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2|回复: 0

蔡锷与洞口潘氏的交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护国讨袁名将蔡锷,祖籍湖南邵阳,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出生于湖南武冈州的山门大坝上(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蔡锷出生时,母亲王氏梦见庄屋后山坡上,一只小老虎儿从松林里彳亍而出,抚之甚驯。父母便请先生圆梦、算八字,先生以所梦为源,为小孩取字松坡,号艮寅(艮为山,寅属虎),以志其异。
光绪十四年,蔡家又从洪庙迁往离此地不远的山门小镇,蔡锷转入镇上“励贤讲堂”就读。励贤讲堂先生为武冈名士潘锡圭(1856—1927),名桂卿,字德贵,学名锡圭,同治十三廪贡生。先生在讲授四书五经、明清科举试帖以外,还将自已编著的对联类书《蒙学对课》教授给弟子。受先生的熏陶,同时受学的弟子潘合壬(论字辈为先生之叔)、吴子霞、蔡锷等常以属对比文斗智为乐事,尤以蔡锷年纪最小,而文才最为突出。在小镇上,蔡锷以“大老板四季发财(老板出句:小童子三元作第)”、“太守三千石,唯有公廉(官吏出句:童子二三人,无如尔狡)”等属对为人称道。在同学中蔡锷不仅才学颖异,其机智亦是出名的了得,以致同学常叫他“鬼精”。蔡锷的聪明才智深得先生的赞赏和偏爱,1916年蔡锷去世,老先生闻讯,老泪纵横,连说:“天不惜才啊、天不惜才!”并作挽联:“竖子竟非福,东瀛泛药;老夫偏爱才,南楚招魂。”以表对弟子的深切怀念和惋惜,以祈魂兮归来。而蔡锷对当年先生的教泽亦是念念不忘,光绪三十一年冬,蔡锷由长沙前往广西任职,顺道回到山门。其间,特意前往土桥“鳌山草堂”看望先生,并赠送镶金对联一副:“故旧千乡井;江南万户春。”提前为先生五十生日祝寿。
蔡锷的先生有一位堂兄潘厚庵,在山门境内的“务本堂”讲学,听说堂弟励贤讲堂出了个神童蔡艮寅,能诗善对,才学超群,便有面试之意。一天,堂伯来到励贤讲堂,分别即景出了“日月星三光拱照”、“手抱朱柱团团转”、“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让蔡锷应对,蔡锷分别以“公侯伯一品当朝”、“脚踏□楼步步高”、“拳头碰船头,船头动,拳头痛”应对,堂伯听后,不禁深深佩服蔡锷文思敏捷,对得巧妙,连说:神童艮寅,果是名不虚传,如加造就,日后定为国之栋梁!”
光绪十九年,应同邑举人、硖江书院主事张德昌之邀,蔡锷的先生前往洞口硖江书院担任文学教授。潘合壬、蔡锷转入离山门不远的岩塘潘氏惟道经馆就读,主讲的先生是张锡、杨静安。在惟道经馆就读时,蔡锷便寄宿在姐夫潘之盛家。1935年5月22日,蔡锷母亲王太夫人在省城长沙去世,民国政府拔专款治丧,蒋介石亲撰“甘泉怡范、淑德长芳”挽词,挽联“教义讨曹,教忠讨胡,有子为党国豪杰;知兴似王,知废似灌,吾母真巾帼伟人。”以表祭奠和褒扬。
潘合壬(1872—1939):字之湜,名啸岩,号游芳,学名合壬,佛名智净,山门岩塘(今山门镇岩塘村)人。光绪二十二年,与蔡锷、唐鉴(今洞口县大水乡人)为同榜秀才。光绪二十五年,潘合壬跟从蔡锷旅日,次年回国,在上海某海关缉查处任职,因卑视时弊,数月后辞职归乡。潘合壬返乡前,唐才常组织自力军在汉口武装起义,蔡锷主动回国参加,八月,起事失败,唐才常、林圭遇难。起义前,蔡锷受唐才常派遣,回湖南联络黄忠浩,得以幸免于难;潘合壬从海关辞职回家后,蔡锷父母前往岩塘打探蔡锷消息,潘合壬只好将蔡锷参加自力军起义,唐才常、林圭在汉口遇难的事如实相告。此时,蔡锷与家人音信断绝已有数月,山门一时谣传蔡锷死于汉口之役。
光绪二十七年,潘合壬首倡扩岩塘修潘氏宗祠,以祠代校,创办新学。光绪二十九年,宗祠扩建竣工,潘合壬为宗祠正面大门撰写三副石刻对联,正门是:“物与民胞,起点在亲九族;种桃播谷,贻谋自裕千秋。”右门:“勿空谈同胞四万万;须克型寡妻一双双。”左门:“率祖攸行,亲亲长长;熙天之命,宅宅田田。”万物皆我同胞,大爱一切生命,从身边做起;为学实用,拯同胞于水火,破除封建思想,提倡女权,一夫一妻;关爱乡亲,尊敬长辈,居有所安,业有所乐,都反映了潘合壬清末民初思想的激进,在一定程度上无不是受蔡锷的感染和影响。而将新思想、新内容作入宗祠联中,在以古宗祠林立闻名的洞口县可说是独一无二。光绪三十年,蔡锷从日本学成归国回到山门,到岩塘走访同学兼好友潘合壬,并提议将学校取名为 “有豸学堂”。 宣统二年,潘合壬升任武冈州治安乡团防局局长。首倡拆除山门无量寺,修建洋楼,创办“襟江新校”(现山门镇中学)。民国五年,蔡锷病逝于日本,在长沙举行国葬时,同学潘合壬、吴了霞,同门师兄尹穆如闻讯赶往省城长沙,参加蔡锷国葬典礼。潘合壬撰挽联:“以英年换共和,此生大勇;立正气于天地,虽死殊荣。”吴子霞:“生是英雄者;天胡薄命乎?”尹穆如:“以名德熏陶成性,要为同胞争人格;从松坡征兆发端,早识虎儿是将才。”次年,由潘合壬、尹穆如、吴子霞等人首倡,拆除原山门武安宫,修建“蔡锷公馆”。
蔡锷年少聪颖过人,才思敏捷,早已传为佳话。辛亥革命时期,护国讨袁,叱咤风云,功勋卓著,为一代之英杰,武冈山门一带无不引以为荣,角田杨家更是认为大坝上山环水绕,地灵人杰,是块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民国初年,还真的将自家的祖坟择在庄屋后的松坡上,后来杨扶云和他的三房妻室及其子杨俊民过世后,也都安葬在这里。民国六年,角田杨家、柑子塘王家等人,还将蔡家初迁时寄居的凉亭作了翻修,取名为“大义亭”,并邀请蔡锷当年的先生,武冈名儒潘锡圭为“大义亭”撰联:“大冈贯斗牛,英雄赫变无双汉;义气壮山河,忠勇浩然第一关。”此亭到1949年解放前夕被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4:55 , Processed in 0.0562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