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唐诗百话》施蜇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洪迈已列出了一个选目,这些诗中所咏,都是玄宗宫中歌舞宴乐的轶事。张祜作这些诗,都在元和年间,离开元、天宝已四五十年,这些诗料,大约都是得之于白头宫女或民间老辈的传说。诗固然都写得有神韵,但许多事实无法知道。耍娘是什么人?悖拏儿舞又是什么样的舞?这些都无可查考,可惜诗人没有留下一个详细的注。    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作《宫词》二首,这一首是他成名之作。二十个字,写老宫人的怨情。故国即故乡。宫人年轻时从三千里外的家乡被选入宫禁,至今在深宫中已二十年了。一个“三千里”,一个“二十年”深刻地勾勒了宫人的身世。她是宫中的歌女,每唱一声新流行的悲歌河满子,就不觉对君王掉下眼泪来。为什么对君王掉眼泪?怨他为自己的享乐,耽误了少女的青春。    杜牧有一首《酬张祜处士》诗: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首联将张祜比为建安七子,曹植、刘桢都待他指挥。颔联将令狐楚举荐张祜比之为孔融举祢衡。蒯通是齐国辩士,用邻妇乞火之喻劝说相国曹参重用贤士东郭先生和万石君,杜牧因无人在宰相元稹面前为张祜说好话,所以说“乞火无人作蒯通”。颈联上句说张祜只能长在梦里登上北极楼台,而终生飘流在西江波浪中。结联就赞扬他的宫词,“故国三千里”,虽然六宫宫女都在唱,对他却毫无效益。从杜收此诗,可以知道这首宫词,虽然在今天看来,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好,但在当时却为三千宫女所热爱,因为它写出了她们的怨情。杜牧的性格和诗风,很多地方和张祜相像,他对元稹、白居易的忌才轻士,愤慨不平,因而为张祜写了这首诗。后来郑谷作诗寄酬高蟾,便说:“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杜紫薇。”以为只有杜牧是张祜的知己。    张祜中晚期的诗格,显然有了变化。他有许多题咏名胜、史迹,和献呈将相的诗,都用五、七言律诗或排律的形式。特别是他每到一寺,必有题诗。吴越间著名佛寺,差不多都经他品题了。《题润州金山寺诗》是为许多选本所采录的: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第二句有两种文本。《文苑英华》、《三体唐诗》、《嬴奎律髓》、《唐诗品汇》均作“微茫水国分”。似乎宋人所见多如此。但现在新印出的蜀刻大字本也是南宋初的传本,独作“超然离世群”,也不似后人所改。从诗意看来,“一宿金山寺”以后,应该是感到自己“超然离世群”了。这一句与尾联上句“翻思在朝市”相呼应。如果用“微茫水国分”,那就接不上第一句了。    对于这一首诗,历代评论很不一致。方回《瀛奎律髓》说:“此诗金山绝唱。”沈德潜《唐诗别裁》却说:“此公金山诗最为庸下,偏以此得名,真不可解。”这是两个极端的评品。宋人认为是绝唱,而清人认为是最庸下的作品。这一案,我们该怎样裁判呢?    此外,对于中间二联,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赞赏其颔联,有人赞赏其颈联。但对结句,几乎一致认为已堕入张打油诗格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这首诗中间两联都不坏,描写屹立于江心的古寺很是贴切。但两联平列写景,承上而不启下,尾联便觉孤立。如果第二句用“微茫水国分”,则“翻思”二字尤其觉得没有来历。至于结句,实在庸俗,无可辩解。张祜诗犯此病者,还有不少。大抵功夫都费在中间二联,结尾便无收束能力。    题松汀驿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极为李梦阳所赞赏,他说:“此作音响协而神气王。”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也说:“质净浑雅。次联峻爽,在四虚字。结更含蓄。大历以前语。”但此诗结句意义却不甚可解。唐汝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为隐士棲逸之所,殊不知古时之遗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其意必有所指,地既无考,人亦宜阙。”因此他就说结句有含蓄,实则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出。