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95|回复: 43

[联集] ]《网络楹联鉴赏》十八、鉴赏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轼的楹联艺术探微 作者:傅小松     苏轼又是早期楹联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郭绍虞游四川眉山三苏祠时曾填《沁园春》称赞他:“一门才哲翩翩,数玉局堂堂路最宽。于诗、词、骈、散,都臻化境;法书、绘事,均富云烟。”其中“骈”也可包括其联语创作。苏轼的楹联作品并不见于他的作品集,今人只能从宋元明清的笔记、诗话、文集、方志、野史之中去搜索他的作品,尽管挂一漏万,但仍有近百副之多,足见苏轼的楹联创作并不少。     据宋代陈鹄撰的《耆旧续闻》:苏轼在海南儋州遇赦北归。他的谢表中说:“七年远谪,不意自全;万里生还,实为天幸。”这是不自觉地集用了班固《汉书》中的成句。有人说这两句话后来制成楹联,悬挂于室。     苏轼在黄州,曾自题东坡雪堂联云: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似名节,久而后成。     此系集刘秉传语,颇富哲理。     据宋代僧惠洪撰的《冷斋夜话》载:南方人称睡觉为“黑甜”,饮酒为“软饱”。苏轼遂作对句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又记载说:某村校书已70岁了,买的小妾才30岁。在喜宴招待客人时,恰巧苏轼路过,村校书高兴地请苏就席,并求赠句。东坡戏作一联:       侍者方当而立岁;      先生已是古稀年。     据宋代陈师道撰的《后山诗话》载:苏轼在惠州时,广州太守每月赠酒六壶。一次小吏送酒途中跌破了酒壶,酒全流走了。苏撰联答谢太守道:       不谓青州六从事;      翻成乌有一先生。㈠     据宋代叶梦得著的《石林诗话》载:东坡尝为人作挽句云:       岂意日斜庚子后;      忽惊岁在己辰年。     叶梦得评价说:“此乃天生作对,不假人力。”㈡     苏轼一生做过多年的地方官,又数遭谪迁,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许多风景名胜处留有题联。        万松时洒翠;       一涧自流云。(题扬州西园船厅联,载高扬《扬州联话》)。        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题无锡惠山九龙山山巅摩崖联)        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       广成子住空同万八千年。(题杭州西湖孤山岁寒岩联)     苏轼远谪岭南、海南途中,有题江西吉水龙济寺联:        天上楼台山上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题广东儋耳望海亭联:        贪看白鹭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暮湖。     题汨罗玉笥山屈子祠联:        诗笔《离骚》亦时用;       文章《尔雅》称吾宗。     又有戏秦观、柳永联云: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山抹微云”是秦观《满庭芳》首句,“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阵子》中名句。苏轼各以其词句来比喻其艺术情调。     从上述所举来看,苏轼的楹联创作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则体现出自然、豪放、恢谐、博学的特点,也体现出他旷达幽默的性情,与他诗、词、文的风格相一致。其特点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恢宏的气势     苏轼为词,多豪壮沉雄之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须由关西大汉来唱。其楹联,特别是名胜联,亦多呈现气势恢宏的豪放风格。且看其题广州真武庙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可矣;       有伏虎降龙手段,龟蛇云乎哉。     此联赞叹威镇一方的神仙的雄姿,抓住塑像外在和内在特征,写来生动豪迈,栩栩如生。     据宋代陈正敏撰的《遁斋闲览》载:媚儿是一豪士的宠姬,善舞,“容质虽丽,而躯干甚伟大(高大)。”一日,歌舞后向苏轼乞字,苏作联云:       舞袖蹁跹,影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虽写歌舞,却极具气势,前人谓“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㈢但语意中暗蕴讥讽。结果,媚儿赧然不悦而去。     从苏轼某些戏赠联中,也可以看出他开阔的心胸,宏大的气度。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东坡之词旷”,无东坡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其联也是如此。他被贬黄州,曾以“求田问舍”为事,筑室于东坡,在一块荒地上耕种自给,自号东坡居士。友人王文甫寓居武昌县东湖,苏常至王家做客。据宋代张邦基撰的《墨庄漫录》载:“一日逼岁除,访王文甫,见其家方治桃符,公戏书一联于其上。联曰: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吟联见人,可见苏轼虽身处逆境,仍不失大家风度。     二、浓郁的诗味     苏轼是诗词大家,他以诗人的眼光和诗的表现技巧来撰写楹联。苏轼是最早撰写每边三句对联的作者之一,其题许昌天宝宫联云:        庙貌与天齐,云去云来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       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真乃仙境蓬莱。         此联着意对天宝宫的宏伟高大和画工技巧的精湛进行描绘,语言明白,平淡中透出典雅,富有诗情画意。      又如其著名的挽朝云联: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朝云(1062—1096),姓王,字子霞,苏轼的妾。此联流露出作者失去一红颜知己的痛惜,感情真挚动人,又将缅怀侍妾与表达人生感悟紧密结合起来,大大加深了联语的内涵层次。对仗工整,尤以“暮雨”对“朝云”浑然天成,恰到好处。此联和他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论者认为此联是楹联史上第一副挽妻(妾)联。不过,《楹联续话》又说这副挽联是清人严问樵为“姬人没于清江”而撰。看来是否苏轼所作,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绝妙的应对技巧     苏轼智对辽使的故事广为流传。此故事主要有两个版本,《楹联丛话》说是对契丹使者,其上联是:        三才天地人;     苏轼对云:        四诗风雅颂。     因汉代传《诗》者有鲁诗、齐诗、韩诗、毛诗,凡四家,故谓四诗。《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故曰风雅颂。岳飞之孙岳珂撰的《桯史》则谓对辽使,苏轼之对句云:       四德元亨利。    “四德”本应为“元亨利贞”,这里为避宋仁宗赵祯讳省“贞”字。两个对句皆巧用修辞,妙不可言。     据《巧对录》载,苏轼陪高丽使者出游,在一宝塔前遇一老翁。苏轼对使者说我国男女老幼皆善作对吟联,使者便以宝塔为题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方八面;     老翁听罢,连连摆手而去。使者便说,老翁根本不会对对子。苏轼笑道,老翁用的是哑谜对,其意是:        只手摆摆,五指两短三长。     使者明白,这是苏轼的急中生智,却也十分佩服。     总之,苏轼的楹联创作是他整个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这一“部分”,我们也能窥见他在文学史上的伟大。     注 释:㈠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3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㈡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4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㈢胡寅:《酒边词序》,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册引,5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俞樾楹联艺术初探 作者:傅小松一     俞樾(1821~1907),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生于德清县城东门外乌牛山麓南埭圩(今城关乡金星村)。24岁中举人。30岁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威丰二年(1852)授编修,举家迁北京南柳巷。五年充国史馆协修,八月出任河南学政,次年二月主考。七年七月,御史曹泽(登庸)弹劾他所出试题割裂经文,被革职回京。八年春南归,居苏州饮马桥,时与陈失、宋翔凤相交,切磋经学。十年返德清,后展转绍兴、上虞、宁波、上海等地。同治元年(1862)春抵天津。四年秋,经两江总督李鸿章推荐,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六年冬,任杭州诂访经精舍主讲。其间,先后至菱湖龙湖书院、上海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长兴箬溪书院讲学。十三年,在苏州马医科巷购地建宅,屋旁余地成曲尺形,叠石凿池,栽种花木,题名曲园。此后,往返于苏杭之间。光绪二十四年,因年老辞去诂经精舍讲席。二十九年,乡举重逢(中举人满60周年),复任翰林院编修。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907年2月5日)卒,葬西湖三台山东麓。临终前作留别诗10首,代讣辞行。瑞安孙诒让作《哀世丈俞曲园》挽联云::           一代硕师,名当在嘉定、高邮而上,方冀耄期集庆,齐算乔松,何因梦兆嗟叱,读两平议遗书,朴学销沉同堕泪;     卅年私淑,愧末列赵商、张逸之班,况复父执凋零,半悲宿草,今又神归化鹤,拈三大帙手墨,余生孤露更吞声。     俞樾为清末一位大学问家,撰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文疑义举例》、曲园杂纂》、《俞楼杂纂》、《茶香室丛钞》、《曲园自述诗》及《右台仙馆笔记》、《老圆》、《骊山传》、《梓童传》、《七侠五义》(改编本)等学术著作。所作笔记,搜罗宏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不少参考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达250卷。能诗善联,《清史·俞樾传》评曰:“所作诗温和典雅”。楹联则公认为大家巨擘,作品极为丰富,自编成八卷,皆收入他的《春在堂文集》。     俞樾与李鸿章同为曾国藩的门生。两人所走的道路却大相庭经。李鸿章一心从政,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俞樾却埋头文字,“学究天人际,名垂宇宙间。”曾国藩评价他的两位高足,曾坦率地说,他不喜欢象李鸿章那样醉心于爬官,但也不愿意象俞曲园那样专攻学术。但俞樾倒是自得其乐,他的著名自挽联云: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俞樾的楹联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创作联,共六卷。即《春在堂楹联录存》五卷,《春在堂挽言》一卷。另一类是集联,共有8种。《春秋人地名对》,载入《春在堂全本》之《曲园杂纂》,另有七种集碑字联书,未收入《春在堂全集》,而是收入清雷  《娱萱室小品》,简介如下:     1、《峄山碑集字联》,原碑为小篆。全书收联99副,自五言至十七言不等。     2、《校官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100副,自五言至十二言不等,以七言最多,占70副。     3、《曹全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97副,自五言至二十五言不等,其中七言占62副。     4、《鲁峻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103副,自五言至八言均有,七言占61副,八言39副。     5、《樊敏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109副,其中五言六言只有三副,七言八言各50副。     6、《纪太山铭集字联》,“太”又作“泰”,原碑为唐玄宗所书隶书崖刻。全书收联81副,其中五言六言各六副,九言十言十一言各一副,七言八言各30多副     7、《金刚经集字联》,此佛经为东晋鸠摩罗什译,历代有书迹多种,如唐王知敬、宋赵安仁等人均书过此经。全书收联98副,其中四言八副,五言32副,六言六副,七言37副,八言12副,十言十一言十二言各一副。     集字联虽亦称集联,实则不同于集诗、集词、集文。后则是集成句,上下联皆非自己创作。而集字联乃集字成句,与平时创作联语没有什么不同,因所集字限于碑帖,故难度更大。 二     在联史上,称圣者,称大师者颇有几人,前如李渔、纪昀、孙髯、阮元、梁章钜,后如曾国藩、王闿运、方地山等,但似乎都不若俞樾更加合格。俞樾可称专业联家,数量既丰,水准亦高,集前贤大成,融合众长,转益多师,兼备诸体,并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前人谓其联“诗味浓、意境远”,写景有“天然画意”,抒怀则有“古中遗风”。内容亦不失广阔。时人谓其与纪昀并称为清代楹联两大家。     俞樾的楹联,工稳大气,平淡从容,初读不觉夺目,久读则味之愈浓,如陈年老酒,无穷意蕴始徐徐而出。读看其挽姚夫人联:     四十年赤手持家,卿死料难如往日;     八旬人白头永诀,我生亦谅不多时。 初读似无长歌当哭之语,细读则味出先生老年丧妻之沉痛,感情真挚,有陶潜之笔调也。     又有名胜联如:     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     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飞。     此题南京莫愁湖联。从表面上看,和彭玉麟、李篁仙那种“境界似春花秋月”般笔调相比,要平淡、朴实得多。但品味再三,始觉是少有之大手笔。联语高度概括了莫愁湖的主要特征物精华所在。既有碧水青莲、画栋雕梁的美丽景色,更有朱元璋与徐达对奕及美女莫愁远嫁卢家的久远历史传说,最富幽情深意。语言锤炼浓缩,境界幽远。     再看其题戏台联一副:     一部廿四史,演成今古传奇,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     百年三万场,乐此春秋佳日,酒座簪缨,歌筵丝竹,问何如绿野平原。     此联稍见词墨飞扬,但与古今其他刻意构思、追求轰动效应的戏台联相比,还是显得沉静、平和,但其内容充实,概括性强,对仗工切,字字精纯湿润,落落大方,当推佳作。     俞樾联并非一味平淡,其于平淡之中,有时则显奇崛之气。如其赠人联:     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陈同甫一流人物,如是如是;     醉吟几篇旧诗,闲尝数盏新酒,白香山六十岁时,仙乎仙乎。     此为贺清末名吏、诗人金安清六十寿联。吴恭亨则评曰“浑成可喜“(见《对联话》)。上联前两句由陈同甫(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文中成句化出,下联前两句则由白香山(白居易)诗句化出。同时将金与陈、白两人并举,虽过甚其辞,但契合金的性情、(民国人胡君复称之“喜谈经济,意气浩然”)才华及六十寿辰,可谓巧妙。     俞樾的集碑字联,古朴浑成,静穆深远,其中有不少名作,久传于世,惜今人未识乃先生作也:     书有未观皆可读;     事经已过不须提。(集《金刚经》)     观五岳而知众山小;     凡百川咸于大海归。(集《纪太山铭》)     古人所重在大节;     君子于学无常师。(集《樊敏碑》)     清绝作诗无俗字;     闲来叩户有高明。(集《校官碑》)     俞曲园和彭玉麟是儿女亲家(彭之孙女嫁俞之孙),彭死后,清廷为他的饰终之典甚隆重,并在西湖为他建立专祠。祠联由俞曲园撰写,长达三百三十四字。为俞氏平生最长之作,也是晚清著名长联之一。联云:     伟哉斯真河岳精灵乎!自壮年请缨投笔,佐曾文正创建水师,青旛一片,直下长江,向贼巢夺转小孤山去,东防歙婺,西障湓当,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秀才本色,外授疆臣辞,内授廷臣又辞,张林泉猿鹤,作霄汉夔龙,尚书剑履,回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飞舞远临海,虎门开绝壁,巉崖突兀,力扼重洋;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遗迹,见者咸肃然动容,谓规模宏阔,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     悲夫今已旂常俎豆矣!忆畴昔倾旧班荆,藉阮太傅留遗讲舍,明镜二潭,勤营别墅,从珂里移将退省庵来,南访云栖,北游花坞,岁岁追随到烟霞深处,两翁契合,遂联儿女因缘;吾家童孙幼,君家女孙亦幼,对桃李秾华,感桑榆暮景,粤峤初还,举步早怜獘壁,吴阊七至,发言益觉    ,鸳水遇归桡,俄顷流连,便成永诀;数日前于右台仙馆,传报噩音,闻之为潸然出涕,念风物不殊,琴歌顿杳,老夫何忍拜公祠。     清代长联多为仿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而此联则完全是自出机杼。上联若传记,下联似悼文。由于所挽对象彭玉麟以今天目光来看,是一个镇压农民起义的统治阶级人物,我们无法对此联的思想内容予以肯定。但艺术上的成就则是出类拔萃的,叙述如诉如泣,感情真挚,语调凄恻,令人读后悲从中来。语言全为散文句式,变化多姿,畅若流水行云。梁羽生评曰:“俞曲园是站在清廷这边立论的,但撇开‘观点与角度’不谈,此联洋洋洒洒,却是堪称以文为联的代表作。”(《名联谈趣》) 三     楹联创始之初,多为骈文和格律诗格式,后又融入词、曲句式。明清两代股文盛行。八股文,又叫八比文。单看一股,颇似散文,然比较两股,则形如排偶,这种文体对楹联影响较大,使楹联向语体倾斜,形成散文化倾同。即联中句式颇似散文,或是文言文,或是口语。如陈兆庆题黄鹤楼联: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头,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哪管它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这副对联是晚清楹联散文化的最佳例证。且看上联起句“一枝笔挺起江汉间”,三二三节奏,显系散文句式;第二小句“到最上头”,一三节奏,更接近口语;结句“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直吞将”以虚字递进,两个五字句自成排偶与律句有别,律句是二三节奏,这里是三二节奏,与大观楼联“五百里滇池”同样是散文句式。尤以下联“哪管它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与口语无别,使人耳目一新。 晚清楹联诸家中,联语皆或多或少有一些散文化趋势。如曾国藩,时人谓之以“文章格式入对”,亦即散文化。而真正将散文化推至极境,无疑就是俞樾了。早在20世纪30年代,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就指出:“俞曲园作品,辑有《楹联录存》,已达六百余首,间雅有散文化。”今人赵隆生则认为:“俞樾联语之散文化,为后人制联开出无数法门,为对联文体的辟疆扩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见其长文《论俞樾联语之散文化》)     俞樾联语的散文化,首先表现在字数与句式上,穷极其变,错落有致,请看其题杭州仓颉祠联:     上溯羲皇画八卦时,文字极舆,秦而篆,汉而隶,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例;     高踞吴山第一峰顶,川原环抱,江为襟,湖为带,看从此菁华不启,振兴两浙人才。     再读其题衡阳船山书院:     论船山先生所著全编,得三百余卷之多,经史子集,蔚一代奇观,承其后者,勿徒争门户异同,汉详名物,宋主义理,各在师承,总不外古大儒根底实学;     卜衡岳胜地而开讲舍,看七十二峰在望,春夏秋冬,备四时佳境,登斯堂也,尚共矢晨昏黾敏,出建功勋,处修节操,交相自励,以毋负老尚书创建初心。     两联中,从三字句到十字句,皆有所用,句式随意变化,非诗体所及。作者运用这种散文句式,不独追求外形上的繁复之美,实亦为内容所需。主要是增强表达能力,开启叙事功能。     二是喜用虚字,善用虚字。如前所述其贺金安清六十寿联,其上下联末句虚字的使用,给人以深刻印象。“如是如是”,乃急语而重复之,“仙乎仙乎”,则连用平声语调则显悠闲舒缓。两语皆神态毕现,虚字入联且又重复运用,最见匠心也。     三是造语平易,明白如话。文言是一种散文化,口语则又是一种散文化,如其贺高滋园九月二十四日六十寿联:     官两浙近廿年,以二品归田,仍在白苏旧治;     过重阳刚半月,为六旬介寿,恰当黄菊新花。     联中句子,皆近口语,不觉有对,却又对仗极工。下联首句“过重阳刚半月”,简直与“过春节才两天”一模一样。     又如集石经峪金刚经字成联云:     园乃其小,山亦不深,颇得真意;     食尚有肉,衣则以布,自称老人。     四是不避宽对,不工而化。俞樾的楹联,总的来说格律是比较严谨,但由于追求散文化,势必在平仄、对仗上有所打破,出现失替、失对、破偶等现象。但他决不以文害意,削足适履,其结果是其联语不工而化,愈显流动、摇曳之美。如自题俞楼联: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此楼成矣;     傍山北山南沿堤选胜,恰在六一泉侧,其胜何如。     此联中间六字句,上下联平仄完全相同,可谓大面积的音韵不协,但读之却浑然不觉。觉之又不以为碍。“五百年”“六一泉”皆蕴意深厚之典,熟于心眼,若随意更易,反觉不佳。这恰如彭玉麟一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上、下联未七字句亦同样之病也,然世人不以为病,反以佳联视之。     综上所述,俞樾联语,于字法、句法、章法上都力图突破陈规,竭力追求散文化,从而铸就既工稳又变化,既沉雄又流动的独特艺术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張伯驹诗钟分咏体鉴赏       作者:刘锋    张伯驹(1897-1982),原名家琪,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后过继给伯父張镇芳。早年曾与袁寒云(袁世凯之子),張学良、卢小嘉(卢永祥之子)并称民国四公子。    伯驹先生是著名书画收藏家。1956年他与夫人潘素(金碧青绿山水画家)共献书画名迹22件于国家。这些名画都是他重金收集,不惜举债购买而得。其最著名者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張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先生曾经喟叹:"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千金一掷,魄力过人。......我买它们不是为了钱,是怕他们流入外国。" 先生爱国之心可昭天日。然而1958年仍不免错划为右派。文革中更惨遭迫害。    伯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造诣颇深,一生填词数千首,著有《丛碧词》和《丛碧词话》。先生和天津寇梦碧先生的词一直是我景仰的高山。    伯驹先生极擅楹联,著有《中国对联史话》、《素月楼联话》等楹联专著。1956--1957曾主盟诗钟,尤擅诗钟分咏体,允为当代独步。更以集句作诗钟分咏,其作品之丰富,其艺术水平之高不仅空前或许也是绝后的。    对先生诗钟作品进行赏析非我力所能及;任凭先生作品从此湮沒亦情何能堪,谨以此作引玉之砖。      1  诗钟分咏 (金主亮 麻子)   千秋谥法俦隋帝;九姓江山买美人                  【注释】:    金主亮是指金代海陵王完颜亮。完颜亮(1122~1161)   中国金代皇帝。史称海陵王。女真族,金太祖之孙,金熙宗朝官至右丞相兼都元帅。太保领三省事。1149年 完颜亮谋逆,刺杀熙宗,当上皇帝。1151年迁都燕京(今北京),以后不断侵略南宋。1161年完颜亮所率大军在采石矶试图渡过长江,为宋虞允文所败。又企图率兵从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渡江,因军中发生叛变,海陵王被叛军等杀死。其生活荒淫无耻,史有明載 ( 读者可参看《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慾亡身》)。谥号为:"炀"。隋帝指隋煬帝。    麻子是引用了清代的一个故事。同治年间,清宗室宝廷典试福建。闱后取道浙江,游富春江,坐的是有名的〝江山船〞。江山船,从明初以来,就归〝九姓〞经营,称为九姓漁户,此九姓原为陈友谅部下,陈失败后不肯降明。明太祖为惩罚叛逆,不准他们上岸谋生,以打渔为业。慢慢渔船演变为花船。宝廷所坐花船的船娘叫檀香,长身玉立,脸上有几点白麻子,后被宝廷纳为妾。宝廷也为此丢了官。这一段风流韵事被李慈銘写成一首七律,中间有两句是:〝宗室一家名士草,江山九姓美人麻〞。以后又被曾朴写在小说《孽海花》中,很热闹。【鉴赏】:    诗钟分咏体本是才子词人卖弄才华的一种方式。诗钟以钟限时,己经很难,出题又都特别刁鉆,是故意为难人的。就如此题,作者如何把金主亮和麻子如何放在一起?跨度有多大?需要多大的笔力,而且作出诗钟来还要使人觉得不生硬,不堆砌。    作者的思路是将金主亮--江山--美人和麻子--美人放在一个框架中考慮,然后组成一联的。但诗钟分咏体的規则是不能说破,句中不能出现金主亮和麻子字样。这就要走偏锋,最好要用典。这就需要作者有丰富的知识。    历史上有谁能和金主亮相类:只有隋煬帝,夺位相若,武功文才相若,荒淫无耻相若,更巧的是谥号相同。作者使用典故何等纯熟,让我等后学只有叹为覌止。    