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6|回复: 0

[诗堂讲义] 柳三讲诗堂八期律绝班第二十讲 律诗的章法结构下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呢我们第二十讲 律诗的章法结构下篇
我们在讲解绝句章法结构下篇的时候,我们先讲了起承转合
大家还记的么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香菱学诗这一段,黛玉说,学诗无非是“起承转合”,可见起承转合的重要。
起承转合指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旧时作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起承转合”出自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平直是说起句可以简单些,写的平实点。春容是说,承句要弥补起句的不足。把事件的过程描写充实。转要变化是说,转句是诗的关键,如果说起句和承句是铺垫,那么转句是从铺垫进入到主题情感抒发的关键。合要渊水,这是说结句要深远。也就是说结句要有韵味。不能结的太直接。
我们通常把绝句的第一句称为起句,第二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多叫结句。把律诗的第一联叫起联,第二联叫承联,第三联叫转联,第四联叫合联。
起承转合是写诗的结构技巧之一,不是全部。写诗呢,有很多结构方式,起承转合只是其一。
我见过很多学院里,他们八讲就可以把诗词格律以及写作全部讲完。每讲90分钟,当时我很羡慕,认为或许有教诗词的捷径呢,于是我也去听了几节课。发现
原来学诗词没有捷径的,八讲讲完诗词基础加写作。这点太笼统了
说了几句题外话,我们书归正传。今天来详细的讲解一下律诗的章法结构
一、律诗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法
我们讨论了律诗的章法结构一、起承转合。讲了承要舒缓,转要突起,第一联起句,第二联在起句的同时承接,往往是把思维放开,第三联情思一收拢,第四联收尾,这是律诗的一种常用的布局手法,说了三种情况:

A、二联写景,三联抒情。这个要注意情景相生。
B、二联抒情,三联写景。这个要注意第三联写景多是在使用点染的修辞手法。
C、二三联同时写景或者抒情或者用事。这个要注意层层递进。
这些呢,都是我们过去讲过的律诗的中二联的写法。
我们现在归纳到了一类章法里,起承转合法
说明起承转合的运用是比较多的。这类章法,大家要牢牢掌握
同时我们还说了,律诗的第三联很重要,第三联不能弱,此联一弱,全诗都弱。那么今天我们就层层递进,再进一步探讨下层层递进这类手法,也是古人用的比较多的手法。就是说一层层递进,但是后一层要高过前一层这样的承转方式。千万不能层层衰减,如果是写景还要注意景物安排的先后顺序,千万不能任意安排景物。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作者:当代 奉旨填词柳三
昔曾仗剑五陵游,岁岁飘零志未酬。
万里河山行铁索,一江烟雨荡孤舟。
人情聚散风中絮,世事浮沉水上鸥。
白发清囊须纵酒,豪情犹待再从头。
起句用比兴的手法,中间两联都是承接“志未酬”三个字。从举步为艰,写到了人情冷暖,世事浮沉。要表达的意思是进一步深入了,“万里河山行铁索,一江烟雨荡孤舟。”这一联是说举步为艰,历尽坎坷,第三联深入了主题,主要是写人情冷暖,世事浮沉,结句用老骥伏枥的意思收笔,这个就是典型的层层递进。当然此类律诗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举例了。
我们来看第二种章法:
二、律诗的章法结构:分总法或总分法
1、分总法:前面都是分开铺垫,最后一联进行总结
分总法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情况,比如
【仲春郊外】
唐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首联、颔联、颈联分别列举春的各种景色,尾联以设问的形式做一总结,引人深思。
另一种情况,如

