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公告] 《宋之韵》解说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克庄也是辛派人物,诗和词都有较高的成就,不过他比辛弃疾晚了半个世纪,又活了八十多,死后七年南宋就灭亡了。他对辛弃疾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辛弃疾的词“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诗坛盟主。南宋前期是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江西派讲究用典,到后来诗成了典故展览,于是出现了反江西派的江湖派,主张不用典。刘克庄是江湖派成就最大的诗人。
  
  十三世纪初,宋王朝想图侥幸,去进攻金朝,结果大败。于是定立嘉定和议,规定每年要交纳绢三十万匹。刘克庄写诗挖苦说: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战败求和,要向金朝交纳绢百万匹,诗人还能有衣服穿吗?为满足金人的需索,西湖这里干脆砍了垂柳改种桑树吧,好多养蚕织绢去送礼呀。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克庄的《沁园春.梦孚若》也是一首怪词,他所梦的这个朋友,这时已经死了。因此写这首词,只是为了悼念亡友。而悼念亡友也只是由头,实际上在抒发心中的愤懑。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词中的宝钗楼在陕西咸阳,铜雀台在河北临漳,都在金朝的辖区内。很显然,说是梦游,实际是神游统一的中国,或者说是词人强烈地渴求去开创一个统一的中国。下片开头猛一跌落:“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一场了梦就这样被鸡声惊破了。可叹的是,古来想有所作为的书生,总是岁月匆匆流逝,却无缘建立功名,等到机会终于到来,人却又垂垂老去。词的情绪,到这里降到了最低点,然后又用虚拟语气,使情绪往起一跃,他这种飞将军李广式的人物,要是能遇上开国皇帝刘邦该多好。当个万户侯,还不是小事一桩。终于词人从梦中醒来,又从冥想中醒来,留给他的只是无穷的哀感。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自古来有多少不甘寂寞的灵魂,引吭高歌以期收获回声,但到底还是被寂寞的真空吞噬了。
  
  还有个文及翁也该提一提,他虽然只留存一首词,但值得一读。据记载,他中进士后,在西湖参加庆祝宴会,因他是四川人,有人问他四川是否有西湖这样的美景,他就即兴创作了这首《贺新凉》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十二世纪二十年代,靖康之变发生,宋王朝被金兵打得捧头鼠窜,从开封府逃过长江,东躲西藏,最后总算在“一勺西湖水”的小小的西湖这里站住了脚跟,然而一百多年来,朝廷竟一直在歌舞酣醉中打发日子,故都开封那里的皇家园林已荡然无存,成了一片荒草,却没人去回忆这段历史,为国家的命运伤心落泪。如今这西湖上的船只,都是带着乐队和歌伎来游玩的,又有谁肯敲着船桨发誓要恢复中原。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已灭了金朝的蒙古政权,如今正虎视眈眈,步步紧逼,靠什么力量去对抗呢?不过是一条带子,毫无心肝的士大夫竟以为长江能挡住进攻者,还在赏梅花呢。“天下事,可知矣”。
  
  赵匡胤兄弟建立的赵宋王朝,以为对内严格控制,对外妥协让步,就能换得皇权永固。机关算尽,终于还是有算不到的,最后,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之韵》解说词【19】风雅游士
  
  姜夔和苏轼一样,在诗,词,文,书法,绘画这些方面都够上一家,虽然知名度不及苏轼,还是写有专著的音乐家,造诣很深,这是他超过苏轼的地方。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宋代一大家,对后世一直到清代都有影响。他与辛弃疾同时而略后,有过交往,也学着写过辛派词。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205年,六十六岁高龄的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当时南宋朝廷正紧锣密鼓准备北伐,因此抬出辛弃疾以壮声势。他在镇江这里写了名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这首词就是用辛词韵脚和模仿辛词风格写的。词中赞叹辛弃疾是再世诸葛亮,出任镇江知府是为了报答朝廷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以神京即开封府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老百姓都在盼着南宋的军队能打回去,因此他提醒辛弃疾像东晋桓温北伐时那样去看看自己多年前种的树,也就是去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是否还是老样子。这就是说,他认为辛弃疾必定马到成功,会一举扫灭金朝,收复中原。
  
