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58|回复: 1

以诗境空阔,衬身世孤微 ——杜诗的反衬手法 远山回声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杜晚年所作《登岳阳楼》,诸家皆赞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能状洞庭之阔景,而对作者写此阔景的用意却未能顾及。如,蔡绦《金玉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如‘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四望疑无路,中流忽有山’,‘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皆见称于世。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1] 这是从写景壮阔的角度赞许之。唐庚《子西文录》说:“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2] 也是赞其写景闳放。黄鹤说:“一诗之中,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3] 张谦宜《絸斋诗说》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字写尽湖势,气象甚大。”[4] 今人论及此联,大抵因循这种见解。
老杜此联仅以状景类物取胜吗?通观全诗,可知它是一首登临感怀之作,是一首抒情诗,抒写个人身世之叹和家国之忧,而不是景物诗。抒情诗中的景物描写实质上是抒情的一种方式,景物是情感的一种包蕴,一种载体。成功的抒情诗决无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景物描写。作诗者总是围绕所抒情感而布景,解诗者亦须根据一篇之情感去触摸诗中之景,方能得其真味,不负作者一番苦心经营。体会此联所写洞庭之特征,一是空阔广远,一是动荡不定。这两种特征与作者所抒感情内容是暗相关合的,即以动荡不定的湖水关合尾联的忧国家时局之动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而以空阔广远的湖水关合颈联的叹身世之孤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身世孤微之感是杜甫后半生的心境特征。盖于肃宗朝任左拾遗时因疏救房琯而招致仕途失意之后,辗转飘泊,浪迹四方,“致君尧舜上”的远大志向与饥寒委顿之身构成巨大反差;而他一向是以十三世祖杜预的功名事业为榜样,怀着极大的政治热情关心朝政和国事的,这是他产生身世孤微之感的第一个原因。其二,他一向以祖父杜审言在初唐诗坛上的威望而自傲,他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邱师兄》),并立志继承这一传统,他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他刻苦学诗,造诣精深,“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诗应有神助”(《游修觉寺》),这些言论说明他十分清楚自己在当时诗坛的重要地位。但是,他的诗却遭到难以想象的冷遇,在他生活的几十年间,社会上相继有几本诗选问世,却连一首都未被选入,晚年曾作诗悲叹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仕途寂寞,诗坛无名,二者苦违平生之愿,他感到在这茫茫人世间,自己渺小孤微得很。为了把这种感受强烈地表达出来,他采用反衬的艺术手法,把自身放在空阔无垠的宇宙间,构成宇宙之广与一己之微的极度反差。“吴楚东南坼”与“老病有孤舟”,景与情的内在联系正在于此。黄生不理解个中奥妙,提出疑议说:“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5] 可见老杜文心尚未人人能知。
这种以空阔显孤微的艺术手法并非杜甫首创,却是为他在作品中反复使用的。被杜甫称誉为“名与日月悬”(《陈拾遗故宅》)的陈子昂,在遭到武攸宜贬斥为军曹之后,登临幽州台,吟出千古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即是以时空的绵长、广阔,反衬出作者壮志落空而偃蹇孤微的身世。杜甫使用这种手法,最早当推及困居长安的时候。在此之前,那壮志满怀、平视生途的漫游岁月里,他眼前的天地是小的,而自身是大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房兵曹胡马》)虽是咏马,亦为诗人自咏。“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临邑舍弟书至》)身倚天边掣巨鳌,诗人自拟的巨大形象可想而知。步入长安以后,生活困顿,仕途无望,他感到了自己的孤微。诗中的他变小了,而天地开始变大。且看这个时期他对自身的描绘:
飘荡云天阔,沉埋日月奔。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在广阔的云天之下,自身的孤微身影流离不定。
          江湖飘短褐,霜雪满飞蓬。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江湖”之大,有力地反衬出“短褐”(代指自身)之微。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乐游园歌》
以苍茫的天地衬孤微的自身,愈见感慨之深重。
在以后遭受贬斥、弃官飘泊的岁月里,他的诗中频繁出现苍天大地中自己孤微的身影。如: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发秦州》
巨大的乾坤里,是诗人踽踽而行的微影。
          乾坤虽宽大,所适装囊空。
                      ——《赠苏四徯》
天地虽说宽大,可以到处飘泊,但随身而行的总是一个空空的行囊。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其七
江湖汗漫无际,愈发显得“一渔翁”(作者自谓)之微小。这使人想起其后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意境及反衬手法均从杜诗中来。
           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江湖之大反衬出白发诗人形影之微。
           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三
