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叶嘉莹:解读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是两个偶句,“一夜”与“三月”相对,“庭前”与“雨中”相对,“绿遍”与“红透”相对。“一夜”极言此生机之到来的迅速,“三月”极言此春日之生机的美好,“庭前”写出了此生机之近在眼前,“雨中”写出了此生机之沾濡润泽,“绿遍”写草之青,“红透”写花之美,而“遍”字与“透”字则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生机之周遍与生机之洋溢。而也就在此两两相对充满张力的对天地间大自然之生机的叙写之后,作者却突然承接了一个五字的单句,把“天地”之生机做了一个“入吾庐”的收尾,真可说是笔力万钧地写出了一种“天人合德”的境界。与中国古人讲究“以天地之心为心”、“万物皆备于我”、“与天地合其德”、“天行渐,君子以自强不息”种种提升相合。而且张氏乃是纯从春日的景物之兴象写起,全以美的直观,把自我提升进入了一种与天地同德的意境,这是需要作者果然有此美感直观,才能够有此妙悟的。这也正是张惠言这五首词之所以与一般道学家之以韵语说教之作之有所不同的主要缘故。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张惠言又写下了“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的戒惧的叮咛。外边的一切繁华,很快就消逝了,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珍惜,不要让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瞬间消逝了。昔屈原《离骚》曾写有“及年岁之末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句子。洪兴祖补注曾引《反离骚》颜师古注云“鹈鴂,一名子规,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歇”,这当然正是张惠言此二句词的出处。而张惠言这五首词原是“赋示杨生子掞”的,所以在提示了前面的“天地入吾庐”之境界后,乃更戒之以及时自勉的叮咛,但表面上则仍是从春日之“众芳”叙写下来,表层的意思与深层的意思密合无间,同时在勉人之中,也有自勉之意。为此词开端所提出的“明日复何如”之人生困惑,做了一个圆满的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张惠言《水调歌头》第五首(长鑱白木柄)的解读
    《水调歌头》之五
    长鑱白木柄,劚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该如何得到春天呢?最后第五首张惠言从“长鑱白木柄,劚破一庭寒”两句启端,一开始就把读者又带入了另一个不同层次的境界。前面几首所写的“春”,乃是从天心自然的“春”之到来,逐步写出自我对“春”之种种感受和回应,而现在这一首开端所写的,则是自我要以自力来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春天。至于其用以创造春天的工具,则只是有着“白木柄”的一把“长鑱”,张惠言在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杜甫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第二首开端,杜甫曾写有“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之句。当时的杜甫饥寒交迫,流落在满山风雪的一个穷山谷之中,只仰仗着手中的一把长鑱去挖掘山中的黄独以维持全家的生命。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张惠言此处用杜甫诗的这个出典,与他在前几首词中所用的一些出典,如《史记》、《列子》、《庄子》、《楚辞》,甚至李太白、李商隐、苏轼的诗词同等的用法,却微有不同,张氏在写那些出典时,其词中的取意与那些出典的原意,一般都有着相当的关系。但他在此处所用的杜诗的出典,都与原诗所写的饥寒交迫掘黄独以维持生计的原意,并无必然关系。也许张氏本来的意思,只是要叙写一个可以掘破土地迎来春天的工具,但中国旧诗的传统一向注重文字的典雅,遣词用字都以曾见于前人诗文之著述者为佳,故有说:古人用字,“无一字无来历”。那么要想为挖掘土地的工具找一个典雅的出处,于是自然就想到了杜诗中写“长鑱”的诗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尽管张惠言在此处之用杜诗并没有什么深层的取意,但此一文本的出处,却也依然能给我们一些联想。首先是杜甫在使用此“长鑱”时的“托子为命”的全心的投注,其次则是杜甫在使用此“长鑱”时,所显示的更无长物的简素和质朴,而“白木柄”三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素朴的感觉。于是这些联想,遂给张氏的这两句词增加了很多言外的感发,也就是说,只要有全心的投注与努力,虽只是最简单素朴的工具,也可以把“一庭”的严“寒”所破,而迎来一片美好的春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张惠言在下面,遂以极其柔婉纤细的用笔,开始了对春之生意的到来,与自己对春意之珍惜的描述,说“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三枝两枝”当然不是满园春色,但这种纤少的叙写,却正显示了一种春意之萌发的开始,而且这绿是自己用心种植出来的,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当然更有一番滋味呢。