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3|回复: 2

一青四期先锋班2016年第六讲讲义 柳三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事中的律诗!

上节课,我们讲了故事,讲了西游记里的诗词,

木仙庵三藏谈诗,

和红楼梦里的诗以及其他小说里的律诗,

发现大家对故事性的讲课比较喜欢,

那么我们今天继续讲故事,


我们今天来讲下李商隐的无题诗 ,或者说,从这些无题诗,我们学到了什么,历年来,各代诗人对无题诗的说法不一 .有的说,
有一定的寄托,有的说没有寄托。 这个就给我们写诗的人提了一个课题,是否每一首诗都该有所寄托?

大家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 ,有的人明明是一首写景的诗,可是经常会遇到有些诗友的拍砖,说流于表面,缺少内涵。细问之呢,
他们就会说,诗言志,如果流于景物,那过于肤浅了.我们这个话题,先不说答案。我们先来看下李商隐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先看下这首,大家比较熟悉的,

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
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
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
这首也是无题诗之一,

这首呢,估计大家或许没看过,

闻道阊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这个也是无题诗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个也是。

这首呢,估计都看过,尤其是燕子,当年她的定情诗之一。她一定熟悉,

我再选一首,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空长叹。

还有好多,像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大家看下 ,如果说是有寄托,那哪些作品是有寄托的,如果是说没有寄托,那哪些又是没有的呢?

因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呢,好用典故,含义有很隐晦,所以历朝历代的人对他的诗呢解释都不是很正确,

解放后一批文人呢也有过解释,但都失于偏颇,

文革过后,文人再次研究李商隐的无题诗,发现对无题诗解释最为客观、准确的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的解释,

提起纪晓岚大家都有过了解,但是这个了解呢多是从电视剧里得来的,铁齿铜牙纪晓岚,

其实纪晓岚呢是个口吃,俗称结巴。他绝对没有铁齿铜牙的,

我们来看下纪晓岚对李商隐的无题诗的点评,

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清纪晓岚已经有了明确的判词,给分出了五类,我是说,大家认为哪些是有寄托的,哪些是没寄托的,

就我刚发的那几首来看 ,通过这个,我们来剖析下,我们刚提的一个问题“写诗是否非要有所寄托”. 如果只是复制粘贴,那不如
我把书发给大家得了,我的意思是通过大家分析古的作品,从中学会写作的一些技巧。正所谓师法古人,就是这个道理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是千古名作,不用过多解释。相信大家都晓得。

纪昀批:“此亦感遇之作。”何焯批;“东风无力,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己将老至 .但是,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哪方面感遇呢这
个各持一词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是组诗。例如刚发的这首,是无题四首。四首结合来看就能明白他到底是表达什么样的感遇。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这首是这组诗的第四首 , 这是感叹自己像东家老女嫁不出去,即在仕途上的不得意。结合这一首,可以看到前一首“相见时难”的用意,“百花残”“云鬓改”都是指老女说的,托青鸟去探看,为老女出嫁的事,即为自己出仕的事,蓬山是自己想望的地方。当然,李商隐的出仕,

是想建功立业的,所以有“春蚕到死”的比喻,即目的不能达到死不甘心。把老女嫁不售的意思跟“来是空言”联系起来,可能是希望有力的人的提拔,像令狐綯那样的人原是跟他有交往的,但“来是空言去绝踪”,不和他交往了,他去信求情,只给他留下梦想而已。他求的只是像令狐綯那样的人的提拔,根本同“君臣遇合”无关,

这里要说下李商隐的身世,

李商隐本身就是一个文人,恰巧处于当时的牛李党争的漩涡里了,而当时令狐氏是李商隐的仕途引路人,
李商隐的古文就是令狐楚所教授,
但是李商隐却娶了令狐氏政敌的女儿为妻子,他认为会得到两方人的支持,
谁想到就会受到两方人的排挤,所以李商隐一生没做过什么大官,
而一直都是受到两方的打压,在政治上,没有鲜明的立场,是很难有作为的,
李商隐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不管身世如何坎坷,都没有对他老婆有过只言片字的埋怨,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会想到另外一个人呢,

苏轼,

苏轼身处在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当时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两个派系,

