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诗论词话] [书目举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五十七卷)[清]纪昀等 纂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尹子》·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周尹喜撰。案《经典释文》载喜字公度,未详何本。然陆德明非杜撰
者,当有所传。李道谦《终南祖庭仙真内传》称,终南楼观为尹喜故居,则秦人
也。考《汉志》有《关尹子》九篇,刘向《列仙传》作《关令子》,而《隋志》、
《唐志》皆不著录,则其佚久矣。南宋时徐蒇子礼始得本於永嘉孙定家,前有刘
向校定序,後有葛洪序。向序称盖公授曹参,参薨,书葬。孝武帝时有方士来上,
淮南王秘而不出。向父德,治淮南王事得之。其说颇诞。与《汉书》所载得《淮
南鸿宝秘书》言作黄金事者不同,疑即假借此事以附会之。故宋濂《诸子辨》以
为文既与向不类,事亦无据,疑即定之所为。然定为南宋人,而《墨庄漫录》载
黄庭坚诗寻师访道鱼千里句,已称用《关尹子》语,则其书未必出於定,或唐、
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也。至濂谓其书多法释氏及神仙方技家,如变识为智,
一息得道,婴儿蕊女,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红炉,诵咒土偶之类,老聃时
皆无是言。又谓其文峻洁,而颇流於巧刻,则所论皆当。要之,其书虽出於依托,
而核其词旨,固远出《天隐》、《无能》诸子上,不可废也。此本分一宇、二柱、
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与濂所记合。俞琬《席上腐
谈》称旧有陈抱一注,又元大德中有杜道坚注,名曰《阐玄》。今皆未见云。
△《列子》·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周列御寇撰。前有刘向校上奏,以御寇为郑穆公时人。唐《柳宗元集》
有《辨列子》一篇,曰穆公在孔子前几百岁。《列子》书言郑国,皆言子产、邓
析,不知向何以言之如此。《史记》郑?公二十四年,楚悼王四年围郑,杀其相
驷子阳。子阳正与列子同时,是岁鲁穆公十年。不知向言鲁穆公时遂误为郑耶?
其後张湛徒知怪《列子》书言穆公後事,每不能推知其时,然其书亦多增窜非其
实,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後,不可信云云。其後高似孙《纬略》遂疑列子为
鸿??将之流,并无其人。今考第五卷汤问篇中并有邹衍吹律事,不止魏牟、孔
穿。其不出御寇之手,更无疑义。然考《尔雅疏》引《尸子·广泽篇》曰:墨子
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
数世矣,而已皆?於私也。天帝皇后辟公宏廓宏溥介纯夏?无冢?至?反皆大也,
十有馀名而实一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云云。是当时
实有列子,非庄周之寓名。又《穆天子传》出於晋太康中,为汉、魏人之所未睹。
而此书第三卷周穆王篇所叙驾八骏,造父为御,至巨搜,登昆仑,见西王母於瑶
池事,一一与传相合。此非刘向之时所能伪造,可信确为秦以前书。考《公羊传》
隐公十一年子沈子曰,何休注曰,子沈子後师沈子,称子冠氏上,著其为师也。
然则凡称子某子者,乃弟子之称师,非所自称。此书皆称子列子,则决为传其学
者所追记,非御寇自著。其杂记列子後事,正如《庄子》记庄子死,《管子》称
吴王、西施、商子称秦孝公耳,不足为怪。晋光禄勋张湛作是书注,於天瑞篇首
所称子列子字知为追记师言,而他篇复以载及後事为疑,未免不充其类矣。书凡
八篇,与《汉志》所载相合。赵希弁《读书附志》载,政和中宜春彭瑜为积石军
ヘ,闻高丽国《列子》十卷,得其第九篇曰元瑞於青唐卜者云云。今所行本皆无
此卷,殆宋人知其妄而不传欤?其注自张湛以外,又有唐当涂丞殷敬顺释文二卷,
此本亦散附各句下。然音注颇为淆乱,有灼然知为殷说者,亦有不辨孰张孰殷者。
明人刊本往往如是,不足讶也。据湛自序,其母为王弼从姊妹,湛往来外家,故
亦善谈名理,其注亦弼注《老子》之亚。叶梦得《避暑录话》乃议其虽知《列子》
近佛经,而逐事为解,反多迷失。是以唐後五宗之禅绳晋人,失其旨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冲虚至德真经解》·八卷(内府藏本)
宋江?撰。?自署杭州州学内舍生。始末未详。是书乃所注《列子》。据旧
刻标题,盖经进之本。其称《冲虚至德真经》者,案《唐书·艺文志》,天宝元
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
真经》,《亢仓子》为《洞灵真经》,故有是名。其兼称至德,据晁公武《读书
志》,宋景德中所加也。《老》、《庄》二子自王弼、郭象作注後,著录者不下
百家。《列子》今尚仅存注本之行於世者,张湛、殷敬顺以外,惟林希逸《口义》
及?此书而已。此书焦?《国史经籍志》作二十卷,与今本不符。然今本首尾完
具,不似阙佚。?所著录,大抵杂抄史志书目,舛漏相仍,伪妄百出,所记卷数,
不足凭也。张湛注,词旨简远,不尚繁词。?此注则仿郭象注《庄》之体,摆落
训诂,自抒会心,领要标新,往往得言外之旨。其间如周穆王篇注云,穆王亦丹
台之旧侣也,谪降人间,尘俗之气尚未深染,故能安栖圣境。此虽下乘之所居,
岂胎生肉人所能到哉?殆似杜光庭、林灵素辈语,未免自秽其书。考诸《宋史》,
徽宗时始立三舍法。?自称曰内舍生,其当道君上号之日,作此以附和方士之局
乎?又如杨朱篇谓《列子》以御寇为名,盖以闲先圣之道为己任。汤问篇解魏黑
卵邱邴章来丹之名曰,黑者阴之色,卵者阴之类,魏者高显之所,魏黑卵者老阴
之象也。邴者明之盛,章者文之成,邱者中高之地,邱邴章者老阳之象也。丹含
阳,来丹则少阳之方浸而长也云云。亦未免於穿鉴。然大致文词都雅,思致玄远,
迥在林希逸书之上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注》·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晋郭象撰。象字子玄,河南人。辟司徒掾,稍迁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
太傅主簿。事迹具《晋书》本传。刘义庆《世说新语》曰:注《庄子》者数十家,
莫能究其旨统。向秀於旧注外别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
