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83|回复: 8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 讲师 章文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师:章文轩(1192461616) 20:30:28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           姓名;              得分;      
一, 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 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
可怜世上无知己
未惜网中寂寞人
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
发表于 2011-9-2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琴耘 于 2011-9-28 23:57 编辑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G05    姓名:琴耘    得分:
一、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 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是五言古绝。因为:月/上、头/头,失对;似/上、头/明,失替;似/头、上/明,失粘。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答:是对偶。不是对联、对仗。主要是律不对。在古诗和填词中允许这种律不齐整的对偶。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可怜世上无知己
仄平仄仄平平仄
未惜网中寂寞人
仄仄仄平仄仄平
可怜/世上/无/知己
未惜/网中/寂寞/人
不足有二。1、下联孤平;2、后三字的节奏不同,不符合对联节奏相同的要求。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夕阳已经落到了山头,很美丽宁静的一个画面。一个定格。滚滚的黄河向东流去,一个动感的画面。这动静结合的美景真是太美妙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然而要看到更多美妙的风光,则需要登高望远。这两句也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憧憬。特别是“楼”字紧扣“登鹳雀楼”,点明了题目。
前两句是实写。太阳落山是看到的。黄河的奔流也是看到的,虽然看不到海。
后两句是虚写。特别是“千里”、“一层”,都是虚指。“欲穷”、“更上”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白日依山尽,——起
黄河入海流。——承
欲穷千里目,——转
更上一层楼。——合
这首诗,起兴自然,承接顺畅,转折合理,合句绵延。起承转合应用的娴熟。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诗句顺畅,朗朗上口,美妙无比。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答:“江清月近人”,我理解是在宁静的夜晚,在船头或江边的人,看到平静的江面一轮月影,似乎就在跟前。斯人为什么在这宁静的夜晚来赏景呢?留下的空间很大。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绘此人的心情。七绝  题“江清月近人”长堤静夜郁难排,明镜浮江拥入怀。
景色怡人心自醉,何须乐舞与金钗。
发表于 2011-9-2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D组--10 金秋美色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G05    姓名:琴耘    得分:一、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 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答:是五言古绝。因为:月/上、头/头,失对;似/上、头/明,失替;似/头、上/明,失粘。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答:是对偶。不是对联、对仗。主要是律不对。在古诗和填词中允许这种律不齐整的对偶。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可怜世上无知己
仄平仄仄平平仄
未惜网中寂寞人
仄仄仄平仄仄平可怜/世上/无/知己
未惜/网中/寂寞/人不足有二。1、下联孤平;2、后三字的节奏不同,不符合对联节奏相同的要求。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夕阳已经落到了山头,很美丽宁静的一个画面。一个定格。滚滚的黄河向东流去,一个动感的画面。这动静结合的美景真是太美妙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然而要看到更多美妙的风光,则需要登高望远。这两句也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憧憬。特别是“楼”字紧扣“登鹳雀楼”,点明了题目。前两句是实写。太阳落山是看到的。黄河的奔流也是看到的,虽然看不到海。
后两句是虚写。特别是“千里”、“一层”,都是虚指。“欲穷”、“更上”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白日依山尽,——起
黄河入海流。——承
欲穷千里目,——转
更上一层楼。——合这首诗,起兴自然,承接顺畅,转折合理,合句绵延。起承转合应用的娴熟。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诗句顺畅,朗朗上口,美妙无比。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唐 )代诗人(孟浩然 )《 宿建德江》中的诗句。这两句诗意思是:(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七绝  江月
月色清辉洒客轮
甲板郁郁一痴人
秋江幽静留愁影
水月读懂此刻心
发表于 2011-9-2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住伽蓝 于 2011-9-30 20:54 编辑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A16   姓名:兰住伽蓝    得分:一、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二、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答:五言古绝
疑似地上霜 失替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失对
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失粘
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答:对偶 对联要求马蹄韵 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可怜世上无知己
仄平仄仄平平仄
未惜网中寂寞人
