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1|回复: 4

《唐宋名家词赏析 冯延巳》叶嘉莹 第二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宋名家词赏析 冯延巳》叶嘉莹 第二讲
下面我们要讲的另一首《鹊踏枝》则是没有出现在其他人词集中的,绝对是冯正中的作品: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琛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我有时讲得特别详细,是因为词这种体式毕竟有其特殊之处,它和诗有所不同,因为诗一般都有题目,说明得很清楚,而且内容方面广,有多种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可是词一般都写伤春怨别,内容都差不多,其间的分别是微妙的,不容易辨别的。试拿这首词来讲,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表面看来这根本不用讲,都是明白的字句,而且跟别人的诗词也有相近似的地方,“梅落繁枝千万片”和杜甫的《曲江二首》的“风飘万点正愁人”颇为相近,“学雪随风转”和李后主的“砌下落梅如雪乱”也颇为相近,第一句同是写花飘千万片的零落,第二句同是写落花之如雪,然而在传达情感的质量和姿态上却实在有很大不同。先看这首词第一句“梅落繁枝千万片”,“梅”是一种美丽高洁的花,“落”是花的凋零飘飞,但他不只是说梅落,而是说所有枝头上繁茂的梅花都零落了,“梅落”是一般的写法,加上“繁枝”则是深化的写法,是言其凋零的数量之众,所以他又写飘落的花瓣是“千万片”。冯正中的词沉郁的感情份量是沉重和深厚的,“犹自多情”,“多情”二字用得好,“犹自”二字则使其好上加好了,这都是正中词盘旋沉郁的地方。梅花已经凋谢而不甘心零落,就在飞下来的时候还是这样多情,这正是冯正中性格的表现,他“日日花前常病酒”都“不辞镜里朱颜瘦”,饶宗颐说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到他零落之时都不肯放弃的感情,所以我们不管他写的是什么,无论是“病酒”还是“落梅”,都传达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感情的态度,不管爱的是国家,还是事业、学问,总之是一种执著的鞠躬尽瘁的精神,这是冯正中词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到了千万片零落时尚“犹自多情”,这还不够,他说是“学雪随风转”,是在那零落飞下的瞬间也要显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的在空中回旋起舞,“学雪随风转”,按照修辞学来说是拟人化,其实花是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没有主见,它无所谓学与不学,说它有学的意思,是把它看作有人格、有思想、有主观意志的,所以它才去“学”。然而说梅花学习是一种拟比的写法,却仍非这首词的最妙之处,它的妙处在于他传达的一份感情,所以李后主“砌下落梅如雪乱”也是写的落梅的众多,而冯正中的“学雪随风转”则具体表现了“犹自多情”四个字蕴含的面对无情之陨落所不甘丧失的美好的姿质。这三句全从落梅写起,其间没有一件写人事,但却传达了人之感受,后面才写到了人事,是“昨夜笙歌容易散”,笙歌离得很远了吗?是十年,抑或二十年,都不是。苏轼有悼亡诗云:“十年生死两茫茫”,因为是十年生死的隔绝,有十年的长久。而现在冯正中所写的不是十年的长久,而就是昨夜的笙歌,仅有一夜之隔也如同十年一样,只要一件事件过去了,就一去不返永不再回,无常的消失都是短暂的,即便是昨夜的笙歌也长逝永没了,这才是可怕的不可挽回的事情。对于消逝的哀伤和惋惜,冯正中就用这么平常的几个字深刻的表现出来了,晏小山有两句词说:“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那人生美好的往事如春天的一场梦,秋空的一朵云,匆匆的消失了。所以冯正中接着写的是“酒醒添得愁无限”,今日酒醒之后便增添了许多哀愁,因为昨日的笙歌已经完全无存了。晏小山的一首词:“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同是酒醒之后什么也不存在了。然而晏小山的这首词跟冯正中的词又有一点不同,晏小山上半阕写得很好,而下半阕则把这种惆怅的感情指实了。往事消失,酒醒之后惟有那高锁的楼台,低垂的帘幕,他那梦中的往事是什么?他说是“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词很美,但却落到了对一个现实形象的怀念之中。冯正中词与晏小山词不同,和韦端已词也不同,就是因为他不做这样落实的叙写,而且这两句词与前面的“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繁花之易落与笙歌之易散相互衬映,便产生了兴发感动的作用,就变成了一种感情的基本姿态,因为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写的不是简单的人事,而是以落梅拟人化的感情表现出他对待人生用情的基本形态。