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诗学概要》 林正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退一步转法—所谓退一步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如司空曙之【江村即事】: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亦不过如此之意。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此退一步转法之例也。
三:反转法—反转之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如韦应物之【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题目本意为喜会故人,而于「欢笑情如旧」中,却感叹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由喜转悲矣。又如贾至之【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起承之「草青柳黄,有色有香」,何等乐趣。而转句忽言有愁,是全反上文之意,谓之反转法。
四: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如杜甫之【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诗之题旨,原在一「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此谓之扩转法。
    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为第四句,于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结句而言。白石道人云:「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辞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辞尽意不尽。若夫辞尽意不尽,剡溪归棹是已。辞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已。所谓辞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辞穷理尽也。所谓意尽辞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辞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若辞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以彷佛可见矣。辞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杨载之【诗法家数】亦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说诗晬话】又云:「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就本位收住。张燕公:『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就夜饮收住也;王右丞『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从解带弹琴,宕出远神也;杜工部『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就画鹰说到真鹰,放开一步,就上文体势行之也」。又就题作结者如:韩偓之【己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题为「已凉」,而结句言「己凉天气未寒时」,呼应题意,是谓之就题作结。
由题外作结:如刘禹锡之【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题为【蜀先主庙】,然却以「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作结,初看似与题目无关,却不脱其范围,乃就题之反面,发挥议论与感慨,故仍与题意相合。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大凡诗词结语,须风流蕴藉,蕴藉则俱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曲礼】云:「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文章亦不可写至极处,极处即逾应有限度,往往使读者一览而尽,了无余味,实非诗文之最善者。于此结句之重要可知矣。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胸臆。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非烹炼无以得工。故今体诗不若古诗之高远浑厚。而【诗法家数】又云:「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以下再摘数则历来各家之论章法,藉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诗家之论章法

    李东阳【麓堂诗话】云:「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柱对峙,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余,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着力。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又沈德潜之【说诗晬话】云:「唐玄宗『剑阁横云峻』一篇,王右丞『风劲角弓鸣』一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而太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气直下,不就羁缚。王右丞『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跳虎卧之笔,此皆天然入妙,未易追摩也」。读者可分别参之。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七律之妙,在讲章法与句法。句法不成,则随手砌凑,软弱平缓,神不旺,气不壮,无雄奇杰特;章法不成,则率漫复乱,无先后、起结、衔承、次第、深浅、开合、细大、远近、虚实之分。令人对之惛昧,不得爽豁」。又云:「章法需一气呵成,开合动荡,首尾一线贯注方妙」。
    杨万里【诚斋诗话】云:「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如老杜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属对,又第一句顷刻变化,纔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甚切。君者君也,自者我也。『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做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于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则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然结亦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昆明池水」,秾丽沉切,惜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然竟当于四章求之」。
以下再自变量首为例: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连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织锦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起联擒题,开门见山。第一句写春,第二句写思。三、四句一写少妇所在,一写征夫所在,乃承上二句之春思而补益之。五、六句别转一层,藉窦滔之妻苏蕙织锦成文之事,以抒远别之幽怨。末二句望征夫早日凯旋,收合题旨,章法严明。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鵰处,千里暮云平。
起联点题,先闻其声,后叙其事,笔势轩昂,力举千钧。次联承写猎字,草枯则猎物难藏,愈使鹰眼迅疾,雪尽则纵辔无碍,愈显马蹄之轻快。一疾见鹰之勇,一轻见马之骏,炼字极见功力。新丰市,细柳营,在长安附近,相距数十里,用忽过、还归以形容出将军猎后轻骑矫健,回顾射鵰之处,千里寂寥,暮云横亘。有余味,有气概。然起联如顺叙,则成平凡矣。
前贤谓七律之章法井然,字法、句法、对法,俱臻佳妙,声律又谐和者,佥以李澄【奉和圣制从蓬莱宫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及李颀【送魏万之京】为最严密。于今介绍如下: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
云飞北阁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
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吹;
已知圣制深无限,更喜年芳入睿才。
此诗首联一写蓬莱,二写兴庆,两意分立。三四写雨中春望,正名对,上远下近,上四下三。五六美圣制,正名对,上实下虚,上二下五。本联为烘托,言圣制一出,御柳尽发,林花齐放。第七句则作一折笔,末句结以睿才,补缴圣制题意,全篇严整。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此诗起联一写送别,二写时序,一意相承。三、四流水对,上二下五,三句极言秋之不堪,承第二句,四顶第一句,仍按正题。五、六同类对,上四下三,五句言一年又将近矣,六句言日又将暮,感岁月之不我与。结处勉以勿留连行乐,意深词远,安祥和雅,又不徒章法之胜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绝诗之章法,大都以第三句为转,而第四句结之。然如李白之【苏台怀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壮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祇今唯有鹧鸪飞。
    此所谓三一格之写法,乃是于第四句转而带结,并引出怀古之题意,亦属一例也。
    以上所述为一首诗中之起承转合,然如一题而作十首,其次序亦有大局之起承转合,使十首贯串如一首。清沈德潜【说诗晬话】云:「一首有一首之章法,一题数首又合数首为章法,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若阙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见体裁。后人一题至十数章,甚或二三十章,然彼此互犯,虽构多篇,索其旨归,一章可尽,不如割爱之为愈已」。读者宜细味之。
    此外,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而结句之用法有十七:劝戒、祝颂、自感、自爱、含情不尽、相思、寓意、欣欢、景慕、余意无穷、故事、激烈、期约、怀感联对、回顾、缴收」等。读者多读前人作品而详参之,自能得其奥旨,所谓读千赋而能赋,非毫端所能尽述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下通行之击钵诗章法
    目前本省民间诗坛所盛行之击钵诗,亦自有其一定之章法,其要点略叙于下:
一:相题命意—相题即所谓认题旨。如题为「秋柳」,则「秋」字即为题旨,亦称题珠。命意即先于心中酝酿出所欲表达之诗意,如作画必始于构图,心中先有邱壑,始能形诸笔墨也。
二:选韵—选定适合题目和诗意之韵脚。击钵诗本为限韵诗,盖出题后即行拈韵,如拈中「公」字即为「一东」韵,拈中「基」字即为「四支」韵,不得移易。然「一东」韵之韵目下,字数繁多,选韵之目的,即在选定适合题意之字以为韵脚。而便于遣词造句也。正三按:近来诗坛,正逢求新求变之契机。故大会诗之题韵,亦倾向「不囿于古」之作风,如出题即多以有关国计民生,及现代之事物为主要内涵。取韵亦仅限以平韵或上、下平韵,而不以单韵为限。庶不至沦于雷同之弊,此毋宁是勇于突破之可喜现象。
三:谋篇布局—亦即布置起承转合之章法。击钵诗有所谓「起句要入手擒题,一针见血」之说。然如此一来,所作之诗,易流于单调而缺少变化,大失文学创作之内涵,此亦击钵诗之所以为人诟病之一端也。而次句之承法,在补首句之不足。至于转处则应掷笔空中,如神龙之隐现。或议论,或感慨,要有新意方见精神。而完结处则应如悬崖勒马,回环照顾,庶不至泛滥无归。此即击钵诗章法之大略。
第六章:命意
命意之要
初学要旨
各体诗之立意方向