诗钟首先重視对仗,要求比律诗还严。但更重立意,贪色误国。麻子颇难遣词,如何能立意高雅。作者却由此引伸出一段文人韵事,手法颇值得称道。对仗立意遣词用典都很妙。     2  诗钟分咏  (东昏侯  华山)    妃子步中金菡萏,仙人掌上玉芙蓉【注释】:    东昏侯指齐废帝萧宝卷,妃子指潘妃,步指金莲步。菡萏,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齐废帝东昏侯宝卷……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同书 又载:"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华山又称太华,在陕西华阴县,山势高峻。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云笈七签》中说: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 “仙掌之形,莹然在目”。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芙蓉也是荷花的別称,这里指芙蓉峰。崔颢曾有一诗《行经华阴》描写华山,:〝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诗中称 “天外三峰”的,是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鉴赏】:    诗钟分咏出题讲究两题离得越远越好,作诗钟的人要把他们拉在一起,不能各说各话,这样才見筆力。 能把东昏候和华山一人一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莲花,即东昏候--潘妃--步步生莲华和华山--天外三峰--芙蓉峰。而有此思考才有遣词造句修辞等等。即以字面对称而言,妃子步对仙人掌,金菡萏对玉芙蓉称得上是富丽精工。往深处想,写莲花位置一下(金菡萏)一上(玉芙蓉),且一人工,一天然才不滞,才見匠心。    伯駒先生曾自道:"......分咏体以毫不相干两题上下分咏,有时竟妙语天成,较嵌字体尤饒意趣"。本联可作如此看。至于两比无甚关联,且无甚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既不响,唱亦无味。     3  诗钟分咏  (隐士   冯道)   七里江上双鬓老,五传朝代一身全                       【注释】:      真隐士而又享有大名的是严光(子陵),七里江指富春江,中有严子陵钓台。严子陵钓台位于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 乘船从富阳到桐庐会经过富春江上风光最美丽的一段--七里泷。沿江有一片古朴的建筑,高阁连亘、粉墙黛瓦、飞檐翅角,这就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钓台是东汉古迹之一。因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绝“谏议大夫”之官位,来此地隐居垂钓而闻名古今。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孟浩然、李白、范仲淹、 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郭沫若、巴金等都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人。历仕五朝,颇遭人诟病:后唐(公元923年~ 公元934年)、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0年)时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在契丹任太傅。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48年)时任太师。后周(公元 951年~公元959年)时任太师、中书令。曾著《长乐老自叙》。冯道这个人比较复杂,个人道德比较好,被很多人称道;政治道德很差,有奶是娘,甚至媚事契丹,被欧阳修骂为奸贼之尤。当代的史学大家范文瀾指责他甘当奴才的奴才。读者有兴趣可参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的《冯道传》。    【鉴赏】:     隐士和冯道其生平完全相反,应该如何写?写冯道就得写出特点,他的特点是五朝元老,这是一 ;因之下联就得一个能和冯道匹配的隐士,否则上下联就不称,如何相称?这是二;用严光和冯道相对问题就解决了。冯道太热衷于做官,而严光是真的隐士,逃避做官,对比极其强烈。如何找出共同点?这是三;两人也有共同点即:仕也好,隐也好,也都能双鬓老和一身全。对这样一副对联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选材的功夫。   诗钟两比,出比和对比须铢两悉称,又合天然。若一比雄健,一比尖巧;一比富丽,一比蹇促;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这样的诗钟就不如不做了。 常人作分咏体,两分咏竟毫不相干。其实诗钟最可贵也最难者是两者相关,表达出一个中心意思,这样才不散。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作者:刘锋    (一)  关于无情对的讨论    关于无情对的讨论,无论是楹联报、对联杂志或者是对联网站都己经有很多,尤以2007年最为热闹。    据《中国楹联报》报导,李先鸿先生出了一本无情对的专著《无情对品趣》,还撰写文章论述无情对。他引用清代《稗类钞·流水对》中的一段话:"对联仅对字面,而命意绝不相同者,世所谓流水对者是也"。什么是无情对沒有说明,又多了一个问题,无情对就是流水对。    至于"世所谓流水对"是什么,即清代公认的流水对是什么。据王力在《汉语诗律学》第十五节中说:“普通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依原则说,他们的地位是可以互换的,即使出句换为对句,对句换为出句,意思还是一样。但是偶然有一种对仗,却是一意相承,不能颠倒,这叫做流水对。”或者如辞源所说:"凡对偶的上下两句意思相连串的即流水对。一言而蔽之,普通的对联是并行对仗而流水对是串行对仗。于是有人又引申出串对这个术语。    还有一种讨论,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还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时间;比如上联:三星白兰地。下联:五月黄梅天。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下联指天气,上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什么是无情对也还是沒有界定,却又提出了一个羊角对的问题。    于是又有关于羊角对的讨论,王彭年先生撰文,指出诗钟和羊角对的关系,说:诗钟在始创期间,曾有不少异名,莫衷一是。1885年,吴县俞廷瑛在《百衲琴·跋》中为了强调他朋友所起的名称,就说:"至於其名,或谓之为诗钟,或谓之为羊角对,要皆不知其所取义,又岂若百衲琴之称为典而确哉"。于是又引用向义在《文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诗钟》中曰:"(诗钟)又名羊角对,因求比偶相得,铢两悉称也。"另外,"角""各"同音,此名称也表示有着各对各的特色。至于为什么是羊角而非牛角或鹿角,这真的是"不知其取义"了。    (二)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    什么是无情对?无情对是指一副对联的上比和下比之间有落花有意和流水无情的关系。于是再重看《稗类钞.流水对》中的一段话:"世所谓流水对者是也"。就能够把无情对和流水对联系起来。但是此处所指流水对和通常所说的流水对不同。这里的流水是对无情而言。通常所说的流水对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对联中上比与下比的內容在时间上有前有后,即一条河水的上游和下游,或者是流水线工作的上线和下线。其二是这种在时间上前后往往表現为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因之上比与下比不能颠倒次序。    然而无情对的上联和下联两者就沒有关联吗?当然有关联。这种关联可套用刘禹錫的《竹枝词》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看似无情却有情,看似无关却有关。也还不够,再用杜牧的诗《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却似无情,我以为这是无情对的宗旨所在。    我们欣赏典型的无情对就会发現,对句总是以常人所意想不到的角度和出句相对,让人无法捉摸,类似于数学中的脑筋急转弯,初看对句有点匪夷所思。细想饒有趣味,越琢磨越有味道。    无情对和羊脚对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无情对的对句无迹可寻,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于是无情对又说成是羊角对。《埤雅·释兽》说: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据《历代诗话》中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者,吟泳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虽然是说诗,却把无情对的特点和妙处都指出来了。    (三)  关于无情对的要点     一副好的无情对必须有三个要点:其一是上下比必须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其二上下比之间的联系必须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其三全联应幽默风趣,虽另有寓意在但要出以调侃、讽刺。     要做到这三点是很不容易的。这就对对句(下比)和出句(上比)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先谈下比,首先要求下比和上比逐字相对,越工整越好,而且词类也要相对,不宜是宽对。第二个要求是下比无情而又有趣,要出人意料。这就要求下比至少有一个词需有两层或多层意思,要求字对而意不对,这样就会产生极强的歧义效果,让人忍俊不禁,有一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却又有机智 ,充满了幽默。因此又带来第三个要求,即在下比用某个词语的一种意义作字对时,又借它的另一种意思(而且是常用的意思)却全然不对。这就是所谓的借对。这一点看下列典型的无情对的例子自然明白。     再谈上比,要下比无情而又有趣,则上比就要谨严;下比俗不可耐,上比則越雅致越好。总之两比之间反差要大,这样会起到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  无情对举隅     著名的无情对有:     1 “杨三己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杨三指同光名伶十三绝”中的名丑杨鸣玉(1815-1879年),因排行第三,故人称杨三,江苏甘泉人(属扬州市),道光年间来京。其武功精湛,以迅捷轻灵,塑造人物栩栩如生而时称一绝,堪称武丑行中之鼻祖。     这副无情对是骂李鸿章的。故事出在晚清:李鸿章是晚清朝廷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出为总督,入为內阁宰相,显赫一时。他在兄弟中排行属二,被称为李二先生。中日甲午战争时,朝中人士大多主战,独李鸿章主和。由于西太后开始时也主战,故李鸿章遭严谴,剥去黄马褂。甲午之役战败之后,又由李鸿章出面求和,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朝野爱国志士,更把满腔怒火,发泄在李鸿章身上;作文撰联,群起而攻之。当时有位名伶刘赶三,善演丑角,一天演出《鸿鸾喜》中的金团头,在台上插科打诨对伙伴说:"你要好好干,不要剥去黄马褂,拔去三眼花翎。"恰遇李鸿章的侄子也在场看戏,听后大怒,立即上台打了赶三好几个耳光,经人劝阻方罢。赶三遭此侮辱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抑郁在心,不久竟因而弃世。时人就此事而作联嘲讽曰:赶三一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由于"赶三一死"和"李二先生"有些对不上。因杨三也是己故名丑,经过辗转相传后,赶三变成了杨三,因而也就有了这一著名的无情对。    对句的"先生"有两意:先出生是第一层意思对己死亡,属字对。但先生常用作名词,是对人的尊称,和己死全然不对,令人错谔。而下比前面尊称李二先生,后面又直指汉奸,作者情感极其强烈,这才是无情对。        2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这一副无情对很有名,传说是晚清何淡如所作。何淡如(1820-1913),名又雄,字淡如,以字行。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人。1862年(同治元年)举人。初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教谕后以学廉设馆省城(今广州市)龙津义学。据说何淡如文思敏捷,擅作联语,尤以广东方言(亦称粤语、广州话)写谐联著称,雅俗共赏。工妙之处,令人捧腹,当时颇负盛名。。民国三年(1914年),梁纪佩先生,因“先生(何淡如)之绝妙谐联,予幼时颇耳熟,今忆录以附之铅椠,俾成斯卷,供诸海内同好,为茶前酒后之助。”之故,辑成一卷,名曰《何淡如先生妙联》,。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即載入其中。但作此联的缘起却不得而知。    另一种传说对此联缘起说得比较清楚。清末民初,某日,一群门生给老师做寿,有人出了一副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良久,下联仍无着落。刚好一位留欧的门生赶到,说:“这有何难哉?”跟着随口而出:“法国荷兰此利时”。众人深思片刻,无不绝倒。两者参看对准确理解此联很有帮助。    有人说"公门桃李争荣日"是一句唐诗,但未从唐诗中查得。另据《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一节的记載:或谓仁杰(封为梁国公)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是恭微狄仁杰(封为梁国公)桃李滿天下之意。    此联以西欧三个国家名相对,法对公,国对门,法国又对公门。荷兰既做国名,又分别是两种花卉荷、兰;桃李既指学生,又分别是两种树木桃、李;如此相对,相映成趣。比利时作国名,和争荣日根本不相对,借用“比利之时”意与“争荣之日”相对則意味深长,讽刺意味亦寓在联内。此联三处对仗,字面对仗十分工整,而两用借对,高明得很。    3  “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这个无情对也有一个故事。张之洞早岁登第,名满都门,诗酒宴会无虚日。一日,在陶然亭会饮,张创为无情对,对语甚夥,工力悉敌。如“树已半枯休纵斧”,张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李慈铭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先看李慈铭的对句“萧何三策定安刘”,和出句“树已半枯休纵斧”字字相对,字面对仗十分工整,此处萧也作簫,刘也是一种武器,(记得武侠小说作家独孤红《铁血柔情泪》第八章曾经描述过这种武器,称为八宝铜刘,也就是独脚铜人,在古代兵器中属于重武器。)这就看出作者的学问和借对的技巧。    再看张之洞的对句“果然一点不相干”,不仅和出句“树已半枯休纵斧”字字相对,更加匪夷所思,果(实)对树,己对然,己经出人意料;(指)点对枯(死),对仗又进一层;干也是一种武器,即古代的盾,正与斧相对,陶潛诗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存(历代帝王庙祭祀用干戚之舞:干是盾,戚是斧,皆为古代兵器。干戚象征“武”。干戚之舞是舞者手执干、戚起舞,表现王者武功,故亦称武舞)。曾有人解释:“干”对“斧”,以虚字作实字解矣,工绝。这就是强作解人了。树已半枯休纵斧另有一层意思,人过中年不要过分贪恋色慾,有调侃的意味;张之洞的对句对此作了极轻松的回答,果然一点不相干,当然就比李的对句高明了。    4  三径渐荒鸿印雪,两江总督鹿传霖    也有一个故事:光绪时,天津富翁某尝自拟上联,嘱人对之,句曰:"三径渐荒鸿印雪;两江总督鹿传霖"。这一副无情对对得极好。字字对得工稳,且上句雅而下句俗。    至于鹿传霖亦是一时名人,是張之洞的姐夫。记忆中似乎沒有当过两江总督。据《清史稿》列传225记载:鹿传霖,字滋轩,直隶定兴人。以举人从钦差大臣胜保征捻,授同知。同治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广西知县。(光绪)二十四年,召授广东巡抚,旋移江苏,摄两江总督。......授两广总督。旋命入直军机。......历拜体仁阁、东阁大学士,......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文端。据上述,鹿传霖曾短期的摄过两江总督,則此联当作于光绪二十四年或稍后。附<<网络联友优秀无情对选>>由网络编辑部搜集:001 出句:海啸 [小马]对句:陆游 [老曾]002出句:被窝 [被窝] 对句:席勒 [盖世太医]003 出句:镇痛 [无理] 对句:乡愁 [村人] 004出句:热门 [流苏] 对句:黑板 [城谿先生]005出句:结果[无情小子]对句:培根[无情小子]006 出句:装孙子 [阳子] 对句:容祖儿 [子映] 007 出句:无情对[俗人]对句:有意思[俗人]008 出句:公安局[佚名]对句:婆罗门[菊子]009出句:雷音寺[笑明儿]对句:电话亭[笑明儿]010出句:胖大海[推理之绊]对句:瘦西湖[推理之绊]011出句:马蹄韵[佚名]对句:羊角风[老陆]
012出句:雷峰夕照 [--衣如雪--] 对句:电影周刊 [LANLONG888] 013出句:狗拿耗子 [柳絮飘]对句:马上添丁 [陈远清]014出句:富士胶卷 [大漠孤烟]对句:贫僧糊涂 [大漠孤烟]   015出句: 权当儿戏 [水 之 韵]对句: 责任公司 [田园微风]016出句:红豆生南国[古   句]对句:翠花嫁北京[竹萧梅林]017出句:阿姆斯特丹[胡 马]对句:老婆她很白[陈远清]018出句:大海非人造[星之吻] 对句:小泉是畜生[逸雪道人] 019出句:三生石守信[云中君]对句:千里马加爵[无为而为]020出句:皓月一盘耳[金牙]对句:红星二锅头[金牙]021出句:一分三鼎足[xhr581]对句:四两二锅头[醉 驴]022出句:凝眸无限意[佚 名]对句:对角几何形[谢青堂]023对句:金圣叹内子 [云飞鹰游]出句:玉门关外人 [西安闲人]024出句:天上弯月亮 [WWMMM]对句:时下正风光 [逸雪道人]025出句:莲子心中苦 [雪莹霜] 对句:蒲公额外欢 [玉 竹] 026出句:三月桃花雨 [冬儿]对句:十分浪费钱 [007]027出句:人生欲望多 [柳絮飘]对句:马克思名大 [柳絮飘]028   出句:大肚容人非我[我老人家]对句:小心色鬼是他[我老人家]  029   出句:文明城市人民建[大江东去] 对句:武汉地摊女子开[大江东去] 030 出句:屏前拂晓无情对 [赤兔马]对句:台北分明有意图 [二小姐]  031   出句:与水平分天一色 [半墨斋主]对句:加油爆炒地三鲜 [半墨斋主]032出句:作别曾逢正圆月 [对面说联]对句:从来不看大长今 [对联说联]033出句:远避风头云自在 [不胜酒] 对句:不拍马屁道难行 [孤星寒月] 034出句:四野边声连角起 [无名小子] 对句:首都央视接人回 [老柴可以] 035出句:盗取银河一桶水 [都市村夫] 对句:酿得青岛五星啤 [雪中吟行]036出句:超然物外求真我 [陋檐听雨] 对句:张也街头奏吉他 [逸雪道人]   037出句:为报倾城随太守 [无名小子] 对句: 消防漏洞找公安 [纪晋唐] 038出句:引下庭云疑有恨 [浪痕]对句:骂中国电信缺德 [浪痕]39出句:我见其山皆瘦竹 [大肠世家]对句:君云本月不宽松 [大肠世家]040出句:马上相逢无纸笔[无名小子]对句:车间待遇有规章[无名小子]041出句:轻滴玉露舒眸子 [三少微笑]对句:再起花心掌嘴儿 [二婆大哭]042出句:月下轻弹三尺剑 [简直]对句:时间紧迫一分钟 [简直]043出句:清风入殿三击鼓 [御赐金牙]对句:明日出门九点钟 [御赐金牙]044出句:不是梅花休醉我 [箫剑寒]对句:莫非方块能赢他 [人在江湖]045出句:花间偶得伤心句 [烛之幽]对句:日后你还好意思 [天花乱坠]046出句:寒蝉泣晚伤秋色 [潇潇客]对句:热狗饿时作午餐 [天花乱坠]047对句:每日打三针,几千欧币维他命[而为]出句:十年磨一剑,二百秦关任我行[楚女]048出句:乡下采风,一架瓜棚遮北斗 [孤峰倨坐]对句:山中避雨,半边竹笠寄东坡 [御赐金牙]049出句:关公不变节,身在曹营心在汉 [无情对]对句:刘嫂真出力,脸朝黄土背朝天 [无情对]050出句:巨浪正滔滔,子曰逝者如斯 [大肠世家]对句:大波圆滚滚,妻道生儿像你 [大肠世家]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郁达夫先生的楹联艺术  作者:浙江富阳 周根潮郁达夫先生“九岁题诗四座惊”,古典文学功底极其深厚,他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造诣,连有“文曲星”之称的郭沫若先生也自叹弗如。自幼在私塾里“对课”练就的急智辩才,使得他信手拈来的几副对子,副副堪称杰构,文光四射。诚然,比起这位文学家在小说散文诗词方面的成就与影响来,似乎这二十来副对联的份量略显得单薄了些,大概相当于一套西服上的几粒“纽扣”,却也质地考究,字字珠玑。郁达夫先生传世的对联数量并不多,目前综合各种资料,经笔者几年来刻意收集到的也就二十余副。且大多系达夫先生的即兴之作,牛刀小试,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下面试就几副有代表性的对联,在对仗、平仄、用典、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几方面作一粗浅剖析。“一”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当平而用仄,“⊕”表示当仄而用平。 一、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扬海内; ⊕▲▲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这是一副上下联各三句的长联,三句依次用五言、四言、七言句法。该长联是达夫先生挽胞兄郁华(曼陀)联。郁华任上海租界内中国法院法官,1939年11月23日,被日伪特务杀害,远在新加坡的郁达夫骤闻噩耗,遂寄此联,寄托哀思,表达悲愤之情。达夫先生在翌年2月20日的《星洲日报.晨星》上刊登悼文:“我身居海外,虽然不能亲往祭奠,所以只能撰一哀挽联语,遥祭富春江上,略表哀思。”悼文结尾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在一个简短的略历里,是看不出他的为人正直和临难不苟的态度来的,可是最大的证明,却是他那为国家为民族的最后一死……不过死者的遗志,却总是要我们未死者替他完成,就是如何的去向汪逆及侵略者算一次总账”,谁知,抗战胜利之时,1945年8月29日晚上,达夫先生自己也命丧日寇之手!实现了他早在1937年就说过的“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铮铮誓言!挽联上联首句用《世说新语.贤媛》晋谢道韫鄙薄丈夫王凝之的典故:“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里借喻兄弟二人,遭到当时社会上某些人的敌视;次句引用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表示二人面对黑暗反动势力坚贞不屈;第三句说他们兄弟俩各自在司法界和文学界有好名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下联首句充分肯定了郁华之死的意义;次句用“雨夜”凄凉来渲染悲伤气氛;第三句表达了誓死复仇的决心。“辽东”,泛指日寇侵犯中国大陆最早占领的东北地区。末句是全联的高潮,可谓“化悲痛为力量”,这副挽联与此前达夫先生的挽母联:“无母可依,此仇必报!”相得益彰,前者椎心巨痛,感天地、泣鬼神,后者则此恨绵绵昊天罔极,面对仇敌目眦尽裂,欲寸铁见血,都具极强的震撼力! 达夫先生的挽兄联,句式是古代楹联常用的格式之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音节特别优美!是联语中难得的佳品。 二、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一一▲▲一一▲ ,⊕▲一一▲▲一 这是达夫先生脍炙人口的七律诗篇《钓台题壁》中的颔联,这首诗,郁达夫1931年1月23日写于上海,原来小序云:“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安在耶?因而有作。”表现了当时写此诗的背景与动机,整首诗是在当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为感怆时事,担忧祖国命运的书愤之作,当时未发表,同年3月,题于严子陵祠壁。此联乍看似有些香艳气,其实不然,上联写在白色恐怖下,爱国有罪,愤世伤时之情不容正常流露,不能不托于佯狂,因而承认自己过去有过这样的狂态;下联写现在,如果感情太激动,纵谈放论,不加克制,就难免连累“美人”。这里的“情多”,实际上是指感情激动;“美人”指交往甚密的一班朋友,当时最有可能的是鲁迅先生等人,鲁迅先生最为反动派所注目,曾密令要通缉他的,而且,像柔石等几个左翼作家竟惨遭杀害。这些都是使用了借喻手法,“美人香草,以喻君子”,这在《楚辞》中早就惯用了的。 三、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一⊕▲一一▲ ,▲▲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先生的一副居室联,在当时黑暗残暴的政治环境中,清高的郁达夫先生不想随俗,更不愿媚俗,宁愿“耽懒”,也不愿与丑恶势力屑小之徒同流合污,同时也表明了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崇高人格! 四、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 一一⊕▲一一▲ ,▲▲一一▲▲一 这一副对联则完全是文人雅士的逞才之作,把一份优雅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今天读来仍倍觉亲切,无疑作者写此联时心情一定很不错,真正的情景交融。