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81|回复: 0

楹联班第三讲讲义 主讲:柳三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情剑客对联学习笔记
【对联学习第一讲讲义(9月23日)】
  一、前言
  对联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同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起源自五代时期,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说“诗言志,画寄情”,那么对联则是寓情志与其中,它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中丰富的内容加以锻炼、浓缩、概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对联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剥削阶级往往把对联作为他们歌功颂德、炫耀富贵的手段,内容陈腐者居多。劳动人民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则常用对联作为武器来抨击剥削者和封建制度,或者书法自己的理想和豪情。解放后对联真正成人民群众表达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文学形式,其内容呈现出万紫千红,璀璨的奇观。
  由于上个世纪末网络的普及,互联网聊天室为对联爱好者提供了早期交流平台。由于对联短小精悍类似于“灵光一现”式的文学表达,正好符合聊天室即时交流的要求。而且对联音韵和谐、可吟可诵,从而使爱好者和追随者越来越多。时至今日,对联经过了聊天室时代(如联一,联二等房间)、论坛时代(联都等论坛)到QQ群的时代(早期的蝴蝶谷群等),对联创作已趋于成熟,无论是格律把握还是整体艺术感觉,都达到了圆熟的境界。
  二、对联的特点
  有个歌诀正好诠释了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
  下面我们来看下这四个基本特点:
  其一是形式对称。
  这个大家都知道,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上下联,字数一样;结构一致。
  其二是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就不能叫做对联。例如,上联写春天的景色,下联写秋天的景色。上下联毫不相观,这样的不叫对联。
  我给大家说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出自野史。话说乾隆殿试三甲,出了一个联,“一行征雁向南飞”。结果一个考生对之曰“两只烤鸭朝北走”。这个我们回头在接着讲这里的问题。
  其三是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其四是节奏鲜明。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相反,节奏对称。
  以上所述就是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上分,我们可以看出对联的题材范围。
  根据内容来分:
  A、流风遗韵包括故事、传说、轶事;
  B、立身出世包括格言、自勉、互勉;
  C、妙语解颐包括幽默、讽刺、机智;
  D、寄慨抒怀包括风景、名胜、祠墓;
  E、悼亡悲逝包括挽联。
  其实古代的对联并不是文学的一种体裁,顶多算是一种文字形式,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这里有个故事,鲁迅小时候,老师出了句子,让他对。老师出的是“独角兽”,鲁迅对之为“比目鱼”。
  关于这样的对子,算不算对联?
  这里要说一下,其实这个叫对课,这是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也就是对对子。主要是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对课的要求是词类相对,结构一致。对课和对联的区别是,对联必须上下联相关,而对课无妨。上下联相关也成,不相关也可以。所以刚才的“两只烤鸭朝北走”,算是对课,不是对联。
  三、学习对联,应该掌握的三个基本要素: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A、辨四声、知平仄。
  普通话包括的四声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古汉语包括四声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也有人可能听说过汉五声。因为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所以加上当时翻译佛经,使人们开始明白了清浊音。出现了汉五声的说法。
  四声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高起高收),上声高呼猛烈强(低起高收),去声分明哀远道(高低适中),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讲到这里顺便说一下我国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部、西南部、北部,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闽方言: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无须深究。
  我们平时还经常会听到平仄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
  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说,第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那么古代汉语呢,平声就是指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指上去入声。
  由于普通话里没有了入声发音,以前的入声字,现在已经分别派入了“平上去”三声里了。我们只需要把现在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入声的字记忆下来就可以了。现代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入声的字,一共一百多个。例如,数字一、七、八、十,都是入声字。菊、福、觉、约等字,也都是入声字。回头,我会把入声字记忆的歌诀发到咱学院的讲义组里,大家可以去看。这里不在讲了。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如何分辨四声和平仄。这个很关键,尤其是入声字,虽然有一百多个需要大家记的。
  下面的句子留作作业:
  (1)梅醉一身雪
  (2)有酒杜康醉
  (3)草舍春常驻
  (4)秋风应解意
  (7)夜路多斜影
  (8)江天孤棹远
  (9)指染书香气
