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公告] 熊东遨《诗词医案拾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  庆祝建党八十周年  

原 作
风雨征程八十年,辉煌频创壮坤乾。翻身黎庶沉浮主,致富农工改革先。?
特色兴华功盖世,三中决策志冲天。神州笑傲迎新纪,旗帜高擎永向前。  

改 作
风雨征程八十年,终凭合力创新天。中枢已定图强策,大众争书致富篇。?
人物一时今胜古,核心三代后承前。军民亿万随吾党,直插红旗上顶巅。  

    大题目如何做得稍具个性,是诗词创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此题为例,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有多少内容值得我们去描述、总结。七言八句诗,要想捉尽一天麻雀,无疑是不可能的。因此,做大题目文章,最好是抓住一两件最具代表性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进行深层次开掘。原作的问题,主要是笔墨接触过宽,深度不够,多少有些记流水账的味道,此外,标语口号式语言的过量使用,也是微瑕之一。首句概括,尚称得体,次句便落入一般化了,且"壮坤乾"一类用法,有欠斟酌。"乾坤"为习惯用词,通常不宜颠倒使用,如"男女"、"老少"、"妇孺"不宜颠倒为"女男"、"少老"、"孺妇"一样,颠倒了便觉别扭。不如抓住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功绩,以"终凭合力创新天"代替原句。三、四句亦略嫌抽象,线放得太远了,不如舍弃以前,集中笔墨写现在,故上句另拟,强调党中央的决策;下句调整、充实,形成流水对,使"图强"与"致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五、六句口号,且"三中全会"略为"三中"亦欠妥,不妨另拟。上句仿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意,下句正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用于颂党一类题目,最适合不过。第七句过熟,不如歌颂文章做到家,以"军民亿万随吾党"代之。结句意思自可,与题目相称,只是"永向前"一类字眼不太象诗词用语,故稍加润饰,庶几略增意趣。??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访普救寺  

原 作
解危白马为谁忙?普救观音坐一旁。惟有红娘名不朽,艳情千古说西厢。  

改 作
解危白马为谁忙?神佛无言坐满堂。惟有红娘差解意,暗传春讯到西厢。  

    历来说《西厢》者,红娘都是主角。此诗写普救寺,遵古法突出红娘,自为得体,可惜题虽点到,力却未足,不无遗憾。欲使其成为好诗,非得花些疗养工夫不可。首句一问设得好,很有些为张生打抱不平的味道。次句说观音坐一旁,意谓"闲事不管",思维方向可取;但只说观音一个,似有欠公允,不若用"神佛无言坐满堂"代之,便大家都打在网里,观音自然没得话说。第三句"名不朽"三字味淡,朽不朽何须说得?用"差解意"易之,恰与满堂无言神佛形成对照,红娘形象便显突出了。结句偏了题,应紧紧扣住红娘不放,"艳情"之类,只张君瑞、崔莺莺辈明白,何必硬分一勺给红娘?不如舍弃这些成份,承前句专说红娘,便首尾圆合了。故"艳情千古说西厢",不若"暗传春讯到西厢"。??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重看粤桂边纵队油印出版的书报有感  

原 作
点点斑斑纸墨残,当年刻写历艰难。张张捷报扬豪气,句句华章染血斑。?
投寄贼巢惊敌胆,飞传民宅暖人寰。满篇油印玲珑字,展示眸前意若澜。
?
改 作
点点斑斑纸墨残,当年刻写历艰难。豪情处处冲天裂,捷报张张染血殷。?
投寄贼巢惊敌胆,飞传民宅暖人寰。满篇油印模糊字,重展眸前意若澜。  

    此作颇有感情,惟第二联"张张"、"句句"与起句"点点"在结构上略欠变化,末三字属对亦欠工,故小作调整。改后上句反映战斗场面,下句承前切题,避免了原句的平铺。"斑"改"殷"不惟避开重字,且更准确。第七句"玲珑"二字不好,改"模糊"似更见油印报纸特色,与前文"纸墨残"遥相呼应,一气贯通。末句"展示"改"重展"以扣题亦不能忽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鹧鸪天·游河源桂山森林公园  