这三副对联与前面的长联不同,全部符合马蹄韵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堪称楹联极品! 五、爽气自西来,放眼得十三湾烟景; ▲▲▲一一,▲▲▲⊕一一⊕▲ 中原劳北望,从头溯九万里鹏程。 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题于新加坡挹翠楼的一副长联,上联状物写景,下联抒情,身在南洋异国他乡的游子,仍念念不忘祖国,“中原北望”,心系祖国的抗战大业,情真意切,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同时,一个“劳”字,从字面看,还有呼吁和感谢当地华侨参加祖国抗日事业的意思,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到了“最严峻的时候”,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也到了如毛泽东所说的“战略相持阶段”,异常严酷和艰难!郁达夫先生显然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抗日战争是一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任重道远,因此,须“从头溯九万里鹏程”。 六、山静白云闲,辉耀一楼花萼; ⊕▲▲一一 ⊕▲⊙一⊕▲ 澜澄苍海晓,望迷万顷烟波。 一一一▲▲ ⊙一▲▲一一 这是为新加坡一幢名为虎豹别墅中柱撰的一副咏景联。郁达夫先生不愧文坛巨擘,将一副寻常题咏风景联写得如此大气磅礴!新加坡“山河有幸”!得留文豪墨宝!“江山也要文人捧”真被达夫先生言中了。 七、嗟月旦停评,伯牛有疾如斯,灵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问人间何世?胡马窥江未去,明珠漏网,我为家国惜遗才。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先生悼念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许地山先生的挽联。上联,悲叹文坛失去了许地山这样一位杰出的作家。“月旦停评”,取汉代许劭典故,传许劭好品评人物,其评论品题,每月变更,时称“月旦评”,“月旦停评”是说许地山去世,结束了著作生涯。郁达夫先生用此典,还有另一层寓意是以许劭之“许”来巧妙的暗喻许地山之“许”。伯牛,是孔子弟子冉耕的字。他生重病,孔去探望时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有疾”喻许地山生了重病,“灵雨空山”,因许的散文集名《空山灵雨》,这里借用、寄托作者对许地山的哀思,“涅槃”,佛教称僧人逝世登仙界为涅槃。“彼岸”佛教指超脱生死的境界。许地山先生好佛学,故以佛学语入联悼念他。下联痛惜国家失去了许地山这样的人才。当时日军侵华,所以联语发出了“问人间何世”的感慨,“人间何世?”语出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胡马窥江”,金兵于宋高宗时两次南侵,窥伺欲渡长江南下,这里即指日军侵华。“明珠漏网”,“明珠”代指许,“漏网”暗喻许的去世,这副挽联语意痛彻,感情真挚,用典遣词均与死者生平志趣紧密相关,可谓佳作! 八、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先生给徐志摩的挽联,徐志摩是近代著名诗人,曾任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等校教授,并主编过《诗刊》《新月》,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之一,郁与徐交谊深厚。1931年11月14日,徐志摩由南京乘飞机去北平,在山东济南上空失事遇难,达夫先生悲痛万分,特撰联哀挽。上联写徐志摩一生主要贡献以及死者与己的情谊和志趣。“两卷新诗”,指徐志摩的诗作《志摩的诗》和《猛虎集》。郁达夫先生与徐志摩曾是杭州府中学堂的同学,当时徐志摩是班长,所以是“廿年老友”,郁留学日本,徐留学欧美,故联中说“相逢同是天涯”。“佳人”这里代指徐志摩,犹云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如今再难相逢了。下联写诗人逝世前后的情景,“一声河满”,是唐代诗人张祜“河满子》诗“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句的缩写,指的是伤心落泪,“九点齐烟” 典出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此处暗指飞机失事山东上空。“化鹤”典出《搜神后记》:辽东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化鹤归辽,后常以此比喻人死亡,如乘鹤西归、驾鹤仙去等等。“华表”,古时设在宫殿、城墙或帝王陵墓前作标志或者装饰用的大柱,这里借指故里,相近于现代城标。这句意思指徐志摩仙逝,化鹤重归故里,末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寄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惨死的悲痛和挚友的深情。天妒英才,俊彦早夭,惺惺相惜,郁达夫先生的这副挽联,有一种凄艳绝伦的艺术美!同时,郁达夫先生还为徐志摩另挽一联:“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逝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归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与前联可以说难分伯仲,为同一个死者写两副挽联,在郁先生的生平中绝无仅有,可见作者与死者感情之深厚! 八. 芳草有情皆碍马;春城无处不飞花。(集罗隐,韩翃句) ⊕▲⊙ 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先生的一副集句联。集古人诗句作联,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如箩中拣花,撷来成联,除了对仗平仄,意境要工整相符外,还须忌生拉硬扯的弊病,故联界一直有“撰联容易集句难。”的说法,郁达夫先生饱读诗书,语藏丰富,随便拣两句入联,即成佳联,可贵的是竟然珠联璧合,严丝密缝,浑然天成!郁先生同时还集另一联:芳草有情皆碍马;人间送别不宜秋!(集罗隐,张昱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纵英才,一般联家很难企及! 九. 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郁) 国府主席,掌持主席国府,林子超然。(易) 这是文人间的一副游戏联,抗战初期,达夫先生一家避难到易家钺的家乡湖南汉寿县城,大文豪郁达夫先生的到来,受到当地文化界教育界的热烈欢迎,当地县长设宴接风,有“龙阳才子”之称的易家钺作陪,席间有人怂恿二人属对助兴。易家钺,字君左,曾是《扬州日报》文艺副刊“闲话扬州”主笔,因触及扬州当地文人痛处,引起扬州文人的不满,并被赶出扬州,(注:另一说是,易曾著《闲话扬州》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因书中有侮辱扬州妇女之语,引起扬州妇女界声讨,涉嫌诽谤,后由易与中华书局登报道歉收场。)达夫先生上联提及此事,有些揶揄的味道,易一时语塞,忽然瞥见当天报纸头版头条有则新闻:林森就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易家钺遂慢慢吟出下联。这副对联,难度极高,上联出得巧,下联也对得妙,当场赢得满堂掌声,一时传为佳话。
“吟诗作对”,前人把“对对子”与“做诗”相提并论,“古者幼学入门,必授以声律属对”,郁达夫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幼年时自然也在这方面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但要对出妙联,仅有这点还是不够的,纵观郁先生属对,笔者以为,他的楹联紧步其诗文,完全可独立在文学上占有一席之地,至少有下列艺术特色: 一、体例多变:除了七言句外,达夫先生还擅于长联,以五言句开头,七言句收尾。中间夹四字句、六字句,依据楹联内容,可长可短,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华实相扶,情文兼重,自然亲切。 二、内容深宏:达夫先生传世的近三十副联语,副副皆有深意存焉,浅学如我,自不能妄加揣测,但不论咏景、言志、挽人,皆不离“爱国”大义与追求自由、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联中的弦外之音、文外之旨,很值得读者咀嚼玩味,意味隽永。 三、用典精当。在所有可以称为“文学”的作品中,楹联大概是最最精炼的东西,因其体裁上的局限,必然要求撰写者以最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述,真正的言简意赅,演绎开来便是一篇很有分量的大块文章!为了说明问题,不可避免地必须用典,但用典是把“双刃剑”,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钻故纸堆”的境地,有“诗鬼”之称的李贺,其作品瑰丽典雅,但因用典太多,有卖弄文才、堆砌典故之弊,被后人讥为“獭祭鱼”,达夫先生,一代文豪,自然深谙个中况味,他在几副挽联中的用典贴切、自然、精当,使熟悉被挽者生平志趣的人一目了然,颔首称许,读者读来倍觉顺畅。 四、骈赋雅韵:达夫先生属对非常大气,深得古典骈赋精髓,体态典雅、气度雍容!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几副挽联吟咏起来,有一种“杜鹃啼血”的凄绝美,但又巧妙地规避了庙堂文学那种生僻晦涩的弊病,通俗明白,不事雕琢,更显作者情真意切,字字血、声声泪,不由人心不碎,不由人肠不断,具有极强的艺术震撼力。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它得到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平头百姓的广泛喜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对联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却始终未跻身“主流文学”的一席之地,因而不论在哪个时代,在大多数文人眼里,它显得挺“业余”,所幸,达夫先生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方家,却在楹联领域,不嫌卑陋,为后世留下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附:某将几年来搜罗的达夫先生其余几副对联缀后,以飨同好。 * 题新加坡愚趣园。 其愚不可及,斯趣有所为。 * 春联: 时去矣灵感不灭,春来也文运亨通。 * 题新加坡敬庐。 四面园林无限好,一楼风月不胜情。 * 题新加坡金马仑华林别墅。 华夏家声承上党,林园木石拟平泉。 * 题新加坡虎豹别墅偏柱。 家学宗风承上蔡,山居树石拟平泉。 * 贺曾觉之夫妇新婚: 旧日皇都,新秋天气;东南才子,西北佳人。 * 题杭州孤山放鹤亭巢居阁。 第三桥是苏学士堤,问夹岸垂杨,可似老梅冷淡; 不数武有岳鄂王庙,慨中原战马,何如野鹤逍遥。 * 游杭州西湖游戏联: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上联据西湖美景) 一茶四碟二份五千文。 (下联恰逢茶亭主所报食单账) * 集句联: (1)岂有文章惊海内;断无富贵逼人来。 (集杜甫·龚自珍句) (2)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集杜甫·晏几道句) (3)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摘龚自珍诗述怀) (4)直以慵疏遭物议;莫抛心力作词人。(集柳宗元·温庭筠句) (5)莫对青山谈世事,休将文字占时名。(集元好问·柳宗元句) * 挽杜南联: 扫专制毒,铸自由魂,若论先知,当在杨衢云尤令季之上; 以穷书生,研机械学,使得资助,可与爱斯坦马克尼齐名。 (以洋名入联,联中稀品) * 题杭州翁家山凉亭: 半庭人静莺初懒;九月秋迟桂始花。 * 题戚继光正祠廊明柱联: 拨云手指天心月, 拔剑光寒倭寇胆。 周根潮(修定稿)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邹宗德题邵阳宗教胜地对联赏析作者:赵健之儒、道、佛三教是我国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传统智慧的汪洋大海,它们相互融摄,构成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总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各个领域,而且对于现代中国乃至东方世界的社会人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成为我们了解神秘而博大的中国文化、获取智慧的知识宝库。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百业俱兴,宗教文化发展尤快,各地的寺、观、庵、庙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可观的旅游资源和对外展示的文化窗口。如何写好这方面的对联,透视我们这个文明大国的先进文化,去影响读者的思维、观念和行动,其意义就非常重大了。对楹联家而言,除了修炼自身的文学功底和联学功底外,更要有佛学、道学等边缘学科功底,方能胜任。我国知名的年青的楹联家邹宗德先生在这块领域有了很好的实践,我们不妨来赏析他题邵阳宗教胜地的几副作品,从中一定会有所启迪。新邵白云岩进山牌楼联揽胜悟禅机,但观岩上千秋月; 归程清足迹,犹带山间一片云。新邵白云岩是佛文化深厚之所。山腰有毗庐寺,由此一路向上,古木参天,石径通幽,直通岩顶之妙音寺,该寺有联云:“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风清洞古,风生洞,洞生风,风嘘风吸洞无心。”且不说制联之得失,但凭演说禅理便已维妙维肖。试观云卷云舒,山隐山显,风嘘风吸,月缺月圆,经多少生灭年,历多少生灭事,然江山依旧,人事皆新,此乃佛家所言“万法因缘生”所致,亦即客观规律使然也。作者始观之,终悟之,岩上之月,曾照古人,也照今人,时间无限,空间无限,宇宙之妙无限。正因为心有灵犀,悟此自然法则,也就水到渠成地写成此联。联文清新洒脱,平静中涌出哲理波澜。白云岩因白云绕岫而命名,游人从山上下来,清点旅屐,犹带白云一片,多么富有诗意的联想。换而言之,“一片云”便可“清足迹”,非佛而佛,非禅而禅,何劳高僧坐破莲台、磨破嘴皮说法呢?再看他的另一副题 武冈云山胜力寺联:云雾飘飘,卷不及朝暾明月; 山泉沥沥,响应着暮鼓晨钟。  “世上名山僧占多”,果然不假!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卢、侯二生入海求长生不死之药,结果一无所获,二人不敢回去复命,遂隐匿此“楚南胜地”云山,并修炼成仙,飘然飞去。胜力寺修建于唐,却源起于秦,道家亦称此为“六九福地”。修炼成仙诚然是虚妄,但佛理却是永怛。云山多雾,大多时候,只见其山腰至山顶间,云雾缭绕,或卷或舒,时聚时散,可就在这卷舒聚散间,许多时候还能看到初升的太阳和静夜的皓月,云山日出为壮观景象。这也反映出道教积极乐观的一面。胜力寺幽雅、空灵的环境可见一斑。尽管山中云雾飘卷不歇,而朝暾依然,明月依然,岂是云雾可卷及的?这就是佛家所持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心”之说。那多年来的暮鼓晨钟,是警喻世人不要妄性波动,累善积德,自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不信看那山泉,也在昼夜不舍地沥沥响应和鸣。联文中的云雾、朝暾、明月、山泉、暮鼓、晨钟,无不遵循“一心”之理;“飘飘”、“沥沥”、“暮鼓”、“晨钟”寓静于动,乃合因缘规律;“卷不及”、“响应着”又将禅机参透。整副联文,无说教之态,那深奥之理,借作者轻洒之笔竟和盘托出,犹如唐时玄奘大和尚在印度那烂陀寺说法时语惊四座,即为冥顽不灵者也会心生胜力而登彼岸也。有此一联,胜力寺无憾矣!我们再看洞口山门南岳庙进山牌坊联,他又如何走笔:据山门形胜,昭南岳道宗,天造秀云留帝住; 观岩下碧澜,挹雪峰爽气,地临市井亦心清。 洞口县之秀云观,座落在黄泥江畔的秀云山上,四周低矮,一峰独秀,前面碧水环流,视野开阔;右侧是街市繁华的山门镇,商贾云集;左侧村舍相连,鸡犬相闻;远眺雪峰在望,青翠如黛。该寺始建于宋,历元、明、清数代,不断扩建修葺形成以道教为主、道佛双参的胜地。因历史悠久和建筑群体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而香火鼎盛,元初宋太祖赐山名“秀云”,清嘉庆皇帝又赐殿名“南岳”。九十年代又经扩充翻新,现在盛况空前。同样是进山牌楼联,邹先生另具匠心:起句以“形胜”二字,便将此灵山秀水浓缩无遗,第二个分句点出“南岳道宗”,主次分明,尾句“天造秀云留帝住”来得自然俏丽,南岳圣帝焉不心安理得?下联侧重阐发教义,有“碧澜”洗心,有“爽气”清神,真道场佳境也,和上联紧密呼应。尾句才是压轴之语:虽近市井之喧嚣,尘世之烦忙,目睹种种,缘生缘灭,只有在此种环境下,方显出“心物不二,一体圆融”之真昧来!联文不说教而教愈出,不言理而理愈明!这使我想起四祖之高足神秀和尚有偈云:“身是菩堤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众弟子无不称奇,却有一个叫慧能的打杂和尚不声不响,题偈于壁上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四祖见了暗暗吃惊,遂秘传衣钵,成为大有作为的五祖。作者虽然还未臻此化境,但也算得上省悟非浅!联文创作手法灵活多变,前面两个分句用当句对,遂使意味陡增,波澜陡起;尾句用互对,复归平和,因而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对联效应。古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制联亦当如此。此皆为邹宗德先生一科为主百科兼修厚积薄发得来也。    对于佛、道之联,笔者曾多有所见,其中虽不乏上品,但也有不少作品有偏颇之嫌。一类是教旨阐发得至微之妙,与联道却相去甚远,大抵为教中人所撰;一类虽不失联道,但只触及教义皮毛,甚至违背教旨,写得迷信消极,这是方外人所作。这都是不伦不类的对联,贻笑大方。联家本来就是杂家,邹宗德先生年青老成,深谙此道,实在可喜可贺。竹影摇风赏佳联(作者:祝大光)  只要走进我市的旅游休闲胜地双峰山,就可观赏到一大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据说“孟宗哭竹冬生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孟宗哭竹冬生笋”的故事感天动地,但古人为什么要把他的孝行与“竹笋”联系在一起?我想,大概是孝亲敬老的“二十四孝”与翠竹一样,有情有意又有节。“吟竹诗含翠;画梅笔带香”;“与竹共修节;约梅同醉春”;“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杏李春风一家”。    竹子名列“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竹联。    竹子虽无牡丹的富丽,松柏的伟岸,桃李的娇艳,杨柳的轻盈,但其青翠欲滴,四季常青,能让人“静看幽兰清躁气;长依翠竹畅情怀”,所以深受喜爱。方志敏曾在卧室自题一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对于竹子,人们称道它“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种竹千竿能却俗; 读书半卷可养心”,这的确是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这样一副竹联,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惬意:    岩上苍松,伸出龙头望月     园中嫩笋,摆开凤尾朝天    在作者笔下,苍松和嫩笋成了有灵性的龙和凤,这是炎黄儿女所喜爱的吉祥物。苍松和翠竹不仅能营造美好的景致,而且会给人带来福祉,人们怎不对它情有独钟?    在文人雅士眼里,翠竹是高雅之物,有劲节,怀虚心,故被喻为“全德君子”,“居有竹”也就成了他们的一大追求。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怀着崇敬之情,写出了咏竹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翠竹刚直不阿,虽霜欺雪压,风吹雨打,也宁折不弯,真可谓:“屈屈伸伸,雪压千层犹奋直;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1993年,湖南益阳市举办国际竹文化节,当代楹联艺术家赵健之获得一等奖的楹联堪称上品:    若松梅有节,若桃李无私,只须净土一方,便可顶天立地    任雨露矜功,任冰霜肆虐,总是清风万里,何曾仰面低头    “宜和竹论虚和实;不与谁争高与低。”清代著名诗书画大家郑板桥,十分仰慕竹子的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就是对竹品的最好写照。他曾撰成一联,以竹喻人,希望儿孙都像竹子一样,正直做人: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出竹,直似儿孙。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像郑板桥那样,为官清廉,情系黎民,历来为世人所推崇。于是,有的作者借用这一典故,以联抒情:    夜雨共潇潇,曾为民间鸣疾苦    硝烟同漠漠,常从窗外报平安    在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之际,笔者想到人大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曾撰成一联:    听竹韵雨声,民苦民忧萦耳际    仰齿轮麦穗,国情国法记心头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话》札记(第二辑)作者:不笨≠笨    此第二辑,为《对联话》卷一(题署一)部分及卷二(题署二)中联。共25条,计五千余字,所札记内容稍多。二零零六年七月整理1.某进士自题联:十年宦比梅花冷,一夜春随爆竹来。【笨记】按吴先生所述,此联有段佳话。奉新许仙屏振祎为曾文正识拔之士,与陈右铭宝箴号为江西二雄。仙屏以河督官汴时,此进士需次到省,却久无差委,于是张此联于门。仙屏见之,大为激赏,且知其为老候补者,亟谒其巡抚推毂焉,遂补为太康令。此亦仙屏奖拔人才之佳话也。进士之联,上联牢骚仕途不畅,若梅花之冷,其中所隐,亦自视品格如梅之孤寂却清高。下联却是充满自信,莫非其深知仙屏有文正遗风乎?余临撰一联赠进士:十载寒窗苦,纵明月清风,亦能化诗入酒;一生官宦忧,唯民安国泰,方无愧天怍人。2.长沙王益吾先谦露筋祠联:听一百八杵钟声,敲断往来尘客梦;倒三十六湖秋水,洗将清白女儿身。【笨记】按吴先生记:“女儿名荷花,但不知其姓,亦一轶事也。”余以为,对幅中“倒三十六湖秋水”尤其雄浑,有移山倒海之天力。3.石门黄碧川工题山阳县书院联:太华立云端,对此千寻,情深仰止;大河来天上,到兹一曲,广纳群流。〖吴评〗写山水不难,难在浑切书院,然则此为出色行当者矣。【笨记】吴先生以为黄联多石破天惊之笔,盖此联亦如是。书院之联,大抵不离山水,且书院所处,亦大多依名山,附大川,钟灵毓秀。撰书院之联,尤其不易,盖才高学富者撰之,达观博览者读也。4.田东谿题澧县组武女校澧浦楼联:大湖东西,澧浦与岳阳对峙;小范忧乐,英雄要儿女平分。〖吴评〗用岳阳楼衬出澧浦楼,借宾定主,犹是人人意中所有。对幅仍跟定岳阳楼人物,而以英雄儿女平分字清出题界线,此则自人之天,非徒搬掌故者所能望其肩背。【笨记】此亦创作之良方也。如吴先生所言“借宾定主”也。由岳阳而澧浦,借其盛名而攀附之,虽相距几百里,对峙之下亦不过咫尺矣。下联不离不弃,仍用岳阳楼之典,“小范”二字,应非强为对仗,亦自命不凡乎?英雄要儿女平分之句,因澧浦楼在女校内,男女之平等则愈显强烈矣。5.某氏题黄鹤楼联: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笨记】此为黄鹤楼对联之绝唱。短短十六字,千古之人事,天下之楼阁,尽归于此。上联写人不离楼,下联写楼不离地。吴先生所评有“搬不动”语,盖此联亦然。6.三醉亭联:一月二十九日醉,百年三万六千场。〖吴评〗极为雄浑。【笨记】然。雄浑之外有豪气干云,沉醉之时无浑噩消极。一月三十日,醉其廿九,百年三万六千五百日,尚余五百空闲,足矣。7.王玉池知县题金乡县大堂联: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谓百姓可欺,且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吴评〗四十字质朴而具恺悌心肠,仁人之言哉。【笨评】以人伦之道而及官宦之道,亦切也。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天下之百姓,实为自己之儿孙也。余亦撰一联:为官一任,莫愧于黎民称父母;在世百年,应积些福祉荫儿孙。8.吴恭亨题安庆地方厅联:明刑侪梭伦商鞅诸家之平,此署为上江百城领袖;折狱求天理人情二者相合,是谋即司法独立精神。〖吴评〗紧切皖地为言,似尚不能搬挂他处。【笨记】吴先生所谓“不能搬挂他处”,应指专为审判厅联,不可作其他处所之联也。上联所及梭伦商鞅二人,皆古代法律之开创者。然两者所处时间地点不同,梭伦公元前594年于雅典,商鞅公元前359年于秦国。此二人法制思想之比较,录南开大学苏振兴教授《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一文摘要以为注:“商鞅和梭伦是中西法制思想史上的两个代表性人物。商鞅之法以君王为核心,其目的是维护以君主为首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梭伦之法则以雅典公民集体为核心,旨在维护公民集体的团结。但二者在对法制的重要性、法与时代、民情的关系以及公布成文法等问题上认识基本一致。因为他们在改革时面临的政治、法律传统不同,导致了在政治上的地位、改革所依靠的力量上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法制思想。由于他们对时代的要求以及对所处时代形势的接近,所以二者的思想在法制原则上又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余亦喜好法律,硕士所攻亦此,于联中尤见言法律者,既如故人之面,亦学习之机也。9.