而苏轼呢,两个派系都没参与,都对他们的政见呢有所反对,这也造成了苏轼一生的漂泊,

两派都是对他打压。

苏轼自琼州,就是现在的海南遇到赦免,回来时路过现在的苏常一代的时候,遇到了王安石,
两人秉烛夜谈了一夜,第二天两人分别。至于所谈何事没人知道,
不久后两人相继离世,有点远了哦,

偏离主题了,
我们回到李商隐的无题诗上来,
当然,李商隐的出仕,
是想建功立业的,所以有“春蚕到死”的比喻,即目的不能达到死不甘心。把老女嫁不售的意思跟“来是空言”联系起来,可能是希望
有力的人的提拔,像令狐綯那样的人原是跟他有交往的,但“来是空言去绝踪”,不和他交往了,他去信求情,只给他留下梦想而已。
他求的只是像令狐綯那样的人的提拔,根本同“君臣遇合”无关.

这里,我们来回忆下,以前,我们这里讲过古典诗歌的写作手法,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无外乎“赋比兴”三首手法。
三种手法,这里,我们在简单的讲下,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现在成为诗词创作的写作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通篇就是使用的赋体这个写作手法, 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喻、比拟。这个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就是比体,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兴,就是起,是诗的开端,是最初触发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 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先言的“他物”。即起兴的形象,也就是最初触发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起点。例如,杜甫的 旅夜书怀,就是这个手法的作品 ,

用赋法也容易产生平直散芜的毛病。所谓“平”,就是平板、单调;“直”就是一览无余,缺少蕴藉和含蓄;“散”,就是散漫,形象不集中、不鲜明,感情不能一气贯通;“芜”就是芜杂,内容不精炼。所以,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又主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赋、比、兴三法兼用为好。


根据李商隐的无题诗,我们要知道,为什么,春蚕到死一联会是千古名句 ,他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法,这个是说,作品源自生活,如果抓住日常景物,写出优美的诗句来? 这个要求大家在景物的描写上,如果使用恰当的比喻.那么要求大家先要适当的体现生活中的情趣。 这个以后,我们会重点讲这个的 .古人的作品,也有很多为戏作。没有什么情感上的寄托。


但是没有寄托未必都不是好作品 ,例如,刚才 那首,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有,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以及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这些都是没寄托的作品.当然无题诗中,还有很多年久失去了原来的题目,也被例入了无题诗的行列.

通过,刚才的阐述。我们在回过头来看下,刚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写诗是否非的有寄托?其实答案已经揭晓了,如果非要写诗加入寄托的话,那么诗歌的题材就太窄了,诗可以言情,砺志,怀古,悼亡,写景等等. 同时,我们还要记住 诗要自然。不过于雕琢,其实诗有没有寄托,关键在于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到底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同样的诗句,放在诗里表达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下两首诗,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下古人的技法,
刘禹锡的《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懔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李商隐的《鄠杜马上念<汉书>》:“
世上苍龙种,人间武帝孙。
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
渭水天开苑,咸阳地献原。
英灵殊未已,丁傅尽华轩。

第一首比较出名,大家都晓得。后一首呢,唐三百里没选,大家估计知道的不多,第一首,只是感叹下蜀国的灭亡,感叹阿斗不如刘备。
第二首是写汉宣帝的,说他是汉武帝之孙,少年时喜射猎,后来即帝位。何焯批:“渭水一联,言祖宗所传继者,乃天开地献之乾坤也。”丁傅,指汉哀帝时,帝舅丁明封阳安侯,皇后父傅晏封孔乡侯。华轩,富贵者所乘的车。纪昀批:“此有感外戚之事,而托之汉宣,寓意全在末句。”何焯的批语,“曰‘人间’”,指出汉宣帝小时在民间生活,了解民间情事。又说他不善于替子孙打算,使汉朝的元日削,到汉哀帝时,丁傅尽华轩,外戚兴起。

这是说,刘禹锡写刘备,光讲刘备,没有什么寓意,写得不深。李商隐写汉宣帝,不光写汉宣帝,还在影射唐宣宗,指出他对于大好江山,不能打下稳固基础,使得外戚起来,唐朝衰亡,因为有寓意,所以写得深。 但是第一首诗确实比第二首诗要好很多,这里要说下,并不是说诗非要有寄托,有寓意。也不是说第一首诗比第二首好的原因是有没有寓意的分别。