原 作
山鸟欢唱古藤攀,飞飘素练落深潭,弯弯香径穿岩峡,缕缕岚烟绕翠峦。  山石美,野花妍,淙淙流水胜琴弦。催归月在枝头笑,临别依依上画船。  

改 作
山鸟欢歌树影间,飞飘素练落深潭。盘旋石径通岩谷,缥缈云裳覆翠峦。  穿草泽,过林弯,淙淙流水似琴弦。催归月在枝头笑,临别依依上画船。  

    《鹧鸪天》调,不宜作豪语,亦不宜作至柔语如《浣溪沙》,常在豪婉之间为之。此作语气大体不差,差在工夫未到,情韵未纯也。首句失律,"古藤攀"亦非词家用语,作"山鸟欢歌树影间"其病自除。次句有意象,"潭"字今韵,不必改。歇拍二句未臻至境,"弯弯香径穿岩峡",不若"盘旋石径通岩谷",前者是平面,后者是立体,这是"弯弯"与"盘旋"之间的差别。"缕缕烟岚绕翠峦"太过一般,依前句改作"缥缈云裳覆翠峦"以成对,不说是金童玉女,也可称才子佳人。换头处六字不好,"山石美,野花妍"一类字眼,人皆能言,人所尽言,用之徒费笔墨。过片至此,不宜再停留在纯景物描写上,故易之以"穿草泽,过林弯",使词意形成转折。"淙淙流水"句"胜"字稍失分寸,不如用"似"或"若"以留余地。结穴尚好,"月在枝头笑尤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顺德清清园  

原 作
易主几番风韵留,庭园古朴历春秋。贵宾室内檀香溢,小姐房前鸟语啾。?
水榭荷舒娇欲舞,石溪鱼戏乐忘忧。茶厅最是多情处,旧友新朋共唱酬。  

改 作
易主几番风韵留,庭园古朴历春秋。青烟绕室檀香溢,绿树成阴鸟语啾。?
水榭荷舒娇欲舞,石溪鱼戏乐无忧。忘情最是茶厅里,旧友新朋共唱酬。  

    "贵宾"、"小姐"二句过实、过俗,须斫掉一截,另行镶边成景语。五、六句是好诗,易"忘"为"无",是留"忘"字为他用,"无""忘"古通也。第七句略作调整,朋友唱酬应是"忘情",作"多情"便失分寸。"结句虽属一般,然在此篇中也还撑得住。??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芦沟桥感赋  

原 作
永定河中水断流,春闺白骨恨难休。化朱成碧前朝泪,飞弹留痕志士羞。?
尚有群鸦嚣落日,何能一笑泯恩仇。劝君且效芦沟月,冷眼明明看大球。  

改 作
永定河中水断流,滩遗白骨恨悠悠。波痕未尽前朝泪,弹迹犹蒙此日羞。?
尚有群狼嚣角落,何能一笑泯恩仇。伊谁得似芦沟月,目注东瀛未肯休。  

    写芦沟桥不忘国耻,诗意自好。惟用典较勉强,显得十分吃力,有些句子亦欠顺畅,有删改的必要。起句平淡,但无毛病,可以保留。次句似通非通,显然是想化用"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殊不知用于此处有点不伦不类,不若用"滩遗白骨恨悠悠"代之。这样,平淡的起句中"水断流"三字倒成了"滩遗白骨"之根。三、四句成语囫囵吞枣,且属对不工,故以一联流水易之,气象便自不同。第五句"鸦"字不如"狼"字,因"狼"能代表某些反动邪恶势力的本质。"落日"为动宾结构,难与并列结构之"恩仇"成对,故用"角落"代之。第七句无力,不如以设问口气道出警醒人也。第八句又不好,眼睛看得太宽,分散了注意力,冲淡了主题,宜将目光聚拢,专门盯住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故全改。此诗经改造后,力度已自不同,作者宜细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思学姊《伴月楼诗词》  

原 作
情天恨海赋清词,悱恻缠绵韵味奇。既是文章憎达命,从来劫难孕佳诗。?
心中自有千千结,笔底流成缕缕丝。婉约兼含豪放气,铿锵金石咏三眉。  

改 作
伴月赋清词,缠绵韵味奇。文章憎达命,劫难孕佳诗。?
心有千千结,毫生缕缕丝。偶来豪侠气,岂必逊须眉。  

   原作无他病,只是水份过多耳。挤掉一些,变七律为五律,岂不干净利落得多?首句不当,既云"情天恨海",又怎生赋得"清词"?赋"断肠词"还差不多。今用"伴月"取代,开门见山点题,也给"清词"一个赋出的环境,岂不痛快得多?第三句借杜工部,颠倒一字已属勉强,另镶一边便成蛇足了。四、五、六句皆从原句删削而成,尚称得体。第七句稍有变易,用"偶"字较具分寸,女性不可一味豪,偶"豪"一下无妨也。结句原有一注,谓集中有《题画眉》三则,颇具须眉气。今借"注"改出,亦承上句而来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丙子秋偶成  

