古贤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说,然而在许多特定场合下,还确实少不了它。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江村即景

原 作
秋江影里夕阳红,寒烟漠漠树丛丛。村前一簇新篝火,照见归来打鱼翁。

改 作
秋江倒嵌落圆红,一抹寒烟树影重。忽见村前篝火起,有人欢笑接渔翁。

    原作写江村一次篝火晚会,具有一定生活情趣。全诗四句皆通,虽仍有违律,但较前几首好得多,至少没有了平仄通押现象。首句有美感,但缺乏新意,不如借摩诘诗意生出些奇特效果。次句失律,理顺不难。结二句表意不畅,律亦欠谐,重新组装后能使晚会的内容更为丰富。"照见归来打鱼翁"是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有人欢笑接渔翁"则注入了参与晚会的村民们想从暮归的渔翁那里得到些可供烧烤之物的内涵。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中秋与诸友登望海楼

原 作
十年他乡过中秋,今日高歌往日愁。海天如镜山如黛,豪英相聚望海楼。?
?
改 作
十年客里过中秋,今日高歌往日愁。如镜海天如黛嶂,一时都向眼前浮。

    作者不谙声律显而易见,不然不会想不到"客里"这样的寻常字眼而造成"他乡"违律。次句好,"今日"与"往日"对比强烈。乡愁为人之常情,今日借友朋相聚暂作高歌,一时畅快之后,恐明日愁更多也。第三句属队列错误,调整字序后能较好地起转折作用。结语极俗,"豪英"宁有自称者耶?不连根铲去,恐污人眼。上句既然说到海天山岳,便以"一时都向眼前浮"收束,岂不妙哉!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登黄鹤楼

原 作
昔人黄鹤共飞去,吾坐飞机独自临。耽遇楚人吹笛韵,梅花未见落缤纷。?
一江远望水天阔,三镇回眸景色欣。鹦鹉芳洲何处是?高楼江夏白云深。

改 作
昔人黄鹤杳无迹,我趁秋光闲自临。邻笛有人吹婉啭,梅花未见落缤纷。?
一江远望水天阔,三镇回眸风物新。鹦鹉芳洲何处是?眼前依旧白云深。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登黄鹤楼

原 作
昔人黄鹤共飞去,吾坐飞机独自临。耽遇楚人吹笛韵,梅花未见落缤纷。?
一江远望水天阔,三镇回眸景色欣。鹦鹉芳洲何处是?高楼江夏白云深。

改 作
昔人黄鹤杳无迹,我趁秋光闲自临。邻笛有人吹婉啭,梅花未见落缤纷。?
一江远望水天阔,三镇回眸风物新。鹦鹉芳洲何处是?眼前依旧白云深。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黄鹤楼诗须得略带古味,此作多用拗,已得祖宗法度。不足处在于功力稍差,难以驾驭文字。首句末三字不够味,当以"杳无迹"易之。次句嫌俗,"吾坐飞机"之类话语,文白夹生,最好避开不用,改为"我趁秋光闲自临",略具雅致,"独"易"闲",是从声律上照应上句"杳"字。第三句生涩,又与下句不成对,有盲目学古导致走火入魔之嫌。今试以"邻笛有人吹婉啭"代之,与"梅花"句恰成流水对,不硬效崔相公,反觉有余味。"一江"句气象大,拗用亦好,惜下比不敌,皆缘"景色欣"三字未通,今改作"风物新",便差可相抗了。"风"字用法同首联"闲"字。作者于拗体变通或未尽谙,每于此等地方小有疏漏。第七句套老崔,且由他。结语前四字不好,这些内容应已包括在"三镇回眸"一句之中,再次提及,实无必要。以"眼前依旧"代司其职,味便不同。前者是重复,后者却能恰到好处地照应崔相公那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老话。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医案拾例》(三)[熊东遨] 著