“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则将这种执著缠绵的态度提升起来,达到了更高层次,使“昨夜笙歌”现实的人事和“梅落繁枝”这花的形象都有了象喻的意味,那欢乐和美好的事情都这般的无情和短暂,也就不是仅指昨夜笙歌和繁枝落梅了,而是有了除此之外更深更广的意蕴了。词人和诗人本身并不一定有这样的觉悟,但这却是诗词的微妙之处,作诗写词是自己都做不得主张的事情,冯正中所以写出这样深刻的词来,也是他自己的性格身世和南唐的国势种种历史及环境因素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就冯正中自己而言,他的身世和经历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和不幸的事,然而有许多最美好的东西却都是在不幸和痛苦中成全的,只要一个人有美好的品质,在挫折失败之中都可以磨炼出光彩。我要说明的是冯正中是从磨难的不幸中加深着对人生的体认,也深化着自己的作品的。下半阕的开端“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我在讲上首《鹊踏枝》的“河畔青芜堤上柳”时不是说他写景兼有比兴之意么,我也曾经举了有人批评陶渊明的诗“凡是景语,皆是情语”,可见凡是内心非常敏锐,有深厚感情的人,他对自然界景物的感受一定有深刻、悠远的意味,冯正中的“楼上春山寒四面”就是有“深意”的。第一是“楼上”,第二是“春山”,第三是“寒”,不仅是寒,而且是来自四面之寒,每一个字都在起着作用。“楼上”是不平凡的地方,王国维在讲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便是“昨夜西风局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古人常常“登高作赋”,是登高远望之时心中更有深远的怀思之情。他在楼上看到的是“春山寒四面”,楼上本已是高处不胜寒了,更何况春寒料峭,四面的春山都散发出逼人的寒意,站在楼上久久凝望,而四围入目者尽是寒冷的春山,则作者的身心无不在孤寂凄寒的包围之中了。《古诗十九首》有句云:“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古诗十九首》的每一首都带著深远的感兴和丰富的含意,诗人为什么要去写这又高又长、连绵不断的城墙,就因为他被这一份分离隔绝的感觉所触动。诗人如此写,尽管他对自己何以如此写没有清楚的理智的认识,却在感受上有着敏感。冯正中写词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南唐中主李璟就曾问过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微妙的是这些诗人词人把这些短暂感情的触动写了下来,而且还触动着千百年以后的读者,这便是中国诗歌之妙处。欧阳修的一首词写道:“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他说我看见平原的草地的尽头处是春山,而我所怀念的行人则还远在春山之外。中国的诗人词人之所以养成这么敏锐的感受,古人的那些诗话词话之所以能掌握前人那些精华的最微妙的感觉,就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有共同熟悉的感受和联想。正因为有此联想,冯正中写“楼上春山”也正是由于在楼上凝望之时被春山所阻隔,凝望是第一层感觉,春山的隔阻是第二层感觉,先有望远之情才有春山之隔。冯正中说“楼上春山寒四面”,不是偶然的,是他对人生的一贯态度,上一首词里他写有“独立小桥风满袖”的句子,同样孤独地抵御著四面吹来的寒风,而且在寒冷中,冯正中从来不逃避,所以他又写道:“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表现了他在高楼上凝望之久。“征鸿”在讲温词时我们讲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也引过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排成人字飞行,而且可以传书,代表了多种相思怀念的感情,而且“征”字给人漂泊已久的感觉。词人满怀希望的久久瞻望,所有的征鸿都飞过去了,没有一只停留下来,此时冯正中所要传达的感受便与温飞卿所写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一样,其心中的怅惘哀伤可以想像。现在我们得注意这首词的层次,当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把景色写得这样清楚的时候,应该是白天,那“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从昨夜笙歌到今朝的酒醒该不是很晚的时候,可是当他说“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那已经是日落之时,这里于暗中交待出他在楼上伫立凝望的时间之久。到了黄昏,“苍然暮色,自远而至”,有一首题名为李白的小词写道:“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暮色笼罩,到处都烟霭迷蒙,一切都模糊不清了。