原 作
拾花又是落花时,独立西风日影迟。往事纷纭空过眼,孤怀寂寞尚馀诗。?
乾坤暗觉炎凉变,书砚惟凭笔墨滋。冷暖人情关世态,此心终不羡胭脂。  

改 作
又值叶红时,西风雁影迟。云烟空过眼,怀抱尚馀诗。?
渐觉炎凉变,惟凭笔墨滋。此心归淡泊,终不羡胭脂。  

    此作有意趣,可惜枝蔓过多,影响了整体形象,今试作部分修剪,变七言为五言,似是可行方案。一二句略有变易,盖"拾花"、"落花",皆非秋之特色,不若"红叶"为秋之专利景也。"日影迟"亦不如"雁影迟"。改动之后,不惟切题,且更富诗味。以下都是就原句修枝剪叶,一番打扮之后,模样儿不知娇俏几许多也。原作中"炎凉"、"冷暖"互犯,实为一病,压缩后其病不治自愈。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江心寺别木鱼法师  

原 作
古寺江心几过从,林花又见谢春红。法师也下临歧泪,漫道禅关色相空。  

改 作
古寺江心几过从,春花又谢一林红。临歧莫下伤时泪,勘破禅关色是空。  

    原作遣词用句、布局谋篇俱极熟练,自是老手所为。然而用古略嫌生硬,立意稍显偏颇,宜增添少许柔顺剂。首句自好,平淡中见交情。次句翻"林花谢了春红",太着痕迹,改作"春花又谢一林红",便是妙手空空,衣衫另着了。"法师也下临歧泪"不好,何必作评论家呢?将意思反过来说,以劝慰语道出岂不更妙?且"临歧莫下伤时泪",比纯粹的"临歧泪"份量大是不同。结句否认佛家教义亦有不妥,何况受赠者是佛家弟子,叫人家如何开口答你?阿弥佗佛!这一句改作"勘破禅关色是空",便皆大欢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报载"慧木之吻"有作  

原 作
九大明星向太阳,周而复始运行忙。紫金宝镜观奇景,碧汉顽星闪白光。?
木座创伤成事实,地球防卫快思量。尘埃扫尽清平日,五彩祥云及万方。  

改 作
九大行星绕太阳,周而复始不辞忙。奇观镜底丝丝变,妙赏天心点点光。?
木座创伤成事实,地球防卫快思量。何当遍扫尘埃尽,五彩祥云及万方。  

    此作取现代科技题材入诗,颇富时代感。而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更是催人警醒。只是字有重用,句有粗疏,未免小有遗憾。首句"明星"二字不当,准确的说法应是"行星";"向太阳"亦不如"绕太阳"。次句"运行忙"本好,为避免与改后的"行星"重字,故易"不辞忙"。三、四句缺少锤炼,又重复一"星"字,如改为"奇观镜底丝丝变,妙赏天心点点光",原意不失,味则略胜一筹。五、六句好,不在词藻华丽,而在意义重大。这是一个全新意义上的"杞人忧天",值得引
起全人类的警觉。结语亦较佳,只上句承转气脉不贯,若改作"何当遍扫尘埃尽",便通篇浑然一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武昌东湖泛舟  

原 作
磨顶崖边月,东湖水上舟。只身楚为客,诗意随波流。?
钟磬古声传,琴筝忆春秋。庄王伫妙台,挥手志方遒。  

改 作
磨顶崖边月,东湖水上舟。只身为楚客,豪兴逐波流。?
古寺钟声远,新霜树影秋。昔人邈黄鹤,好句向谁讴?  

