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诗论词话] [书目举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五十七卷)[清]纪昀等 纂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壶野史》·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僧文莹撰。据晁公武《读书志》,文莹《湘山野录》,作於熙宁中。此书
则作於元丰中,在《野录》之後。前有自序云,收国初至熙宁间文集数千卷,其
间神道、墓志、行状、实录、奏议之类,辑其事成一家,盖与《野录》相辅而行。
玉壶者,其隐居之地也。《文献通考》载文莹《玉壶清话》十卷,诸书所引亦多
作《玉壶清话》,此本独作《野史》,疑後人所改题。然元人《南溪诗话》已引
为《玉壶野史》,则其来已久矣。若曹溶《学海类编》摘其中论诗之语,别名曰
《玉壶诗话》,则杜撰无稽,非古人所有也。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尝驳其记
王禹?事之讹;赵与[B081]《宾退录》,亦诋其误以梁固之弟为固之子;王?
《野客丛书》,又摘其误以庞籍对仁宗事为梁适。盖不无传闻失实者,然大致则
多可考证云。
△《东轩笔录》·十五卷(内府藏本)
宋魏泰撰。泰字道辅,襄阳人,曾布之妇弟也。《桐江诗话》载其试院中因
上请忿争,殴主文几死,坐是不得取应。潘子真《诗话》称其博极群书,尤能谈
朝野可喜事。王钅至跋范仲尹墓志,称其场屋不得志,喜伪作他人著书,如《志
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尽假名武人张师正。又不能自抑,作《东轩
笔录》,用私喜怒诬蔑前人。最後作《碧???》,假作梅尧臣,毁及范仲淹。
晁公武《读书志》称其元?中记少时所闻成此书,是非多不可信。心喜章?,数
称其长,则大概已可见。又摘王曾登甲科,刘?为翰林学士相戏事,岁月差舛,
相去几二十年,则泰是书宋人无不诋讠其之。而流传至今,则以其书自报复恩怨
以外,所记杂事亦多可采录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四十一·子部五十一
○小说家类二
△《侯?青录》·八卷(内府藏本)
宋赵令?撰。令?字德麟,燕王德昭玄孙。元?中签书颍州公事。坐与苏轼
交通,罚金入党籍。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同知行在大宗正事。是书采录故事诗
话,颇为精赡。然如第五卷辨传奇莺莺事凡数十条,每条缀之以词,未免失之冶
荡。欧阳修以艳曲数阕被诬,释文莹著《湘山野录》尚辨其枉,而令?此书,乃
著其居汝阴时挟妓事,载其诗於卷中,未免近诬。朱翌《猗觉寮杂记》亦称上元
放灯增十七、十八两夜,为建隆五年,诏书以时和岁丰之故,见《太祖实录》、
《三朝国史》诸书,令?乃云:钱氏纳土进钱买两夜,亦属妄传。翌又称令?虽
因苏轼入党籍,而後附内侍谭稹以进,颇违清议,此书乃称余为元?党人牵复过
陈,举王?昭君怨诗示张文潜,文潜云,此真先生所谓笃行而刚者云云。尤不免
愧词。然令?所与游处皆元?胜流,诸所记录多尚有典型,是固不以人废言矣。
△《泊宅编》·三卷(内府藏本)
宋方勺撰。勺有《青溪寇轨》,已著录。勺家本婺州,後徙居湖州之西溪。
湖有张志和泊舟处,後人以志和有泛宅浮家之语,谓之泊宅村。勺寓其间,因自
号泊宅村翁。是编盖即是时所作也。《宋史·艺文志》载勺《泊宅编》十卷,此
本仅三卷,乃商?载入《稗海》者。明人传刻古书,每多臆为窜乱,今无别本可
校,不知其为原帙否矣。所载皆元?迄政和间朝野旧事,於王安石、张商英辈皆
有不满之词,盖亦公论。至宗泽乃其乡里,而徽宗时功名未盛,故勺颇讥其好杀,
则是非未必尽允。又袁文《瓮牖闲评》据《钦宗实录》,知钦宗即位之日,王黼
入贺,已敕ト门使勿纳,即贬崇信军节度使,赐死於路,而勺乃记其有从幸龙德
宫献诗,识者指以为谶事,则记载亦或失实。然其间遗闻轶事,摭拾甚多,亦考
古者所不废。书中间有附注,如教授误据建版坤为金一条,言不欲显其姓名,而
条下注曰姚?尚书也;又秦观赠妓陶心词一条,条下注曰此乃误记东坡词云云。
皆似非勺之自注。然详其词气,当亦宋人笔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珍席放谈》·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高晦叟撰。晦叟仕履无可考。所纪上自太祖,下及哲宗时事,则崇宁以後
人也。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著录,惟《文渊阁书目》载有一册,世无传本。
今散见於《永乐大典》者,尚可裒辑成编。谨采集排缀,厘为上、下二卷。书中
於朝廷典章制度沿革损益及士大夫言行可为法鉴者,随所闻见,分条录载。如王
旦之友悌,吕夷简之识度,富弼之避嫌,韩琦之折佞,其事皆本传所未详,可补
史文之阙。特间加评论,是非轩轾,往往不能持平。又当王氏学术盛行之时,於
安石多曲加回护,颇乖公议。然一代掌故,犹藉以考见大凡。所谓识小之流,於
史学固不无裨助也。
△《铁围山丛谈》·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蔡绦撰。条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兴化仙游人,蔡京之季子也。官至徽
猷阁待制。京败,流白州以死。《宋史》附载京传末,称宣和六年京再起领三省,
目昏?毛不能视事,悉决於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由是恣为奸
利,窃弄威柄。宰臣白时中、李邦彦惟奉行文书。其罪盖与京等。曾敏行《独醒
杂志》则载绦作《西清诗话》,多称引苏、黄诸人竟以崇尚元?之学,为言者论
列。盖虽盗权怙势,而知博风雅之名者。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西清诗话》乃