《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人行薄,
以秀义不传於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
一篇,其馀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其後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
其义一也。《晋书》象本传亦采是文,绝无异语。钱曾《读书敏求记》独谓世代
辽远,传闻异词。《晋书》云云,恐未必信。案向秀之注,陈振孙称宋代已不传,
但时见陆氏《释文》。今以《释文》所载校之,如逍遥游有蓬之心句,《释文》
郭、向并引,绝不相同。《?去箧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句,《释文》引向注二
十八字,又为之斗斛以量之句,《释文》引向注十六字,郭本皆无。然其馀皆互
相出入。又张湛《列子注》中凡文与《庄子》相同者,亦兼引向、郭二注。所载
《达生篇》<疒句>偻丈人承蜩一条,向注与郭一字不异。应帝王篇神巫季咸一章
皆弃而走句,向、郭相同。列子见之而心醉句,向注曰:迷惑其道也;而又奚卵
焉句,向注六十二字,郭注皆无之。故使人得而相汝句,郭注多七字。示之以地
支句,向注块然如土也,郭注无之。是殆见吾杜德机句,乡吾示之以天壤句,名
实不入句,向、郭并同。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句,向注多九字。子之先生坐不斋句,
向注二十二字,郭注无之。乡吾示之以太冲莫胜句,郭改其末句。渊有九名此处
三焉句,郭增其首十六字,尾五十一字。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句,故逃也句,
食?如食人句,向、郭并同。於事无与亲以下,则并大同小异。是所谓窃据向书,
点定文句者,殆非无证。又《秋水篇》与道大蹇句,《释文》云,蹇,向纪辇反。
则此篇向亦有注。并《世说》所云象自注《秋水》、《至乐》二篇者,尚未必实
录矣。钱曾乃曲为之解,何哉?考刘孝标《世说注》,引《逍遥游》向、郭义各
一条,今本无之。《让王篇》惟注三条,《渔父篇》惟注一条,《盗跖篇》惟注
三十八字,《说剑篇》惟注七字,似不应简略至此,疑有所脱佚。又《列子》生
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二句,张湛注曰,《庄子》亦有此文,并引向秀注一条,
而今本《庄子》皆无之。是并正文亦有所遗漏。盖其亡已久,今不可复考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华真经新传》·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王?撰。字元泽,临川人,王安石子也。未冠登进士,累官龙图阁直学士。
事迹附见《宋史·安石传》。是书体例略仿郭象之注,而更约其词。标举大意,
不屑屑诠释文句。大旨谓内七篇皆有次序纶贯,其十五外篇。十一杂篇,不过蒇
内篇之宏绰幽广,故所说内篇为详。後附拾遗杂说一卷,以发挥馀义,疑其书成
後所补缀也。史称?睥睨一世,无所顾忌,其狠愎本不足道。顾率其傲然自恣之
意,与庄周之?漾肆论,破规矩而任自然者,反若相近,故往往能得其微旨。孙
应?序谓取言不以人废,谅矣。是书《宋志》不著录,晁公武《读书志》作十卷,
此本倍之,疑《读书志》误脱二字。或明人重刊,每卷分为二欤?王宏撰《山志》
曰:注《道德》、《南华》者无虑百家,而吕惠卿、王?所作颇称善,?之才尤
异。使当时从学於程子之门,所就当不可量。又曰:窃又疑惠卿之奸谄,?之恣
戾,岂宜有此。小人攫名,或倩门客为之,亦未可知。案小人凶狡,其依凭道学,
不过假借声名。邢恕何尝不及程子之门,(见《伊洛渊源录》。)章?何尝不及
邵子之门,(见《闻见录》。)而一旦决裂,不可收拾。安见?一从程子,必有
所就?至於?之材学,原自出群,王安石所作《新经义》,惟《周礼》是其手稿,
其馀皆?所助成。蔡绦《铁围山丛谈》言之甚详,又何有於《庄子注》,而必需
假手乎?宏撰所言,不过好为议论,均未详考其实也。
△《庄子口义》·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林希逸撰。希逸有《考工记解》,已著录。是编为其《三子口义》之一。
前有自序,大意谓读《庄子》有五难,必精於《语》、《孟》、《学》、《庸》
等书,见理素定;又必知文字血脉,知禅宗解数,而後知其言意。少尝闻於乐轩,
因乐轩而闻艾轩之说,文字血脉,颇知梗概。又尝涉猎佛书,而後悟其纵横变化
之机,於此书稍有所得,实前人所未尽究者云云。盖希逸之学本於陈藻,藻之学
得於林光朝。所谓乐轩者,藻之别号。艾轩者,光朝之别号。凡书中所称先师,
皆指藻也。序又谓郭象之注,未能分章析句;王?、吕惠卿之说,大旨不明,愈
使人有疑於《庄子》云云。今案郭象之注,标意旨於町畦之外,希逸乃以章句求
之,所见颇陋。即王、吕二注,亦非希逸之所及。遽相诋斥,殊不自量。以其循
文衍义,不务为艰深之语,剖析尚为明畅,差胜後来林?铭辈以八比法诂《庄子》
者,故姑录存之,备一解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百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褚伯秀撰。伯秀,杭州道士。是书成於咸淳庚午,前有刘震孙、文及翁、
汤汉三序。下距宋亡仅六年。周密《癸辛杂识·後集》载,至元丁亥九月,与伯
秀及王磐隐游阅古泉,则入元尚在也。其书纂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
陈景元、王?、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元应十三家之
说,而断以己意,谓之管见。中多引陆德明《经典释文》,而不列於十三家中,
以是书主义理,不主音训也。成玄英疏、文如海《正义》、张潜夫《补注》皆间
引之,亦不列於十三家,以从陈景元书采用也。范元应乃蜀中道士,本未注《庄
子》,以其为伯秀之师,故多述其绪论焉。盖宋以前解《庄子》者,梗概略具於
是。其间如吴俦、赵以夫、王旦诸家,今皆罕见,实赖是书以传。则伯秀编纂之
功,亦不可没矣。
△《庄子翼》·八卷、《庄子阙误》·一卷、《附录》一卷(安徽巡抚采进
本)
明焦?撰。是编成於万历戊子,体例与《老子翼》同。前列所载书目,自郭
象注以下凡二十二家。旁引他说互相发明者,自支遁以下凡十六家。又章句音义
自郭象以下凡十一家。今核其所引,惟郭象、吕惠卿、褚伯秀、罗勉学、陆西星
五家之说为多,其馀特间出数条,略备家数而已。又称褚氏《义海》引王?注内
篇,刘概注外篇,道藏更有?《新传》十四卷,岂其先後所注不同,故并列之欤?
