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0|回复: 0

八期基础班第十五讲讲解古典诗歌的写作--起承转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一青八期基础班第十五讲讲解古典诗歌的写作--起承转合

讲师:奉旨填词柳三


  今天我们来讲解下古典诗歌的写作--起承转合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香菱学诗这一段,黛玉说,学诗无非是“起承转合”,可见起承转合的重要。不懂这就不算是写诗。
那么什么是起承转合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
我们通常把绝句的第一句称为起句,第二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合句,多叫结句。把律诗的第一联叫起联,第二联叫承联,第三联叫转联,第四联叫合联。
起承转合指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旧时作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起承转合”出自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平直是说起句可以简单些,写的平实点。
春容是说,承句要弥补起句的不足。把事件的过程描写充实.
转要变化是说,转句是诗的关键,如果说起句和承句是铺垫,那么转句是从铺垫进入到主题情感抒发的关键。
合要渊水,这是说结句要深远。也就是说结句要有韵味。不能结的太直接。
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下,如何起句,如何承句,如何转句,如何结句。起句,有很多种方式,有明起,暗起,兴起,陪起等等,
杨载的《诗法家数》云;“起句先须阔占地步,然后六句若有本之泉,源源而来矣。地步一狭,譬犹无根之潦,可立而竭也”。意思是说,起句要全面,既奠定了全篇的情感基调,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种方式,起句全面,一般的表现方式有以景语起句。

例如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我们看下这个起句:这起句都包含了什么信息给读者啊?玉露伤枫树,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枫树叶,那么说明是秋天,地点;巫山巫峡附近。气萧森;气氛沉闷苍凉。
【从起句这些信息里面,我们看出,起句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还有笼罩全诗的氛围(气氛),既然起句气氛萧森了,后面就不能写开心快乐的事。我们看后文就知道,“萧森”一直笼罩整首诗。
用景语起句,可以写的笼统全面,也可以抓住细节或者说是着眼于局部,但是共同一点是,要在起句上奠定全篇的情感主题。这就是说,诗中的景物描写不是任意描写的,景物要和抒发的情感相辅相成。

  那么起句到底有几种手法呢?下面呢,我们来详细的讲解一下。
起句分为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

一:明起---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
如王勃的【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题为【九日】,而下笔即直接将题面写出,此法最便于初学。

二:暗起—-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
如黄巢【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为【菊】,然却不直接道出,只暗中点出题意。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

三:陪起—-借他事物引出本题,如王维【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首句不言【相思】,而言「红豆春发」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

四: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如钱起【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题为「送归」,而作者却从来处着笔,以引出本题,此种起法,即称之为「反起」。

五:引起—--不先说题目,由眼中所见景物,引出正意。
如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题为【客至】,却先以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以引出题面也,此法与陪起相类似。

六:兴起—--心中怀想引出题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
如明高启【梅花】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起句的方式很多,这六种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我们初学写诗必须了解的。下面我们来简单的讲解一下如何承句。承句的意思就是补起句的不足。也就是说承句必须和起句紧密联系的。不可脱节。
这点在律诗里体现的很清楚。但是在绝句中,又有所不同,我们来简单的说一下。

A、承句和起句并列。
例如,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个时候,起句和承句属于并列出现,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起句和承句以互文的形式出现.我们先来讲下什么叫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又例如
七绝 初春随感
塞北风寒雪未匀,江南水暖嫩芽新。
蓝桥折柳声声问,可忆深闺月下人?
起承句互文,点题初春我们来看下承句和起句以并列形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使用互文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 起承句都在描写同一类事物
例如都在写景,或者都在感叹
刚才的杜甫的绝句就是都在写景

那么我们来看下另一个例子
荣枯聚散有谁知?富贵繁华能几时?
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残莫怨燕归迟。

B、承句弥补起句的不足,也有两种方式
第一直接进行补充,要求承接要紧密
例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个时候承句就是在起句的基础上继续描写也就是弥补了起句的不足,因为诗句受字数限制,不可能一句中表达很多的意思。

下面我们来看下直接承接起句的例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这就是继续描写,弥补起句描写上的不足。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虽然口音没改,但已经两鬓苍苍。这就是继续描写,弥补起句叙述上的不足。
第二种方式呢是间接的进行补充,要求承句承接起句的时候舒缓。一般情况下,承句这个时候是在造境,为营造氛围而进行铺垫。 又或者直接承接起句。
例如
且将情思寄瑶琴,花吐清香月拂襟。
一点诗心悄相问,当垆可愿效文君?
花吐清香月拂襟。这句就是在造境。
在律诗里,承句要和起句相互承接,弥补起句的不足。二者不可分开,必须承接紧密。