绦使其客为之。殆以蔡攸领袖书局,懵不知学,为物论所不归,故疑绦所著作亦
出假手。然此书作於窜逐之後,党与解散,谁与捉刀?而叙述旧闻,具有文采,
则谓之骄恣纨?则可,不能谓之不知书也。书中称高宗为今上。谢石相字一条,
称中原倾覆後二十一年,为绍兴十七年。徽宗买茴香一条,称中兴岁戊辰,为绍
兴十八年。又赵鼎亦卒於绍兴十七年,而此书记鼎卒後王?坐调护鼎被劾罢官,
过白州见绦之事,是南渡後二十馀年尚谪居无恙,亦可云亻幸逃显戮矣。绦所作
《北征纪实》二卷,述伐燕之事,陈振孙谓其归罪童贯、蔡攸,为蔡京文饰。此
书所叙京事,亦往往如是。如史称京患言者议己,作御笔密进,乞徽宗亲书以降,
绦则称政和三四年上自揽权纲,政归九重,皆以御笔从事。史称京由童贯以进,
又称宦官宫妾合词誉京,绦则称京力遏宦官,遏之不得,更反折角。史称范祖禹、
刘安世皆因京远窜,绦则谓京欲援复安世及陈?而不能,巳则与祖禹子温最相契。
其巧为弥缝,大抵类此。惟於其兄攸无恕词,盖以攸尝劾绦,又请京杀绦故也。
至於元?党籍,不置一语,词气之间,颇与其父异趣。於三苏尤极意推崇,而丁
仙现一条,乃深诋王安石新法,则仍其《西清诗话》之旨也。他如述九玺之源流,
玄圭之形制,九鼎之铸造,三馆之建置,大晟乐之宫律,及徽宗五改年号之义,
公主初改帝嬴,後改帝姬之故,《宣和书谱》、《画谱》、《博古图》之缘起,
记所目睹,皆较他书为详核。以及辨禁中无六更之例,宫花有三等之别,俗谚包
弹之始,粤人鸡卜之法,诸葛氏笔,张滋墨,米芾研山,大观端研,玻璃母,龙
涎香,蔷薇水,沈水香,合浦珠,镇库带,藕丝灯,百衲琴,建溪茶,姚黄花诸
条,皆足以资考证,广异闻。又如陈师道《後山诗话》称苏轼词如教坊雷大使舞,
诸家引为故实,而不知雷为何人,观此书,乃知为雷中庆,宣和中以善舞隶教坊。
《三经新义》宋人皆称王安石,观此书,乃知惟《周礼》为安石亲笔,《诗》、
《书》二经实出王?。又徽宗绘事世称绝艺,观此书,乃知皆画院供奉代为染写,
非真自作,尤历来赏鉴家所未言。其人虽不足道,以其书论之,亦说部中之佳本
矣。《文献通考》作五卷,此本实六卷,或《通考》为传写之误欤。
△《国老谈苑》·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夷门隐叟王君玉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作
《国老闲谈》,卷数与此相合,而注称夷门君玉撰,不著其姓。然则此名後人所
改,王字亦後人所增也。是编所纪乃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杂事,於当时士大
夫颇有所毁誉,尤推重田锡而贬斥陶?,其馀如冯拯诸人,俱不免於微词。虽间
或抑扬过情,而大致犹据实可信。如范质不受赂遗,窦仪议令皇帝开封尹署敕,
赵普请从征上党,曹彬平蜀回囊中惟图书诸条,《宋史》皆采入本传中。他亦多
叙述详赡,足与史文相参考。惟记太祖清流关之战,谓临阵亲斩伪骁将皇甫晖,
不知晖兵败见擒,送寿州行在,周世宗尚赐以金带鞍马,因创甚不肯治而死,并
非戮之阵前。又谓是时环滁僧寺皆鸣钟,遂为定制。案滁人一日五时鸣钟,乃後
人感晖之义,以资追荐,亦非为太祖助战而起,此则传闻之讹异,未可概从。至
谓太宗响用老成,寇准欲求速进,遂饵地黄、芦菔以求白?,恐准亦未必至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山清话》·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说郛》摘其数条刻之,题曰宋王?。案书末有?跋语云,
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见著《馆秘录》、《曝书记》并此书
为三。仍岁兵火,散失不存。近方得此书於南丰曾仲存家,因手抄藏,示子孙。
後题建炎四年庚戌,孙朝奉大夫主管亳州明道宫,赐紫金鱼袋?书。则撰此书者
乃?之祖,非?也。周?《清波杂志》称成都富春坊火诗,乃洛中名德之後,号
道山公子者所作,亦不言其姓氏。书中记元?五年其父为贺辽国正旦使,论范纯
仁、吕公著事,归奏哲宗。哲宗命寄书纯仁。後纯仁再相,哲宗问曾见李某书否。
则撰此书者李姓,非王姓也。然考李焘《通鉴长编》,是年八月庚戌,命吏部郎
中苏注、户部郎中刘昱为正旦使,供备库使郭宗颜、西京左藏库副使毕可济副之。
後郭宗颜病,改遣西头供奉官ト门陆孝立,无李姓者在其间。而所称去年范纯仁
出守颍昌,吕公著卒於位事。考二人本传,实均在元?四年。则五年字又不误,
不审其何故也,或苏字刘字传写讹为李欤。所记终於崇宁五年,则成书当在徽宗
时。书中颇诋王安石之奸,於伊川程子及刘挚亦不甚满。惟记苏、黄、晁、张交
际议论特详。其为蜀党中人,固灼然可见矣。其书皆记当代杂事。王士祯《居易
录》尝讥其误以两张先为一,今考《欧阳修集》张子野墓志铭,《苏轼集》张子
野诗集跋及定风波引,士祯之说信然。又所记陈彭年对真宗墨智墨允出春秋少阳
事,称上令秘阁取此书,既至彭年令於第几版寻检,果得之云云,其说颇诬。案
《春秋·少阳篇》,隋、唐志已不著录,彭年安得见之?宋秘阁又何自有之。今
考皇侃《论语疏》、陆德明《经典释文》、邢?《论语疏》皆引春秋少阳此条,
其时尚未有?疏,彭年所举,非陆氏书,则皇氏书耳。是则传闻者失实,此书因
而误载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客挥犀》·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彭乘撰。案北宋有两彭乘,一为华阳人。真宗时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宋史》有传,其作此书者则筠州高安人,史不载其仕履,故始末无可考见。书
中称尝为中书检正,又称至和中赴任邕州,而不言其为何官,又自称尝至儋耳。
其所议论,大抵推重苏、黄,疑亦蜀党中人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十卷,
续十卷,称不知撰人名氏。今本为商?刻入《稗海》者,卷首直题彭乘姓名,盖
以书中所自称名为据,而止有十卷,则已佚其续集矣。书中如陈莹中言後苑牧?
