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6|回复: 0

宋词故事之女孩情死怅坡仙——大文豪填词祭奠痴情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个作家的诗词文章经过时人或后人的多种述说或解会,从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传说。  大词人苏轼,永远就是一个被人们广为传说着的对象。他那首名作《卜算子》词里所吟咏着的,似乎便是这些现象在他人生中的折射。  现在,我们只选取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也就是按照《东坡词》里该词的小序进行叙述。①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苏轼由于跟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遂要求出补外官,但他看到地方官员在执行新法多所扰民时,心中便越发不满了。因此他把这一思想也往往发抒于诗词里,这样就更加激怒了新党,并遭受到他们的打击报复;说苏轼诽谤朝政,于是他竟被逮捕下狱了。而这时候,新党中的著名小人如舒亶、李定等必欲置苏于死地而后快,以致在我国历史上竟掀起了所谓的“乌台诗案”。所幸神宗还算是个明白人,并不想把苏轼杀害,而是把他释放了出来;只是贬谪他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而已。  自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抵达黄州,直到元丰七年六月量移汝州,苏轼在黄州贬所一共呆上了四年多的时间。  元丰五年十二月,在黄州定慧院寓居的苏轼尽管双髯如戟,但他的身心健康却都受到了严重威胁。作为才名远播的大文豪,又有着极为坚强正直的人格魅力,他常被人们甚至是少女爱慕,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温都监的女儿超超年方15岁,②长得姿貌秀丽,而且又极其聪明伶俐。尽管到了及笄这个当时法定可以出嫁的年龄,但超超却坚决不肯随便嫁人,都监见此也不敢强迫他这心爱的女儿,心说,姑且就等等再说吧。但是,当听到苏轼马上就要来临时,超超却显得极为兴奋,并且暗暗地对人说:“这才是我的丈夫呀!”由于她家临近苏的住处,她便每夜都暗暗地来到他窗外侧耳细听苏轼吟咏诗文。一旦被东坡发觉门外有人在走动并起来推窗外望时,她就慌忙快速地跑掉。这样,东坡便有意想替她物色一名读书士人,自己也好为他们顺利地结成连理作个红娘。一天,他碰到了温都监,就诚恳地说起了此事,温当即说起了他女儿的心事。东坡听罢,不觉也甚为感叹,但他当然不想耽误人家女孩的终身大事,因此,他要为她找个合适的读书人作为对象的心意也就越发坚定了。  然而没过多久,东坡却因一再受到政治迫害,竟被贬谪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广东,甚至还要渡过大海到现在的海南去。所以他一心想要成全的这一好事,也就被无声地取消了。  只是等到东坡从海南回到黄州时,知道温超超因思念他成疾而死,并葬在了沙滩东侧,东坡便不禁为之黯然神伤。联系到自己因飘泊无定的生涯而使得这样一件大好事也未能办成,从而不觉泫然泪下,并填写了一首被学生、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称为“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的好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③  按:①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以此词为王氏女子作,恐非;而《野客丛书》卷二十四则以此词为温都监女儿作。又有以为此词仅是对朝廷酷兴文字狱摧残进步文化人之控诉,似亦可聊备一说,然其并无有力证据推翻《东坡词》中小序之所记者。诚然,一本题下有“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字样。 兹为方便叙述计,即有意据以揉合众说而叙述之,著者实非敢思维紊乱说话糊涂也。② 《情史》作16岁。据一般解释,“及笄”多指15岁,一说是十五六岁;是则径说其16岁,似亦可通。③ 疏,一作“孤”;时,一作“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19:32 , Processed in 0.0664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