  (10)丰年飞瑞雪
  (11)一两三花酒
  (12)徒弟若天女
  (13)落笔风雷动
  (14)夕照柳梢头
  (15)香梦不知雨
  留作作业,标出平仄,不用对句。

【入声字歌诀】
  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急雀跃,脚踬跌,逸角落,鼻憋厥。忽觉察,戟割截,血沥漉,卒殁绝。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啜冽雪,啮菽粒,历代北,踏石砾。执节钺,发矢镝,克貊国,若霹雳。馘魅杰,裂畜腹,抉敌目,酷杀戮。力搏毕,贼殪毙,得匹駃,值百镒。复失域,立业绩,获爵禄,锡玉璧。疾杂学,悦墨翟,执木铎,习八佾。
  本歌诀用一百六十八个入声字编成,可供初学者记忆和辨识部分入声字使用。除记住本歌诀中的一白六十八字外,其中一些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声符类推记忆。例如:知道“裂”是一个入声字,就可以类推知道“列、烈、咧、冽、趔”也是入声字;知道“落”是入声字,就可以类推出“洛、络、骆、珞、烙、各、格、胳、骼”也是入声字。记住本歌诀,善于类推,对于不熟悉入声字的朋友是有一定帮助。

【对联学习第二讲讲义(9月27日)】
  讲在前面的话:
  我想我们今天在一起听讲的朋友,大家可能都参加过不止一次类似的讲座了吧?但是能坚持听完全部的课程的估计不是很多。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讲之前就要先说几句话。
  首先我们不是在讲课,我们是在讨论,在交流。我们的每一次交流,那怕是你们提出了让我下不了台的问题时,也是我学习的一个机会,所以大家一定要抱有一个交流的态度。常言说:旁观者清,说不定你的一个问题将是改变楹联发展方向的一个划时代的提问。
  其次,是我们首先来了就要先建立兴趣,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的交流的过程中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就我的学习过程与心得与大家交流。大家一定要记住:方法可以借鉴,但成功不能复制,你想成功就一定要用心。
  再次大家不能光听这群里的交流,大家还要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欣赏一些好的楹联。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学好楹联,最后一点就是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从我们的身边开始吧!
  对课不难。在古代的时候是五岁的小孩都会的。象林则徐的:“海到无边天做岸==山到及顶我为峰”,就是他七岁时作的。
  我们的对课就是:把我们周围的地名对上,把群里的网友名对上,把书名对上,把电影名对上,把一切能对的全对上。这就是学习的开始。再不行就把成语对上,再不行就当人骂你“妈的”时,你说对上他“孙子”。这就是对课。
  平仄和格律就像是游戏规则,玩游戏不讲规则可能你也玩不下去。写的意境好是第一步,但不在格律上下点功夫,以求完美也是不行的。在诗界也是,用新韵都要低人一等。这也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好了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楹联的常识:
  文学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文字都有相同的文体。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等,但就是楹联这是只有我们中国的汉字才独有的一种文体。对联的历史有近二千年了,但楹联的历史还不到六百年。当然这是限于我的有限的阅读后发现的,起码是在世界使用量相对较多的不同民族的文字而言的。排除有一些小的语种是我没接触到的,但就大的语言文字来说是这样的。但在以后的讲座中,我可能不会提到楹联,我只会讲对联。也许你会说楹联和对联是一会事。是这样的吗?现在可以说所有的说对联的书中都是这样说的。但我认为不是,我想大家都不否认木匠和雕刻家不是一回事吧?一个是技艺,一个是艺术。理由我们今后说。我们今天先从学做木匠开始,今后再学雕刻。
  (一)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我再重复一遍: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象当年的北大在一次录取考试时就出了一个天大的洋相。当年的试卷明明说的是对对子,就是对联。出的上联是:孙行者。好多人都没对出来,只有一个对了:胡适之。但标准答案是:祖冲之。
  从对联的基本要求来看,无论是北大出的上联,还是考生对出的下联,以及标准答案的下联,都不能称为是对联。但我在好多的书中看到,大家都把这当成一件了不起的趣事在说。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我们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来供学撰联者参考。
  最早的对联就是春联,大家去看参考书找答案,这里不说了。
  记得一定不要只听我讲,还要看相关的对联书籍。
  现在是辛亥革命百年记念,我们就从窃国大盗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说起。当袁世凯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百日,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
  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狭对应该是正对。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正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正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二)对联格律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这里我们在介绍时只是提出来。在这里不做展开讲,在今后的创作中再深入讲。
  (三)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称为平起。
  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要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上联第二字用平声,下联第二字要用仄声。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六言联平起式:
  理论格式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是平起,仄收的话,必然会失替,所以没有标准格式。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联仄起式:
  四面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八言联平仄规格:
