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0|回复: 50

葉嘉瑩先生—詩之賞析(之二)曹操 曹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葉嘉瑩先生—詩之賞析(之二)曹操 曹丕


葉嘉瑩先生—詩之賞析(之二)


曹操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汉魏六朝诗讲录P122—131)


钟嵘评价曹操的诗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常的哀感。其中,“对酒当歌”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对”和“当”意义相同,都是“面对”或者“正当”的意思。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和这里的“对酒当歌”非常相似。因为,酒使人的感情容易激动,容易流露。平常你不喝酒的时候理智很清醒,能够控制自己,可是你一喝酒就把这种控制放松了。听歌也是一样,也很容易引起你感情的激动。面前又有酒又有歌,你的感情就激动起来,就会想到这“对酒当歌”的美好快乐的日子能有多少?所以,眼前这暂短的快乐更能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哀感,于是就发出“人生几何”的慨叹。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酒当歌”的另一种解释认为:这个“当”,不是“正当”或“面对”,而是“应当”的意思。就是说,人生这种美好聚会的机会是不会太多的,在你面对酒杯的时候,你就应该尽情地欢乐,否则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人生一世不过百年,你还有多少这样的日子好过?而“人生几何”这四个字也很妙,它并不是曹操自己的话。曹操在这首诗里用了很多人家说过的话,像“人生几何”见于《左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见于《诗经》,“呦呦鹿鸣”整个一节也都见于《诗经》。曹操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把古人说过的话拿过来就用,不像现在有些人总是愉偷摸摸的。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建安时代以前,中国的文学和诗歌并没有独立价值的观念。说我的诗叫别人偷走了版权?古人那时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想法。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十九首》有一句“音响一何悲”,《西北有高楼》中用了这句话,《东城高且长》中也用了这句话。还有一句“人生不满百”,《古诗十九首》里有这句话,长短句的汉乐府诗里也有这句话。古人经常把别人的句子拿来用,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好。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我刚才也说过,曹操这个人有一种霸气——我拿过来就是我的。他并不是像愉人家的东西那样偷偷摸摸怕人知道。要知道,旧时教小孩子念书,读过《四书》之后就要读《五经》。而《诗经》是五经里边最早要读的,可以说每—个读书人开蒙时就读的书,很多人从七八岁就背下来了。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句子,曹操拿过来就用了。更何况,并不是无论谁拿了人家的东西来用,这东西就属于谁了,如果你用得不好,和你自己的句子不配合,它永远也不属于你。可是人家曹孟德用得好,所以他拿过来也就真的属于他了。这是第二个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我还要说:倘若你知道“人生几何”这句话出于《左传》,你就更能体会到曹操这两句诗写得确实是好了。《左传》的原文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河,是指黄河。黄河的澄清,代表着天下太平。可是你一个人的寿命有多久?你什么时候才能等来那天下完全太平的日子?所以,刚才我说曹操这两句诗和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相似,那只是一种表面意思上的相似,可实际上并不相同。晏殊所抒发的只是一个诗人对无常的哀感,而曹操则在诗人的哀感里还结合有英雄的志意,有一种惟恐这志意落空的忧愁。曹操还写过有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表达了这种英雄的哀感和忧愁。所以,你要想了解曹操的诗,就必须从多方面了解他这个人。曹操说自己不做皇帝,可是他却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他并不讳言自己有这个野心。如果,这首诗是在赤壁大战之前写的,那一年曹操五十四岁,已经年过半百了。所以他有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渴望能早一天完成他的志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他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就晒干了。一个人,当你逝去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多的时候,你未来的日子自然也就一天比一天少了。汉乐府诗有《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是一种草的叶子。你看那草叶上的露水,怎么那么容易就干了?可是草叶上的露水干了,明天早晨还会落上新的露水,而人死了以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一个人,不管你多么有才智有理想,当你死去的时候,你的一切才智和理想随即也就都落空了,还不如那薤上的露。这也是对无常的哀感,而且是千古以来诗人们常写的一种共同的哀感。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什么是“慨当以慷”?