    凡为诗文,必先命意,如构宫室,要须法度形势,己备于胸,始施斧斤。然于相题命意之法,前人罕有发微,唯于诗话中偶一论及,今特择其要者胪述于后:魏文帝曰:「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卫」。宋刘贡甫之【中山诗话】亦云:「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东坡亦曰:「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意之为重,由此可知。意之于诗,如帅之将兵也,诗之高下率皆由意而观。清阮葵生于【茶余客话】云:「诗以意为主,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云烟泉石,金玉锦绣,花木禽鱼,皆散卒也。以意遣之,则无不灵。如李临淮之壁垒一新,帅为之也。刘彦和云:『以意行采』,亦是此意。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之条理,而笔之锋刃也。含意取势而运笔,三者缺一不得」。近人刘铁冷于【作诗百法】(广文书局五十九年版)中亦云:昔解缙谓诗在相题,不可一律而论。有宜于含蓄者,则意当浑厚。有宜于豪放者,则意当发露。有宜于庄重者,则意当痛快。有宜于轻松者,则语当流丽,此大凡也。而商辂又谓「诗之写题处,妙在有美刺之隐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之深意」。由是以观,初学乃须无负题之诗,而各题之气象判然矣。
命意之要

    大凡作诗立意,其要在高古、含蓄、敦厚、雄浑、蕴藉、淡雅等。分别介绍于下:
    一:高古—【李希声诗话】云:「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奇作。左太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句,读之飘飘有世表意,所谓『若要意境高,且于胸怀远』是也」。「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句,王渔洋喻其「高不可及」。姜夔于其【白石道人诗说】云:「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字句,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字句。句意欲深,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石林诗话】引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呜禽」句云:「世多不解此语为工,正在其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诗家当以此为根本」。又如渊明【饮酒诗】: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更相催,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既具高格,而情邃不露,虽未较声律、雕句文,然信手拈来,便是宇宙第一好诗,缘其本色高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含蓄—含蓄者言不尽意也。即是以委婉之文辞,道出诗中之主旨,避开一语道破之坦率,让读者去体会言外之意。司马光之【温公诗话】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其旨。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姜白石引苏东坡语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又如刘禹锡【乌衣巷】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仅摘取王谢堂前之燕,飞入百姓家一事,平平数语,道尽桑田沧海,人事无常之感,亦含蓄之至也。又如李白【玉阶怨】诗: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借思妇之动作,而于暗中点出一「怨」字。唐释皎然【诗式】云:「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览而察之,但见性情,不睹文字。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则冠六经之首。贵之于道,别居众妙之门。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旨」。
含蓄之诗,能与人留下欣赏之余地,使人沉浸于艺术之美感中。姜白石所谓「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是也。杜牧之宫词(一名宫怨)云:「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虽朝不是恩;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自黄昏」。苕溪渔隐评其断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盖诗贵乎如此,若使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宋洪迈之【容斋随笔】亦云:「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好处,古人说『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所难」。明王世懋【艺圃撷余】亦云;「子美赠【花卿】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花卿名敬定,丹阳人,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而明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云:「诗家虽刺讥,要带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着一自字,以为怨可也,以为羡之亦可也,何等不露」。清叶星期之【原诗】亦云:「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忽之境,所以为至也」。以上诸例,皆可证诸含蓄之重要,学诗者不可不知。故笔者于此稍费唇舌,愿有志之士,识余苦心也。
三:敦厚──敦厚者,极雅人之深致也。如王维之【息夫人怨】:
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取息妫归楚王,生二子未言事。诗中有颂赞意,未有微辞。又如清邓孝威【题息夫人庙】云: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意尤委婉。盖专制时代,名节为高。然值国亡家破之时,果能君辱臣死,夫杀妻殉者终属无几。何忍苦苦诛求于纤弱女子?诗中沈稳涵容,宅心也恕。可师者不独诗篇而已。作者处于其时,身在庐山。转能出此诗意,自非大仁大智者莫能至也。另如杜牧之【题桃花夫人庙】云: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则以绿珠之殉石崇,衬出息妫之不能死。实则息之亡缘于息弱,非可怪罪于息妫,立论尚称平稳。至若清袁子材之【咏绿珠】云:
人生一死谈何易,看得分明胜丈夫;
犹记息姬归楚日,下楼还要侍儿扶。
则尖刻漓薄之至,直乡曲之儇子也。【白雨斋词话】云:「无论作诗作词,不可有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亦不可有才子气。人但知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不可有,而不知才子气之不可有也。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扬暴露,病在浅尽」。盖有失温柔敦厚之诗旨也。清刘献廷咏【昭君词】云: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明江阴士子题【昭君词】云:
骊山举火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姒:祥里切)
能使明妃嫁胡虏,画工应是汉忠臣。
二诗俱为画工开脱,殊见敦厚。又明陈荐夫【宫词】云:
虽云逐队向长门,十载何曾识至尊;
命薄不教人见妒,始知无宠是君恩。
意虽沈痛,然而反笔侧写,怨而不怒,亦敦厚之极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雄浑──雄浑者,雄伟浑融也。唐司空图【诗品】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是也。杜子美【登岳阳楼】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范成大【鄂州南楼】之句:「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秋……」及明高青邱(名启又字季迪)之【登金陵雨花台】之句: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气势宏大,规模壮阔,如此精神,足当雄浑之例。又如老杜【登楼】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宋叶梦得之【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语远而体大也。(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以上皆皆雄浑阔大之例,读者宜细参之。
    五:酝藉──酝藉者,为用隐喻之笔法,表达心中之所干求。与含蓄不同者在于含蓄乃是有所讽谏,而借诗道出。而酝藉乃是心有所求,不便直述而借诗寓意也。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语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斯之谓也。如朱庆余之【近试上张水部】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篇乃是朱庆余于应进士考试前,呈水部员外郎张籍之诗。以新妇之口吻,询问自己之文章风格,是否合乎时下潮流。按【辞海】引【雪麓漫钞】云:「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踰数日又投,谓之温卷」。陆游【秋雨书感】诗有「门外久无温卷客」之句。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国初袭唐风,举子见先达,投剌启事谓之温卷」。(按:当非指主考官,苟如此,则与通关节何异!)张籍亦以诗答之云: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沈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张亦借诗寓意,隐隐赞扬朱庆余之诗。而一时传为文坛佳话。盖一语双关之诗词,更能增加其情趣也。
    相传苏东坡有一珍藏「仇池石」,王晋卿以诗借观,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旋以诗寄之,有句云: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何等酝藉。另如张籍之【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未曾直叙乡思,只写出剎那间之一个动作,「行人临发又开封」,而乡思之重,于平淡自然中表露无遗,亦极其酝藉之能事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淡雅──淡雅者,平淡渊雅之谓也。梅圣俞云;「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当自组丽中落其纷华,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渊明之【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语虽平淡,然其情真也,句句如从肺腑中流出,故佳。元好问之「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即此之谓也。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盖平淡而至于天然,则臻于至真至美之境界矣。
雅俗之辨,如同为咏别业之诗,祖咏云:「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立意便合。李峤句云:「别业临青甸,鸣鸾降紫宸」,虽暄赫未能免俗。潘彦辅【养一斋诗话】云:「夫所谓雅者,非第词之雅驯而已,其作诗之由,必脱其势利,而后谓之雅也。今种种斗靡骋妍之诗,皆趋势弋利之所流露也,词纵雅而心不雅,心不雅则词亦不能掩矣」。
此外,严羽于【沧浪诗话】云:「凡为诗文,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行有未至,可加功力,路头一差,愈紧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大凡胸襟高,立志高,见地高,则命意自高。讲论精,功力深,则自能崇格。读书多,取材富,则能隶事。闻见广,阅历深,则能缔情。要之由贵于立诚,立诚则语真,自无客气浮情,肤词长语,寡情不归之病」。清人张啸亭云:「盛唐诗或高、或古、或深、或厚、或雄浑、或悲壮、或凄婉、或飘逸,皆可师法,当就笔性近者学之,方易于见长」。
而薛雪于【一瓢诗话】云:「汉魏之诗,辞理意兴,无迹可求。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宋人纯以理用事,故去本渐远」。袁子才【随园诗话】引高青邱语云:「古人作诗,今人描诗」。描诗者像生花之类,所谓优孟衣冠,诗中之乡愿也。譬如学杜而竟如杜,学韩而竟如韩,人何不观真杜、真韩之诗,而观伪杜伪韩之诗?孔子学周公,不若王莽之似也;孟子学孔子,不若王通之似也。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观其诗集,都是别树一旗。杜所服膺者庾鲍两家,而其集中亦绝不相似」。可见各人须有各人之面目与精神,方为好诗。初学要旨以上为作诗立意之要旨,于初学者或谓陈义过高,而不甚了了,笔者以多年学诗之心得,提供数点与初学者作为参考:
一:贵有新意,苕溪渔隐云:「学诗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黄鲁直亦云:「文章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依人」诚至论也。宋子京亦云:「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古人讥为屋下架屋也」。率皆在阐明立意之重要,读者务须熟记。
二:律绝之诗切忌意杂,盖意杂则诗不纯矣,尤以绝诗为最,因绝诗祇四句,于此短短之二十八字中(五绝为二十字),欲阐明一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叹,如数意夹杂其中,则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如有数意,可分成数首连章描写,较为妥切。如李白之【清平调】等即是。王夫之亦云:「一诗止于一时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又云:「一篇载一意,一意则自一气,首尾顺成,谓之成章。诗赋、杂文、经义有合辙者,此也」。
三:辞意最忌相碍与犯复,沈德潜云:「写景写情,不宜相碍。前说晴,后说雨,则相碍矣。亦不可犯复,前说沅澧,后说衡湘,则犯复矣。即字面亦须避忌,字同义异者,或偶见之;若字义俱同,必从更易。如『暮云空碛时驱马……玉靶角弓珠勒马』,终是右丞之累」。盖因初学者,诗思不够宽阔,常有此病。尤以律诗之颔颈二联,每有合掌之疵,最宜注意。

