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6|回复: 0

[诗堂讲义] 柳三讲诗堂八期律绝班第一讲基础三点、意境、赋比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柳三讲诗堂八期律绝班第一讲基础三点、意境、赋比兴
讲师:奉旨填词柳三


我们讲诗堂八期呢,大家看到了课程大纲。
1. 讲诗堂第一讲:基础三点、意境、赋比兴
2. 讲诗堂第二讲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
3. 讲诗堂第三讲:古典诗歌的章法卷一绝句篇(上篇)
4. 讲诗堂第四讲:古典诗歌的章法卷一绝句篇(中篇)
5. 讲诗堂第五讲:古典诗歌的章法卷-绝句篇(下篇)
6. 讲诗堂第六讲:情景相生(上篇)
7. 讲诗堂第七讲:情景相生(下篇)
8. 讲诗堂第八讲古典诗歌的题目和古典诗歌的修辞手法
9. 讲诗堂第九讲:含蓄九章
10. 讲诗堂第十讲:虚实
11. 讲诗堂第十一讲:奇谈绝句的写作
12. 讲诗堂第十二讲:一首成功的诗词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13. 讲诗堂第十三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上篇)
14. 讲诗堂第十四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中篇)
15. 讲诗堂第十五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下篇)
16. 讲诗堂第十六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下篇)
17. 讲诗堂第十七讲咏物诗词的写法
18. 讲诗堂第十八讲:贺铸学古人诗八法
19. 讲诗堂第十九讲:格律诗词中的重字问题
20. 讲诗堂第二十讲:典故上篇
21. 讲诗堂第二十一讲:典故下篇
22. 讲诗堂第二十二讲:古典诗歌写作的三个要素 (总结学诗九章)


也就是说,我们八期要讲22讲,至少要有22次练笔。有些写作上的内容,是通过讲评大家的练笔来讲解的。所以要求大家要积极的参加练笔。

我们讲课还是从诗词的写作技法讲起,然后讲诗词的写作手法,然后再讲诗词的写作章法。这里要分开来讲,先讲绝句后讲律诗。讲写作技法,表现手法,然后在讲章法。还会穿插讲诗词的修辞手法。这个是从宏观讲到微观。
或许课上比较枯燥,希望大家可以耐的住。


我们先来讲解三点要求

初学古典诗歌写作的写手,必须掌握的三点:
第一、要确定下来情感主题
第二、要使用合理的章法结构
第三、要写好关键句

这三点呢,其实是告诉大家写一首诗如何来谋篇的。这三点会是我们一直要讲的。一直会伴随着大家的写作,我们先来讲解一下这三点。

一首古典诗词的情感主题只有一个,诗词内所有的字句都是为这个主题而服务的。古典诗词和现代文体如小说、散文、记叙文等,行文方式不同。古典诗歌有其固定的章法结构。我们学习过绝句的章法,学习过律诗的章法,同时也学过中调小令的章法结构,用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写古典诗词的话,那就会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古典诗歌的主题必须唯一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一首古典诗歌里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只能有一个呢?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受本身篇幅所限,无法像现代诗歌一样,可以长篇大论。如果一首古典诗歌的情感主题有好多个,那么这诗准会写飘了,让读者很难把握。
但是现代诗歌不同,例如写秋天的现代诗歌呢,同时可以表达秋天的喜悦,秋天的悲伤,秋天的收获,秋天的思念。但是古典诗歌却不能这样表达。最多表达一种,例如秋天的喜悦之情。

例如: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那么我们想在这诗中表达出秋天对朋友的思念,感叹秋天的收获等等情感,纵然是刘禹锡重生,也无法做到哦。所以我们要记住,一首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只能有一种。

但是古人呢有时候会比较隐晦地将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另一不相关的事物来表达。例如李商隐,多喜欢写无题诗,明明是写爱情的一首诗,但是却表达出他感叹身世的情感。即使是这样,诗中的情绪还是一致的,要么是悲伤的情绪,要么是喜悦的,只是表达的内容是有所指代而已。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 说下采用合理的章法。

古典诗歌的写作时每个文体,如绝句律诗,它都有自己相对应的谋篇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章法。这点和现代诗歌、和散文诗、和记叙文等现代文体是不一样的。