犭屯、潘大临作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彭渊材游兴国寺诸条,惠洪所作《冷斋夜话》
亦载之,皆全同其文,不易一字。惠洪本高安彭氏子,与乘同族同时,不应显相
蹈袭若此。又如魏舒诣野店张华博物、傅融有三子诸条,皆全录《晋书》、《北
魏书》原文,别无考证,亦不相类。疑原本残阙,後人又有所窜入。然於宋代遗
闻轶事,以及诗话文评,徵引详洽,存之亦颇资参考焉。
△《唐语林》·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王谠撰。陈振孙《书录解题》云,长安王谠正甫,以唐小说五十家,仿
《世说》分三十五门,又益十七门为五十二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未详撰
人,效《世说》体,分门记唐世名言,新增嗜好等十七门,馀皆仍旧。马端临
《经籍考》引陈氏之言,入小说家。又引晁氏之言入杂家。两门互见,实一书也。
惟陈氏作八卷,晁氏作十卷,其数不合。然陈氏又云《馆阁书目》十一卷,阙记
事以下十五门,另一本亦止八卷,而门目皆不阙。盖传写分并,故两本不同耳。
谠之名不见史传。考书中裴佶一条,佶字空格,注云御名。宋惟徽宗讳佶,则谠
为崇宁大观间人矣。是书虽仿《世说》,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
相发明。视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且所采诸书,存者亦少,其裒集之功,尤
不可没。明以来刊本久佚,故明谢肇氵制《五杂俎》引杨慎语,谓《语林》罕传,
人亦鲜知。惟武英殿书库所藏,有明嘉靖初桐城齐之鸾所刻残本。分为上、下二
卷,自德行至贤媛止十八门。前有之鸾自序,称所得非善本,其字画漫漶,篇次
错乱,几不可读。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参互校订,删其重复,增多四百馀条。
又得原序目一篇,载所采书名及门类总目,当日体例,尚可考见其梗概。惟是
《永乐大典》各条散於逐韵之下,其本来门目,难以臆求,谨略以时代为次,补
於刻本之後,无时代者又後之,共为四卷。又刻本上、下二卷,篇页过繁,今每
卷各析为二,仍为八卷,以还其旧。此书久无校本,讹脱甚众,文义往往难通,
谨取新、旧唐书及诸家说部,一一详为勘正。其必不可知者,则姑仍原本,庶不
失阙疑之义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枫窗小牍》·二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明海盐姚士?序,以书中所载先三老一条,证以洪适隶
释袁良碑,知其姓袁。又有少长大梁,及侨寓临安语,可知其乡贯。其名则终莫
得详。查慎行注苏轼来鹤亭诗,引为袁?,未详何据。?实明人,疑慎行误也。
上卷记见崇宁间作大鬓方额,下卷言嘉泰二年月食事,即以崇宁末年而计,亦相
距九十七年,旧本题百岁老人,不诬也。所记多汴京故事,如艮狱、京城、河渠、
宫阙、户口之类,多可与史传相参,其是非亦皆平允。惟洪刍以搜括金银之日,
势劫内人,徵歌佐酒,其罪不可胜诛,长流海岛,宋法已为宽纵。此乃力辨其无
辜,则纰缪之甚,不足徵据矣。
△《南窗记谈》·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多记北宋盛时事。淳熙中袁文作《瓮牖闲评》,已引其书,
则作於孝宗以前。而中有叶梦得问章?济一条,又有近傅崧卿给事馈冰云云。梦
得为绍圣四年进士,高宗时终於知福州。崧卿为政和五年进士,高宗时终於中书
舍人给事中。则是书当在南北宋间也。中载叶景修述延?戊午开元宫立虞集碑一
条,乃元仁宗五年事,殊不可解。检核别本,此条独低二格书之。乃知上一条记
蔡宽夫在金陵,凿地丈馀,得灶灰及朱漆匕箸事,元人读是书者,因记王眉叟掘
地丈馀,得花台鱼池事,批於其旁,故称与此事相同云云。此事即指蔡宽夫事也。
曹溶所藏之本,因传写者不究文义,一概录作正文,故致是讹异耳。其书凡二十
三条。袁文所引卫大夫一条,此本不载,盖已非完书。然所记多名臣言行,及订
正典故,颇足以资考证。惟袁州女子登仙一条,庞籍见天书一条,颇涉语怪。然
籍见天书一事,《曲洧旧闻》已载之。盖宋人说部之通例,固无庸深诘者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庭录》·一卷(内府藏本)
宋范公?撰。公?仕履未详。据其所言,乃仲淹之玄孙,而不言其曾祖为谁。
观其称纯礼为右丞,纯粹为五侍郎,则必非纯礼、纯粹二人之後。纯?惟一子曰
正臣,官太常寺太祝,与所言祖光禄者不合,则亦非纯?之後。考纯仁传末称二
子正平、正思。此书皆称为伯祖,则并似非纯仁後。惟纯仁传中有没之日,幼子
五孙皆未官语。正平传中亦称以遗泽官推与幼弟,後蔡京兴伪造纯仁行状之狱,
正思与正平争承。则纯仁没时,正思已不年幼。知纯仁尚有一幼子,光禄即所荫
之官。公?之父,盖即其子。书中称其於纯仁没後,未及释服而卒,故後来不预
行状事。而史遂但称纯仁子二人耳。以是推之,知为纯仁之曾孙也。其书多述祖
德,皆绍兴丁卯戊辰间闻之其父,故命曰过庭。语不溢美,犹有淳实之遗风。惟
纯礼自政府出守颍昌,史以为王诜之谮,此则以为中官阎守忠之谮。则未知孰是
也。中亦间及诗文杂事,如记宋祁论杜诗实下虚成语,记苏轼论中岳画壁似韩愈
南海碑语,皆深有理解。其他苏、黄集外文及燕照邻、崔??诸人诗词,亦多可
观。独黄须客事,而称为已佚之异书,则偶误记耳。
△《萍洲可谈》·三卷(永乐大典本)
宋朱?撰。?字无惑,乌程人。是书《文献通考》著录三卷,而左圭刻入
《百川学海》,陈继儒刻入《秘笈》者,均止五十馀条,不盈一卷。陶宗仪《说
郛》所录更属寥寥。盖其本久佚,圭等特於诸书所引,掇拾残文,以存其概,皆
未及睹三卷之本也。惟《永乐大典》徵引颇繁,裒而辑之,尚可复得三卷。谨排
纂成编,以还其旧。虽散佚之馀,重为缀缉,未必毫?无遗,然较左、陈诸家所
刊,几赢四倍。约略核计,已得其十之八九矣。?之父服,元丰中以直龙图阁历
知莱、润诸州,绍圣中尝奉命使辽,後又为广州帅,故?是书多述其父之所见闻,
而於广州蕃坊市舶,言之尤详。考之《宋史》,服虽坐与苏轼交游贬官,然实非
元?之党。尝有隙於苏辙,而比附於舒?、吕惠卿。故?作是书,於二苏颇有微
词,而於?与惠卿则往往曲为解释。甚至元?垂帘,有政由帷箔之语。盖欲回护
其父,不得不回护其父党;既回护其父党,遂不得不尊绍圣之政,而薄元?之人。
