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9|回复: 1

[领读] 一青诗社 3.12 领读 葛天民《迎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9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葛天民《迎燕》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诗意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赏析:
这是一篇以动物为题材的五言律诗,写的是春燕与诗人之间一种令人感动的亲近、和谐的关系与情趣。
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檐下,生儿育女。首联写燕子的这种习性:“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八寸为咫,言距离很近。阳春三月已近,可爱的燕子总是在这个时候飞进千万个寻常百姓的家中。诗句借鉴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点化非常自然。燕子从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越是老屋旧檐越是栖息的好地方。无论飞到哪里过冬,每年春天燕子都能再飞回来,而且能找到自己的家。等到秋天小燕子长大了,全家又会飞走。人们从来不知道燕子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然而却是老百姓的好伙伴。善良人家总是能善待燕子,民间也视其为吉祥物。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眼见阳春三月到了,燕子也该来了,诗人为了迎接燕子,挂在门上的旧帘子不再放下,好让燕子飞进家门。燕子筑巢的地方一般是在屋外的房檐下,这样可以自由去来。然而,诗人家的燕子却是将泥巢筑于室内的,表明了主人对燕子的“溺爱”。记得儿时,我家堂屋内就有燕子筑窝,每天早上,外婆起床开门放燕子外出觅食,时进时出,晚上主人睡觉燕子也按时息憩。有时候出远门,燕子就进不了家门了,于是老外婆就在房门的上方凿一个小洞,以此方便燕子进出。朝飞暮宿、秋去春回,岁岁如此,天天依旧。诗人特别选取等候燕子春天归来时的情形来加以描写,燕子的“新”和门帘的“旧”,互为反衬,让带着新春气息的燕子与诗人一成不变、清贫孤寂的生活形成对照,值得玩味。一个“迎”字,刻画出诗人内心的企盼,以及对燕子的思念、喜爱。燕子未至,情却先到了,读来饶有情味。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新燕终于来了!天上下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湿漉漉的,嘴上衔的筑巢用的泥土也带着落花的芬芳。如果说写微雨沾湿燕子的翅膀,是诗人经过对燕子的细致观察得来的,那么泥土带着落花香,则是诗人因欣喜和爱怜产生的神奇的想像,然而却又想像得非常的妥帖而巧妙。这样写,既刻画出燕子的可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怜惜、爱护、爱赏,感情丰富而浓厚,具有感染力。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可爱的燕子已经成为诗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诗人都会留心观察燕子,看着燕子将去年的旧巢修葺好,然后生下小燕子,把乳燕抚养大。我们似乎也听到了燕子啾啾的鸣叫声,看到小巢内伸着小脑袋等候着妈妈归来的候食的雏燕。总之,燕子给诗人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让他不再孤寂,让他时时有希望有企盼,充充实实,快快活活。因而,燕子的来去自如、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当然,守着燕子打发余生,也反映了隐居生活清寂的一面,难怪有人会从中读出岁月流逝,年华苦度的酸楚,甚至是凄凉。然而,我读出的却是慈悲、悲悯、恬澹、惬意、满足,对自然的爱、对生灵的爱、对人世的爱,读出的是一种生活趣味和人生态度。试想,要是有一年燕子不来了,对于隐居的诗人而言,没有燕子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况味呢?
葛天民,曾为僧,法名义铦,后还俗,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读了这首《迎燕》总让我联想到丰子恺先生创作的一部奇书《护生画集》,脑海里总是呈现一幅生动而感人的图画: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欣喜地卷起打着补丁的门帘,一群燕子口衔春泥,从细雨中翩然而至。《迎燕》是对爱护生灵的呼唤,是保留了几分天真与善良的充满爱心的诗作,它描画出了生命的原色。笔触细腻,语言简洁,画面生动,情感真挚,读来兴味盎然。
发表于 2016-4-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花秋叶 辛苦了!多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3:39 , Processed in 0.1413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