例如绝句,七绝28个字,那么这28个字到底该如何写,有一定规则的。这个就是它的章法。古人将七绝28个字,比作天上的28宿,就是这个意思。采用合理的章法,才能更好的写出诗的韵味。

我们去年聚在沈阳,当时邀请了中国象棋国手崔岩老师一起参加了聚会。我十几年前曾向他学过象棋。下象棋呢,首先要学的是布局,学会了布局然后在学习其他。每个专业棋手的布局都是可圈可点的,换句话说不懂布局的棋手是永远都不会在正规比赛上获得好名次的。我们学诗也是一样,不懂章法,是写不出好的诗篇的。


关健句及关健句的位置

那么还有第三点。第三呢,要写好关键句。什么是关键句,关键句是一首诗词作品里最容易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也是最容易吸引读者眼球的句子。好比是一场电影里的高潮部分,如果关键句写不好,那么这诗就会流于平庸;如果电影的高潮部分没有演好,那么这部电影会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那么关键句在作品的哪个位置呢?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下:

1.绝句的关键句在第三四句,尤其是第四句;
2.律诗的关键句在颔联和颈联上,这两联之一;
3.词的关键句是在靠近结句或者就是结句的位置。


下面的时间我们先来介绍下意境。

我们学诗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汇----意境。那什么是意境呢?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提起意境,大家就会想起另一个词汇---意象。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样太书面化了,我们还是来看具体的诗例吧。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直至孤帆消失了,依然站立在江边,若有所思,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挚意。

赠别
唐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既然蜡烛有心,那就难免为多情所感,而主动加入惜别者的行列。于是,在作者眼里,他那彻夜流溢的烛泪,也就带有惜别的意味了。较之正面描写历任自己通宵垂泪,这样著笔自然更加迂曲有致。
作者用了一个典型的景物描写——蜡烛滴下来的烛泪,把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升华。
这些诗都是大家熟悉的,我们来看一首大家相对来说不熟悉的诗。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唐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写诗呢要学会用意象说话,就是说把我们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出来,切忌直接地说出。
所以毛主席与陈毅元帅通信中就诗词写作上有这样一段“------写诗词要多用形象思维,少用逻辑思维------”
也要正确地理解这样一段文字“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这里只是简单地讲了下什么叫意境。


下面我们来介绍古典诗歌的写作技法——赋比兴

古典诗歌写作技法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就三种写作技法---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现在成为诗词创作的写作方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如: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里就是用的赋的技法,这里就是描写,我们现代叫白描。

又如:
《再游玄都观》
唐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里也是用赋的写作技法。前两句是对眼前之景的描写,后两句是由景而产生的感叹。

用赋体写诗,是古典诗歌比较常用的手法,不仅仅使用与写诗,还使用于填词。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这里没有使用比兴手法,用的是赋的手法来描写的。我们讲赋比兴是古典诗词的写作技法,这举例是说明不仅仅是适用于写诗,同时还适用于填词。

宋 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些都是用赋体手法写的诗词。赋就是铺陈直叙,即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感叹,也可以写景。

比,比这里不仅仅是说比喻,因为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这里的比呢是一种写作手法。比是说把诗人要表达的抽象情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

一般在写诗中有两种表达手法:
第一通过恰当的比喻,把要表达的抽象情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出来。
《秋浦歌之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四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前两句说愁生白发,以白发之长,喻愁之长;后两句把镜中的白发比作秋霜。对镜触目惊心,为壮志未酬,人已衰老而感叹。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律的颔联、尾联都有比喻,尤其是颔联,比喻精美,把抽象的感情变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情真挚,意境含蕴。美妙传神的比喻,不仅使所咏事物形象鲜明,并能加强抒情气象,使所抒之情真切感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把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用桃花潭水深来表达出来,说水纵然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

这里要说下,李白是唐代的诗仙,但是李白的诗尤其是描写山水的作品,千万别信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写到,天台一万八千丈。后来呢明清时候有人读了,根据诗呢,跑到了天姥山,发现这山才二三十米高,于是大呼上当。
说这个是玩笑,同时也要说明事物可以在文学作品中进行加工。