“生绿”两个字的“生”之活力与“绿”之鲜美,则正代表了萌发之春意的具体的呈现,而继之以“位置小窗前”,则写出了何等亲切珍重的一份爱赏之心。窗户虽小,但却应是人所朝暮相对的极亲近的所在,选择此安置绿,可见张氏对一片生机春意的珍重和虔诚。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儒家的义理写得如此生动和美丽,真是千古之绝唱。谭献评张词说:“胸襟学问,”杜甫也曾经写过种花,他说:“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交加”、“烂漫”,其中表露出了多少充满丰富生命力的感情,杜甫更好的是用了“种”、“栽”二字,不是说“看竹”、“赏桃”,别人种下的竹子,栽下的桃树,我去看看这当然也不错,但杜甫不是这样的,杜甫是要自己去“种”,自己去“栽”,不仅如此,他种下的竹子只青翠还不够,还要交加的翠,同样的,杜甫则要是开花烂漫的红。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真正的把你的精神、生命、感情投注进去,这对你来说不是浪费,而是对自己能力和品格的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惠言再度表达了自己的祝愿,说“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在这里张氏又用了两个偶句和一个单句。前两句的“花颜”与“草心”相对,“四面”和“千朵”相对。“颜”与“心”都是用拟人的手法,把花和草都视作了有情的人,“四面”言其美丽之容颜无所不在,“千朵”谓其芳心之千种含蕴无穷,中间以“和著”二字相连接,遂将“四面”之“颜”与“千朵”之“心”融汇成一片既美丽又多情的无边春色。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结之以一个五字的单句,曰“向我十分妍”,遥遥与前面的“要使”两字相呼应,以“要使”的强烈的愿望,呼唤着“向我”的回应。我的花虽然可能不名贵,但是这是我亲手种植出来的,是我亲自培养出来的一片生机和春色,我所得到的回应当然也必然是最好的。于是张氏最后乃以“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二句,为上半阙做出了一个欣然自足的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惠言写了人生的种种经历,他说你能够把花种植出来,那时很让人高兴的呀。但是花草种植出来后,你如何去维护它呢?在上半阙欣然自足的结束后,张惠言却又笔锋一转,于下半阙的开端写下了“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三短句,表现了春色与生机中的一连串可能发生的变故。本来,“风”、“雨”和“烟”都只是宇宙间的一些自然现象,它们对于春天的花草,可以说是既无恩也无怨,但却因了种种时地情况的不同,于是人们遂看到这些花草既在这些自然现象中生长萌发,也在这些自然现象中凋残零落。花草必然都需要经历风雨,就算你用心把花草栽植出来了,有了一个美好的生命,但是也一定要让它去经历磨炼,经过环境的打磨和考验。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还喻示人和花草一样,在出生后,也必然会要经历种种的考验,事业上的、感情上的等等历练才能成熟。你不要埋怨环境的恶劣和艰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说你不用害怕,你有了生命就要经历那些苦难的。所以我说,现在大学的许多学生和老师想不开,都去自杀,非常可惜。你在大学里面所学何事呀,你难道这么一点风雨都不能经受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当外在的环境出现了种种变化时,自己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变化呢?接下来张惠言遂又以一个进德学道之人德体悟,写出了下面的“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的两句词。人生就是如此呀,人生就是在苦难之中成长起来的。我以前读过一个法国小说家写的书《红百合》,他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苦难,他特别看不起我们妇女,他认为如果一个女性连一场大病都没有生过,那她一定是最浅薄的人,是苦难才使人成长、成熟呀。是风雨给了你生命,也是风雨断送了你的流年,生命就是这样萌生和消逝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以上所说都是人世间的风雨忧患之无可逃避。然而人们却也许终不免会有逃避的一些念头,于是张惠言遂又笔锋一转,为想要逃避的人写了后面的三句词,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诛茅”二字,最早见于《楚辞》,相传为屈原所作的《卜居》一篇,曾写有“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之句,表现了对洁身引退与屈身求仕的出处之抉择的困惑。