《诗经》里常有类似的句了,比如《曹风》的《下泉》:“冽彼下泉,浸被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所谓“忾我寤叹”,本来就是“忾叹”。但《诗经》是四个字一句,常常要把两个字变成四个字。所以“慨当以慷”,其实就是“慨慷”。而“慨慷”和“慷慨”是同样的意思,为了读起来比较顺口,就颠倒来用了。关于“慷慨”,我在讲《古诗十九首》“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的时候讲过。现在我们认为用钱大方就是慷慨,古时候不是的。古时候用“慷慨“这个词是形容一种感情激动的样子,比如《史记》里讲到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的时侯就说:“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下面“忧思难忘”的“忧”,有的版本作“幽”。“幽”有幽深的意思,“幽思”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思;“忧思”则是指那种人生苦短的哀愁。两个字都可以讲得通。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用什么东西来消除这种忧愁呢——“唯有杜康”。杜康是最早造酒的人,所以后来人们就把酒也叫做杜康。在中国古代,人们都认为酒是可以消愁的。中国最有名的喜欢喝酒的诗人就是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嘛!可是你到李白的诗里去找一找看,他凡是说酒的时候都是在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酒与愁。那是一种天才的寂寞和天才的失意。李白是一个天才,但他不是—个有排解办法的天才。陶渊明是一个有排解办法的天才,苏东坡和欧阳修也是,就连王安石在晚年都有自己排解的办法。但李白没有,所以他惟一的办法就只是喝酒。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真是一份诗人的才情!因为,最能够引起诗人感发的,就是那种怀思向往之情。那是最有诗意的一种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人”,就是诗人。《蒹葭》是《诗经·秦风》里的一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琼瑶写过一篇小说,不是就叫《在水一方》吗?所谓“蒹葭”,就是水里边生长的那一大片芦苇。小时候在北京,院子里和门前是不许种芦苇的,认为它不吉祥。秋天看芦苇哪里是最好的地方?是陶然亭。那里非常荒凉,到处长满芦苇,还有一大片无主的坟墓。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那儿有一块墓碑,上面刻了非常好的一首短诗:“浩浩愁,茫茫夜。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邪非邪,化为蝴蝶。”写得真是非常之好!他说:我们的人生,有说不尽的忧愁;我们的世界,有说不尽的苦难。越是你喜欢的东西越是短暂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残缺的。这里有一个人,当年有过这样的才智和热血,有过这样的感情,却抱着这样的人生长恨而死去,埋在这个坟墓里边。古代有一个传说,说人死之后,倘若他有一种希望和理想没有完成,那么他的血几年之后就会化作一块碧——像玉一样的东西。可是,就算你化成碧了,它也会有消失的一天,你的血不用说,更是早就消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你既然有过这样的聪明才智和美好的理想,你的精神就不应该消灭。那么你的香魂到哪里去了?——“是邪非邪,化为蝴蝶”。这首诗,始终下知道谁是作者;这坟墓,也始终不知道是谁的坟墓。好,现在我们把感发拉回来,还是看这一片芦苇。《诗经》的《蒹葭》说,当秋天凉风起天末的时候,我所要追寻的一个人,就在水的那一边。我想要逆流而上去找她,那道路真是既难走又漫长;我想要顺流而下去找她,却看见她远远的好像就在我眼前的水中央。我要追随她,但是却永远追不到她。诗人所要追求的是什么?他并不只是思念一个人,而是表现了一种怀思和向往的感情。他之所以说“所谓伊人”,那只是因为诗歌的表现要形象化,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而已。而这里,“青青子衿”也是一个形象,他说那青青颜色的,就是你的衣衿。衿,是指衣服上的领和衿,古人的领和衿不像现在分开,而是一起连下来的。青,是一种很美丽的颜色,是“青青河畔草”的“青”。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说因为我永远想念着你,所以也就永远记得你身上那青青的衣衿。你现在虽然离我那么远,但我的心已经一直追随你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了。《花间集》里牛希济有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和这里有—些相似。这两句词说:我记得分别时你穿了一条绿色的罗裙,所以我无论走到什么地方,看到绿色的芳草,就引起一种怜爱的感情,因为那是你所穿的罗裙的颜色。这种感情,只能说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感情有些相似,实际上却并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牛希济这首词是写男女爱情的,写一个男子怀念一个和他离别的女子。他前边写了离别时的情景和这女子在离别时所叮咛的话,写得很具体、很现实。可是曹操这两句不然,他并没有把当时的情景写得这么具体,他也不是写男女的爱情。他说,“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我们在讲《古诗十九首》‘沉吟聊踯躅”的时候曾经讲过,就是沉思吟想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凝聚起你的精神去想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把外界都忘记了,有时口中就念念有词,这就叫沉吟。那么曹孟德沉思吟想的对象是谁?你要知道,这就是他的诗很妙的所在了。因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也是从《诗经》里拿来的,它出于《郑风》的《子衿》。