宁乡李石冰题河南法院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势,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吴评〗一片村婆絮谈,而言言中肯綮,楔物俗,出幅砭讼者,对幅砭听讼者,尤若有条不紊。【笨记】联题甚切,亦平实之言。讼者有冤当诉,但若寻仇负气受教唆者,恐怕便是走了火入了魔,自是劳力费钱,所谓损人不利己也。然于听讼者,天平也。今之所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者,亦然。造孽于人,受诛则己,听讼者,当清当慎。撰联者,字浅而意深者,亦上乘之境也。较之字面生涩而立意虚浮者,当择前者而为。10.何栻题半畮园结岁寒馆联:三升椒雨祛寒捷,一榻梨云入梦香。【笨记】古人之措辞,实为用心也。称风云雨雪,必有修辞,如梨云、海棠雨、丁香雪、紫藤风等。既有为形状所赋,亦有为时令所依。此联中“椒雨”、“梨云”曾与联友探讨具体所指,莫衷一是。查阅资料,未及出处。椒雨有曰大雨者,有曰密雨者,有曰春雨者;梨云有曰乌云者,有曰白云者,有曰梨花如云者。明·李森先有《椒雨园集》,其所解为:“椒雨,酒之辛者。”此联中应理解为酒,由祛寒捷三字可判断之.而梨云者,则应指梨花盛放如云也,亦由“入梦香”三字可得。11.何栻题半畮园且观亭联高处星云归一览,闲时风月胜三休。【笨记】“三休”,其典出于汉·贾谊《新书》卷七《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 另,三休台,在太室南麓。唐·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倒景台》序曰“登路有三处可憩,或曰三休台,可以邀驭风之客,会绝尘之子,超逸真,荡遐襟。”其词曰:“穷三休兮旷一观,忽若登昆仑兮中期汗漫仙。”宋·王灼《游云灵观》有句:“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苏轼《登玲珑山》有句:“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12.吴恭亨题慈利桂香楼联:万响不可静,一层巍然然高。【笨记】按吴先生记:“(慈利)县城十字街有三层楼,因县志之旧,榜曰桂香楼。纵横不及二丈,高处可三丈余,登之,四山翼然当櫩(原文此字为左木,右门内舀),五雷尤近而昵,但不见澧溇二水,亦登览之缺陷也。”此联极尽对衬之能事,万响与静,一层与巍然。尤其对幅,其所言,非楼之高,或作心之高,或作意之远。但若论格律,此联又一知律而不从者?上联全仄,下联除“一”字为仄外(按古音),全平。13.刘某题慈利县桂香楼联:万象在旁,莫嫌眼底乾坤小;一拳打碎,要使胸中块垒平。〖吴评〗出幅特高卓不群。【笨记】对幅为吴先生所润色。登三丈之楼而罗万象,亦夸张之辞也。但对幅之“一拳打碎”,则不明所指,似离桂香楼之旨亦远乎?14.杨慰农、张仲远题隆中诸葛武侯祠联:杨联:谁谓将略非其所长,当时予智矜才,终逊此一生谨慎;可惜天心未曾厌乱,至今知人论世,岂徒传两表文章。张联:行藏以道,出处因时,使无三顾频烦,亦与水镜鹿门,甘心肥遁;成败论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难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讥评。〖吴评〗各各借酒杯浇块垒,身分亦各宛肖,千古失败英雄入此庙读此联,正不知生若何感想。【笨记】武侯祠之联,以“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一联最为深入人心。此联为清·赵藩所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一生最懂攻心之术,亦最谨慎也。攻心者,非仅于用兵;审势者,非仅于为政。此两联,正如吴先生所言,各借酒杯浇块垒也。引吴先生联前所述:“清季军兴,湖广总督杨慰农霈以阳湖张仲远道员曜孙为营务处,战败镌职,同侨居襄阳,尝过隆中谒诸葛武侯祠,各署联而去。”正所谓由人及己,扪心自叹矣。诸葛亮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后再求学于栖隐鹿门的庞德公,故联中有“水镜鹿门”之言。“子由承祚”则是指陈寿和苏辙。陈寿(233—297),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境内)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苏辙之《三国论》结句云:“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15.李石贞题书室联:两间待人而三,万物与我为一。【笨记】就格律而言,此亦破律之例,上联平而下联仄。就内容而言,亦字字深入,尤以下联为甚。16.李石贞题书室联: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吴评〗字字有鞭辟,语语含道德。【笨记】吴先生所评甚是。于平常字里见真谛。凡人,皆需穿衣吃饭;虽命有穷达,不如读书。此亦豁达之心也。17.何维谦题定远城隍庙联: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那知头上有青天。〖吴评〗用俗语警世,可云一片婆心。【笨记】凡城隍菩萨庙联,多警世俗语,用词诙谐,虽平实而深刻。有联曰:“我有什么灵,连自己断肢脱皮,都难治好;汝又何必敬,请医生开方用药,倒是正经。”亦有快言快语者,直截了当,联云:“座上菩萨,全是朽木污泥,有何灵验;堂中信士,不必焚香化纸,空费精神。”余亦曾撰菩萨庙联云:可以降财?可以消灾?自己三餐要求人;不能上天,不能入地,你们万事莫问我。18.彭刚直题湖口水师昭忠祠锁江亭联: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马当斜阳,匡庐瀑布,挹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吴评〗扎硬寨,打死仗,无一馁卒孱兵。【笨记】吴先生所评实凿。然此联,余初读时,为“结束”及“收来”四字叫好。尤其结束二字,何其壮烈,英雄也罢,忠烈也罢,到头来,终都归于湮灭,褒贬弹赞留与后人。收来二字,则另开一番眼界。19.吴恭亨题大庸某氏观瀑楼联:登楼目眩,有水无地;对瀑耳聋,不云常雷。【笨记】好一个“有水无地”,四字再恰不过。20.扬州史道邻祠堂联: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山残水,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笨记】史祠之联,当数清·张尔荩撰的“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老臣心”一联最为深入人心,每读之,可感史公“吾誓与城为殉”之凛然正气。按胡氏《联选》所记,史阁部祠在扬州城,基甚广,内有土一丘,即世传葬衣冠处也。侧有大铁炮一,相传为守城时所用,邻又有一土山,山上下红白梅花百数十本,所谓梅花岭是也。此联所撰,亦无出梅花明月联之右,盖亦化其意也。史公亦曾有联云:“琴书游戏六千里,诗酒清狂四十年”,其英雄豪气跃跃其间也。据闻,现今的祠堂两侧有联曰:“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不知何人手笔。21.松禅题扬州小金山堂室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吴评〗末七字钝根人无从问津。【笨记】吴先生此评,似有拒人之外。小金山原名长春岭,位于桃花坞之北,西湖的中心地带,四周环水,有红栏桥相通。朱自清曾说,在此“望水最好,看月也不错。” 关于扬州小金山得名,有段传闻。某日,扬州和尚和镇江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和尚不服,于是设下棋局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还留下此联。长春岭从此改名“小金山”。上联“玉局”应指苏轼,因曾任玉局观提举,故名。张之洞联“不合时宜苏玉局,事多天幸霍**姚”即同此义。(霍骠姚则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留带去”,则指苏轼金山留玉带之典故。此典亦多为后人所效法,如张之洞《焦山观宝竹坡侍郎留带》有句:“玉局开先继石淙,竹坡游戏作雷同。”此联末七字,则从“多少峰峦不过江”化来。其巧在于,借一“小”字便将“金山”移来。又闻扬州国画院老院长李亚如曾撰联云:“截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其乎小。”又一精致之作也。22.湖广总督署织布局联:经纶天下,衣被苍生。【笨记】区区八字,宏大无比,其内有经天下之大志,有怀百姓之凡心。而于取字,亦十分灵巧,“纶”、“被”二字既可为名词,亦可为动词。“纶”本义为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名词也。若其作动词,则为整理丝线之义,亦有作治理之解。而“经纶”本义指整理过之蚕丝,引义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亦借指抱负与才干。此联之“经纶”表可从其本义,里可引其延源。“衣被”二字亦同。23.李笠翁题庐山简寂观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吴评〗词锋超妙,得未曾有。【笨记】此联为笠翁联之经典也。简寂观,位於庐山香炉峰南,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所建。据传,李渔某年游庐山,但见“遍庐山而扼胜者,皆佛事也”,道家仅存简寂观,闻说亦将被佛门所占,心甚不平,遂题此联。此联于事评理,言之确凿,所抱不平亦实感人。五千妙论,乃指道家始祖老子之五千言《道德经》。余于网上所见转载者,末四字有“出自先师”者,有“出我仙师”者,皆误也。24.吴挚甫会馆联: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涛携袖底;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凭栏远眺,六朝烟景落杯前。〖吴评〗亦自雄兀可喜。【笨记】八百里何其壮观,一千年自可悠久,虽是寻常文字,如此组合,自显不凡气度。吴挚甫先生题所创桐城中学联云:“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亦雄奇之作也。25.明伦堂淮安府学联:马上文,胯下武,枚里韩亭,彪炳经纶事业;石边孝,海底忠,徐庐陆墓,维持名教纲常。【笨记】按吴先生注,石边孝,徐积也,海底忠,陆秀夫也,马上文,枚乘也,胯下武,韩信也。此四子,皆淮安产。联中用字,信手所取,恰若天成,盖人杰地灵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悲愤起骚人——“长联圣手”钟云舫论略作者:傅小松中国古典格律文学,从楚辞汉赋开始,经南北朝骈体文,至唐诗、宋词、元曲,一路吟旌,至明、清对联兴盛,云蒸霞蔚。并成为文言世界最后也是最美一段风景。在这古典文学最后的晚餐桌上,出现了一个曾经煙没不闻,如今又重新发现的伟大名字——钟云舫,他以三副惊世骇俗的长联在中国楹联史上占有崇高地位。钟云舫(1847—1911),生于重庆府江津县高牙乡(今属先锋镇)青草背,同治六年(1867)20岁时“童试三考”取得第一名成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补廪”,“补廪”后因家境贫寒,又因恪守人伦孝德,奉养卧病的祖母、父亲长达十七年,因而彻底耽误当时意义上的个人的功名进取,只好设馆授徒,藉此谋生。他为人“性情真挚,平生不作欺人语,”“性好侠”“博于交”“刚简则不能谀”“与人直言不讳”(《江津县志》)。他自号“铁汉”、“铮铮居士”,嫉恶如仇,专爱控告贪官污吏,鄙视趋炎附势。因此怀才不遇,潦倒一生。正如他60岁时自己说的:“我初不料我今日犹生也:仇我者不我生,官我者不我生,爱我者不我生,囚也万死无一生,我病也九死一生;而我竟得生……”这样的陈述,岂不字字是血,声声是泪!光绪二十年(1894年),47岁的钟云舫写诗嘲讽县令朱锡藩狎妓**娼,品行不端,被朱革去廪银,关闭了他执教多年的塾馆,为避祸流落成都,有家难归,写下了《锦城江楼联》(即《望江楼长联》)。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川江津已连续遭受了“两岁三秋”大旱,人民生计十分艰难,而县令武文源却纂改粮章,加征租税,致使“六万户灾黎”怨声沸腾。邑内举人张泰阶联络士绅上告,钟云舫列名其上,经川督岑春煊派员查实,武文源被革职。不数月,岑奉调移督两广,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舟下东下过江津,钟云舫与张泰阶等士绅士登舟致意,赠诗赠联,武文源得知后,对钟、张更加恨之入骨,遂以重金贿赂重庆知府张锋,断章取义摘录钟云舫诗中一些句子,罗织罪名,于同年五月由重庆府将钟、张收质,解至省城成都,囚禁于提刑按察使司待质所。张泰阶用金钱暗通关节,关押几个月后获释;钟云舫一介寒儒,无力行贿,名为“待质”而一押三年,有理难申,有冤难诉。在南冠生涯中,受尽摧残。遂于拘禁的第二年即光绪三十年(1904)春写下了天下第一长联,即《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以抒“飞来横祸,理所不解,偶一触念,痛敝心肝”的愤激之情。此时钟云舫已年届57岁,又出监无期,“念及行年六十时,不能不自作寿联”,遂预拟了《六十自寿联》。光绪三十年(1906),经他的学生钟长春多方奔走,他才得以从待质所中释放,结束囫囵生活。出狱后,自觉人生迟暮,在弟子、友人的鼓动下,开始编辑他“大多佚失”而仅存的诗、文、联作《振振堂集》共八卷,其中《楹联稿》收入楹联1805副。宣统三年正月三十(1911年2月28日),钟云舫在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葬于重庆江津油溪灯油坪。享年64岁。钟云舫的一生,生不逢时,命途多舛。他少有壮志,“韶龄酷嗜简篇”“便欲支撑宇宙”(《六十自寿联》),要学成“上马杀贼,下马作檄”(《六十自寿联》)的本领,为国为民有所作为。但经几十年苦苦追求,终因“误落乾坤圈套”(《六十自寿联》)而潦倒一生。正如他的一副自题联:侠烈一层,刚傲一层,愚拙一层,懒惰一层,屈指人间谁似我;功名相厄,银钱相厄,疾病相厄,患难相厄,伤心命运不如人。悲愤起骚人。在那个灾难深重的黑暗时代,钟云舫“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只好“就诗词歌赋,权谋站住千秋”(《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以楹联为武器,抒发他的深广忧愤。他一生大约写下了4000副联作,其中超长联三副,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奇横包举的语言艺术为举世推崇,可谓“横览九州,无出其右者”。钟云舫本人也赢得“长联圣手”的美誉。下面逐一分析一下他的三副长联:一是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此联单联806字,全联1612字,为古今长联之冠。联前有段小序:“飞来冤祸,理所不解,偶一触念,痛彻心肝,迟迟春日,藉此搜索枯肠,欲其不以情撄念耳。以泪和墨,以血染纸,计得一千六百余字。”可知此联写于狱中,也就是说在条件极其艰苦、没有任何参考材料的情况下写成的,因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这副长联,从江津的地理形胜,说到蜀中的典章人物,从四川说到全国,从地狱说到天堂,从盘古开天劈地说十二万年后,心游万仞,精鹜八极,发乎情而见诸字。述自性,则村晴莺啭,汀晚鸥哗,一片活泼生机;表心志,则握斧施斤,别 乾坤;诉冤情,则以泪和墨,长歌当哭。联语的中心主题,即痛斥社会的黑暗,“这世界非初世界矣!”抒怀自己的血泪悲愁。有一种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联语的一大特点即佶屈聱牙,晦涩难解。或谓这是这副长联的缺点,其实这是不知其一,不知其二。正是这种晦奥艰深的文字,纷繁奇崛的意象,绘出了一幅令人难解、奇奇怪怪的混浊世道图。这图景的深处,正展示他对“没窍混沌”的憎恨,流露出他对“别式乾坤”的渴望。钟云舫的第二副长联为《六十自寿联》。单联445字,全联890字。正文前有一段小序:“劳劳人事,数十年来不获一日安居,乃因系我南冠,反得清闲两载。日长无事,因念行年六十,不能不自作寿联。恐一出此门,并无握笔之暇,因预拟如此。”由此可知作者创作此联时的处境和当时的心情。在这副长联中,作者叙述了自己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但因“文章贾祸,魑魅兴波”,结果“半生鲋辙”,“满腔忠肝义胆,都付与狼吞犬噬”。他既后悔自己过去只从书本出发,没有看清社会,以致落入他人的“乾坤圈套”,又痛骂当朝者丧权误国,使我堂堂中华民族处于空前危难之中,他一方面表示自己已“筋疲脑碎”,今后只好去“伴赤松子游”,一方面又还想“饶乞借斧柯”,“倾泻银河,湔锄肮脏”,“扫贪污庸懦,悉归斩绞徒流”。联语文字也比《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浅近明白,流畅自然。钟云舫这两副作于狱中的特长联,忧国伤时,痛诉冤屈、牢骚,挟击黑暗社会,自述心志,将神话与现实融为一起,给人以离奇惨坦之感。无论是篇幅、创作背景,还是思想艺术特色,均与《离骚》相类似。同属长歌当哭的悲愤之作。今人王利器曾评曰:“联作于狱中,借题发挥,拓开万古心胸,推倒一时豪杰,洋洋巨制,叹观止矣!”(《王利器论学杂著》)第三副长联系《题望江楼联》,写于成都。当时作者因撰联讽刺县令朱锡藩而遭忌恨,远走成都避祸。此联亦名《题锦江城楼联》,上写蜀地风物,下叹自身遭遇,表达了满腔激愤。艺术上老练、圆熟,没有前面两副晦涩难懂。联语如下: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钟云舫在长联创作上的艺术特色及主要贡献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极大地拉长了楹联的行文篇幅。楹联属格律文学,上下联要求对仗,写长不易,故通常楹语在五十字以内。孙髯首开长联风气,大观楼联蔚为大观,字数之多冠于海内。而钟云舫更以空前的勇气和才气,再一次大大拉长楹联的篇幅。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长达1612字,近十倍于大观楼联,堪称楹联创作的恢恢奇迹。仅就篇幅论,其在楹联史上的地位恰如诗中之《离骚》。有了更大的框架,自然更能容纳更多内涵。二是极大地扩展了长联创作的思想内容。以前的长联,多均为名胜联或挽联。内容主要是写景、述史、抒情之类,且行文多粗犷的概括之笔,精雕细刻较少。而钟氏的长联,题材空前阔大,内容无比丰富,其中有深厚的历史,广阔的社会,生动的人生,写尽乾坤沉浮,国势盛衰,以及物态人情,悲欢离合。如六十自寿联,不仅道尽自己六十年的悲惨人生,更纵横捭阖,把鸦片战争以来60余年的喋血战火、国难民愁,都作了痛快淋漓的披露与刻画。小自蚊眉蜗角,大至天文地理,无不兼容并包,收聚笔下。可谓心游万仞,精鹜八极。前人曾评曰:“……其气象蓬蓬勃勃,怪怪奇奇。百灵毕集,笔足以举,力足以扛,词足以远,识见之超,胸罗之富,令人叹息不置。”三是极大地丰富了长联的表现艺术。钟氏的长联,艺术上挥斥自如,得心应手,无论是气势、学识、情感、文采,无不超越前贤,后人也难以望其项背。其气势恢宏、震今烁古。“将上马杀贼,下马作檄,开拓往哲之心胸,推倒亚洲之豪杰。”(《六十自寿联》),大有李白海浪天风之势。其学识过人,骇俗惊世。“近十二万年后,跟踪蹑迹,眂侬斫玲珑别式乾坤。”(《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其情感强烈,泣鬼伤神。“看看看,哪一片云,是我的天!”(《题成都望江楼联》)其文采斐然,无出其右。修辞上多种手法并用,语言精炼、圆熟老练自是不说,又极富表现力和创造性。尽管如此长篇巨制,音韵上既平仄合整,对仗复工稳之至,前人曾评其《六十自寿联》曰:“通畅一气,曲折排戛,亦挺亦秀,亦豪放,亦诙谐,科诨并杂,美不胜收。悲懑之怀,直令千古英雄为之泪下,真大观也。”这段话极好地概括钟氏长联在艺术上多方面成就。钟云舫生前穷困潦倒,人微言轻,致使其拔萃的才学未能显扬,宏富的文章播而未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产初,他的几副长联巨作才从报刊披露问世。人们才逐渐了解这个铁骨铮铮的晚清秀才。从他的生平事迹,从他的著作文章,从他的旷世奇联,可知他是一位出色的学者、诗人、文学家,是无与伦比的对联大师,也是我国近代一位反帝反封建的、追求民主进步的思想家。从他在“无一书一册可撷拾”狱中所作的长联,可见他学识、见闻与胸襟之广博。诸子百家之经、三教九流之言、西方科技之学、朝廷时政之策,皆了然于胸。从其其他著作,更可见其涉猎之广,见识之富。举凡天文地理、洪范数算、六艺机械,以至西学东渐,皆见解不凡。钟云舫的长联,集中倾吐了那个时代的民生疾苦,家愁国难,指斥抨击时政积弊,口诛笔伐污吏贪官。对那些“官仓鼠”“纱帽下的瞌睡虫”,横眉冷对,其犀利的笔锋,最后指向整个反动统治集团和维系其统治的思想体系和根本制度,其思想内容的民主性、战斗性精华是不言而喻的。钟云舫的创作是严肃的。千载以来,楹联在许多人文人的手中当成一种“游戏笔墨”,或者是“苦痛中的小玩意儿”。在他的手中,却成了与黑暗势力和悲惨命运抗争的武器。他那看起来佶屈聱牙的长联,乃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沃土的千古奇文。以其怪怪奇奇的形式刻画了那个颠三倒四的世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臻于完美结合。二千年前,“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历史走到二十世纪初叶,钟氏下狱,乃写长联,其精神实质,其艺术精髓,与屈作何其相似乃尔。正是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离骚》是中国古典格律文学第一篇伟大作品,钟氏狱中长联则是中国古典格律文学最后的绝唱。当代学者常治国谈到钟云舫时曾说:“我国文化史上书对有王右军,画圣有吴道子,茶圣有陆羽,诗圣有杜甫,联之有圣,非钟云舫夫子莫属!”又说他“老不忘民族兴亡,是陆放翁气象;写百姓疾苦,是杜工部心眼;忧国忧民,吐坎坷人生,有三闾大夫旨趣;驰骋想象,精鹜八极,有李青莲韵致。傲骨刚肠,直言破立,千载文人笔调,至此为雄”。(作者简介:傅小松,湖南汨罗市人。199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现在湖南岳阳市政协工作。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涉及国学、政治学和科普科幻、诗歌等方面。所创“宇宙三禁律”学说写入大学教材《自然科学简明教程》。著作有《中国传世名联三百副》、《中国楹联史》、《中国楹联发展史》、《古今短联趣话》、《人民心中的邓小平》、《中华诗人大辞典》、《古今谐趣诗话》等多部。)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病类聚》 修订稿 作者:几、夫联之外在,乃字、词、句之对仗;于吟诵,则有字音、词韵、句律之和谐;形而上则有修辞、气势、韵味、境界之分别。联之病,亦如此类。几夫不揣冒昧,集网络中人所评病联而施之歧黄。所引例句隐去联友名字,旨在就联论联,敝帚自珍,众人知我罪我,暂且不管不顾。篇幅冗长,暂且分为四篇:对仗篇、音韵篇、意气篇与特例篇。每篇内有各自范围说明,尽力避免交叉。 第一 对仗篇   对仗乃联之根本,无对不成联。对仗有工对、宽对甚至半对,工对为上,宽对次之,半对乃不得已之下策。工对者,整句词类同、词境近,循古则天文、地理、人物、器物、建筑诸小类内取对为工,遵今则动词、名词、形容词、数量词、方位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必使同一位置词形一致。另有数词、颜色方位、节气朝代等均需特殊照顾,必得匹配为上乘。宽对者于大类一致,小类则异,如云对月是工对,同在天文一小类,对树略宽,但仍然在名词一大类,对我则是宽对,因为词性不同,但“我”尚可对名词,若是云对苦则成失对。半对,又称局部对仗,一句之中有对有不对,此种多是无可替代或者故意为之,不足为训。对仗之初求字字对仗,力求工稳以定根基,然后词组对仗而能兼顾字字对仗,然后句式结构对仗而能兼顾细节工稳为上。若是宽对半对,则三类对仗中有一即可。一、字类对仗1、冷僻字入联以冷僻字入联,人多不识,无论当与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玉环欲还玉环浴仙客先克仙客銛                      ——例句引用。“銛”字僻,勉强。舜日堯天山風新秀行德文風繼曉嵐雪中火炭辶云先生田园烟云谢灵运                               ——例句引用。“辶”字僻。且上下联字体不统一。2、重字联句中出现相同的字词(故意用重字联格除外)。如:梅香占尽春前味竹韵分得墨里香——例句引用。“香” 异位重字。青城老道年年旧黄岩新舍日日新——例句引用。对句“舍”出律。 “新”异位重字。3、改字为照顾平仄,人为改字,至使原词语属性走样。如:林海雪原,冰姿玉态自然妆丝途花雨,翠辫红颜春女饰                                 ——例句引用。出句前句为嵌作品名《林海雪原》(戏剧、小说、电影均有),后句点缀自然得当,当为佳句。对句同位置亦当以专用名词入对。即是专用名词,不应主观变更,对句中为照顾平仄主观地把电影名“丝路花雨”改为“丝途花雨”,便失去原有专用属性。4、用字过繁琐:秋雨连秋,秋连愁,愁上心头 月华溢月,月溢閒,閒满門宇 竹风吟竹,竹吟笑,笑在天边 夕阳伴夕,夕伴梦,梦在林际                       ——例句引用。出句文字不够简约。联语是高度凝炼的艺术,应反复锤炼至无一字空出,方称合作。三个对句都有失律处,似乎都能用同一个字来补救——閒生門宇、笑生天际、梦生林际。5、炼字不当:轻风漫杖梅头雪弯月闲犁陇上烟                     ——例句引用。“轻风漫杖梅头雪”,既然是轻风,用“杖”字有点用力过猛了。云沉峦海浮千雁月泳湖波荡万鳞                     ——例句引用。“泳”字可以改“涌”字,气势大,且对仗更显工整。窗外疏梅筛月影梦中玉桂舞天香庭前修竹滤星光篱前碧水映星光闺中雅琴溢兰香城頭密箭射云光庭前修竹惹风情水中细燕荡秋波                    ——例句引用。“城头密箭射云光”句与出句的情境不是很相符,以“庭前修竹滤星光”对句为佳。其他的“舞、映、溢、惹、荡”等字都不如“滤”字用得传神且与出句手法不太相当。“闺中雅琴溢兰香”四位平声出律,“琴”字与梅不同类。其它如“梦、水、闺”字都与“窗”不同类。