  由于身世不同,因而没有慷慨悲歌的激情,而只有一些想说又不想多说的怨怅,下面这首《扬州慢》是他忧时怨乱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中写的是1126年靖康之变,特别是1161年金朝完颜亮南侵对扬州造成的破坏。尽管战争已过去十六年,而距靖康之变已半个世纪,扬州却始终没有从战争的创伤中缓过气来。词人走过“春风十里”看到的尽是被春风吹醒的野草。“自胡马窥江去后”的窥字用的非常精警。金兵只不过到长江边上偷看了一眼,就使扬州残破不堪,以致这废池应当是指瘦西湖和残剩的大树冷嗦嗦的喘息着,还生怕人提起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几句说的极为沉痛。其感人之处在于不直说战争的残酷性,而将废池乔木拟人化。通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夸张,让读者去体味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凄厉的号角声,吹落了黄昏,吹浓了寒气,使这座空荡荡的荒城显得更加空旷,更加使人无法忍受。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片宕开,由眼前荒凉的景象,跳到晚唐诗人杜牧在扬州称心的游玩。唐人心目中的扬州,比得上现代人心目中的上海,曾经是那么繁华热闹。使杜牧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可是如今,就算他复活了重游旧地,看着这一片荒凉也会吃惊,写不出好诗来了。接着词人又从幻想跳到眼前的现实,“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他在二十四桥那里划船,四无人声,船桨拨动水底的明月,四周是一片无边的凄冷,在逼压过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情绪悲凉的词,有两点须要提起,一是词前有一篇起题解作用的小序,写得短小精练,像一篇小品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读词之前,读这篇凄婉的小序,读者由不得先就已调整心态,进入词人设置好的角色,去为词人的悲哀而悲哀。这是姜夔的自度曲,他一共有十七首自己谱曲的词,令人竟想不到的是他在词边都注上谱字,宋词的唱法失传以后,他记下的这些旁谱,就成了研究宋词唱法的第一首资料,是极为珍贵的。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词中多次提到他在合肥有深深恋着的情人,这首词就是从武汉乘船到南京时怀念情人而作的。梦见与情人相见,对方倾诉说自打开春就被相思苦苦地纠缠着,漫漫长夜,这份痴情,你这无情无义的人哪会知道。梦醒后,看着情人寄来的书信,摸着分手时情人做的衣物,忽然觉得,肯定是情人灵魂出窍跟着自己一路走过来,才得以在梦中相见。于是他起来,走出船舱,靠着船篷,仰望夜空。只见明月皓皓,笼罩着两岸重重叠叠的山峦,一片寂静。情人的灵魂哪里去了,莫非害怕料峭的春寒,在朦胧的月色中独自回去了?“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明月西沉,似乎情人的离魂,也跟着缓缓地一同在消隐。是月落还是灵魂在远去,无从分辨。但觉空蒙一片,天地融成了一体。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姜夔的名词,在“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的氛围中,抒情主人公走过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故居,想在他那里呆几天,但陆诗人已无处寻找,只好在深秋的残柳中凭栏怀古。“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几座山峰冷嗦嗦立在那里,谈论着就要降落的黄昏雨,这种句子也是极令人佩服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和前面提到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这种意境都显示出词人清高脱俗的胸襟气度。
  
  姜夔的诗在当时也算得一大家,知名度很高。他的诗,尤其是七绝,清丽空灵,很耐人回味。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中有一丝淡淡的惆怅,越读越觉得有味道,他的代表作是不容易读懂的《暗香》和《疏影》这两首自度曲,拿《暗香》来说,如果不强行去追求题外的深意,那么意脉还是能梳理出来的。词人在苏州冷冷清清的乡野,“江国正寂寂”,忽然闻到梅花的香气透入室内,“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虽然上了点年纪,不那么容易激动了,“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还是想起了以前经常在月下吹笛赏梅的情景。“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由此又想到西湖梅花盛开时与情人携手不顾寒冷去撅梅花,“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看着眼前的梅花,想撅一枝寄与情人,但又相隔遥远,“叹寄与路遥”,于是看着红梅,喝着清酒,烦乱地思念情人,“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想着梅花很快就将凋落,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梅花再开,也就是什么时候能再与情人见面呢?“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之韵》解说词【20】末世悲歌
  
