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花月投影

一青三期诗词二班升级考试答卷提交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诗词二班   E组   秋尽冬依在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在诗词中的平仄交替
失替;是指诗词中平仄交替的错乱
2;对;指两句诗中的字数相同,意境相近,平仄与出句相反相替
   失对;指两句诗中字数有变动,意境不同平仄错乱
3;粘;指诗句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交替相同
   失粘;指诗句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不相同
4;孤平;指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孤立存在的。不算韵脚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在平收的句子里不准出现三平尾。不许出现三仄尾,和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介绍庐山的陡峭突利,从不同的地方看过去有着不同的形状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承句接着介绍庐山的全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转句道出作者对庐山的美景变换而赞叹,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结句是是说作者叹息有看不完庐山的美景的遗憾,也寄语人世有所遗憾。
     这首诗是作者即兴而作,看见什么说什么,没用任何的引申, 但写景寄语心情 。应该是老师说的第二种意境吧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燕掠南湖,轻点涟漪有雅趣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双星再现,燃起旧绪两岸边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春秋轮回人世魂,
身微名小封草虫。
竭力吐丝不为报,
愿得锦衣享太平。

点评

一二题回答不到位,对联平仄有误,绝句韵有瑕疵,起承和转合的契合度不够。 合计;66分  发表于 2012-7-6 12:30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二班,   B组号   姓名落叶归根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失替;即平仄不是交替出现。2;对;是指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即不合乎对的规则3;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4;孤平;是指在平收的句子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
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
3;诗句不准出现孤平。
只有满足了这三点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否则不能用“一三五不论”去写诗。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起句总写庐山的景色,
承句接着描写庐山的总貌。全为粗笔虚写,
转句笔锋突转,就庐山的变化多资发出议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合句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融情入理,通过对庐山宏伟气势和高深莫测的感受,体现出诗人蕴藏于心的人生哲理。这儿属于 王国维的 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蛙鸣旷野,偶得佳句兴阑珊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古卷在手,书尽悲喜万载传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春蚕不语默含丝,
桑葚殷红雨落时。
蝼蚁欲知天地广,
化蛾出茧忘生死。  

点评

第二题点出主题,简单了一点,对联注意古仄和隔,绝句;立意不错,承句不太扣题, 合计78分  发表于 2012-7-6 12:36
发表于 2012-7-5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一期三青基础二班,A组21 姓名:萦悠雪影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是指一句中平仄上交替出现的,以俩平或俩仄为一单位,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两个平两个仄,两两交替使用写诗句的方法,我们叫作“马蹄韵)
失替:是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 平 仄 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它分为两种:1、小失替(小拗)就是诗句的一三五位置没有按马蹄韵写。也就是一三五位置没有交替使用平仄。2、大失替(大拗)就是诗句的二四六位置没有按马蹄韵写。也就是没有二四六位置没有交替使用平仄。
2、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首句的尾字除外,因为首句有时候押韵而第二句是必须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有时候是平仄相同的,不一定是相对的)
失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就是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即不合乎对的规则
3、粘: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即不合乎粘的规则。(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相反叫失粘)
4、孤平:分为两派,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根据“王力先生”的定义是;在押韵的诗句中,除了韵字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就叫孤平(两个平声字并列的除外)(写诗不许出现孤平)。对五言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实例:仄平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另一派是从字面定义的(简称乙派),顾名思义,孤平即是两仄夹一平。乙派关于孤平的定义并不限于五言,七言也包括在内,也不限于韵句。由乙派所定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在仄收的句子中,才可以不论,因为这种句子中不忌孤平。
在平收的句子里也就是韵句,不违背孤平, 三平尾、三仄尾的前提下可以不论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以面式的写法写出了庐山的大体概况,说明庐山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有不同的视觉体验。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是作者粗看庐山的结果。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进一步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感觉,远看近看的结果就是高低都不相同,是细看的体验。
不识庐山真面目,作者以怀疑的语气提出了为什么看不透庐山的真正面貌,而有那么多不同的视觉感受呢?转句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了庐山面貌看不透的疑问。
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了作者自己的疑问。同时也呼应了起句,对上文中看山形态不同的原因的阐述,颇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觉。
整首诗的起承转合自然顺畅,看似平实却蕴含了不平凡的道理,让我们明白是因为在庐山之上,才会有如此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不自己亲自去庐山是感受不到这种感觉,有些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的经历来作衬。应属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第二境界,达到看山引深思之感,而不是看山就是山的初探境界。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蛾扑东苑,惊飞花梦有情殇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旧书藏阁,隐匿爱恨万年长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本试卷须在48小时内答完)
弱弱小虫桑叶卧,
柔柔身骨阁楼眠。
缘何好吃还贪睡?
只为成丝做锦笺。