二、词类对仗1、造词在用字遣词上生拼硬凑,甚至自己造词,以至言语生硬,令人费解。甚至词不达意。如:春深联榻关风雨水漫曲廊邀月云——例句引用。呵呵,出句倒装得厉害,像老杜的“香稻啄残鹦鹉粒”了。对句 “月云”造得不好,这是网络对联中常见的错误。忘水山时心已死得情趣处笔生花——“水山”拗口。闲情最爱赊风月逸致难将付句章——“句章”生硬。道心堪种月相肚好撑船——例句引用。“相肚”一词近乎生造,不够圆熟、自然染尽一池溶月水劈开半野蔽天云——例句引用。出句未见主语,且“溶月水”一词未见别人用过3、词性失对竹外云烟霭柳边涟漪轻桥头水气浓——例句引用。霭:云气,名词,如暮霭、烟霭。对句者误作形容词使用。暮雨连江惊水客孤鸥逐浪落船头——例句引用。“船头”字面上与“水客”成对,却又未能成对,“头”已转化成方位词性。天高水阔孤帆远地广风清万里长浪静风平碧海青——例句引用。出句好。“孤帆”的“孤”字用数词对显得工稳些,但以“万里”对“孤帆”未妙4、特殊词失对:如出句是专用名词(如词牌、中药名、地名、人名等)或者方位词、节令词、双声词、叠韵词、联绵词、联合词、象声词、音译词、成语、专业术语、歇后语、谚语、成语,对句却不能把这一层关系对上,则失对,此种常见于技巧联。如:涛江一曲浪淘沙 小径几枝梅和柳——例句引用。“梅和柳”不是词牌名。专有名词不成对。风摆翠竹摇月影霜燃红叶点秋香——例句引用。惜"霜燃红叶"非乐曲名。忘情水映钗头凤出阁风环鬓底花——例句引用。《忘情水》歌名。对句不敌。东方朔,坐北朝南吃西瓜秦始皇,吞齐并楚喝燕窝华罗庚,通今博古懂外语金日成,烧火舀水煮木薯后汉主,翻右向前读左传左丘明,空前绝后无右者——例句引用。出句为技巧趣句,因没有相对调整好联律,如个别字句倒置一下,音律上会好些。以方位词、节令词相对者较优之;以其他名词、形容词、数词相对者属宽对之列,较次之。势如破竹报平安,旗开得胜妙趣横生花妙笔,纸上谈兵契若金兰传诚信,马到成功——例句引用。成语串对。“生花妙笔”对仗未工,“兰传诚信”不是成语。朝花夕拾,点点滴滴滴血泪旧梦重温,时时刻刻刻心胸——例句引用。成语“朝花夕拾”未能对出。遥看瀑布挂前川,如雪碧醒目病来须鬓转苍浪,似花荣冰心总为浮云能蔽日,愿百事长虹漫思佳人闲后院,似玉立美菱——例句引用。出句机巧自然,意境也不错。以“花荣、冰心”两人名对“雪碧、醒目”两品牌也无不可,但还是以“百事、长虹”及“玉立、美菱”等品牌名相对为自然。前两对前句虽是集句,却对不上出句。5、词组结构混乱:词组的结构一般有主谓、动宾、联合(并列)、偏正结构等,作联时要注意词组得结构是否与出句吻合。如:关心可令开心久满足能藏不足多分手不如合手强放胆才能壮胆长倒胃才寻养胃舒——例句引用。出句“关心”(动宾结构形容词),对句“不足”(偏正结构形容词),因在这里的这个“足”字,不作名词而实为形容词解,故短词结构不同,失对欠工。除此,其他所有对句以 “分合”反义相对为佳,颇见心(工)计;其他非反义(字)句次之。另,末句嵌入药名双关,也有趣味。断魂岂止清明雨酒家唯有杏花村吹面不寒楊柳風劝酒何须白露天(白居易?狂歌词: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例句引用。以“酒家”(偏正结构名词)对“断魂”(动宾结构动词),词性、结构不同,失对;以“不寒”(偏正结构形容词)对“岂止”(偏正结构副词),词性不同,失对;末句以时令专有名词“白露”对时令专有名词“清明”尤佳,末句与出句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形成遥相呼应,更佳。九穗嘉禾 四时甘雨,户诵家弦歌善政百年盛世 七彩呈祥,人欢马叫庆丰年——例句引用。“呈祥”(动宾结构形容词)对“甘雨”(偏正结构名词),词性、结构不同,欠工。落叶回旋伤逝曲随风漫卷凋零诗躬花点叩挽留辞流泉荡漾乐观谣——例句引用。“凋零”(并列结构),“挽留”(并列结构),“乐观”(偏正词组),“伤逝”(动宾词组),“随风”不对“落叶”,“躬花”有生造之嫌。春風吹醒千方綠秋雨掃來滿地紅秋叶含羞万片红——例句引用。出句“醒”字是联眼,故对句均不如出句,且“含羞”二字为(动宾结构)“吹醒”为(动补结构)对仗未工。西子浣纱,揉碎溪庭明月 少爷微笑,荡击梦里清风 ——例句引用。西子浣纱借清照:李清照词云:曾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对句“荡击”是(联合短语),“揉碎”是(动补短语),失对。一片松风添客绪数声莺燕落琴心——“松风”(偏正结构),“莺燕”(并列结构),词语结构混乱。人生如梦,贫贵穷达若云烟      股市化潮,跌宕起伏凭心情——“心情”(偏正式名词)对“云烟”(并列式名词),欠工      股海观潮,跌宕起伏任涨落——“涨落”(并列式动词)对“云烟”(并列式名词),欠工      乡愁似酒,悲欢离合始于情——出句末三言为“若/云烟”为“一二”句式,对句“始于/情”则为“二一”句式,句式一错,词性、结构皆误。                             ——例句引用。6、遣词不当在词性上没有问题,但遣词不当,整体意思就差了很多。如:三峡大坝,万里长城,古往今来龙气象五号神舟,亿人圆梦,朝发夕至鹤冲天——例句引用。以“圆梦”对“长城”看来是无情对的对法了,用在此处不是很妙。慢挑弦筝,奏一曲高山流水轻舒喉颈,来两支下里巴人——例句引用。“舒喉颈”不够雅致。7、用词生僻:人非草木同悲喜业系年华共苦甘天不公平共水山画善枀槑觉苦甘 ——例句引用。出句对句,全是玻璃字。出句中“草木”是并列名词,故“年华”与“人生”失对。以“公平”对“草木”可视为自对。“枀槑”生了。三、句类对仗1、对而不联一副对联是表达同一内容的一个的整体。上下联或上下联各分句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各自孤立存在,或关联性不强,就难以表达完整的主题,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意境,造成联意脱节,也叫“隔”。如:雁点青天人影落江沉朗夜月霜流风撕夜幕月光流龙潜碧海日光随鹅浮绿水稚声随             ——例句引用。人影因雁出,上面的各个对句均无此内在联系。囊无半卷书,心中羞涩怀有三颗痣,口里润滑军备几颗弹,国内安宁——例句引用。出句有味,对句欠佳,主要是与出句太隔。万物有灵,一叶飘零秋报信千山无计,满枝萧索树思春                         ——例句引用。出句以一叶知秋来报信解释万物有灵的判断,而对句在这种语义逻辑的承接上稍差些,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由于千山无计,致使满枝萧索的枯树思念绿叶满枝的春天。句义稍隔了些。山乡酱油飘三香、陈醋溢三香、酱醋走三湘,绿色山乡总相宜,乡里厢中箱内芗味美(湖北山乡调味饮品有限公司的出联)寺院粥米靠四媛、清茶酬四媛、粥茶流四垸,青衣寺院甭远久,院前瑗后苑旁怨言多——例句引用。出句属于广告联,重在情境,韵律可以放宽些。对句的意境与出句隔的太远了,我想那个调味公司是绝对不敢用的。日暮西山东出月人行左道右行车—例句引用。词性合而意远心隐深山如老衲花逢初雨似美人——例句引用。对句上下联意欠关联。帘外新红春暗透 闺中旧墨画微湿 ——例句引用。闺、湿关联错误2、联而不对上下联之间除字数相同、平仄相对外,词性、语意皆不成对。如:长龙只怕古时无二老双亲从小有              ——例句引用。对句与出句不能对。3、句式结构混乱对联的上下两联结构不相称。如:风开雾霭岩泉现鹭带烟霞涧壑飞——此联对句结构混乱。上联风开雾霭结果是岩泉现,补语,现的主语是岩泉。下联鹭带烟霞涧壑飞,飞的主语乃是鹭。改作:鹭绕烟霞涧壑重。雁去风声紧鸦来噪长空蜂来花色鲜——例句引用。音步(节奏)错:“雁去/风声/紧===鸦来/噪/长空”。“ 蜂来花色鲜”逻辑上非必然。网上聊天,假语村言真事隐场中演戏,你方唱罢我登台家中拖地,娇妻指令老夫忙——例句引用。出句看似不经意,其实颇为难对。对句都打破了出句的句式,不能算得对。何喜何悲,何惊何惧,淡看烟收云聚亦非亦是,亦幻亦真,笑谈梦醒时分——例句引用。淡看烟收云聚与笑谈梦醒时分句式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二、音韵篇
      说到音韵,联友们马上会想到“律”,其实音韵包括的范围很广,绝非单纯指“平仄格律”。在联中,字与字间音韵的搭配和谐与否往往比平仄更为重要而复杂,平仄拗尚可以救,聱牙塞口却是除了换字外无药能解的。此外,对联一般忌用韵脚,这一点不象其它韵文注重押韵。再者,便是要求音的统一,因为同一个字,在古代和现在读音发生了很大区别,古今音不能混用。另外,音步、节奏、谐音、多音、同音、双声、叠韵的变化等也影响音韵,在此就不多说了。
1、古今音混用
在同一联中混用古今音。如:
玉华瑰玮,昆仑磅礴,生生不息神州土银漢璀璨,炎黄逶迤,源源無盡中國人       ——例句引用。今古声混用。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海为书卷浪为文唯我敢读
宇为场地月为球我客去踢 雷为战鼓电为棰唯我敢击
       ——例句引用。出句是老联求新对。以平仄论,出句只有用古音读才合律,故对句也必须用古音。故以“读”、“击”、“踢”结尾的对句古今音混用,出律。
一犁春雨,几聲吆喝,四野田園憑此綠 千樹桃花,兩陣啼叫,數重山水為之紅
三尺柜台,十载买卖,全家老少靠这发 半架秋风,数阵吱呀,八方土地为之黄
        ——例句引用。出句必须用古音把“喝”字读成入声才合律,故“啼叫”、“买卖”句出律。“吱呀”句对得教好。惜“半架秋风”句与上联情景未能很好地相协。
大地涌春潮 东君有信 二十四番花事早 梁山扬义帜 天子无悔 一百八将好男强
神州翔玉宇 华夏无穷 百千万个好男强 高天升阳讯 北国正红 三六五日人气多       ——例句引用。出句好。 “梁山”句于境不合,且“悔”字出律。“人气”出律。又,出句必须按古音把“十”字读成入声才合律,故对句中只有“神州翔玉宇,华夏无穷,百千万个好男强”是合律的,但该句中“华夏无穷”所指不明确。
花天酒地 锦衣玉食       ——例句引用。同仄收了。(这类古代成语,平仄关系一般都很整齐,不宜以今音读。)
猿啼三峡谷传响今朝成意外 客行一平湖游弋昨日是笑谈
        ——例句引用。出句似乎应断句为“猿啼三峡谷传响  今朝成意外”。对句应以古平水韵应对方合律,行、游、笑三处平仄失调。
2、对句字词读音偷换。如: 被套套被,被被被套套——(被套)名(套被)动宾短语( 被)名(被 )介(被套)名(套)  动都督督都,都都都督督——第二小节第二字都应读(dou),音变了,而且是副词枕头头枕,枕枕枕头头——第二小节第二字是动词,末字是名词。光圈圈光,光光光圈圈——第二小节第二位的光字无介词词性。 ——例句引用。
半山亭,半山停,途中不停望江樓,望江流,眼底長流一马路,一马怒,站内才怒——例句引用。出句亭(ting)、停(ting)同音;对句楼(lou)、流(liu)音近;路(lu)、怒(nu)亦音近。
3、对句失音:
道德经中今得道仙人洞里早成仙西游记里记游西——例句引用。出句谐音、同音加回文, “西游记里记游西”是完全回文,没有注意到异字谐音和异字同音;“仙人洞里早成仙”“仙”“早”音相差过远。
4、谐音字运用不当:
水漫金山白许愿 火烧赤壁全(权)留(刘)心——例句引用。对句字用谐音不妥。
先生有方,后生满园(圆) 君子无道,小子缺德(得) ——例句引用。将应谐音的“德”字直接入联,是失对了。
5、邻韵同韵字使用不当:
一斛湖光沽月酒满眼巘色献山珍——例句引用。对句非止出律,且“满”、“眼”、“巘”、“献”、“山”均为邻韵同韵字,读来很不舒服。
6、句脚押韵:
琴箫起,长空落日鹰声厉,无限风光景致中,晚照一襟,青山无语 岁月残,碧血刀光剑气寒,数回生死春秋里,烟云几度,沧海数澜 ——这是个人以前的作品。读起来象不象词?失了联的味道。7、节奏变化:
心若无秋怎会愁門如得月且偷閒 ——例句引用。对句平声收尾,出律。“且/偷閒”与“怎会/愁”节奏不同。从语法上讲,就是结构的不同。
8、谐译音混用:
一枕黄粱卢旺达半包青菜菲里谱(肥力哺) ——例句引用。出句为原译音国名,对句采用谐音衍义方式不足可取。出、对句以同等方式则例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格律篇1、无律 完全不讲联律,只求字数、词性、句意相对,连句脚平仄都不要。这里所说的“无律”,是与白话联、俗语联这些特殊无律联有本质区别的。如: 醉落清樽一池香 偶题片语四壁雅 ——在下以前的作品。严格地说,不叫联。 独木桥木桥独木九曲巷曲巷九曲——例句引用。出句出律,加一逗号,改为“独木桥,木桥独木”在平仄上就顺了。若不论律(视为无律联),则出句对句均可。若做无律联,需要以口问心:音律上的牺牲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补尝。 2、孤平  “仄平脚”句式中除句脚字为平外,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为“仄”。如: 潮来错觉青山涌雾过直疑绿树浮 ——“直”字应平却仄 好酒无对心难受——出句失律 佳人有约意自得——犯“孤平”香烟有毒肺易伤——按今音犯“孤平” ——例句引用。 残荷无奈秋风渡败柳又遭夏雨欺——例句引用。 3、同声落脚 上下联结尾句脚同平同仄。如: 山含翠色微云绕 水蕴银光小棹泊——例句引用。“泊”为仄声,违律。得占碧空一月满更多朗夜繁星灿 ——例句引用。“灿”应平声 何来非大哭,有病多情独笑我 兹去是小别,无聊寡兴倍思君 ——例句引用。“大哭”与“小别”撞声。 菊冷香残月潇湘 春暖风和日丽高 ——例句引用。末字“高”对“湘”同平收结,犯忌。《绝妙好联赏析辞典》载:“……但是决不可以上下联末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末字都平或都仄的,对得再工也不能算作楹联……”。又末三言不论节奏、词性、结构均不能相对(月/潇湘——日丽/高)。 鱼米之乡演义鱼水情 稻花之土孕育稻米香——例句引用。末字同平收结犯忌;异位重“米”;第6音步字“育”对“义”、第8音步字“米”对“水”均同仄撞声,出律。 山东山西捧太行湖南湖北含洞庭——例句引用。同平收了。 大地生辉四海皆春春不老山河添彩五洲同乐乐长在——例句引用。“山河”对“大地”不够工整,此外对句同仄收结了。试改“长河焕彩五洲同乐乐长存”。 4、拗而不救 引入律诗格律的概念,在“平仄脚”句式中,五言中第三字、第四字;七言中第五字、第六字该仄的字用了平声字。分大小拗。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必救。如: 风光渐自雪中起 春色漫经枝上回 ——“雪”为小拗;“漫”犯孤平;“枝”字救。 莺声帘外间蕉雨 燕子风中衔杏花 ——小拗救 相逢杯底故乡事 一醉天涯倦客心 ——小拗未救 5、三平尾 下联句中未尾三字皆是平声。如: 白发意犹图报国 赤心志乃思凌云 ——“思凌云”三平尾 雨中花溅泪雪里梅含霜——例句引用。“梅含霜”是三平尾。 水眼横波春色媚金睛望月清风寒楼头染绛秋光齐 ——例句引用。“清风寒” 、“秋光齐”三平尾。 雨润花红水雾看 风柔叶绿烟云飘——例句引用。出句“看”是平仄两读字。当读平声时合律。对句脚应以仄收。又是三平尾!可惜好句!6、三仄尾 上联句末三字连仄。如: 不意壶中日月老谁知梦里乾坤虚 ——例句引用。出句“日月老” 三仄尾 闺中春怨  郊外春浓  春春春怨妒春浓夜里梦还  晓来梦远  梦梦梦还叹梦远 ——例句引用。 “叹梦远”三仄尾。“梦还 ”改“梦乡”、“叹”改“嗟”如何? 7、失律 句中字词出律并超越了“拗”和“一三五不论”的范畴。当然,形式究竟是要为内容服务,如果内容着实有精彩之处,在整体格律把握住的情况下,则局部格律可先有不计。否则,还是须认真且下些功夫。如: 诗中唤醒尘封事 笔底吟回春恨心 ——“春”字失律 议佐求贤,操持汉政成丕业 安民约法,萧去陈风立邦规 ——“邦”字失律 神舟力举中华魂,可歌可泣国威凭添壮士胆,不屈不挠——例句引用。 “国威”对“神舟”违律。 墨走云风潇洒意莊离蝶梦自在心——例句引用。“在”字出律 成功成功收台守台,郑公重功恩来思来中华耀华,恩来徐来——例句引用。出句对句都出律 有为有不为 为乎 不为乎 慎知足知弗足 足矣 弗足矣 乐 ——例句引用。对句中,“足”与“弗”按古音都是入声,按今音都是平声,出律。 人生得失寻常事 仕途恩怨古今结——例句引用。出句按古音合律。对句几乎整句出律 雁渡长天人有信春回大地花无缺 ——例句引用。对句按今音“三平尾”、按古音句脚全仄。 爆米生花,胜似花生米吃糖香口,不如口香糖 ——例句引用。对句“口香糖”与“花生米”平仄失对。 莫道山间池水浅無欺林森霧雨零——例句引用。对句出律。 啤酒/花飞/春已/去——啤酒花/飞/春已去银行/款失/夜难/眠——银行款/失/夜难眠股民/梦灭/雪犹/来——股民梦/灭/雪犹来——例句引用。此例特殊。因断句引发对句出律。出句应为“啤酒花/飞/春已去”而却断句为“啤酒/花飞/春已/去” 名缰利锁几人出物欲贪心一念生 ——例句引用。平平仄仄仄平仄(变格)===仄仄平平仄仄平 枕畔泉声梦里弦 窗前鸟语画外音 ——例句引用。可惜“外”是仄。 贪虚名一叶障目趋小利无事生非——例句引用。出句“平平平仄仄仄仄”出律。 春心一点荡秋波眉眼半睁传山色——例句引用。对句出律。 东方明珠、南粤辉煌添秀色 西域古都,北疆灿烂盼真经 ——例句引用。出句前四字出律。 一针一线,织出世间温暧三起三落,走遍人生坎坷百依百顺,演义夫妻真情 ——例句引用。对句出律。 半瓯清茶流云色 一管短笛过雁声 ——例句引用。出句除首尾两字外,中间来了个五连平,出律。对句只是将错就错,围绕出句音律而对。 千年绝对慢慢对 万古佳联悄悄联——例句引用。出句四连仄收结犯忌。 联歌百业,对颂千家万户方传世笔写八方,墨描五岳三山可生花——例句引用。出句依平仄竿而拟: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后句第8音步字“生”对“传”同平撞声出律。 老婆不老老公老亲爹不亲亲娘亲——例句引用。第2、6音步字“爹、娘”对“婆、公”均同平撞声,出律。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见高人唯低首,半世糊涂——例句引用。余德泉著《对联通》载:“……三忌平仄过分失调。所谓‘过分失调’或者表现为平仄相同的字连续使用过多,从而违反平仄交替的原则。就是说一联内连续使用三、四个平声字或者三、四个仄声字。例如:窗明风和人快意;酒香客醉主尽情。——这副对联写得怎么样姑且不说,上联‘窗、明、风、和、人’连用五个平声字,下联‘客、醉、主、尽’连用四个仄声字,读起来就不上口。……”此忌与本例出句前句“成大事以小心”如出一辙,来了个四连仄。 蝴蝶泉,梦里花仙频指路月亮谷,樽前李白醉放歌——例句引用。“月亮谷”对句后句,不论新声古声均出律,下列式显示鉴别:     出句:梦里花仙频指路;(仄仄平平平仄仄)新声:樽前李白醉放歌。(平平仄平仄仄平——第4、6音步字同平、仄)古声:樽前李白醉放歌。(平平仄仄仄仄平——第6音步字同仄) 赏心乐事修文品茗美景良辰明月清风 ——例句引用。改成“美景良辰清风明月//赏心乐事品茗修文”就合律了。 去去来来人人欢欢喜喜迎迎送送家家热热闹闹——例句引用。出句句中六连平,应该有可调整处。上下联同平或同仄收是对联之最大忌,严格地说,出现这种情况者就不能称为联了。 设计匠心独运 工具好用户满意功能立异标新 服务周众口皆杯——例句引用。并非因为以口语、时语入联就可以不讲联律的,事实上正相反,语既“俗”了,律上更要讲究,否则与平时说话何异?出句后一小句连用六个仄声字,不能称美。 楹联创新联,联联精彩歌曲谱旧曲,曲曲悠长——例句引用。未见巧思而出律,是制联的大忌。 春山画图美小人立志高溪水云雾深 ——例句引用。出句是玻璃句,平仄上遵从“平平仄平仄”的特许拗句句式。对句一出律,且“小人”二字是凑对;对句二所用非玻璃字,失对了。 夕染暮林空留梦 月临中秋水生潮 ——例句引用。按平仄交替(2、4、6分明)的要求,出句“留”字出律,应为仄声。 盘中美味品绿色餐桌佳肴尝活鱼——例句引用。绿色?出句连用五仄更没道理。 岁寒,腊梅花开群芳莫妒报春早春暖,映山红遍百卉竞比得光先——例句引用。可再雕琢一番平仄关系。雕琢平仄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好字往往由此炼出。 春生润雨,点点滴滴,如风拂物夏至天热,时时刻刻,似火吻面 秋孕薄霜,隐隐约约,似雪寒心 ——例句引用。出句“拂”犯平。对句“热”撞仄,似火吻面四连仄,“隐隐约约”同韵 8、长联句脚平仄违律。如: 归春燕,月邀水应離秋雁,風送云追 ——例句引用。出句句脚“仄、仄”对句句脚“仄、平”出律。 新年热闹,亲朋好友喜相聚除夕团圆,老少爷们乐尽欢 ——例句引用。一般来说,两分句以上,最好能避免同声落脚。因此,若改成“除夕团圆,亲朋好友喜相聚;新年热闹,老少爷们乐尽欢”,倒是更好。另外,还有上下联时间顺序、上下联各两分句联意相连也更好。 春浪漫 , 夏浓情 ,秋依恋, 冬呵护, 温存记忆 朝精神 , 午惬意 ,夕满足 ,晚和馨, 甜美生活 ——例句引用。出句句脚“仄、平、仄、仄、仄”有违“马蹄韵”。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敢问五经何用千家可住,千人可靠,千山可走,千河可越,能说千里可超——例句引用。出句句中平仄不严。若看作放宽格律的长联,则对句“住”、“靠”、“走”三字为同声落脚,不妥。注:古代也有一些只问最后一字平仄的白话长联,例如有名的长沙地名联:“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四牌楼,楼前走马======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灯龙”——在这一联中,“楼”字与“街”字就是同声落脚。对于这种形式的无律联又当别论。(无律联的存在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对联都不须问律,而只能说明对联有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之分。) 铸金锁,牵金牛,香车如意行,美景任我游祈福神,祷福祉,羊运保人安,猴岁待喜临——例句引用。对句第三句末字“安”对“行”同平、第四句末字“临”对“游”同平收结犯忌。出句句脚“仄、平、平、平”对句句脚“平、仄、平、平”马蹄韵,平仄竿都不附。 文心撷玉,艳丽诗经楚辞,琼林雅韵,风骚李杜苏辛,闲品汉赋,神驰元曲,叹何日丰碑再竖 史海采珠,拙朴汉瓦秦砖,快雪兰亭,翰墨颜欧柳赵,细看唐诗,向往宋词,观他年盛景重来 药海淘金,丰盈本草方术,妙手回春,绝技孙张佗鹊,呕心歧黄,妙理五行,为众生济世悬壶 画廊淘金,宏伟绘图清明,鬼斧神工,妙手张谢陆顾,魂游雕刻,梦系彩陶,惜古时风光难存 学士雕龙,华妍国典民粹,楹上花香,天籁时宜世事。远承秦声,新唱我歌,喜今朝联对凌霄 笔墨泼金,圆滑张旭唐素,龙蛇奇姿,端正欧颜柳赵,精研晋书,梦醉清联,看今朝佳作叠来 ——例句引用。出句出律。 9、与出句相粘  “粘”原本是律诗格律中的一个素语,和“对”相反。指下一句(诗中下联首句)第二字平仄必须和上一句(此句上一联末句)第二字平仄相同,但句式不同。如:上一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下一句便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在联中则不可。例: 酒意正浓,还观红日照东西 痴心难已,向来豪气穿千古 ——例句引用。东西=千古,宽。对句后面分句与出句后面分句相粘 10、孤仄 目前对“孤仄”一说,尚有争论。产生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一三不论的情况下末一字出律(三平尾),只留下第四字为仄。如: 枯荷残菊,冷雨敲窗惊客来 寂院孤灯,凉风翻卷疑贤返 ——例句引用。“窗/卷” 孤仄。对句“返”误为平声。如为仄声字则合律。可视为三平尾。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审美篇所谓“美”,不仅仅是对于联,应是所有文艺作品成功与否的最终衡量标准。所有的形式也最终为之而服务。长期以来,在无数人的探究和实践中逐步将这一标准定位在“形、气、神、韵、境、味”的和谐协调上,尤其是对古典文学作品。那么如何运用这一标准来审视联作呢?首先要明白几个观念: 联之“美”:指是否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联之“气”:表现在作品语言以外的或豪迈或婉约或恬淡的一种流畅性和贯通性。 联之“神”:指作品的内蕴、精神的体现。联之“形”:指在语法、句式、韵律、节奏、语言、表现手法等外在的美感。 联之“韵”:作品的余意和留在读者心中的悠远性。 联之“境:非一般作品所表达的留与读者可供想象的诗意空间和氛围。而是作品思想气质等因素所再生的境界、宽度与高度。 联之“味”:可供读者咀嚼品评的空间。 如此,我们就可以把握住方向,不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个根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有头重脚轻,画蛇添足,刻意造雷,用词不当,强弱不当,情景,联境不统一等毛病.更多的是出现以下的情况:1、合掌 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出句和对句仅是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类同。对联创作中如果出现内容重复,是一大忌。如: 志系河山真俊杰心存韬略是英雄——俊杰与英雄合掌。 泉边醉月称居士竹下凭风号散人——题兰花   ——“称”“号”合掌 小人书记连环画伪君子曰假道学——例句引用。出句“小人书”即是“连环画”的俗称,即前、后三言均为同一种物品的不同称谓,对句就没有反映出这一微妙的关系。呵呵,由此使我想了另一比令人玩味的,句义重复(三重合掌)、啰嗦、有趣的诗句: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归子时。 泥沙凝大厦砼石建高楼——例句引用。砼,混凝土,中含泥沙;大厦意同高楼。此对有些合掌了。 监狱用联即来此,理应认真反省若去那,当该仔细深思——例句引用。这联很有合掌嫌疑。 文明能招千里客礼貌会引四海宾——例句引用。造语太平。另外对句应谨慎使用“能招”、“会引”这类意义相同的字眼,在同一联里用的比例大了即为合掌。 斓宵星魂偕月魄欢夜挚性兑真情 ——例句引用。“夜”“宵”合掌,“挚性真情”对“星魂月魄”稍宽。 野径蜿蜒有若无山蹊迤逦隐犹现——例句引用。出句不错。全句是严重合掌。 此世无疑唯物理平生最爱是自然——例句引用。“此世”与“平生”用语重复。 离乡背井为生活起早贪黑求利禄——例句引用。出句平平却有感而发,胜出空头大话或无病呻吟。对句情境未展开,上下联意思有重复之嫌(撰联一忌:对联本来简约的文字却在没必要的重复中浪费了)。 高山印画,怪石嶙峋手抚平大水传音,飞瀑跌荡心摇动——例句引用。出对与对句意境整合完美,“大水”如改“空谷”可避免与后面的“飞瀑”重义,又增添了先声夺人的气势。 2、过份重视机巧  “机巧”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些联友却过份沉醉于其中而忽视了内容,至使联语毫无实质性的内涵,意境苍白。如: 下士十一上土家小丫八一入大队 ——例句引用。请恕直言,愚以为出句对句都无可取处。 贝(背)多芬(分)希(嘻)拉克(课)施(诗)乐德(得)戈(歌)培尔(耳) ——例句引用。参不透谐音的玄机,迷惑中。。。 黑墨墨黑黑墨黑金銮銮金金銮金 ——例句引用。銮—铃铛、皇帝的驾车,名词与‘墨’同。文字游戏。 狮背石碑,孤留古柳,暮莫摸默默嬷嬷寞寞墓 象牙橡涯,众评重品,每没昧梅梅妹妹媚媚眉——例句引用。象绕口令文字游戏,无甚联艺意义。 出联:愀愀秋愁燃炫烂(无人应对)出联:浑南浑北浑然一体(无人应对) 出联:居南地,来北方,开西窗,坐东床,左夏莲,右冬梅,自上而下,读春秋(无人应对)——例句引用。 3、落入俗套 内容上毫无新意,把前人用滥了的句意又从故纸堆中捡回来,老调重谈。如: 立像立身立碑立名不如立德行而教子留车留地留物留钱怎似留忠孝以传家 德庇众生能得日月恩垂一念可造河山 赤心迎来三江客热诚送去四海宾——例句引用。出句、对句均出律,造语也过于平凡。 闻鸡起舞身心健孤雁出群羽翼丰——例句引用。出句无新意。 暖冬至,不觉小寒大寒冷春分,忽然大雪小雪——例句引用。同上。 六畜兴旺千家乐五谷丰登万户春百业发达万户春四季发财万户春——例句引用。出句意平律乱。 羊衔谷穗拜金猴雪舞山川书新景——例句引用。无新意。 4、粗糙 匆匆作对,求快不求精,求量不求质,联语粗糙,不堪推敲。如: 白鹭追霞穿碧水 黑鹰送日隐青山 绿鸭戏浪泛青波——例句引用。趣对须巧思。