例如
七律 岁末感怀  作者:浅斟低唱
当时惯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复薄情。
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
飘零兴味随年尽,苦楚相思逐日惊。
梦里盈盈堪寄与,却书别事不关盟。
大家看下第二联,就是在写景,“一盏昏黄扶我影,三千风月是君城。”这个是承接多情复薄情而来,上句写我处的凄清之情,下句呢写的是对方处的一个场景。两处场景成鲜明对比。

又如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就是很好的起。它承接题目说话,先交代作者游览的地方是“孤山寺北,贾亭西”,这些都是钱塘湖的具体风景名胜,而且继续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这样一个很自然美好的画面。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讲一下转句,

  转的技法有四种

一: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写题面,故第三句即从「潜入夜」进一层着笔,转为以不觉中感知,谓之进一层转法。
二:退一步转法——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却下」二字既能呼应上文之「生白露、侵罗袜」,又能照顾下文「玲珑望秋月」句,此退一步转法之例。
三:反转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如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题目本意为喜会故人,而于「欢笑情如旧」中,却感叹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由喜转悲矣。

又如贾至【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起承「草青柳黄,有色有香」,乐趣丛生。而转句忽言有愁,是全反上文之意,即为反转法。
四: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如杜甫之【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诗题旨在一「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兄弟,即为扩转法。

下面我们来讲解如何结句。
“一篇之妙,在于落句”绝句中的第四句、律句中的尾联和词的结句,又称短句、落句。往往是诗词高潮式的终结和感情的升华,欲如高山放石,一去不回,关乎全篇诗词的成败。有一个好的结尾,使作品整体形象更加完美,是成功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诗词中起、承、转、合“四柱”中的“合”,以及诗之“风头、猪肚、豹尾”三大要术的最后组成部分。

  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一、描写结尾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小园不值》
         
  简单的讲下这诗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说句题外话,红杏出墙就出自这诗。但是原意和现代的意思不一样了。描写结尾,通常会对景物特征作主题的深化,贵在意犹未尽,使人读起来回味无穷。

二、行为结尾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会饮》
定赋 新橘颂,石壁勒华章。(刘征《水调歌头·访屈子祠》)
离乡纵使乡音改,翁媪犹能唤乳名。(星汉《回乡偶书》)
行为结尾,依旧不忘用词的精炼和细节的描写,对深化创作主旨,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抒情结尾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雪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山中无纸留诗句,剪取松梢一片云。(刘征《别落鹤山》)
抒情结尾使有下的文字,延续形象思维的表述,有时可以表达尺幅千里的画卷。

四、设问结尾、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大成《州桥》)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无名《暗香》)
飞将部从千百万,无言白骨可封侯。(星汉《谒李广墓》)
设问呢是一种修辞手法,

我们来一首诗来具体讲下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诗的翻译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陈后主是隋朝之前的南朝宋齐梁陈,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七年。
当时相传陈后主特宠一个叫张丽华的妃子。
当时有一曲比较出名,玉树后庭花。
很多人会把这个陈后主和李后主弄混了,这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同一个时代。
设问结句,大都采用自问自答,或明知无人回答,依然要问,情真凄切,令人不忍卒读。

五、警策结尾
今来县宰加朱绂,(fu),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再经胡县城》)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
倩谁将史笔彩笺,书此千秋功业!(袁行霈《东风第一枝》)
警策之语,用于结尾不同于平庸口号句式,要求形象大于思维,意蕴富于哲理。

六、感喟结尾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玄都观桃树》)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何当先睹鸿文快,拭目相期又几春。(袁行霈《柬行云兄》)
感喟(kui)结句,感之叹之,如著名的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结句之妙,最能使人感到有“言虽近却意无穷,余味犹存。”的感觉。大凡优秀的“豹尾”,读之如“余音绕梁”,吟之觉“颊齿漫盈香”。

以上是关于起承转合的讲解。下面我们来用具体的例诗再来讲解一下。

先以一个五绝为例: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整篇一句一句地看,并无好句,但却是一好篇。
采用了倒叙手法,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原因。
为什么要打?因为它在啼。为什么不让它啼?因为它惊醒了我的梦。惊醒梦有什么要紧的?因为它中断了我的美梦!
噢,原来是梦境中有可能到辽西会见征战的丈夫,连梦也不让我做完,你说不该打吗?
儿,唐韵有发仄声的。平水韵是后来的。唐韵跟平水韵已经有不少差别了。
儿,唐韵有发平仄双声的。平水韵是后来的。唐韵跟平水韵已经有不少差别了。 平水韵是宋代的韵书,儿在宋代为平声了哈。平
律、绝是唐慢慢成熟的。所以要注重谋篇,提笔写时,先要有个构思。
后来人们总结出了所谓的章法:起承转合。起可平一些,承要春容,转要突起,结要韵味无穷。