与蔡绦《铁围山丛谈》同一用意,殊乖是非之公。然自此数条以外,所记土俗民
风,朝章国典,皆颇足以资考证。即轶闻琐事,亦往往有裨劝戒。较他小说之侈
神怪,肆诙嘲,徒供谈噱之用者,犹有取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斋漫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曾忄造撰。忄造有《类说》,已著录。《类说》自序,以为小道可观,而
归之於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见闻。其撰述是书,亦即本是意。上自朝廷
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记
录。中如给舍之当服?带,不历转运使之不得为知制诰,皆可补史志所未备。其
徵引丛杂,不无琐屑,要其可取者多,固远胜於游谈无根者也。陈振孙《书录解
题》载此书二卷,世鲜流传。近时曹溶尝采入《学海类编》,而只存五页,盖自
他书抄撮而成,姑以备数,遗漏宏多。今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捃摭裒辑,视溶
所收多逾什之三四,其或溶本有之,而《永乐大典》失载者,亦参校补入。略用
时代铨次,合为一卷。虽未必忄造之完帙,然大略亦可睹矣。
△《默记》·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王钅至撰。钅至有《补侍儿小名录》,已著录。此编多载汴都朝野遗闻,
末一条乃考正陈思王《感甄赋》事。周?《清波杂志》尝疑其记尹洙扼吭之妄。
又其中所引《江南野史》李后主小周后事,参校马、陆二家《南唐书》,无此文,
则亦不能无误。然钅至熟於掌故,所言可据者居多。如宋太祖以周世宗幼子赐潘
美为子事,似不近理,而证以王巩所记,乃并其子孙世系一一有徵,则尹洙事或
传者已甚,巩未察而书之。小周后事则今本《江南野史》已非完书,其文在佚篇
之内,均未可知,未必尽构虚词也。惟所记王朴引周世宗夜至五文河旁见火轮小
儿,知宋将代周一事,涉於语怪。颇近小说家言,不可据为实录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挥麈前录》·四卷、《後录》·十一卷、《第三录》·三卷、《馀话》
·二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宋王明清撰。明清字仲言,汝阴人。庆元中寓居嘉兴。《书录解题》称其官
曰朝请大夫,《宋诗纪事》则曰泰州ヘ,未详孰是也。是编皆其?记之文。前录
为乾道丙戌,奉亲会稽时所纪,多国史中未见事。自跋谓记忆残阙,以补《册府》
之遗是也。末附沙随程迥、临汝郭九惠二跋,李?一简,及庆元二年实录院移取
《挥麈录》牒交二道。後录为绍熙甲寅,武林官舍中所纪,有海陵王禹锡跋。
《第三录》为庆元初请外时所纪,於高宗东狩事独详。馀话兼及诗文碑铭,补前
三录所未备,有浚仪赵不讠翦跋。晁公武《读书志》云,总二十三卷。今止二十
卷。《文献通考》云,《前录》三卷。今四卷。《後录》自跋云,厘为六卷。今
多五卷。盖久经後人分并,故卷帙不齐如此。明清为王钅至之子,曾纡之外孙,
纡为曾布第十子,故是录於布多溢美。其记王安石殁,有神人幢盖来迎,而於米
芾极其丑诋,尤不免轩轾之词。赵彦卫《?麓漫抄》尝议其载张耆宴侍从诸臣事,
为不近事理,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亦议其载岁祀黄巢墓事,为不经之谈。然
明清为中原旧族,多识旧闻。要其所载,较委巷流传之小说,终有依据也。
△《玉照新志》·六卷(内府藏本)
宋王明清撰。此书多谈神怪及琐事,亦间及朝野旧闻,及前人逸作。所载胡
舜申《己酉避乱录》,颇诋讠其韩世忠,明清不为置辨。盖当时相去甚近,毁誉
纠纷,尚未论定。宋齐愈狱牍一条,深不满於李纲,则《朱子语类》亦有是语,
非好诋讠其正人。他如王尧臣《谏取燕?疏》,李长民《广汴都赋》,姚平仲拟
劫寨破敌露布,皆载其全文,足资参证。又如载曾布、冯燕《水调歌头》排遍七
章,为词谱之所未载,亦足以见宋时大曲之式。盖明清博物洽闻,兼娴掌故,故
随笔记录,皆有裨见闻也。其曰《玉照新志》者,自序谓得一玉照於永嘉鲍子正,
又获米南宫书玉照二字,揭之寓舍,因以名其所著书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辖录》·一卷(内府藏本)
宋王明清撰。是书乃其晚年所作。见於《书录解题》者一卷,与此本相同。
其以投辖为名者,陈振孙谓所记皆奇闻异事,客所乐听,不待投辖而留也。所列
凡四十四事,大都掇拾丛碎,随笔登载,不能及《挥麈录》之援据赅洽,有资考
证,然故家文献,所言多信而有徵,在小说家中,犹为不失之荒诞者。惟第六条
之首,原阙四行,乃传写者所脱佚,今已不可考矣。书中於每条之下多注所闻之
人。今考其江彦文一条下,注闻之陆务观。任荩臣、虹县良家子二条下,注闻之
僧祖秀。祖秀乃宣和旧人,即作《艮岳记》者,明清犹及见之,而又下见陆游。
其称己未岁金人归我河南地者,为高宗绍兴九年。又称甲戌岁者,乃宁宗嘉定七
年。则明清之老寿,可以概见,宜其於轶闻旧事,多所谙悉也。
△《张氏可书》·一卷(永乐大典本)
案《张氏可书》,《宋史·艺文志》、陈振孙《书录解题》、晁公武《读书
志》皆不著录,《文渊阁书目》载有一册,亦不详撰人名氏,惟《爱日斋丛抄》
引其中司马光、文彦博论僧换道流一事,称为《张知甫可书》。知甫不知何许人。
今考书中所纪,有仆顷在京师,因?出南薰门事,又有见海贾鬻龙涎香於明节皇
后阁事。是在宣和之初,尝官汴京。中间复有绍兴丁巳、戊午纪年,及刘豫僭号
中原事,则入南渡後二十馀年矣。盖其人生於北宋末年,犹及见汴梁全盛之日,
故都遗事,目击颇详。迨其晚岁,追述为书,不无沧桑今昔之感。故於徽宗时朝
廷故实,纪录尤多,往往意存鉴戒。其馀琐闻佚事,为他说家所不载者,亦多有
益谈资。虽诙谐神怪之说,杂厕其间,不免失於冗杂,而案其本旨,实亦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之流,未尝不可存备考核也。其书原本已佚,今据《永乐大典》
收入各韵内者,采掇裒辑,共得五十条,谨编为一卷,以存其概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鸡肋编》·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庄季裕撰。季裕名绰,以字行,清源人。其始末未详。惟吕居仁《轩渠录》
