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公告] 《宋之韵》解说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后主说“人生愁恨何能免”,愁也许只次于呼吸一等,同样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一般人来说,愁是跳跃出现的,而对秦观则是人生的全过程,可以说他是愁死的。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当年在京城开封府郊外欢宴的时候,像鹓鹭一样排成行赶着车在路上飞跑。那携手欢游之处,如今还有谁在呢?“日边清梦断”,再回到京城,靠近皇帝身边的可能已经像梦一样的消亡,再也唤不回来了。剩下的只是“镜里朱颜改”,一天一天迅速地消失青春的颜色,照一回镜子就老一回。“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又一个春天消逝了,经不住时间震撼的鲜花一瓣一瓣飘落,都飘进无限扩张的愁的海洋。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记载,秦观的朋友曾说他“必不久于世”,原因是一个人到了愁如海的地步,是活不长的。这种记载即便于事未必有,也于理必有。因为泡在愁海里的灵魂,必然会被淹死。
  
  秦观这个多愁善感的词人,生活是暗淡的,思绪是暗淡的,连灵感也是暗淡的。只有在梦里,他的目光才会闪现出一抹淡淡的春色,下面这首词就是他梦中写就的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梦中,他的灵感闪现为五彩缤纷的烟火,他梦入山溪深处,春雨绵绵中到处是鲜花盛开,到处是黄鹂鸣叫,飞云幻作龙蛇,在碧空伸屈变化,于是他在古藤阴下喝酒,喝醉了就躺下睡觉,东西南北一概不管。“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醒着的时候,他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舒坦过。他活得太累了,他渴望从贬谪的现实中跳出来,能“行到小溪深处”去寻找“有黄鹂千百”一起鸣叫的妙境。既然活在梦中比醒着的时候轻松,死对他来说,大概也是一种解脱,一种全身心的放松吧。
  
  终于,他早早的告别了生活,结束了他那段永远倾诉不尽的哀愁——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之韵》解说词【10】多面词人
  
  贺铸原籍文士辈出的绍兴,生长在河南辉县百泉,是京剧《贺后骂殿》里,那个贺后的娘家晚辈人,又自称是晚年隐居镜湖的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后裔。据说他相貌奇丑当时人称他贺鬼头。按他的社会地位和社交圈子,他本来应当在官场一帆风顺。可惜他生性高傲,任侠尚气,不管什么达官贵人,话不投机就敢叫人下不了台。于是他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不过,他的词名在北宋后期倒是有口皆碑的。既然他以豪侠自命,又曾担任过武职,四十岁以后才改任文官,这就使他对生活的开掘,要比别人广一些。
  
  他在《六州歌头》这首词中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年轻时有一股侠客的义气,结交的都是通都大邑的杰出人物。与人肝胆相照,路遇不平,立时就能怒发冲冠。哪怕跟人站着说上一会儿话,只要说得投机,就能一诺千金,甚至以生命相许。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公认是最勇敢的人,自己也以狂放不羁自豪。一出来就车马一大群,在京城里并驾而行,在酒店里起哄狂饮,一瓮一瓮的酒一饮而干,就象长虹吸海一样。在另一首《小梅花》中,他慷慨悲歌“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手能缚虎,口若悬河,一个能文能武的英雄人物,坐的却是鸡窝一样的马车,驾车的马小得像狗。我辈岂是普通人,怎么就在黄尘中奔走找不着出路呢?
  
  贺铸这一类词在北宋算是凤毛麟角,而对南宋一些词人,象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则有示范作用。贺铸堪称北宋第一的,还不止这个——
  
  《捣练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捣练子》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
  
  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边境上有征人,内地就会有思妇。唐代的边塞诗人,就擅长写这种思妇题材。边塞诗是唐诗中最耀眼的一朵奇花。宋代由于对外总是妥协投降,根本没有创作边塞诗词的气魄。因而贺铸这几首写思妇的词与前面介绍的范仲淹的《渔家傲》一样,就显得特别珍贵。不过,这两首词与唐诗相比,毕竟缺乏震撼人心的力度。
  
  上片说,妻子给驻守边疆的丈夫寄衣服,“寄到玉关应万里”,寄到玉门关就是千里万里,而况丈夫出了玉门关,还有千里万里。这实际就是说,能不能寄到根本没有把握。下片则说“连夜不妨频梦见”,就算天天晚上都能在梦里相见,那也是空的,今年又白等了一年,音信全无。“过年惟望得书归”但愿过了年能有信寄回来。词中展示的,只是一丝无可奈何的悲哀。而李白的《子夜吴歌》则说: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连妻子思念出征的丈夫,也要感叹一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也带几分英雄主义的气概。
  