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删去了唐汝询的解释,批云:“其驿或在吴越间,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后来屈復却说:“言高原小径,既通人烟,则遗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三家对结句的体会,都不相同。因为“那知”和“不在”的关系很不清楚。唐解“那知”为“岂知”。岂知旧时隐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吴解“那知”为“安知”。你怎么知道旧时的隐士不会在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为“岂知”,但是作肯定语气,我以为这里一定有旧时隐士,那里知道他们竟不在这五湖中。不管怎样讲法,问题是此诗的颈联也是与颔联平列写景,对结句的诗意不起转的作用,以致结句孤立。使读无法测度其作意。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松汀驿”,从来没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唐汝询云:“驿之所在未详,疑必依枕山陵,襟带江海。其高原险绝,则为鸟道;其小径幽僻,则通人烟。斯固隐沦之所藏乎?”唐、吴都是松江人,却不敢设想这个“松汀驿”乃是“松江驿”之误。在题咏旅途的唐诗中,没有见过第二个“松汀驿”,而“松江驿”却是常见的。许浑、窦巩都有题松江驿诗。由吴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松江驿在太湖之东,故诗云“苍茫泽国东”。这个江字,大约很早已误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无法在地理书中找到作注的资料,张祜另有一首《松江怀古》诗:    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    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沉沉。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怀疑前诗所谓“旧遗逸”,亦是指范蠡。前诗的结句是说: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无范蠡可追随。这首诗的结句是说:在烟水沉沉的五湖中,无人能追踪范蠡。二诗实是同一机杼。前诗如果删去中间二联,就和这首诗一式了。    十卷本的张祜诗集,七绝和五律为最多。第六卷中有《江南杂题》三十首,写江南风物,极有新隽句,即使不能说是“大历以前语”,至少还可以与大历十子较量。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  ①群众小:与许多小人合群。此句说他虽然饮酒,却不与小人为伍,“群”是动词。    ②更来:再来,重到扬州。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75.姚合:诗十首

   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及第。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又召入朝,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开成四年(公元八三九年),出为陕虢观察使。最后一任官职是秘书少监。    看这一份履历表,可知姚合的官运是按照唐代文官制度很顺利地一步一步上升的。元和十一年,宰相李逢吉知贡举。姚合与李有关系,李就帮助他成进士。元和十二年九月,李逢吉罢相。以后的历任宰相,如令狐楚、裴度、元稹、李德裕,都和姚合有诗酒交情。当时的诗人,如韩愈、刘禹锡,贾岛、顾非熊、雍陶、李馀、马戴、张籍、罗隐,李频等人,又都是他的诗友。李商隐成进士后的第一任官职是弘农尉,因为断狱事得罪了观察使孙简。孙简罢了他的官。恰好姚合来代替孙简为观察使。他知道李商隐是杰出的诗人,就让李商隐回任原官。这件事使他在官场中博得好名。他的做官,大概是恪守道家清净无为之训,既不贪赃,亦不枉法。朝廷上下,群众关系良好,象他这样的官运人缘,在唐代诗人中是少有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合的诗,在当时已极为著名。他和贾岛是亲密的诗友,孟郊死后,贾岛的名字就和姚合联系起来,称为“姚贾”。但他们二人的诗格并不一样。