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79|回复: 9

[学员眼里的一青] 我们的骄傲哪儿去了 文/雪峰心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骄傲哪儿去了
                           学员眼里的一青
      文/雪峰心寒
    那天晚上在山庄遇到柳三老师,问了一声老师好,接着就发出一张笑嘻嘻的表情图片。老师问我笑啥,我说“看到您高兴呗”。老师随即便说:“也是哈,要是看到我就哭,那就麻烦了”。我们几个都偷偷笑了起来。
      老师说话向来风趣幽默,“哭”这个话题打开了老师的话匣子,我们就着这个话题一路说下去。老师半真半假地说:“我最近在研究哭,发现哭也是一种学问。”听了老师的话,我饶有兴致地在心里盘算,不知道今天老师会带来什么样的精彩。“从全国各地的哭腔来看,属山东、河北的最为特别,尤其是山东的哭腔。山东一带是这样哭的,要哭出山东柳琴的味道。嘴里还得念叨:‘八仙桌子靠后墙,太师椅子在两旁。想起我那苦命的谁谁呀,止不住就泪两行’。看看,这个有诗的韵味不?怪不得古人常说‘周礼尽在鲁也’。那时候我邻居一个老爷爷去世了,老家来人,就是这样哭的,那腔就是山东柳琴的腔。河北不是这样的。河北呢,是哭前先来一首似诗非诗的诗,例如 哭前先来一段‘八月中秋雁南飞,一声吼叫一声悲,大雁倒有回来日,死去亡魂不回归。’然后扯开嗓子去哭,要哭出真假嗓音。后来一琢磨,这个是河北梆子的味道。是吧,雪峰?”我们这从我记事也不曾有过这样的记忆,只好实话实说:“我们这已经没有了这些老规矩了。老师叹口气说:“唉,现在的年轻人,连传统文化都不学了。”
    很早的时候一直以为老师年纪一定不小了,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老师称我为年轻人,其实也只比我大几个月而已。老师不但精通诗词歌赋,而且博古通今,让我越来越敬仰。想想老师说的话,不仅内心感慨:是啊,我们现在的人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呢?到我们这一代,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在西方文化、现代技能、现代文化的入侵下,许多真正中国特色的东西——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传统技艺都在迅速消亡,在短短几十年的功夫迅速的土崩瓦解、濒临灭绝。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那些被人看了眼红的、让他们露出贪婪本性的东西,再如此下去,也许几十年后,等那些懂得的老一辈成了历史,而我们和下一代、下下一代,从头到脚全都成了新生的娃娃,没有了传统,新文化不过是每天在模仿别人,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我们还凭什么骄傲和自豪?而别人又凭什么尊敬我们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在想: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究竟是如何失去了我们的骄傲的呢?这恐怕是个很长很复杂的话题。
    当我们的驼队顺着丝绸之路走向西方,当我们的宝船飘洋过海下西洋时,许多地方还是蛮荒之地,那时我们是世界的潮流,我们有高昂着的头。而当铁蹄踏破我们国门的时候,被践踏的、被踩在他们脚下的不只是那些古玩字画、劳苦百姓,还有我们曾经高昂的头颅。那些贪图享乐的统治者对内残酷压迫,对外除了退让就是献媚讨好,越是繁荣的地方越是卑微起来,敢昂着头走路的人越来越少。中华民族拥有的无数珍宝,被那些贪婪的强盗看得疯狂且自卑。圆明园被洗劫一空,拿不走的就是放一把火也不留下。这是一种野蛮,也是一种民族文化自卑心理所演变来的嫉妒与憎恨,既然我不能拥有,那就摧毁你的拥有。
    那时的社会已无人能为国人撑起一片天空,于是很多人不得不收敛了骄傲的姿态学会了弯着腰走路,用仰视的角度看那些曾经的蛮夷。他们笑了,弯腰的人也跟着笑了。到了现代的人,为了面包和牛奶,为了金钱和权利,讨好那些蛮夷,开始向他们献媚:看我们都在学你们说话,我们都在学你们穿衣,我们都在学你们唱歌,我们都在学你们……原本自己的骄傲被收拾起来,放在了不起眼的角落。渐渐地习惯成自然,“破旧的东西”都成了压箱底的,而如今下一代、下下代已然因为生活在这些讨好的方式中越来越失了本真,对箱子底下的东西嗤之以鼻了。殊不知,这些正是那些蛮夷垂涎三尺都得不到的宝贝,而如今一个个珍宝在疯狂的浪潮中都渐渐支离破碎了。那些蛮夷一边像逗弄宠物狗一样地嘲笑着,一边扭过头露出狰狞的奸计得逞的鄙夷。
    记得有一则短文大意是:一个官员跑到英国女王跟前说:“中国的电视卖到英国来了,到处都是,要不要抵制。”女王回答:“等他们的电影进来了再向我汇报”。由此可见,物质拥有虽然可以铺天盖地,但精神若一片荒芜,是不足为惧的。他们忌惮的是中国文化的复苏,中国文化的蔓延,那将使他们心中的恐惧像洪水一般到处泛滥。
      我们都知道,泰国有人妖,日本有女优……英国有圣诞节、情人节……这都是他们国家的传统,绵绵不绝,在世界上也是出了名的。而我国的许多传统却在面临绝迹的隐忧。国外有歌剧我们学歌剧,国外有幽默剧我们学幽默剧,我们本国的呢?我们的京剧呢?我们的评剧呢?豫剧、粤剧、皮影……都哪里去了?难道我们的这些不比他们的有价值?如果这些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里,又怎么是如今一般凋零景象后继无人?每当看着我们县的地秧歌,就觉得心痛。年轻人从小脱离了传统文化的土壤,教育中没有,人们的观念也就淡了,只被导向浸泡在现代化中,都追着劲歌漫舞不亦乐乎,那些真正热爱传统的只有古稀之年的老人们,每次演出依然活跃着,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悲哀吗?我一直觉得这与我们的导向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很长时间里,我们这些传统被冷落,无人问津。我们都熟悉的赵丽蓉老师,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晚年的小品,而她做了一辈子的评剧却让她默默无闻。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导向们反省吗?      
