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唐诗百话》施蜇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唐诗选》七卷李于鳞选  此书虽题曰“李于鳞选”,但李于鳞(李攀龙字)实无此书。李有《古今诗删》三十四卷,选录古逸至唐代诗。唐以后即为明诗,多采录同时朋旧互通声气之诗,而宋元诗不采一首。盖明代前后七子作诗以盛唐为标格,李梦阳倡导“不读唐以后书”,故不选宋、元诗,以为宋、元诗不足学也。  坊贾取《古今诗删》中唐诗部分,别出单行,题曰《唐诗选》,在当时颇为风行,因其代表明代七子诗派的观点。至明末清初,对此书的非议就多起来了。  (四)《唐诗解》五十卷唐汝询解  唐汝询,字仲言、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五岁时就因病双目失明,靠耳听心记学习,博通经史百家之书。他根据《唐诗正声》及《唐诗选》二书,略有增减,给每一篇诗作了注解。这是第一部卷帙较富的唐诗注解本。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汝询是晚明人,但此书原本刻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未见传本。现在一般所见都是顺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武林赵氏临云阁刻本。  (五)《唐诗归》三十六卷锺惺、谭元春同编  锺惺(字伯敬)、谭元春(字友夏)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他们继公安三袁之后,论诗主张发自性灵,以抗议前、后七子的摹仿盛唐。他们的文学理论被目为“竟陵派”。二人合编《古诗归》十五卷,《唐诗归》三十六卷,刻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他们别出手眼,选释古诗及唐诗。当时以新奇炫人耳目,颇有影响。至明末清初,为钱谦益、吴伟业诸人批斥,追随者渐少。但对此书的评论,至今犹不一致。  (六)《唐诗镜》五十四卷陆时雍编  陆时雍,字仲昭,桐乡人。崇祯六年(公元一六三三年)贡生。他撰《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论诗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似乎有对抗锺、谭之意,亦代表晚明一家诗论。  这两部《诗镜》久无刻本,不易见到。但其《总论》一卷已由丁福保抄出,刊于《历代诗话续编》中。丁氏称“其论汉魏迄唐各家诗,确有见地,非拾人牙慧者所可比拟。”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清人选唐诗  (一)《唐才子诗》七卷金人瑞选批  此书为金圣叹选批诗文刊本之一。书名全文为《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甲集七言律》。盖选七言律为甲集,其后或当有五言律为乙集,书未成而圣叹被杀。此书选讲唐人七言律诗六百首,分为七卷,每卷分上下二卷,实为十四卷。书名虽云选批,内容实为解释。  圣叹讲律诗,创始了分前后二解的办法。他以每首律诗的前四句为“前解”,后四句为“后解”。前解二联为起承句法,后解二联为转合句法。讲诗有妙悟处,也有迂腐处。金圣叹评点诸书,在清初风行一时,此书亦代表他的一家之言。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而庵说唐诗》二十三卷徐增著  此书有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徐增自序。略谓“诗道散失久矣。人皆狃于时习,不知古人之用笔。其选唐诗也,取其近乎己者,如高、李、锺、谭之选诗是也。则唐诗竟为高、李、锺、谭之诗,非唐诗也。故选唐诗,必先正其眼目,循其径路;升其堂,入其室,得其神理意趣之所在而选之”。这些话已说明了他是反对高棅、李攀龙、锺惺、谭元春的选诗标准的。至于他自己的选诗标准,则说得并未明确。  关于讲诗的方法,他也说到:“有才者纵横出奇,有学者博综示奥,有力量者气象开弘,有神韵者寄托玄妙。至于解数与起承转合之法,人多略之。后有作者,不免议其后矣。”由此也可知他的论诗是追随王渔洋的,讲诗是用金圣叹的方法。这两家正是当时诗坛的时髦人物。  此书大概盛行于康熙年间,乾隆以后,诗论家数渐多,唐诗选本亦日新月异,此书渐渐不为世人所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删订唐诗解》二十四卷吴昌祺评定  吴昌祺,字绥眉,别号樊桐山人,亦云间人。此书为唐汝询《唐诗解》的删节订正本。因唐氏注释太繁,且多重复,故删削大半。唐氏解诗有末顺未达者,吴氏以眉批订正之。但亦有唐解可取而吴解反而错的。  此书有吴氏自序,作于康熙四十年(公元一七O一年),大约刊刻成书亦在此后一二年间。  (四)《唐音审体》二十卷钱良择编  钱良择,字木庵,虞山(今常熟)人。此书以辨体为主,故按各种诗体分别编选唐诗。在每一种诗体的卷前,有一篇总论,详述体式的源流演变。对于诗意,仅偶而有一些评注,不是此书撰述任务。  