点评

孤平的回答画蛇添足。古诗的解释不够具体,对联不错,有个把字出律。绝句起承同意了,立意也欠佳。 合计;73分  发表于 2012-7-6 12:48
发表于 2012-7-6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基础二班,B组20姓名晨曦细雨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
失替;就是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
2;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首句的尾字除外,因为首句有时候押韵而第二句是必须押韵,所以第一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有时候是平仄相同的,不一定是相对的)。
   失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就是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
3;粘;就是两幅联之间的关系。
就是下一副联的上句和上一副联的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尾字平仄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
4;孤平;根据“王力先生”的定义是;在押韵的诗句中,除了韵字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就叫孤平(两个平声字并列的除外)(写诗不许出现孤平)。那么不押韵的诗句就不存在孤平了。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1]诗句不准出现三平尾,2]诗句不能出现三仄尾,3]诗句不能出现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从正面和侧面着手描写了庐山的各种形态和宏伟的气势。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承接起句继续写庐山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所呈现的形态也各有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转句笔锋一转从地点上荡开,提出问题引人深思,为什么不识庐山的真面目哪?进一步引深到事物的本质,融情入理,承上启下引出结论。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呼应首句,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只缘身在此山中。根据事物的外观现象,揭开事物的本质,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后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清新而自然,回味无穷。这首诗属于王国维说的第二种境界,花非花,雾非雾,写景而有引申的含义。第三题;对联(20分)
1,出句: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对句:鸟临紫苑,衔来春句有闲情
   对句:鱼游北塔,犁飞月影有豪情
2,出句: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对句 :清风临案,掀开思念几笺多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
《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柔躯玉体卧青桑,
吐尽银丝昼夜忙。
作茧牢身终不悔,
鞠躬尽瘁美名扬。
(本试卷须在48小时内答完)
做完交论坛

点评

第二题的解释很好,很到位,赞赏。对联1隔了,绝句;转句欠佳, 合计;86分  发表于 2012-7-6 12:53
发表于 2012-7-6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基础二班,B组 幕祈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单句中2.4.6位置平仄相互交换
失替;单句中2.4.6位置平仄没有相互交换
2;对;一联中,2.4.6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失对;一联中,2.4.6位置的字平仄相同
3;粘;下一联的上联与上一联的下联2.4.6.位置平仄相同
   失粘;下一联的上联与上一联的下联2.4.6位置平仄不同
4;孤平;韵句中除韵脚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称之为“孤平”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无三平尾,无孤平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
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诗属于第三境(这课我没听到..三种境界的关系是越来越高的吧..)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风吹北竹,带来凉爽有茶香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旧书封匣,且留志气万年长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
古来天赐一条虫,日日桑田四十终。
破茧人说曾最美,农家未见业匆匆。

点评

第二题,起承转合总可以解释啊,对联1,有点隔,绝句;合句立意不够明朗。 合计。64分  发表于 2012-7-6 13:00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请老师评阅
发表于 2012-7-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候老师评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7-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一青三期基础诗词二班班  C组01号  姓名:漠漠轻寒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按马蹄韵写诗句。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 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
失替;就是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2;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都相反,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和尾字。
   失对;就是在同一副联中上句的二四六位置字的平仄和下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没有相反。
3;粘;通常,邻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同,则我们谓之邻句“相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失粘;就是两幅对联相邻的两句之间相同位置的平仄不相同,(尾字除外)。
4;孤平;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只有一个平韵孤立存在,其它都是仄韵。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不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的情况下可以一三五不论。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描绘了横看和侧看的庐山面貌特点,属面式起句。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承接起句,继续表现在远近高低不同处看庐山的形态各不相同。前两句概括而形象的写出了移步换形的庐山风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由景物描写转到思考议论,谈游山体会。为哲理的阐述作铺垫。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得出结论,点明哲理,并与开头游山观景呼应,警醒人们: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首诗属于王国维所说的第二种境界。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
   莺啼别院,伴和琴韵诉情怀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清风穿帐,惊回别梦万重伤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本试卷须在48小时内答完)
七绝.蚕
二月新桑作翠衫,
浅妆淑女玉娇颜。
经纶满腹凭君仰,
独隐幽居轻弄弦。