“烟深浅”三字写暮景,描述出远浓近浅,暮霭迷蒙的画面,从而使一种如醉如迷的感情溢于言表。至于这种能促使词人在楼上久久凝望而不愿意离去的感情之源,则正是结尾二句的“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一晌”二字,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泽》解释为“指示时间之辞,有指多时者,有指暂时者”,引秦少游《满路花》词之“未知安否,一晌无消息”,乃是“许久”之意,又引冯正中“一晌凭栏”,以为是“霎时”之意。我不同意他对冯正中这一首词中的“一晌”的解释,如果说“短暂”之意,晏殊的“一晌年光有限身”是说短暂的年华和有限的人生,这个“一晌”可能是短暂的意思。还有李后主的“一晌贪欢”也该是短暂之意。可是冯正中的“一晌凭栏人不见”之“一晌”绝不是短暂的意思,从“梅落繁枝千万片”写起,到“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凝望,一直到“过尽征鸿”,这是多么长久的时间,多么长久的凝望,多么长久的伫立,怎么会是“霎时”的意思呢?所以我不同意张相将冯正中这“一晌凭栏”之“一晌”解释为“霎时”之意,这不是我一定要这样讲,而是冯正中的词本身表现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是无法抹煞的。我长久的等待却没有见到我所怀念的那个人,不过冯正中所写的并不是确实的人物,这里虽有一个“人”字出现了,但他所说的这个人是谁呢?韦庄词中的人可以让我们猜测到“红楼别夜”的美人,或者是被王建召入宫中的姬妾,而冯正中的妙处则是尽管他说出“人”来,却可能仍不是实指的人,而是他心中一份长存永在的相思怀念的感情,他所思念的是什么?以前有人批评《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一首,说这首诗中传达的感情是“空中送情,知向谁是”,他有一份感情,他希望这份感情有一个投注和收获,但是不可得,他一直为一种惆怅之情所控制,他不是说“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吗,所以他说的这个“人”根本没有办法实指。他所盼望的人在宇宙天地之间是否实有,我们不需要知道。总之,他是有一种期待怀思怅惘的感情,这种感情正是使他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远近之溟漠中凭栏久望的缘故。最末句“鲛绡掩泪思量遍”,“绡”是丝织品中最薄、最柔细、最透明的品种,传说中海里有一种鲛人,一半像鱼,一半像人,它可以织出五色的丝织品来,是为“鲛绡”。吴文英有词云:“海烟沉处倒残霞,一抒鲛绡和泪织”,中国古代诗人说到“鲛绡”时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我们先要说纺织,女子的纺织代表着一种非常纤细绵密的感情,所以鲛人的纺织本身就有一种多情的意味在里面,而鲛人的传说更有一点动人之处,那就是它不仅能纺织出五彩的鲛绡,鲛人还可以滴泪化作粒粒美丽的珍珠。词人们写“鲛绡”时就是带着这么多背景和联想写出来的。我们现在才能体会到冯正中的“鲛绡掩泪”所传达出来的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因为“鲛绡”二字包含有这么多情的传说,而他就是用那个会泣泪成珠的鲛人所织的绡巾来擦拭着他的泪痕,他为什么用“掩泪”而不用“拭泪”呢?“掩”、“拭”二字都为仄声,平仄并不违背词的格律,因为“拭”字写得比较落实,擦干了就完了,而“掩”字是女子一种缓慢多情温柔持久的姿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尽管我所期待的人一直没有出现,但我的思量却是无尽无休的,这正体现了冯正中缠绵郁结的感情特色的本质,我们不需要把它比附南唐的政治,更不需要把它比附什么现实的本事,这仅是表现了作者所特具的一种感情的本质,而冯正中之所以具有这种本质,正是由于他本身的性格和后天的遭遇两方面所合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晚唐五代词人的作品中,我最喜欢冯正中的词,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讲得太多,现在要掌握时间来讲他的另外一种风格。我曾提到过冯煦对冯正中的“上翼二主,下启晏欧”的批评,“上翼二主”,到讲李后主时再加以归纳,而“下启晏欧”这方面的风格则需现在加以阐释。词这种体式之所以能用这样微篇小物来传达深微幽远的心灵感情的境界,这种最好的品质是在冯正中手中完成并影响及于后世的。温飞卿有他的特色,可是不脱离艳歌的体式,韦端已将艳歌转变为抒情诗,然而却有人物和情事的局限,所写的只是感情的事件,而冯正中所写的却是一种感情的意境,这种作风影响到北宋初年的作者,特别重要的是晏殊和欧阳修二家。他们三人各有不同的地方,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冯正中本身的两种不同的风格正影响了晏欧两人风格的不同,所以有人认为是“晏同叔得其后,欧阳永叔得其深”,其实,晏同叔不仅得到了冯正中“后”的一面,他于此之外还另有开拓,同样的,欧阳永叔也不仅是得到了“深”的一面,他于“深”之外另有自己的拓展。