此书刊于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O四年)。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唐贤三昧集》三卷王士禛选  王士禛,字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世称为王渔洋。其论诗主神韵自然,以救明代诗人之失。此书专选盛唐诗人之作,以见其所谓神韵的范例。  (六)《唐人万首绝句》选七卷王士禛选  此为洪迈《唐人万首绝句》的选本。选诗人二百六十四家。诗八百九十五首,分为七卷,约为原书十分之一。仍用其神韵说,为选诗标准,所选甚精。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一七O八年),过三年,渔洋即去世了。  (七)《御选唐诗》三十二卷附录三卷  清圣祖康熙帝命词臣编《全唐诗》,于康熙四十二年编成,共九百卷。又命臣下精选一部可以代表唐诗全体面目的集子,由臣下分别选录,而由他自己决定。康熙五十二年编定,书名《御选唐诗》。因为是皇帝御选的书,无人敢评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只恭维它“博收约取,漉液镕精。”这不过是说他选得好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唐诗别裁》二十卷沈德潜编  沈德潜,字確士,号归愚,苏州人。他是康熙、乾隆两朝的诗人及诗论家,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甚得皇帝信任。康熙、乾隆二帝的诗,大多是他的代笔。康熙中叶,诗家都学宋元诗,又是王渔洋的神韵说盛行的时候。沈德潜主张作诗当以李、杜为宗,不能局限于王、孟、韦、柳的清微古淡一派。他编选了这部《唐诗别裁》。初刻在康熙五十六年间世,到他晚年,又重新编定,扩大了选材内容,以求反映唐诗的全面。重订本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印成,就是现在流行的版本。  此书在清代诗坛有很大的权威性,一方面纠正了宋元诗派的主理智,取清丽;另一方面又否定了神韵派的肤浅轻浮。但沈德潜颇有宋代道学家的正统儒学观点,他谨守温柔敦厚的诗教,以张籍的《节妇吟》为思想有问题,  “恐失节妇之旨”,故不选入。由此可见他的封建礼教思想十分迂执。这种观点,往往表现在他的评语中,不可不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唐诗叩弹集》十二卷,续集三卷杜诏、杜庭珠编  康熙后期,掀起了唐诗的高潮,《唐诗品汇》又时行了。但《品汇》以初、盛唐诗为正宗,对中、晚唐诗,所选甚略。故杜氏选元和以至唐末的诗,为《唐诗叩弹集》,以为《唐诗品汇》的补编。  (十)《唐诗合解》十二卷王尧衢注  王尧衢,宇翼云,苏州人。作《古诗解》四卷,《唐诗解》十二卷,合称《古唐诗合解》,刊于雍正十年(公元一七三二年)。其后《唐诗解》传刻多,《古诗解》废而不刻,书名遂称《唐诗合解》,此“合”字已不可通。亦有单刻唐诗部分而仍题书名为《古唐诗合解》者,尤为谬误。然此书在清代嘉庆、道光以后,除《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之外,最为盛行。至民国初年,亦为畅销书。石印本甚多,皆名曰《古唐诗合解》。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选注五言古风二卷,七言古风一卷,五言绝句一卷,七言绝句二卷,五言律诗二卷,七言律诗三卷,五言排律一卷,总十二卷。选诗标准“取格调平稳,词意悠长,而又明白晓畅,皆时人所常诵习者。”注解方法则自云:“注古诗每于转韵分解处见神情,并字句之工而一一详说之。注律诗则分前,后解,写题中何意。并注明起承转合,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务必字字得其精神,言言会其意旨。注绝句虽只起承转合,分贴四句,其笔法多在转合反挑侧击,妙处不同。亦有一气浑成,能入化境者,则又不拘常格。”  以上选注宗旨,皆见于王氏自述《凡例》,可以代表清人读唐诗方法。此种方法,对一般初学青年,可以有启蒙入门的效果,但如果运用机械,则不免堕入评点八股文习气。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原刻本有圈点。《凡例》云:“体格兼胜,入题探奥者,用密圈。词气清新,景物流丽者,用密点。其有字关题眼,或旁挑反击,前后呼应,神情在虚字者,俱用单点点出。”这也是明清人评点古文、时文的方法。坊间重刻本,因刻工较繁,大多删去圈点。  此书注解,皆袭取前人旧说。诗法评论,多取李于鳞之说。分解讲诗,用金圣叹法。评论中多采金圣叹、徐而庵,亦兼取锺惺、谭元春。鉴赏观点,不主于一派。  (十一)《唐律清丽集》六卷徐日琏、沈士骏辑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春,乡试殿试均不考经判,而改试五言八韵唐律。于是徐、沈二人赶编了一部专收唐人五言长律的选集,分应制、应试、酬赠、纪述四门,自四韵至百韵,均有选录。这是一部供应举子投考学习的投机书。卷首有二十二年孟冬望日沈德潜写的序。