“送日”构思不错,“绿鸭戏浪”就经不起推敲,“绿鸭”是什么品种?鸭子可能在波浪中嬉戏吗?既然有浪怎见“青波”? 圆千年梦想,无翼而飞传百世留芳,与时俱进 ——例句引用。“梦想”对“留芳”就欠斟酌。 利国壮举,神舟五号伟业天成,杨府奇男(嵌杨利伟) ——例句引用。 “五号”对“奇男”不大讲究。 5、文白兼半 前半句是古语,后半句却用白话,甚至是当今时髦通俗语言,至使联句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如: 西风传雪柬,何人约我迎春去北雁寄乡思,是夜嘱您送酒来 ——例句引用。对句后七字中“是夜”接近文言,而“嘱您”比较现代化,不协,皇甫冉有诗云:“遥夜他乡酒,同君梁甫吟”,后七字改为“是夜与君携酒来”可好? 命运如萍,困顿无须怨表妹华年似水,悠闲仍旧思发哥 ——例句引用。“发哥”现代时髦用语。 攒钱讨老婆,存心作对舍命陪君子,放血埋单——例句引用。“攒钱”“讨老婆” “放血”“埋单”皆现代通俗俚语、黑话、时髦用语而“舍命陪君子”则是成语。 鱼儿上网将登陆美眉下线先潜水螃蟹入盘正出席游子回车好进场 ——例句引用。对句的一些特殊用语着实可爱。 榆钱何氏币,竟能买断春光伊妹网络儿,常可迷糊秋水 ——例句引用。出句是一不错的技巧联!对句的“伊妹”“网络儿”“迷糊”皆现代白话,“秋水”对“春光”工整。 6、浮华 以浮华词语入联,看似华丽,实则华而不实,内容空洞虚浮。如: 杯中意趣旁人少剑底情怀旷者多——以剑入联,古意太浓。 7、浅俗 联语格调、思想性不高,或为戏谑,毫无艺术价值。如: 爱受不受妾亲就亲 ——例句引用。意思不大。 啤酒十瓶进肚权当解渴宿娼三个上床不是劳军——例句引用。 琴棋书画等闲事**赌吃喝玩世功——例句引用。 “玩世功”有生造之嫌,且情操不美。 穷望联林无高枝,轻叹群花若侏儒厌听蜂鸟鸣鸦调,只求骚客留文字 ——例句引用。出句不合律、格调也不高。 黄龙洞古长龙出乌龟巢新幼龟生——例句引用。戏言亦须兼顾艺术价值。 月经带月月带月带越经带重孙子重重子重子充孙子——例句引用。无聊。搔搔痒痒 痒痒搔搔 越搔越痒 越痒越搔拉拉长长 长长拉拉 愈拉愈长 愈长愈拉——例句引用。趣对。 8、雕琢 (1)刻意雕琢,求工反拙,联语欠自然,斧凿之痕明显。如: 至乐陋堂书画里,有为古籍史经中。 ——例句引用。“陋堂”主观痕迹明显。比较“至乐草堂书画里”。“草堂”可视为谦称,是可通用的佳句。可通用,很难。 鸟修梅骨雪敷膏泪刻竹痕风剪叶——例句引用。出句太过雕饰,有伤气骨。下联在形制上对得颇佳。 春水寸深鱼跃尺 冬瓜两重你呼斤 相思日短伊称年 良宵时短日出分 我肚合量眼食斗 良宵片刻价千均 ——例句引用。实话实说,出句过于雕琢容易害意伤骨,良不可取。 柳是清丝雾里缠桃如粉脸霞中绽——例句引用。出句意思不大。对句过于求工。 玉带含烟,万树梅花煨一竹风光焙土,几堆雅石侍千书——例句引用。感觉“煨”“焙”均用力过猛,雕琢过头了。 (2)雕琢不够: 少了些精益求精的精神,遣词用字造境上宽松欠稳妥,换言之,就是不够准确、严谨。 蝶恋花不见西江月空负这般美景根恋土婉拒积雪草枉费如此良辰凤栖梧惜别百尺楼醉心如此良辰燕香子一心贺新郎实含千种风情满朝欢适逢沁园春喜度如此良辰虞美人喜得阮郎归欢度如此良宵——例句引用。出句拖沓了些,遣词用字上雕琢不够。另外“花”是音步字,多没有注意。 泛菊秋风过挑梅瑞雪飞——例句引用。出句“泛”字感觉用力过猛了点。所对工稳,但“瑞”字尚有雕琢余地。 花香引蝶,草绿牵牛,牛童织草扑花蝶柳丝舞燕,水碧戏魚,漁夫涉水驚柳燕树大招风,枝宽挡雨,雨燕衔枝蔽树风柳嫩招莺,潭清聚鲤,鲤仔跃潭惊柳莺——例句引用。个人认为出句的两个四字句仍可推敲。对句均可。 烹茶上网,春茗一盏夜游神温酒在线,陈酿数盅晨耕客——例句引用。出句欠雕琢,另外“茗”古今音俱是去声。 山舟不动浮云海桂月新来照雪原月棹又催落日潮水镜轻摇醉月天月宫频移戏波澜粮草先行过雨林银河闪烁照山川水榭飘忽现雾湖——例句引用。对句“月棹又催落日潮”结构不同;“月宫频移戏波澜”和“银河闪烁照山川”出律;“水榭飘忽现雾湖”“飘忽”二字欠锤炼,造语显得无理了;“水镜轻摇醉月天”“月天”是凑字;对句“粮草先行过雨林”欠喻格。“桂月新来照雪原”也欠喻格(桂月只是专名,并无比喻成分)另外“新来”改“重临”似好些。 九九未来公去也,骚客含悲三三初出望闻焉,诗人尽瘁生生不死我哭之,文坛绝唱——“生生”较晦涩千千已往鹤承之,文人落泪——佳——例句引用。——何不言“文人尽赏”而用“瘁”字?“闻”在这里应是去声。圆满文华哉,诗坛领雁——“领雁”结构不谐鞠躬徒悼之,诗爷流芳——“爷”字不雅 济困扶贫施善举治贪惩腐正廉威——例句引用。自对“廉威”太随意了。出、对平平。 游人相拥满 星火一家春 ——例句引用。对仗过宽,在大类词上注意了却忽视了小类词词性、结构上的严整。大类上,“星火”“游人”都是名词;小类上“星火”,联合词组;“游人”,动宾词组,相对不工。 推杯邀日月卧榻唤松风 ——小类上“松风”(偏正)不对“日月”(并例) 心上之秋便是愁山下石头已成岩——例句引用。拆字对。对句不工:“上”对“下”、“愁”对“岩”违律,“之秋”不能对“石头”。 9、为对而对 无意境,对句被出句字词牵着鼻子走,见到“天”就在“地” 字上折腾,见了“云”就在“雨”字上转圈,也不管是否需要,思维放不开。如: 秋风一过诗染霜夏鹤孤鸣曲终寡苦雨半帘赋辞夏 天性从来日追月 ——例句引用。 雨中花溅泪 酒后脚失根——例句引用。 挥刀玉藕折,斩断情丝一万缕闭目晶珠落,流完心泪几千颗 ——例句引用。看似巧,实有凑之嫌。尤其对句的后半句似为对而对,平白直叙,难生美感。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闲话  作者:海岳    开一帖学习楹联鉴赏.清联当然是对联的宝库,咱就先拿几个清人下手吧。对联从联书中找来,当然也看过原先评论文字,咱尽量说些自己的感受吧。郑燮对联赏析1.天师洞心清水浊山矮人高开心闲话:天师洞在四川灌县青城山。此联言简意深,想象奇倔,抒发了板桥寄情山水,愤世疾俗的感情。联表心声,一般而言,写意境联或风景名胜联总含有作者的情怀,但表现形式各异,有委婉曲折,也有直抒胸臆,前者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权作对联来看吧)。字面上看不出作者有何情怀,但细品之下即发现,如此闲静之景非心神宁静淡泊之人而不能为之。后者则如本联,板桥大刀阔斧地将自已的主观意识强硬地化入眼前风景中,即所述并非完全实景,大有以主观改变客观之势。其实这并非目的,而其间的反差怪异则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思想。    板桥曾为山东潍县与范县知县,因请赈济民触怒上司而罢归,其后痴心书画,任性而为。此联上句淡泊有奇思,下句突兀不群。上句也合了当地一景“洗心池”,以水净心,心净而水浊,显出作者远离官场浊世之后的喜悦,然而却是含泪的微笑,水流于世,依然混沌难清。只要登临绝顶,任何高山都会在人的脚下,这又表现了作者从容的处世态度。山高暗示世间现实难以改变,而人是灵活的,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世原则,不会被其操纵。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然而无论如何,下联显示了作者的一种旷达和从容,并非一味消沉,这点大为难得。2.月观亭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开心闲话:此联为江苏扬州瘦西湖小金山月观亭题写。月观亭坐西朝东,面临湖滨,是历代文人墨客月夜赏景吟诗作画的好去处。上联写月,月光如水,洒落人间遍地。使月光原本皎洁之静态增添了动感, 当然这种动感是若有若无的,真切地写出了作者对眼前月色的感受。 下联有奇思,云朵翻涌,其拥托着的山峰若隐若现,如黄山云海,宛若仙境天山。可谓动静相生,刚柔并济。作者想象奇特,天地入眼皆变化,读来真有天上人间之感。    对于下联,有评论为作者是用云譬峰,我思之再三难有同感,以为是写云朵衬托如仙境,山峰如在天上。然而又存一疑:按照生活常识,夜间即使月再明亮,白云也是很难看到的,或者少而显深灰色,而山影更是模糊,那么我理解的其景如黄山云海则不准确了。但如果说作者是用云譬峰,那一定是乌云了,而且浓厚,“满天山”嘛。这又和上联“月来一地水”的景色不谐了。这究竟是何故?难道并非实景,只是作者想象之景?不敢妄断,有待方家考证。
3.别峰庵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开心闲话:在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翠竹环抱之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别峰庵”。别峰乃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之主峰(东峰和西峰)之意。清代大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当年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遐迩。      别峰庵始建于宋代,宋代高僧佛印法师有诗云:“绝顶无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明人章诏又有诗云:“竹密凝无路,云开忽到门。转看诸院子,独见一峰尊。,’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庵内北侧有小斋三间,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树两株,修竹数竿,环境清雅幽绝。这里就是世称诗、书、画“三绝’’的清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于雍正年间在此攻读之处。现在过道门头上题有“郑板桥读书处”的横额,门上还保留着当年郑板桥手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对联。(引自Google)    关于该名联,前人之述备矣。无非是凝练雅切,意味深长,我也的确没什么新发现,实在是爱之深而不忍放过。由此联想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两段话: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按图索驹,板桥此联当属于“有我之境”。暂不论所谓的两种境界是否有高低之分,就王国维将境界划分为“有”和“无”两类,我觉得过于简单了。难道就没有中间状态?真的可以分得这么清么?我倒很喜欢袁枚《随园诗话》中所言“诗情存于可解于不可解之间”的那种境界。我写中山陵的光化亭一联“抬头只见白云过,俯首渐闻流水香”,拿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不知分为哪一类。联写自己在亭前所见,应当为“有我”吧,但联意上自然道来,并无“宏壮”之处啊。也许这算是表面上“有我”,而骨子里“无我”的另类吧。    再说“无我”之诗词联,宁静淡泊,的确给人美的享受,但“有我”的也能给人以动情,而且来得更炽热和鲜明啊,所以我想这两者无高下之分,不同风格而己,会有不同的“粉丝”的。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联也凑来了,巨愧一下,反正想到的都说完了,暂且打住。4.赠李方膺束云归砚匣裁梦入花心开心闲话: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人,擅长山水花鸟画,也是扬州八怪之一。“束云担雪”成语是形容渔夫和樵子劳动的艰苦。这里用“束云”是指将云捆来收入砚匣内。实际是赞扬李方膺山水画得自然之灵气,技法高超。下联是说将梦用刀裁下放入花蕊,有梦笔生花之意。     板桥诗书画人称三绝,其本人一向倡导创作要不泥古法,灵活运用,此联可见一斑。“束云”和“裁梦”之语出惊人,正表现了他狂放不羁的个性与独特的艺术眼光。其实对于奇思妙想,应当是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合乎情理之中的。正如怀素的草书,笔走龙蛇狂放至极,行笔闪烁变幻,甚难觅其轨迹。然而其字又是极守法度的,形神兼备。这正是艺术的高境界。再回到此联,虽说“束云”与“裁梦”不合常规,但是整体看其意境却是和谐的,“云/山水/砚墨,这是相关联的,是将自然之山水付诸笔端。而梦/花,更是诗人和艺术家眼中的一对双胞胎。以“束”和“裁”将这些相关联的物象融合到一处,当然合乎情理,而效果则是新奇不凡的了。
5.自题前身应是明月几生修到梅花 开心闲话:明月梅花都表示高洁清静的人格境界。此联亦为自励联,激励自已陶冶性情,磨炼意志,从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全联读来明性见禅,深入人心,极有美感。为何有如此感染力呢,这又扯到了审美这一话题。    先引用顾永芝先生《审美散论》中关于审美关系的片断:“审美关系的根本特点就是在审美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所达到的审美超越。审美关系不同于其它人与现实所建立的种种非审美关系,除了这一审美超越外,还具有许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    第一,情感性。审美关系是一种情感关系,不仅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始终充满着情感,而且始终在情感的纠葛缠绕之中交互作用、互相传递、不断强化。郑板桥说:‘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杆,石笋数尺,其他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郑板桥集》第169页。竹石的坚贞形态与板桥的坚贞节相交融,主体之情转向客体之形,客体之形中的情态感染着主体,在这交互作用、相互传递之中,处于审美关系中的主客体都饱含着情感……    第二,灵性化。在审美关系中,主体情意飞荡,客体也充满了生命力,成为有灵性的对象。任何现实客体,无论是原本有生命还是无生命,一旦与主体构成了审美关系,成为审美对象,都充满了灵性,成为活生生的生命实体,有如灵性毕现、风神雷动的血肉之躯……审美关系的灵性化是产生审美感受的基因。美首先在于生命力,只有具有灵性的生命实体,才能引起美感……审美关系不同于人与现实的其它关系。在实践中,不能把审美关系与非审美关系赞同起来,不能把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混为一谈,当然也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    第三,想象性。在审美关系的建立、展开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因而总是包含着虚构因素,从而超越现实个体通向一般、整体,由此岸驶向彼岸,由有限驶向无限……高尔基进一步指出:‘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可以说,想象——这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还有意图的能力’(《论文学》第160页)……此外,审美关系中的想象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了审美主体的独特个性,一方面表明了其根本任务在于从一切表象中创造出具有鲜明、生动的独特个性的新形象,从而以少总多,以一当十,以有限显示无限。”    此联中板桥为审美主体,他与“明月”“梅花”这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以上的三个特点,从而见雅见切,脍炙人口。6.自然庵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开心闲话:郑板桥曾在江苏镇江焦山自然庵读书,修身养性。作者伫立山头,眼前的青山经雨洗涤更加苍翠醒目,似随风扑面而来。潮水翻腾,夕照间,似乎东流之水又回头向西了。联写山水之景,清新明快,极有动感。细品下,觉之有声有色,“新雨”与“晚潮”对仗工整而又意味深长。7.汲江楼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开心闲话:汲江楼在镇江焦山上。汲水烹茶,以山作屏,这种比喻不算新鲜。但是“江水”与“新茗”,一壮丽,一清新,合一处则见气势见情怀。“买”字将自身情怀融入景中,尤见潇洒气度。全联切景而气畅,情景交融,读来倍感优雅。李渔对联赏析 1.门联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开心闲话:李渔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曾在金陵(今南京)芥子园居住。芥子,是形容住宅很小,曾自题一门联如上。此联上下皆用典,金陵为六朝古都,历史名城,流传着许多名胜古迹和传说。孙楚楼和孝侯台一为古酒楼,一为周处读书台。周处为东吴阳羡人,少时称霸乡里为乡邻称为三害之一,周处后有悔悟,到金陵拜陆机和陆云为师,苦读而后又立战功受封为孝侯,便有了“周处读书台”一景。酒楼觞月,自是优雅之士,孝侯读书,更是抱负不凡。作者借这两典题于门联,天地人合一,不抒怀而情怀自现。全联对仗工稳,音韵和谐,实为门联中上品。2.六十自寿霜雪盈头心转少儿孙满眼性犹痴开心闲话:上联可双解。其一:头发花白但是内心更变得年少。其二:久经世事磨难,看谈世情而心性淡泊,不去为那名利花费心思。下联写儿孙满堂,自已享受着天伦之乐,仍然童心未泯。全联反映了作者风趣豁达乐观的情怀。联语用巧而合乎情理,自谓天真实乃阅空世故后的返朴归真。3.且停亭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开心闲话:联题浙江兰溪的且停亭。亭的名字本身就含指点味,上下联紧扣主题,一“休”,一“且”,劝戒世人勿要热衷名利,宁静淡泊为好,颇有老子无为思想。重字的运用和联句口语化,读来语重心长,如出神佛之口。“且停停”谐“且停亭”,切题而见巧思。4.移居杭州作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开心闲话:作者于晚年从南京迁至杭州,为此而作。“繁冗”指繁杂的世事,旧业指过去的居所,也可伸展为过去的杂务。上下联用对比手法,繁冗/尘市,湖山/画图,情随境迁,于凡俗中觉尘世喧嚣而心烦,入湖山风景如画而心旷神怡。又采用拟人手法,细细品味一下,所谓“驱人”与“招我”似为物事对人的态度,但实际正相反,移居杭州是作者厌倦尘世,向往清静的主动选择。如此手法含蓄而耐人寻味,很富有艺术感染力。5.庐山绝顶足下起祥云,到此处应带几分仙气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开心闲话:联写登临庐山绝顶后的所见所感。联意清晰,不须赘述。写联如行文或作书画,技巧及手法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读来才觉得自然切意。此联作者夹叙夹议,层层推进,感受由浅入深,十分自然而毫无斧凿痕迹。初登临峰顶,足下云海翻涌,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这还是一种表面化的感受,“坐定后”,即心平气和下来,在这空灵清幽之地,人们自然地忘却了世间的繁杂和喧嚣,渐产生超凡脱俗的心境。常言道“登得高,望得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此时此地凌空俯视,自然会心神澄澈,生来禅心了。6.贺张之鼐夫妇双寿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客满樽亦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平分7.简寂观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8.寿朱建三七夕是生辰,喜功名事业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百花为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9.赠程文宗世间桃李,尽出公门,何须腊尽始芳菲,满眼无非春色天下鱼龙,都归学海,不待时来方变化,启口即是雷声开心闲话:把这五副联并一处说了,并非完全是偷懒。还是那句老话,前人之述备矣,而这些联也都明白晓畅,不难理解。我只是想说一下他们联律方面的共同点,那就是都采用了“马蹄韵”的句脚规则。
    我一直认为,对联是传情达意的,这与联的节奏也是相关联的。按马蹄韵本身特点,是平平仄仄两相交替,如马行走之均衡平稳,这有一种雍荣平和之美,很符合中国历史悠久的儒家思想,即中庸。因而也想到了自古至今为何此规则十分广泛被人们喜爱并采纳。然而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有时也是多变而复杂的,那么体现到对联文字中,应当也是要丰富多彩的,要想尽量传神地表达出来,节奏也要能找到最合适的。以上几联没有问题,都是题赠联,写得堂皇雍荣,使用马蹄韵句脚规则,更是适得其所。但对于另外一些对联,气韵反差较大,有些可能就不适合用此规则。实际上古人也好,今人也好,也有一些其他规则,如全平全仄,多平一仄,等等。各有特点,各得其所。我也认为即使联律,也应当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没有万能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因为对联是语言艺术,而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的人们对社会,对事物,对世间万象的看法和感悟。而这又是千差万别的,无论纵横来看,都不是统一的和一成不变的,所以开阔下思路,也许会发现更多的“规则”,但即便出现新的“规则”那也不是全部或终极,一切源于实事求是,即能够较完美地传情达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平仄韵律要为联的意境服务。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夫《杂录》联赏析
作者:蒲公
       对于几、夫我“望名兴叹”了好长时间:在网名两字之间加个“、”号,什么意思?因此揣想——几者凡字出一点,出手不凡也,夫者天字出头,天外之人吗?后来还是几、夫个人泄漏天机:“未想如今来去匆匆,竟成过客矣!几、夫一词当初只是从字形上取意‘凡心一去,天人合一’因在下粗陋,枉求回归自然,物我两忘而不得,徒增笑料耳,此外无它”。原来如此!莫非几、夫和达之有什么关联?在北网联坛,此二君从来深藏大气象,常常叫人琢磨不透。其实琢磨不定的何止我一个,玉屑盘曾引用一联相赠,可作为几、夫写照:            也曾读史,也曾读经,瞻落落名山,博议书成,竹素双栖留只影;            未敢言仙,未敢言佛,叹茫茫孽海,大家身在,柏舟一叶引迷津 莲露清香也题有一联,道是:            几若灵童转世,福祉以存,莫使忧来额上            夫逢甘露重生,尘嚣之外,常令慧在眉间由名及联,由联及人,平添了许多神秘感,诱发了我的好奇心。于是翻出先生的《杂录》联集慢慢品来。
         几、夫先生看来喜游历,二老婆的大哭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江山留胜迹;网络见真才”。先生出游想来好像多是特立独行,我想恐怕不是清高孤傲,而是避开喧嚣求得安静吧,不然那些沉静幽雅的联句真不知道怎么酝酿得出:             月过千峰冷             风回一谷幽——松番峡谷夜行        ——冷月幽风在峰谷间夜行,怎不让人生发苍凉悲壮的联想?如果觉得此联多少有点儿压抑的话,请看下联:              明月不离峰左右              清江总在路东西——松番峡谷夜行        ——境由心造,心境不同状物的角度也就不同,先生的视角多变,是动态的散视,我没去过松番峡,臆想峡谷中一定有好多大小桥涵或者行人需要经常涉水吧,不然清江怎么会忽东忽西呢?否则就是“明月不离人左右;清心一任路高低”了,岂不更显先生的风格!说到风格,我倒觉得几、夫先生的联作更偏重哲理,无论记游还是咏物抑或抒情,都像一个智者在平心静气地阐述着为人处世的道理,往往是借景骋怀,借物示人,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委婉道来:             山川细品如青史             烟雨相逢似故人——观山遇雨                      明月有情常照我             浮云闲意又逢君         ——闲意之闲是闲适的意思吗?若是,何不就说适意,或者干脆就说“无意”。
              且傲霜风凭雪月             不施粉黛任天然——梅        ——咏梅还是说人?无疑是在以梅誉人,天地间傲骨铮铮的英雄儿女。
              春色自怜同月老             芳心未解与谁开——题月季        ——当然除了以上惯用的比兴手法之外,先生有时也疾抒胸臆,慷慨坦白,直言不讳:
              应有霜辛磨史笔             岂独世势造英雄 ——题杜甫         ——世势疑为时势。
              万里江山谁作主             一天风月我开怀
              身在名山,并非心在名山,勿枉求出世入世             心安乐土,便是身安乐土,何执着在家出家          ——这就是几、夫,一个心地坦荡,光明正大的几、夫,一个敢于正视自我的几、夫。这是主流,主流而外自然也要有复杂感情的流露,我以为这不但不为缺憾,反而更烘托出丰富多彩的真实。请看几、夫如下联句,不知诸君作何感想——反正我从中读出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满眼飘零人伫立           一春憔悴絮纷飞——暮春即境        ——人若飘零,春也憔悴。为什么说一春而不是三春呢,也许其中另有缘故。          拥翠听涛山石外         依楼观佛水云间——嘉州观佛楼       ——观佛听涛有什么内在联系么?有,肯定有。有怎样的联系,就看各位的悟性了。
          影浮碧水流湍里         人在群峰俯仰间 ——登凌云古寺      ——影在这里是不是虚指,如名与利、崇与辱、进与退等等?我看是,你看下联的实指的人不就明白了吗——这人呢都随群峰而俯仰,就像那影啊在湍流中一样,不小心随时都会顷刻化为乌有!
          入寺拂云闲对酒         邀僧问月暂逃禅——夜于峨眉遇僧       ——初读此联,会有出世消极的感受,但从“问月逃禅”中又会找回入世的感觉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稚子相随,荒村野径临溪水         闲情独共,浊酒轻舟过小桥——假日记事     ——难得先生有此闲情逸致,原来是和孩子们在一起,这是一方未被世俗污染的净土嘛!
           烟云入墨总传神,凭栏处,大江东去          山水清心常忘我,回首间,佛法西来——登凌云古寺     ——我一般不去古寺的,原因很简单,寺无论大小,建筑格局以及里边的内容相差无几,千篇一律,调动不起我的积极性来。几、夫却独具慧眼,将凌云古寺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还从中参出些情况来,了不得了不得!
