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0|回复: 19

一青诗词学院升级诗班三讲作业收录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生何求 于 2011-10-31 11:10 编辑

下面我来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作业:结合我们这节课讲的内容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词来读,标出平仄,找出入声字,并说出作者所处的时代,表达了怎样中心思想,有能力的学员也可以说出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务必及时完成作业,三次不完的,立即清退!!
发表于 2011-10-31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升级班第三讲作业:
B17#秋雨梧桐作业如下:
我喜欢的古诗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先标出:这首诗的平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本首诗里的入声字有:
【五.】【十 】【一】【蝶】【月】【日】【忆】共七个
【思】是一字两读,在这里应该仄,若读平,此句就犯三平尾了,乃诗中大忌。
3•这是一首近代七律诗。
它符合了平起平收的格式。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颌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颈联
颌联和颈联运用了很工整的对仗写法。
全诗符合近代诗的格律,所以说他是近代七律诗。
4•本首诗是咏物抒怀。
我的解读是:
锦瑟为题,并非是真写锦瑟。是作者晚年回忆往事。
【庄生晓梦迷蝴蝶】,:战国时期庄周做梦自己变成蝴蝶,醒来之后很迷茫。在这首诗了应该指作者自己的往事如梦。【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是周末蜀国的一个君主叫杜宇,因亡国之痛,他死后华为杜鹃鸟,悲啼不止。此联用了两个典故,很确切的点出了作者回忆一生很是悲伤。
【沧海月明珠有泪】南海中的鲛人,哭泣时眼泪变成珍珠。在这了应该是作者自己回忆往事眼泪不止。【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产玉之地。是引用了唐代诗人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及)大致意思应该是作者写往事只能是朦胧的回忆,不能重复的。此联也用了两个典故,阐述了自己的往事只能落泪,不能重新再来过。
5.读本诗的总结:此首诗四处用典,用含蓄的手法写出自己的感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联想、回味。还让我等感觉很美,属于那种不太理解的朦胧美!还望老师同学再给我指点指点哈!
----------------------------------------------------------------------
发表于 2011-10-31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次作业
红雨八阵图   功 盖 三 分 国平 仄 平 平 仄名 成 八 阵 图平 平 仄 仄 平江 流 石 不 转平 平 平 仄 仄遗 恨 失 吞 吴 平 仄 仄 平 平入声字:国,八,失。这首诗写于唐代大历元年,杜初到夔州时所作的吊古怀人,咏叹诸葛亮功绩之作。首句是说魏蜀吴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局面和诸葛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政治才能,功盖一时,在三国无人能比。二句是说他的军事才能,高度概括了其丰功伟绩。‘江流’一句写八阵图的神奇特征,象征诸葛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坚定,如磐石不可动摇,下句写诸葛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恨。此首诗叙议结合,整首四句三转,从‘功盖’一转‘八阵’,二转‘石不转’,暗喻时间流逝而诸葛功勋长存,三转‘遗恨’,步步深入,跌宕有致,浑然一体,给人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发表于 2011-10-3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片片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首七律是平起平收的近体格律诗。



入声字:
北、(十三职)
啄、(三觉)
没、(六月)  
欲、绿 、足、(二沃)
白、(十一陌)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还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发表于 2011-10-3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 望月怀远》张九龄
1.标明平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2.张九龄,唐代诗人。
3.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家人)的诗。
4.修辞手法: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联想。
发表于 2011-10-3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平平平平仄
日暮客愁新。
仄仄仄平平
野旷天低树,
仄仄平平仄
江清月近人。
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我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赵其钧)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我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发表于 2011-10-3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中
发表于 2011-11-1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烟第三次作业
【行香子•天与秋光】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探金英知近重阳。
仄平平平仄平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酒醒时往事愁肠。
仄仄平仄仄平平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词人所处北宋动乱时代,这首词用了多叠字,韵律协调,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与丈夫死别后的愁苦心情。前后结句都用了一字领格均用排比,加浓了悲凉的后气氛,增强了词的节奏感,音律美。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象落笔。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写自身体验的离愁,明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暗中抒写自己的情怀和对离愁。
发表于 2011-11-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言:俺也来交作业,小心组长踢屁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
                   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口与亲故别
                         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 甫  上平十三元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仄仄入平仄,平平平仄平。
                      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平平入平仄,仄仄仄平平
    杜甫,诗圣,为后学熟知。诗创作的背景:安史之乱中,杜甫被捕,押往长安。几个月后,他从长安金光门潜出,逃往凤翔见肃宗,被任左拾遗,长安收复后,因上疏营救好友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恰好赴任又从金光门出城。作者抚今追昔,悲慨万千,写下此诗。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颔联未接写“悲今”,而是进一步描写当时的险历,在章法上有金针暗渡之效。颈联转写“悲今”,外贬应怨帝君,但他以“移官岂至尊”一句,写出决无怨君王之意,展现作者忠君之心。尾联咎己之无才,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离去的情怀,情感复杂而深婉。此诗首尾联为拗句,各本联自救。
发表于 2011-11-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冰儿 于 2011-11-1 19:01 编辑

