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68|回复: 2

转 杜鲁门总统二三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鲁门总统二三事

读书笔记之十一

杜鲁门(Harry S Truman)总统是美国二战后首任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当政十几年,且因为引导美国战胜德日等国,声望如天日。因此1945年罗斯福在任上逝世时,杜鲁门从一个名不传经的小人物,忽然一跃继任美国总统,用美国人的话来说,他脚小难穿大鞋(Having big shoes to fill)。以下几件事,摘自杜鲁门传记:《杜鲁门》(Truman – By David McCullough)。

杜鲁门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一个小城市。年轻时做过许多不同职业,虽然都还过得去,但是如果他后来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世界上大概没人会关心杜鲁门年轻时干过什么。因此杜鲁门早年可谓平淡无奇。直到近30岁时,他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当上了一名炮兵下级军官。一战结束后,杜鲁门回到堪萨斯,基本上以开服装店谋生。后来渐渐参政。多年后竟然在1944年成为罗斯福的副总统。

杜鲁门上任总统之后,所面临第一个重大考验大概就是如何令日本投降从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 虽然原子弹的巨大杀伤作用后来才被人们逐渐认识到,但是当时的杜鲁门决定使用原子弹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杜鲁门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正式使用原子弹的人,而他的名声并没有就此被损,一来是人们对当时情况的理解,二来是杜鲁门总统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后来,原子弹的制造者之一,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见到杜鲁门说过,我(奥本海默,因为使用原子弹)手上沾满了鲜血(“I’ve got blood on my hands”)。杜鲁门听了,当着奥本海默的面大概没说什么,可后来他对别人说,那个婊子养的(That son of bitch)竟然说他手上有血,他太自不量力了,如果他手上有血,我手上有什么?(大意如此,原话记不清楚了)。这是因为两颗原子弹杀死了十几万日本人,奥本海默等一大批科学家对研发原子弹很后悔,因此才借此机会向杜鲁门总统表白自己对随意使用原子弹的不满。而奥本海默这样说,则刺到了杜鲁门的痛处。很明显,使用原子弹的命令,是杜鲁门下的。因此如果任何人对日本无辜平民的死亡负责的话,杜鲁门负最终责任。而奥本海默基于良知,说出那样的话,不过是一种怅悔。但是这种话对这杜鲁门说,则就是在骂杜鲁门没良心。因此杜鲁门才非常气愤。不同的人说出话来,被人曲解,而又无法充分解释,这大概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杜鲁门的第二大难题就是战后欧洲重建。有一个著名的马歇尔计划,虽然听起来似乎是马歇尔谋划的,其实都是杜鲁门等人背后弄出来的。他们把这个计划命名为马歇尔计划,完全是出于公关考虑。马歇尔是二战后声望极高的人物,杜鲁门用马歇尔的名字,就是为了使这一计划能够得到公众支持。马歇尔计划开创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先河,是美国后来历任总统面临类似问题时的参照样板。美国后来援助伊拉克及阿富汗,就是引用了马歇尔计划的先例。

1947年美国大选,当时的共和党候选人是杜伊(Dewey)。当时的情况对杜鲁门很不利,报纸等新闻预测都是杜伊胜算大。而杜伊本人也趾高气昂,认为自己定能战胜杜鲁门。杜鲁门则励精图治,在下面扎扎实实地竞选。最后的结果是杜鲁门险胜杜伊。美国历史上这种险胜的情况多了,但是这次不同的是,某著名报纸在投票日第二天的新闻中,宣称杜伊得胜,从而闹了一个大笑话,在美国新闻史上出了大丑。

