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花月投影

一青三期诗词二班升级考试答卷提交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   B组号   姓名塞外云天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2;对;是指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即不合乎对的规则3;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4;孤平;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只有满足了这三点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否则不能用“一三五不论”去写诗。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起句总写庐山的景色,
承句接着描写庐山的总貌。全为粗笔虚写,
转句笔锋突转,就庐山的变化多资发出议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合句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融情入理,通过对庐山宏伟气势和高深莫测的感受,体现出诗人蕴藏于心的人生哲理。这儿属于 王国维的 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蛙鸣北岸,催开夏晚有情思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娇花逐水.  引来别恨万年长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独恋青桑不悔痴,
平生但蕴满怀丝。
万般最是人间苦,
吐尽春心只为衣。

点评

绝句立意斟酌; 合计;71分  发表于 2012-7-7 07:46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   班副:暮风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2;对;是指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即不合乎对的规则3;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4;孤平;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只有满足了这三点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否则不能用“一三五不论”去写诗。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远远的看山峰 笼统的写庐山的概况 横看  成岭 起句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此处的远近  高低 承接上句的横看  成岭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虽然横看 远近 却仍然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作者的一种感叹   也是对前三句的一个总结这儿属于 王国维的 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蛙鸣夜水,惊飞梦曲断弦音
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淡风入室,带走美梦九霄重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蚕
吐尽丝来缚己身,忙忙碌碌不辞频。
一朝茧破还亡命,唯恨此生无二春。

点评

第二题回答不到位,对联不错,绝句立意还需提高; 合计87分  发表于 2012-7-7 07:56
发表于 2012-7-5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   D组07  蝶儿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2;对;是指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即不合乎对的规则3;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4;孤平;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只有满足了这三点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否则不能用“一三五不论”去写诗。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远远的看山峰 笼统的写庐山的概况 横看  成岭 起句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此处的远近  高低 承接上句的横看  成岭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虽然横看 远近 却仍然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作者的一种感叹   也是对前三句的一个总结这儿属于 王国维的 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月悬东柳,挂牵梦影有情人
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旧词入墨,引来思绪几丝长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蚕】不惜微躯尽义心,
桑情吐出万丝裙。
谁知几份功德苦,
化作霓裳暖汝身。

点评

第二题回答不到位, 78分  发表于 2012-7-7 07:50
发表于 2012-7-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组长组号 在水一方姓名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按两个平两个仄的方法,两两交替使用的方法写诗。
失替;就是没有按两个平两个仄,两两交替使用的方法写诗。
2;对;就是同一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首句的尾字除外,因为首句有时候押韵而第二句是必须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有时候是平仄相同的,不一定是相对的)。   失对;
联中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
3;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粘;
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从正面和侧面着手写了庐山的形态,这是面式写法。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承接起句继续写庐山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所呈现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转句从地点上荡开,由景物推及到问题,不识庐山仑山的真面目木?引深到为什么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承上启下。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呼应开头,对文中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属于王国维说的第二种境界,花非花,雾非雾,写景而有引申的含义。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荷香北苑,飘来墨韵入丹青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佳人如梦,引来别泪两行长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七绝。蚕》(仄起首句入韵式) 三月春蚕桑叶鲜,(起句)
吐丝作茧蛹中面。(承句)
添得人间多锦绣,(转句)
无私奉献万年传。(合句)