          且行且止,问一径清幽为谁苍翠?         还喜还悲,惊满溪零落疏雨残红。      ——走走停停,边看边想,活画出一个多愁善感的游人形象。“为谁苍翠”与“疏雨残红”对仗欠工。
           身卑何妨,亦哭乾坤悲旧梦          国破堪忧,时将风雨赋新诗——过草堂题杜甫    ——可以说几、夫受老杜的影响不浅,从其联中就能够嗅出杜诗的味道。除了审视人文世象外,几、夫对于作文属对也见解独到:
         惯历沧桑文笔辣        未经世事语言平
         襟怀开处,胸中生皓月        意气来时,笔底见青天
         胸中生皓月,指点云山皆是墨        笔底有春风,拂来字句尽成花——读澄蓝联集
         淡泊其怀则胸生秀竹        疏狂其志而意有闲云
         ——品读以上诸联,任何诠释都显得多余了,几、夫为文之道与其为人之道如出一辙,做人与作文的许许多多道理就藏在上述对联当中。即如先生撰联自语云:
        听河山语,叹草木亦多笑骂       观笔墨心,知文章即是性情
        凭海临风,独踞孤峰成绝景       出尘傲世,常留明月待词人——题笔架山
        流霞入酒杯,畅怀物外春秋,有花对语       得句题松干,快意云中天地,任我狂吟——山中岁月     ——先生忘怀一笑,自成风景,源于先生乃性情中人。同对一轮明月,有人举杯相邀,有人视而不见,想象是一个方面,再有就是性情使然也。几、夫之所以常得佳构,与其超然达观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心无愧于天,无争于世,忘山水老而足矣;日有书盈案,有酒盈怀,居春秋快以乐之”,具有如此胸襟,何愁没有佳联!由此我想,大手笔须有高境界大智慧,一个思想浅薄行为猥琐之人永远难以达到。我曾坚持鼓吹对联思想性第一,真想拉来几、夫作个佐证,又怕先生不高兴。那么,就先借几、夫先生的两个联句一用,作这一篇乱弹的结尾好了:       且放疏梅远去,几多无奈,有我对苍天一哭;       又逢明月归来,乃旧荒寒,问谁依翠竹闲吟?——感于网事
        忘屏前句,置事外身,意切之时,自可掬联中热泪       怀促膝情,推知心语,言酣之处,犹能唤笔底佳人——也说评联 【以上所引联句均选自几、夫《杂录》】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友说联-----我的参赛之路作者:大肠世家 大肠世家参赛之路(-2007年6月)一直写想这话题,但说起来惭愧,又不好意思写。因为首先我不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前五名之一,其次我的参赛经验主要来自于烟袋,第三我还没老到写回忆录的地步。今晚某人喝多拉我写,那么,就算测试一把点击率吧?我认真参赛,应从2005年(不是很严肃的文章,插句话说:我们说话时可以简单讲“05年”,但付诸文字时不得省略,即使是在对话里出现也是如此。我是编辑啊,以我严谨的治学态度来看,不用问都能猜到是最好的编辑,信我吧)算起,到现在已近3年(继续饶舌:凡数在十以上、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达而无不妥处者,均应这样书写。不好意思,语委会规定的,您别告诉我曾看见某名人不是这样做的,那是编辑笨蛋)了。如果算上网络擂台联赛,则超过4年。回思过往(老了),无限感伤(装的),情何以堪(扮酷)?一、网络联赛记得第一次参加网络擂台联赛,是在第四届上;而第一次引起网络纠纷,则是在第五届与首席评委金牙。当时的脾气是巨大的,以至于追到青莲社砸坛。想法其实很单纯,因为初学联,只把自己水平排在网络三五十名之间,我便想当然地认为,评委的水平自然远高于我,不应该犯低级错误,因此见到在我看来显失于偏颇的评判结果时,便会立即勃然大怒。但随着水平的提高,我的后知后觉自然也得到了改善,我开始慢慢感觉到,中学时的观点毕竟不是偏激的,这个不学无术的浮躁世界,所谓高手的肚中货也不过如此而已。(请读龚自珍的沉痛控诉)这也是我后来声音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吧——既然他人识见本不如我,我还发什么火呢?说到这里请注意了:我那时虽然联艺低劣,却有高超的文字基础作保障。我后来其实很担心自己砸帖砸人的做法,会给初学对联的年轻人们以负面的引导。正如有位谁在我砸帖时说过:可以理解李敖,为什么不能理解大肠世家呢?是的,一切只在于前提,那就是你功底必须深厚,必须能保证自己的观点最起码不会偏差到伤害到初学者。我自己做评委时,也吃过多番苦处。印象最深的是在九歌论坛。当时结果公布后,有数名联友提出尖刻质疑(很遗憾,包括分不清词性和结构区别的质疑,属于初中语文不及格)。我见管理层不说话,遂主动出面回答质疑,最后却以自己出脏口而收尾。更可怪者,有位参赛联友坚持认为评委有猫腻,跟我短信无数,我最终没能说服这位修法律专业、本应最注重实证的女生。我也为此第一次对充斥网络的虚无主义感到恐惧。这事我没有任何需要反思的,呵呵,只是提个醒,毕竟帖子是长久保存的,真的不愿意给过路人造成麻烦。——请记住,乔丹只有一个,所以卡特宁愿做他的卡特一世,而不是乔丹二世。上面说远了,且拉回来。参加网络比赛的阶段,佳联应说不少,但以现在眼光来说,可称道者大约是的是下面几联:(详细情况可见:http://www.gudian.net/dispbbs.asp?boardid=68&id=19191)腊雪溶酥,春冰浮玉,百花含蓓东风里(信天游人出句)乳莺舞梦,旧燕衔情,千柳萌芽嫩雨中——这就是引起第一次纠纷的第五届参赛作品,当时争论的焦点是乳莺能鸣不能舞。事实上这是我和俞仪合作完成并以一个ID参赛的。事情过这么久了,在这里解密,俞上将应不会怪我,呵呵。花红藕白莲蓬绿(周大烟袋出句)笋褐竿青竹篾黄——第七届机巧联第一名。值得一提的趣事是,本届我其实是真正的擂主获得者,但因为计分错误而排到第二名,第一名是俞仪兄。因为早蒙钢铁散人先生赏识,而且更喜欢古典论坛的氛围,我那时玩联的主阵地其实已转移到古典论坛了,但曾发过誓要为北国拿个冠军再走,所以既然已获得实际的第一名,我自然装作不知,此后就代表古典参赛了。记得小鸟飞飞曾为此狂赏我的“高风亮节”,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当然,真正的收获是从此慢慢熟悉了烟袋,并获益良多——不,优多。一年多后我那顶联圣的帽子,是必须分一条冕带给他的。登危楼百尺,忆往事千年,雄襟万里观山海感孤阙三秋,嘲浮生半世,浊酒一杯酹古今——第十届意境联第四名。我又要发挥一下了:当时能进北国内部区看帖,正好看到有位评委联友对此对句的“格调”表示否定,他认为过于低沉了。很想在里面跟帖论述,不过我的懒惰显然远远超过争执心;两年多前想完成我那划时代令余论尽废的《迷你对联入门》时,也想过把这相关论述写进去,当然了,我似乎仍然更愿意做杯中圣影。其实道理非常简单的:有谁说过上联雄壮下联也必须雄壮否则就是颓废的吗?有人说过表达悲凉、恻艳、幽寂的情绪就叫做“格调不高”吗?不好意思,都说过的,可是他们说得对吗?难道不同的情绪各自表现到极致,仍然有高低之别吗?难道社会不是丰富多彩充满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是只用“高大全”三字就足以概括的吗?当然不是,但落实到具体某件事上时,很多人却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最庸俗的“左翼”理念。文化上啥都不懂的影视界,都已经放开“高大全”20年甚至早就流行以丑男扮演正面人物了,而我们高尚的诗词界和楹联界竟还攥着所谓主旋律不放,每思及此,酒鬼肠总是会“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的。这种极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事实上一直阻碍着我和许许多多的人在比赛中写出更情真意切的作品。荷梦清圆,桂韵参差,满榭花光将半夜风姿谐婉,云情淡宕,一庭月色正中秋——仍然是第十届,命题联第一名。这联被我选入自己的“传世九联”,现在读来仍然得意洋洋。本届比赛终于第一次获得名义上的第一,与烟村并列。不过上联其实在初选时就已被淘汰,因小鸟和无嗔开了个联评专帖力赞才被补进,这也就是网络高手们能力上缺失的体现了。十擂赛后我即自高身份,基本不再以本尊参赛。加之后来比赛的周期越来越长,虽有好联,却是晚近的事,不说也罢。只有参加联都建坛3周年(?)庆典时,收获了一批好联,下面将会提及。二、2005年比赛2003-2004年是我疯狂上网的两年,却也是遭逢家庭和感情大变的两年,于是一直萎靡不振,基本没有收入保障(那时已不干公司了)。受烟袋鼓励,大约是在2004年年底吧,我开始介入现实比赛。那时的想法,不过是给自己找个沉迷于对联的理由,并多少补贴点家计吧,谁知此后又陷了进去,到现在更加乐此不疲。2    005年初,我对自己联艺的估计大致是网络第四而已。不过为写这篇文章而翻看当时的作品,可称道者倒也不少。山待鹅黄月,牧笛归时,柳絮飘如晴雪落水生鸭绿风,渔舟过处,杏花散作彩云飞——萧绎《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诗》:“柳絮飘晴雪。”这是延庆第三届杏花节的二等奖,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有影响力的奖项。只前其实已经参加过N次比赛,并为屡次流落孙山之外而骂骂咧咧M次了。记得七楼参赛的记录,是头5个中了3个吧?我的记录则是很凄惨的,至今未变。此联下联首句犯孤平,我发件时并未注意到。公布结果时有联友在论坛中提出,而我用金子买回了沉默。我忝为死一个少一个的一万个读书人之一(也许没有吧?适当看光明点),一向以风节自重自许,所以那确实是令我过后感到羞耻的缄默。按,孤平避不避,这问题说好听点跟三仄调一样,属于大家认为见仁见智的范畴。但我当然避的。)来雪瀑云潭,满眼留怪石嶙峋,清溪窈窕 踏苔阶花径,一路赏奇峰迤逦,古木葳蕤——这一联不属于我当年的水准,完全是超水平发挥,以至于跟西安市北门联一样,我此后又稍作修改应征了两个比赛。可惜,获奖是偶然的,孙山恒久远,霉气永流传。顺便BS一下,这木兰天池景区征联活动似乎是把诚信二字吞了,我没看到过结果公告,更离谱的是此后又继续征联,与浏阳县行径同出一辙。另外一个参赛词牌名联也颇见机心:探春扑粉蝶,怜绿意红情,曲玉管招杏梁燕步月寻瑶草,喜暗香疏影,钓船笛奏木兰花题南京状元楼大酒店人临凤穴多鸿运客入龙门是状元题江南贡院龙门连凤阙银管动金陵 题晚晴楼美食中心 网来云海一轮月剪取春风几瓣香 ——上面三联均为南京夫子庙应征联。第二联突出体现了我联必先求至工的风格。第三联其实是N年前所作的诗联,被弃用后,我进行修改并参加了另一个比赛,下见。本次比赛奖金之低是其最大特点。作为商业用联,竟才一联200元,还不够在酒店里随便吃一餐。而书写获奖联的当地书法家们,想必是受酒店邀请美美地享用了一番的,文字之不值钱于此可见一斑。但为了这比赛,我却创下用时(13天)和撰联数(33联)两项记录(百家姓征联活动除外)。无他,文士自慕秦淮风流耳。沐雨栉风辞故土,为求事业辉煌,誓坚守人生戈壁披肝沥胆建新疆,但得国家昌吉,愿长修教育奇台——这是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学子杯”征联应征作品,技巧全在地名,不用多说。题爱莲堂倏尔灵开,水见山云云见月悠然梦过,鱼思池鸟鸟思莲——题濂溪书院爱莲堂的,算是第一个写得尚算过得去的宗教联吧。题今日国际商城步行街门柱联一街可览亚欧气象数步已生华夏情怀——横看竖看颠过去看倒过来看,此联都没有不获奖的道理。我的作品总被太原、西安和山东方面低看一阶,奈何奈何。广纳群言,此希贤而作别开一路,是先圣所为
——这就是令我因之怒封南昌市比赛整整一年的小平小道应征联,著名的“三关”联。那时喜欢通过国粹网系统寄送参赛作品,浏览参赛页面时偶然发现有两位联友的注释里分别提到,邓小平曾名邓希贤、邓先圣(当时注释可见,正文不可见),于是这联的思路便水到渠成了,花了不到十分钟。当时大喜留言向两人致谢,最后大怒封赛,呵呵,此情此景尚在眼前。我制机巧联至今,应以“弓虽强”联为冠,以此联为贰吧。得句后大喜若狂的感觉,不知道您有没有体会过,如果没有的话,请尽量培养,哪怕赚出点鳄之泪也罢。如果自己都麻木不仁,凭什么冀求打动他人心扉呢?我涂抹诗词时必饮酒,也是出于彻底投入感情的目的,很有效的。——哦,并不是诅咒天生酒精过敏者一辈子无法成名成家,只是提供自己的方法罢了。于我而言,灯光昏黄、酒意微醺,最能使自己迅速进入状态。或者,也有人习惯嚼着口香糖进入状态吧,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蹲着TOTO时?另有两副参赛联也值得展示,其中的第二联,我前几天用进了某个比赛的赋里:九万里唐风汉雨,屡变星霜,微此豪情,吾民难踏康庄路五千年舜日尧天,多曾兴替。赖其雄略,举国同登富裕桥国家将崛起焉,小平所履,岂独小康之道?民族必辉煌矣,大旨所趋,并皆大治之途。——请着重注意虚笔的写法。我未曾说当前的社会就是舜日尧天,就是辉煌,这是英语中的未来时。话说回来,我还真是个乐观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下面一联,是参加广西省北流市永安公司(卖摩托车的)首届征联大奖赛的落选对联,看似平凡,实则用字极为考究,应比一等奖作品高上一线:八载永安乘时则驾(出句)千秋长乐唯敏以求注:1、《论语·述而》载孔子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这里同“勉”,努力、拼搏的意思;也可按别意理解为形容摩托车的敏捷可达至“千秋长乐”。2、“永安”和“长乐”同为地名、古代宫名和年号。国乱而勤,何曾畏死功成则退,可谓达生——题西施故里风景旅游区范蠡祠联。这是个评判质量之低堪称罕见的比赛,可能组办方也有所察觉吧,事后公开表示要从被淘汰作品中再挑选一批来弥补,也算是开比赛之先河了。令人欣慰的是,某大师终于平生第一次获奖了。尽老辈华章,时贤高论,观其书后,众友应须感悟正祖师述志,巨擘凝思,入此屋来,诸君切莫喧哗须明古察今,方知激浊扬清,旧书莫笑老皇历纵堆山积海,不肯抱残守缺,华屋能开新纪元是故老相传,书中自有黄金屋,心锁之开,能修德启蒙,振聋发愦得先祖垂范,世上将成白玉京,春风所惠,使海清河晏,国泰民丰虽学术难如学府,书屋专卖精华本此价格不是价值,老祖只收发展金老实处世,诚信待人,书点心灯万盏祖述贤言,明察物理,屋藏冰月一轮——上面5联,均出自激起众怒的老祖书屋比赛。如果让我推选十大烂人云集的行业,干部、医生和书商无疑将会是毫不迟疑的选择项。而我只为了5000元奖金,就不惜鼓着腮帮子为书商摇旗呐喊,的的是不高尚其志的行为,被组办方耍弄纯属活该。呜乎!我当终生鉴之,卿等亦宜鉴之!但这个比赛对我的成长来说,倒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标志着我终于突破嵌字技巧上的瓶颈,从此步入超级强者的行列。可能很多联友只把嵌字作为对联几十种技法中平凡的一种,这是不善于深究造成的。嵌字不仅仅是玩弄技巧,而是决定了自对的能力,也因此使驾驭长联成为可能。不擅嵌字者必不能称家,这话可一点都没说过头。国家如富裕,那时不必儿孙养社会渐开明,今后何来男女别多子多孙,使社会增压,终成大患晚婚晚育,为家庭减负,必奔小康——以上两联均为棉都夏津杯计划生育主题而撰写,我至今感觉“煽动性”够强,应属于不错的应题联。峄山崇岱岳,峥嵘峻峙(出句)泮水汇洙河,澄澈浑涵峄山崇岱岳,峥嵘峻峙(出句)泗水溯源流,浩瀚汪洋——亚圣杯比赛给了我一个教训,就是礼貌过头会吃亏的。按最终结果来看,第一联“泮水”代以第二联的“泗水”,就是一等奖之选。我并非没有考虑过再这么加写一联,只是考虑到内容相近,不好意思给评委增添负担,遂因此奖金旁落。当然,说归说,现在叫我这么做,我也是不肯的,好与坏、优与劣的比较,应该自己去解决,而不是一股脑儿推给评委代为选择。这是高手应有的自信。承周孔衣冠,激浊扬清,教化庄严齐楚启程朱囊笈,怀仁劝善,胸襟磊落清明说明:双关联。“齐楚”既形容整齐华美,又可理解为齐国和楚国(孟子曾到这两国游说诸侯);“清明”既形容人清朗明净,又可理解为清朝和明朝(程朱理学到明清时发展到巅峰)。怀仁劝善,仁政和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的中心。——仍然是同一个比赛。评判技巧的使用是否高妙,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暂把它视为全无技巧的普通对联,先分析其立意是否深刻、辞采是否高华、对仗是否齐整。如果上述三个方面都做到了,那么这联必定是杰出的机巧联。为难度而难度甚至不惜打破语言规范的做法是舍本逐末,最不可取。试问,联有语病,连汉语都不算了,怎么倒算得上是佳作呢?福临眼底,看三晋荣光,都分作双眸明媚喜上眉梢,想百年甘苦,终合成一梦香甜——太原市“福喜百年双合成”比赛应征联,嵌入“福喜百年双合成光晋”九字(公司总经理为赵光晋)。这副对联是最明确的信号,我从此便自命天下第一嵌字人矣。再说说嵌字吧。我突破瓶颈其实只用了三联。两副分别是为朋友婚庆和亲戚新居题联,各用去七八个小时,尤其是为亲戚所题那副,囿于不知道哪代乡村酸秀才所独创的体例,我为八言联而抱着辞海搜肠刮肚,几至痛不欲生。这体例是这样的:比方说父名甲一,母名乙二,夫名丙三,妻名丁四,那么所制新厝联的上联必须嵌入“甲一乙二”,且字的顺序不能颠倒;下联则必须在同位嵌入“丙三丁四”,顺序一样不能颠倒。呵呵,可笑吧?那是逼着乡下秀才写些自己都不明白的文句罢了。但我这么效颦,效果却很明显。对联功力出于长期的练笔,这是我至今喜欢在论坛中对句的原因,我甚至在制参赛联遇到灵思枯竭时,会跑去对句以寻找灵感;但我一向不支持临屏的做法,因为那是在片面地追求速度,而不重视技法和辞章,久而久之反而对联友有害。真正能产生重大突破的,在于求质,时不时地给自己制订些难以达到的要求并努力去完成它,这才能有效地提高联艺。不久后白洋淀杯应征长联的炮制,印证了嵌字和自对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创作的第一副长联。当时写完后,整整两天闷闷不乐,因为自感和孙髯翁差距太大,实际上那是对自己提出了过高要求所致。金秋送爽,一淀波遥浪阔。溯古追源,忆往昔刺秦猛士,抗日英雄。当国破家亡,邦倾城颓,有渔夫奋勇,猎户争先。驾雁翎船,出没风霜雨雪;放鹰排子,纵横港汊河湖。火铳抬杆,教倭寇魂惊胆丧。任虎穴龙潭,终献来铁血丹心,不负千年燕赵月。薄暮吹晴,满天云渡霞飞。登舟解缆,看如今沃野繁华,平原绮丽。尽村强镇富,衢净街宽,更世路安宁,居民淳朴。穿芦苇荡,何穷蟹蚌鱼虾;过荷花塘,无数芡菱莲藕。深青嫩绿,使游人意动神驰。正鸥翔凫翥,欲勾起豪情壮志,重吟万里汉唐春!淀其大矣!一望尽鱼乡鼋泽,九河渊薮水天连。须知港汊富饶,当撒网湖中,有鳜尾腾波,蟹螯剪浪。客亦知乎?四围有苇荡荷塘,百里阴晴云霭渡。欲问秋光深浅,请浮舟月下,看芦花吹雪,菱角钩星。满庭芳波漾鳞纹,星垂花露,大月斜挂幽燕。泛舟湖淀,怀古望平川。四岸云飞浩渺,摇冷翠、凫影如仙。微风起、芦花轻俏,剪雪欲飘绵。流连!歌水调,披襟啸傲,来访菱莲。记秦汉雄阔,碧海长天。邀取汀鸥渚鲤,翻银浪、共谱华年。秋光里,杯斟桂魄,一笑醉嫣然。——这比赛的奖金县委宣传部至今赖着不给。作为嘴边整日价挂着“诚信”二字鞭策百姓的组织者,在爱国主义题材的大赛中做出如此违悖诚信的举动,令人齿冷。我近日加入了秋菊同盟,有关部门事态的发展,感兴趣者请参看下面地址,如果获奖作者中有您所熟识的,也请代为转告:http://blog.sina.com.cn/u/1291136335题祖师殿若嗔念顿抛,贪欲都离,不必许三千誓愿当善根深植,福田广种,自能通十二因缘题六角亭欲上去烧金朝圣,发三生誓愿先入来饮水提神,冲一泡溪茶 ——著名的泰山岩征联口水大赛,是我上网以来,第一次在没有喝醉的情况下失去自制能力。火气本是冲着评委会去的,但过后组委会某人的造谣,促使我下定决心,今生再不参加安溪县的任何比赛,除非八抬大轿请我。当然,扛死人的十六抬也是可以的,那时候肠联圣已然托体同于山阿,别人拿我的英名如何糟蹋,已不是我能管得到的了。上述第二联,纯用闽南口语撰写,可能是自己孤陋寡闻吧,反正我没见过这样写的。闻其山草木葱茏、峰崖峻伟,穿流过壑,犹能随药圣烧丹、诗仙泼墨;观此地民风淳厚、文教昌明,溯古追源,想必是周公遗爱、炎帝留根。说明:诗仙泼墨引用李白留下的“太白泼墨山”的传说;中医常以医圣、药圣并举,医圣为张仲景,药圣即为曾在太白山采药行医的孙思邈。——宝鸡太白山杯比赛二等奖联,自对技法之纯熟已不作天下第二人想。记得组办方电话通知时,曾问我是否曾在宝鸡工作过,否则对联内容怎能如此贴切。我估计对方话里有几分是出于客气,但仍然很是得意。不是天天说“切”字么?这联就是“切”的代表,同时将我一向贯彻的“工雅”原则表现得淋漓尽致。若论旁人,一生得此一联,实足以含笑九泉矣。
茶陵云阳山南岳宫征联,也是个有头没尾的,至今未见下文。所幸主殿征联提前举行,我存了个心念,没有写别的,否则又当了一回傻瓜了:望丹崖万仞,自有烟霞到眼,日月摩肩。正草坂披襟,苔阶策杖,攀藤萝以绕芝兰,莞尔长吟:此山不愧小南岳。闻碧洞千群,曾多羽士耕云,仙人种玉。当璇台击磬,贝阙鸣钟,驭龙虎而乘鸾鹤,翩然罗拜:其殿真为大帝宫。——这联的特点在于:一般的名胜楹联,是以主人的身份向游客推介该名胜的历史人文意义;而我其时已对长联创作充满信心,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纯从游客的角度来写。