    此作写东湖泛舟之感想,略具古意。开篇以对句起,自是前人常法,造景亦宜。第三句拗,故颠倒一字以顺之;第四句病同前,亦稍作调整。"钟磬"、"琴筝"一联,全然不讲平仄,已非近体所宜,故稍借其意另拟二句易之。原"忆春秋"三字,或为启动后文所设,因后文无关题旨,便无保留必要。结联超出题外甚远,东湖一方净水,何必让"庄王"出来生事?倒是黄鹤楼近在眼前,不妨顺笔带及一二。收篇改作"好句向谁讴",虽是另创,然亦非无因,实原第四句"诗意随波流"之延伸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田园秋色  

原 作
疏林黄叶绿麦稠,半成春色半成秋。赏心何必得山水,十月田畴情自幽。  

改 作
红叶堤边稻未收,半疑春色半成秋。赏心何必佳山水,十月田园景最幽。  

    原作尚有情致,可惜基本功未到。首句平仄未谐且诗味不醇,故有较大改动。次句好,惟前一"成"字稍失分寸,易之以"疑",便恰如其分了。结二句亦是声律上欠火候,稍加润色,可使青春焕发。此诗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构想不落俗套。初坯出得好,改造便不难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量 尺  

原 作
先量宽窄后量长,再丈高低也无妨。谁说世无量心尺,百姓慧眼比尺强。
?
改 作
生来便具好心肠,长短高低一概量。惟有自身量不得,个中消息费平章。  

    咏物诗要在立意,开掘宜深。此诗原作立意虽好,但过于浅露,类同说教,不能发人深思,加上平仄未能尽谐,故作了较大改动。改作意在突出"律人易,律己难"的道理,题外发挥,寓意便自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题 画  

原 作
白云淡淡柳青青,傍水山房抚清风。楫鲁声悠传笑语,一湾碧水一湾情。  

改 作
白云淡淡柳青青,小艇浮天伴日行。阿妹采莲歌不断,一湾碧水一湾情。  

    原诗写江南水乡风情,自具一定特色。起、结俱可,惜承、转二句乏力。次句与末句重一"水"字不说,仅"抚清风"错律且出韵便难立得住。故去掉这无关大局的"傍水山房",另添一"浮天小艇"作补偿,画面生趣便增添不少。第三句铺垫、衔接亦略嫌不足,故就上句"小艇"生发,以"阿妹采莲歌不断"七字易之。"阿妹"身形一现,场面顿时热闹起来,由此推出结句,便觉"情"在其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  小 草  

原 作
感谢东君雨露均,路边墙角乐安身。愧无馥艳酬知已,绿叶芊芊也是春。
??
改 作
多谢东君雨露匀,路边墙角乐安身。愧无馥艳酬知遇,绿叶芊芊也饰春。  

    此诗乃作者为建党八十周年而作,寄寓之情自明。首句"感谢"宜易"多谢",较为亲切自然;"均"字宜作"匀"字,不惟与后两韵阴阳交错,构成音节变化,且可依傍古贤,有其来历。"父老争言雨水匀"是也。第三句"知己"二字稍欠分寸,不若易以"知遇",摆正"草"与"东君"即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末句"是"字改作"饰"字,涵意更深一层。因原诗基础较好,比兴手法运用娴熟,故只略加润色,便成佳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  秋 思  

原 作
皓首息佳城,常言一身轻。梦魂多战垒,庭院满金声。?
热血胸中涌,长锋壁上鸣。闲来敲韵律,总是戍边情。  

改 作
息影一身轻,儿孙绕膝行。客稀无琐事,室静有书声。?
红叶从容落,银丝自在生。闲来敲韵律,不减戍边情。  

    原作多刚劲语,剑拔弩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尤其首联,不惟失律,且有词语误用,如"佳城"乃陵墓别称,用表美丽的城市不妥。难得的是,这些问题经老师指出后,作者自悟自改,居然成此佳篇。改后之作,气定神闲,余意不尽。通篇一气流转,游刃有余。五、六句暗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典故,不惟丝毫不着痕迹,且别见精神,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成功范例。末句"总是"易作"不减",也更有分寸。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旧自行车  

原 作
十年坎坷勇排难,风雨征程累锈瘢。且喜链条常转活,翻怜轮带久磨残。?
扶君早出霞迎把,驮我迟归月在鞍。不妒华车来往过,甘随老友共悲欢。  

改 作
道途坎坷不辞难,十载风尘积锈斑。且喜链条常转活,翻怜轮带久磨残。?
凌霜早出霞盈把,碾露迟归月在鞍。门外华车何必妒,得君相伴有清欢。  

原作立意不差,架构亦较好,稍作修饰,可成佳品。首句"勇排难"与次句"风雨征程"俱稍嫌过分,恐自行车消受不起,"累"、"瘢"二字亦不准确。故小有调整,使其与所咏事物相符。三、四句好,体现题目中"旧"字风神,自身情绪亦巧寓其中,难得。五、六句移情入景,章法自是不乱,只是状景笔力不到,稍加润色,可望成佳句。结语殊有意,所缺者诗家语也,今取其意另拟二句,换一种说法,不亦宣乎!?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医案拾例》(十)[熊东遨] 著  