点评

第二题不到位,要指出含义; 86分  发表于 2012-7-7 07:53
发表于 2012-7-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组号 A组14  姓名霖之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即平仄交替。
失替: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即平仄没有出现交替。
2;对:一副联中,上下联的二四六位置平仄相反,词性相当。
   失对:不符合对的规则。
3;粘:粘是两副联之间的关系,两副联之间相邻的两句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就叫粘。【着重二四六尾字】   失粘:两幅对联之间相邻的两句平仄不相同,特别是246的平仄不同(尾字不算)4;孤平:按照王力先生的说法,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孤立存在的。(两仄夹一平)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答:不弧平,不三平尾,尽量不三仄尾的情况下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1、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正看庐山,连绵成岭;侧看庐山,峭拔成峰。总起写庐山的全貌)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远近高低,形象各异。承接上句进行分述)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设问转。转入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寓理于情景,巧妙地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全诗的总结,也就是作者要表述的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第二种,花非花,雾非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柳拂北岸,诱迷画兴有闲情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旧星对岸,显来别境两天前 [旧星,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故曰旧星]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本试卷须在48小时内答完)
1采桑忙啊采桑忙,日夜喂虫糊三餐。贵族一片绸锦缎,蚕界万千条命亡。

点评

对联诗感不够强,绝句表现出慈悲的心怀, 合计85分  发表于 2012-7-7 08:00
发表于 2012-7-5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A组14号 霖之姓名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即平仄交替。
失替: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即平仄没有出现交替。
2;对:一副联中,上下联的二四六位置的平仄相反,词性相当。
   失对:不符合对的规则。
3;粘:粘是两副联之间的关系,两副联之间相邻的两句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就叫粘。【着重二四六尾字】   失粘:两幅对联之间相邻的两句平仄不相同,特别是246的平仄不同(尾字不算)4;孤平:按照王力先生的说法,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孤立存在的。(两仄夹一平)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答:不弧平,不三平尾,尽量不三仄尾的情况下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1、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正看庐山,连绵成岭;侧看庐山,峭拔成峰。总起写庐山的全貌)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远近高低,形象各异。承接上句进行分述)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设问转。转入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寓理于情景,巧妙地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全诗的总结,也就是作者要表述的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第二种,花非花,雾非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柳拂北岸,诱迷画兴有闲情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旧星对岸,显来别境两天前[旧星,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故曰旧星]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采桑忙啊采桑忙,只为三餐喂幼虫。贵族一截锦绸缎,蚕界万千条命亡。
发表于 2012-7-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诗词2班,C组13号 姓名小笛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
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
2;对;对是同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关系。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相反。
   失对;失对就是在同一副联间下句与上句的相同位置平仄没有相反。
3;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
   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
4;孤平;两个仄字之间夹着一个平.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不能有孤平,不能出现三平尾,不能有三仄尾.基本就像马蹄韵一样 .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远近高低各不同。(承)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只缘身在此山中。(合)
境界: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清音北洞,抚柔思意有情来.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残星做梦,铺满大爱万丈长.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答曰:我不会.

