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0|回复: 1

[学院讲义] 【唐诗故事】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0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故事】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1adf80b966f9fe1d#rd
 楼主| 发表于 2017-1-30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故事】四叶草旋转动态分割线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清平调》
李 白

  盛唐大诗人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
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



  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
  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
       李白微微一笑,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成了《清平调》诗三首:



清平调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唐玄宗深为赞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



       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李白对于他这次突然被召入宫,所要写的特定题材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准确把握,即紧紧抓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的心理,从“赏名花,对爱妃”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从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诗不论在立意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又得心应手。
不过,要在创作时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备,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这要得益于李白与生俱来的那种“视同俦为草芥,戏万乘若僚友的”气质。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帝恩。从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写,引入月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写,引入楚襄王阳台,汉成帝宫廷。第三首归到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以第一首春风与第三首春风,遥相呼应。
第一首,起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贵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贵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贵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贵妃、唐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唐玄宗杨贵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清人赵翼说得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市上醉眠时,此何如气也”(《原诗》)。李白本来是带了一腔的抱负奉召来到西京长安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本来以为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伟大政治理想,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过把他当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种点缀而已,所以对于这种强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与失落。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李白醉卧长安的放浪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极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与贵妃面前,也从来都是自在从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够如此,才不会在这种事先毫无准备,突如其来,又只能写好不能写坏的即时创作前忙了手脚,乱了方寸。
因为此时皇帝的兴致正高,贵妃娘娘也在一旁翘首等待,换了别人,恐怕也只有写出一般的应景文字而交差而已。所以说从容构思,立意独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调》诗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尘莫及的难能可贵之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38 , Processed in 0.0596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