各体诗之立意方向此外,缘于题目意旨之不同,而体式亦相异者。元杨载之【诗法家数】于各种体式之诗,其立意方向,阐述甚明,兹引述于下。并参以各家之论,于该体之后:
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宜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早朝大明宫之作,气格浑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皆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讽谏之诗,要感事陈辞,忠厚恳恻。讽谕甚切,而不失性情之正,触物伤感,而无怨怼之辞。虽美实刺,此方为有益之言,如杜子美之【赠花卿】等是也。古人凡欲讽谏,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但观汉魏古诗及前辈所作,未尝有无为而妄作者。
登临之诗,不出感今怀古,写景叹时,思国怀乡,潇洒游适,或者讥刺归美。有其一定之法度,中间宜写四面所见山川之景,庶几移不动。第一联指所题之处宜叙说起;次联合用景物实事,三联合说人事,或感叹古今或议论,或前联先说事兴感,而此联写景亦可,然不可两联相同。末联则就题生意,回环收束可也。而【随园诗话】云:「怀古诗乃一时兴会所触,不比山经地志,以详核为佳。近见某太史洛阳怀古四首,将洛下之故事,搜括无遗,竟有一首之中,使事至七八者。编凑拖沓,茫然不知作者意在何处。因告之曰:『古人怀古,只指一人一事言。如少陵之咏怀古迹,一首武侯,一首昭君,两不相羼。刘梦得金陵怀古,只咏王浚楼船一事,而后四句全是空描,当时白太傅谓其已探骊珠,所余鳞甲无用,真知言哉!不然,金陵典故,岂只王浚楼船一事,而刘公胸中,岂止晓此一典耶?』」
征行体式,要发出凄怆之什,哀而不伤,怨而不乱,悲时感事,触目寓情方可。若伤亡悼屈,则又不取焉。
赠别诗之体式,直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而勉之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其忧国恤民,方为合式。
咏物之诗要托物申意,首联不妨叙出物之出处,次联宜写其象;三联宜说其用,或成廿一史弹词;虽着议论,无隽永之味,又似史赞一派,似非诗也」。阮葵生【茶余客话】则云:「咏物诗有二派,其一离貌取神,如画家之南宗;其一刻画着题,如画家之北宗。二者未可偏废也,太黏太脱皆非。咏物徒比拟形似,如剪彩为花,毫发毕肖,而生气无有,此种时贤颇知所戒。而因此语尽离宗,不知何指,亦非着题初意也。王若虚【滹蛮诗话】言之极当,咏物诗须诗中有人,尤须诗中有我。或将我跳出题之旁,或将我并入题之内,咏物之妙处,只此二种」。
赞美诗之体式,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意,贵乎典雅浑厚。用事宜的当亲切,起联要平直,或随事用意叙起,次联意要相承,或用事必须实就本题之事,三联要变化;或前联未曾用事,此联宜用引证,盖有事料,则诗不空疏,结句则多期望之意。大抵颂德贵乎实,若褒之太过,则近乎谀,赞美不及则不合人情,而有浅陋之失矣。
哭挽诗之体式,宜要情真事实。于其人情深谊厚则哭之,无甚情分则挽之而已矣。当随人行实合意切题,使人开口读之,便见哭挽其人方好,中间要隐然有感伤意。
赓和之诗,当观原诗之意,以其意和之,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若又随原诗脚下走,则无光彩,结句当归着其人,方为得体。有就中联归著者亦可,而时下所谓赓和诗,皆为和韵之诗。略分三等;一曰依韵;如作者用「八庚」韵,和者亦用「八庚」韵即可;作者用「一先」韵,和者亦用「一先」韵即可。二曰用韵,如作者用八庚韵中之「清成情荣」等字,则和者亦须用「清成情荣」等字,唯先后不必次也;三曰次韵,即和其原韵而先后次序亦皆因之也。
酬赠之诗,须辨别侪类,至亲不得用文饰语,尊者不得用评论语,亦不得轻用夸奖语,反此者失之。(贞一斋诗话)
咏史诗有三体,其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怀抱,左太冲之咏史是也;其一为檃括其事,而以咏叹出之,张景阳之咏二疏,卢子谅之咏蔺生是也;一取对仗之巧,义山之牵牛对驻马,韦庄之无忌对莫愁是也。
以上乃就各种诗题立意之法约略言之,初学由此入门,有所遵循,庶不至茫然无绪。待运用纯熟后,要能出乎其法,方不至千篇一律,而了无新意。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读者详加体会,自能得其奥旨矣。
寓意或议论或体证;四联或就题外发意,或结束本意,总以留有余韵者为佳。袁枚【随园诗话】曰:「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读史诗无新意,便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炼字
炼虚字
炼诗眼
炼迭字
重出字法
历代诗家之炼字故实