◆  学 诗  

原 作
多读勤写苦钻研,字字求真莫乱谈。深入生活鱼得水,成文顺理出自然。  

改 作
几番辛苦费钻研,字未吟安不敢言。忽见芙蓉清水上,可人风韵出天然。  

    论诗之作,不宜太多时髦白话,总要有些哲理方好。原作之病,正在过白过实,平仄未谐犹在其次。学诗主要靠悟,单凭用苦功不一定成功,古人云"诗有别才",意即此也。故首句不妨反过来说,亦即朱子所谓"向来费尽推移力"之意。次句稍存原样,另着衣衫,使其略具诗味。结二句尤多说教气,殊无含蓄,今试借前贤诗意增设一比,或可稍破沉闷。?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向日葵  

原 作
赤诚耿耿向骄阳,灿灿金轮烁烁光。雨打不屈身正直,风摧更见志刚强。?
对田俯首心无怨,向日怀忠善自扬。沥血呕心酿脂液,颗颗丰满溢芳香。  

改 作
漫凭尘世说炎凉,向日长留熠熠光。三尺铜根和露扎,一条铁脊任风狂。?
边栽角植心无怨,籽满香浓善自扬。不与群芳争艳丽,素描亦是好文章。  

    原作句句赞葵花,句句都浮在表面,不用比兴,不讲形象思维,标语、口号则贴了贴,呼了又呼,才"向骄阳"又"向日",表过"赤诚"再"怀忠",一篇文字,几乎都浪费在政治表态上。欲使成诗,须得做一番外科手术。起首撕掉一条标语,补充"漫凭尘世说炎凉"七字提起读者注意。次句合并一、六句部分意思,拼成新形。"烁烁"改"熠熠",较为准确。第三句连用"不屈"两入声字代平,声律严重失谐,入代平在散曲中为常见,诗则不宜。第四句虽合律,但与上句一样,只是抽象赞扬。故两句全删,另拟"三尺铜根和露扎,一条铁脊任风狂"顶替,庶几略具形象。五、六句重复政治概念,无趣,今各裁掉前四字,以"边栽角植"、"籽满香浓"代之,或可稍补空洞。结联也是一般化颂扬,又重一"心"字,如散牧之羊,难以收束,不若放宽一步,请出"群芳"来作陪,冲淡现场气氛,以免过于粘着。??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晨 雾  

原 作
晨曦何处寻?村舍布浮云。芳草凝霜色,繁花暗锦心。?
雏鸡声唤母,老鹊翅垂榛。车队如蜗阵,渡船难载人。  

改 作
晨曦何处漏?天地满浮云。芳草凝霜色,繁花暗锦心。?
受风尘不起,无雨露偏匀。莫作前程叹,山形自可扪。  

    咏物之作,要在不即不离,言外具意,若过于粘着物上,纵写得天花乱坠,也无余味可寻。此诗写晨雾,中有妙语如珠,憾在一路粘着"雾"字不放,有如谜面,只差谜底不曾道破。倘能稍惜表面笔墨,进一步开掘内涵,借物起兴,当可与袁简斋《良乡雾》媲美。首句"寻"字不好,作"漏"字便有趣得多。次句目光局促,只盯着"村舍"一隅,何具气象?雾来必是漫天,方致晨曦不漏,故宜放宽眼界,托出全图。颔联妙绝,"凝"字,"暗"字俱用得极活,具见作者功力才情。五、六句略欠成色,且"雏鸡"、"老鹊"开头,词性与"芳草"、"繁花"同,收尾又都用名词,拼在一起便显呆滞,冲淡了前联的韵味。律诗中两联对仗至关重要,除含义须明确分工外,句式亦不宜雷同。此联若改作"受风尘不起,无雨露偏匀",或可稍破僵局。结联仍粘着"雾"上,尽管"蜗阵"类用语颇具形象,然于全局已属不宜。诗到结尾,多少要有些寄寓,咏物类尤须如此。倘只是纯自然主义描摹,一味拼接图块,便会封杀读者的想象空间,出力不讨好。今不避续貂之嫌,代拟"莫作前程叹,山形自可扪"十字相赠,未知作者肯兼容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20 15:15 , Processed in 0.05622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