      我们的古文化灿烂夺目,从《诗经》到诸子百家,从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多少文化瑰宝在文化的长河里闪烁着熠熠光辉?而如今呢?在文化断层的这些年里,我们这些成长在断层里的人,还有多少懂得这些?古诗词教育已经淡出了基础教育的视线,所学也不过是几首如“床前明月光”一般家喻户哓的诗词罢了。难道这些古文化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那些到处泛滥的泡沫文学值得我们骄傲,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吗?
     仅从我与古诗词来说,前年暑假之前我对平平仄仄是一窍不通,甚至连仄读什么都不知道。那时候觉得古诗词在历史的扉页中已经成了过去式,而不是我们的生活和文字,懂与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懂不影响我吃穿住行,更不影响我正常工作养家糊口。当我在喜爱文字的路上看得越多,走得越久,便越是感觉自己的浅薄,更为自己原来的想法感到羞愧。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如江河断了源头,写出的东西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知之甚少了,又凭什么说自己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难道就靠着货架上待售的唐诗宋词吗?
    曾经在一个朋友的对联群里很安静地看了半年,几乎不说话,看着她们对对子、写诗,我感到自己像井底之蛙,仿佛和她们不是一个世界的,因为我对古诗词的常识不过是小学课本、初中课本里的几首古诗词而已。我羡慕他们,为自己的无知感觉悲哀。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文字爱好者,我们应该懂得一些。就是在那时,我开始觉得真的应该学学古诗词了。作为中国文人在自己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方面知识一片空白、一无所知,大家想想不觉得很可怕么?
    去年曾经有一条新闻,说是上海小学课本要删除一年级的全部古诗词教学。我不知道现在他们的课本上是否真的删除了。记得当时我很震惊。也很有一种无奈与绝望。突然我想到了“去zhongguo化”这一个词,想到了台湾,台湾一部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政治目的,为了向某些国家示好,不就是大肆修改教科书么?日本为了否认他们在侵略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是也一再修改教科书吗?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有人却要删除古诗词教学,那些管理者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呢?不要说什么在课外阅读中规定要背诵多少,教材是一种导向,如此的导向,是在向大众宣传什么、暗示什么呢?我们如今满天飞的英语从小学三年级就学习,难道它真的比我们的古诗词对国人的素质提高更重要吗?我并不否认多学一门外语有什么不好,但作为基础教育,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民族,审视一下什么是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文化内涵的呢?余以为,一个民族固然不可以固步自封,但也不可以全盘否定大换血,若没有了自己的传统,你还有什么可以骄傲呢?
    时间已经从百年前的战争中走出来很久,我们的主权立起来了,我们的物质生产也遍布世界了,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文化呢?是否也重新引领了世界?提起我们的古文化世界为之竖起大拇指,提起我们的现代文化我们是否也可以把头昂得高高的呢?我们更应该从自己开始反省,从自己开始做起,重新树立我们的骄傲。人生一世多么渺小,不如俯下身子多看看、多听听、多学学,这个世界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更加宽容与谦和。
发表于 2015-1-3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热爱一青更爱老师!
发表于 2015-2-3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骄傲,我是一青里的一滴水!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雪峰,感谢求求
发表于 2015-4-2 1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17-10-6 2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雪峰心寒学习,向一青致敬!
发表于 2018-6-5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17:38 , Processed in 0.1368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