《唐才子传》说:“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淡之气。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蔽之间,最工模写也。”这段文字,前半分析姚、贾二人的诗格。贾岛苦吟,其诗清冽;姚合把笔成诗,其诗平淡。二人的诗,都有兴趣,但风格却有些不同。由此,我们应当注意到,“郊岛”这个名词,表示的是唐诗中的五言苦吟派,他们的诗都是艰涩的。“姚贾”这个名词,表示的是中唐五言诗的两种风格。以贾代表艰涩的五言诗,以姚代表平淡的五言诗。    至于说姚合的诗所工于模写的,都是风景凋蔽的荒凉山县,这显然是指他早期的诗作而言。姚合做过的外任官职,只有第一任武功主簿,可以说是在萧条的下邑。此后在富平、万年,都是首都的畿县,已不能说是下邑,再以后任金州、杭州刺史,陕虢观察使,都是太行政区的长官,更不能说是“官况萧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合任武功主簿,最多不过三年,但当时他的诗名,却一向被称为姚武功。这在唐人的称呼习惯上,又是不合的。为什么他升迁了官职,还是称他为姚武功呢?这是涉及到他的诗,不是称他的官职。姚合在做武功主簿时,写了许多诗,奠定了他的风格,使他出了名,于是当时人谈到诗,就提到姚武功,并不象一般习惯那样随着他的官职而改口。    姚合的诗集,据《郡斋读书志》著录有《姚少监集》十卷。但现在《全唐诗》中只有七卷。不知是否十卷为七卷之误,还是遗佚了三卷。不过现存诗集,似乎是编年的,次序和作者宦迹,大致不差,因此就不象有所亡佚。    姚合任谏议大夫时,曾选录王维、祖詠以下,至皎然、戴叔伦共二十一人的诗一百首,题为《极玄集》。其自序云:“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凡念一人,共百首”①。我们从这个选本,可以见到姚合论诗的标准,也是他自己作诗的规范。他以这二十一位诗人为开元、天宝以来诗人之杰出者,又从他们的诗集中挑选了一百首,认为是“极玄”的作品。这一百首诗中,只有三首是七言绝句,八首是五言绝句,其馀都是五言律诗。此外,姚合还编过一卷《诗例》,选取古人诗中的对句,解说其用意之妙,评定其体式。这部书现今已失传了,但可知是研究律诗中对句技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唐诗选本很多,文学研究所的《唐诗选》收姚合诗四首。第一首是《原上新居》。这首诗在《全唐诗》中有一个注云:“一作王建诗。”在姚合的许多五言律诗中,偏偏选中这一首有问题的,难道选家以为这一首是姚合的“极玄”作品吗?第二、三首是《穷边词》,七言绝句,编注者以为是“赞扬守边将领防守有功,边地不受侵犯”。这是沿袭了谢叠山的讲法。谢云:“此诗颂边城贤守之德政,善于形容,有风人法度。”(《唐诗绝句注解》)似乎都没有体会到诗中阿谀边将、粉饰承平的意味。第四首是五言古诗《庄居野行》,写农民都进城经商,农业生产受到损害,人民粮食不足的现象。这是从今天要求现实主义的标准选定的,在姚合的全部作品中,这一类关心人民经济生活的诗,居于极少数。因此,这四首诗都不能代表姚合。近来我偶然注意到姚合在后世的影响,意外地发现了明清以来的唐诗选本,至少是对于姚合,选得很不公允。由此可知,要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光读选本是不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存姚合诗七卷,前三卷都是早期作品。第三卷中有《闲居遣怀》十首,《武功县中作》三十首,《游春》十二首,还有不少“闲居”诗,大概都是他任武功县主簿前后所作。安闲冲淡,气韵高古,“姚武功”的声誉,从此鹊起。现在我从这一卷中选抄十首,以显现姚合诗的格调。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闲居遣怀》之一    作吏荒城里,穷愁欲不胜。    病多唯识药,年老渐亲僧。    梦觉空堂月,诗成满砚冰。    故人多得路,寂寞不相称。    假日多无事,谁知我独忙。    移山入县宅,种竹上城墙。    惊蝶遗花蕊,游蜂带蜜香。    唯愁明早出,端坐吏人旁。    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    养生宣县僻,说品喜官微。    净爱山僧饭,闲披野客衣。    谁怜幽谷鸟,不解入城飞。    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    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    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之四    悠悠小县吏,憔悴入新年。    