    诗者,本为最精炼之文学组织。在一首近体诗中,最少者二十字,最多亦不过五十六字而已。(排律不计)故下字之稳当与否?关系作品好坏至巨。刘勰之【文心雕龙】炼字篇云:「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苏东坡亦尝云:「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皇甫汸亦云:「语欲妥贴,故字必推敲。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词组之累,并弃其余。此刘勰所谓『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也」。在在阐言炼字之重要。大抵诗文于草创之后,仍须不断之修饰润色,反复求工,方能成为佳作。清袁子才之【遣兴诗】云: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于此可证明纵是文坛老手,亦不能废弃锻炼之过程。务待精心改定,方肯公开发表。元刘秉忠作【读遗山诗】云:
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
直待雪销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
    即是描述元遗山吟诗炼字之情景,道出其锲而不舍之精神,及有所得后之会心况味。其中甘苦,乃一切创作者必经之历程。吟诗作文,于此一关,殊无快捷方式可寻,必须勤加修习,方克竟其功。
    古人云:「诗有极平板,而炼一字顿殊金铁者,如『柳色黄金,梨花白雪』原皆为死句,而着一『嫩』字、『香』字遂有生气﹂。又晚唐人记游诗云:「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之句,渔舟、樵客、山、水、雨、风及来、去等,原皆为村塾蒙童之板对语,而炼一「带」字、「生」字顿成名句,于此益信炼字之为先务。宋洪迈之【容斋随笔】云:「一首五律,如四十位贤人,着一屠沽儿不得」。唐刘餗之【隋唐嘉话】曾云:「贾岛初赴京师,一日于马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初欲作『推』字,复欲作『敲』字,吟之未定,不觉冲尹。时韩吏部权京尹,左右拥至前,岛具告所以。韩立马良久曰:『作敲字佳矣』,遂定交」。后之谓斟酌字句曰推敲,盖衍于此。而欧阳文忠公之【六一诗话】亦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诸客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而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容斋随笔】亦举王荆公绝句云: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祇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春风又到江南岸」,于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易为「入」,旋又改为「满」字,如是者十余字,最后始定为「绿」字。由以上诸例,可证诸古人炼字之审也,故吾人不可不用心以求。又宋罗大经之【鹤林玉露】引赵天乐【冷泉夜坐】云:「楼钟晴更响,池水夜如深」。后改「更」为「听」,改「如」为「观」。病起云「朝客偶知承送药,野僧相保为持经」。后改「承」作「亲」,改「为」作「密」。二联改此四字,精神顿异,真如光弼入郭子仪军矣。
诗之用字,究应如何炼法?归纳前人之论著,主要可分为四种:一为炼虚字,二为炼诗眼,三为炼迭字,四炼重出字法。兹分别分绍于下,以供读者作为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炼虚字
     中国文字,可分为实字与虚字两大类,凡有义可解者为实字,如「名词、代名词」等,其无义可解者,称之为虚字,如「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等。诗中所用之字以名词、动词、状词居多,而名词之运用较易,动词与状词之运用较难。谢榛【四溟诗话】引李西涯语曰:「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盛唐人善用虚字,开合呼应,悠扬委曲,皆尽于此。用之不善,则柔弱缓散,不可复振。夏正夫谓涯翁善用虚字,若『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是也」。以上可见虚字之重要,故历代诗词名家,均于动词与状词等虚字上用功夫,如果虚字运用得妙,足使全篇生色。且看王维之【过香积寺】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此诗第三联之「咽」为动词,「冷」字为状词。(按:此处亦可作动词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由此二字之运用,而使两句极为灵动。又据【唐诗纪事】载:齐己【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云:「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拜服。人以郑为一字师。盖一字之用,而早梅之境界全出矣。
    至于所炼之字,于诗中之位置。前人有谓五言宜炼第二、三等字,七言宜炼二、四、五、七等字。笔者则以为凡诗中之虚字皆可炼,不必泥定于上述之位置方可,唯于该处较多耳!现举例如下:
炼第一字者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颈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颔联)
炼第二字者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颈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颔联)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岑参:送张子尉南海颈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颈联)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颈联)
炼第三字者如: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李商隐:落花颔联)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颔联)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颔联)
青天回玉垒,远树出华阳;(王渔洋:弥牟道中望八阵图遗址颔联)
藏舟移夜壑,华屋落泉台;(黄庭坚:王文恭公挽词颔联)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李商隐:无题颔联)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杜甫:上兜率寺颔联)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杜甫:滕王亭子颔联)
    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滕王亭子『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字,则余八字,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极,人力所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有节,凡字皆可用也」。范晞文【对床夜话】亦云:「予近读老杜【瞿塘两崖】诗『入天犹竹色,穿石忽云根』,「犹、忽」二字,如浮云着风,闪烁无定,谁能迹其妙处。他如『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等,皆用力于一字」。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炼第四字者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颔联)
故国魂销吴苑水,行人肠断越溪丝;(王渔洋:姑苏怀古颈联)
鱼龙夜偃三巴路,蛇鸟秋悬八阵图;(王渔洋:晚登夔府东城楼望八阵图颈联)
炼第五字者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颔联)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之一颔联)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颈联)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颔联)
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王渔洋:晓雨复登燕子矶绝顶)
绝顶高秋盘鹳鹤,大江白日踏鼋鼍;(王渔洋:登金山之二颔联)
山川终古迷商鲁,花草千年怨种蠡;(王渔洋:姑苏怀古颔联)
八阵风云通指顾,一江波浪急潺湲;(王渔洋:沔县谒诸葛武侯祠)
炼第六字者如: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山谷:次元明韵寄子由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颈联)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薛邑:宫词颈联)
炼第七字者如: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颈联)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杜甫:野望颔联)
三楚风涛杯底合,九江云物坐中收;(王渔洋:登金山之一颔联)
泠泠钟梵云间出,历历帆樯槛外过;(王渔洋:登金山之二颈联)
炼第一、第五字者如: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元微之:遣悲怀颔联)
炼第二、第五字者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者颔联)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颈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颔联)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高适:使清夷军入居庸颈联)
水合南江壮,山连大剑昏;(王渔洋:虎跳驿颈联)
灯昏山鬼逼,雨止蛰龙还;(王渔洋:富顿驿雨颈联)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杜甫:秋与八首之五颈联)
秋入园林花老眼,茗搜文字响枯肠;(黄山谷:次韵杨君全送酒长句)
炼第二、第七字者如:
雷惊天地龙蛇动,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山谷:清明颔联)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刘克庄:冬景颈联)
炼第三、第六字者如:
木叶落时山露骨,晚烟平处水加衣;
炼第四、第六字者如: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陆放翁诗:题长不录)
炼第三、第七字者如: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昼眠;(杜甫:恨别颈联)