我们之所以说第一首刘禹锡的作品好过李商隐的,是从流传上来说的。那么第一首可以流传千古,知者众多,这点是胜过李商隐的。


这是两种不同的写作手法, 我记的十年前曾和个诗友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当时我写了一首风入松   燕子楼。他认为写的过于肤浅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的写燕子楼的传说,未必非的赞扬,褒奖,议论。完全可以就写这个故事,渲染它的凄美也是可以的。 刚举两首诗是想告诉大家,同样题材的作品,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就好象画鸡蛋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你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

讲到这里,我们要复习下,我们最早讲过的五点常识,

诗歌最先是和舞蹈脱离的, 成为只可以咏唱的诗歌;后来又和音乐脱离开,成为只可以诵读的诗歌。不过这时候只能算是个半脱离的状态,因为诗还保留它的音乐性即节奏和韵律。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诗歌是表达心声的,过于重视华丽的字句,辞藻不是写诗的正途。
这里,我们讲五点常识。需要大家牢记的,
A、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所以古人写过的我们也可以来写.不要认为古诗已经被前人写完了,
很多人错误的理解,说好的诗词被古人写完了,
B、 写诗首重成篇,不要只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精美的句子.要知道词汇在华美,句子在精美也只是句子,不是诗 。古典诗词贵在成篇,先成篇然后才能去谈其他的,例如修辞,炼字等。所以说成篇是基础。
关于成篇的问题,我们来打个比方。比如我们画一棵树,无论你画的是枝繁叶茂,还是了了几笔只画出了树的轮廓,必须让人知道你画的是一棵树。这个就是成篇。
所以说,我们要做到,我们写这首诗是要表达的什么,表达的是否完整。一首诗的即使里面有一两句句子相当精美,如果诗不成篇的话,这首诗也不能算一篇成功的诗,更不会是好诗。在成篇的基础上,我们才考虑如何的去谴词造句,如何的锻炼字句,如何的去发挥我们的思维,去完善诗的内涵。

C、今月亦曾照古人.不管我们离古人有多远,时间跨度有多大.有某些情感是雷同的.所以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出新,
这里需要讲三点。第一点,关于近体诗的格律。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格律是工整,但也不能一味的强调放弃格律。我们要学习格律,驾御格律。格律只是诗的要求,并不是符合格律的诗才是好诗,不符合格律的诗就不是好诗。
要知道格律只是格律诗的末节。

第二点关于出新。出新并不是把古人没写过的词汇运用到诗词的写作上,也不是完全的背离一切。
例如,古人不知道拍拖是何物,也不知道电脑是干嘛的,更不知道回车,刷新一类的词汇,
即使把这样的词汇写入了诗词,也不能叫出新。最多叫现代语境入诗,


出新指的是构思,取材上异与古人,而又能营造出超越或者雷同与古人的境界,或者是把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特色,比如我们对待同一件事物异于古人的思想表现在诗词的写作中。
一代人有一代文,就是这个意思。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而每个时代的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不同的。我们读唐诗和宋诗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读唐人的作品和元人的 作品也是不同的 。
我曾和人打赌,说,你背诵一篇作品,我未必能知道是谁的作品,但是我一定会知道这个作者是哪个时代的
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虽然我们和古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不同,但是某些情感是雷同的。我们所写的一些题材,虽然是古人写过的,我们也可以来写。但是也写出这雷同的情感里,我们异于古人的感受,或者是从考虑问题的角度上,我们和古人的区别差异。

D、古典诗歌里的意象具有延续性的,所以说一味的生造词汇是错误的,不可以叫出新。
比如我们用折柳或者草来表达离情别绪,这个意象就是我们延续古人的。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诗就是写离别的作品。以草而喻离别,源自《楚辞 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我们学习写古典诗歌,首先考虑的是继承,然后再考虑发展。

E、诗贵浑涵。
这个需要大家领悟。
这里我发一段关于唐诗的特点的叙述,
唐诗的特点就是“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
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唐诗叙事说理都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唐诗是以韵胜,故浑雅而酝籍空灵”。那么有人会问了,写诗的最基础的事做到成篇。那么做到了成篇之后呢?成篇之后就是我们所讲的学诗九章,也就是咱们一青的讲义精华部分。学诗九个要点。我们会逐一的给大家复习,让大家慢慢的掌握并会运用。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错字,改一下!!

点评

无心辛苦了!  发表于 2016-6-4 12: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17:46 , Processed in 0.0667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