?◆  登庐山

原 作
群峦涵秀谷,云雾涌奇峰。飞瀑玉帘垂,松涛天籁鸣。?
手挥五老去,三叠濯尘缨。遥见仙人来,烟雨浮彩虹。

改 作
白云涵秀谷,情意向谁钟?瀑尺裁苍翠,松鞭响净空。?
一筇能度险,五老自成峰。真面何须识,时时不稍同。

    庐山诗殊不易作,有东坡绝唱在先,后来者谁敢轻易动手?然而到了当代,因为出了个彭大将军上万言书,又给诗家们添了不少原料。近年来几次全国诗词大赛,都有借彭氏影响而写庐山的诗作获大奖。故时人有"咏到庐山总夺魁"的感叹,久而久之,这事儿也就落了俗套。此作写庐山,虽未继续热门话题,免了俗套,但体式不古不今,语言不痛不痒,实在乏善可陈。本人素有"蝶谷医仙"胡青牛的毛病,见了疑难杂症便手心发痒,恰好又从未写过庐山诗,于是征得作者同意,拿该诗作了一番脱胎换骨的试验。首句用他三字,以示无意夺其版权;随设一问,略增些浪漫色彩。颔联原写"飞瀑"、"松涛",路数不差,功夫来到。瀑布最难写,常见者多"白练"、"飞流"、"溅珠"、"泻玉"之类,久嚼无味,故施治不从这些地方入手,而是以"尺"为喻,庶几可生出些新鲜感来。当然"裁苍翠"三字,容易使人想起徐凝"一条界破青山色"的"恶诗"影子("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是徐凝咏庐山瀑布的名句,曾被苏东坡讥为"恶诗"。其实这两句诗极具味,东坡之讥未免偏颇,只是他名气大,没人敢顶撞),不过历来用"恶"者不多,权当是物以稀为贵吧。下句"松涛"为常语,信手可拈,不若"松鞭"形象可感;"净空"二字借并列之意与"苍翠"对,应不会逃过行家的眼光。颈联原提到"五老",但欲将其"挥去",似有不敬,改写时作了挽留,请他们下移一座,镇住韵位,也算是重用了。"五老"腾出的席位,不妨自己来坐,补一句"一筇能度险",多少可扣住题目中的"登"字。这在篇中是不能省略的。结联扯到"仙人",离现实太远,又无余味可寻,裁减为妙。递补的两句,反用东坡诗意,另有寄寓在焉。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医案拾例》(三)[熊东遨] 著

?◆  登庐山

原 作
群峦涵秀谷,云雾涌奇峰。飞瀑玉帘垂,松涛天籁鸣。?
手挥五老去,三叠濯尘缨。遥见仙人来,烟雨浮彩虹。

改 作
白云涵秀谷,情意向谁钟?瀑尺裁苍翠,松鞭响净空。?
一筇能度险,五老自成峰。真面何须识,时时不稍同。

    庐山诗殊不易作,有东坡绝唱在先,后来者谁敢轻易动手?然而到了当代,因为出了个彭大将军上万言书,又给诗家们添了不少原料。近年来几次全国诗词大赛,都有借彭氏影响而写庐山的诗作获大奖。故时人有"咏到庐山总夺魁"的感叹,久而久之,这事儿也就落了俗套。此作写庐山,虽未继续热门话题,免了俗套,但体式不古不今,语言不痛不痒,实在乏善可陈。本人素有"蝶谷医仙"胡青牛的毛病,见了疑难杂症便手心发痒,恰好又从未写过庐山诗,于是征得作者同意,拿该诗作了一番脱胎换骨的试验。首句用他三字,以示无意夺其版权;随设一问,略增些浪漫色彩。颔联原写"飞瀑"、"松涛",路数不差,功夫来到。瀑布最难写,常见者多"白练"、"飞流"、"溅珠"、"泻玉"之类,久嚼无味,故施治不从这些地方入手,而是以"尺"为喻,庶几可生出些新鲜感来。当然"裁苍翠"三字,容易使人想起徐凝"一条界破青山色"的"恶诗"影子("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是徐凝咏庐山瀑布的名句,曾被苏东坡讥为"恶诗"。其实这两句诗极具味,东坡之讥未免偏颇,只是他名气大,没人敢顶撞),不过历来用"恶"者不多,权当是物以稀为贵吧。下句"松涛"为常语,信手可拈,不若"松鞭"形象可感;"净空"二字借并列之意与"苍翠"对,应不会逃过行家的眼光。颈联原提到"五老",但欲将其"挥去",似有不敬,改写时作了挽留,请他们下移一座,镇住韵位,也算是重用了。"五老"腾出的席位,不妨自己来坐,补一句"一筇能度险",多少可扣住题目中的"登"字。这在篇中是不能省略的。结联扯到"仙人",离现实太远,又无余味可寻,裁减为妙。递补的两句,反用东坡诗意,另有寄寓在焉。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浣溪沙·秋韵

