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4|回复: 0

两行文字 三届聚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上还没有那个国家的文字和文学作品,能像汉语对联可以用来张贴、悬挂和展示。这就是对联艺术独特的魅力。吟诗做对是文人雅士一种高尚社交活动,褒善贬恶是对联作品重要功用,题赠馈与是对联作品重要流通方式。对联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使对联这种文学体裁不但被帝王将相所钟爱,也成为下层普通百姓所喜欢,可谓雅俗共赏,少长咸宜。所谓月无富贵家家有,燕不炎凉年年来,对联的普及性、大众化、实用功能,是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难以比拟的。
2003年,平凉市楹联家协会学术顾问杨柳张贴了“过了过了该过的皆过;来吧来吧应来的都来”对联,表达了作者希望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不幸的都让它过去,好事全部都来的心情,显示出迷人的艺术色彩。2004年平凉市楹联家协会副会长杜东海先生,题写“青山绿水轻描淡写成图画;奇花异卉浓妆艳抹总春光”对联,表现了书画与春光的关系,可谓妙手天成;2006年,平凉市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辛自美先生贴出了“盗者莫至道者至;闲者非来贤者来”对联,表达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晚年生活情趣。
我喜欢对联艺术是从童年开始的,上一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西部偏僻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平时偶尔看次电影外,几乎没有文化活动,可以说我识字是从读春联开始的。那时农村的文化书籍很少,每年春节看春联,抄写春联就成为我过年必不可少的学习情趣,读写春联中,我认了字,掌握了知识,扩大了视野,丰富了阅历。记得10岁那年春节,村上一户人家贴了“犬行雪地梅花五;鸡过霜桥竹叶三”对联,觉得对仗工稳、色彩斑斓、春意盎然、很有意味。看过一眼就深深地镌刻在心田,几十年后都过目不忘,可见对联艺术对人影响之深。
参加工作后,无论在农村小学还是城市机关,每年作春联、写春联、抄春联就成了我的必修课,30年下来,抄写的对联资料、拍摄的对联照片、收集的对联书法、购买的对联书籍就有厚厚几大箱。1989年我加入了甘肃省楹联学会,1994年又有幸成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2003年,平凉市楹联学会艰难地诞生了,这是甘肃省第一个市级对联学会,经过10年的发展,虽然会员只有300多名,但是分布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就像一粒粒火种,点燃催生了平凉地方传统文化弘扬发展的火焰,不论是年过古稀的老人,还是戴红领巾的垂髫少年,都为对联事业和文化强市的发展出力流汗。庄浪县农机局退休干部柳城嵘,是平凉市楹联学会命名的首批楹联艺术家,他抱着多病之躯多方奔走,终于促成《庄浪古今对联选编》问世和庄浪对联家协会的成立,并动员儿子加入协会,为学会换届赞助5000元。泾川县农业广播学校退休干部赵明度,不辞劳苦多方呼号,把泾川县楹联协会抓的风生水起异常红火,连续15年举办元宵节大征联展览活动,编辑对联书籍10本,为泾川县地方文化保护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年76岁的华亭一中退休美术教师辛自美,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50多年,编印对联书籍5册,书写对联书法作品数万副,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戴和喜爱。
我经常想是什么促使这些年老多病生活并不富裕的人,献身传统文化事业,那就是他们对这方水土、对国家和人民的挚爱,同时也是对联两行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2003年1月19日,农历腊八节,陇原大地雪花飘飘,银装素裹,平凉市楹联家协会三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近百名会员济济一堂,吟诗做对、猜谜写字、合影叙谈、喝酒唱歌、赠书买画,其乐融融,大家平等交流,相互祝福,由饭店搭台,协会唱戏,经济与文化融合、个体企业与群众组织携手,共同营造出一副和谐幸福快乐的节日文化氛围,为对联艺术走向市场、走向民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正像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撰写的对联:
引六盘以不尽风光,看映日国槐,含烟月季;
聚三届于几多气象,喜宏开画境,大写联章。
平凉市楹联家协会与全国其他兄弟一样,正高举联旗,信步奔跑在地方文化振兴发展的金光大道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31 00:13 , Processed in 0.0771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