身世之事,唯一的收获竟是一双蓬鬓;天地之大,唯一的财产便是一间草亭。在天地的反衬下,愈见草堂之小,自身之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江汉》
将“一腐儒”(作者自谓)置于广阔的“乾坤”里,其形何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落木”而曰“无边”,“ 长江”而曰“不尽”,极度拓展江天秋境,有力地衬托出暮年多病客居之身的孤微。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野望》
“海内”之大,“天涯”之远,与“一身”之微,反差亦十分强烈。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白帝城最高楼》
前两句分别向东、西两方拓境,东望,可见扶桑(传说为日出之处)的西枝指向瞿唐峡谷;西望,可见西域沙漠上的细水向东流入长江。“扶桑”“弱水”云云,自非目力所及,其所以如是说,意在突出空间的广远,从而把白发杖藜的作者反衬得微乎其微。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
                            ——《衡州送李大夫之广州》
赵次公解此二句为:“我身于日月之下,如笼中之鸟局而不伸;于天地之中,如水上之萍浮而不定。”[6] 解义基本正确,但“日月”之于“笼中鸟”、“ 乾坤”之于“水上萍”,也含有以巨衬微的作意。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东北”、“西南”、“风尘”、“天地”,如此广漠的空间里是诗人一点支离、漂泊的身影。
            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
            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
                            ——《光禄坂行》
“千山万山”,铺写出辽阔的空间,反衬出作者的孤影之微。
            万里清江上,三峰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畏人》
“小筑”,即成都西郊草堂,将其放在“万里清江” 、“三峰落日”的大背景下,愈发显得低小可怜。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旅夜书怀》最为称著。此诗通篇慨叹身世之微,间用正衬、反衬、比兴等多种手法,主题鲜明突出。诗云:远山回声(972468943) 21:46:05
           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直陈身世之慨:“名岂文章著”,意谓人的名望并非由文章而得,文章再好也不能使人成名,成名要靠别的东西。这是愤世之语,是针对自己冷遇于诗坛的情况讲的。“官应老病休”,是牢骚话,他的“休官”非因“老病”,实由肃宗排斥、而自己又不甘蒙受屈辱所至。他自行解除华州司功的官职,其原因在《秦州杂诗》中说得很清楚:“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在一个天生“圣明”的皇帝眼中,他这个“野老”是无知的。于是,他离开了仕途而走向山野。此联慨叹文坛无名,仕途寂寞,乃一篇之眼。其馀三联写景,与作者的身世之叹密相融合。首联从细处落笔,写眼前身边的小景,“细草”、“微风”、“危樯”、“孤舟”,均为纤小之物,它们作为诗人关注的对象,由客观存在进入诗篇,便脱去自然的性质,而被涂上感*彩。在这里,它们以共有的细微特征与作者的孤微身世相映衬,都穆所谓“情与景会,景与情合” 是也 [7] 。颔联则是从大处、远处下笔,写远天星垂,平野辽阔,月光翻涌,大江奔流。这一笔阔景描写,与首联小景似不相合,但在抒发身世感受上却是一脉相连的。首联以微物正面映衬身世,此联则以阔景作反面衬托。作者将自己的一叶孤舟放置在空阔无垠的江天之间,构成细与巨的强烈反差,浓重地表达出身世之感。尾联以江上的一只小小沙鸥自比,这已然见出孤微之意,而仍将它置于空旷的“天地”之间——“天地一沙鸥”,可见作者运用此种手法已达到纯熟的地步。吴齐贤《论杜》云:“有用‘一’字者,‘乾坤一草亭’,‘乾坤一腐儒’,‘天地一沙鸥’,于乾坤天地之内,下此一字,写其孤也,写其微茫也。”[8]  此论可谓深得诗人之艺术匠心。
仕途寂寞,诗坛无名,杜甫的孤微身世既是一种客观现实,又是为他主观上所不能接受的。他绝不怀疑自己的政治才干和文学才能:“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他绝不认为自己果真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这就形成了主观与客观的大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大冲突。这是他诗歌创作的生命线,也是他的人生悲剧。他无法解决这种矛盾,“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是他对命运和人生的慨叹与不平。他在诗中以巨笔写宇宙,以微笔写自身,极大程度地拉开两者间的形体差距,正是这种不平之心的无声慨叹。
注 释
[1] [2] [3] 仇兆鳌. 杜诗详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79. 1947.
[4] 陈伯海.唐诗汇评[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1270.
[5] 黄生.杜诗说[M].
[6] 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503.
[7] 赵永纪.古代诗话精要[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561.
[8] 仇兆鳌.杜诗详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79. 2346.老杜诗中多用反衬:以阔景衬孤微,以丽景衬悲情,以富语写贫穷,等等。确实与一般诗人的做法不同。这是“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以富丽语写贫穷,如:登俎黄柑重,支床锦石圆。
发表于 2012-11-2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师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7:22 , Processed in 0.0569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