  贺铸不光词写得好,诗文也很有名,只可惜多已散佚。他有一首歌颂寇准人格高大的七律,诗题说有人拿一幅寇准的画像挂在驿舍里,诗人看了大为感动,于是写了这首诗。尽管贺铸感到寇准“凛凛英风万世孤”使他“忽瞻容貌涕洟俱”,末联很别致,“不烦摇扇苍蝇去,一片寒冰挂座隅”。有寇准的画像挂在驿舍里,就像放了一块冰,不用摇动扇子赶,苍蝇也不敢过来。以此来形容寇准一身正气,有震慑的威力,使苍蝇似的小人不敢不有所收敛。“不烦摇扇苍蝇去,一片寒冰挂座隅”,写寇准的“凛凛英风万世孤”,从侧面切入,写得可谓一笔到位,有很强的震撼力。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贺铸词的主导风格,还是用浓丽精致的语言,来写用恋情的那一类。造语艳丽又显得很典雅,这才是他最有特色的地方,下面这一首是他的代表作——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在门外看见一女子向他走来,但走到半路上又折了回去,于是他目送那女子一步步走远,终于看不见了。然后词人就想象,这女子可能住在哪里呢?“月台花榭,琐窗朱户”那住处一定非常幽深偏僻,大概只有春天才能找到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词很像现代诗人戴望舒那首著名的《雨巷》,其中一节说——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的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诗中那个像梦一样凄婉迷茫的女郎,与贺铸词中这个“凌波不过横墉路”的女子,其实都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朦胧的渴望与追求。
  
  《踏莎行》也是贺铸的名词——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词借迟开的荷花起兴,曲折委婉的表达出,词人失路的悲哀。荷花开在夏天,跟春天无缘,所以说“当年不肯嫁春风”。可是因为开得晚,开在秋天,结果刚一开就已是秋风乍起,就到了凋谢的时候,所以说“无端却被秋风误”。在杨柳依依的回塘,鸳鸯游泳的浦口,绿萍迅猛繁殖,把荷花裹在中间,赏花人就是坐船也划不进去。由于冷落,就连蜂蝶也不往这里飞,荷花于是而自开自落。别人不来,可骚人也就是词人还是来了,将谢未谢的荷花,于是凄然地望着词人,好象说“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两句词所表达的,比千言万语的牢骚所希望表达的还要全面。在人生这个永远在选择又永远在舍弃的过程中,当我们后悔因选择失误而造成不愉快,甚至是终身遗憾时,我们很自然就会叹息一声“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下面这首悼亡词,也是贺词中的珍品——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人在苏州有一处旧居,后来妻子死在这里,他也就离开了。一年后,大概是周年祭回来扫墓吧,“旧栖新垅两依依”,旧居和新坟都使他心情无比沉重。晚上他又睡在这所房子里,正遇上下雨,由不得想起曾经有一回,也这样雨声淅沥,妻子在一旁补衣的情景。他悲从中来,于是开始构思这首不朽的悼亡词,说“重过阊门万事非”,其实苏州一切如旧,唯一的变化,就是词人的妻子死了。因而下句说“同来何事不同归”,这椎心泣血的一声质问,是对往事的无法抛开,也是对眼前事实的无法接受,包含了无限的凄楚。“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饱含着血泪的回忆。使读者不由自主要随词人一同跌入灵魂失重的悲哀。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说,“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是审美冲击波至今没有减弱的名句。我们还会想起苏轼的悼亡词来,词是说的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中相顾无言的细节,是最为震撼人心的。贺铸这首词,其震撼人心之处,也就在“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细节描述。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之韵》解说词【11】集大成者
  
  有一天风流皇帝宋徽宗到东京名妓李师师那里去玩儿,北宋大词人周邦彦正好也在,来不及跑开,就躲在床底下,宋徽宗拿出一个橙子,与李师师分吃。然后就说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悄悄话。李师师还委婉地留宋徽宗过夜。周邦彦都听见了,就概括为一首词。宋徽宗知道后勃然大怒,就要把他发配到外地去,他赶忙又写了一首《兰陵王》,诉说被押出首都的凄苦,才算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自然是当时人瞎编的,有那首词为证:
  