记其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又薛季宣《浪语集》有季裕《筮法新仪》序,
亦皆不著其生平。据书中年月,始於绍圣,终於绍兴,盖在南北宋之间。又尹孝
子一条,自称尝摄襄阳尉,又原州棠树一条,称作ヘ临泾,李亻?食糟蟹一条,
称官於顺昌,瑞香亭一条,称官於澧州,其为何官,则莫可考矣。此书前有自序,
题绍兴三年二月五日,而所记有绍兴九年事,疑书成之後,又续有所增。世无刊
本。陶宗仪《说郛》仅录其二三十条,此本较《说郛》所载约多五倍,後有至元
乙卯仲春月观陈孝先跋曰,此书庄绰季裕手集也。绰博物洽闻,有《杜集援证》、
《灸膏肓法》、《筮法新仪》行於世。闻其他著述尚多,惜未之见。此书经秋壑
点定,取以为悦生随抄,而讹谬最多,因为是正如右,然扫之如尘,尚多有疑误
云云。盖犹季裕之完本也。季裕之父在元?中与黄庭坚、苏轼、米芾诸人游,季
裕犹及识芾及晁补之,故学问颇有渊源,亦多识轶闻旧事。书中如不知《龙城录》
为同时王钅至所作,反据以驳《金华图经》之类,间失考证。然可取者多。其记
辽宋誓书一条,大旨以和议为主,亦各抒所见。季裕方浮沉郡县,具当时朝士附
合秦桧者固自有殊。统观其书,可与後来周密《齐东野语》相埒,非《辍耕录》
诸书所及也。
△《闻见後录》·三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邵博撰。博字公济,伯温子也。是编盖续其父书,故曰後录。其中论复孟
后诸条,亦有与前录重出者。然伯温所记多朝廷大政,可裨史传。是书兼及经义、
史论、诗话,又参以神怪俳谐,较前录颇为琐杂。又伯温书盛推二程,博乃排程
氏而宗苏轼。观所记游酢、谢良佐之事,知康节没後,程氏之徒欲尊其师而抑邵,
故博有激以报之。盖怙权者务争利,必先合力以攻异党,异党既尽,病利之不独
擅,则同类复相攻。讲学者务争名,亦先合力以攻异党,异党既尽,病名之不独
擅,则同类亦相攻。固势之必然,不足怪也。至其汇辑疑孟诸说,至盈三卷,证
《碧???》真出梅尧臣手,记王子飞事称佛法之灵。记汤保衡事推道教之验,
论晏殊薄葬之非,诋赵鼎宗洛学之谬。皆有乖邵子之家法。他若以元稹诗作黄巢
之类,引据亦颇疏略。惟其辨宣仁之诬,载司马光《集外章疏》之类,可资考订。
议《通鉴》削屈原之非,驳王安石取冯道之谬,辨伊川《易传》非诋垂帘,证绍
兴玉玺实非和璧,论皆有见,谈诗亦多可采。宋人说部,完美者稀,节取焉可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窗炙?果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施德操撰。德操有《孟子发题》,已著录。是书炙?果之名,盖取义淳于
髡事。然所记多当时前辈盛德可为士大夫观法者,实不以滑稽嘲弄为主,未审何
以命此名也。德操与张九成友善,故《孟子发题》附刻於《横浦集》末。其学问
则九成纯耽禅悦。德操多称道二程,虽间一及苏氏,而不甚郑重。其第一条即言
王氏新法由於激成,以阐明程子之意,则宗洛而不宗蜀,其微意固可概见。惟林
灵素妖妄蛊惑,实方士中桀黠之雄,而德操称其有活人之心,未免好为异论。又
解孟子万物皆备一条,尤近荀卿性恶之旨。其横浦之学偶相渐染,故立是异说欤?
瑕瑜不掩,分别观之可也。德操病废终身,行事无所表见,《志乘》至不载其姓
名,其书明以来传本亦稀。朱彝尊始得是本於海盐,乃稍稍传抄流播。残编蠹蚀,
几佚幸存,亦可云希觏之秘笈矣。
△《步里客谈》·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陈长方撰。长方字齐之,侯官人。绍兴戊午进士第,官江阴县学教授。初,
长方父亻先为洪州录事,卒於官。长方奉母居吴,依其外祖太仆寺卿林且,家於
步里,遂以名书。《宋史·艺文志》载陈唯室《步里客谈》一卷。唯室即长方之
别号,盖《宋史》荒谬,未考其名。胡伯能作《长方行状》,称所著有《步里谈
录》二卷,亦即此书。盖初名《谈录》,後乃改今名也。所记多嘉?以来名臣言
行,而於熙宁、元丰之间邪正是非,尤三致意。其论元?党人不皆君子,足破假
借标榜之习。其引陈?与杨时书,讥欲裂白麻之非礼,亦深明大体,所见迥在宋
人之上。至於评论文章,颇多可采。如谓陈师道李杜齐名吾岂敢,晚风无树不鸣
蝉句,与黄庭坚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句,皆学杜甫缚鸡行,而陈为
不类。又引王刚中语,谓文字使人击节赏叹,不如使人肃然起敬;又谓文章态度
如风?变灭,水波成文,直因势而然,以议苏轼数拟盘谷序之非,皆为有见。至
谓月自有光,非受日之光一条,由不知推步之术,谓肾无左右一条,由不知诊候
之方,置之不论可矣。此书《宋志》作一卷,与胡伯能状不合,盖传写之误。今
散见《永乐大典》者,裒而辑之,尚得五十八条。谨以类排纂,从胡伯能所记,
仍厘为二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呈史》·十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岳珂撰。珂有《九经三传沿革例》,已著录。是编载南北宋杂事,凡一百
四十馀条,其间虽多俳优诙谑之词。然惟金华士人著命司诸条不出小说习气,为
自秽其书耳。馀则大旨主於寓褒刺,明是非,借物论以明时事,非他书所载,徒
资嘲戏者比。所记遗事,惟张邦昌、刘豫二册文可以不存。又康与之题徽宗画一
条为张端义《贵耳集》所驳,敖陶孙讥韩?胄诗一条与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互
异,亦偶然失实。至於石城堡塞、汴京故城诸条,皆有关於攻取形势。他如汤岐
公罢相,施宜生,赵希先节概,叶少蕴内制,乾道受书礼,范石湖一言悟主,紫
宸廊食,燕山先见,大散论赏书,秦桧死报,郑少融迁除,任元受启,陈了翁始
末,开禧北征,二将失律,爱莫助之图,庆元公议,黄潜善诸条,皆比正史为详
备。所录诗文,亦多足以旁资考证,在宋人说部之中,亦王明清之亚也。惟其以
《?呈史》为名,不甚可解。考《说郛》载柳?呈常侍言旨,其第一条记明皇迁
西内事,末云此事本在朱崖太尉所续《?呈史》第十六条内。则李德裕先有此名
(案:此书《唐志》不著录,疑即德裕次柳氏旧闻之别名也),珂盖袭而用之。
然《考工记》曰:轮人为盖,达常为围三寸,?呈围倍之。注曰:?呈,车杠也。
《说文解字》曰:?呈,床前几也。皆与著书之义不合。至《广韵训》为碓?呈,
《集韵》训与楹同,义更相远。疑以传疑,阙所不知可矣。毛晋刻本末有附录一
卷,前为《岳飞传》及飞遗文并珂诗文各一首,已与此书无关。又附明刘瑞孝娥
