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7|回复: 0

华夏一青八期基础班第十一讲一诗三读与化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一青八期基础班第十一讲一诗三读与化用

讲师:奉旨填词柳三

五绝赏析
     昔日应朋友之邀请,在唐诗五言绝句中找出五首,个人认为比较好的诗来,写个赏析。他说这样有利于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一首  王维的 山中送别。这首是我小时背古诗的第一首,所以印象比较深。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赏析:以草而喻离别,化自《楚辞 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首送别诗与别诗不同处在与他并没有描写依依不舍的分别场面而是别出心裁的选取了别后的一个场面。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来,送别友人后,作者回到家中轻关柴门。虽然平淡如白话,却字里行间的隐含着汹涌的情感。后两句则是作者的联想,明年春草绿的时候,友人会不会归来。以上是唐宋诗赏析里的。
  从诗的结构上看,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前两句实写平淡中出奇,后两句虚写则是余味无穷。记的三变的那首雨霖铃和这个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词上片实写送别的场面,注重与渲染;下片虚写想分别后的情景。看这首诗的前两句没有写离别的场面而是写送别后回到家。暮点名了时间也渲染了气氛,以为从古人较多的诗中可以看出夕阳西下,暮色袭来的时候最容易使人凭添几多愁肠。后两句则化楚辞里的句子,一个绿字却是意象飞动,记的王安石也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也是形象生动的。这两句主要是以景语成文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深情。
唐诗的特点就是“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这首诗从作者的取景上,修辞上都不同与其他的送别诗。所以值得思考的是,现在网络上好多人多说炼字,炼句;而往往把工夫下在了这方面,忽略了一个认识,“某一句的精彩或者某个字的用法的独特,如果整首诗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一首诗的情况下那么你那精彩的一句也只能是一句话而已”。另值得思考的是现在网络中好多写手有这样的一个通病,遇到一首诗看这么一眼就开始了所谓的点评。如果这首诗给不知道是古诗的人来点评的话,估计砖头会很大的哦。

第二首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很多的书上的话,不引用了。只把个人的意见表达出来。这是一首表达羁旅之作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特点就是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有两点值得说明第一句平平仄平仄,这个是律的变格,不算出律的;另最后一句的月是指江中的月影。古来些愁的比较多,个人认为这首写的愁最大,试看:李白写愁“古来愁似东流水”,李易安则云“载不动,许多愁”而西厢记里的句子偶忘了,他则愁形容的很大,所马儿都驮不动哈。李白呢,把愁放到了水里,和流水一般的长;易安呢把愁从水里捞出来,放在船上,并且还说载不动;董在西厢记里,又把愁从船上搬到了马上呵呵, 我认为他们写的都如这首大。再看这首,前两句只是点名时间地点,一个暮字和前面那首一样的效果不多说了。后两句把愁溶入到了所描写的景物里了。低和旷 这两个字是说,原野空阔极目望去天边的地平线比树还低,后一句的一个近字比较好啊,原野空旷,诗人的愁思充满了整个空间;而就在这个时候呢,他发现了原来月亮(指江中月亮的影子)离他是那么的近。诗到这里是写完了,但人的情感没有结束,个中滋味需个人体会。

第三首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赏析:绿红新小等字很形象。具体的赏析大家还是看书吧。个人认为这首诗成功的地方在于他捕捉了杀那间的灵感,信手一挥而就。从第一写酒,然后在写火炉,然后渲染到了天欲雪最后一句问句收尾余味无穷。可以说这首诗绝对是“妙手偶得”
第四首  八阵图  老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赏析:以二十字,四句三转,层层深入的手法来写怀古诗,说明老杜才高哦,非常人可比。第三句三仄尾需要提醒下,也是律的一个变格。现在好多人把这个当为出律是不对的,五言中平平仄仄仄,和七言里的仄仄平平仄仄仄是允许的。第一句写孔明功绩未出隆中就预言了三分天下,转到名成八阵图,然后转到石不转,然后转道失吞吴。怀古抒情融为一体,使人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感叹。

第五首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第一句五连仄,第二句平平平仄平,也是律的一种变格。七言里也有,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个不算出律的哦。发现好多人对五言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理解,那对七言出现这种情况长说出律。李的诗多是喜欢用典故,比较晦涩。但这首不同,这首的语言平白易懂。虽然有人曾牵强附会的说最后两句是隐喻唐代快灭亡了,这是不对的。这首诗是作者捕捉到了一瞬间的感受,用浅白的文字叙述出来的。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样的文字写出来的情感是岁月的沉淀。其实也说明了,诗的好坏并不是非的用优美词句,多么好的修辞手法,而是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只有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才是好诗。