仄仄仄平仄仄平
孤平,词性及韵律不相对
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答:
白日依山尽,——起 写实
黄河入海流。——承 写实
欲穷千里目,——转
更上一层楼。——合
以实景入情,日落西山,河川向海,已是极目,然若要宽眼界便要经登楼之苦,方可。更是作者对将来的自励。
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答  江水倒影明月,掬水可得
野渡轻舟自在闲,醉看桂魄挂水间。
掬来一捧明如许,漏去流光不复还。
发表于 2011-9-2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 A组-23           姓名; 红雨             得分;      
一, 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路  上  /行  人   /慾  /断 魂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二, 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是古体五言绝句。
这首诗的平仄是这样的: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原因:
(1)失替:如出现246字平平仄或仄平平就是失替如这首诗的颈联就是失替。
(2}失对:这首诗的出句和对句明显平仄不相反,不合律绝的要求就是失对
(3)失粘:粘就是上一联下句和下一联上句前两个字的平仄应该相同。这首诗的“似”和“头”平仄却相反,就是失粘
故此这首诗不是律绝是古绝。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答:对仗是指形式,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词性一致,力避同一位置字的重复。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也就是修辞格,对联是一种文体,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因此这两句应该是对偶。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
可怜世上无知己
未惜网中寂寞人
答;
可怜/世上/无知己
未惜/网中/寂寞人
此古韵对上联中的“寂寞人”和“无知己”词性和结构不一样,不符合对联要求,且平仄也存在同样问题。
这对是孤平韵。又失替。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起句描绘夕阳衔山的现实景色,是写实。承句是俯视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是虚写。转句为前景转向引发想象和欲望的冲动做铺垫。合句是具体行动,是提升,激发出一种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揭示了唯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
作者怀着愁心,在这宁静清澈的江面上,在慢慢孤寂的旅途中,甚而至于在这广袤的宇宙中,终于发现此时此刻还有和他那么亲近的一轮孤月,似乎寂寞的愁心寻到了慰藉,使羁旅之思更加铭心沉长,清幽。
江清月近人(夜泊)
风掠暗树鸣秋韵,水起烟波笼暮愁。
夜没空山停客渡,江邀满月伴行舟。
发表于 2011-9-29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斯人独憔悴 于 2011-10-2 18:03 编辑

一青基础班考试卷: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C组22     姓名;斯人              得分;      一, 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平平平仄仄平平
    路上行人欲断魂
    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
    仄仄仄平平仄仄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平平仄仄平平二, 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答:系五言古绝句。于近体诗格律不尽相符,其中‘月’与‘上’失粘;‘似’与‘上’失替。‘头’出律与‘明’失粘。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答:此两句,应为对偶句。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
可怜/世上/无/知己
仄平仄仄平平仄
未惜/网中/寂寞/人
仄仄仄平仄仄平答:网为仄声出律与‘世’字失粘且下联为孤平。‘无知己’与‘寂寞人’意思相近,是否就是合掌了?下联的意境也没很好的承对上联。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起)黄河入海流。(承)
欲穷千里目,(转)更上一层楼。(合)答:起、承句是实写;转、合句是虚写。
1.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2.        但黄河水依然奔流不息,向着东方的大海流去。
3.        如果想要观看到更深远的景象,
4.        那么需要攀登到更高的地方去眺望。也就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诗中所描述的意象是:借景而喻情。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1.答:江清月近人,因江水清澈,看到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此时似乎离得很近,更觉得月与水、月与人三者的情与景相融在一起了。……2.学作《七绝.江清月近人》秋江流缓细无声,人倚兰舟月色明。
拾得幽寥江与月,最宜骚客抒风情

          ――用韵:平声 八庚注:转句中的‘江与月’是否也算是重字了?有请老师指教。写于2011-9-29日
发表于 2011-9-29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走马观花 于 2011-9-30 21:40 编辑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C组17-走马观花   得分:一、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 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答:是五言古绝。因为:月/上、头/头,失对;似/上、头/明,失替;似/头、上/明,失粘。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答:是对偶。不是对联、对仗。主要是律不对。在古诗和填词中允许这种律不齐整的对偶。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可怜世上无知己
仄平仄仄平平仄
未惜网中寂寞人
仄仄仄平仄仄平可怜/世上/无/知己
未惜/网中/寂寞/人不足有二。1、下联孤平;2、后三字的节奏不同,不符合对联节奏相同的要求。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极目远眺,画面清丽。定格在白日里滚滚的黄河向东流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然而要看到更更远的风光,则需要更高望远。