  八言联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
  如:
  梅蕊花开,香分座上;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九言联平起句式: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以下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四)联律与联歌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大家在这里多看一下,多想想。最好能背下来。不能背也要做到熟悉。

【学对歌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留心勤事业,满腹富诗书。古人已用三更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寻义理,辩声音,呼吸务调匀。宫商角徵羽,牙齿喉舌唇。难呼语气皆为浊,易纽言语尽属清。须熟悉,莫闲嬉,讲解更思徵。磨穿桑氏砚,坚下董生帷。一旦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涧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宫室
  楼对阁,院对宫,栋宇对桓墉。墙头对屋角,寺外对庭中。几万黄蜂寻苑圃,一双紫燕入帘栊。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帝是三王。
  姓名
  韩对赵,吕对申。张耳对李膺。贾山对潘岳,魏绛对陈平。萧曹汉代称良相,李郭唐朝是伟人。
  身体
  心对口,面对身。皓齿对朱唇。咽喉对肺腑,肝胆对腹心。赤面丹心诚烈士,朱颜绿鬓是佳人。
  衣帛
  襦对袜,帛对巾。束带对垂绅。罗帷对绣被,纱帐对锦茵。礼乐衣冠成上国,文章朴跋美吾身。
  文史
  经对史,赋对诗。传记对歌辞。典谟对风雅,赞语对箴规。萤窗励志穷经日,凤陛成名射策时。
  珍宝
  犀对象,玉对金。宝瑟对银筝。珠当对象简,玉笛对瑶琴。玻璃可作床书枕,玳瑁常为食客簪。
  器皿
  书对画,碗对觥。砚匣对棋枰。藤床对竹几,晓角对寒砧。光射斗牛知剑气,志存山水辩琴音。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剪韭辩琴音。
  果品
  柑对橘,榧对菱。圆眼对榄仁。荔枝对松子,都李对林檎。交梨火枣仙家品,银杏朱樱御苑珍。
  蔬菜
  荠对菽,藻对苹。捋笋对采芹。春来堪剪韭,秋至便思莼。羊肚鸡跎蔬味美,猴头凤尾菜名新。
  毳食
  酥对脆,粿对糇。米果对麻球。餄餎逾粽子,馎饦胜馒头。凡糕必用糖调粉,诸饼多将面插油。
  茶酒
  斟对酌,盏对瓶。酒谱对茶经。龙膏逾凤髓,紫笋过绿醽。绍浙宜城醪尽美,武夷阳羡品俱馨。
  草木
  松对柏,柳对花。紫萼对红葩。葡萄对橄榄,石林对山茶。翠麦摇风千顷浪,红桃映日万川霞。
  药石
  丸对散,灸对针。百合对山棱。乌头对狗脊,枳壳对桃仁。甘草茯苓为佐使,黄耆白术是君臣。
  鸟兽
  麟对凤,鹭对莺。马走对牛鸣。猿玄对豹赤,象白对鸾青。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头月三更。
  水介
  虾对蟹,鲫对鳊。双鲤对三鳝。鼋羹卿指动,鲈脍客心悬。鳆鳖鲳鲨皆海味,鲥鲂鲫鳜尽膳鲜。
  虫名
  虫对豸,蚓对蝇。蛤蚧对蜒蛉。螳螂对蟋蟀,蚱蜢对蜻蜓。谁信蠡鱼成脉望,始知宵烛即流萤。
  色彩
  黄对白,黑对红。碧草对青松。丹樨对紫格,绀发对青瞳。鹅黄鸭绿分深浅,月白天蓝别淡浓。
  数目
  三对五,万对千。两眼对双拳。孤灯对只履,百世对千年。春过园林花一梦,日长园圃柳三眠。
  声色
  声对色,艳对香。月影对星光。山形对地势,挹秀对藤芳。去国心如帆影没,思乡梦与角声长。
  情怀
  忧对喜,性对心。意气对精神。钟情对减兴,息怒对生嗔。旅客愁怀堆万斛,佳人笑靥值千金。
  方隅
  南对北,上对中。后阁对前宫。南山对北海,北斗对东风。星光灿烂皆朝北,水势滔滔尽向东。
  分别
  中对外,后对前。日下对云边。山头对谷口,室内对堂偏。户外松须凝晓露,门前柳眼锁朝烟。
  如似
  疑对信,似对如。似玉对如珠。黄云常似盖,新月竟如梭。风摇蕉叶如旌曳,日照荷花似锦铺。
  重叠
  重对叠,叠对重。岌岌对融融。依依对灼灼,喔喔对雍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助语
  然对乃,且对夫。是也对非诶。散其对彰厥,乐只对刑于。圣人所谓焉耳矣,君子如斯而已乎。
  将乍
  久对暂,乍对将。欲绽对初芳。偏宜对雅称,甚愧对何妨。横斜北斗夜将至,萧瑟西风天正凉。
  (五)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民国年间出版的一本叫《楹联集成》的书。书里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
  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的话将又会更细,能有四、五十种之多。
  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我们在下一讲中要讲到对联的词驵结构和四声的相关知识。
  今天的作业是用群里同学们的网名来对对子。最少对20个,希望大家按时完成作业。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对联学习第三讲讲义(10月12日)】
  上次给大家讲了学习对联的三个基本要素: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第一课的时候我们讲了下如何分辨四声;第二课给大家讲了下联律。今天我们先是复习下联律,然后讲下对仗。
  我们来看下第二个要素:B、晓联律,明对仗。一般上联仄声收尾,下联是平声收尾。
  一言的联律很简单:
  上联是:仄
  下联是:平
  两言联:
  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
  括号里的字代表这个字是可平可仄的。
  三言联: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四言联: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这些字数较少的联很少单独用,多是和五言或者七言联律组合起来用的。长联的联律,一般就是由以上的联律,和五言、七言联律组合起来用的。
  例如:“四面楚歌,虞姬歌舞悲垓下==”这个就是四言和七言组合成的长联。
  又如:“月如钩,何人垂钓太湖鱼==”这个是三言和七言组合而成的长联。
  一言联需要给大家讲下,这个多是用在对联里的领字。古往今来,关于一言联,就只有一个联。
  上联是:死
  下联是:生
  这个“生”是倒过来的,取意是做人宁可站着死,绝对不会坐着生。
  五七言联的联律:
  五言联:
  1、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 平平仄仄平
  2、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3、
  上联:平平仄平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4.
