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4|回复: 1

4.24领读《清代名家词选讲》说李雯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现在再来看李雯这首词的下半片:“东君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有同学在课堂上提出来说,我对李雯的《风流子》
下半片有我自己的理解。他说:东君当然是个男子,而这首词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她所爱的那个男子抛弃她离去 了。这个学生读了不少中国的书,也懂得一些中国的传统,他说中国这个男女的关系可以联想到国君与臣子。所以东君可能是国 君,国君也可能是朝廷,所以这就说到明朝的灭亡。“东君抛人易”这是不错的,这种联想不像刚才那种“潮有信”变成“潮有性”偏离得 很远,这种联想是可能的;但是在联想之中,在多义之中,朱自清先生曾经提出来过在多义之中你还要分别哪个是它的“主义”,哪 个是它的“衍义”,哪个是它表层的意思,哪个是它深层的意思,这些是要有所分别的。它是可以有多种的意思,但是哪个是它重要 的意思,哪个是它衍申的意思,这就关系到文化的传统。
“东君”在中国文化传统之中第一个意思是春天,东君是春天的神,是春神的主宰。中国过去曾有诗句说:“东君不做繁华主。”这是说 春天的神为什么不给春天的万紫千红做主人?为什么不保护它们?所以“东君”是春神。第一,他是扣住题目来说的,是送春。“东君 抛人易’’,没想到春天这么快就过去,这么容易就把我们抛弃了,所以说“东君抛人易’’,这是它的第一个意思。然后当然它可以有衍 申的意思和深层的意思,那美好春光的消逝,东君的把人抛弃,当然也可以代表那旧日的朝廷、旧日美好的生活。“东君抛人易”正 像李后主说的,是“别时容易”。
“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一切都改变了。可是你要知道李雯离开了中国吗?没有。他还是在中国的国境之内,而且很可能他写这 首词的时候,不管他是在京城的北京或是他回到江南的云间,那景物依然,那一切的风景不殊。京城还是旧日的京城,云间还是旧 日的云间,所以“东君抛人易’’,这么容易地就抛弃了我们,“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我回头看看一切的景物不殊,京城是当日的京 城,云间是当日的云间。“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而为什么要说是池塘呢?你说他是为了押韵,所以要说“池塘”吗?不是的。因为 他是写送春,而春天我们写到杨柳,杨柳是最能够代表春天的,而杨柳生长的地方常常都是在水边,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习 惯。因为杨柳的长条披拂在水边上是最美丽的、最动人的。你们不是念过了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 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吗?这个景象是在哪里呢?是在隋堤上,是在水边的岸上。是拂水飘绵,是在水边上飘拂的。杨柳是 春天的代表,杨柳是种在池塘边的,所以他说:“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这就像是同时代的王夫之有一首《蝶恋花》词曾说“叶叶 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所以你一定要了解一个文化的传统,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要用“池塘”两个字。所以说“东君抛人易’’, 我“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
“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你们一定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为什么说“留下长杨紫陌’’?春天走了,花落了,他前面说“见花褪残 红”。花是落了,杨花都飘飞尽了。柳树上开的花就是杨花,也就是柳绵,也就是柳絮都飘完了。可是树还在啊!我们可以看出王夫 之的《蝶恋花》这首词跟李雯的《浪淘沙》有些地方相通,因为李雯说了“金缕晓风残’’。这个“金缕”就是王夫之说的他梦中还看到 的“鹅黄拖锦线”啊!可是他说鹅黄锦线是梦里看见的,现在已经是衰柳了。至于李雯的《浪淘沙》,有的同学以为“金缕晓风残”写的 也是柳树衰残,这就不对了。“金缕’’,是春天的柳树。所以王夫之说:我梦中见到鹅黄锦线般春天的柳树,可是现在的柳树是衰柳 了、是凋残了。你们要知道李雯这个金缕的后面虽然也有一个残字一“金缕晓风残’’,可是他的题目是什么呢?是《杨花》不是柳 树,是金缕上面的杨花在晓风之中被吹得零落了。这你们一定要分别清楚,因为春天杨花飘完的时候正是暮春三月,当花落以后树 叶浓荫茂密,正是柳树长得很茂盛的时候。你一定要把它分别得很清楚,你可以有很丰富的感发和联想,但是你不能判断错误。而 你怎么样可以不错误,就在于你对文化传统的理解。所以现在他说“东君抛人易”,我“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这说的是柳树。
“留下长杨紫陌”是柳花都飞尽了,原在春天开放的万紫千红都飘飞尽了,可是柳树还在,所以是“留下长杨紫陌’’。从表面上来看,这 句写的就是高大的杨柳树跟宽阔的道路。现在你就要注意了,这关系着我曾讲过的中国文化的传统。“紫陌”是什么?紫陌不是平常 的一条大马路,紫陌讲的是都城,是京城的道路。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看花》的诗,他第一句说的就是“紫陌红尘拂面来”。紫 陌红尘他写的是哪儿?刘禹锡是唐朝人,他写的是长安。“长杨”,任何地方高大的柳树都可以叫做长杨,可是你要知道中国文化, 中国有这样长久的历史,很多事物间都有牵连,都可引起人丰富的联想。在汉朝有一位和班固并称的文学家扬雄,他写过一篇赋,
叫《长杨赋》。这篇赋是写什么呢?《长杨赋》写的不是柳树,“长杨”原来是当时汉朝一个宫殿的名字,叫“长杨宫’’。这就又要回过 头来讲为什么我在一开头要跟你们讲那么多文学理论,因为我们要欣赏诗词的时候你要有一个根据,我们才可以体会出作品中有表 层的意思、有深层的意思、有主要的意思、有衍申的意思。你从表面上看李雯写的是春天走了,万紫千红都零落了,杨花、柳花也 都飘飞完了,只留下那宽阔的马路和高大的柳树。可是它深层的意思呢?“长杨”有一个联想是汉朝的长杨宫,“紫陌”也有一个联想, 是都城的马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自己国都中的马路,现在谁在上面车马奔驰呢?那是敌人啊!是清朝人 啊!