原 作
通幽曲径阻风尘,霜叶枝头黄叶匀。虫鸟秋歌醉客魂。  逍遥不觉林深处,一弯碧水寄凫群。别有光景耳目新。
??
改 作
红叶新裁一色匀,凉生苔石净无尘。鸟歌虫语是秋魂。  路向霜林深处转,影从云雁过时分。别饶清景在黄昏。
??
    此作名曰"浣溪沙",仅字数同耳,余皆不协。看他开篇用平起,便知其于词律不甚了了。虽然如此,改造却又不难,因其各句之中,或多或少都有可供创造、发展的"词根"在。次句写"霜叶",已略窥"秋韵"一二,稍加润饰,作"红叶新裁一色匀"味便十足了。将其放在前锋位置,谁说不是标准的"浣溪沙"?首句留他一个"尘"字,添补些"苔石"之类的物事,再加上一把雪种让其生出些"凉"意,挪后一个席位当"二把手",不也称职得很么?第三句只需叫那"醉客"下岗,其余全部留用,另行分配工作,"鸟歌虫语是秋魂",酒鬼一去,这七字便如仙女临凡,光彩夺目。过片二句,按律应以对偶为常格,原句不惟不对,且文意欠通,平仄又失,故有较大改动,几乎是另出新枝。尽管如此,细心者还是不难看出其中的"根"来:"路向霜林深处转",目光并未离开原先的林地;"影从云雁过时分",也不过是将原有的飞禽由"凫"换成"雁"而已。结语保留原句意思较多,与前两句相比,已算不得是改动,不妨把它看作疏通理顺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 怀(之一)

原 作
沧桑人事古来匆,铭刻心怀是友情。如水月光浮旧梦,亦真亦幻到天明。

改 作
空床辗转对孤灯,搅动心潮是友情。如水月光浮旧梦,疑真疑幻到天明。

    怀人诗感人之处,不在涕泗交流,而在心声倾诉。此作情发于心,潜流涌动,自具感人力量。首句语意不明,且出韵,宜改。今用"空床辗转对孤灯"代之,并非单为纠正用韵,更主要的是沟通与下句的内在意脉,构成因果倒装。次句改动三个字,是为了加重感情份量,使上句的辗转难眠有更充足的理由。第三句好,着一"浮"字,使虚幻之梦变得形象可感,宜大加圈点。结句也不错,只"亦"字稍逊,改为"疑",便无疵可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 怀(之二)

原 作
知青岁月忆当年,陋室薄衾红烛前。世事蹉跎余太息,愁思寒夜难成眠。

改 作
知青往事忆当年,陋室掏心蜡烛前。双鬓已随霜雪改,思君犹自不成眠。

    此首情韵略同前作,惟所思对象身份渐趋明朗,不似前作要人猜测也。首句"岁月"与"年"犯复,宜以"往事"易之。次句"薄衾"之类物事似不必提,作"掏心"则可重现当年真挚情义;"红烛"亦须改作"蜡烛",免教人疑为洞房也。第三句转递不力,全换。结语斫去一半,重新装饰,以达到承接上气,圆合全篇的效果。此法陆放翁多用之,"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感 事