唐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作者在前面三联六句诗中例举各种泪水,最后以最悲凉莫过于青袍寒士陪送玉珂贵宦时所留下伤心的眼泪做结,写出了屈辱和无奈。
这里大家要记住:分总法可以这样理解,前面都是分开铺垫,最后一联进行总结。
这个和绝句的末句总结法类似。
2、总分法:因一时一事之所感,一气直下,除了题事只有一句或一联,其余均是以抒情为主。
要是说在分总法里还可以看到起承转合的影子,那么在总分法里就看不到起承转合的影子了
我们来看个例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的上句,作者交代了事件的原由,然后一气贯注,承而直下,任凭感情的奔放和驰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者总是因一时一事之所感,一气直下,除了题事只有一句或一联,其余均是以抒情为主。这种章法最难把握,非大手笔者不能为之,我们在运用时要特别注意感情的流转,否则发而难收,以致凌乱无头绪。
注意:起承转合和分总总分法是要求大家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的。其他章法,大家了解一下,随着写作水平逐渐提高,慢慢的就会用了。
大家谁知道蒙太奇是啥意思?@全体成员 可以回答的哦
A02:老猫
意识流
A08:冷月
构成
讲师:柳三(414125121)
蒙太奇:把不同空间和时间下的景物组合在一起
这原来是电影制作方面的术语。但是被我借鉴到了诗词当中来了
三、律诗的章法结构:蒙太奇
苏武庙
温廷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首第二联写的全是过去时的茫然中间两联都是在承接这两个字,成功的利用时间的转移来表达的,也可以这样理解,从实过度到虚,然后从虚过到实,最后虚实结合来收尾。
魂消一联为实写,第二联为虚写(因为写的是过去时)。第三联为由虚到实转换,第四联为虚实结合。
这诗呢就是把不同时间段里的场景融合到了一起,而过度自然。利用时空的转换,营造出诗的意境。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咏月
清 《红楼梦》之香菱作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是香菱学诗的第三首,也是比较成功的一首
大家看,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面写到了楼旁。一系列的组合画面,而这个组合画面是一副完整的画面。
虽然这诗中的画面,是不连贯的,但毫无违和感。这个就是利用空间的转换来营造意境的例子
四、律诗的章法结构:先情后景法
我们在来看首例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格律诗第四种章法结构这种手法和填词有些类似,先抒情后写景,这个抒情,是即景抒情,从看到雪泥上的鸿爪,发出一连串的感慨,然后回到现实里的景物里来,那么会有人问,我刚说了第三联很重要,那这首的第三联是否也重要呢?一样重要的。“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这句承接了前面的感慨,把感慨结合到了现实里的景物,试想下,老僧和新塔的对比,损坏的墙壁上和以前曾题的诗,不就是把前四句的感慨引入了现实里的景物了么
五、律诗的章法结构:虚实烘托法
此章法一般适合杂感类的律诗。因为感情的起伏不定、思虑迷茫,使得诗文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杂感】
清 王国维
侧身天地苦拘孪,姑射神人未可攀。
云若无心常淡淡,川若不竞岂潺潺。
驰怀敷水条山里,托意开元武德间。
终古诗人太无赖,苦求乐土向尘寰。
其间描述有虚有实,虚实交错,以虚虚实实的描摹,烘托自己的情感。
又如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
近代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中二联中,起句都是虚写,对句都是实写。虚实结合烘托气氛
无题
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我们来用李商隐的这首作为分析分析诗的虚实,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关键是这一句,很多人认为这个是描写梦醒后房间里的装饰,但是我比较认可的是这样的解释:这一联是写梦里的一些景物,虽然没有具体的人物描写,烛光照亮了半边绣有金翡翠的灯罩。兰麝芳香,殷殷浸过绣有芙蓉花的被褥。富丽豪华的生活,更反衬出心绪上的孤寂。金翡翠,指上面绣有翡翠的灯罩。绣芙蓉,指绣有芙蓉花的被褥。两者都是古代诗词中爱情的象征。
这种章法是从内容上来考虑的,因为行文的虚幻飘渺,很难寻出结构上承接转合的痕迹。此法须谨慎采用。
同时,我们也来讲下另一种章法结构,这种章法结构也不是按照常规的起承转合来写的
六、律诗的章法结构:一扬一抑:用一扬一抑,来构成情感节奏的起伏
例如
筹笔驿】
唐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这诗的详细的讲解一下
这首李商隐的【筹笔驿】第一联赞美的孔明,这个是扬。第二联贬低了,阿斗的投降。这个是抑。第五句承接了第一联,第六句承接了第二联。大家看下这首诗的手法很独特。还有,不一定非得是一个赞美一个贬低才叫一扬一抑,还可以在情感上的一起一落来使用这样的承转方式。再举个例子,插两句话,诗词的承转不一定都要一景一情,情景配合,所以这里讲的还是重在起伏波澜,避免光说情景。第二诗歌起承转合是大众化的说法,不是绝对的。
看看下面这首诗:、
七律《咏雪》  
作者:奉旨填词柳三
雪似人生易别离,人生似雪苦参差。
时随风袂舞千里,偶借梅梢栖一枝。
淡泊情怀倚天远,清高傲骨倩谁知?
都云自古春来晚,不道春归多路歧。
雪从下到化的过程是比较短暂的用来形容人生的别离,是可以的;雪的片数不一,各有各的名称“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参差原意思是长短不一,这里隐喻人生的起伏。
第二联承起句,表面上是写雪随风飘转千里,或者落在梅枝上。实际上形容人生的漂泊不定。虽有一枝可栖,但终归前途渺茫。这里参杂了人为了寻求某种理想或者抱负没能实现的感叹。
第五句承第一联,第六句承第二联。这时候还没有和雪分开。人生的偶栖一枝也不是随便栖的,用梅的高古或者是清高来形容雪和人的某种高标的情操。
第四联完全抛开了雪,实际上春不代表春天,是代表人理想实现或者抱负的实现。都说大器晚成,实际上人的理想的实现是重重困难的。这里既有失落也有慰藉。
七、律诗的章法结构:倒叙或插叙
以时间先后顺序颠倒的手法描写如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就是登高之后的眼前景。颔联在眼前景的基础上递进描写,增加了宏阔、悲壮、苍凉的气氛,已经不单单写景。简单交代了作者登高的目的和原因以及背景。最后总结,以心情来结尾。题目是登高,读者很容易明白前边是登以后的眼前景色,并不觉得这一上来就出现的景色是突兀的,到了颈联才泛泛地交代登高的原因背景,这种方式是颠倒过来的,这就增加了叙述过程的波澜,使得文章的结构跳荡、起伏。
插叙的手法,如
【与诸子登岘山】
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讲师:柳三(414125121)  21:25:53
首联先发感慨,但感慨的原因尚未交代。颔联才交代原因、人物。这个交代是插进来的。转联,却写眼前景色。实际是承接首联的感慨,补充感慨的原因的:“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结尾交代写作的目的,原来是怀古,怀的是羊公。
律诗的章法结构就这七大类。
总结一下,前两种 起承转合和总分分总。这两结构是要求大家必须掌握的
后面的五种呢,不要求必须掌握,但要知道。
留个练笔:用我们要求必须掌握的章法结构写一律诗。但是颔联或者颈联必须用“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下节课讲评。这个作为我们律诗学习的考核作业哦,希望大家都写
如果有旧作发上,不给点评的哦。
这次作业看似简单,但有难度的哦。
嵌句要嵌的自然,如果这一成句和全诗其他句子不 协调说明诗写的失败了哦。要注意这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17:54 , Processed in 0.0590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