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冯正中的哪些词为“后”,哪些词是“深”。过去我们所讲的两首《鹊踏枝》是属于冯正中的“深”的一面的作品,那种缠绵固执深厚的情意我们应该已有所体认了。而代表冯正中“后”的一面的,我们将选他的两首《抛球乐》来讲。什么叫做“后”?“后”者是不仅是外貌形体的美,而是一种精神姿态活泼伶俐的另外一种美,是属于才智的有吸引力的美。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第一首《抛球乐》: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现在你可以知道何为“后”,何为“深”了,冯正中所写的那两首《鹊踏枝》词,从第一句开始的“谁道闲情抛弃久”,就是盘旋郁结千回百转的感情,而“梅落繁枝千万片”又是多么沉痛的哀悼,这正是冯正中的“深”的一面,而你看他的这一首《抛球乐》词却风姿潇洒,自有轻灵俊美之姿,而于飘逸洒脱之中又不失沉重深厚。大晏得到这轻灵俊美的一面,而沉重深厚的一面则较之稍逊。“逐胜归来雨未晴”,不但轻灵,而且清淡,清淡之中又含沉痛。什么叫“逐胜”?游山玩水叫访胜,看到一个风景点说它有胜景,欣赏美好的东西叫胜赏,可知“胜”是最美好的东西,“逐胜”指的是于万紫千红春光明媚之时,宝马香车大家竞相出去游春之事。但冯正中所写出的情事却实在并不只是游春逐胜之事而已。冯正中常写欢乐之中反衬的寂寞,既如前面所讲过的《鹊踏枝》词“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还有冯正中一首《采桑子》词的“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他写了“笙歌”、“寻芳”,他也写了“悲凉”、“断肠”和无限的哀愁,这就正是王国维所提出的冯正中词的“和泪试严妆”的特色。而从他这首“逐胜”写起的小词,也同样有感情的沉郁盘旋,“逐胜归来雨未晴”,可见他是参与了那万紫千红的宝马香车的逐胜的,而“雨未晴”者则是天上仍下着雨没有放晴,可见他刚才的逐胜是雨中出游,为什么下雨还要去游春?辛稼轩的词曾说:“未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你如果一定要等风和日丽才出去,而人生有几天是风和日丽的,所以即使是在阴雨连绵的时候也要出去,才能看到最好的东西。赏花是如此,做人做学问也是如此的,所以雨中逐胜就有了一种混合的情感。“雨未晴”,“未晴”是有时的希望,表明这种雨是春天的细雨,是“沾衣不湿杏花雨”的那种特有的江南春雨。“楼前风重草烟轻”,风渐渐大了,那轻萦于草上的如烟的雾气缓缓的飘动着,这是对自然景物很细微的分辨,而在将晴未晴之间,烟在似有若无之中。冯正中这首词写得“似醉如迷”,很善于表现迷茫的景色。“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真使人想要问他“干卿何事”,可是他之所以写出来,就正因为“楼前风重草烟轻”对他有所触动,柳永的词说“草色烟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草色烟光”与柳永有何相干?“风重草烟轻”和冯正中有何相干?而诗人和词人之所以为诗人和词人,就正因为他们对各种事物比别人多一份敏感。特别要注意冯正中的这种感受产生于“逐胜”归来之后,就是在经历了那种胜赏的香车宝马的场合之后,面对“楼前风重草烟轻”这种迷蒙的景色才会有这种怅惘迷离的感受,这是相互结合起来的,而不是不相干的。下面的“谷莺语软花边过”,谷莺是出谷的黄莺,词人听到的是新春黄莺鸟最初的鸣叫,“语软”者是流利婉转的意思,韦庄曾有“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的词句。黄莺的鸣声常引起人们的一份感情,每一声啼鸣似乎都有情感和意义,所以是“语”。“花边过”是说这流利婉转的黄莺叫声来自花丛之中。“水调声长醉里听”,“水调”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歌曲的调子,北宋初年的词人张先写过“水调数声持酒听”的句子,可见这种歌曲的调子是很动人的,所以他说“水调声长”是那种绵远的悠扬的水调的歌声,“醉里听”是说他一边听这优美的歌曲,一边还在饮酒,而且在微醺的沉醉之中就觉得自己的感受更深了,更能陶醉在所接触的事物之中了,“醉里听”的“醉”不单是酒醉,同时也醉于水调的歌声。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歌声,作者不禁“款举金觥劝”,“款”字很好,杜甫的两句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那“款款”二字是非常优美的姿态,“款举”是缓缓地举起来。“金觥”珍贵美好的酒杯。他说我要慢慢地举起那美好的酒樽劝一个人饮酒,可“谁是当筵最有情”,这杯酒应该呈献给谁,谁是今日酒席之间最能懂得美好幽微的感情并且真正能理解我的情意的人,这正是因为他被上述的景色环境呼唤起来一种绵远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无处投注的缘故。