一句诗中之字,有实有虚,实字多则语句凝炼,笔力遒健,然其病在于板滞沈闷,易使人费解;虚字多则气脉流畅,风神飘逸,让人一目了然,而其病则易流于轻浮与浅薄。如何在实字中加入虚字,以为斡旋之枢纽,即是炼字之要务。读者详加体会,自能得心应手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炼诗眼
     古人于炼字之法另有点眼一说,盖取画龙点睛之意,谓用之得当可使全句生色。其说出自江西诗派之论点,虚谷承山谷、居仁之论,主张句中必得有眼云:「未有名为好诗,而句中无眼者。如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颔联)之『坼』字与『浮』字,及李白之『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颈联)之『寒』字与『老』字等」。『诗眼』原为江西派诗人之共同主张,然虚谷所论不限一字,更不限于第几字,此论与前述炼虚字之说吻合,唯前述仅限于虚字类,而『诗眼』则不限虚实。另一派则主张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江村』(杜甫:返照颔联)之『翻』与『失』字,乃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颔联)之『浮』字与『落』字乃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又如: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岑参:客舍)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李白:题苑溪馆)
夜灯移宿鸟,秋雨禁行人;(张蠙:经荒驿颔联)
风枝惊散鹊,露草覆寒蛩;(戴叔伦:客舍)
静窗寻客话,古寺觅僧碁;(姚合:寄王度居士八韵排律第六联)
窗风枯砚水,山雨慢琴弦;
浅潭淘落月,远树纳残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颔联)
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赠河东虞押衙颔联)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古行宫颈联)
等等,皆同此类。又有云「眼用实字方健者」如: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颔联)
夜潮人到郭,春雾鸟啼山;(张凡:赠薛鼎臣)
古寺碑横草,阴廊画杂苔;(顾况:废寺。一说为司空曙:经宝庆废寺)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秋夜即事)
野渡波摇月,寒城雨翳钟;(方干:送从兄韦郜颈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颔联)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岑参:奉和相公发苔昌)
风传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楼;(许浑:将南行陪崔尚书宴颔联)
    【诗家全体】引裴晋公【夏日对雨】诗「对面雷嗔树,当阶雨趁人」句云:「嗔」字、「趁」字见夏雨之快,乃句眼也。岑参诗「寒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飘」字、「挂」字眼突;吴融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移」字「定」字眼好;陈简斋【送行】诗「寒月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句,「分」字、「寄」字眼工。是亦主张诗眼不拘于第几字,且亦不限为实字之论也。葛立方【韵语阳秋】云:诗要练字,字者,眼也。若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练中间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练第二字,若非用「入」、「归」二字,则是儿童语。杨载【诗法家数】云:诗句中有字眼,两眼者妙,三眼者非。且二联用联绵字,不可一般,中要虚活,亦须回避。五言诗,眼多在第二或第三字,或第四字、第五字。字眼在第三字者如:「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等。字眼在第二字如:「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等。字眼在第五字者如:「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等。字眼在第二、五字者如:「地坼江帆稳,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等。又云:「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致。七言若可截作五言,便不成诗,须字字去不得方是。所谓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联珠不断方妙」。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炼迭字
迭字又称重言,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付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顾炎武【日知录】云:「诗用迭字最难,『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迭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诗中迭字大都以状词居多,有状形者、有状声者。当单字不足以尽其态,则重言以发之,盖写物抒情,两字相迭,能使兴会与神情一起涌现。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前人皆极欣赏此四迭字,郭彦深云:「『漠漠阴阴』用迭字之法,不独摹景入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妙处悉在此四字之中」。翁方纲【石洲诗话】亦云:「右丞此句,精神全在『漠漠阴阴』四字」。又如: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
丁丁为状声词,漫漫为状形词,两相衬映,将秋夜里之秋声秋色表露无遗。又如:
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苏东坡:台头寺步月得人字)

赵克宜云:「诗中运用迭字,使其余五字精神毕现,最佳」。由以上诸例,可证明迭字如运用得当,足使全篇生色。然迭字之运用贵在新颖、变化。如说杨柳必以「依依」形容,说雨雪必以「霏霏」描绘,即落前人坑堑而殊少神味。要能创新出奇,方为杰构。如徐师川词「柳外重重迭迭山」之句,以「重重迭迭」状山之多。又如:
云山一一看皆异,竹树丛丛画不成;(苏颋:扈从鄠杜间)
以「一一」状山之多,「丛丛」状竹之密,亦各得其当。又如: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黄山谷:咏雪诗)

八字相迭,亦可谓匠心独运矣。
诗中迭字,有用于句首者,有用于句未者。明杨升庵曾就【杜诗】析其例云:「诗中迭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今按七律中,有用之于句首者,如: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颈联)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新亭颔联)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颔联)

有用之于上腰者如:
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滟滪颔联)
云石荧荧高叶晓,风江飒飒乱帆秋;(简吴郎司法颈联)

有用之于下腰者如:
穿花蛱蝶深深现,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颈联)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颔联)
碧窗宿雾蒙蒙湿,朱栱浮云细细轻;(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颔联)

有用之于句尾者如: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之三颔联)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颈联)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暮归颔联)

而五言诗之迭字如: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野望首联)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亭颈联)
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寒食颔联)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颔联)
野径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二首之一首联)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白帝城楼颈联)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遣意二首之二首联)
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酬孟云卿次联)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题张氏隐居次联)