汉朝为《诗经》作传的本来有好几家,但是到了曹操所在的东汉末年,最流行的就只有《毛传》了。《毛传》在每首诗的前边都有一个序,是对诗的一个简单的解释。其中只有第一首《关雎》前边的序很长,叫做“大序”,后边每首诗的序就都很短,叫做“小序”。这首《子衿》前边的小序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说,这首诗所讽刺的是在乱世之中学校都荒废了,学生都不来念书了。“子衿”是指古代学生的制服,一般都是青色的,所以说“青青子衿”。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知道,“青青子衿”指的是男子不是女子,而且是尚在学生年龄的青年男子。这个青年男子是谁?那就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了。当时是在赤壁之战的前夕,曹操在赤壁是要与孙权、刘备作战。所以有人就说,这“青青子衿”指的是孙权,还有一个人就是刘琦。刘琦是荆州牧刘表的儿子。刘表死后,刘琦的弟弟刘琮以荆州降曹,刘琦不肯投降,就投靠了刘备,联合孙权一起抵抗曹兵。曹操在这首诗中,表示了希望招此二人归附的意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是如此真心实意地盼望你们来归附于我,你们为什么迟迟不来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曹操接下来又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又是出于《诗经》,是《小雅》第一篇《鹿鸣》的开头四句。你要知道,《诗经》里边虽然也有感慨时代变乱或生活困苦的诗篇,可是无论《国风》还是《大雅》、《小雅》,它们开头的第一篇,都是写美好而不是写离乱的。《国风》的第一篇《关雎》是写夫妻间应该有和乐美好的生活,《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则是写君臣间也应该有和乐美好的生活。《鹿鸣》,是写君臣燕飧的诗篇,以鹿鸣起兴。“呦呦”是鹿的叫声,说是鹿发现山野之间有它喜欢吃的苹草,就发出快乐的叫声,招呼同伴们都来享用。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君臣之间呢,也不能整天只是搞政治,有时候也需要有一个宴会来放松一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国君的口吻。他说,我今天要宴请你们大家,不但为你们准备了美好的宴席,还准备了美好的音乐。而曹操引用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来归附我,我也要为你们准备这样美好的宴席,好好地招待你们,共享君臣之乐。你看,曹操这两处引用《诗经》用得都十分恰当。《郑风·子衿》说的是青年学子,而当时孙权和刘琦都在二十七、八岁左右,曹操那一年是五十四岁,他是可以对年轻人这样说话的。至于《小雅·鹿鸣》,那是国君设宴招待群臣,在盼望和招唤之中隐然就定下了君臣的名份。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边一章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刚才曾提到、这首《短歌行》在不同的选本中每段之间排列的次序有所不同。我们现在用的是《昭明文选》的排列次序。而《宋书》的《乐志》里边也记载了这篇《短歌行》。大家知道,曹操是东汉献帝时代的人。曹操死了以后,曹丕篡汉做了皇帝,就是曹魏。后来司马氏又篡了魏,就是晋。然后刘裕又篡了晋,就是刘宋。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到,曹操这首《短歌行》流传了多么久!不但晋乐演奏它,刘宋时还在演奏它。而在演奏的时候,唱歌的人就把原诗的次序颠倒了,所以就产生了这些不同。我刚才也说过,“青青子衿”一段写的是怀思,“呦呦鹿鸣”一段写的是聚会。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现在“明明如月”这一段,写的又是怀思。所以那些唱歌演奏的人就把两段怀思放在一起,认为先是怀思,然后是聚会,这样才通顺。但他们是不对的,不能这样放。因为,“青青子衿”所可能怀思的对象是孙权和刘琦;而“明明如月”所可能怀思的对象则是刘备。何以知道是刘备呢?因为紧接着这一段下边的“越陌度阡”一段,写的是刘备与曹操的关系。这个我们等一下就讲,现在先讲“明明如月”。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我说,“青青子衿”所写的感情与晚唐五代牛希济所写的两句小词的感情有些相近,但又不像牛的小词那样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现实。可是,如果拿“青青子衿”和“明明如月”相比,那么“青青子衿”就又显得比较具体,比较现实了。因为,“青青子衿”所写的确实是人;而“明明如月”只是说天上的月亮。曹操说,你是这么光明皎洁,这么美好,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样,何时可掇?掇是拾取的意思,他说你明月那么高,我什么时候才能把你摘下来拿在我的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这真是有些霸气。其实这都是他政治上对人才的招揽,可是他写得多么有诗情!刚才的“青青子衿”使我们联想到晚唐五代牛希济的小词,这“明明如月”也可以使人们联想到晚唐五代的另一句小词,就是温庭筠《菩萨蛮》的“玉楼明月长相忆”。他说是玉楼中的一个女子,每当看到天上的明月,就会引起她对所爱之人的怀想。看见明月就怀想所爱之人,这传统其实很久远。唐朝李白的《玉阶怨》也曾说:“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所谓“玉阶”,是指那女子所住的地方。李白这首诗也是写女子对所爱之人的盼望,因为这个人没有来,所以就产生了怨情。诗中对秋月的望,也就是对所爱之人的望,写得真是很好。把所爱的对象比作明月,如此光明,如此皎洁,于是这种思念的感情也就产生了一种升华,显得如此高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8 21:31 , Processed in 0.0613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