原 作
倡廉惩腐议何频,百姓心中正气伸。枉法贪赃群众恨,奉公勤政万民亲。?
政风清浊兴亡事,民意佣离成败因。雨雨风风三百裁,世人犹说甲申春。

改 作
倡廉反腐议何频,雷要轰鸣雨要匀。硕鼠每从窝里出,政风多在嘴边纯。?
任其肆虐终非计,诛却胡成已动真。五十年来时事改,旧题羞说甲申春。

    政治抒情之作,无论讽谕颂扬,都以标语、口号、公式、概念为大病。时下此类犯病作品甚多,此诗亦未能免。起句还擦着了诗桌之边,次句便球入九霄了。中两联更是概念成堆,空洞无物。结语将五十年前毛泽东、郭沫若说过的话翻出来重炒一遍,也无新鲜感可言。通阅全篇,看不到半点形象思维,清汤寡水,其味可知。医治之法:首句保留,能以擦边球得分,只要后边跟得上,也能决定胜负。次句化用俗谚取代,反映民众呼声,是为必要。中两联难以支撑门面,全部换上新材料,以显梁柱之功。"硕鼠"、"政风"一联,出语犀利,能较好地反映题目中的"感",是用激;接下二句,既有谋划、反思,又有实际行动,通过对胡长清、成克杰等巨贪伏诛之事的提点,直接回应了民众的要求,说明当前的反腐斗争,已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了,是用缓。两联诗一顿一扬,互为补益,较好地丰富了全诗的内涵。结尾两句嫌落套,意思要反过来说,方见蕴籍。故亦略有变动。这种逆向思维,是用活前人旧事的法门之一,作者不妨细细体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  友 邻

原 作
鱼虫鸟兽共生存,是我亲朋是我邻。滥捕滥戕濒灭绝,自然灾害必临身。

改 作
大家都住地球村,鸟兽鱼虫是友邻。便作羹肴亦何忍,只缘孱弱转宜亲。?
资源理合均衡享,生命焉能贵贱分。倘使一朝俱灭绝,断无人类可图存。

    此作选题、立意俱颇独特,语言亦明白晓畅,只是内容略嫌单薄,难起警示作用,必得送他四句,扩成一律,方能震聋发聩。首二句压缩成一句,尽量腾出空间,另补一句家常话作开头,强调人与动物之间彼此依存的关系。三、四句紧承"友邻"二字生发,对那些贪图口福,滥杀生灵者,既有批判,也有规劝,是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句式上则略仿老杜《又呈吴郎》,由于所咏事物差别甚大,故不易为人察觉。五、六句进一步申述观点,强调众生平等,动物与人一样,也有权利享受地球上的资源,菩萨心肠,个中尽见。结联在原诗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深化,由担心灾害临身到肯定难以图存,在认识意义上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做诗无定法,改诗亦然,通常情况下,修改多是原型更换,少量也有压缩的,如本书就有律诗改绝句、七言改五言的例子,象本题这样进行领土扩张的,怕是破了天荒。孰是孰非,且待时贤以及后人评说。??

?◆  访 贫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  访 贫

原 作
岁来走访到小村,个中百姓未脱贫。老叟泪眼倾心语,陋室听来字句辛。

改 作
春风疑不到边村,二十年来未脱贫。老叟见官犹嘿嘿,已无多泪对闲人。

    原作写当政者对贫困地区民众的关切与同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出发点无可苛求。然而诗词作为一门独特艺术,并不能以出发点的正确与否来衡量优劣。此诗有两个明显的不到位:一是文字表达不到位,二是情感宣泄不到位。修改时第一个问题好办,从字面上理顺便行;第二个问题却颇为棘手,因为是代人作言,情感宣泄到什么程度殊难掌握。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冲破一切障碍,尽情向篇中一吐。首句套用欧阳永叔,与次句构成倒装,意思是说:改革开放都二十多年了,这个边远小村却仍然未能脱离贫困,真有些怀疑改革开放的"春风",是不是无法吹到这里来。这当然不是对党的政策的怀疑,只是对发展不平衡的一种惆怅而已。所套欧阳氏之句,在这里已经产生了全新的意义。此诗改造后蕴含的深意,主要集中在"老叟见官犹嘿嘿,已无多泪对闲人"这个转合句中。它给读者提供的想象空间极大,至少包含了这样几层言内或言外之意:其一,落后地区的人民(诗中是以"老叟"为代表),在饱受贫穷的磨折之后,早已承认并接受了现实,生活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奢求,对于一切艰难困苦,都能以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因此,在任何人面前都能够保持他们独具个性的"嘿嘿"。其次,"官"们来这里视察,显然不是第一回(原作者可能是第一回),他们或者作过许多指示,或者有过许多承诺,或者主持制订过许多文件,但没有一件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对于这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老叟"们最初也许相信过,激动过,然而一次次竹篮打水,使他们彻底清醒过来,甚至清醒得有些过分,以后有"官"来访贫,不论真的假的,一概以"嘿嘿"待之。在他们的心目中,当官的都是些吃了饭没事干的"闲人",自己的泪已为生活流尽,没有多余的去博取这些无关痛痒者廉价的同情。把来访的"官"们视作"闲人",对我们的领导同志似乎是犯了大不敬,然而就尚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贫民而言,没把你看作"坏人",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宽容、最好的评价了。将一首温柔敦厚的诗改得如此带骨头带刺,可能已大大超出了原作者所能接受的范围。原作者是一位在职的县委领导干部,能够深入边村访贫问苦,已经很能体现"三个代表"精神了,要他将自己也划入"闲人"之列,未免有失公允。好在原诗已载入文档,倘他不能接受改作,我就只好贪天之功为己有,收养这个"克隆"出来的新生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  五家站赏荷