今采其合者著於编,仍以《新传》别之云云。今考书中所引,自?《新传》以外,
别无所谓?注。而养生主注引刘概一条,则概注亦有内篇,其说殆不可解。盖明
人著书,好夸博奥,一核其实,多属子虚。万历以後,风气类然,固不足深诘也。
至於支遁注庄,前史未载。其逍遥游义本载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乃没其所
出,竟标支道林注,亦明人改头换面之伎俩,不足为凭。然明代自杨慎以後,博
洽者无过於?,其所引据,究多古书,固较流俗注本为有根柢矣。末附《庄子阙
误》一卷,乃全录宋陈景元《南华经解》之文,亦足以资考证。又附刻一卷,列
《史记·庄子列传》、阮籍《王安石庄子论》、苏轼《庄子祠堂记》、潘佑《赠
别王?杂说》、李士表《庄子九论》。考南唐潘佑以直谏见杀,而此列苏轼、王
?之间,未审即其人否?李士表自陈振孙《书录解题》已不知为何许人,《宋史
·艺文志》载其《庄子》十论一卷,此惟存其九,亦未喻何故。又此九论书中已
采其解牛、壶子、濠梁三篇,而仍全录之於末,亦为例不纯。殆随手编纂,未及
删并之故欤?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子》·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案《汉志·道家·文子》九篇。注曰: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
问,似依托者也。(案:此班固之原注,《读书志》以为颜师古注,误也。)
《隋志》载《文子》十二篇,注曰:老子弟子,《七略》有九篇,梁十卷亡。二
志所载,不过篇数有多寡耳,无异说也。因《史记·货殖传》有范蠡师计然语,
又因裴驷《集解》有计然姓辛字文子,其先晋国公子语,北魏李暹作《文子注》,
遂以计然,文子合为一人。文子乃有姓有名,谓之辛钅开(案:暹注今已不传,
此据《读书志》所引。)案马总《意林》列《文子》十二卷,注曰,周平王时人,
师老君。又列《范子》十三卷,注曰:并是阴阳历数也。又曰:计然者,葵邱濮
上人,姓辛名文子,其先晋国公子也。其书皆范蠡问而计然答,是截然两人两书,
更无疑义。暹移甲为乙,谬之甚矣。《柳宗元集》有辨文子一篇,称其旨意皆本
老子,然考其书,盖驳书也。其浑而类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孟子辈数
家皆见剽窃,?然而出其类,其意绪文词,又互相?而不合。不知人之增益之欤,
或者众为聚敛以成其书欤?今刊去谬恶滥杂者,取其似是者,又颇为发其意,藏
於家。是其书不出一手,唐人固已言之。然宗元所刊之本,高似孙《子略》已称
不可见,今所行者仍十二篇之本。别本或题曰《通玄真经》,盖唐天宝中尝加是
号,事见《唐·艺文志》云。
△《文子缵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杜道坚撰。道坚字南谷,当涂人。武康计筹山?玄观道士也。其始末无考。
是书诸家书目亦罕著於录,惟考牟?《陵阳集》有为道坚所作序。又别有计筹峰
真率录序,称洞微先生常主?玄观席,德寿宫锡之宝翰,至今岁某甲道坚实来。
上距祖君十二化,然才百年云云。案自高宗内禅居德寿宫时,下至景定壬戌,正
一百年,则道坚当为理宗时人,而李道纯《久和集》序乃道坚所作,题大德丙午,
则入元久矣。《文子》一书,自北魏以来,有李暹、徐灵府、朱元三家注,惟灵
府注仅存,亦大半阙佚。道坚因所居计筹山有文子故迹,因注其书。凡自为说者
题曰缵义,其馀裒辑众解,但总标曰旧说,不著姓名,颇嫌掠美。然杜预《左传
集解》先有此例,朱子注四书已用之,亦无责於道坚也。自元以来,传本颇稀,
独《永乐大典》尚载其文。其精诚、符言、上德、下德、微明、自然、上义七篇,
首尾完备,惟道原、九守、道德、上仁、上礼五篇,原本失载。或修《永乐大典》
之时已散佚不完欤?今检校原目次第,排录成帙,所阙之五篇,亦仍载其原文。
厘为十有二卷,仍符隋、唐志《文子》旧数。书中字句与世传明代道潜堂刊本多
所同异,其间文义两通者不可胜举。其显然讹脱者,如符言篇求为而宁,求为而
治句,明刊本作无为,与上下文义全反;又知言不知上也,不知言知病也四句,
明刊本无言字,於义难通;又时之去不可追而援也句,明刊本追字作足;又内在
己者得句,明刊本内字作则;又夫气者可以道而制也句,明刊本夫字作二;又微
明篇圣人见福於重关之内句,明刊本见字作先;又微言篇奇伎逃亡句,明刊本逃
亡作天长;均讹误不可解。当以此本为正。又符言篇故能以众不胜成大胜者,惟
圣者能之二句,明刊本脱下一句;又能成王者必德胜者也句,明刊本脱德字;又
上义篇故天下可一也句,明刊本一字下衍人字;此类甚多,皆可以证传刻之误。
盖道坚生当宋季,犹见诸家善本,故所载原文,皆可正後来讹误,不但注文明畅,
足以宣通疑滞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仙传》·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汉刘向撰。纪古来仙人自赤松子至元俗凡七十一人,人系以赞,篇末
又为总赞一首。其体全仿《列女传》。陈振孙《书录解题》谓不类西汉文字,必
非向撰。黄伯思《东观馀论》谓是书虽非向笔,而事详语约,词旨明润,疑东京
人作。今考是书,《隋志》著录则出於梁前,又葛洪《神仙传》序亦称此书为向
作,则晋时已有其本。然《汉志》列刘向所序六十七篇,但有《新序》、《说苑》、
《世说》、《列女传》图颂,无《列仙传》之名;又《汉志》所录,皆因《七略》,
其总赞引《孝经援神契》,为《汉志》所不载;涓子传称其琴心三篇,有条理,
与《汉志·??子》十三篇不合;《老子传》称作《道德经》上下二篇,与《汉
志》但称《老子》亦不合;均不应自相违异。或魏、晋间方士为之,托名於向耶?