点评

一二题回答不到位,对联句意要锻炼 合计;65分  发表于 2012-7-7 08:03
发表于 2012-7-5 1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
班级:三期基础2班……组号:D组24号……姓名:晨雾笼素颜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
失替;
答:
①    替: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就是每句的音节处(2 、4 、6字)平仄相反〕。
②失替:失替,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 平 仄 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
2;对;
   失对;
答:
①对:“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首句的尾字除外,因为首句有时候押韵而第二句是必须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有时候是平仄相同的,不一定是相对的)。
②失对:“失对” 就是在同一副联中就是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
3;粘;
   失粘;
答:
①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②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4;孤平;
答:孤平;分为两派,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根据“王力先生”的定义是;在押韵的诗句中,除了韵字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就叫孤平(两个平声字并列的除外)(写诗不许出现孤平)。对五言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实例:仄平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另一派是从字面定义的(简称乙派),顾名思义,孤平即是两仄夹一平。乙派关于孤平的定义并不限于五言,七言也包括在内,也不限于韵句。由乙派所定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答:
①;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②;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③;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
颜儿认为此诗属于第二种境界:花非花,雾非雾,写景而有引申的含义。
颜儿试分析:
①起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作者用面式手法开篇,起句先从正面以及侧面写出庐山的形态,很显然,正面侧面是两个视角,作者在移动,画面也在移动,所以不同视角呈现的感官才会不同,这样画面就动了起来,充满了立体感。“横”“侧”两个字是关键字,若无他们就无法分开两个视角画面会混乱……
②承句(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了起句从两个视角呈现的景色不同做铺垫,后面“远近高低”地势不一样造成的四个视角“各不同”就很容易让人接受了,衔接很自然,不会觉得突兀。同时四个视角使画面更加立体,如果说起句时作者还在远处只能欣赏到两个视角,那么随着画面的推进,地势的变换,视角的增加,作者此时应该也置身其中了,这句也为后面做了铺垫。这两句作者虽然没有具体的描写庐山的景色,只是概括的去写,但是恍惚间却人觉得庐山已经立体的呈现在了自己的面前。作者没有拘泥于一处风景,而是从总体出发,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了到了庐山不同的风貌。
③转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就如我让才所说,既然“远近高低”四个位置给人的视觉效果不同,那么过度到“不识庐山真面目”那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前两句作者抓住庐山各个视角的不同来写景,到此句,作者不在从角度出发,不在一味的紧抱着前两句不放,而是进行了总结,将内容进行了升华,给我的感觉,应该算是因果关系吧,因为每个角度“不同”,所以才“不识”庐山。而且“不识”已经有入情的嫌疑了,这句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所以,很显然,这句开始作者就为后面抒情做铺垫了。而且此句延伸出来,若山非山,面目非面目,“山”成了其他事物,而“面目”由外在而延伸到内在,若“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地势因为视角的变换,那么为何很多事物的内在我为什么也看不清呢?我该如何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呢?作者的一点而过寥寥几字却使人想了那么多。
④合句(只缘身在此山中):
合句开始抒情了开始继续升华了,若说前面转句只是蕴含双重含义,那么我不得不感叹合句更妙,既为字面的内容做了解答了,“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又为引申含义做了解答,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是因为身处事物或者事件内,若真的想把事物分析清楚就得如起承两句所做那样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正如这诗所蕴含的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哇,我恍然明白了,就引申意义而言,转句让我带出疑问;合句告诉了我原因,为何疑惑;而起程两句却告诉了我该怎么做才不会疑惑……哇,太妙了!从字面上起承转合层层递进层次分明,笔尽意不尽,牵出引申意,而引申意又解答有序毫不混乱。我粗略看时只以为只有转合两句才有双重含义,我分析到此处才发现,原来不止那两句,原来通篇都蕴含着双重含义啊……
而且,我查阅过,西林壁是庐山西林寺的墙壁;此诗先景后情表面写庐山,通篇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深入浅出蕴含着大智慧,道出人生哲理,透着些许禅意,很适合提在提在此处哦。
膜拜中……
碎碎念:
分析一上午了,饿了,觅食去O(∩_∩)O……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答:
1;出句: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对句:风游小院,扫清愁绪露情怀。
2;出句: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对句:孤樽居案,饮来思绪满身忧。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蚕》
【下平:七阳】
体柔无骨肤如雪,
昼夜抽丝食唯桑。
本欲成蛾游四处,
谁知半世织衣忙。

点评

合句稍嫌不足 93分  发表于 2012-7-7 08:08
发表于 2012-7-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班A组16晓风: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1;替:
     失替:

     答: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
     失替就是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1)小失替(小拗)就是诗句的一三五位置没有按马蹄韵写。也就是一三五位置没有交替使用平仄。(2)大失替(大拗)就是诗句的二四六位置没有按马蹄韵写。也就是没有二四六位置没有交替使用平 仄。2;对;   
     失对;

     答: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是专指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之间的关系。)
      失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就是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3;粘;
     失粘;