井铭、王公祠记各一篇,尤足验非此书所旧有。今并删之,庶不溷简牍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独醒杂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曾敏行撰。敏行字达臣,自号浮?居士,又曰独醒道人,又曰归愚老人,
吉水人。吉水属庐陵郡,故又自题曰庐陵。曾祖孝先,祖君彦,皆当熙宁之时不
肯以新学干科第。故敏行守其家法,多与正士游,胡铨、杨万里、谢谔皆其友也。
年甫二十,以病废不能仕进,遂专意学问,积所闻见成此书。其子三聘编为十卷,
以樊仁远所作行状及铨所作哀词附後,万里序之,谔跋之。後赵汝愚、周必大、
楼钥亦皆为之跋。书中多纪两宋轶闻,可补史传之阙。间及杂事,亦足广见闻。
於南渡後刘、岳诸将皆深相推挹,而於秦桧则惟记与翟妆文诟争一事,亦不甚置
是非。於泰?喜登第一事,亦仅借崔颀以寓之。考敏行卒於淳熙二年,去桧未远,
殆犹有所避欤。书中称风鸢造自韩信,而不言所据。案唐李?《独异志》载有是
说,小说妄谈,於古无徵。又唐改正月晦日为中和节,载於邺侯家传,当时尝以
命题试士,其诗载於《文苑英华》,本非僻事,崦试官谬举清明寒食之说,敏行
亦不能纠正,盖以记录为主,不以考证为主也。但如仁宗朝二卫士论贵贱事,乃
因朝野佥载唐魏徵事而影撰(案:此事先载《能改斋漫录》中,《宾退录》尝辨
之),京师知术者埋金事,乃因《国史补遗》晋隗?事影撰。(见《太平广记》
二百十六卷。)敏行皆不辨而述之。又蔡绦勒停,乃为其兄攸所轧,见《宋史·
蔡京传》,而云以《西清诗话》为言者所劾;伪吕洞宾诗乃福州黄待聘所撰,当
时已捕斩於马行街,见耿延禧《林灵素传》,(案:此传载《宾退录》第一卷。)
而云真有洞宾现化事,尤失之不考。至於欲以人挽独轮车为阵,尤如儿戏,其谬
更甚於房?。杨万里序乃盛称之,可谓舍所长而誉所短矣。
△《耆旧续闻》·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案此书世有二本。一本题曰南阳陈鹄录正,似乎旧有此书,鹄特缮写校勘之,
一本题曰陈鹄西塘撰,则又为鹄所自作。疑不能明。然诸书援引,并称陈鹄《耆
旧续闻》,或题鹄撰者近之欤?鹄始末无考。书中载陆游、辛弃疾诸人遗事,又
自记尝与知辰州陆子逸游,则开禧以後人也。所录自汴京故事及南渡後名人言行,
捃拾颇多,间或於条下夹注书名及所说人名字,盖亦杂采而成。其间如政和三年
与外弟赵承国论学数条,乃出吕好问手帖,而杂置诸条之中,无所辨别,竟似承
国为鹄之外弟。又称朱翌为待制公,陆轸为太傅公,沿用其家传旧文,不复追改,
亦类於不去葛龚。然所据皆南渡以後故家遗老之旧闻,故所载多元?诸人绪论,
於诗文宗旨,具有渊源。又如驳《苕溪渔隐丛话》议东坡《卜算子词》之非,据
宋祁奏议摘欧阳修撰薛参政墓志之误,亦颇有考据。虽丛谈琐语,间伤猥杂,其
可采者要不少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朝闻见录》·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叶绍翁撰。绍翁自署龙泉人。又书中载程公许与论真德秀谥议手柬,字之
曰靖逸,而厉鹗《宋诗纪事》称其字嗣宗,建安人,与自述互异。考所载高宗航
海一条,自称本生祖曰李颖士,建之浦城人,则建安其祖籍欤?其历官始末无考。
观所记庚辰京城灾周端朝讽其论事一条,及与真德秀私校殿试卷一条,则似亦尝
为朝官,其所居何职则不可详矣。所录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有七
条。甲、乙、丙、戊四集皆杂叙高、孝、光、宁四朝轶事,各有标题,不以时代
为先後。惟丁集所记仅宁宗受禅、庆元党禁二事,不及其他。绍翁与真德秀游,
故其学一以朱子为宗,然卖武夷山一条乃深惜朱在之颓其家声(案:在,朱子之
子,时官户部侍郎),无所隐讳。则非攀援门户者比,故所论颇属持平。南渡以
後诸野史足补史传之阙者,惟李心传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号为精核,次则绍
翁是书。陈郁《藏一话腴》尝摘其误,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驿诗为赵仲?游天竺
诗一条,周密《齐东野语》尝摘其光宗内禅慈懿於卧内取玺一条,又摘其函韩?
胄首求和误称由章良能建议一条。又摘其南园香山一条,盖小小讹异,记载家均
所不免,不以是废其书也,惟王士祯《居易录》谓其颇涉烦碎,不及李心传书。
今核其体裁,所评良允。故心传书入史部,而此书则列小说家焉。
△《癸辛杂识前集》·一卷、《後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
·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周密撰。密有《武林旧事》,已著录。是编以作於杭州之癸辛街,因以为
名。与所作《齐东野语》大致相近。然野语兼考证旧文,此则辨订者无多,亦皆
非要义;《野语》多记朝廷大政,此则琐事杂言居十之九,体例殊不相同,故退
而列之小说家,从其类也。明商?《稗海》所刻,以《齐东野语》之半误作《前
集》,以《别集》误作《後集》,而《後集》、《续集》则全阙,又并其自序佚
之。後乌程闵元衢於金阊小肆中购得抄本,毛晋为刻入《津逮秘书》,始还其原
帙。书中杨凝式僧净端一条,与《野语》重出,盖删除未尽。弥陀入冥、刘朔斋
再娶二条,并附注衢案云云,盖闵氏所加。海?酋兆火一条,附注不题名字,核
其语意,殆亦闵语也。书中所记颇猥杂,如姨夫眼眶诸条,皆不足以登记载。而
遗文佚事可资考据者实多,究在《辍耕录》之上。所记罗椅、董敬庵、韩秋岩诸
人於宋末讲学之弊,言之最悉。其引沈仲固语一条,周平原语一条,尤言言炯戒,
有关於世道人心,正未可以小说忽之矣。都穆《南濠诗话》曰:吴兴唐广尝手录
《癸辛杂识》,见其中载方万里秽行之事,意颇不平。是夜梦方来曰:吾旧与周
生有隙,故谤我至此,幸为我暴之云云。夫是非之公,人心具在。使密果诬蔑方
回,不应有元一代无一人为回讼冤,至明而其鬼忽灵者。其说荒唐,殆不足辨。
且密为忠臣,回实叛贼,即使两人面质,人终信密不信回也,况恍惚梦语乎?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隐漫录》·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旧本题宋临川陈随隐撰。盖後人以书中自称随隐,而称陈郁为先君,知为临