  南宋灭亡那年,文天祥代表朝廷与元军谈判,由于态度强硬被扣留,被押解北去时从镇江逃归温州,继续组织义军抗元,后在广东海丰作战时被俘,押送到今天的北京,关了三年多,因誓死不屈被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大概是无人不知的。为了证明人性尊严的不可以辱损,为了展示人格脊柱的不可以弯曲,文天祥毅然选择了死亡。他知道,秦淮河上孤凄的月亮今晚将最后一次来伴他度过这无眠的夜晚。“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于是他死了,在中国历史上塑出一个永远四十七岁的巨人。
  
  在押解北上路过今天南京与友人告别时,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邓剡,写下了有名的《酹江月》。南京曾是东吴的国都,因此他想到了赤壁之战中的周瑜。周瑜得东南风相助,火烧赤壁,战胜曹操,然而,“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却得不到东风的帮助,以到于战败被俘。“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如今的南京城一片残垣断壁,在斜阳的映照下,到处是野花开放,野鸟啼鸣,惨不忍睹。“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南宋覆灭,宫女妃嫔,尽被抢走,文物宝器,洗劫一空,这仇恨靠谁来洗雪?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上片结尾说自己不能为国报仇雪耻,枉为七尺男儿。由此逗起下片,“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三年前从镇江脱逃坐小船出海,到温州再至福建,南行万里,想不到历尽艰险竟能到达南方继续抗元。“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所以要这么坚持,就是为了回报盟友的推重,保留激越的目光来看这涛生云灭一样变幻莫测的局势。“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像蔺相如镇住秦王,诸葛亮死了还足以吓走司马懿一样,这怒发冲冠的气势将永远也不会减弱。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首《酹江月.驿中言别》,文天祥也以同调同韵做了回答。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南宋冷幽幽地覆灭了,只剩下一批冷幽幽的词人,唱着冷幽幽的悲歌。蒋捷在《贺新郎.兵后寓吴》这首词中记述他在苏州一带漂泊时的身心交困。家人团聚的温馨,已经成了远处追录的往事,苏州城里到处是元兵,号角声此起彼伏,把形单影只的漂泊者吹得身上冷冷的,心里酸酸的。黄昏时倦鸟归巢,一只接一只,给有家难归的游子勾出一腔浓浓的乡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山词——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
  
  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蒋捷曾中过进士,但授予他这个头衔的南宋不存在了,而元朝却是七医八娼九儒十丐,进士的牌子不值钱,并不是可以捧了去要饭的金碗。关汉卿,王实甫诸人这时正在写杂剧,活得也挺滋润的。但他蒋捷不会,只能靠给人抄抄写写赚口饭吃。最凄惨的是他掏出毛笔,“问邻翁要写牛经否”,邻翁却不答理,只摇摇手就避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
  
  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战争,使生活变成了不能传热导电的真空,人与人面对面也无法交流。而战争招来的灾难如同洪水,总是朝低处冲激,把最大的不幸倾泻在最底层的弱势人群身上。有个弱中之弱的女人,能哭出声来,算是留下了一声惨叫。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女人没有留下姓名,她家住岳阳,被南下的元军抓住,带到杭州,最后投水自尽。死前她呼唤着失散的丈夫,“破鉴徐郎何在”,可是没有人答应她,“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她希望魂归故里,可是远在杭州,她找得回去吗?
  
  另一个有姓无名的女人刘氏,文采差一些,就只会直着嗓子哀嚎。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奈恶姻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
  
  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东与西。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刘氏却是从浙江被带到北方去,“君知否,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她唯一的愿望也就是能魂归故里,在故乡的热土上来偎暖生前漂泊的凄冷。
  
  南宋最后一个较有成就的词人要算张炎,不妨顺便说一声,张炎的六世祖,就是跪在岳坟前的张俊。据记载,原先只铸了三奸,并没有张俊,到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才有人将张炎这位老先人补进去。南宋灭亡时,张炎的祖父被元朝人杀了,家也被抄了,他也由身世显赫的王孙公子变得流落无依。
  
  他写过一篇《词论》,主张词的语言要雅正,不带俗字俗语,也不像豪放派那样放肆。而意境则要清空,也就是情感要高洁清雅,有言外之意,开阔疏朗而不局促。他的词正好实践了自己这种主张,像这首咏孤雁的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3:37 , Processed in 0.0632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