振孙又云,《馆阁书目》作二卷,七十二人。李石《续博物志》亦云刘向《传列
仙》七十二人,皆与此本小异。惟葛洪《神仙传》序称七十一人,此本上卷四十
人,下卷三十人,内江{非女}二女应作二人,与洪所记适合。检李善《文选注》
及唐初《艺文类聚》诸书所引,文亦相符,当为旧本。其篇末之赞,今概以为向
作。《隋志》载《列仙传》赞三卷,刘向撰,?续,孙绰赞。(案:?续上似脱
一字,盖有续传一卷,故为三卷也。今无从校补,姑仍旧文。)又《列仙传赞》
二卷,刘向撰,晋郭元祖赞。此本二卷,较孙绰所赞少一卷。又刘义庆《世说新
语》载孙绰作《商邱子胥赞》曰,所牧何物,殆非真猪。倘遇风?,为我龙摅。
此本《商邱子胥赞》亦无此语。然则此本之赞,其郭元祖所撰欤?以旧刻未列郭
名,疑以传疑,今亦姑阙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後蜀彭晓撰。晓字秀川,永康人。自号真一子。仕孟昶为朝散郎,守尚书祠
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其事迹未详。杨慎序古本《参同契》,则以晓为道士。
考王建之时,杜光庭尝以道士授官。晓为道士,亦事理所有,但未知其据何书也。
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是《周易》,
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
云云。今案其书多借纳甲之法,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要,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
为进退持行之候,後来言炉火者皆以是书为鼻祖。《隋书·经籍志》不著录,
《旧唐书·经籍志》始有《周易参同契》二卷,《周易五相类》一卷,而入之五
行家,殊非其本旨。晓序谓伯阳先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至桓帝时,
复以授同郡淳于叔通,遂行於世,而传其诀者颇鲜。其或然欤?至郑樵《通志艺
文略》,始别立《参同契》一门,载注本一十九部,三十一卷。今亦多佚亡,独
晓此本尚传。共分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
独存於後,以应水一之数。又撰明镜图诀一篇,附下卷之末。晓自作前後序,阐
发其义甚详。诸家注《参同契》者以此本为最古。至明嘉靖中,杨慎称南方有发
地中石函者,得古文《参同契》,以为伯阳真本,反谓晓此本淆乱经注。好异者
往往信之。然朱子作《参同契考异》,其章次并从此本。《永乐大典》所载《参
同契》本,亦全用晓书,而以俞琬诸家之注分隶其下。则此本为唐末之书,授受
远有端绪。慎所传本,殆丰坊古《大学》之流,殊荒诞不足为信。故今录《参同
契》之注,仍以此本为冠焉。
(案:《唐志》列《参同契》於五行类,固为失当;朱彝尊《经义考》列
《周易》之中,则又不伦;惟葛洪所云得魏伯阳作书本旨,若预睹陈抟以後牵异
学以乱圣经者。是此书本末源流,道家原了了,儒者反愦愦也。今仍列之於道家,
庶可知丹经自丹经,易象自易象,不以方士之说淆羲、文、周、孔之大训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朱子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朱子以《参同契》词韵皆古,奥雅难
通,读者浅闻,妄辄更改,比他书尤多舛误,因合诸本,更相雠正,朱子自跋亦
称,凡诸同异,悉存之以备考证,故以考异为名。今案书中注明同异者,惟天下
然後治之治字,云或作理;威光鼎乃?喜之?喜字,云本作喜,一作?喜;参证
他本者不过二处。又如修字疑作循,六五疑作廿六,铅字疑作饴,与字疑作为之
类,朱子所自校者,亦只六七处。其馀每节之下随文诠释,实皆笺注之体,不尽
订正文字。乃以考异为名,未喻其旨。跋末自署空同道士邹?。盖以邹本邾国,
其後去邑而为朱,故以寓姓。《礼记》郑氏注,谓?当作熹。又《集韵》熹虚其
切,?亦虚其切,故以寓名。殆以究心丹诀非儒者之本务,故托诸瘦词欤?考
《朱子语录》,论《参同契》诸条颇为详尽。《年谱》亦载有庆元三年蔡元定将
编管道州,与朱子会宿寒泉精舍,夜论《参同契》一事。文集又有与《蔡季通书》
曰,《参同契》更无缝隙,亦无心思量,但望他日为刘安之鸡犬耳云云。盖遭逢
世难,不得已而托诸神仙,殆与韩愈谪潮州时邀大颠同游之意相类。故黄瑞节
《附录》谓其师弟子有脱屣世外之意。深得其情。黄震《日抄》乃曰《参同契》
者上虞人魏伯阳作,其说出神仙不足凭。近世蔡季通,学博而不免於杂,尝留意
此书。而晦?与之游,因为校正。其书颇行於世,而求其义则绝无之云云。其持
论固正,然未喻有托而逃之意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参同契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陈显微撰。显微字宗道,自号抱一子,淮阳人。嘉定、端平间临安佑圣观
道士也。是书乃端平元年其弟子王夷所刊,显微自为序。书中次第,悉依彭晓之
本。其鼎器歌一首,亦从彭本附於卷末。惟分上、中、下三篇而不分章,则从葛
洪《神仙传》之说。象彼仲冬节以下七十字,彭本、陈致虚本俱在枝茎华叶之下,
而是本移在太阳流珠一节之下,则显微据经中别亭四象之语,更其旧次也。盖其
时错简之说盛行,王柏诸人递相煽动,流波所汨,并及於方以外矣。以其诠释详
明,在《参同契》诸注之中犹为善本,故存备言内丹者之一家,犹《经解》之中
录吴澄诸书之意云尔。
△《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释疑》·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是书以一身之水火阴阳发挥丹道,
虽不及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三注为道家专门之学,然取材甚博。其《释疑》三
篇,考核异同,较朱子本尤详备。明《白?霁道藏目录》谓二书共十四卷,焦?
