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7|回复: 0

动态的山——诗词字词锤炼数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本是相对静止的,但是在诗人的眼中,山有时也是动的。这里且看几例,或许一窥个中三昧。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一首歌咏王昭君的著名七律。“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诗句中的“赴”字,最见功力,极其耐人寻味,一个“赴”字写出三峡一带,山岭丛聚,势若奔驰,气势非凡,气象万千。“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向来以善于锤炼字词,尤其是善于锤炼动词而著称于世,由这句诗中的一个“赴”字,我们足可以看出老杜动词锤炼的老辣。“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廖仲安)前人所论,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这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开篇二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以拟人和比喻手法写“青山”想与“高人”说话,竟如万马接连不断奔跑而来,真是想落天外,造语新奇。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笔者在拙著《唐宋诗词史稿》中曾说:“辛弃疾雄才大略,既有报国宏愿,又有战斗经历,兼具英雄的气魄和诗人的豪情,于是辛词表现的往往是开阔的场面、飞动的形象和雄伟的气势,从而形成了宏阔的意境。”“辛词的形象很少有静止的,常常是飞动的,写水则云‘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沁园春》),‘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摸鱼儿》);写山则云:‘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谁信天峰飞坠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写雨则云:‘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汉宫春》);写雪则云:‘千里玉鸾飞’(《水调歌头》)。”辛弃疾这首词大约作于宁宗庆元二年(1196),当时作者被迫投闲置散,居于江西上饶带湖之滨。开篇三句“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也是以动态来表现山的名句,同样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但是要比“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二句来得更奇。稼轩以动态写山,或许在学老杜,但是稼轩此三句词,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老杜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得很概括,非常精炼,手法已是炉火纯青。但稼轩却以三句词12个字来写群山,不仅有动势,也有方向,更是比喻,不仅有动态感,而且更加形象生动。“一起写山,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层岚叠嶂的群山向西奔驰,突然又掉头而东,有如万马回旋之势。西驰,东奔,寂静的群山,变静为动;拟以‘万马回旋’,恍如见其奔腾跳跃,盘旋凌空,气势再进一层。”(艾治平)

毛泽东的旧体词写得非常好,向来备受珍爱。他的诗词很善于化用古典诗词,但如同己出,不见痕迹。他的《十六字令·山》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此词作于1934年至1935年红军25000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原作三首。其一写山之崔嵬:“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三写山之宏大:“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而其二即这首词则写山之气势,均已动态写山,先把山比作水,突出其“翻江倒海”;再把山比作马,突出其激战场面。透过词句,让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的心胸气魄是何等壮阔!尽管红军是被迫远征,前途究竟如何,实为难料,但这首词却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真是难能可贵!笔者有一个学生名叫马战酣,他父亲是一位文人,在文革中给儿子从毛泽东词“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中,取了这样一个很有时代色彩的名字,回想起来也倒是蛮有趣的。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拍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中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二句,也是以动态写山,也是用的比喻兼有夸张的手法,“腾细浪”、“走泥丸”,造语形象极为生动,很富于想象力,从中也可以想见作者之豪迈之情。
有一出现代京剧叫《杜鹃山》,剧中党代表柯湘在最危急的时候,曾有一段著名唱段《乱云飞》:

【二黄导板】乱云飞松涛吼群山奔涌。【回龙】枪声急,军情紧,肩头压力重千斤,团团烈火烧我心。【慢板】杜妈妈遇危难毒刑受尽,雷队长入虎口他九死一生。战士们急于救应,人心浮动难以平静,温其久一反常态推波助澜是何居心?【原板】那毒蛇胆施诡计险恶阴狠,须提防内生隐患腹背受敌危及全军。面临着胜败存亡我的心、心沉重。(幕后伴唱)心沉重,望长空,望长空,想五井。(接唱)似看到万山丛中战旗红,毛委员指航程,光辉照耀天地明,(幕后伴唱)光辉照耀天地明。(接唱)想起你,想起你力量倍增从容镇定,依靠党依靠群众,坚无不摧战无不胜,定能够力挽狂澜挫匪军壮志凌云。

其中开头一句“乱云飞松涛吼群山奔涌”,的确写得很好,很有诗意。由于此戏属于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政治性较强,就连这段唱词上来就是“乱云飞”三个字,很容易让人想到毛泽东的一首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动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抛开政治不说,但就唱词而言,“乱云飞松涛吼群山奔涌”一句,也是以动态写山,“群山奔涌”的确非常大气,再加上剧情到此时矛盾冲突非常激烈,唱腔设计又非常精美,再加以西洋乐伴奏的烘托,更何况演员杨春霞又有出色的表演,这足以使观众为之拍案叫绝了!其实唱词作者在这里有意识地借鉴了从杜甫、辛弃疾到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经验,不然唱词是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39 , Processed in 0.0599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