杜鲁门得胜后,延请马歇尔出任国务卿。1948年,欧洲等世界犹太人图谋建立以色列国。他们知道,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建国是不可能的。而犹太人寻求美国支持的方式,则应该让所有企图游说美国政治的人们和国家值得借鉴。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歇尔的立场鲜明,他不支持以色列建国。因此犹太人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知道国务院很难打通,但是他们通过美国的上层犹太人以及知名人士如爱因斯坦等人,悄悄地接近了杜鲁门总统。有一次马歇尔参加一个宴会,他手下的一个人把几个犹太人引荐于他,马歇尔明确表示他不能支持犹太人建国,但是他的手下人悄悄地对他说,这是总统的意思,马歇尔只能非常不情愿的表示支持总统的决定。马歇尔是军人出身,这样被人背后倒了鬼,虽然不快,但是对总统的决定坚决服从。从此事中可见犹太人的高明之处。他们不是上街四处叫喊,也不是报纸上一味大骂,而是摸清美国的政治底细,从中找出弱点,一一从内部攻破。美国的外交政策,其实应该是马歇尔主宰,而且马歇尔原来是共和党,以自己高于政治斗争的极高声望加入杜鲁门内阁算是给杜鲁门一个极大的面子。犹太人曾试图游说马歇尔,没有成功,才集中精力游说杜鲁门。而杜鲁门作了如此重大决定,竟然不敢对马歇尔直接说,一来说明马歇尔的威望,二来说明犹太人的利害。试想,如果马歇尔就此一怒辞职,则杜鲁门政府的威望将受到极大损害。而杜鲁门总统屈于犹太人的压力而介入马歇尔的外交政策,也是经过精心计算,知道马歇尔的性格,从而既满足了犹太人,又没有得罪马歇尔。
就此话题,不妨说说现在美国的情况。中国的读者大概都知到犹太人在美国控制了新闻,金融,娱乐(电影)等许多重要行业。但是这些有关大企业的总裁等人却大部分都不是犹太人。而既使是犹太人的话,这些犹太人也极为淡化自己的犹太色彩。甚至某些自由派的犹太人说自己不信犹太教,比如明尼苏达州一名前任州长,当州长之前就是一名犹太裔的搞笑明星。而他经常拿犹太人来开涮。
相比之下,美国的穆斯林人口多于一千万人,虽然如果集中选票,也能像犹太人那样把自己的代言人送到华盛顿。但是穆斯林人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是受害人的地位上,从而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运作持抵制态度,因而虽然人口众多,但是却不成气候。相比于犹太人努力与基督教认同的策略,穆斯林却无时不强调自己与基督教及犹太教的不同。他们既使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女人也都带头巾。这种凸显自己不同的策略虽然表面上被美国的基督徒容忍,但是当他们投票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这些不同点体现在选票上。另外,穆斯林人不去想办法融入美国的生活方式,而一味强调宗教的纯洁性,从而使自己控制不了金融及新闻等重要行业。犹太人则不同,它们本来就主要来自东欧,虽然他们在长相上与盎格鲁撒克逊人有区别,但是他们不论在服饰与其他生活方式上,都与基督徒没有区别。有些犹太人也非常正统刻板,但是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的宗教活动局限于自己的圈子内,从而避免了基督徒的反感。
再进一步,中国人如果想影响美国的政治,必须首先了解美国的政治结构。中国的高层应该研讨一下犹太人左右美国政治的手法。从中学习,调整自己的战略。像开放以前那种用中国的政治体制来理解美国的政治体制,从而认为美国国会不过是橡皮图章因而忽视的做法,不会得到任何实际的效果。现在的中国领导人大概懂得了美国的一些政治运作内幕。而中国人如果期望真正的让美国站在自己一边,长远来看就是应该充分利用与美国华人的关系。中国应该鼓励美国华人参政,即使这些华人对中国政府看起来并不友好,中国也不应该太过敏。要知道,让美国逐渐变颜色可不是几年的事,而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事。美国是一个没有固定性格的国家,哪个族裔能够主导舆论和真正的权利,哪个族裔就得利。美国建国之初受英国影响最大,二战之后是犹太人影响最大,以后中国人影响做大,并非不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杜鲁门,接下来他的巨大考验,就是如何处理朝鲜问题。杜鲁门虽然命令出兵朝鲜,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就定下了底线,那就是不让朝鲜战争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因此他严令麦克阿瑟不许惹怒中国。可是麦克阿瑟自己非常傲慢,他从心底看不起杜鲁门总统。因此他不顾杜鲁门的一再命令,自己擅自扩大战争,竟然把军队打到了中国边境。麦克阿瑟确实有意与中国开战。但是杜鲁门总统坚决不想扩大战争。最后他忍无可忍,在他得知麦克阿瑟决定辞职之前几小时,公开宣布将麦克阿瑟撤职。杜鲁门当时说,这个婊子养的(Son of bitch),想跟我辞职,我先炒了他(英文原话:“The son of bitch wants to resign on me? I’m going to fire him!”)。杜鲁门这样做,就是为了宣示自己的权威,表明自己是总统,因为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不合尽人皆知。后来有人就说朝鲜战争是“麦克阿瑟的战争”。当时民众都支持麦克阿瑟,因为他是二战的美国英雄,而且他本人又爱出风头。麦克阿瑟回国时,美国纽约几十万人游行夹道欢迎麦克阿瑟。杜鲁门总统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时,考虑到了自己的政治风险,但是杜鲁门总统坚持原则。后来历史评论都支持杜鲁门的决定。不然的话,美国必然被麦克阿瑟引入同中国及苏联的直接对抗。

杜鲁门还有其他几件不大不小的事值得提出来。1948年两个波多黎各独立主义者枪击杜鲁门,因为枪法不好以及身边人反应迅速,杜鲁门逃得一劫。当时白宫正在进行多年修缮,杜鲁门就住在白宫对面的另外一个楼里。当时的美国总统进出基本上没人保护,杜鲁门总统经常自己上街买东西。因此这两个刺客能够轻而易举的接近总统。这次事件之后,美国国会立法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总统保安。保安严密程度逐年越来越严。

除了这次枪击事件之外,有一天杜鲁门夫人早上突然叫人来到自己的卧室。来人看到卧室里的床居然塌了下来,杜鲁门夫人命人换了一张床。来的人对床为什么塌下来感到好奇和困惑,但是他们出于礼貌,没有问。而杜鲁门夫人自己不知为什么则红着脸。谁也不知道床是怎么塌的,但是大家都知道总统两口子昨夜同睡于此床。

杜鲁门的女儿喜好唱歌,她在纽约的著名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后来还举办了自己的独唱音乐会。有一名记者第二天在报纸上登出一篇评论,说她唱的不好。杜鲁门为此大为光火,立即写了一封信送给这名记者,把记者臭骂一通。虽然这封信没有公开,但是后来人们逐渐知道了这件事以及信的内容。杜鲁门自己后来似乎有些后悔,但是为时已晚。不过这并没有伤害杜鲁门的形象,虽然信中的词语不是总统这种地位的人应该说的,但是人们都能同情一个父亲的爱女之心。某种程度上,这件事反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杜鲁门的可爱,或许还提升了杜鲁门的形象。杜鲁门女儿后来确实没有什么出色表演,因此那名记者的评论基本上还是公道的。而且那名记者高姿态,并没有怪罪杜鲁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19:34 , Processed in 0.1704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