其后南北朝时代的庾信,在其《哀江南赋》一文中,也曾写有“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之句,则是叙述其先祖诛锄茅草而卜居于江陵宋玉之旧宅。再后唐代的杜甫在其《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一诗中,则又曾写过“诛茅卜居总为此”之句,则是直接把“诛茅”与“卜居”做了相连的叙写。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此处张惠言之使用此一典故,则是既然含有庾信文与杜甫诗的“诛茅”“卜居”之意,同时也暗喻有屈原的仕隐出处的选择之意。至于“江上”二字,表面上自然是指其卜居之地之靠近江边,但若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使用的语码而言,则“江上”二字也可以使人联想到“江湖”,而“江湖”则是常被用来与“魏阙”及“庙堂”相对举的表示仕隐之相对的意思。所以张氏在此所写的“便欲诛茅江上”一句,于是乃在表面的卜居江边之地的一层意思以外,同时还暗中寓有了欲绝意仕进而求归隐的另一层深意的可能性。前面的“便欲”两个字,是说就是想要这样做,而后面的“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二句,则是考虑到了这样做了以后的结果又将如何?这两句也可以有两层含意,表面上是说“江上”的地点之荒凉,无可怜赏。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暗中则也喻示了儒家之一贯的入世与用世的理想和志意。在《论语》中的《微子》篇,就曾记述了一则故事,说有隐者长沮及桀溺耦而耕,孔子使子路向他们问路,桀溺劝子路从之避世,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子路把他的话告诉孔子后,孔子怃然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从这一则故事,我们已可以见到孔子之汲汲于救世的仁者的襟怀。而对人世之关怀,其实也正是人心中的一份生机,所谓“哀莫大于心死”,纵然行道的理想不能实现,但关怀的仁心则不可丧失。所以晨门之称孔子,乃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如果放弃了这种关怀人世的入世用世之心,则失去了内心中的一份生机,其心灵之枯萎也就将成了正如张惠言在这二句词中所写的“又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转千回之后,张氏乃又回到了对眼前之春色与生机的珍惜,说:“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歌罢”二字,一方面当然是为这一系列咏春日的五首《水调歌头》所做的一个结束之语,另一方面则此处之“歌”字,又可与下面表示饮酒的“酌”字相呼应,高歌饮酒,正是人们对美丽的春光来表示赏爱和酬答的一种普遍的方式。北宋的欧阳修就曾写过一组六首以“把酒花前”开始的《定风波》词,其中就曾有“对花何惜醉颜酡”及“十分深送一声歌”,以及“对酒追欢莫负春”等词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张惠言在“歌罢”与“更酌”之间,还加了一个“且”字,这个字也可以有双重的作用,一则是表示“而且”“更且”之口吻,可以有既歌且饮的对春之单纯的赏爱与珍惜之意,再则是表示“姑且”“聊且”之口吻,则可以有更深一层的曲折,是说前面的几首歌中虽曾经提到人生的种种追求和失落,凡我们所无力掌握和改变者,则慷慨亦无益,不如姑且更饮一杯酒,来掌握我们所当掌握的当下的眼前春色,故最后乃以一语结之曰“与子绕花间”。“花间”二字回应了第一首开端的“万重花”,表示了绕行周遍的对此天心与春意的融入的投注,而冠之以“与子”二字,一方面就章法而言,此二字自然是对题序中之“赋示杨生子掞”的呼应,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则在这五首词中,张氏曾多次使用第一人称的“我”字与“吾”字,也曾多次使用第二人称的“汝”字与“子”字,这种自我直接站出来表示对于对方之呼唤的叙写口吻,不但表现了张氏与杨生老师与弟子之间一份亲切的感情,而且也增添了这五首词所传达的一种直接感发的力量。可是此句中“绕”字的环绕回旋之意,则又为此直接感发之力,增加了一种回荡盘旋之余韵。所以此“与子绕花间”一句,乃为这五首《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的组词,不仅完成了一个呼应周至的结尾,而且还带有一种回荡的感发之力,为读者留下了悠长不尽的反思和余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这里有这么好的讲堂,有这么美好的灯光,我面对这么多好的朋友和同学,有这么美好的时间,“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让我们一起来把我们面前流过的时光,这一刻的美妙真的能够掌握,共同留住在心田。对不起,耽误大家这么多时间,谢谢大家。
    (此文为剑胆琴心等根据叶嘉莹先生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在此诚挚感谢叶嘉莹先生和冯其庸先生,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25 12:13 , Processed in 0.0717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