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6|回复: 7

感受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风戏马 于 2011-9-27 16:38 编辑

                    感受变迁
                       魏新建
世上有很多事情讲不清楚。有的东西存在时,希望它尽快改变,一旦它改变了,失去了,又感到有些遗憾。几十年间,徐州几乎变了样,家乡的巨变令人自豪,兴奋之余又有那么一点留恋和遗憾。
第一次跨进青年路小学的大门是1959年的初秋。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我和同院的小伙伴一起打着伞,背着书包到学校二部报到。二部是一个老式的四合院,坐落在一个叫卧佛寺的巷口里,青砖小瓦,显得高大森严。我们的教室在堂屋,登上三级条石台阶,屋里方砖铺地,倒也高大敞亮。上课的钟声响了,徐老师蹒跚地走上了讲台。她当时已五十多岁,身材瘦小,头发花白。只见她手持教鞭往讲台上一敲,然后腰杆一挺,板着脸,把右手食指往嘴唇上一竖,眼睛在教室里左右环顾一遍,我们顿时就明白了意思,嘈杂的教室立刻就安静下来。
当时我家住在市政府北院,放学后要穿过两个巷口拐几道弯,还要经过“小井涯”,我很喜欢在那里逗留。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幅多美的市井生活画面:不论是清晨还是黄昏,井台边槌衣的妇女,担水的少年,淘菜的婆婆们粗着嗓门唠着家长里短。夏天,从井里提出的水清澈冰凉,过路行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你言一声,想喝水还是洗脸,尽情享用,谁也不会计较。那时徐州的民风就是那么淳朴。
在二部上到二年级,最怕夏天下暴雨,卧佛寺巷子里积水尺把深。放学时我们卷起裤腿把书包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趟水回家,稍不留神,滑到凹坑里,没腰深的脏水把浑身湿透,要是把书包再掉进水里那就更惨了。
后来我们回到学校一部,条件好多了。那时经常有外校老师听课,本来就不大的教室更加拥挤。班主任段世萍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咱们学校是教育局的重点,早就计划建新楼,只是市政规划不准建,将来一条直通淮海纪念塔的马路要从这里通过。”从那时起,我们就盼望着快点修路,快点建设新校园。
转眼六年过去了,我们升了中学。这条路什么时候修呢?心里经常嘀咕。以后我经历了下放上学,1976年又回到徐州工作,城市的面貌还看不出多大变化。1980年我悄悄地回母校转了一圈,啥也没变,一切是那么亲切,那么陈旧,操场显得更小了,唯有那两棵大椿树仍然粗壮挺拔。
徐州真正的变化还是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如今宽阔的解放路贯穿城市南北,几十年的梦想成真。卧佛寺、小井涯和母校老校址已经被柏油马路覆盖在下面,青年路小学往西迁移百十米,已是一所现代化的重点小学。每当我从解放路那一段经过,心中总有一些惆怅,是伤感还是怀旧我也说不清楚。
此文刊登在1999年7月6日《彭城晚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2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已帮你放入文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朋友赏帖,祝节日愉快 3# 彭城奔牛
发表于 2011-9-29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这30年的变化,从历史的纵向看,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从横向看,从东西方文明的学习与融合的角度看,则是远远不够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保守性。要我说这30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不是GPT的飞速发展,而是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这才是文明进步的标识。
个见。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言及是。高见。 5# 怀海
发表于 2011-10-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涓涓流水,简朴中的自然
发表于 2011-10-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返璞归真,是不是每个人所找寻的呀
发表于 2013-12-1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22:14 , Processed in 0.0646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