比的手法不仅仅使用在诗里,还使用在词里。因为我们讲的赋比兴是古典诗歌的写作技法,当然包括词了。例如,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的第二种呢,用景物来抒发主题情感,但是不使用比喻比拟的手法。一般运用在绝句中,绝句前两句叙事或者抒情,那么后两句写景,这个时候的景物描写其实就是情感抒发的延续。这个延续是把抒发的情感具体化了。例如我们刚才举过的一个例子: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又如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

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这样的技法,绝句中运用的最多。记得少年时期看过一本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其中呢有这样一个桥段。

说陈家洛在江南偶遇到了微服出游的乾隆,两人一见如故。乾隆索求一首诗,让陈家洛题写扇面上。
携书弹剑走黄沙,瀚海天山处处家。
大漠西风飞翠羽,江南八月看桂花。
我们这里不讨论诗词的格律,因为金庸先生不精通格律。我们只看诗的写作技法。
诗中的后两句虽然是在写景,其实是在借景抒情。这个时候大家要问了,怎么感觉这种方法和赋体一样呀。其实我们要学习的是古典诗歌的写作技法,而不是去区分这技法归与哪一种。同样的写景句,放在诗中不同的位置,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们会在讲解章法的时候详细讲解。
另外,大家或许都看《书剑恩仇录》这书,但是对陈家洛的母亲或许不了解。陈家洛的母亲叫徐灿,有中国古代第二才女的美称,第一才女是李清照。陈家洛是金庸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徐灿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才女。

赋法容易产生平直散芜的毛病。所谓“平”,就是平板、单调;“直”就是一览无余,缺少蕴藉和含蓄;“散”,就是散漫,形象不集中、不鲜明,感情不能一气贯通;“芜”就是芜杂,内容不精炼。
所以,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又主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赋、比、兴三法兼用为好。所以说诗中有赋有比,很正常的。


我们来看下兴。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兴,就是起,是诗的开端,是最初触发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说白了就是触景生情,因景生情。
例如 诗经 国风里最出名的一首
《国风•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前两句就是兴,诗人触景生情,因物起兴。由一对睢鸠在河中小洲上相对鸣叫作为开头,引起所要吟咏的下文。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先言的“他物”,即起兴的形象,也就是最初触发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起点。

我们来看下兴的技法用在律诗中的例子: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里的文章和老病是什么类型的词组呢?@B10:夏荷 @A06:无心 @A05:雨霏霏 @A03:无得无失 可以回答的哈 @A04:枕霞待月 @A09:荷露清香
@副班:安琪 安琪来回答一下,颈联里的文章和老病是什么类型的词组呢?
这两都是并列词组。
文章在古代指的是诗文和文章,老病指的是衰老和疾病。和现在的意思不同。这诗呢,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前四句起兴,颈联忽转,即景生情。前两联起到造境的作用。也是抒情的联想点。
现在有些词汇和古代意思诗不一样的了。最常见的是妻子,古代说妻子诗指老婆和孩子,现在说妻子就单单指的是老婆。
词组结构有四种,并列,动宾,主谓等。学对联和律诗必须要了解的哈。我们再来看一首例子

牧牛图诗
明 黄荣
江草青青江水流,臥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前两句就是起兴,后两句根据这两句而展开的抒情。和其他作品来说,区别是在于抒发的情感和前两句的景,不统一。这个主要是看第三句,作者是如何转的。
不管是因景还是触景生情,那么这个景物的描写都是在为要抒发的主题情感而服务的。绝对不能情景分离。我们要注意这点。诗中的景和情的关系,景是为抒情而做的铺垫,两者密不可分。
前面我们讲的意境,也就是诗的内涵,说白了就是我们写诗人的想象力,表现力。通过诗人的对事物特有的敏锐观察力,通过想象力来把对事物的观察写出常人所不能的感受。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留一个练笔作业。要求下周五前完成,周五我们来讲评。
以送别为题,限韵一东。
要求是新作才可以交作业的。而且这次作业很重要,是 我根据作业,来了解大家各自的水平,从而来衡量以后的课程如何安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17:42 , Processed in 0.0701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