前两句是实写。太阳落山是看到的。黄河的奔流也是看到的,虽然看不到海。
后两句是虚写。特别是“千里”、“一层”,皆虚指。“欲穷”、“更上”蕴含了期望和憧憬。
白日依山尽,——起
黄河入海流。——承
欲穷千里目,——转
更上一层楼。——合这首诗,章法娴熟自然,承接顺畅,转折合理,合句绵延。起承转合应用的娴熟。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诗句顺畅,朗朗上口,美妙无比。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答:“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虚实相衬
发表于 2011-9-3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外听竹 于 2011-9-30 15:32 编辑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E组长    姓名:风外听竹   得分:一、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平平 平仄 仄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仄 仄平 平仄 仄, 仄平 平仄 仄平 平。二, 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答:是五言古绝。因为:月/上、头/头,失对;上,失替;举头,失粘。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答:是对偶。不是对联、对仗。因为对仗要求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对联则要求更严。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可怜世上无知己
仄平仄仄平平仄
未惜网中寂寞人
仄仄仄平仄仄平可怜/世上/无/知己
未惜/网中/寂寞/人不足有三:1、下联孤平;2、后三字的节奏不同;3、无知己和寂寞人不对仗。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答:前两句是实写。我认为“白日”、“黄河”是实景,“山”和“海”为虚景。
后两句是虚写。特别是“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描写诗人心中所想,表达了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白日依山尽,——起
黄河入海流。——承
欲穷千里目,——转
更上一层楼。——合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答:“江清月近人”,我理解: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将月拟人化,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作者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无法排解,还好有月,多亏有月。七绝  拟“江清月近人”诗意泊渚枫桥秋夜深,西风无处不伤心。
凭栏欲诉一江冷,且向长空对月吟。
(悲哉,秋之为气也。别离在深秋,又独自飘零异乡,西风过处伤心地,看到冰冷的江面,顿觉心中寂寞清冷。这心中愁苦又能向谁诉说呢?还好有月,多亏有月。)
发表于 2011-9-3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封冻火山 于 2011-10-1 10:48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封冻火山 于 2011-9-30 17:35 编辑 基础班升级考试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48小时)
组号; C组          姓名;封冻火山              得分;      
一, 给下面古诗划分音节,并标出每句的平仄(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 指出下面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绝句(2分),请用“替、对、粘”的规律说明原因(12分)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五言古绝。
    1、李白的《静夜思》,据说这首是现代版,版本很多,争议也多,有人说属于五言绝句,也有人说应属于古风或古绝。
    2、如果按五言绝句平起首句押韵格律与本诗平仄规律对照看:
床前明月光
平平平仄平---本诗
平平仄仄平---格律
疑似地上霜
平仄仄仄平---本诗---上 失替
⊙仄仄平平---格律
举头望明月
仄平仄平仄---本诗---头 失替
⊙仄平平仄---格律
低头思故乡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
3、本诗中2句的“上”与1句的“月”失对;3句的“头”与4句的“头”失对。
4、邻句2、3失粘   
5、律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三,下面两句是对联、或者是对偶或者是对仗吗?请简单说明原因(10分)
答:不是对联。不符合联律。也不是对仗,词性不对。有同义词和近义词。是偶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1、孤平
2、同一句中失替
3、出句与对句失对四,从音节方面分析下面的古韵对子,标出平仄再说明对句的不足之处(10)答:可怜/世上/无/知己
      仄平/仄仄/平/平仄
      未惜/网中/寂寞/人
      仄仄/仄平/仄仄/平
1、出句的音节是“2212”对句是“2221”音节上不符:
2、出具与对句的句意上宽下窄。
3、“无知己”与“寂寞人”词性不对,却又合掌。
五,理解下面诗意,指出实写与虚写的句子,并说明起承转合,(20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起      黄河入海流。-----承
欲穷千里目,-----转      更上一层楼。-----合答:1、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2、第1、2句“白日”、“黄河”实景实写,第3、4句“千里”、“一层”虚数虚写。
      3、白日依山而尽,一个极短暂的过程做为起句;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作为进一步承述。“欲穷千里目”,转句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自然地合在了“更上一层楼”。六,写出“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并根据此意境写一首七言律绝(40分)答:本句出自《宿建德江》[1]【唐】孟浩然
“江清月近人”大意是:因江水清澈,月映江中,人在船上俯身而望,似乎觉得月亮在向人亲近。
七绝    江清月近人青山难挽水东流,白浪孤帆过汴州。
夜宴昙花伤不起,江清月近送兰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3 03:08 , Processed in 0.0587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