我这样说,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感慨。在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日本人占领了北京城时,是我初中二升入初中三那年 的暑假,我就看到“卢沟桥事变”以后,走到马路上一看,都是日本的军车和军队开进来。“长杨”是旧日的“长杨”柳树,“紫陌”是旧 日“紫陌”的道路,留下这长杨紫陌你现在交给了谁呢? “付与谁行?        行”字念厂,表示宾语)怎么都交给敌人了?你当年的主人
到哪里去了?所以他说:“东君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 ’’这交给谁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你交 给谁了?这雕栏玉砌到了今天是谁的雕栏玉砌?长杨紫陌到了今天是谁的长杨紫陌? “长杨紫陌,付与谁行? ’’我因为听到你们同学 们在辅导课中的讲话,所以我有责任要带领你们走一个正确的欣赏途径。同学们对一个中国字的发音有多种不同的念法也要有所认 识,在“付与谁行”句中的这个“行”字,同学们把它念成丁丨,行走的行。同学们又把这句解释成:我跟谁一同行走呢?当初跟我一 起的陈子龙、夏完淳都死了,我跟谁一同行走呢?但这里的行不是行走的意思,应该厂。
我以前讲过周邦彦的《清真词》,其中有一首小令《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在这么短的一首小令之中有两个行走的“行”字,第一字念厂“低声问向谁行(厂)宿?”不是“向谁行(丁丨)宿?”你走到 哪?跟谁一起住宿?不是这个意思,是到谁那里去的意思。这个“行厂)字是个表示受词的位置辞,表示它的位置是接受语气 的词句。“谁行(厂)’’就是谁那里。所以“向谁行宿’’,就是你今天晚上到哪里去住呢?这当然不是太太说的话,太太哪里会问你 今天晚上到哪里去住呢,这当然是歌伎酒女说的话。所以她才会“低声问向谁行宿“马滑霜浓’’,你“不如休去’’吧!街上霜重路滑都 没有人在路上走了,你还是留在我这里,今晚就不要走吧。后面这个“直是少人行’’,才是“行丁丨),行走的行,上面是向 谁“行(厂)宿。所以这句词不是李雯跟陈子龙一同行走不行走的意思,是“付与谁行是说把“长杨紫陌”留给什么人了?是留到 什么人的手里了?是一个表示接受口气的问句词。所以这“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是留给谁了的意思。
“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落花影里,舞去还香。”在欣赏诗词之中有时会有两种错误的方向,一个就像刚才我所说的台湾的那个教 授,他是盲目地跟随西方的理论,所以把“潮有信”说成“潮有性’’,硬把它解释成弗洛伊德所说的“性’’。这是一种盲从与不清楚。你不 要受西方理论的影响而盲从,你也不要受中国的影响而盲从。什么是对中国传统的盲从呢?你说“折柳”,大家都说古代有折柳送别 的传统。这“柳”跟“留”的声音相似,所以就有挽留的意思,所以折柳就是送别,这是不错的,中国是有这么一个传统是这种意思的。 可是“折柳声中”,你折柳枝有多大声音?你折一条柳枝试试有多大声音呢?所以你不能受西方文化错误的影响,你也不要受中国传 统文化错误的影响。折柳后面有个“声’’字,这是个微妙的关键所在。
什么叫做“折柳声中’’?所以这就关系到你们读书多少才能够判断不谬。这句词关系到李白的一首诗,李白诗的题目是《洛城闻 笛》。就是在洛阳城听到吹笛声,这也是很熟的一首唐诗。其实中国的文化传统或典故也不是很难了解,像我说的李益的《江南 曲》,刘禹锡的“紫陌红尘”啦、“乌衣巷”啦,都是出在《千家诗》或是《唐诗三百首》里边。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必读的诗,这些诗 数量又不多,薄薄的几本,只要你读一读、翻一翻,你以后就可以知道很多典故的出处。李白的《洛城闻笛》说些什么呢?他 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是谁在暗地里吹着玉笛?这笛声散入了春风,飘满在洛阳城里。你要知道中国洛阳在古 代是以多花著称,洛阳城有很多花。后面就提到“折柳”的声音,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一这是声音,这是“闻”,“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的季节是春天,所以他说的是“散入东风”。