川陈姓,故题此名,实则随隐非名也。据所载钱舜选诗,其人尝於理宗景定四年
以布衣官东宫掌书。又载辛巳八月己丑,为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则其人盖已入元。
案刘埙《水?村泯稿》,载宋度宗御批一道云,令旨付藏一,所有陈世崇诗文稿
都好,可再拣几篇来。在来日定要,千万千万。四月五日辰初付陈藏一。埙跋其
後,以为度宗在春宫时,盛年潜跃,汲汲斯文。惜不遇园、绮羽翼,乃下访藏一
父子之卑陋。藏一为郁字,则其子当即世崇。证以书中所记,与此批一一吻合,
知随隐即世崇号也。其书多记同时人诗话,而於南宋故事言之尤详。如紫宸殿上
寿仪,赐太子玉食批,直书阁,夫人名数,孩儿班服饰,孟享驾出仪,太子问安,
展书仪带格三十二种诸条,颇有史传所未及者。他所记诗话杂事,亦多可采。其
第二卷内论汉平帝后、晋愍怀太子妃以下五条,皆假借古事以寓南宋臣降君辱之
惨,与所以致败之由,而终无一言之显斥,犹有黍离诗人悱恻忠厚之遗,尤非他
说部所及也。
△《东南纪闻》·三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诸家书目亦不载,考书中有丙子之事,非复庚申之役语。丙
子为至元十三年,前一年巴颜渡江,临安失守矣,当为元人所作,故称宋为东南。
而其中郑绅一条,称外戚生封王爵者,宋盖自绅始;论乘{?乔}一条,称宋朝渡
江以前,无今之{?乔};论三五九月一条,称宋朝於此三月不支羊肉钱,亦皆属
元人之语。然於宋之诸帝,称陵名,称庙号、年号,往往多内词。殆江左遗民所
追记欤?所载惟论?氐醢、论揖两条,偶涉古事。馀皆南北宋之轶闻,间与他书
相出入,疑亦杂采说部为之。至於韩氵虎之清节,何自之伉直,张惟孝之任侠,
单炜之书法,赵执中之木箭,史嵩之之忮忍,以及徽宗时瑞禽迎驾出市侩之智术,
绍兴中韦后欲观石塔得寺僧之谲谏,则皆史传所佚,足补纪载之阙。惟杨谈耗用
茶局官钱一事,足见宋政之不纲,乃载之以为豪举,殊不可训。又汪勃调官一事,
称张浚、韩世忠迎合秦桧。浚之心术不可知,世忠当万万不至此,恐未免传闻失
真。而南岳夫人一事,尤为猥亵,亦未免堕小说窠臼,自秽其书。然大旨记述近
实,持论近正,在说部之中犹为善本。原书久佚,卷帙无考。今以《永乐大典》
分载於各韵下者,裒合排纂,勒为三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潜志》·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刘祁撰。祁字京叔,浑源人。御史从益之子。为太学生,举进士不第。元
兵入汴,遁还乡里。戊戌复出就试,魁南京。选充山西东路考试官。後征南行省
辟置幕府,凡七年而殁。旧以《金史》载之文艺传,遂题曰金人,殊非其实。是
书名曰归潜,盖祁於壬辰北还,以此二字榜其室,因以题其所著。然晚年再出,
西山之节不终,亦非其实也。卷首有祁乙未自序,谓昔所闻见,暇日记忆,随得
随书。第一卷至六卷悉为金末诸人小传,第七卷至十卷杂记遗事。第十一卷题曰
录大梁事,纪哀宗亡国始末。第十二卷题曰录崔立碑事,纪立作乱时廷臣立碑以
媚之,劫祁使撰文事,又一篇题曰辨亡,叙金前代之所以治平,末造之所以乱亡。
自此二篇以下至十三卷,悉为杂说,略如语录之体,殊不相类。疑此二篇本自为
一卷,殿全书之末。别以语录为第十三卷,诗文为第十四卷,附缀於後。後人因
篇页不均,割语录之半移缀此卷,故体例参差也。壬辰之变,祁在汴京目击事状,
记载胥得其实,故《金史》本传称祁此志於金末之事多有足徵,哀宗本纪全以所
言为据。又若《大金国志》称枢密使伊喇蒲阿出降於元,此志不书出降,与《金
史》相合,可证《大金国志》之误。《元史》称壬辰正月太宗自白坡济河而南,
睿宗由峭石滩涉汉而北,以渡河涉汉同在一时,而此志则载睿宗涉汉在辛卯十一
月,太宗渡河乃在壬辰,与《金史》及姚燧《牧巷集》、苏天爵《名臣事略》所
纪相合,可证《元史》之误。又如载天兴元年刘元规使北朝,不知所终,而《金
史》本纪不书其事;载萨克苏媒孽李元妃,本纪不著其名;载大定十七年三月朔,
诸国使臣朝见,遇雨放朝,与周?《北辕录》合,而本纪但载十六年三月朔日蚀
放朝一条;载金代钞法凡八易其名,而《金史·食货志》失载通货改为通宝,通
宝又改为通货一条;皆足以补正史之阙。至於金史交聘表称,大定十六年,宋汤
邦彦充申请使,此志作祈请使;图克坦乌登传称天兴元年正月朝廷闻大兵入饶风
关,移乌登行省阌乡以备潼关,此志书其事於正大八年,完颜思烈传载王渥从思
烈战殁,此志作从持嘉哈希;李英传称与元兵遇於霸州败死,此志作遇於潞州;
郭阿林传称宋兵大至,遂战殁,此志作马倒被擒,不知存殁;师安石传赞称以论
列侍从,触怒而死,此志则云既居位,人望颇减;皆有异词。其他年月先後,姓
名官阶,与史不同者甚多,皆足以资互考。谈金源遗事者,以此志与元好问《壬
辰杂编》为最,《金史》亦并称之。《壬辰杂编》已佚,则此志尤足珍贵矣。世
所行本皆八卷,虽传是楼藏本亦然。国朝郭朝钅于编纂金诗,所采录仅及前七卷,
知其未见全帙。此本一十四卷,与王恽浑源世德碑相合。当犹从元本传录。钱曾
《读书敏求记》称陆孟凫家钞本《归潜志》凡十四卷,盖即此本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房随笔》·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元蒋子正撰。子正不知何许人。惟书中杜善甫一条,内有余分教溧阳语,知
尝为溧阳学官。又有穆陵在御语,知为宋人入元者也。所记多宋末元初之事,而
於贾似道事尤再三深著其罪,於郑虎臣木棉巷事,叙述始末,亦比他书为最详。
惟所记陆秀夫?免张世杰诗,似出附会。?山舟覆,鲸海沸腾,乌有吟咏之暇。
且诗中曾闻海上铁斗胆句,亦不似同时之语。朱国桢《涌幢小品》谓世杰溺死在
秀夫赴海之後,亦以此诗为疑。所言良允。殆好事者欲褒忠义,故造斯言欤?至
於以夏贵之降,归咎似道,未为无理;而反复解释,反似於贵有恕词,未免有乖
大义。观者不以词害意可矣。
△《山居新语》·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杨?撰。?《元史》无传。《杨维桢集》有?墓碑曰:?字元诚,杭州人。
天历间擢中瑞司典簿。帝爱其廉慎,超授奉议大夫,太史院判官。至正乙未,江
东浙西盗群啸,乃改建德路总管。?氵位郡,视之如家,民亦视之如父母,其像
而祠者凡十有四所。行省最其功,进阶中奉大夫云云。是书卷末有至正庚子三月
?自跋,结衔题中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当成於进阶以後。而卷首又有维