     答: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就是两幅联之间的关系。)
     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4;孤平;
     答:根据王力先生的定义是:在押韵的诗句中,除了韵字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就叫孤平(两个平声字并列的除外)。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答:(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本诗前两句实写游庐山所见。
    “横看成岭侧成峰”为起句。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从侧面看山峰高耸;
    “远近高低各不同”为承句。是对观看效果的进一步细致描述。从远处望,近处观,高处俯视,低处仰视,所见到的景象各不相同。
     本诗后两句是即景说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很明显的转句。从看风景转到了思索问题,为什么人们看到的并非庐山真正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为合句。看不到庐山真面目是因为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观其全貌,本句是对上句的回答,同时又收拢了全诗。
     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由写景引申出其他含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想象回味的空间。由游客观山引起对认识世界及对人生境遇的深思。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茶消烦绪,疏清思路觅文章
     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茶香小苑,疏清思路觅文章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锦书于案,勾来愁绪一江长
     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素笺于案,化成愁绪一江长
(两个对句都做了一点改动,不知哪个更合适一点儿,就都先贴出来,恭候老师指点。)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七绝•蚕》
半口青桑一缕丝,
为谁作茧为谁痴?
满身锦缎原强掠,
巧语春蚕奉己私。

点评

第二题不到位,对联1;下句。2;锦书句好。绝句立意不错赞赏 合计;90分  发表于 2012-7-7 08:14
发表于 2012-7-5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
一青基础班二班  d组号   31号   姓名 长发绾君心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指在一句中以俩俩为一单位,平仄上是交替出现的。(是2.4.6.位置上的字)
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
2;对;是指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即不合乎对的规则
3;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是2.4.6位置上的字)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
4;孤平;按照王力先生的说法,是指在仄平脚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孤立存在的。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在仄收的句子中,才可以不论,因为这种句子中不忌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起句描写庐山正面与侧面兴起,承句就庐山的高低变化承接来写。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在承句的基础上转出,合句: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转句下继续延伸并且回扣主题。诗人以细腻的笔锋从一点到一面,完整合理的阐述了人生哲理。
答: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人居闹市,平和意绪有诗词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蛮笺淹墨,心思归棹立时间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七绝.蚕
由来蚕蜕为酬知,身上轻罗赋上诗。
纵是香消终未悔,慰君千里不相思。

点评

人第一题回答不到位,第二题生哲理呢?对联多锻炼,绝句拟人写法也不错 合计78分  发表于 2012-7-7 08:21
发表于 2012-7-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一青三期基础二班  E 组号   26 号   姓名 青苹果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重点是2.4.6.位置上的字)
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
2;对;是指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即不合乎对的规则
3;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重点是2.4.6尾位置上的字)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
4;孤平;按照王力先生的说法,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孤立存在的。(两仄夹一平)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只有满足了这三点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否则不能用“一三五不论”去写诗。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起句总写庐山的景色,承句接着描写庐山的总貌。全为粗笔虚写,转句笔锋突转,就庐山的变化多资发出议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合句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融情入理,通过对庐山宏伟气势和高深莫测的感受,体现出诗人蕴藏于心的人生哲理。
答: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菊开北苑,平添雅韵有文章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夏荷倒影,暗藏妩媚半池娇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七绝.蚕
伸头探脑瞅春桑,
风卷残云叶啃光。
作茧自缚无惧色,
身陷囹圄随丝亡。

点评

第一二题不到位,绝句是立意新奇,蚕是小偷了,哈哈哈 合计73分  发表于 2012-7-7 08:24
发表于 2012-7-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基础二班,B组20晨曦细雨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
失替;就是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
2;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首句的尾字除外,因为首句有时候押韵而第二句是必须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有时候是平仄相同的,不一定是相对的)。
   失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就是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
3;粘;就是两幅联之间的关系。
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
4;孤平;根据“王力先生”的定义是;在押韵的诗句中,除了韵字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就叫孤平(两个平声字并列的除外)(写诗不许出现孤平)。那么不押韵的诗句就不存在孤平了。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3]诗句不能出现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从正面和侧面着手描写了庐山的各种形态和宏伟的气势。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承接起句继续写庐山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所呈现的形态也各有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转句笔锋一转从地点上荡开,提出问题引人深思,为什么不识庐山的真面目哪?进一步引深到事物的本质,承上启下引出结论。合句融情入理,道出人生哲理,揭开事物的本质。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呼应首句,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甚是欣赏!
这首诗属于王国维说的第二种境界,花非花,雾非雾,写景而有引申的含义。第三题;对联(20分)
1,出句: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对句:诗吟北院,磨穿石砚有愁情
2,出句: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对句 :清风临案,掀开思念万笺长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
《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冰肌柔体卧青桑,
吐尽长丝昼夜忙。
囹圄囚身终不悔,
鞠躬尽瘁万年扬。