《国史经籍志》则作十二卷,毛晋《津逮秘书》以琬注与晓等三家注合为一编,
已非其旧,又并其释疑佚之。此本每卷俱有图,乃至大三年嗣天师张与封所刻,
实只三卷,附以《释疑》一卷。考琬《易外别传》自序,亦称丹道之口诀,细微
具载於《参同契》发挥三篇,白?霁所记或并其他书数之。焦?所记,悉辗转贩
鬻於他书,沿讹袭谬,益不足据矣。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陈致虚撰。致虚字观吾,自号上阳子。年四十,始从赵友钦学道,讲神仙
炼养之术。其说以金丹之道当以《阴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
次之。又称丹书多不可信,得真诀者要必以《参同契·悟真篇》为主。所作醒眼
诗有云;端有长生不死方,常人缘浅岂承当。铅银砂汞分斤两,德厚恩深魏伯阳。
盖於伯阳之书尤所研讨也。此乃所作《参同契注》,凡分为三十五章,与彭晓注
本分九十章者不同。又谓晓以鼎器歌一篇移置於後为非,仍依原本置之法象成功
章之後。其所疏解,亦皆明白显畅。近时李光地注《参同契》,谓诸本之中惟
《汉魏丛书》所载朱长春本为最得古意。今以朱本相勘,惟首篇乾坤者易之门户
云云,不立章名。故自乾坤设位以下只分为三十四章,视此较少一章,其馀章次,
悉与此本相同。盖朱本即钞此本而去其注,光地未考其渊源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内府藏本)
明蒋一彪撰。一彪自号复阳子,馀姚人。魏伯阳作《参同契》,原本三篇。
自彭晓分章作解,後来注家虽递有并析,而上、中、下篇之次序俱仍旧目。至明
杨慎,始别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
一篇。徐景休《笺注》亦三篇,後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
後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谓得见朱子所未见。一彪此注即据慎本而作,故谓之
古文。其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琬四家之注,悉割裂其文,缀於各段之下,
故谓之集解。今考其书,於旧文多所颠倒。以原本所有赞一篇,则指为景休後序。
原本补塞遗脱一章,亦析出为叔通後序。案《参同契》一书,自虞翻注《易》引
其日月为易一语外,(见李鼎祚《周易集解》。)他家罕所称引。其授受源流,
诸书亦不具载,所可据者,惟彭晓之序为古。晓序但称魏君示青州徐从事,徐隐
名而注之。郑樵《通志·艺文略》有徐从事注《阴阳统略参同契》三卷,亦不言
为徐景休。何以越二千年至慎,而其名忽显?其赞序一首,朱子尝谓其文意是注
之後序,恐是徐君注而注不复存。今此本乃适与相合,岂非因朱子之语而附会其
说欤?若淳于叔通不过传授此书,旧时道家有徐从事、淳于叔通各序一篇之语,
彭晓已据唐时刘知古《日月玄枢论》极辨其误,慎乃复以《三相类篇》为出叔通,
是又借晓所驳之说,证成其为唐以前本也。不知《参同契》本末,汉、魏遗书虽
无文可证,若晋以来书,则葛洪《神仙传》固云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
三卷。唐以来书,则《旧唐书·经籍志》(案:《旧唐书》著录之书,并据开元
内外经录)固云《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周易五相类》一卷,魏伯阳
撰矣。慎所谓古本,何代之古本乎?一彪此本,於诸注原称魏君者,辄改作徐君,
以就其说,尤非阙疑之义。然自慎以後,世遂别有此本,诸家所注,往往沿之,
亦遂不可磨灭。今姑依其篇第,各分子卷,与彭晓诸本并著於录。以著作伪变乱
之由,俾来者无惑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朴子内外篇》·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晋葛洪撰。洪有《肘後备急方》,已著录。是编乃其乞为句漏令後,退居罗
浮山时所作。抱朴子者,洪所自号,因以名书也。自序谓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
卷。《隋志》载内篇二十一卷,音一卷,入道家;外篇三十卷,入杂家。外篇下
注曰梁有,五十一卷。《旧唐志》亦载内篇二十卷,入道家;外篇五十一卷,入
杂家。卷数已小不同。《新唐志·道家》载内篇十卷,杂家载外篇二十卷。乃多
寡迥殊。《宋志》则均入杂家,内篇作二十卷,与《旧唐书》同;外篇作五十卷,
较《旧唐书》又少一卷。晁公武《读书志》作内篇二十卷,外篇十卷,内外篇之
卷数与《新唐书》互异。陈振孙《书录解题》但载内篇二十卷,而云《馆阁书目》
有外篇五十卷,未见。其纷纭错互,有若乱丝。此本为明乌程卢舜治以宋本及王
府道藏二本参校,视他本较为完整。所列篇数,与洪自序卷数相符。知洪当时盖
以一篇为一卷。以《永乐大典》所载互校,尚多丹砂法以下八篇,知为足本矣。
其书内篇论神仙吐纳、符?克治之术,纯为道家之言;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
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而究其大旨,亦以黄、老为宗。故今并入之道家,
不复区分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传》·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晋葛洪撰。是书据洪自序,盖於《抱朴子·内篇》既成之後,因其弟子滕升
问仙人有无而作。所录凡八十四人。序称秦大夫阮仓所记凡数百人,刘向所撰又
七十一人。今复抄集古之仙者见於仙经服食方百家之书,先师所说,耆儒所论,
以为十卷。又称刘向所述,殊甚简略,而自谓此传有愈於向。今考其书,惟容成
公、彭祖二条与《列仙传》重出,馀皆补向所未载。其中如黄帝之见广成子,卢
敖之遇若士,皆庄周之寓言,不过鸿鸿?将之类,未尝实有其人。淮南王刘安谋
反自杀,李少君病死,具载《史记》、《汉书》,亦实无登仙之事,洪一概登载,
未免附会。至谓许由、巢父服箕山石流黄丹,今在中岳中山,若二人晋时尚存,
洪目睹而记之者,尤为虚诞。然後《汉书·方术传》载壶公、蓟子训、刘根、左
慈、甘始、封君达诸人,已多与此书相符。疑其亦据旧文,不尽伪撰,又流传既
久,遂为故实。历代词人,转相沿用,固不必一一核其真伪也。诸家著录皆作十
卷,与今本合,惟《隋书·经籍志》称为葛洪《列仙传》,其名独异。考新、旧
唐书并作葛洪《神仙传》,知今本《隋志》殆承上《列仙传》赞之文,偶然误刊,
非书有二名也。此本为毛晋所刊。考裴松之《蜀志·先主传注》,引李意其一条,
《吴志·士燮传注》引董奉一条,《吴范·刘?赵达传注》引介象一条,并称葛
洪所记,近为惑众,其书文颇行世,故撮举数事,载之篇末。是徵引此书,以
《三国志》注为最古。然悉与此本相合,知为原帙。《汉魏丛书》别载一本,其
文大略相同,而所载凡九十二人。核其篇第,盖从《太平广记》所引钞合而成。
《广记》标题,间有舛误,亦有与他书复见,即不引《神仙传》者,故其本颇有