原 作
一潭碧水沁魂香,绿染池塘鲤暗藏。粉粉红红风欲醉,婷婷羿羿雨梳妆。?
污泥难辱真根本,蒲丛神交赏霁光。若是催萌千顷笑,娇娆有诱客成行。

改 作
早从碧水识幽香,犹带娇羞脸半藏。晨露漫擎风作态,玉池初浴月催妆。?
污泥不染真根本,重雾难迷好目光。安得与君谋一醉,暂忘人世有炎凉。

    咏物之作,首重形象思维,若平铺直叙,便无趣味。此作写荷花,可以看出作者亦想极力描摹形象,无奈笔端功夫未到,以致画虎不成。首二句互不关联,"鲤暗藏"之类,与荷花何涉?画蛇添足,徒成累赘。不若迳从拟人入手,改作"早从碧水识幽香,犹带娇羞脸半藏"。三、四句着了些边际,只是火候未成,形象难以确立。稍加变易,改为"晨露漫擎风作态,玉池初浴月催妆",便如凌波仙子,光彩照人了。第五句用荷花家传典故,专利所在,不可他移,好。只"难辱"二字宜恢复为"不染",以免夹生。第六句难成对偶,律又不谐,故宜截去,另创别意更之。所拟"重雾"一句,虽非绝妙,然亦可稍补精神,丰富荷花内在品质。结二句落俗,何谓"诱客成行"?亵渎了荷花也!必得寄寓些感慨,方可收住全篇。代拟"安得"、"暂忘"二句,赞荷而外,亦少许宣泄自身情怀,使物与人一体相融,彼此映照。如此作结,方始有些余味可寻,不然便是"秃尾"一根,徒费笔墨。??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  与蒲田籍客商共庆千禧

原 作
齐闽千里好姻缘,嘉朋欢聚夜不眠。花灯溢彩豁胸襟,香茗芳飘醉心田。?
漫话商海八面潮,共谋破浪百叶帆。笑傲风雨新世纪,携手发展别有天。

改 作
鲁闽共庆好姻缘,宾主联欢夜不眠。溢彩花灯豁胸臆,飘香清茗醉心田。?
商机漫话千条计,瀚海齐驱万里船。笑傲风云新世纪,相携同闯九重天。

    原作虽完成了五十六个字的填空,但只能算一首"准七律";要提升为正品七律,还有待于手术创造奇迹。开头七字是篇中惟一未犯声律规则的句子,本来可以留住原型,但因后面手术的需要,也不得不剃掉一些毛发以防感染。所幸"齐闽"改"鲁闽","千里"变"共庆",于原意并无损伤。次句写不眠夜的狂欢,依题目之意是"共庆千禧",但主人并未到场,不免有失礼节,也不合常规。换救的办法是,将"嘉朋欢聚"变成"宾主联欢"。三、四句只有声律上的调谐,意思未动。五、六句亦然。第七句无大毛病,只是不该下"雨",能保持"云"的形态,便是标准律句了。结语声律问题大一些,改造力度也因之同步增强,将前六字遣散,另请一批硬汉来顶住这块"天",回过头来一看,哈哈,还真的配得上前面七句!全诗修改至此,签署一张升格的委任状便不会再有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游严子陵钓台,台畔多今人题刻