蓝冰儿第三次作业提交处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首句押韵
这是首送别诗,首句写送别地点--黄鹤楼
二句写出时间与地点。三月份的扬州
三四句写场景,目送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描写了李白对好友孟浩然离别的淡淡忧伤、怀念之情。
发表于 2011-11-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破浪 于 2011-11-1 21:59 编辑

一清网校基础升级班三讲作业B01-乘风破浪我喜欢的诗是:随感推窗望月华光隐,抚剑听筝世事幽。不惧江湖风雨路,誓将碧血铸春秋。1)标出本诗平仄:推窗望月华光隐,平平仄仄平平仄抚剑听筝世事幽。仄仄平平仄仄平不惧江湖风雨路,仄仄平平平仄仄誓将碧血铸春秋。仄平仄仄仄平平2)入声字有:月、不、3)这是一首平起仄收的近体七绝,4)作者乘风破浪当代寒士,本诗表达了作者感叹社会和事业无成的一种忧愁,但却愈挫愈勇展其壮志乘长风破万里浪。本诗虽然起句和承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但转句和合句却显苍白无力。虽然如此,但我也是比较喜欢这首诗。
发表于 2011-11-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7# 琴耘
发表于 2011-1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1-11-2 11:03 编辑

旭日东升笫三讲作业<前出塞>     杜甫挽弓当挽強, 用箭当用长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平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
发表于 2011-11-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旭日东升笫三讲作业[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家书低万金
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入声字有;国 别 白这首诗是诗人被困在长安城时写出的,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通过写春天的长安城衬托出战争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创伤。诗的前四句感慨国家的衰落,后四句写想念亲人的感受,充溢离情,全诗感情深厚。
发表于 2011-11-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水乡 于 2011-11-2 20:32 编辑

A 组07江南水乡第三次作业辛弃疾    行香子    三山作好雨当春,要趁归耕。(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况而今已是清明。仄平平(仄)仄平平。小窗坐地,侧听檐声。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恨夜来风,夜来雨,夜来云。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怕妨侬湖上闲行。仄平平仄仄平平。天心背后,费甚心情。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放霎时阴,霎时晴,霎时雨。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发表于 2011-11-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次作业:结合我们这节课讲的内容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词来读,标出平仄,找出入声字,并说出作者所处的时代,表达了怎样中心思想,有能力的学员也可以说出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远看百鸟飞尽,只留一片孤云。在这世上,也只有敬亭可以寄托了。
发表于 2011-11-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15-开心第三次作业:结合我们这节课讲的内容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词来读,标出平仄,找出入声字,并说出作者所处的时代,表达了怎样中心思想,有能力的学员也可以说出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仄平仄通平仄仄,仄仄通平平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通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入声字有:昔,一,白,日。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
发表于 2011-11-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入声字:入,客,洛,一,玉。韵脚:吴,孤,壶。上平,七虞韵。王昌龄是盛唐的边塞诗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友人离开,友人走后到了洛阳可以和亲友相会,而诗人只能孤零零一个人留在此地。诗人是被贬到吴地的。最后一句,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这是对蔑视的自誉。诗人让友人带话,自己的心依旧如玉壶里的冰心般冰清玉洁。体现了对亲友的深情与思念。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用冰心玉壶比喻自己纯洁清白的情操。
发表于 2011-11-7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李白 唐代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
发表于 2011-11-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嫁娘词》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入声字:日、入。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
中心思想:诗中描写一位勤劳、孝顺的新嫁娘的聪慧。用诙谐的手法来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3 01:58 , Processed in 0.0621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