讹漏。即如卢敖若士一条,李善注《文选》江淹《别赋》鲍照升天行,凡两引之,
俱称葛洪《神仙传》,与此本合。因《太平广记》未引此条,《汉魏丛书》本遂
不载之,足以证其非完本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诰》·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梁陶弘景撰。弘景有《刀剑录》,已著录。是书凡运象篇、甄命授、协昌期、
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等七篇。其运象篇书末弘景叙录又作运题象。
前後必有一讹,然未详孰是也。《文献通考》作十卷,此本乃二十卷,盖後人所
分析也。所言皆仙真授受真诀之事。《朱子语录》云,《真诰·甄命篇》,却是
窃佛家《四十二章经》为之。至如地狱托生妄诞之说,皆是窃佛教中至鄙至陋者
为之。黄伯思《东观馀论》则云,《真诰》众灵教戒条,後方圆诸条,皆与佛
《四十二章经》同,後人所附。然二氏之书,亦存此一家於天地间耳。固不必一
一别是非,亦无庸一一辨真伪也。伯思又云,小宋太乙宫诗瑞木千寻耸,仙图几
吊开,注云《真诰》谓一卷为一吊。殊不知《真诰》所云A19,即卷字,盖从
省文。《真诰》音亦尔,非吊字也。然则此书诸卷,皆原作A19字,陶宗仪
《说郛》盖本於此。今皆作卷几,亦非弘景之旧矣。
△《亢仓子》·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旧本题庚桑楚撰,唐柳宗元尝辨其伪。晁公武《读书志》曰:案唐天宝元年
诏号亢桑子为《洞灵真经》,然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
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今此书乃士元补
亡者。宗元不知其故而遽诋之,可见其锐於讥议也。今考《新唐书·艺文志》载
王士元《亢仓子》二卷,所注与公武所言同,则公武之说有据。又考《孟浩然集》
首有宜城王士元序,自称修《亢仓子》九篇。又有天宝九载韦滔序,亦称宣城王
士元藻思清远,深鉴文理,常游山水,不在人间,著《亢仓子》数篇,传之於代
云云,与《新唐书》所言合。则《新唐书》之说亦为有据。宋濂作《诸子辨》,
乃仍摘其以人易民,以代易世,断为唐人所伪,亦未之考矣。惟是庚桑楚居於畏
垒,仅见《庄子》,而《史记·庄周列传》则云周为书如畏垒《亢仓子》,皆空
言无事实。则其人亦鸿??将之流,有无盖未可定。其书《汉志》、《隋志》皆
不著录。至於唐代,何以无所依据,凭虚漫求?毋亦士元先有此本,而出入禁中
之方士如叶法善、罗公远者转相煽惑,预为之地,因而诏求欤?观士元自序,称
天宝四载,徵谒京邑,适在书成之後,是亦明证也。刘恕《通鉴外纪》引《封演》
之言曰:王巨源采《庄子》庚桑楚篇义补葺,分为九篇。云其先人於山中得古本,
奏上之。敕付学士详议。疑不实,竟不施行。今《亢桑子》三卷是也。(案:此
条《封氏闻见记》不载,盖今本乃残阙之馀,其以王士元为王巨源,以《亢仓子》
为《亢桑子》,以二卷为三卷,则传闻异词也。)然则士元此书,始犹伪称古本。
後经勘验,知其不可以售欺,乃自承为补亡矣。然士元本亦文士,故其书虽杂剽
《庄子》、《老子》、《列子》、《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刘向
《说苑》、《新序》之词,而联络贯通,亦殊??有理致,非他伪书之比。其多
作古文奇字,与卫元嵩《玄包》相类。晁公武谓内不足者必假外饰,颇中其病。
《宋史·艺文志》别有《亢仓子音》一卷,殆即释其奇字欤?《崇文总目》作九
篇,晁、陈诸家皆同。《宋志》作二卷,宋濂《诸子辨》则作五卷。此本仅有一
卷,而篇数与《崇文总目》合,盖又明人所并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亢仓子注》·九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旧本题何粲撰。不著时代。柳宗元《读亢仓子》称,刘向、班固录书无《亢
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传注,以教於世。则注自宗元时已有。然宗元
不著注者姓名,晁公武《读书志》乃作《亢仓子》二卷,何璨注。公武当南北宋
之间,则何璨当在北宋以前。惟璨字从玉,与今本小异,或传写异文欤?注文简
质,不类宋以後语,疑即宗元所见也。注中又杂以音释,为明黄谏所补。卷末有
谏跋。谏喜作古字,所著有从古正文,颇迂怪不可行用。《亢仓子》多用奇字,
与谏所学合,故谏喜而为之音释。然与注糅杂,不复识别,是则明人窜乱古书之
恶习也。《亢仓子》为王士元所补,高似孙《子略》误以士元为王褒,纰谬殊甚。
谏跋亦以为王褒所作,不能考正。盖谏平生之精力主於以篆改隶,以骇俗取名,
其他皆未能深究,固其所矣。
△《玄真子》·一卷、附《天隐子》·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玄真子》,唐张志和撰。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龟龄。肃宗时以明经
擢第,待诏翰林。坐事贬南浦尉,後遇赦还,放浪江湖以终。自号曰烟波钓徒,
又号曰玄真子。事迹具《新唐书·隐逸传》。沈汾《续仙传》载其行事甚怪。大
抵好事者附会之,实则恬退自全之士而已。其书据《书录解题》称本十二卷,陈
振孙时存三卷,已非完帙。此本仅存三篇,一曰碧虚,二曰??,三曰涛之灵。
并为一卷,与振孙所言又异。或当时之本以一篇为一卷欤?其言略似《抱朴子·
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丽耳。天隐子亦唐人撰,不知其姓名。前有司马承祯序,
则玄宗时人。晁公武、陈振孙皆疑为承祯所托名,然承祯自有《坐忘论》,已自
著名,又何必托名为此书也。书凡八篇,一曰神仙,二曰易简,三曰渐门,四曰
斋戒,五曰安处,六曰存想,七曰坐忘,八曰神解。《读书志》称一本有三宫法
附於後,此本无之,殆传写佚脱矣。书寥寥仅两三纸,不能自成卷帙。今以与
《玄真子》同时,即附之《玄真子》後,俾从其类焉。
△《无能子》·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序称光启三年天子在褒,则唐僖宗时人也。《崇文总目》列
之於道家。晁公武《读书志》云,书三十篇,明老、庄自然之旨。今考其书,实
三十四篇,与序所言篇数合。而卷上注阙第六篇,卷中注阙第五篇,卷下注阙第
七、第九、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等六篇,是其全书具在,实四十二篇,
与序又不相应。岂序为後人追改,以就所存之篇数耶?《唐书·艺文志》以为光
启间隐民。考序中有不述姓名游宦语,则亦尝登仕籍,非隐民也。其书多窃庄、
列之旨,又杂以释氏之说,词旨颇浅。第以唐代遗书渐佚渐少,姑以旧本录之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仙传》·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唐溧水令沈汾撰。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汾或作玢。案吴淑《江淮