桢序,作於是年四月,乃称为归田後作,殆是年即已致仕欤?其书皆记所见闻,
多参以神怪之事,盖小说家言。然如记处州砂糖竹箭,记至元六年增粜官米,记
高克恭弛火禁,记托克托开旧河,则有关於民事。记敕令格式四者之别,记八府
宰相职掌,记奎章阁始末,记仪凤司、教坊司班次,则有资於典故。记朱夫人、
陈才人之殉节,记高丽女之守义,记樊时中之死事,则有裨於风教。其他嘉言懿
行可资劝戒者颇多。至於辨正萨都剌元宫词,谓宫车无夜出之例,不得云深夜宫
车出建章;擎执宫人紫衣,大朝贺则於侍仪司法物库关用,平日则无有,不得云
紫衣小队两三行;北地无芙蓉,宫中无石栏,不得云石栏杆畔银灯过,照见芙蓉
叶上霜;又辨其京城春日诗,谓元制御沟不得洗手饮马,留守司差人巡视,犯者
有罪,不得云御沟饮马不回首,贪看柳花飞过墙;则亦颇有助於考证。虽亦《辍
耕录》之流,而视陶宗仪所记之猥杂,则胜之远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遂昌杂录》·一卷(内府藏本)
元郑元?撰。元?字明德。至正丁酉除平江路儒学教授,移疾去。後七年复
擢浙江儒学提举,卒於官。本遂昌人,其父希远徙钱塘,元?又流寓平江。其集
以侨吴名,而是录仍题曰遂昌,不忘本也。元?以至正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一。
则当生於前至元二十九年,故书中所列人名,上犹及见宋诸遗老,下及见泰哈布
哈、倪瓒、杜本,并见杜本之卒。多记宋末轶闻,及元代高士名臣轶事,而遭逢
世乱,亦间有忧世之言。其言皆笃厚质实,非《辍耕录》诸书捃拾冗杂者可比。
其记葬高、孝二陵遗骨事,作《林景熙》,与《辍耕录》异。盖各据所闻,其称
南宋和议由於高宗,不由於秦桧;宋既亡矣,可不必更为高宗讳,亦诛心之论也。
△《乐郊私语》·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姚桐寿撰。桐寿字乐年,睦州人。顺帝後至元中尝为馀干教授。解官归里,
自号桐江钓叟。至正中流寓海盐,时江南扰乱,惟海盐未被兵火,尚得以闭户安
居,从容论述,故以《乐郊私语》为名。虽若幸之,实则伤乱之词也。所记轶闻
琐事,多近小说家言。然其中如杨额哲武林之捷,张士诚杉青之败,颇足与史传
相参。所辨六里山天册碑,泰桧像赞,鲁?注杜甫诗诸条,亦足资考证。末载杨
维桢撰其兄椿寿墓志一篇,颇为不伦。桐寿欲表章其兄,何不叙之书内,而乃别
载於末,核以体例,深属有乖。今削除不载,惟录桐寿之本书焉。
△《辍耕录》·三十卷(内府藏本)
明陶宗仪撰。宗仪有《国风尊经》,已著录。此书乃杂记闻见琐事。前有至
正丙午孙作序。书中称明兵曰集庆军,或曰江南游军,盖丙午为至正二十七年,
犹未入明时所作也。郎瑛《七修类稿》谓宗仪多录旧书,如《广客谈》、《通本
录》之类,皆攘为己作。今其书未见传本,无由证瑛说之确否。但就此书而论,
则於有元一代法令制度,及至正末东南兵乱之事,纪录颇详。所考订书画文艺,
亦多足备参证。惟多杂以俚俗戏谑之语,闾里鄙秽之事,颇乖著作之体。叶盛
《水东日记》深病其所载猥亵,良非苛论。然其首尾赅贯,要为能留心於掌故。
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宗仪练习旧章,元代朝野旧事,实借此书以存,而许
其有裨史学。则虽瑜不掩瑕,固亦论古者所不废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东日记》·三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叶盛撰。盛有《叶文庄奏草》,已著录。是书记明代制度,及一时遗文逸
事,多可与史传相参。其间徵引既繁,亦不免时有?牾。又好自叙居官事迹,殆
不免露才扬己之病。王士祯作《居易录》,多自记言行,有如家传,其源滥觞於
此,古人无是体例也。至於辨请禁官舍家人操习一疏,谓人诬其子与官舍斗鹌鹑
不胜,因有是奏。深自剖析,连篇不已,抑又浅之甚者矣。然盛留心掌故,於朝
廷旧典,考究最详。又家富图籍,其《べ竹堂书目》今尚有传本,颇多罕觏之笈。
故引据诸书,亦较他家稗贩成编者特为博洽。虽榛?苦之勿翦,亦蒙茸於集翠,
取长弃短,固未尝不可资考证也。
△《菽园杂记》·十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陆容撰。容字文量,号式斋,太仓州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浙江右参政。
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史称容与张泰、陆钅弋齐名,时号娄东三凤。其诗才
不及泰钅弋,而博学过之,是编乃其?录之文,於明代朝野故实,叙述颇详,多
可与史相考证,旁及谈谐杂事,皆并列简编,盖自唐、宋以来说部之体如是也。
中间颇有考辨。如元王柏作二南相配图,弃甘棠、何彼?矣、野有死?三篇,於
经义极为乖剌,而容独叹为卓识;又文庙别作寝殿祀启圣公,而配以四配之父,
其议发於熊禾,而容谓叔梁纥为主,出於无谓,孟孙激非圣贤之徒,不当从祀,
尤昧於崇功报本之义,皆不足为据。然核其大致,可采者较多。王鏊尝语其门人
曰:本朝纪事之书,当以陆文量为第一。即指此书也。虽无双之誉,奖借过深,
要其所以取之者,必有在矣。
△《先进遗风》·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耿定向撰。毛在增补。定向有《硕辅宝鉴要览》,已著录。在自署太仓人。
其始末则未详也。是书略仿宋人《典型录》之体,载明代名臣遗闻琐事,大抵严
操守、砺品行、存忠厚者为多。盖明自嘉靖以後,开国敦庞之气日远日漓,士大
夫怙权营贿,风尚日偷。定向陈先进懿行以救时弊,故所纪多居家行己之细事,
而朝政罕及焉。考其著书之时,正分宜骄怙之日,定向其有微旨乎?其间如曲誉
李东阳之类,未免乡曲之私;提唱姚江之学,亦未免门户之见。然著书大旨不在
是,略其小疵可也。此本为陈继儒《秘笈》所刻,体例混淆,原书与续辑不甚可
辨。间有论断,亦不知为谁语。以行款推之,殆每条第一字跳行者为定向之书。
其第一字平书者为在之书欤?今未见定向之原本,不可考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6-14 12:49 , Processed in 1.17682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