点评

对联,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要加强,绝句合句斟酌 85分  发表于 2012-7-7 08:26
发表于 2012-7-5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  B组  姓名 月满西楼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
失替;就是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
2;对;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之间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反(首句尾字除外)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对”。
   失对;“失对” 就是在同一副联中就是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
3;粘;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
4;孤平;一个分句中,除了尾字一个平声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就是孤平。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只有满足了这三点,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起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兴起,实写游山所见的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承句: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接起句,从不同位置的所见继续写山的千姿百态,“各不同”为转句入情说理做了准备,上章结束。转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识庐山的真面目呢:合句:做答:只是因为所在位置限制视野,不可能看到整个庐山的全面貌,看到的只是庐山的局部,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哲理,由于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也有所不同。
这首诗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地界中的第二种。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七绝  蚕
青桑裹腹不言贫,心系经纶昼夜辛。
吐尽天丝颜已老,不知锦被着谁身。

点评

回答问题不错,绝句也不错; 75分  发表于 2012-7-7 08:28
发表于 2012-7-5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三期诗词二班, A组微尘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
失替;就是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2;对;“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首句的尾字除外,因为首句有时候押韵而第二句是必须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有时候是平仄相同的,不一定是相对的)。
“失对” 就是在同一副联中就是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   3;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反(尾字除外)。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4;孤平;根据“王力先生”的定义是;在押韵的诗句中,除了韵字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就叫孤平(两个平声字并列的除外)(写诗不许出现孤平)。那么不押韵的诗句就不存在孤平了。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点式起句,从横、纵两个视觉角度观察庐山所看到的面貌。起句较平直)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再从各个角度观察庐山的样子,并得出结论,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由前两句的结论很自然的转到这句,观后而感。看不清庐山真正的样子,引出进一步的思考,由景物转到情理,荡开一个宽广的想象空间)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道出哲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见而未能着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观事物本质吗?…… 这一切不都是由于当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得庐山真面目”的结果吗?诗人寓理于景,含蓄蕴藉,思致渺远,诗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的第二种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霖飞小院,驱穷暑气尽清凉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清风入户,捎来别绪几重深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生就平凡貌不扬
食桑化宝腹中藏
美人锦袖侯王被
多少蚕蛾一世忙

蚕食鲸吞却为何
一生短暂尽风波  
艰辛作茧心方死  
留取华丝做锦罗

点评

对联1;有点隔,绝句立意不错。蚕就像劳苦大众, 92分  发表于 2012-7-7 08:32
发表于 2012-7-5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基础诗词二班,组号H组,静数秋天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按马蹄韵的方法两两交替使用平仄。
失替;就是没有按马蹄韵的方法两两交替使用平仄写诗句。
2;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对,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首句押韵的除外)。
失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就是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对。
3;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
4;孤平;在押韵的诗句中,除了韵字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叫孤平(两个平声字并列的除外)。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A;不能让诗句出现孤平。B;不能让诗句出现三平尾。C;不能让诗句出现三仄尾。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
答:起句总写庐山的景色,承句接着描写庐山的总貌。全为粗笔虚写,转句笔锋突转,就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发出议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合句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是诗人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人生哲理。
答:这首诗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风薰东室,吹开尘虑得文章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银釭照壁,引来别绪万层波