异人录》,载有侍御沈汾游戏坐蜕事,亦道家者流,疑即其人。书中记及谭峭,
而称杨行密曰吴太祖,则所谓唐者南唐也。其书上卷载飞?一十六人,以张志和
为首;中卷载隐化十二人,以孙思邈为首;下卷载隐化八人,以司马承祯为首。
虽其中附会传闻,均所不免,而大抵因事缘饰,不尽子虚乌有。如张志和见《颜
真卿集》,蓝采和见《南唐书》,谢自然见《韩愈集》,许宣平见《李白集》,
孙思邈、司马承祯、谭峭各有著述传世,皆非凿空。他如马自然、许?昔、戚逍
遥、许宣平、李?、徐钓者、谭峭、李阳冰诸诗,亦颇藉其采录。惟泛海遇仙使,
归师司马承祯事,上卷以为女贞谢自然,下卷又以为女贞焦静真,不应二人同时
均有此异,是其虚构之词,偶忘其自相矛盾者矣。
△《?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宋张君房撰。君房,岳州安陆人。景德中进士及第。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
集贤校理。祥符中自御史台谪官宁海。?真宗崇尚道教,尽以秘阁道书付杭州,
俾戚纶、陈尧臣校正。纶等同王钦若荐君房主其事。君房乃编次得四千五百六十
五卷,进之。复撮其精要,总万馀条,以成是书。其称《?笈七签》者,盖道家
之言,以天宝君说洞真为上乘,灵宝君说洞玄为中乘,神宝君说洞神为下乘。又
太玄、太平、太清三部为辅经,又正一法文遍陈三乘,别为一部,统称三洞真文,
总为七部,故君房取以为名也。其诠叙之例,自一卷至二十八卷总论经教宗旨及
仙真位籍之事;二十九卷至八十六卷则以道家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
守庚申,尸解诸术,分类缕载;八十七至一百二十二卷则前人文字及诗歌传记之
属,凡有涉於道家者,悉编入焉。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其引用《集仙录》、
《灵验记》等,亦多有所删削。然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
道藏菁华,亦大略具於是矣。《文献通考》作一百二十卷。此本为明中书舍人张
萱所刊,中多二卷,盖《通考》脱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悟真篇注疏》·三卷、附《直指详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张伯端撰,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叔,天台人。自
云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诀。元丰中卒於荆湖,世俗传以为仙,亦无可考验
也。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其中所云要知产
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者,即《参同契》三日出为巽,震生庚西方之旨。其
云药重一斤须二八者,即《参同契》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之旨。其云三五一
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者,即《参同契》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
难以书传之旨。其云木生於火本藏锋,要须制伏觅金公者,即《参同契》河上姹
女,得火则飞,将欲制之,黄芽为根之旨。其馀亦皆彼此阐发。然其书初出,第
道家自相授受,儒家罕有传述者。至乾道中,翁葆光始析为三篇,作注以申绎其
义,又附以《悟真直指详说》一篇。传之既久,或讹为薛道光撰,而葆光之名遂
不显。逮元至顺间,戴起宗访得旧本,重加订正,於是定为葆光之注,而复为疏
以发明之。是二人者皆未闻其羽化飞?,亦未闻其长生久视。但据其书而论,则
所云假真阴真阳之二物,夺天地之一气,以为丹饵,归丹田气海之中,以御一身。
後天地之气,则一身之气翕然归之,若众星之拱北辰。其说亦似乎近理。故录而
存之,以备丹经之一种。葆光字渊明,号无名子,象川人。起宗字同甫,集庆路
人,延?中尝官绍兴儒学教授,其始末则均无可考云。
△《古文龙虎经注疏》·三卷(江苏周厚?育家藏本)
宋王道撰。前有道自序及太乙宫道士周真一奏进札子,又有道後序一篇。道
本末不可考。自题称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自序又云,一介武弁,隶职
王府。盖本藩邸环卫官,而依附道流者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古文龙虎上
经》一卷,不著名氏。道推衍其义为之注,又申注意自为之疏。其经分三十三章,
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末又载攒簇周天火候、金火相交生药二图,
以明用功之法。大旨谓真铅真汞止取天地之精,日月之华,混合造化,以成神丹,
辨药才之真伪,抉金石之异同。又称得真师口诀,以《龙虎经》行世之本谬误为
多,故厘而正之,分章定句,於淳熙间奏进。所谓龙虎者,即水火之义,道家丹
诀,例用寓名耳。注疏中多引《参同契》语,盖炉火之说自魏伯阳始有书,犹彼
法中之六经也。道又有《补注参同契》,见所作後序。今佚不传,然大意亦不过
如此矣。此书《宋史·艺文志》不著录,或疑出羽流依托。然《龙虎经》之为古
书,尚无确验,亦何必究注之真伪。且服气养生,山林隐逸之事也。因方士以奏
於朝,此何意乎?其人殊不足道,姑以其言成理存之尔。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外别传》·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俞琬撰。其书以邵子《先天图》阐明丹家之旨。考《先天图》传自陈抟。
南宋以来,无不推为伏羲之秘文,卦爻之本义。袁枢、林栗虽据理以攻之,然不
能抉其假借之根,口众我寡,无以相胜也。迨元延?间,天台陈应阔始指为《参
同契》炉火之说,其言确有根据。然宗河洛者深讳之,巧辨万端,???葛弥甚。
惟琬作此书,绝无文饰。其後序有曰,名之曰《易外别传》,盖谓丹家之说虽出
於《易》,不过依仿而托之者,非《易》之本义也。可谓是非皎然,不肯自诬其
心者矣。後序称是书附《周易集说》後。其子仲温跋亦云,《易外别传》一卷,
先君子之所著,而附於《周易集说》後者。今通志堂所刊《集说》,纳喇性德序
中虽称《易图纂要》一卷、《易外别传》一卷附焉,而印本实无此卷。岂初锓於
木,後觉其不类而删之耶?《白?霁道藏目录》以此书与《易图通变》、《易筮
通变》同载於太玄部若字号中,并题曰雷思齐撰。考揭?斯为思齐作序,称所著
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和陶诗》,吴全节序又称其别有文集,而均
不及此书。殆《?霁》以三书同函而误欤?