点评

第二题回答的好,赞赏,绝句好,只是立意不明朗。蚕像淑女也不错。 合计,93分  发表于 2012-7-7 08:47
发表于 2012-7-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错地方了,刚刚移过来。
发表于 2012-7-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2-7-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
一青三期诗词二班,组号:B组01   姓名:金人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失替;
答:替;在古典格律诗中,替,就是两平两仄相互交替的意思,也称隔替。
失替;在格律诗的任意句子中,二、四、六【五律、绝是二四】字的平仄是交替出现的,违反这个规定就叫“失替”。
2;对;失对;
答:对;在一联中平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就叫做对。
失对;在中古格律诗中,违背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平仄基本对立的规定,当用平而不用平,当用仄而不用仄,这就叫“失对”。
3;粘;失粘;
答:粘;是指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即平对平,仄对仄。(一、二、三、四、六都相同)。
失粘:违背了格律诗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粘的规定,就叫“失粘”。为陈子昂的《送别崔著东征》一诗:“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买卢龙塞,归邀麟阁名”首联对句“白露”为仄声字,颔联的出句本也应为仄声,但这里用了“王师”两个平声字,这就不合粘的要求。故称“失粘”。
4;孤平;
答:在格律诗中一般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常用的基本格式,在律诗中,如违反了平平仄仄平(五绝)仄仄平平仄仄平(七绝)。
这两种句式便犯“孤平”或称“孤平”。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答:在以下三种格式情况下可以不论。
1,         平平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仄平平
3,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句)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句)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句)
答: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出句)
      凤鸣东岸,潺潺溪水洒激情。(对句)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出句)
   旧朋把盏,寻回战乱隔世缘。(对句)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本试卷须在48小时内答完)
七绝 蚕
娇如襁褓细如尘,翠绿张张挨苦心。
好茧生成偏跌价,富人绸缎庶麻襟。
附言:因本人不懂上网,需要他人协助,故迟交作业。请老师原谅!

点评

不错,独立完成总比那些抄袭的好,赞赏。对联今后写的诗感一点,绝句用对比也是不错 80分  发表于 2012-7-7 08:55
发表于 2012-7-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诗词二班   E组18   子不语(因为电脑系统崩溃,今天才得知要考试,赶忙抓紧补,所以交迟了,见谅)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1;替:就是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这就是交替。
失替:是指诗词中平仄交替的错乱
2;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是相反的
失对: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3;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 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失粘:即不合乎粘的规则。
4;孤平: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 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 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5;一三五不论的条件;
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不能不论。
三仄脚
这种变格也有的,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五言第一字必平,七言第三字必平。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杜甫《萤火》),“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李商隐《落花》
三平调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必须尽量避免。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三平调,三仄脚,“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题;分析题(20分)
请分析下面这首古诗,解释起承转合,(15分)。并说明这首诗是属于王国维说的三种境界中的哪一种(5分),(老师只讲过王国维说的前两种,那么第三种境界可以排除在外)
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起)概括介绍庐山给人的第一印象。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接着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承起句,从各个角度看,庐山呈现不同的面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转)自然一转,为什么会这样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呢?
只缘身在此山中。(合)结句水道渠成,分析原因:原来是当局者迷,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富有理趣。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限,看到的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应如此。
     我认为该诗道尽了王国惟的三重境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第一境也;不识庐山真面目,探询“庐山面目”,云里雾里,一会峰一会岭,一会高一会低,不得要领,“衣带渐宽终不悔”,与其说是坚持不懈,还不如说是执迷不悟,此第二境也;只缘身在此山中,哈哈,原来那人早在灯火阑珊处,大彻大悟,一切了然于胸,此第三境也。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处在第二境中,身在“庐山”不知“庐山”,有几人能够大彻大悟呢!
     
第三题;对联(20分)                                                
1;蝉噪西窗,扰乱诗心无意境==鸟鸣南浦,惊飞乡梦动离情
2;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故人入梦,惹来别意万般悬   
第四题;写近体七绝一首(30分)
题目;《七绝•蚕》(要求;要有起承转合)
昼夜怀丝志不更
不图利禄不图名
织成彩锦尝尽苦
洒向人间多少情

点评

第一题回答的画蛇添足,绝句合句很是赞赏,诗感强。 90分  发表于 2012-7-7 09:02
发表于 2012-7-7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班比较积极,可惜复制也不少,哈哈哈,喜忧参半
发表于 2012-7-7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
发表于 2012-7-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兮子兮 发表于 2012-7-4 20:41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基础诗词二班,D组05号 木兮子兮
第一题;名词解释;(30分)

出句;新月当窗,牵出离情千里远
对句:冷风入室,引来愁绪万寻长
对句:秋风破屋,吟成广夏万间歌
天下虫儿碧叶攀
几番蜕化自安闲
情丝抽尽娇颜老
谁懂心头情似山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章文轩 发表于 2012-7-7 09:03
二班比较积极,可惜复制也不少,哈哈哈,喜忧参半

辛苦文轩老师了
发表于 2012-7-8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2-7-8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轩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2-7-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老师!!
发表于 2012-7-9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听雨诗歌 发表于 2012-7-3 23:16
三期基础班升级考试试卷(满分;100分)
一青三期基础诗词二班班,组号D组12 姓名竹林听雨
第一题;名词解 ...

当时停电了,后面的题第二天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8 17:22 , Processed in 0.0903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