徐日琏、沈士骏都是沈德潜的同乡和学生,沈又是沈德潜的族孙,大约此书是在沈德潜指导之下迅速编成的。虽然是一部应试投机书,但专选唐人五言律诗的集子,却只此一部。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每卷第一行题作《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这是全名。面页题作《唐律清丽集》,这是书名。书口题作《清丽集》,这是简称。“清丽”是选诗的标准。所选诗详于初、盛唐,略于中、晚唐,而选杜甫诗最多,仍是高棅以初盛为正宗的观点。  (十二)《唐律消夏录》五卷顾安评选何文焕增评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苏州人顾安,字小谢,评选了一部唐人五言律诗,分五卷。每诗有圈点,附评论。书名《丙子消夏录》。他在自序中说明他的评论注重于阐发“古人命意、立法、修词之道”。至乾隆二十七年,嘉善人何文焕重刻顾安此书,增加了他的评论,改书名为《唐律消夏录》,而扉页上却题作《唐诗消夏录》。  何文焕是一位诗人,诗论家,又是出版商。他曾于乾隆三十五年编订刊行《历代诗话》,卷尾附有他的《历代诗话考索》,议论见解,都有长处。顾安的《丙子消夏录》原刻本我没有见过,但看《唐律消夏录》中何文焕的增评,似乎比顾安的评论高明得多。  《丙子消夏录》出版后一年,科举考试才改用五言律诗。何文焕在乾隆二十七年重刻顾安此书,恐怕也是当时有此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网师园唐诗笺》十八卷宋宗元笺  宋宗元,字慤庭,苏州人。以四十年之力,选唐诗而笺之。其书刊于乾隆三十二年。宋氏自序,说明其选诗宗旨在以温柔敦厚为指归。他说:“窃谓诗以永言,敦厚温柔而已。舍是,无问平奇淡丽,皆所必黜。其或索枯险以为高,修容服以矜媚,是皆误于彼之所谓指归,而实倍乎诗人之指归者也。”这一段话主要是对锺、谭说的。因为锺、谭编《唐诗归》,正是所谓以枯险为指归也。“修容矜媚”一句,大概又兼指王渔洋了。  此书虽名曰笺,实则仍是注释典故。专以温柔敦厚为选诗标准,就不免有些道学家气。  (十四)《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  此书为近代最通行之唐诗选本。卷首有蘅塘退士序,甚简短,今全录之。“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只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网师园唐诗笺》十八卷宋宗元笺  宋宗元,字慤庭,苏州人。以四十年之力,选唐诗而笺之。其书刊于乾隆三十二年。宋氏自序,说明其选诗宗旨在以温柔敦厚为指归。他说:“窃谓诗以永言,敦厚温柔而已。舍是,无问平奇淡丽,皆所必黜。其或索枯险以为高,修容服以矜媚,是皆误于彼之所谓指归,而实倍乎诗人之指归者也。”这一段话主要是对锺、谭说的。因为锺、谭编《唐诗归》,正是所谓以枯险为指归也。“修容矜媚”一句,大概又兼指王渔洋了。  此书虽名曰笺,实则仍是注释典故。专以温柔敦厚为选诗标准,就不免有些道学家气。  (十四)《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  此书为近代最通行之唐诗选本。卷首有蘅塘退士序,甚简短,今全录之。“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只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知当时《千家诗》为童子学诗之启蒙读物,作者不满于其内容芜杂,故有此选。但此书既出,虽盛行数百年不替,而在清代,《千家诗》仍不能废。“三百千”犹为儿童启蒙必读之书。  此书非诗家评诗之选本,编者目的仅在作为青少年文学读本,但供一般人阅读,亦极适宜,故销行极广,使其他前人诗选大受冲击。接踵而出者有《唐诗三百首续编》、《唐诗六百首》,皆书坊投机牟利之物。  蘅塘退士向来不知为何许人。其书原刻本已不可见,不知刊刻年代。近人考得编者蘅塘退士为无锡人孙洙之别号,其人为清乾隆十六年进士。则此书必为其退隐后所编,编成刊本,当在乾、嘉之际。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清人评选唐诗十四种。其中一部分是流行广泛的选本,一部分是有专题偏重的诗选,都是近代研究唐诗者经常参考的书。  宋元以来,唐诗选本最多,本文所介绍的,仅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方回(字虚谷)的《瀛奎律髓》倒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唐诗研究参考书,但因为此书并非专选唐诗,故未列入这个目录。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1987年上海古籍版。
 全集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3 17:42 , Processed in 0.0589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