(案此书纯为道家之说,自序中已明言之。旧虽附於《周易集说》之後,今
移置於道家。盖一家之书,可以不分品目,自相系属。若区别门类,则宗旨各殊,
不容以黄、老之谈参羲、文之笈矣。)
△《席上腐谈》·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俞琬撰。是书乃其?记杂说。惟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词意多肤
浅无稽。如谓妇人俗称妈妈,乃取坤卦利牝马之贞意,谓氍?之名因出於渠搜,
谓??之名取於蹋以登床,多附会穿凿不足据。其馀则皆辟容成之术,及论褚氏
遗书胎孕之说。下卷则备述丹书,而终以黄白为戒。大旨皆不出道家,而在道家
之中持论独为近正。由其先明儒理,故不惑方士之诡说也。朱存理《楼居杂著》
有是书跋语二条。其一,称石涧先生注《易》外,别有《席上腐谈》。《易说》
既有刻,此编特手笔存於家。黄岩林公守郡时,持之而去,其家别无副本,至今
吴中失其传。庚戌秋,与海昌董子壬会於逆旅,偶谈家有是书,又已失去。遂同
过祝秋官处转为假之归,幸此书又复来吴中云云。是此书之传出於存理。其一,
称《俞氏家集》云,《腐谈》四卷,今止二卷。今本曰辅谈者,难声相近而字画
转讹不同,必有据也云云。考《永乐大典》所引或作辅,或作腐,参差不一。观
存理跋,知当时本自异文,非有两书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藏目录详注》·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道士白?霁撰。?霁字明之,号在虚子,上元人。是书成於天启丙寅。以
道藏之文,分门编次。大纲分三洞、四辅十二类。三洞者,一、洞真部,元始天
尊所流演,是为大乘上法;二、洞玄部,太上老君所流演,是为中乘中法;三、
洞神部,亦出太上老君,是为小乘初法。四辅者,其一、太玄部,洞真之辅也;
二、太平部,洞玄之辅也;三、太清部,洞神之辅也;四、正一部,三洞、三辅
所会归也。所分七部,与《?笈七签》一一相合,盖历代道家之旧目。其七部子
目,则各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
赞颂、表奏十二类。其书则以千字文为次,以一字当一函,函各具其卷数,自天
字至群字为旧藏之目,自英字至将字为明人新续之目。每条各有解题,如《崇文
总目》、《郡斋读书志》之例。所列诸书,多捃拾以足卷帙。如刘牧《易数钩隐
图遗论九事》、张理《易象图说·内外篇》、雷思齐《易外别传》、(案:此本
俞琬之书?霁误以为思齐。)《易筮通变》。《易图通变》旧皆入易类,《穆天
子传》旧入起居注类,《山海经》旧入地理类,扬雄《太玄经》、邵子《皇极经
世》、鲍?龙《天原发微》旧皆入儒家类,《墨子》旧入墨家类,《素问》、
《灵枢经》、《八十一难》、孙思邈《千金方》、葛洪《肘後备急方》、《急救
仙方》、《仙传外科秘方》、寇宗?《本草衍义》旧皆入医家类,《公孙龙子》、
《尹文子》旧入名家类,《韩非子》旧入法家类,《孙子》旧入兵家类,《鬼谷
子》旧入纵横家类,《鬻子》、《?冠子》、《淮南子》、《子华子》、《刘子》、
马总《意林》旧皆入杂家类,《录异记》、《江淮异人录》旧皆入小说家类,
《黄帝宅经》、《龙首经》、《金匮玉衡经》、《玄女经》、《通占大象历》、
《星经》、《灵棋经》旧皆入术数家类,陶弘景《华阳隐居集》、邵子《击壤集》、
吴筠《宗元集》旧皆入别集类。虽配隶或有末安,门目或有改易,然总无以为道
家言者。今一概收载,殊为牵强。盖二氏之书,往往假借附会,以自尊其教,不
足深诘。?霁所注,不能甚详,而亦颇具崖略。考道家之源委,兹编亦其总汇也。
群字号之末,附以道藏阙经目录二卷,则亦多所散佚,不尽完备矣。考《汉志》
所录道家三十七部,神仙家十部,本截然两途。黄冠者流,恶清静之不足耸听,
於是以丹方符?炫?其神怪,名为道家,实皆神仙家也。黄老之学,汉代并称。
然言道德者称老子,言灵异者称黄帝,名为述说老子,实皆依托黄帝也。其恍惚
诞妄,为儒者所不道,其书亦皆不足录。顾其书名则历代史志皆著於录,故今亦
存其总目,见彼教之梗概焉。
──右“道家类”四十四部,四百三十二卷,皆文渊阁著录。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
○道家类存目
△《阴符经三皇玉诀》·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其书述黄帝得《阴符经》,问於广成子及天真皇人。皆称黄帝问而二人答,
词旨鄙浅,前有黄帝御制序一首,文尤谬陋。盖粗知字义道士所为也。然金明昌
中范怿作《阴符经注》序已引之,则其伪亦久矣。
△《阴符经注》·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金陵道人唐淳撰。前有至大己丑孟绰然序,称不知淳为何代人。其说
皆主於内丹。中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十六字,为杜光庭所
加。则五代後人矣。
△《阴符经集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袁淑真撰。是书前有淑真衔,称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其里贯则未详
也。其本亦分三篇,引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惟末附一
段只五十八字,又与诸本不同。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琰本文士,故是编所注较他家具有
条理,其辟詹谷以容成之术释强兵战胜之义,尤为正论。其本亦合为一篇,而人
以愚虞一百十四字则两存经文、注文之说。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金刘处玄撰。处玄即王重阳七弟子之一也。其说参以佛经。前有明昌辛亥宁
海州学正范怿序。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姑射山太玄子侯善渊注,不知何许人。其本合三篇为一,而末有人以
愚虞以下一百十四字。注较他本颇有文义,而伤於简略。
△《阴符经解》·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焦?撰。?有《易筌》,已著录。考《战国策》称苏秦得太公《阴符》之
谋,其书《汉志》、《隋志》皆不著录,盖已不传。今世所行之本,出唐李筌。
宋黄庭坚以为即筌所托。注其书者自筌而後凡数十家,或以为道家言,或以为兵
家言,或以为神仙家言,?此注虽引张永叔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之说,似乎
神仙家言,而核其宗旨,实以佛理解之,与刘处玄注相近。盖?与李贽友善,故
气类薰染,喜谈禅悦,其作此注,仍然三教归一之旨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4 00:41 , Processed in 0.06269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