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2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其余作品点评
101、七绝 指甲花
文/风中箫
篱畔崖边竭力妍,炎风烈日莫相难。
凄凄零落花飞处,更有新苗破土欢。
终评:咏物诗如果缺少了细节刻画很难立起来,如此诗。首句起得主高,承句又无力兜转,与转结两句形成断层,古人所谓“如拦腰斩断”。且转句的“凄凄零落”与结句的“破土”之欢从情绪上也嫌不谐。
202. 天心月圆
E26天心月圆
临江仙.夜思
夜雨忽来轻叩瓦,小窗寂寂寒声。玉阶花冷泣空庭。风吹帘影动,漏尽梦难成。
回首从前心黯黯,几番聚散无凭。一尊酒罢叹飘零,且将愁入墨,诗里寄余生。
终评:雨夜幽愁。无法入眠,继而寄酒,终付诗行。节奏很清晰,但看全词立足点应在室内,“玉阶花冷”就假了。上片一二句也略显拖沓。
七律 乙未年五月初四有雨感而题
文/残月居士
朝来细雨起微寒,枝上榴花不忍观。
应是天公悲屈子,频将青泪洒江峦。
诗人由此生愁绪,汨水凭之忆楚冠。
千古离骚犹在耳,一杯浊酒向波澜。
终评:端午祭屈原之作。但显牵强,有应付之嫌。“不忍观”太随手。颔联无力,颈联显凑,两联表意密度都嫌太小,分量也轻。“一杯浊酒向微澜”又突然深沉得不明就里。186. 绿野尘风
鹧鸪天
曾见云山隐翠眉。西楼燕子正徘徊。多情尚记青青柳,失意堪同叶叶垂。
情默默,恨依依。重将零落裁为诗。年年空寄无凭据,数到蟾宫第几枝。
终评: 主题不明,三四句对句不工。下片好,但不知情之所指,可惜了。
90、白羽
中夜吟
深宵桂冷露华浓,小月凝香酒半盅。
一种情怀谁与共,眉弯深处蹙秋风。
田宝点评:结句“眉弯深处蹙秋风”,扣人心弦。
终评:有句无篇。转句的弦调得够紧,但结句太过局促,把第三句浪费了。 93、七律 保定古莲池十二景题咏之一含沧亭 文/晴儿
二水交融一曲歌,至今亭下暗渠过。
东流书院入诗画,西绕廊桥闻佩珂。
四面清风花妩媚,三更明月影婆娑。
濯缨人去空怀远,聆听沧浪向晚多。
莲池之含沧亭:莲池行宫十二景之一,古莲花池本引一亩泉水西曲流入,分两股经南塘和北塘后又融合从汇水口的“含沧亭”桥下暗渠排入府河。因此站在此亭桥上,可随意融于“沧浪之水可以濯我缨”的意境。
终评:首句起得不稳。“至今”一词无所承。七句交待不清,“空怀远”的行为主体不明,尾联废。整体没有层次,流于附就格律。
柳三评:但凡咏一些古迹,只要不是世人所共知的知名景点如杭州西湖,镇江的金山寺,需要加序或者注释。
87、寂寞如歌
题梅雪寄白倩:
素颜落落少浮华,玉树遥遥接万家。
常向春光念桃李,不如风雪看梅花。
田宝点评:结句“不如风雪看梅花”,感觉好惬意啊。
终评:题与文不合。“题梅雪寄白倩”是“题物”诗,应咏梅,则三四句不当;如以“寄白倩”为题则可。作者重点在第四句“不如风雪看梅花”则“常向”句下得不够准确。
柳三评:题物寄人,其实寄托的是一种情思,首先要将这情思表现清晰才可以。
204. 静听心声
西江月,秋
霜叶别枝轻舞, 秋风乍起鸣寒。 一江碧水映彤衫,飘落枫书几片 。
黄菊飘香园外 ,海棠沐雨山前 。旧时檐下燕翩翩, 今日南飞不见 。
终评:全词写景,句句有秋,不错。但景物全为平铺罗列,没有层次和主次,感觉为凑字数而为。末句拙白。
13. 霜叶
虞美人
隔窗花雨琴台湿,丝柳烟如织,无端落指尽成愁,辜负涓涓月影,挂帘勾。
已是春风吹几度,漫漫天涯路,那时江畔送舟行,料是依栏望断,短长亭。
终评:琴台花雨却又涓涓月影,有违物理。过片不能有效地将上片过渡到结拍的往事中,散了;“料是”,表明不是作者送别,那么前面的都白写了。总是感觉是为词而词,凑泊痕重。
174. 柔风烟雨
五期词班B29-柔风烟雨
西江月
一片繁花蔽路,几声啼鸟留人。清风到处乱纷纷,抖落满襟香粉。
又是春深几度,曾经梦浅无痕。几分爱意几分真?愁断柔肠寸寸。
终评:前片写景,不错。“又是”接得好,可惜“曾经”句轻飘了,更兼结拍两句抒情来历不明,不知所愁何为。与前面意境脱钩了。
七律 登朝阳楼
文---初衷
飞檐鸱尾瞰尘烟,雄镇南关六百年。
羽燕千声鸣耳际,朝晖万缕起云边。
临风负手常怀古,仰匾扶栏更赞贤。
指点而今兴物事,城疆辽远满平川。
终评:登楼之作与咏楼之作的区别在于它的主体在人。起联正好忽略了这一点。颔联的“朝晖万缕起云边”也觉缠夹不清。“朝晖”和“云”貌似不好区分呢。全离诗用诗也略显生硬,须再炼。 22. 雪园堆梦
桃花开尽, 那道柴扉成梦影。一抹嫣然,总在心中去又还。
时常回想, 应是多情深对望。思又何如,谁卜尘缘有或无。
终评:减兰么?如果是,则须句句用韵,而“尽”和“影”不是一韵,硬伤。词意方面也觉一直流于浅层次叙述,因此抒情也难以深细。
柳三评:尽和影不押韵的,但是古人有这样的例子,古人多有 en、eng 通押现象,多见于词。现今有的地方方言中,仍有 en、eng 不分的现象,即是古音的残留。但是我们现代人押韵一般是新韵,平水韵和词林正韵。词林正韵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所以我们不能用清代的韵书去衡量宋代的作品,同时我们学习古典诗歌写作还是要以刚说的三个韵书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