  上联:(平)平仄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五言联律,就这四种情况。
  同样,七言联律,和七言诗律也是一样的。(联律源自诗律,有共通的地方很正常的。)七言联,只是在五言联前面加了两个字,如果五言前两个字是平平,七言只是在其前面加了两个仄仄。七言联也有四种情况分别是:
  1、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3、
  上联:(仄)仄(平)平仄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4、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根据中华联律通则,对联不忌孤平。但五七言联律中应尽量避免。对联的联律不同于格律诗的诗律的地方是:对联不存在对句救。上联出律,对句是没有帮你救过来的义务的。)
  六言联的联律,就是把七言联去掉第五字即可。
  讲到这里,同时有另外两点需要告诉大家:
  第一、关于散联:对联和诗一样,诗有古风之说,古风没有格律要求;有的对联同样也是这样,也没有联律的要求。不合联律的联,就叫散联。
  例如:醒时唯见假,假而不虚==醉里方悟真,真又成空。
  这一联就属于散联。学习对联首先要学习符合联律的联。
  第二、对联中也有特殊的格式,如鱼竿韵。这个以后会给大家讲到的。
  复习完联律,下面开始讲对仗。
  对联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中一条就是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仗也称对偶,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得概念并列起来,构成两两相对的语句,就叫对仗也叫对偶。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对仗有几种常见的分类。分别是工对,宽对,串对,借对,无情对,当句自对。
  A、工对:句型结构一致,词性相对的对仗,就是工对。
  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对青山)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涓涓对细细)
  B、宽对:和工对相比较为宽松的对仗,对仗不严格、不工整的对子。是一种基本做到对仗的形式,常常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对仗。
  如:三山半落九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九天外对白鹭洲)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对黄鹂,词与词组对,春对好,名词与形容词对)
  C、串对,就是流水对。是将一个意思分成上下联来表述,内容连贯,语气衔接。上联和下联若单独考虑没有独立意义、在语法关系上,上下联分别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来逻辑上,上下联联合起来,形成对仗,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目的等关系。
  如:心如明镜何须拭,身似流云自在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当句自对:即出句与对句本句内还有另有对仗的对子。只是相对的词有时字数相等,有时不等而已。如果上联采用了当句自对,下联对仗可以适当放宽。
  如: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E、借对,这个又叫假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字义的。
  如:酒债寻常何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其中,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在此视为数量词,用来对七十。
  又如: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真山民《咏杜鹃》
  这里的白,是辩白的意思,而红却是本意,红色的意思。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
  用竹叶青酒中的竹叶,对对句的菊花。
  另一种是借字音的。
  如: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内庐山》
  以楠谐男,儿子的意思,对出句的母字。
  又如: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见寻》
  以杨谐羊,对出句鸡。
  再如:
  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刘长卿《送穆谕德》
  以皇谐黄,对对句白。
  F、无情对是对联的一种格式。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无情对必须有三个要点:
  一、逐字相对;
  二、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
  三、大量采用借对法。
  如:
  上联:雄黄酒
  下联:牡丹烟
  又如:
  上联:五月黄梅天
  下联:三星白兰地。
  还有一种对联也比较有意思,叫回文联。这样的联正读倒读都可以成为一联。
  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又如:
  老树枯枝悬月冷==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这些都是回文联。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留几个五七言联,大家对一下做为作业:
  (1)、秋风应解意
  (2)、夜路多斜影
  (3)、江天孤棹远
  (4)、山影入壶添醉意
  (5)、门前一径入松深
  (6)、泉流乱石叮咚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5 07:18 , Processed in 0.0783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