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    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    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    卑官还不恶,行止得逍遥。    晴野花侵路,春陂水上桥。    尘埃生暖色,药草长新苗。    看却烟光散,狂风处处飘。    ——《游春十二首》之二    终年城里住,门户似山林。    客怪身名晚,妻嫌酒病深。    写方多识药,失谱废弹琴。    文字非经济,空虚用破心。    ——《闲居遣兴》    酒熟菊还芳,花飘盏亦香。    与君先一醉,举世待重阳。    风色初睛利,虫声向晚长。    此时如不饮,心事亦应伤。    ——《同卫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饮》    萧萧晚景寒,独立望汪壖。    沙渚几行雁,风湾一隻船。    落霞澄返照,孤屿隔微烟。    极目思无尽,乡心到眼前。    ——《秋晚江次》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十首诗,文字平易,思想也并不深曲,一读即可了解,不用注释,每首诗的中间两联都很稳妥,好象是随手拈来,其实恐怕是费过一番推敲的。“与君先一醉,举世待重阳”这一联尤其灵活,是一联倒装的流水对。    唐代有几千诗人,才情、文学、见识,各有高下。姚合在唐诗中的地位,仅能占中上一席。《唐诗品汇》五言律诗卷中,将贾岛、姚合、许浑、李商隐、李频,马戴六人编为一卷,列于“正变”,其说明云:“元和以还,律体多变,贾岛、姚合,思致清苦;许浑、李商隐,对偶精密;李频、马戴,后来兴致,超迈时人。此数子者,意义格律,犹有取焉。故合其诗,共八十五首,为正变。”在高棅的唐诗人级别中,正变已属中下或下上。这一份试榜,我以为对姚合的评品,稍稍偏低了。但把李商隐的五言律诗,与许浑比类,仅仅赞赏他的对偶精密,这却大大地屈辱玉溪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唐音癸签》论姚合云:“姚合诗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蒨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昧亦微醨,故品局中驷耳。”这是说姚合受贾岛、张籍、王建等同时人的影响,而巧妙地吸收了他们的长处。所得的成就是“洗濯既净,挺拔欲高”。我以为胡震亨这个评品极其适当,尤其是“挺拔欲高”的一个“欲”字。姚合诗虽然已做到清净无疵,但还只是“欲高”而未高。如果做到高处,就可升王维、孟浩然之堂了。    天下人才,中等最多。中等诗人要学李白、杜甫,怎么也学不到。学姚合却是最方便。姚合的诗,并不很好,但在当时,诗名已高,在后世更常为诗家模式,就是这个道理。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日  ①今本《极玄集》只有九十九首。又姚合这篇序文也是个残本。“极玄”即极妙。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76.寒山子:诗十一首

   寒山子是王梵志以后的又一位唐代通俗诗人。王梵志的诗,从宋代起已经失传,直到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唐人写本,我们现在才能见到。寒山子的诗,历代都有刻本,至今流传着。但是,寒山子这个人,以及他的诗集,还有许多疑问,没有解决。现在通行的《寒山子诗集》,是一位署名台州刺史的闾丘胤编的。编者在序文中介绍了这部诗集的来历,现在我译述其大概。    寒山子,不知其姓名,古老以来,都有人看见他,以为是一个疯狂的贫士。他隐居于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的寒岩,但时常到天台山国清寺来看他的朋友拾得。拾得是国清寺里一个管食堂的行者,他经常把残莱剩饭储存在竹筒里,寒山子来时,就把竹筒背回去。寒山子在寺内长廊下徐行漫步,独言独笑,快活叫唤。寺里和尚来干涉他,他就拍手大笑,好久才去。他衣服破旧,形貌枯悴,像一个贫士。戴一顶桦皮帽,脚下拖一双木屐。说的话疯疯癫癫,可是好象很有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闾丘胤在长安,分发到台州刺史的官职。在即将离京赴任的时候,忽然患了头痛病。于是请医师治疗,岂知越治越痛。