  《少年行》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想而知,这是周邦彦写自己在歌楼酒馆里的经历。这首艳情词狎昵温柔,但点到为止,不流于恶俗,这是他比柳永高明的地方。另一首《兰陵王》则写他客居京城开封时,送别友人的抑郁心情,也与宋徽宗毫无相干。这首送别词曾风靡一时,被称为渭城三叠,是离别的筵席上必唱的,一直传唱到南宋初年,流行了几十年。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清明前后,在蒙蒙的烟气中,柳条依依地摆弄着嫩碧。从汉代起就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所以,这首词就借杨柳起兴。“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由“烟里丝丝弄碧”的眼前实景,转入年年来这里送别的往事,有意将情绪展开的逻辑线断开,这就叫顿挫。下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又折回到眼前,经常来这隋堤上送别友人,而自己也是“京华倦客”。每次来送人自己也“登临望故国”,为有家归不得而痛苦,因而接着说“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第二段写被送者终于去远了,第三段又折回到送别的地点。“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在无边的春色里,太阳慢慢地落下山去,码头上冷冷清清,只剩下词人站在那里,满心凄恻,最后,词人再一次宕开,由眼前的冷清转入回忆,“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不说眼前的分手,而说原先的相聚,用痛苦的回忆,来凸现心情的灰暗和沉重。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总是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为止,避免一泄无余,力求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周邦彦的词虽然离不开男女恋情离愁别恨和个人哀怨,在内容方面没有什么新东西。但结构严谨,沉郁顿挫,情韵悠长,耐人寻味。在语言上他追求雅正,即便用口语,也能做到俗中见雅。加上他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又曾做过掌管乐府的官员,因而,对词的进一步规范化和精密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南宋末年,他就成了许多词人学习的榜样,影响达及于清代,被尊为词坛集大成者。有人甚至把他在宋词中的地位,比作唐诗中的杜甫。虽说只是从艺术成就上着眼,实际上无法相比,但也足见他的影响之大了。
  
  把前人的诗句不露痕迹地融化在自己的词里,这是周邦彦最叫人佩服的拿手好戏。比如像他的《西河.金陵怀古》。
  
  第一段写南京形势的壮丽,化用了谢眺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和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段写南京的历史陈迹,化用了“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和刘禹锡上面那首诗的第三四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第三段写六代兴亡的凄凉,化用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首词沉雄悲惋,层次分明,是凭吊金陵的名作。
  
  《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邦彦这首词虽然是成功之作,但与王安石那首一比,就显得单薄多了,“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显然周邦彦只是看到了许多足以使人感慨生哀的历史现象,有的还是借前人的眼睛看到的。而王安石则观今吊古,忧愤无端,透过现象还看到了应当吸取的历史教训。
  
  据记载,周邦彦的诗,在当时也颇有名气。不过,他诗中展示的由文人遗传基因带来的那种雄心壮志,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那种悲愤情绪,比他在词中展示的要直白得多,也强烈得多。比如,像他在《凤凰台》这首诗里,就心情颇为沉重的感叹说:“危台飘尽碧梧花,胜地凄凉属梵家。凤入紫云招不得,木鱼堂殿下饥鸦。”李白曾经歌唱过的凤凰台已经破败,一片凄凉改成了寺院,“飘尽碧梧花”说明梧桐都死了,没有了栖息的地方,凤凰于是随云飞走,再也招不回来了。如今寺院里的木鱼声,招来的只是饥饿的乌鸦,等着吃僧人吃剩的饭菜。这显然是说,像百鸟之王的凤凰那样的高尚之士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些饥饿的乌鸦,即为糊口而奔走不暇的庸人。话说得虽然拐了几个弯儿,但把自己比作凤凰,而把他所鄙视的庸碌之辈比作乌鸦,借此以发泄自己想有所作为而不遇时的不平之感,从诗的矿脉中还是能勘探出来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政坛上不显眼,没有人像整苏轼那样从他的诗中提炼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首诗说不定也就能给他惹来一场灾祸呢。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词也一样有漂泊的凄苦,失落的悲哀。但这一切都淡化成一声自怨自艾的叹息,只是觉得心里有一丝苦涩,却根本没想过,对不愿接受的现实要用目光顶回去。这种思想底色,与诗中所表现的简直判若两人。像他的一首《满庭芳》,是他在四十岁前在江苏溧水写的,就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词的上片说节序催人,已近夏至,溧水这里地势低洼,又靠山区夏日宁静,乌鸦欢叫,但空气潮湿使人不舒服。最后说“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想学白居易贬谪九江时,在“黄芦苦竹绕宅生”的环境中泛舟去排遣心头的郁闷,这是表示要挣扎一下,不想逆来顺受。但下片接着却说“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词人沉沦下僚,憔悴不堪,像燕子一样飘流,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且莫思身外”想放下一切,尽管歌筵上节奏强烈的乐声,也还是无法使他安静下来。他也只求“长近樽前”,喝醉了算了,“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喝醉了就躺下睡觉,既不想跟柳永那样玩世不恭,也不敢像苏轼那样说话犯忌讳。既能把住自己,有一种不同流俗的清高,又不像写诗那样说话带辣味儿,惹人不高兴。“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这种浓郁顿挫的词,到明清两代那些被文字狱吓破了胆的文人,怎么能不摇头晃脑,读得涕泪横流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50 , Processed in 0.09835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