我们不必深究他是否在席间真正遇到或是没有遇到这样的人,总之冯正中所写的是一种感情被触引之后的一种想要投注的感动,这应该也是属于一种感情的意境。能在小词中写出这种意境,这是冯正中词的特色,也是词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进展,是词这种韵文形式何以有了深远意境的一个主要原因,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词之言长”。至于冯正中对于晏、欧之影响,我们以前曾提出说晏同叔得其后,欧阳永叔得其深,我们以为冯正中的两首《鹊踏枝》可以作为他“深”的一面的代表作,《抛球乐》一首则可以作为“后”的一面的代表作,这两类词,《鹊踏枝》之“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是完全以写情为主的,是以情之深挚、缠绵、郁结感动人,《抛球乐》的“逐胜归来雨未晴”这首小词以写景为主,能把眼前的景色写得这样有情致,是以那一份敏锐的感受、幽微的情思感动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再讲冯正中的一首《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我们以前说过韦庄的词是“其中有人,呼之欲出”,他写男女间的感情是那样真切劲直,而冯正中这首词也同样是写得这般的真切劲直,我现在要简单的指出这其间有一点点的分别是不同的。韦庄所写的“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那是个别的事件。但是冯正中的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即使他写了爱情,其口吻这样的真切这样的劲直,中间也仍然保持有一份象喻的意味,是一种感情的境界,而不只是单纯的情事,《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写离别中的男女之间的感情。韦庄所写的“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也是离别的感情。柳永所写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离别的感情。同是写离别之情,韦庄、柳永所写的是感情的事件,有特定的人物、时间、地点,而《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是离别的感情的基形,是人间共有的离别之悲哀的共同形态。中国诗中写离别的感情,常是写个别事件的离别,有的时候写两人爱恋的感情,也是写的个别事件的感情。可是冯正中这首词所写的虽然表面看起来这样的真切劲直,但他所写的却实在也是一种感情的基形,是人类最美好的祝愿,可以带给读者一种象偷。古人有云:“愁苦之词易工,欢娱之词难好”,能写出人间最完美的境界的作品,在中国词中并不多见。而正中这首词所写的正是一种最美好的祝愿,首句“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春日”,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宴”是饮宴,是在生活之中最快乐的事件,仅此三字就写出了人间岂不该有这样完满美好的情事,不只是男女之间,不只是个人之间的感情,而是应该希望在整个人类都实现这样完美的境界。“绿酒一杯歌一遍”,每斟一杯酒就唱一遍歌,这是人世间何等惬意的事情,而且他所说的“歌一遍”,正像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样,是在反覆的唱,突出他的每杯酒每首歌都饱含着美好的祝愿。祝愿什么?“一愿郎君千岁”,是对方的永远美好;“二愿妾身长健”,是自己的永远美好,都以精炼基本的辞句写最主要的感情,这还不算,“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天地之间,不管你追求的是什么理想、什么主义、什么信仰、什么事业、什么学问,都应该有这种真挚要好的感情和圆满的祝愿。我们以前讲过韦庄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首小词也同样的深挚,也是殉情无悔,但词末说:“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表现出对结局是否圆满美好并无把握和信心不足,只是纵使失败,对这种追求也不后悔,所以她先说出了坏的可能性。可是冯正中是“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这种完整的对人生美好的祝愿和渴望,具有如此丰富的象喻之性质和强烈深挚的感情的词,在中国词中是极为少见的。
发表于 2014-1-1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老师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45 , Processed in 0.1125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