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2|回复: 11

一清基础班第八讲B 组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7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梧桐 于 2011-7-7 17:09 编辑

B组的同学们!
  一清基础班 第八讲 作业;
找出两首唐诗(七律或者五律)并说明起句和承句的写作手法的关系,同时说明起句和承句的情感关系
请及时完成作业!梧桐给你们送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清基础班 第八讲 作业;
找出两首唐诗(七律或者五律)并说明起句和承句的写作手法的关系,同时说明起句和承句的情感关系。  B组秋雨梧桐作业:
面式起句
【五律】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 起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  承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  转句】
白头搔更短,魂欲不胜簪。【尾联,合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 起句】笼统的介绍了国家破败了,满城很荒凉的样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  承句】是点出了作者正感伤时,看到鲜花也落泪。恨别听到鸟鸣也心惊胆寒。正是承接了起句中的“国破,草木深”。国都已经破败了,满城里呈现出的是草木横生荒凉的样子。那种“凄凉,破败”的情感在此承句中,都传递给了大家。
点式起句
           【  七律】
                     钱塘江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  起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  承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  转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  合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  起句】起句点明 时间,地点。孤山寺的北边,贾公亭的西面。春水上涨到和云连成一片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  承句】承接起句,点明早莺争着在向阳的树上栖息。不知谁家的燕子忙着春泥筑巢。齐头并进的阐述了作者迎接春天,春意盎然的喜悦情怀。把我们的情感一并带到了早春的氛围中。。
发表于 2011-7-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破浪 于 2011-7-8 06:31 编辑

B01-乘风破浪一清网校八讲作业面式起句: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杜甫【七律】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起句】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承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转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 合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起句】起句指出了全诗的主题,收复河

山以及自己当时的外在表现。“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承句】承

句又点出自己的当时的心情,“愁何在”和“喜欲狂”。以下几句也都是为这个主题服

务的。都是作者得到了官军收复国土的消息以后的欣喜之情。


点式起句: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七律】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首联 起句】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颔联 承句】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颈联 转句】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尾联 合句】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首联 起句】起句点出了汉寿城边子胥祠和楚

王古墓的荒凉。“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颔联 承句】承句也是描写了

也是写了当时看到的景物。本诗我觉得是作者以点带点的描写当时的景致,然后合成一

个整体的景致。


不当之处还请老师多指点。





发表于 2011-7-8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惊鸿一瞥作业:面式起句:山居秋暝【五律】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首联 起句】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颔联 承句】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颈联 转句】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尾联 合句】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首联 起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呈现了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颔联 承句】承接了起句,齐头并进,具体描绘了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诗人通过对如画景物的描绘,烘托了自己对纯净自然的生活,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点式起句;【五律】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   起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   承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   转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尾联   合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   起句】 起句具体写了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暗示了诗人欣喜的心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   承句】承句继续描绘田家的美好景致,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景美人悦,自然,恬淡,幸福的田园生活,在起句和承句中得到有效地烘托。
发表于 2011-7-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清基础班 第八讲 作业;
找出两首唐诗(七律或者五律)并说明起句和承句的写作手法的关系,同时说明起句和承句的情感关系
b组开心作业:
一·面试起句
五律·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  起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领联  乘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  转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  合句)  
“度远荆门外,来从楚国行”首联面试写法。乘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继续拓展景色。把读者带进无限的遐想。二·点式起句
七律·《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  起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领联  乘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颈联  转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  合句)首联点式写法,乘联景色与首联并肩行走。
发表于 2011-7-8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九龄: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首联,起句)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颌联,承句)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颈联,转句)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尾联,合句)
起句是点式,讲兰叶 桂华,承句具体到了兰 桂之品质上了,
起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承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首联,起句)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颌联,承句)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颈联,转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尾联,合句)
起句是点式,讲簪组累 南夷谪,承句具体到了农圃邻 山林客 ,起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承句描述自己的行径。
发表于 2011-7-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首联】起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颌联】承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颈联】转句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尾联】合句
起句为面式。望野西山,重兵防守。承句 乱世纷纷现在只有自己一人。转句 不免暗自伤怀,无力报效朝廷。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首联  起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颌联  承句】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颈联  转句】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尾联  合句】
首句为点式。月夜无眠,孤身一人,想起家中妻儿,心中感伤。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与家人团聚。
发表于 2011-7-8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清基础班 第八讲 作业;
找出两首唐诗(七律或者五律)并说明起句和承句的写作手法的关系,同时说明起句和承句的情感关系。  
《曲江二首》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边尽醉归。【首联  起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颌联  承句】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颈联  转句】
传吾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尾联  合句】
起句是点式,承句也是点式。起承句并列承句意义更进一步。起句用典衣来换酒,承句无衣可典,只好赊酒,更进深表达诗人年近古稀生活困苦穷困潦倒。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风雁行频。【首联  起句】
叶落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颌联  承句】
空园白露滴,孤望野僧邻。【颈联  转句】
寄卧郊扉久,何门至此身。【尾联  合句】
起句为为点式。承句为点式。起承句并列。起句写北雁南飞,承句写诗人看见雁归去,树叶飘落黯然神伤,自己何日回乡的忧愁心理!
发表于 2011-7-10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作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的起句和承句都是点式写法。
起句和承句的情感关系是齐头并进,一致的。起句和承句都是听到收复的好消息后,心情特别激动,承句是在起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的写激动心情的表现。《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此诗起句是面试写法,承句是点式写法。起句和承句的情感关系是齐头并进的,一致的。起句和承句都是写登楼看到春色,却引起伤感,不安定的局势。
发表于 2011-7-1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青古典诗词第八讲作业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赠别诗是老师讲的“寒山式”起句的五律。起句交代了时间,环境。苍山秋水的苍凉画卷依次展开。承句顺势而下,交代了人物,老者,细化了起句的景观。情感如流水般流畅。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这是一首“点式”起句的七律。起句直接描述塞外边关的情景,承句紧接起句,交代了时间--冬雪,顺承了起句的感情
发表于 2011-7-1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馨儿 于 2011-7-15 13:02 编辑

B05馨儿作业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起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承句: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起句以杏花托兴,把这份愁衬托得非常完美,承句把这种愁的因缘表达得很清楚,因为花越是鲜艳,越是觉得留不住的惆怅。




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起句: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承句: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发表于 2011-7-1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B05馨儿作业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起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承句: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起句以杏花托兴,把这份愁衬托得非常完美,承句把这种愁的因缘表达得很清楚,因为花越是鲜艳,越是觉得留不住的惆怅。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起句: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承句: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2 07:01 , Processed in 0.1122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