我甚少主动转帖比赛信息,首先,因为几个主要的信息网站都是烟袋提供的,我不想掠人之美;其次,是我所转的比赛信息,有几个显失诚信,令我觉得很对不起参赛联友们,此后便胆战心惊。厦门天竺山比赛即是其中之一:题天竺山东门须天竺月来,听几回半壁松吟,一湖鱼跃待海沧日出,望四面千山鼓浪,万壑喷霞题天竺山正门一山梵雨思明,祝岁岁家园长泰四海儒风集美,保人人事业同安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嵌思明、长泰、集美、同安四区县名。——我曾说过帮七楼了解奖金落实问题,过后却忘得一干二净,现在都不知道是否解决了。第一联的“万壑喷霞”,“喷”字为绝妙之笔。我后来以此四字为基础另行制联参加洞头县比赛,果然赚了个二等奖。小白是首次拔得头筹吧?再次恭喜下先。说到诚信,令人目眦尽裂。社会当前最尖锐的问题是什么?是全民的道德沦丧。所有的腐败问题、环保问题、贫富问题等等,都可以归结到这里,当然仁义礼智信的遗失也不例外。有时候(或者说更多时候),真理是反直观的,你想当然地、不加思索地认为肯定对的,其实偏偏是错的。危害最大的应算“绝大多数人同志都是好同志”这类论断。——既然大家都是好人,那么改善的动力也就消失了,反正你也不比我高尚,别要求我比你道德。这世界好人真的更多么?请问什么是好人的标准?“好人”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着的。一个良性的社会,好人的标准要比落后社会高;而当社会上大半人都是“好人”后,其标准必然水涨船高,促使着大多数人继续努力提高道德修养。所以,仅从纯粹逻辑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好或不够好的”,这样的论述才是唯一真理,不以社会发展变化为转移。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在这个社会中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好人,但我参加工作时,同样拿过报社的信纸信封做私家事,这样的做法看私不值得一提,在西方社会里却足以构成除名的理由,那么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就是个不够好的人。我小时候读报,就已经看到有识之士们大声疾呼,不要动辄把做了本份事的人冠以“勇士”之类的头衔,因为这样自行降低“勇士”门槛,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将是巨大的。他们不幸言中了。现今的社会道德,比之千年末可算有所改善,但比之20年前呢?比之我们的祖先呢?捍卫道德以挽救社会,是我们升斗小民能做到因此也应该自觉去做的,因为我们捍卫的实际上也是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具体到赛事诚信上,公开不诚信单位和抄袭他人作品者的做法就应该大力推崇,用文革的话来说,这类行为就应该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某单位”“某人”这类隐晦的“批评”,实则等于放纵,人家都不要脸了,你反而为他们的面子着想,这不是鼓励人家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么?当然了,无论社会道德如何败坏,像挂着香港名义的《诚信》杂志征文,以诚信之名而行无廉耻之狗彘事,仍属天下奇闻,值得大书而特书之。上面提到真理的反直观性,我们可以用对联学来参考。有人言必称“以意为先”,似乎有了这四字作基础,什么技法和避忌都可以弃置不顾。很遗憾,如果再反直观地思考一下,相信大多数联友会惊骇地发现,“以意为先”的联学主张根本是无稽之谈。80年代末时,“形而上”、“大器无形”这样的糊涂话在散文小说界很是流行了一番,现在基本上是退烧了。而对联更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应重视形式美的,再谈重意而不重形的话,……我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呵呵,自己看着办吧。魁斗耀春秋,阅无穷楚地沧桑,古巷儒师曾引凤星河流日月,淘不尽长沙浩瀚,石坊学子又闻鸡——长沙市西文庙古石坊征联。天下想必无人,所以组织者把奖项空缺了。“引凤”对“闻鸡”,用典贴切而工整,是我得意之笔。踏雪报春来,一路梅花开五福(出句) 凌霜催日出,千埘竹叶印双赢说明:用《诗经》“鸡栖于埘”之语。鸡的足印为竹叶形。双赢,喻指已经到来的狗年将和刚过去的鸡年一样大吉大利,也暗指本次比赛给主办方和楹联界带来双赢局面,共同促进了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弘扬。——河南省第五届迎春征联大赛做了件好事,出句难得地优秀。可惜评委不认为我的对句优秀。其邦神圣,有祖先四季辛劳,德荫千秋,去时已种公孙柏此地庄严,虽族裔八方辗转,心怀万里,来后同瞻子母槐说明:华夏远古人物在洪洞留下活动传说及文化遗存者极多,所以洪洞古称“神圣之邦”。当此时桑梓牵情,幸身随归国潮,华夏风中同祭祖纵来日山阿托体,愿魂化思乡鸟,清明雨里再寻根说明:“山阿托体”即辞世,出自陶渊明诗“托体同山阿”。清明前后,大槐树上长有无数小鸟栖息,当地人称之为“思乡鸟”,传说为客死他乡的游子精灵所化。十八省山川踏遍,胼手胝足,四海立雄心,尽更华夏人间貌六百年岁月流来,繁枝茂叶,五洲结硕果,长记清明树下根说明:史载明王朝先后八次从洪洞向十八省移民,从第一次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人”字所领的“手足心貌”与“树”字所领的“枝叶果根”形成严格的自对。——首届大槐树“根祖杯”楹联大赛,我全军尽墨,呵呵。以自己眼光来看,前两副对联都足以获奖;后一联只顾着摆弄技巧,文字上却嫌生硬,违背了自己所说技巧使用原则。题二殿授密、净、禅诸门以律,善果广传,西方至圣释迦佛撷红、花、白三教为黄,慧根深植,中土先师宗喀巴说明:我国佛教以律、密、净、禅四宗,藏传佛教以黄、红、花、白四教流传最广,上下联嵌此八字。黄教(格鲁派)起源最晚,圣师宗喀巴博采各家之长形成了黄教的核心理论。宗喀巴沙弥戒名罗桑扎巴(意为“善慧”),青海湟中人。藏语称湟中为“宗喀”,巴即“的人”的意思,故尊称为宗喀巴。释迦为族名、国名,佛祖悉达多在俗世为释迦国的太子,故以“释迦佛”对“宗喀巴”。本联并竖嵌“善慧”。题配殿或山门戒、定、慧修成,万事总无差,狂象毒龙皆匿迹佛、法、僧守住,诸门虽有异,红莲白藕可寻根说明:戒定慧为佛教三无漏学,是获得解脱的不二法门。毒龙、狂象均为佛教譬喻,指世间各种纷扰。佛家以佛法僧为“三宝”。题大殿或配殿善念常持,可向梵天求妙理慧根不灭,能从苦海度慈航说明:鹤顶格嵌“善慧”(黄教祖师宗喀巴沙弥戒名罗桑扎巴,意为“善慧”)。佛经中称三界中的色界初三重天为梵天。题二殿或配殿灵鹫山善果灵根,三界称为广大哲蚌寺慧言哲语,四方化作仁慈说明:叠字并竖嵌“善慧”、“广仁”(黄教祖师宗喀巴沙弥戒名罗桑扎巴,意为“善慧”)。灵鹫山为佛教圣地,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在此居住近五十年。哲蚌寺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格鲁派在此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完善了活佛转世制度。广大为佛家语,指悲心与愿力等精深。题大殿显密如一,纵万象纷陈,遍诵心经观自在色空不二,当六根遍悟,常听天籁证菩提说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中最主要的法门即“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观自在菩萨指修行观自在法门的修行家或众生,又常指观世音菩萨(绿度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菩提即觉悟。——纪念西安广仁寺敕建三百周年全国征联大赛,是我用心极勤的一个赛事,单是搜索消化密宗相关背景资料,就花去一二十小时,所以佳作多多。可是看获奖结果,评委会恐怕没有我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大部分获奖联是放之万方丛林而皆准的大路货,缺乏应有的地域、宗教特色;有几副联甚至是悬于汉族寺庙更为合适。先不论各自艺术风格,我想出发点已经错了。题二殿联也是个人机巧联的代表作,其运笔之巧妙缜密,至今阅来仍怦然心动。
鲁迅先生说过,浪费他人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句话一直铭记在心。我曾说当评委时的心态可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八字来形容,就是因为担心因自己的疏失或鉴赏能力问题,而使参赛者的佳作明珠投暗,这客观上就是谋杀了他人的时间和精力。谋财害命者是好人么?呵呵,当然不是,小朋友都知道那是“大坏蛋”。但是相当多的“大朋友”就是这么麻木不仁的,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坏人多数论”。西南交通大学迎校庆110周年征诗征联组织者和评委们就是这样的“坏人”,明明要尽量选择本校师生员工的作品,却不肯在启事里明说,致使只有包括我一联在内的寥寥几副外界对联获奖。把外界本应入选却落选的参赛者们所有的制联时间加起来,恐怕有好几年之多了吧?开个玩笑说,我真想出任道德法庭审判长,把这些家伙也判个几年徒刑。两三年前厦门市主办过一个晚报杯比赛,我曾吃过本地的亏,所以在国粹跟帖建议大家不要花费过多精力。比赛结果公布后,果不其然,大半获奖者是本地的。这样的不公正行为,可与西南交通大学互看。尤为可笑的是,晚报某编辑还发稿表示,外地作者参赛踊跃佳作叠出,言下之意,莫非……呵呵,我自命天下第二高手,仅逊于赵云峰先生,但我还不敢这样吹呢。——顺便提下,那编辑是我平生错交的六个朋友之一,他不混这一方水土,我也暂隐其名便了,这是我自己的做人底线,不希望大家学习。事实上类似比赛还有不少,最离谱的当属秦皇岛的山海关杯比赛,本就没有奖金的,大家只是为了捧场,结果仍然弄出个本地获奖者十居七八,真不明白这些人怎么想的。早知九里校区,万仞书山,学其高矣!兼之国士精勤,今古贯通,敢教日月向南坼堪庆百年桃李,一时龙凤,名也大哉!继以良师砥砺,中西交汇,能引豪英自北来注:嵌“中国西南交通大学校庆”十字。兴东北,镇西南,砥砺之交,已筑地基开广厦凌江河,跨山海,精诚所向,能平天堑作通途注:嵌“西南交通”。“砥砺”用本义形成自对,不作动词解。遍九万里江河湖海,李艳桃夭,今携手同歌,留俊士耆英共醉纵百十年雨雪风霜,星移斗换,若指心相问,有高情猛志长存须潜心学术,沐雨栉风,永怀倒海移山志欲放眼中华,披肝沥胆,争做开天辟地人朝雨无私,哪管它三六九等级别,携福遍洒文明路春晖有爱,唤醒我一十八般技艺,致富争当模范村说明:“三六九等级别”指道路等级,国家对此有严格界定。城镇四通八达,路路巧播春,村村登陆“互联网”岁月万紫千红,人人欣带笑,日日穿梭“高架桥”说明:“互联网”形容道路密集纵横如同网络;“高架桥”形容致富之路便捷无阻步步高升。“城镇村”、“岁月日”互成照应。路路春情满载,看八节四时,瑞现三街六巷人人喜色横生,道五风十雨,福盈万落千村说明:数字成语联。“八节四时”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三街六巷”泛指大街小巷;“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路硬化、村美化、城进化,改革深化,市民强化康庄道心沟通、物流通、业亨通,政令畅通,农户连通富裕桥——上面四联是运城“村村通”比赛应征联,最后一联获得一等奖。手握红宝书,两眼肿成猪……读着运城市楹联学会赠阅的《河东楹联》杂志,看着当期仅有的两个比赛的桂冠均为我所得,其中还全文刊载了我的鸟楼获奖感言,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哪,心里一个劲地冒出“幸亏福建有我”这类无耻的念头,哈哈。不过也难怪我轻薄,套用阿西莫夫先生的话说,谁敢自夸在那样的时刻仍不失为一个头脑冷静脸不变色的君子,那么他一定是个脸不变色的骗子。不过,持续性的狂妄终于酿成恶果。之后几个月的比赛中,我承认是有些目中无人了,总感觉随便写写也能获奖,结果导致整整半年时间,人民币都跟了别人姓。此为后话。
本次征联的受众,面向广大的农民兄弟们,所以在制联时就应把握文字雅俗的尺度了。除了第三联仍较“文”以外,其它三联贯彻了我的既定方针,就是用白话文写俗联。雅俗这两个字也不好写。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而言,雅和俗的界限可能是天差地别的,尺度甚不好把握。但很糟糕的是,即使在楹联界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把通俗和庸俗、通俗和套话时文相混淆。前几年中联会搞“楹联下乡”,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相当反对的。楹联下乡,使对联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并进而吸收新鲜血液扩大影响,这当然是好事;但当代绝大多数联手,文字基础不是太好而是太弱,遣词用句本已过俗,想为雅尚不可多得,现在要提倡“俗”,能把握得好分寸么?我担心这样做反而让圈外人士看轻了楹联这一体裁、看轻了楹联界这些人,看轻了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提高,结果导致“不正之风”的蔓延,其最严重后果可能就是如新诗一样沦落,轻者也是使这一体裁继续与民间文学为伍。
说完了运城的俗联,接着说运城雅联,众所周知,那就是鸟楼比赛。在联都论坛看公告,见里面提出以“遣词文雅”为目标,这真是搔到我的痒处,遂气焰嚣张地跟帖说“誓夺第一”。咳,咳,首先,感谢曾清严先生用心写出光芒万丈的名篇,使大肠世家不至于自掌嘴巴;其次,感谢评委会目光如炬,使大肠世家的狂言不至于沦为中国头球队式的笑柄。题普救寺佛思普救,座上修成无畏法僧念慈悲,心中戡破有情禅说明:无畏是佛家语,指佛于大众中说诸法时,心常泰然无所恐畏。题莺莺塔燕语留春:莺塔当年曾有愿;蟾声问月:鹊桥此际是何人?说明:上联说主人公愿春色常驻人间;下联说主人公有情人终成眷属。题黄河大铁牛不恋犁锄,心驰古渡千秋月宁牵索链,力挽天河万里波题五老峰将论岁月沧桑、春秋冷暖,五老摩肩坐地欲辨星河远近、云海浮沉,一人立指量天说明:“一人立指量天”指五老峰主峰玉柱峰。题司空图戛玉敲金,诗品须分廿四怀香抱节,人言岂畏三千题鹳雀楼河从万古奔来,惊赫赫雄台,巍巍高阁楼向千山望去,喜茫茫落日,浩浩洪流说明:“浩浩洪流”出自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题鹳雀楼襟星月而披风雨,控秦晋而凌覆载,华夏立雄威,且矫矫西行,我欲登楼追落日借诗文以傲古今,铭盛衰以鉴春秋,山川生壮慨,问滔滔东去,谁曾击柱俯长河说明:矫矫,形容勇武的样子。题鹳雀楼景区势连秦晋,从尧舜禹以来,几代经营,终使威名垂关外名壮宋唐,自夏商周之后,群贤开拓,更留盛迹冠河东题名楼游览区鹳影湖一唱一吟,此鸟名扬四海非鸾非鹤,其鸣声振九皋很搞笑的是,我于其它联还注释甚多,而获奖联的注释只是那么寥寥无几字,因为实在没觉得有什么可注的。但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却引起那么多的猜测和抨击,这集中体现了时人古文基础之薄弱。反思“小平小道”那副纯正的古文联,不落选倒是天没开眼了。唉,学疏而性诡,时人啊时人!题黄河大铁牛发想奇特,也是我所满意的一副作品。另一副题鹳雀楼联中所用的“茫茫落日,浩浩洪流”八字,是大学时代所对。谢安石之雅量竟至于此,拥鼻而作洛生咏,能使桓温胆寒解兵,真千古一相也!魏晋风骨,我恒慕之。三、百家姓征联
北国主办的百家姓网络征联大赛,历时久、影响大,兼之使我收益良多,写出了20几副传世之作不说,还附带掌握了大量历史知识,所以单独分出一章来写。比赛的规则是:将《百家姓》一书中的姓氏按顺序两两分为一组,用七言、五七言或七五言三种格式制嵌姓字联,以句首嵌字为佳。如前所述,我已对自己的嵌字技巧非常自负,自然以夺得总分第一为唯一目标(再次BS中国猪协和中国头球队,他们若有我的志气,怕还不至于总输得那么难看);但更凸显自负的是,我认为规则所施加的难度对自己而言过低,于是又给自己夺冠设定了两个障碍:第一,前20姓不写,从第21姓的“孔”姓写起以符合儒士身份;第二,尽量在整个比赛中用尽各种风格和机巧。那时我以为是网络高手参与角逐而已,信心膨胀是可以理解的;过后知道现实联界的半数获奖专业户都参与了竞争时,自己倒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下面是第一期参赛作品中的佳者:孔子庙堂高万古曹娥碑帖赫千秋严墙欲揽九天月华表曾栖四海云严墙,即高墙。此联可用于紫禁城或孔庙,或任何高大庄严之所。——第二联语意高绝,可传世。朱户绿窗莺旖旎秦楼楚馆柳氤氲尤怜春色眉间月许配花香鬓底云第一联“秦楼楚馆”用本意而非借代意。第二联是倒装句。这四句组成完整的律绝。金波玉液连云醉魏紫姚黄带雨娇陶径飞花潜入梦姜矶流水尚传情第一联金波、玉液均为酒的代称;魏紫、姚黄均为牡丹极品。第二联用陶潜、姜尚故事并嵌二人名。“入梦传情”如改为“听笛闻箫”,则四句为完整的七绝,可供选择。——上面四联(两诗)是我错误地领会了规则而制,并非故意卖弄。当然从客观角度上说,其所增加的难度何止数倍。“尤怜”“陶径”二联,一语意高妙,一技巧圆熟,并可传世。云贵水环山,蝶吻寻花约秦晋苏杭红映绿,莺梭织柳绘清明潘鬓不修真,每遇炎凉多带雪葛颜常抱朴,无关寒暑自凌霜第一联嵌四地名四朝代名。第二联上联潘岳(典出“沈腰潘鬓”),炎凉双关;下联葛洪(小葛仙翁,著《抱朴子》)——上面第一联纤秾似画。第二联用典立意均妙,可传世。苗栗海天清,万点苍鸥招白鹭凤翔山水碧,千条翠柳系红莲苗栗濒临海峡,有很好的海滨浴场;凤翔有东湖,苏东坡曾经疏浚,因此与杭州西湖雅称“姊妹湖”。——甲等联,好自好,但在我的整个参赛作品中却显不出个头了。花间古月松间道方外仙山海外云柏翠松苍玩月涧水清沙白浣花溪玩月涧在九华山。鲁缟轻盈蝉翼薄韦编厚重凤毛高下联用夫子“韦编三绝”之典故。
第一期比赛结束后,我收获了11个第一高分联,内心甚为自得。谁知道接下来因为电信公司的责任,我被无端停止宽带服务整一个月(其事有另帖发于公社),因此第三期时已感受到压力了。下面是第三期作品:舒眉而庆春,吟风颂月应须记屈节以邀宠,刻翠剪红原不能嵌舒庆春、屈原。杜子美烦忧,草屋吟诗悲日远阮嗣宗简傲,牛车载酒哭途穷晋明帝数岁时,晋元帝问他:“长安何如日远?”晋明帝答“日远”。第二天大宴群臣时再问,却答道:“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杜甫避乱成都,心忧朝廷,正与此同。阮籍字嗣宗,常以牛车载酒,顺道而行,至路尽则大哭而返。席豫号诗人冠冕季心真侠士帝王席豫为唐代诗人,“明皇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帝以豫诗最工。诏曰:‘诗人之首出,作者之冠冕也。’”季心为汉代季布弟,“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皆争为之死”,“当是时,季心以勇,布以诺,着闻关中”。麻贵争锋真似虎强鉏卫足不如葵麻贵是明朝良将,曾带兵入朝鲜抗日,因军功而官升右都督。强鉏是春秋时郑国大夫,因犯法被判刖刑(把脚砍掉),人们嘲笑其“不能卫其足”。此典出于夫子,他曾说:“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梅询老卒腹中字盛览长卿天下文梅询、盛览双关。梅询为宋代名臣,梅尧臣叔父。《梦溪笔谈》载:“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持)〔操〕觚循阶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梅忽叹曰:‘畅哉!’徐问之曰:‘汝识字乎?’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 ”盛览为汉代贵州土人,颇有才名,曾向司马相如(字长卿)学习作赋的方法。林逋浊世田园里刁约浓春杖履中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逋即逃。刁约为北宋人,曾任扬州知府,后归隐乡下,建藏春堂。苏东坡赞曰:“春在先生杖履中。”“逋”、“约”此处用作动词。邱傅谈兵惊李相骆丞传檄动周皇明朝邱濬(死赠太傅)曾上书大学士李贤谈论战争形势,一时名动朝野。骆宾王为临海丞,故其集名曰《骆丞集》。凌策为官如策马霍韬论政岂韬光凌策为宋代工部侍郎,长期任地方官,为官精审,所到之处均有政绩。据传初登第时,梦中见有人送他六颗印章和一把剑,后来果然六次到剑外任职。霍韬为明代礼部尚书,直言敢谏。虞集雄浑翻皓月万章俊逸树高风双关嵌名联。嵌虞集、虞翻、万章、万树四人名。虞集:元朝人,学问渊博,词章典雅,“朝廷大典册皆出其手”。虞翻:三国时吴人,有大名,曾著《易注》等。万章:孟子弟子,又为《孟子》篇名。万树:清人,《词律》作者,工奇巧诗。虞集、万章双关。昝门变姓希辞咎管氏扬名赖选官“昝咎”、“管官”为离合字。昝姓原为咎姓,后因不吉利而更改。管仲为相后,在齐国首创官吏选拔的“三选法”,改变了平民不能为官的陋习。丁公脱帝是无忠,徒儆小人耳宣父封王非有僭,能明大义焉《唐书·礼乐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孔子在宋元两代谥封文宣王。丁公为项羽将,曾在战场上放走刘邦,楚亡投汉,刘邦责其不忠而斩之。贲育由来称勇士邓韩到死是奸臣贲育即上古勇士孟贲、夏育,均以勇力著名。邓韩即西汉幸臣邓通、韩嫣。前者获准自行铸钱,富于王侯。后者“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两人最后均死于非命。《史记》、《汉书》均入佞幸列传。第三期比赛结束时,双关联、事典联、离合字联、复辞联粉墨登场了。但这只是开始。下面是第四期作品:杭堇浦书藏万卷洪容斋学富五车堇浦、容斋分别是清代、宋代著名学者杭世骏和洪迈的号。杭世骏先世有道古堂藏书楼,但仍不能满足读书欲望,又建“补史亭”藏书。王瞿序《道古堂集》说:“堇浦於学无所不贯,所藏书拥榻积几,不下十万卷。”洪迈所著《容斋随笔》考定确切,议论精当,《四库全书》收录此书时,评价它是南宋笔记小说之冠。两人均博学多才,名冠当代,一生著述甚多。——请注意看我对对仗的追求。一般地说,人名对人名已算工整了,但我对自己的要求可没有那么宽。在有可能时,我会尽量选用结构相同的人名来作为对仗。包拯司衙神鬼惧诸宸对弈亚欧惊左思制赋比衡固石勒听书知项刘衡固即作《二京赋》的张衡和作《两都赋》的班固。左思写《三都赋》,十年乃成,一时洛阳纸贵。项刘即项羽和刘邦。世说新语载:“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嵇阮性情真,薄武非汤凌魏晋程朱才学厚,承周注孔启明清薄武非汤:《魏氏春秋》载,“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康答书拒绝,因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原文为“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正是嵇康和阮籍二人最大的共同点。承周: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程朱理学直接受其影响。注孔:朱熹的《四书集注》历来被公认为《四书》最好的注本。汤武周孔四字并用。——大妙联,典密而辞工。继续传世了。邢人国灭非关狄滑邑邦倾却为秦春秋时狄人部落向南进逼,邢侯曾派兵讨伐,却因国力不足,反而屡受侵犯,靠齐国的救援才免于亡国。邢后灭于卫国。滑是晋国边陲的同姓附庸小国。秦将孟明视偷袭郑国,路过滑邑时被郑人弦高所骗,以为郑国已有防备,于是顺便灭滑后回国。此举导致秦晋两国友好关系破裂,从此展开百年大战。裴迪竟陵怀陆羽陆游鹤渚羡裴休陆羽是竟陵人,号竟陵子。唐诗人裴迪有诗《西塔寺陆羽茶泉》怀念陆羽。鹤渚即今嘉兴放鹤洲,唐文宗时宰相裴休在此建别墅。陆游《老学庵笔记》有一则文字描述放鹤洲,称其烟波浩渺,有一舟楫引渡,洲上屋舍精雅,置有琴棋书画,使人流连忘返。於竹屋才通似竹惠松崖学固如松於竹屋为明代画家,擅长画墨竹。惠松崖即清代经学家惠栋,博学多才,但固守汉儒《易》说,以致当时及后世有“株守汉学”﹑“嗜博泥古”之讥。——於竹屋对惠松崖,堪称人名对的典范。家室奢豪难处厚封疆广阔怎常清嵌家处厚、封常清两人名。家处厚即家愿,宋代进士,因屡次上书极论时政而多次遭贬。封常清为唐朝名将,官至节度使,因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所败而遭诬杀。处厚即行事仁厚。储欣经史轻逐禄靳贵名节重守廉(今音)双关人名联。储欣为清代人,精通经史。早年无意仕途,直到60岁,始领康熙乡荐,一试礼部不遇,即闭门著书。靳贵为明代大学士,为人正直,学问广博,世称贤相。欣、贵用作动词。糜竺争芳杨柳陌松筠叠翠杏花楼双关人名联。糜是黍的一种;竺即竹;筠指竹的青皮,也泛指竹。又:糜竺为三国时人,其妹嫁与刘备;松筠为清代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个人名成对,大见情致。乌竹喜为苏轼杖焦桐幸做蔡邕琴乌竹为竹的一种,茎呈紫褐色,常用来做成手杖;焦桐用蔡邕焦尾琴故事。山沿苔径锁青云,松涛长入海谷倚桃源收翠雨,竹露永凝春散嵌山涛、山青、山云、谷永、谷倚五人名。山涛为竹林七贤之一;山青为明代都督佥事,其子山云任右都督同知,都是当时有名有良将;谷永为西汉名臣;谷倚为唐代文学家,“北京三杰”之一。——这是最典型的自己给自己提高难度找“麻烦”的对联。此联山和谷两姓同联,出于天然,所以应在对仗上追求至工以不愧本联,为联本应如此。郗鉴无孙并忠孝全柔有子得谦恭郗鉴为东晋名臣,曾起兵平叛,官至太尉。其长子郗愔也忠于王室。但郗愔子郗超却与大司马桓温密谋反叛。郗超得病暴死,死前担心父亲年老伤心过度,便故意留了一箱书给门生。他死后,郗愔哀悼成疾,门生按郗超吩咐呈上书信,全部是谋反内容,郗愔看后果然大怒骂道:“小子死恨晚矣!”从此再也不哭。所以上联说郗超得孝而失忠,忠孝并未两全。全柔是三国时吴国太守,其子全琮有大功于国,成为驸马并官至右大司马,但一生为人恭顺,礼贤下士。——郗超之典故,是为人尽孝的一种另类表现,我一向感佩,所以宁肯自写典故而不直接从网络上复制。秋瑾忧国常咏剑仲由全礼更结缨(今音)秋瑾曾习武,善骑射击剑,其诗《剑歌》中写道:“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奸贼。”子路在卫国做官时,国家内乱,他说“食其食者不避其乱”,坚持进城。战斗中他的冠带被打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因此宋理宗绍定三年御制赞中说:“折狱言简,结缨礼全。” ——子路结缨,又是个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夫子之恸是也。
第四期的姓氏,已逐渐变得难以求典求人,难度大增,不过本期中我仍然使同位互重的复辞类人物联粉墨登场。下面是第五期:厉志画中多绿水戎洵堂上有青天厉志为清代著名书画家,好吟咏,工书画,尤精行草书,擅画山水兰竹。戎洵为明朝清官,为官清正廉明,不怕权贵,执法严正,百姓将他当作青天大老爷,烧香火供奉他。——绿水对青山,似乎易得,但在这种类型的比赛中实属难得。司庠未做司庠吏韶护难闻韶护声司庠、韶护均双解。司庠吏即管理官学的官员。又,司庠为元代陕西行台侍御史,后辞官教授,善因材施教。《韶护》为商代著名乐舞,贾逵注云:“韶护,殷成汤乐大护也。”《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了季札观《韶护》后的感叹。又,韶护为明代按察佥事,为政敏达勤奋,理事快疾。司庠一生未做过管理官学的官员,而《韶护》则早已失传。——属典之妙,不让古人专美于前。郜坦撷英诸子里黎淳折桂万人前
郜坦为清代学者,遵从左氏,又博采杜预以及宋、元各家学说,著《春秋左传集注》。黎淳为明朝南京礼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11-14 14:24 , Processed in 0.0590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