点评

第二题回答不到位, 63分  发表于 2012-7-7 08:34
发表于 2012-7-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组号 :D02    姓名  百川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
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的。
2;对;是指平仄在一联中相对应位置的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即不合乎对的规则
3;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4;孤平;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在仄收的句子中,才可以不论,因为这种句子中不忌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起句总写庐山的景色,承句接着描写庐山的总貌。全为粗笔虚写,转句笔锋突转,就庐山的变化多资发出议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合句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融情入理,通过对庐山宏伟气势和高深莫测的感受,体现出诗人蕴藏于心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蛙歌柳岸,增添童趣有相思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清风入案,吹来寂寞万丝愁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一生忙碌不安闲
吐尽银丝始悴颜
应是无心承雨露,
却将绫缎洒人间

点评

一二题回答不到位,绝句立意高, 合计;82分  发表于 2012-7-7 08:37
发表于 2012-7-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组长组号 在水一方姓名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按两个平两个仄的方法,两两交替使用的方法写诗。
失替;就是没有按两个平两个仄,两两交替使用的方法写诗。
2;对;就是同一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首句的尾字除外,因为首句有时候押韵而第二句是必须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有时候是平仄相同的,不一定是相对的)。   失对;
联中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
3;粘;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粘;
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从正面和侧面着手写了庐山的形态,这是面式写法。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承接起句继续写庐山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所呈现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转句从地点上荡开,由景物推及到问题,不识庐山仑山的真面目木?引深到为什么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承上启下。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呼应开头,对文中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属于王国维说的第二种境界,花非花,雾非雾,写景而有引申的含义。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荷香北苑,飘来墨韵入丹青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佳人如梦,引来别泪两行长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七绝。蚕》(仄起首句入韵式) 三月春蚕桑叶鲜,(起句)
吐丝作茧蛹中面。(承句)
添得人间多锦绣,(转句)
无私奉献万年传。(合句)


点评

第二题已经点出了含义,但还不够。绝句合句有点口号式。 合计;83分  发表于 2012-7-7 08:43
发表于 2012-7-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我交过了,幸好我又来看看
发表于 2012-7-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诗词二班   E组   秋尽冬依在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在诗词中的平仄交替
失替;是指诗词中平仄交替的错乱
2;对;指两句诗中的字数相同,意境相近,平仄与出句相反相替
   失对;指两句诗中字数有变动,意境不同平仄错乱
3;粘;指诗句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交替相同
   失粘;指诗句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不相同
4;孤平;指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孤立存在的。不算韵脚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在平收的句子里不准出现三平尾。不许出现三仄尾,和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介绍庐山的陡峭突利,从不同的地方看过去有着不同的形状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承句接着介绍庐山的全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转句道出作者对庐山的美景变换而赞叹,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结句是是说作者叹息有看不完庐山的美景的遗憾,也寄语人世有所遗憾。
     这首诗是作者即兴而作,看见什么说什么,没用任何的引申, 但写景寄语心情 。应该是老师说的第二种意境吧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燕掠南湖,轻点涟漪有雅趣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双星再现,燃起旧绪两岸边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春秋轮回人世魂,
身微名小封草虫。
竭力吐丝不为报,
愿得锦衣享太平。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   B组号   姓名落叶归根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2;对;是指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即不合乎对的规则3;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4;孤平;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只有满足了这三点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否则不能用“一三五不论”去写诗。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起句总写庐山的景色,
承句接着描写庐山的总貌。全为粗笔虚写,
转句笔锋突转,就庐山的变化多资发出议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合句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融情入理,通过对庐山宏伟气势和高深莫测的感受,体现出诗人蕴藏于心的人生哲理。这儿属于 王国维的 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蛙鸣旷野,偶得佳句兴阑珊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古卷在手,书尽悲喜万载传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春蚕不语默含丝,
桑葚殷红雨落时。
蝼蚁欲知天地广,
化蛾出茧忘生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2:10 , Processed in 0.27755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