我们再来看一首例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承句呢,继续描写了柳树的形态“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转,是根据绿丝绦来的,根据这产生了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   
  第四句合句,也就是结句。根据转句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回答,“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细看这首的起承转合。
起,自然。
承,进一步描写。
转,用了一个问句。
合,让人耳目一新。
再来看首例诗

回乡偶书二首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第一句简单的叙述年轻时候离开家乡,第二句承句,补充了第一句要写的内容,“口音虽然没有改变,但是人却老却了”。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大家听过这一词汇么“背面敷粉”?是指不用全力对作品所描写的事物作正面刻画,而是着力去写与其特征相反或相对的其他事物,互相映衬对照,从而使这一事物的特征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我们再来看首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总结下:
起承转合。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多读前人作品,细品而领悟。
起,可平一点;承,要紧一点;转,要奇一点;合,要新一点(出人意料,有新意等等)。
我们是基础班,主要是学习基础。至于写作呢,只是浅谈,写作可不是十几讲可以讲清楚的。古典诗歌写作,要先学写诗的技法,然后学表现手法。
再学习章法,还要学习修辞手法等等,所以呢,基础学习呢,只是学习格律。也就是规则。学习规则后,简单的了解一下写作。

下节课我们要将所学习过的格律,再重新的回顾一下。再讲解一下拗救。
这节课呢,我们原则上是不留作业的。但是我想了一下,还是留一个吧,

留一首绝句的作业:七绝一东韵。题目是夏夜。下节课讲评后,在讲解下拗救。

  如果大家还想继续跟我学习古典诗歌写作,可以报名加入讲诗堂八期。
这里要先说一下,讲诗堂诗收费的学堂。
收费不高,一年时间。40多讲课,总学费880元每人。
原先我们讲诗堂的收费标准是每人1500的,但是考虑到收费太高,会让很多想学诗歌写作的诗友,望而却步,所以今年降低了收费的标准。

柳三讲诗堂第八期律绝班即日起正式开始招生

招生群号 705347460,现就相关事宜说明如下:
1 、本群性质:本群为收费教学群。学费为 880元/人 ,每周一节课。加群前先加柳三老师 QQ414125121,缴费方式微信 414125121 或者支付宝 15852489695,缴费后可入群学习。
2 、招生对象:本群为提高班,因此只招收有一定诗词基础的学员(至少要懂诗词格律)。
3、办学宗旨及特色:弘扬国学,因材施教。授课以理论知识与作业点评相结合为原则,全部课时均由柳三先生亲自讲课和讲评;
4、开课时间8月30日(周五),以后每周五晚八点半准时开课;
5、课程为22节理论课时和20节讲评课时,总计42课时,约一年时间,请报名学员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6、相关要求: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本群要求学员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学员因违纪或其它原因退学,学费恕不退还。望周知!

课程安排如下:
1. 讲诗堂第一讲:基础三点、意境、赋比兴
2. 讲诗堂第二讲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
3. 讲诗堂第三讲:古典诗歌的章法卷一绝句篇(上篇)
4. 讲诗堂第四讲:古典诗歌的章法卷一绝句篇(中篇)
5. 讲诗堂第五讲:古典诗歌的章法卷-绝句篇(下篇)
6. 讲诗堂第六讲:情景相生(上篇)
7. 讲诗堂第七讲:情景相生(下篇)
8. 讲诗堂第八讲古典诗歌的题目和古典诗歌的修辞手法
9. 讲诗堂第九讲:含蓄九章
10. 讲诗堂第十讲:虚实
11. 讲诗堂第十一讲:奇谈绝句的写作
12. 讲诗堂第十二讲:一首成功的诗词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13. 讲诗堂第十三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上篇)
14. 讲诗堂第十四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中篇)
15. 讲诗堂第十五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下篇)
16. 讲诗堂第十六讲:律诗的章法结构(下篇)
17. 讲诗堂第十七讲咏物诗词的写法
18. 讲诗堂第十八讲:贺铸学古人诗八法
19. 讲诗堂第十九讲:格律诗词中的重字问题
20. 讲诗堂第二十讲:典故上篇
21. 讲诗堂第二十一讲:典故下篇
22. 讲诗堂第二十二讲:古典诗歌写作的三个要素 (总结学诗九章)

  如果家庭困难的学员,可以和云翾说,可以免费的哈。
  欢迎诗词爱好者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3:36 , Processed in 0.1098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