原 作
借得西泠酒几分,驱车来探富阳春。山云过岭思招客,江月随舟欲渡人。?
访旧休嗟今俗异,开樽且共古贤亲。惟愁四壁留题者,名傍先生恐不伦。
??
改 作
借得西泠酒几分,驱车来探富阳春。山云过岭思招客,江月随舟欲渡人。?
千载流传身价涨,万竿排列阵容新。惟愁滩浅时风盛,一个浮名钓不匀。

二000年春,我曾有江浙十日之游。在参观严子陵钓台时,发现了那里的一大奇观--古今题刻碑林。其中今人之作,整体质量之低劣,令人咋舌。当时便写了八句(即原作),想抒发一点感慨。诗的前四句,略有意味可玩。还算过得去。"仿旧"一联,则显得十分牵强。最后两句,虽然对那些沽名钓誉者有所讽谕,算是扣了题,但缺少幽默感,硬梆梆的耐不得咀嚼。可惜这些问题,自己当时并未发现,匆匆忙忙便将其打印出来,分送给了不少师友。直到同年九月,在深圳诗会上见到林从龙先生,经他过目,问题才被点出来。林先生说:前四句大好,五、六句稍弱,结尾说得直白了些。我待进一步求教,他却引而不发,只强调是一种感觉,要我自己再仔细推敲。回到房间后,我足足闭门思考了一小时,终于发现了结症所在:五、六句之失,在于游离了主题,未能为结语蓄足势,垫足底,致使后两句苍白无力。于是立即对症下药,将原五、六句一刀割尽,另补接了"千载流传身价涨,万竿排列阵容新"两条新枝。有了这两句作铺垫,"惟愁滩浅时风盛,一个浮名钓不匀"的结语便顺流而下了。我把改过的诗再次送给林先生看,竟蒙他大加谬赏,说"万竿排列"句极为形象,讽刺那些想借严子陵之光捞取稻草的人可谓入木三分。"一个浮名钓不匀"又极为幽默,能使读者会心一笑。林先生的批评与赞扬,使我想起了袁简斋的四句诗:"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我是幸亏将未梳成的头请行家看,才得以及时重梳,不然那洋象还不知道要出多久。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医案拾例》(四)[熊东遨] 著

?◆  秋 蝉

原 作
寒蝉抱树不知秋,冶调临风媚欲流。梦大难从心上觉,才高合向巧中休。?
霜枫飘处红迷眼,夜露凝时冷涩喉。天意果然怜尔辈。尽驱黄雀伺枝头。

改 作
寒蝉抱树不知秋,冶调临风媚欲流。梦大难从心上觉,才高合向巧中休。?
霜枫飘蝶红迷眼,夜露凝珠冷涩喉。天意果然怜尔辈,尽驱黄雀伺枝头。

    诗中有余字,是一种病,容易被人发现;诗中有懒字,也是一种病,却很难被人察觉。这是因为余字就象柱着拐仗的老头,可以看见他形体衰颓;而懒字却颇似倚阑的少妇,只能感觉到她精神倦怠。努力发现懒字并及时更换它,是提高诗词创作质量的窍门之一。《秋蝉》一律,是我早年的作品,其中第三联原作"霜枫飘处红迷眼,夜露凝时冷涩喉"。"处"、"时"二字,尚不为余,只是不甚着力,有懒惰之嫌。后来经过推敲,决定变赋为比,用"蝶"、"珠"二字取代了它们。懒字一换,便成诗眼,诗句马上就生动、形象起来。此诗在《长沙晚报》发表以后,获得了许多师友的肯定。前辈诗家刘廉秋(家传)先生还专门来函祝贺,并赐诗嘉许云:"春秋正富好推敲,实义根情气自豪。屈指吟坛多后秀,逢人我独说东遨。"如今先生已故去多年,手泽犹新,音容已杳,思之不觉怆然。特留下这段文字,以资纪念。先生泉下有知,或当一笑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答友人