总结下:
一、    古典诗词贵在成篇,先成篇然后才能去谈其他的,例如修辞,炼字等。所以说成篇是基础。
二、    古典诗歌里的意象具有延续性的,所以说一味的生造词汇是错误的,不可以叫出新。
三、    诗贵浑涵。

  蛇足: 唐诗的特点就是“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唐诗叙事说理都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唐诗是以韵胜,故浑雅而酝籍空灵”
               
一诗三读  我曾说过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首先就是增加一定的阅读量。下面将介绍如何去阅读古典诗歌。
一诗三读:首先要抛开个人喜好去读
一读:首先要分清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熟悉诗中的典故,了解古典诗歌里的意象。熟悉如何遵循平仄而应用词汇;记住一些韵部里的韵字,记住一些入声字。要了解到这篇作品的中心是什么。     这个有利与新手去积累词汇和运用词汇。 这个是帮助大家积累词汇,积累韵部里的韵字,还有记住入声字的方法 。同样也是增加古典诗歌积累的过程 。
二读:看作者运用的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表达的效果如何。积累一些写作手法和词汇;增加对语感节奏的练习。     这个有助大家增加写作手法,如修辞,炼字等
这一读,最好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来读。这样能分析出来我们和古人有什么样的区别。要客观的分析古人作品中的优缺点。     这个是以写作的眼光去读古人的作品,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因为我们和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大家接受的背景文化也不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些词汇已经化学了. 所以要求大家必须结合古人所处的时代来读作品,理解作品 。比如,天涯何处无芳草.本身字面的意思就是说春天即将远去,还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也只是形容春意怏然,这样的词汇和句子到了现代都已经化学了。
三读:如果同一题材,你来写会如何?如何去临摹古人的作品,如何去化用古人的句子,如何去沿用古人诗里的意象来自己练习写作。这个不是去临摹古人的诗,是学习借鉴其手法,技巧等。
好比是学习书法,多是从描红开始,那么初学者也多是从临摹开始,但是要注意要知道该如何去临摹,不然就成了抄袭或者仿写了哦。
  这个一定要区别抄袭,仿写,临摹和化用的区别 临摹值得提倡,这个不是叫大家抄袭。是叫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和古人同一题材。因为不同角度写同一题材,结果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个鸡蛋。
四、    关于化用
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下面我们介绍临摹的几个例子
1、原句借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改一二字。
毛泽东在1929年10月所写的《采桑子重阳》里,有“人生易老天难老”之句。是从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转化而来的。到1949年4月,毛泽东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直接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全诗如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便用得较好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上片讲他们在耒阳道中相遇时的情景,耒阳属衡州,正在湘水之旁,故借用梁柳浑《江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的成句作结,意境、字面都很吻合;下片讲他们都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借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纨袴 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成句煞尾,十分贴切。
以上例子很多,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本是五代翁宏诗中的句子,但是晏几道用在了临江仙中;还有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本是湘灵鼓瑟中的句子,分别被宋代两大词人所借用。一个是秦观的临江仙,腾宗谅的临江仙。
2、改字借用:既能保存原句精神,又能适应词句格律,较一字不改地袭用方便得多。例如:周邦彦《瑞龙吟》:“前度刘郎重到”,改字借用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句;
张元干《贺新郎》:“十年一梦扬州路”,改字借用唐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句;辛弃疾《水调歌头》( 醉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改字借用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等等。
3、套用:与借用稍有不同。它是套取或活用前人的成句而改变句法、变换字面,结果与原句差异明显,乍看起来似乎是词人的创作。例如:周邦彦《应天长》“观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显然是套用唐韩翊《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句。辛弃疾《太常引》“斫去桂婆娑,人道清光更多”,套用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
  这里我们插播下,什么叫抄袭,什么叫临摹,什么叫化用,什么叫偶和 。抄袭,这个大家都了解。     临摹,就是仿写,这个是刚学写古典诗歌新手的必经阶段。临摹可以让大家熟悉语感,但是不能全篇临摹,即使临摹的多好,都是不成功的作品.赝品就是赝品。刚才我们讲的不仅仅是仿写,而是化用的三种方式。
化用,是允许的。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是化李白 的把酒问月里的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谢庄的月赋里的一句,隔千里兮共明月。
古人这样化用别人句子是比较多的现象。 我们刚才讲的化用,只是化用前人的句子,还有就是化用或者说是借鉴古人的句法 。比如,红楼梦里的秋窗风雨词,就是化用或者是借鉴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化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脱胎换骨,点石成金”关于如何做到““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会在以后的写作课中重点介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3 02:56 , Processed in 0.0556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