范晞文【对床夜话】云:「双字用于五言,视七言为难。盖一联十字耳!茍轻易放过,则何所取也。老杜虽不以此为工,然亦每加之意焉。观其『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不用『纳纳』,不足以见乾坤之大;不用『行行』,则不足以见道路之远。又『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则一气转旋之妙,万物生成之喜,尽于斯矣!他如『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野径荒荒白,春流泯泯清』,以及『地晴丝冉冉,江碧草离离』,『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等句,俱不泛。至若『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则全用诗语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重出句法
    重出者,谓一句或一首诗中,一字或数字再现之谓。刘勰于【文心雕龙】炼字篇云:「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者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行文遣词,诗文家皆避重出,然有时却以重出为能。如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诗起句云:「东望望春春可怜」。金圣叹评云:「七字中凡下二『望』字,二『春』字,想来唐人每欲以此为能也」。
重出与迭字不同,盖迭字大都为状词。或状其形、或状其声、或状其动作等。而重出则不限于此,如前句之「望春」为宫名,非有「望望」与「春春」之意。其法有于一句中,或一联中各句,皆重出一字者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诗)
行尽深山又是山,(许浑:度关岭次天姥岑诗)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但经春色还秋色,不觉杨家是李家;(李山甫:杨柳诗)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东坡:中秋月)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山谷:次元明韵寄子由)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有一句之中重出二字者如: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末联)
有一句之中重出三字者如:
日暮长堤更回首,一声蝉续一声蝉;(许浑:重游练湖怀旧)
有二句之中重出某些字者如: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唐:陈玉兰:寄夫)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秋暮重游曲江)
有四句之中重出某些字者如: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王安石:游钟山)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渔洋:题秋江独钓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弯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宋:杨万里: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作诗炼字之法,约如前述。以下再摘录数则前人所述,作诗炼字之故实,以供参考,初学者细心玩究,自可窥其堂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诗家作诗炼字之故实古人有一字之师。张橘轩诗「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曰:「佳则佳矣,然有未安。既曰『一树』,乌得为『何处』?不如改『一树』为『几点』,更觉飞动」。又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虞道园见之曰:「诗信佳矣,但有一字未稳,『闻』与『听』义同。盍改『闻』为「看』。唐人『林下老僧来看雨』,又有所出矣」。古人论诗,一字不茍如此。(顾嗣立:寒厅诗话)
张橘轩与元遗山为斯文骨肉,寄遗山诗「万里相逢真是梦,百年垂老更何乡」?元改「里」为「死」,「垂」为「归」。如光弼临军,旗帜不易,一号令之,而精神百倍。(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僧处默【胜果寺】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陈后山炼成一句「吴越到江分」,或谓简妙胜默作。然此「到」字未稳,若更为「吴越一江分」,天然之句也。(谢榛:四溟诗话)
陈辅之诗话云:「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公出视稿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真一字之师也』」。又汪彦章自吴兴移守临川,曾吉甫以诗迓之曰:「白玉堂中曾草诏,水精宫里近题诗」,先以示子苍,子苍为改两字。作「白玉堂深曾草诏,水精宫冷近题诗」,迥然与前不眸,盖句中有眼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僧岛云过盱江麻姑山,题句云:「万迭峰峦入太清,麻姑曾此会方平;一从燕罢归来后,宝殿瑶台空月明」。「一从」原作「自从」,后于同辈举似,同辈云:「诗固清矣,然「自」字未稳,当做「一」字,云服其言。及入山,已为人改作「一从」矣。亦可谓一字之师。(赵与虤:娱书堂诗话)
李频与方干为吟友,频有【题四皓庙】诗,自言奇绝。诗云:「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示于干,干曰:「善则善矣,然有二字未稳。『作』字太粗而难换,『为』字甚不当。干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请改作『称』字」,频降伏,且自惭悔前言之失,遂拜为一字之师。(陈京:葆光录)
尹文端公论诗最精,有差半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之句,「新秋」二字,现成语也,「欲雨」二字,以「欲」起「雨」字,非现成语也,差半个字矣。以此类推,名流多犯此病。必云「晚簟恰宜秋」,「宜」字方对「欲」字。又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余祝尹文端公寿云:「休夸与佛同生日,转恐恩荣佛尚差」。公嫌「恩」字与佛不切,应改为「光」字。咏落花云:「无言独自下空山」,邱浩亭云:「空山是落叶,非落花也!应改为春字」。送黄宫保巡边云:「秋色玉门凉」,蒋心余云:「门字不响,应改为关字」。赠乐清张令云:「我惭灵运称山贼」,刘霞裳则云:「称字不响,应改为呼字」。凡此之类,余从谏如流,不待其辞之毕也。(袁枚:随园诗话)
李太白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之句,黄鲁直更之曰:「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晁无咎极称之,何也?余谓诗中只改两字,而丑态毕具,真点金成铁耳!又少陵有句云:「昨夜月同行」,陈无己则曰:「殷勤有月与同归」;少陵曰:「暗飞萤自照」,陈则曰:「飞萤原失照」;少陵曰:「文章千古事」,陈则云:「文章平日事」;少陵曰:「乾坤一腐儒」,陈则云「乾坤着腐儒」;少陵曰:「寒花只自香」,陈则云:「寒花只作去年香」。其点金成铁,一览可见。(王世贞:艺苑卮言)
以上诸论,皆足以证明作诗炼字之要。然诗之佳处,固不仅于字句也。是以沈德潜【说诗晬话】云:「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唯难字而已」。读者宜细体之。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修辞
修辞析论之修辞法
字句锻炼法中之代字法
     大凡为诗作文,乃是积字以成词,缀词而成句。故炼字、修辞、造句,本就互有关联,而难以严格区分。目前坊闲有关诗学之论著,于修辞方面,率皆鲜少论及,致后学者如盲人摸象,难窥全貌。本章乃根据董季棠先生之【修辞析论】及黄永武教授之【字句锻炼法】二书,择其与诗学有关之修辞法,介绍与有志于古典诗者。二位先生之大着,本非专为论诗而作,其中兼及为文之法,本章仅择其有关诗学之较常用者,作一简单之介绍,读者细心体会,自能举一反三而有所得矣。
    诗法与文法本自略有歧异,近体诗中有关音韵、对偶与用典之法,占有极大之分量。坊间之论诗书籍,皆以专章介绍,故本书亦从其例。他如倒装、设问、呼应等,由于大部分涉及数词以上,故列入造句之章。此处仅就譬喻、映衬、示现、联绵、转品、双关、借代等发之。与诗学无大关联者悉皆略去,读者如有兴趣作深一层之研究,可参阅二位先生之大着。
修辞析论之修辞法
    譬喻:譬喻之功用,在运用已知之材料,以说明未知之事物,或以具体事物来比喻抽象之理论,使条理分明以加深读者印象。譬喻所必须具备之要件,为譬喻者与被喻者,须有共同之点。而其本质须是截然不同者,方能成为良好之譬喻。如: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篇)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词)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词)
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王渔洋:秦淮杂诗)
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盘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以上为有关譬喻之例,然为文之道,贵在创新,能道人所未道者,斯为善道。如一味拾掇前人之老调,终非好词,于譬喻之法亦然。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映衬:以两种相反之事物,互为引用,作成强烈之对比,而加深读者之印象,称之为映衬。如: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千年」与「一日」,已经成为鲜明之对比,而「速」与「长」,更加深其层次。又如: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吴伟业:圆圆曲)
「白骨」与「红妆」以颜色作映衬,色彩鲜明。
记取僧楼听雪夜,万山如墨一灯红。(清:易顺鼎诗)
「黑」与「红」构成强烈对比,董季棠评曰:「末句以数字及颜色作对衬,意境之美,令人神往」。
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感事)
以数字作为映衬,「一」代表极少,而「万」代表极多,对比强烈。
百里骊山一炬焦,劫灰何处认前朝;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丁尧臣:阿房宫)
诗书易坏之物,而能经火不绝。反观高大坚固之阿房宫,却灰飞烟灭,形成对比。间亦阐出「仁义不灭,暴政必亡」之道理。示现:文学之所以感人,在于能凭想象力将过去、未来或无法亲身目睹之事物,如绘画之构图般,利用文字之描述,呈现于读者面前。带领读者进入超越时空之境界。如杜牧之【阿房宫赋】,庄周之【逍遥游】、【齐物论】等,皆是透过此一手法所完成者,亦即所谓示现法。此法在文学与艺术之创作上,占有极重要之地位。其好处为能打破时空之界限,使未见未闻之事物,全成为可见可闻。以下为诗中示现手法之例: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见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将过去所发生之事物,凭想象力写出,此称「追述」之示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凭想象力将未来之情景,作一描绘,此称「预言」之示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偏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将远方之景物,凭想象力显现出来,称为「悬想」之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绵:联绵词即所谓双声迭韵之词。何为双声?即两字之声母(子音)相同之谓。何为迭韵?即两字之韵母(元音)相同之谓。诗之特色,在于蕴含音韵之美。而双声迭韵之词,读来琅琅上口。故唐人之近体诗中,为期使音韵之美臻于极致,每于对偶部份,一句用双声或迭韵,则另一句亦必与之相对。其法有三:

一:双声与双声相对者如: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漓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二:迭韵与迭韵相对者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复雨)
崔巍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杜甫:古柏行)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之一)

三:双声与迭韵互对者如: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王维:老将行)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
蹉跎岁月心仍切,迢递江山梦未通;(罗隐:赠友)
淅沥篱下景,凄清阶上琴;(长孙佐辅:别故友)
转品:我国之文法,有一大特色,即同一文字,由于放在不同之位置,而转变为不同之词性与字义,所谓「随文生义」也。亦即文法上之「词无定类,依句辨品」。如「花」字本为名词,而花钱之「花」,转为动词;花衣服之「花」,则又转为状词。又如「飞」字,原为动词,而飞鸟之「飞」,却成状词。此在修辞学上称之为「转品」,乃是作家为使字句刚健,而刻意创作者。古之文人,无文法之称,亦无所谓九品词之分类。要之只论虚实。曾国藩复李眉生书云:「虚实者,实字而虚用,虚字而实用也。何谓实字虚用?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贵德篇)。上『风、雨』实字也;下『风、雨』当养字解,则虚用矣!『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记淮阴侯传)。上『衣、食』实字也;下『衣、食』当惠字解,则虚用矣。(【修辞析论】语,下略)后人或以实字作本音读,虚字做他音读,古人曾无是说。何谓虚字而实用?如『步』字行也,属虚字,然管子云:『六尺为步』,诗经『国步』、『天步』则实用矣!『覆』字,败也,然设伏以败人之兵,其伏兵即曰『覆』。如【左传】:「郑突为三覆以待之」,「韩穿帅七覆于敖前」是皆虚字而实用矣。清俞樾之【古书疑义举例】云:「以女妻人,即谓之『女』,以食食人,即谓之『食』,古人用字类矣,经师口授,恐其疑误,异其音读,以示区别。于是何休注【公羊】,有长言、短言之分;高诱注【淮南】有缓言、急言之别。诗『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释文曰:『兴雨』如字,『雨我』于付反。【左传】『如百谷之仰膏雨也,若常膏之』,释文曰:『膏雨』如字,『膏之』古报反。茍知古人有实字活用之例,则皆可不必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转品之种类,约有下例数种:
一:名词转为动词:如【诗经】:「出入腹我」之「腹」字,「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风、雨」等字。
二:名词转为状词:如刘禹锡【石头城】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谓城上之短墙,「女」字由名词转为状词。他如「金屋玉颜」等亦同。
三:名词转为副词:名词置于动词之前,以形容动作,即转成副词如:「狼吞、虎咽、凤舞、鸾翔、风起、云涌、席卷、囊括、鸢飞、鱼跃等。名词置于状词之前,亦成副词。如:雪白、火红、金黄、漆黑等。
四:动词转为名词:如【孟子】离娄篇:「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其中「誉、毁」本为动词,此处转为名词。
五:动词转为副词:如【左传】:「哀公十六年,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生拘」即活捉之意,「生」字形容动词「拘」,由动词转为副词。
六:状词转为名词:欧阳修【蝶恋花】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红」字本为状词,此处代表「花」,转为名词。
七:状词转为动词:如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本诗之「红」字,又转为动词。
    以上为日常习用之转品之例,另有经由作者刻意经营之者如:朱杜【白发】:
白发新添数百茎,几番拔尽白还生;
不如不拔由它白,那得功夫与白争。
    诗中四「白」字,有三种词性,第一句之「白」为状词,第二四句之「白」为名词,第三句之「白」则转为动词矣。此即精心雕琢而成者,然雕琢须近乎自然,成败得失系于毫厘之间,如何辨别与运用,则存乎一心也。
双关:双关者,一字、一词或一句而兼摄二意,使读者领会其弦外之音,而感心裁巧妙之法。其法有三:
一:字音之双关:就本字借为另一同音字,作成双关之意。如刘禹锡【漏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鸿」为「红」,以对下句「白」字。又如孟浩然之【裴司士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借「杨」为「羊」以对上句之「鸡」字。
二:字形之双关:以字形之分合,作为语意之双关。如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题凡鸟」之典出自【世说新语】简傲篇:「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康弟)出户延之,不入,题『凤』字于门上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康返,解之曰:『此凡鸟也』」按:吕安所书『凤』字,字面虽称赞,而实乃讥之也,此为字形之双关。
    三:词义之双关:就一字或一词之本意,而引出所欲表达之另一意。如贾岛之【客喜】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由「鬓边丝」引作「蚕丝」解。又李义山之【天涯】诗:「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将「啼」字引为「啼哭」之义,而衍出泪湿之情状。又如张九龄之【咏竹】诗:「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高节」与「虚心」,表面上虽是咏竹,其真意却为歌咏「高人、雅士」之节操与襟怀。又如杜甫【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才大」二字,表面上关顾题目「古柏」,实际乃用以喻人也。
    代字:代字于诗之修辞法,亦极为常用之一种。一首诗之能否化腐朽为神奇,端看代字功夫。董季棠先生之【修辞析论】中分「借代」为七类,而黄永武先生于【字句锻炼法】一书中则分「代字法」为二十三种,两氏持论角度稍有不同,然皆可供读者作为修辞之参考。现略述于下:【修辞析论】中之借代法:
一:以事物之特征或标帜借代事物。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以「衣冠」代表官吏,「冕旒」代表天子,即是以标帜借代事物。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以「貂锦」借代为戴貂皮帽穿锦袍之战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为富贵人家之标帜,此处借代为富贵之家。
二:以事物之所属或所在借代事物。如: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杜甫:醉时歌)
「甲第」乃指居住于甲第内之公卿富户,以所在借代事物。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李颀:琴歌)
以「四座」借代为四座上之人。
三:以事物之作者或产地借代事物,如: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杜康」原为古之酿酒者,此处借代为酒。
四:以事物之质料或工具借代事物,如: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杜甫:饮中八仙歌)
「曲」原为酿酒之原料,此处借代为酒。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干戈」为作战之工具,此处借代为战争。
五:部分借代为全体,如: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
「娥眉」借代为女人,指杨妃。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词)
以「帆」代船,部分代全体。
六:特定和普通相代。如:
夜月荷锄村犬吠,晨星叱犊山沉雾;(郑燮:田家四时苦乐歌)
「犊」为小牛,此处借代为牛,以特定代普通。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晋书:顾恺之传)
    千万泛指众多,非必定为「千」、「万」也。以定数代不定数,亦是以特定代普通,定数代不定数,自古习用以久,然至清人汪中始为点明,在其【述学释三九】上篇云:「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史记『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田忌三战三胜;范蠡三致其千金』,此不必果为三,故知『三』者虚数也。楚辞『虽九死其未悔』,死不能九也,汉书云:『若九牛之一毛;肠一日而九回』,此不必限以九也,故云『九』者虚数也。推之十百千万等,亦复如是,学古者通其言语,则不谬其文字矣」。
七:以具体代抽象。如: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迪)
以「落日」代夕阳之余光。又如: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以「钟」代钟声,皆是以具体代抽象。另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婵娟」为美好之形容,此处借代为明月,即是以抽象代具体。
以上为【修辞析论】中所阐述之借代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再节述黄永武先生于【字句锻炼法】中之代字法:

【字句锻炼法】中之代字法:

    一:以蕴藉字代直率字:蕴藉者含蓄有余之意也,其妙处在于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如同写别梦,赵令畤【锦堂春】词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岑参作「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王渔洋之【花草蒙拾】即谓赵词胜于岑诗,盖前者含吐不露,后者率直道尽也。又如同写泛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即较「八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为蕴藉,因后者径露无遗也。陈亦峰【白雨斋词话】中亦云:「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有何趣味?」揆诸为诗做文,亦复如此。
    二:以生动字代平庸字:所谓生动者,为一改平板着实之记述,而作生气蓬勃之描绘,使人物情态跃然纸上。如王荆公于【百家诗选】评云:「老杜之『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下得『觉』字大好;又『暝色赴春愁』,下得『赴』字大好,若下『见』字、『起』字,即为小儿语,人谁不能到」。足见吟诗要一字两字工夫。(杜诗详注)
    三:以空灵字代板滞字:所谓空灵者,即是不落实迹,反之质直黏着,则陷于板重而不灵动。如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句,刻本有脱去「就」字者,众人之中,或补「醉」字,或补「赏」字,或补「泛」字,或补「对」字,后得一善本,始知为「就」字,众皆佩服「就」字最妙。(见【杨升庵诗话】)(按:黄评为:「用醉、赏、泛、对诸字,含意只局限于游赏,情趣不够,而「就」字却可包涵上面四字之意,且使菊花与我有相亲之意,能使雅人之怀抱,高士之风情,充分显现,特含潇洒流逸之情致)
    四:以自然字代生硬字:生硬晦涩乃是诗文之病,汉王充【论衡】书解篇云:「文贵乎顺合众心,不违人意,使百人读之莫谴,千人闻之莫怪」。即是主张自然纯熟。然自然并非平淡,必须含有深致方属上乘。谢榛【四溟诗话】云:「僧处默【胜果寺】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陈后山炼成一句『吴越到江分』,或谓简妙胜原作,然余以为陈诗『到』字未稳,若改『吴越一江分』方为天然」。黄按:『到江吴地尽』之『到』字自然,『吴越到江分』之『到』字,即有斲削痕迹。改『到』为『一』,始变生硬为自然。(本则炼字章亦见)
    五:以新辟字代熟见字:李笠翁【窥词管见】云:「文字莫不贵新,不新可以不作」。将习常之陈言,剽窃模拟,久之令人生厌。必须自出机杼,涉笔成趣,方饶情味。然创新往往易流于险怪,故又云:「琢句炼字,虽贵新奇,然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要不越一理字」。如子夜歌『开窗取月光』句,妙在『取』字,盖『取』字虽新,不悖理也。又如杜甫【漫兴】诗『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以『破』代『残』,句法虽拗,造语甚新,如用『残』字则熟见无奇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以跖实字代虚泛字:就诗文之风神而论,自以空灵超脱为上。然就绘景摩状而言,则须化抽象为具体,以实物字代替虚字,方能使景物浮现目前,历历可睹。如张橘轩诗「富贵傥来良有命,才名如此岂长贫」句。元遗山改「傥来」为「逼人」、「此」为「子」,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评曰:「如光弼临军,旗帜不易,一号令之,而精采百倍」。按「傥来」、「如此」,稍涉虚泛,改为「逼人」、「如子」,义有专属,确切不移,故能深切有味。
    七:以大方字代寒酸字:大方者,在体格上反纤巧,在造意上反寒酸,在用词上反鄙俗之谓,概诗文乃作者之心画与心声,文词风格足以征见性情。宋吴处厚【青箱杂记】云:「山林草野之词,其气枯碎;朝廷台阁之文,其气温缛。晏元献诗但说『梨花院落,柳絮池塘』,自有富贵气象。李庆孙等每言『金玉锦绣』,视之仍乞儿相」;史达祖词中喜用「偷」字,其东风第一词:「巧沁兰心,偷黏草甲」;【夜合花】词:「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绮罗香】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虽云巧,然并不大方,故周止庵【论词杂着】云:「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矣」。
    八:以谐合字代隔碍字:谐合乃是求取字词间之统一与协调。协调得好,则脉理贯联,文从字顺。协调不好,则片段支离,隔碍难通。如唐张蠙诗「残雪未销双凤阙,新春先入五侯家」。刘绩易「残」为「霁」,易「新春」为「春风」而攘为己作,并因此得名。(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黄按:「新春」不能「入」,与「入」字隔碍,且失之抽象,「春风」则可入,而意更具体也。
九:以曲指字代直斥字:或因避尊长之名,或谦述自身之事,或避免忌讳之言辞,而以曲折之字辞代之,是谓曲指。【礼记】曲礼:「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孔颖达疏曰:「不直云疾而云负薪者,若直云疾则傲慢,故陈疾之所由,明非假也」。又如【战国策】:「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高诱注云:「山陵喻尊高也,崩喻死也」。黄按:不敢明斥,故改云山陵;讳言死,故曰崩,是皆曲指之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6:36 , Processed in 0.13026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