在笛曲之中有一个曲子叫《折杨柳》,《折杨柳》这支曲子表示的感情是离别和怀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 中闻折柳”,我在这一天晚上听到了《折杨柳》的曲子,《折杨柳》曲子里所传达的是离别和怀念,真是引起了我对故乡、故园多少 的怀念,多少的感情,这是“何人不起故园情”。所以现在李雯说:“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无数杨花被风吹落,春天是走了。春天 走了,它所带给我的是相思怀念的感情,而且是在《折杨柳》这支曲子声中带给我的对故国、故园不胜怀念的感情。所以说“想折柳 声中,吹来不尽’’,我听到吹来的《折杨柳》笛曲,真有诉说不尽的悲哀的心曲。你们念过王昌龄的一首绝句《从军行》:“琵琶起 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我对故国、故园的相思是说不尽的,“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 这吹笛的声音唤起我对故国、故园相思怀念的感情。
“落花影里,舞去还香。”我把春天送走了,在暮春的时候有多少花飘落了?杜甫诗中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这 把落花、落红说得那真是有缠绵不断的感情。这花被吹落了,但李雯不说“落花”,因为落花是个实物,他说“落花影里”。词这种文学 体式真是细致,真是微妙。他不说“落花”这真正实物的花,而是说在落花飞舞的影子里面,花落了。“花落’’,代表什么呢?花落代表 所有一切的繁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消失了;我的故国、我的故园、我旧日一切的理想,都消失了。我和知交们一起生活的光阴曾 经美好过,我从前旧日的理想志意曾经美好过,一切都曾经美好过。就算它今天零落了,“舞去还香”,这个“舞”字和“香”字写得真是 多情,这是落花在飘飞到地上的时候的姿态和感情。在五代的冯延已,也就是李后主他们那个南唐有名的词人,他有一首词牌调也 叫《蝶恋花》,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他说梅花落了,千万片的梅花都落了,就是它落的时候它还表 现这么多留恋的感情,它在落地前的一刹那,它还飘舞出这么多美丽的姿态。所以虽然花落了,但它在临到地面之前,还在空中飞 舞,这姿态还是这么美丽。“落花影里,舞去还香”,花已经落了,在它落地之前还有舞,不但有舞,它还有残余的香气,这说得真 的是好。李雯把这一种留恋的感情写得如此之缠绵,“落花影里,舞去还香”!
“难把一樽轻送,多少暄凉。”“一樽”,就是一杯酒。古人说送春,春天要走了,我们喝一杯送春的酒。在晚唐有个诗人叫韩惺,也就 是韩冬郎。他曾被李商隐特别夸奖过,说“雏凤清于老凤声”,说的就是韩惺小时候的才华颖出。韩冬郎写过一首诗也是送春,他 说:“花前一盏伤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趁着今天还有一些残花,我喝一杯酒送它走,明天花都没有了,池塘上都是一片绿阴 了。春天是走了: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花,我们是可以喝一杯酒送它走,可是人就不行了。“难把一樽轻送”,我大可以也喝 一杯酒把春送走,可是我又觉得这么困难,我真的不能够把它送走,我真的难以把它送走。如果你的一生没有愧欠,你没有羞耻, 你没有惭愧,你死的时候是平安的。可是我李雯怎能无愧呢?明朝的灭亡,故友的死亡,一切志意的失落,我为他们做了什么?我 又留下了什么?我曾经有怎样的羞耻和惭愧,我就这样送它走了吗?如果我没有惭愧,我虽然悲哀我就送它走了。可是我“难把一樽 轻送”,我怎么能送它走呢?有“多少暄凉”!暄是热,凉是冷。这里边有多少恩怨?有多少炎凉?有多少羞耻?有多少忏悔?这是非 常复杂的感情,很难叫人以言说传达的。所以这一首词是一首非常好的词,可惜时间已经到了,我不能够再发挥讲说下去了。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ヶ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ヶ提现即时到账SO.CC
发表于 2015-4-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云辛苦!谢谢分享,捧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1-22 06:52 , Processed in 0.0628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