后来碰到一个名叫丰干的和尚,自称是特地从天台山国清寺来给他治病的。于是闾丘胤就请他救病。和尚笑说:“身居四大,病从幻生。若欲除病,应须净水。”闾丘胤命家人取净水来,和尚将净水喷在闾丘胤头上,一会儿头就不痛了。和尚对闾丘胤说:“你去台州,那边临海,有岚瘴毒气,必须小心。”闾丘胤问他,台州那边有什么可以请教的贤德之人。和尚答道:“有,有,不过你见之不识,识之不见。如果你真要见,千万不可以相貌取人。有一个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现在国清寺。还有一个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象一个风狂的穷人,现在国清寺厨房里当火伕。”和尚说过,就辞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闾丘胤到台州上任之后,亲自到各大寺院中打听,众口一辞,果然有此二人。于是闾丘胤便到国清寺去进香,问寺里和尚:“你们这里有过一位丰干禅师,他住过的院子在那里?还有一位寒山,一位拾得,住在什么地方?”住持和尚道翘回说:“丰干禅师的院子在经藏后面,现在没有人敢住,因为常常有一隻老虎来叫吼。寒山,拾得二位,现在厨房里。”    于是和尚带闾丘胤来到丰干禅师住过的院子,开门进去,满地都是老虎脚印。闾丘胤问和尚:“丰干禅师在寺里做什么事?”道翘回说:“禅师在这里时,专管舂米,供养全寺僧众。”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后和尚们带闾丘胤一行人到厨房里,在灶火前见有二人在向火大笑。闾丘胤便上前礼拜。二人连声吆喝,互相携手,哈哈大笑道:“丰干饶舌,丰干饶舌。你们不识弥陀,为何却来拜我。”当时寺里僧众,闻声而来,不胜惊讶。本州官长为什么来礼拜两个灶下穷汉。当时二人携手走出寺门,奔归寒岩。闾丘胤回郡城后,做了两套衣服,并预备香药等礼物,派人送去。使者到寺里,才知二人一去之后,没有来过。于是将衣服香药送到山上。遇见寒山子,寒山子一边喝道:“贼,贼!”一边退入山洞,说道:“回去告诉大家,各自努力。”当下山洞自然闭合,追寻不得。拾得也无踪无影。闾丘胤就吩咐道翘搜寻他俩的遗迹,在竹木石壁上和人家厅堂上抄得寒山子写的诗三百馀首,又在土地堂墙壁上抄得拾得写的偈语数十首。编集成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今本《寒山子诗集》卷端闾丘胤序文的内容。闾丘胤是何许人,他官台州刺史在什么时候,都没有在集中留下记录,他这篇序文的末尾也不署撰写年月。寒山、拾得的诗中,也看不出年代。《四部丛刊》影印高丽刊本《寒山子诗集》附有《慈受深和尚拟寒山诗》一百四十八首。前有署名“慈受叟怀深”的自述。开头说:“寒山、拾得,文殊、普贤也。有诗三百馀首,流布世间,莫不丁宁苦口,警悟世人种种过失。至于幼女艾妇之姿态,恶少偷儿之性情,【豆斗】秤欺瞒,是非品藻,靡不言之。其间稠叠言之者,诫杀生也。”又云:“呜呼,圣人出现,混迹尘中。身为贫士,歌笑清狂。小偈长诗,书石题壁,欲其易晓而深诫也。”这是分析了寒山、拾得诗偈的内容及其意义。最后自述其拟作因缘云:“余因老病,结茅洞庭。终日无事,或水边林下,坐石攀条,歌寒山诗,哦拾得偈,适与意会,遂拟其体,成一百四十八首。虽言语拙恶,乏于文彩,庶广先圣慈悲之意。”这篇自述作于“建炎四年二月望日”,正是北宋政权已被金兵摧毁,南宋政权尚未建立的时候,这位老人却悠闲地在太湖边上拟作寒山、拾得式的诗。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丽刊本《寒山子诗集》的前半本是以南宋刻《三隐集》为底本的。每页版口均有“三隐”字。卷尾有《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一篇,文尾题“淳熙十六年岁次己酉孟春十有九日住山禹穴沙门志南谨记”。记文后附陆放翁一封信,其文云:    録陆放翁与明老帖  有人兮山径,云卷兮霞璎;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难征。心惆怅兮狐疑,蹇独立兮忠贞。  此寒山子所作楚辞也,今亦在集中,妄人窜改附益,至不可读。放翁书寄天封明公,或以刻之山中也。    查《三隐集》所刻寒山此诗,首句作“有人坐山陉”,第五句夺兮字,句下多“年老已无成众喔咿”八字,此诗遂不可读。因知陆放翁所见别有善本,而国清寺明公和尚刻集时并未依陆放翁所提供的文本改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3 02:53 , Processed in 0.1083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