原 作
同具疏狂一颗心,君游瀚海我安林。林容鸥鹭相来往,海任鱼龙自起沉。?
君未入林林有待,我如赴海海难禁。海深林阔无拘束,各把长歌放胆吟。

改 作
同具疏狂一颗心,君游瀚海我安林。林容鹤鹭相来往,海任鱼龙自起沉。?
君未入林林有待,我如赴海海难禁。海深林阔无拘束,各把长歌放胆吟。

    文学艺术的本源是生活,只有深入生活中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获取真知,避免纰漏。唐代大画家戴嵩作《斗牛图》,以其牛尾指天而遭到牧童的讪笑。因为牛打架的时候用力,尾巴夹于两股之间,从不上扬。这一点,牧童自然比戴嵩清楚,戴嵩犯的是观察不细的错误。类似的错误,我也犯过,上述《答友人》诗便是一例。诗中第三句"林容鸥鹭相来往"的"鸥"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未觉察到有什么不妥。一次碰到杨金亭先生,我把诗拿给他看,他马上指出:鸥是一种水鸟,只在江海之岸栖身,从不入林。我大吃一惊,回来改了个"鹤"字,才算避免了闹出更大笑话。为了这件事,后来我专门到洞庭湖去作过观察,发现不只是鸥,连天鹅、大雁等也都不入林。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不禁在暗中替一位古人担起忧来。他就是我最崇拜、最倾仰的大文豪苏东坡。他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向来脍炙人口,可在写到"缥缈孤鸿"的时候,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句子。鸿雁只在芦丛草泽絮窝,难道还有上树去选择居所的吗?这位天才的大胡子文豪,只怕也是缺了一趟水乡行,才会写出这种不符生活的妙句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大角湾冲浪险为狂涛吞没赋此自警

原 作
江河曾作等闲看,小试汪洋一角寒。跣足科头人似蚁,轰天裂岸浪如山。?
当时只道屠鲸易,此际方知下海难。千古英雄能几个,龙颜纵好莫相攀。

改 作
江河曾作等闲看,小试汪洋一角寒。跣足科头身似蚁,轰天裂岸浪如山。?
当时只道屠鲸易,此际方知下海难。数尽英雄千古事,几人真个识龙颜?

    前年秋天,我和几位诗词同道一起,到湛江地区作了一次小游。在闸坡大角湾,我经不起海的惑诱惑冲了一回浪,结果被风浪卷离海岸很远,几遭灭顶之灾。也是命不该绝,当一道山峰似的大浪将喝足了"海鲜汤"、已无力再作挣扎的我打入海底时,一煞的灵光竟使我感觉到了水下原来是布满了一道道浪沟的斜坡。浪的作用能影响水底形态,说明离岸已不远了。求生的本能使我蹬着海底朝上猛一窜,获得了决定生死的一口氧气。脑子也随即开了窍,以后不待浪来,便主动沉入水底,稍作潜行后又窜出海面换气。几个来回,终于躺过了死神的亲吻。死里逃生,不能没有诗,吐尽腹中咸水后,便写了上面一律。诗虽算不得好,但因内容独特,还是具有一定个性。初稿送偕行的熊鉴老请益时,他一路点头一路哼,哼到最后一句,声音突然停下来,眼睛盯着纸面大约有半分钟之久。鉴老向有独到目光,他一迟疑,说明定有不妥。但这不妥到底在什么地方,当时并来准确找到。一觉醒来,"海鲜汤"已完全消化,头脑反觉比以前清醒,再来看那诗稿,"不妥"处便一下子跳出来了:一介草民,写自己的生死经历,与"攀龙"扯得上吗?题为"自警",诗里却透露出一些告诫他人的味道,也属多事。改成"数尽英雄千古事,几人真个识龙颜",意味就不一样了,历史上许多大英雄、大豪杰,对变化莫测的"龙颜"都不能尽"识",一个不知深浅的小民,被龙王爷捉弄一下,岂不是活该么?这里虽然也同样说到"英雄",但已不是原句那样正儿八经的面孔,把他们请出来,不过是虚张声势,自我解嘲而已。改了尾联,第三句也要跟着将"人似蚁"的"人"字改作"身",以免重字。此番历险,还有不少"趣闻"。原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廖启良先生,和我一道下海,情况没有我危急,样子却比我更狼狈。他在与狂涛比拼时,内裤被无情剥去(因是即兴下海,未准备泳装),不得不用双手捂住下身,赤条条地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海滩。熊鉴老有诗和他开玩笑,我也写了四句打油助兴,不妨附及: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50 , Processed in 0.0632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