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9|回复: 3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网络小王子所访问的下一个星球上住着一个酒鬼。访问时间非常短,可是它却使小王子非常忧伤。
    “你在干什么?”小王子问酒鬼,这个酒鬼默默地坐在那里,面前有一堆酒瓶子,有的装着酒,有的是空的。
    “我喝酒。”他阴沉忧郁地回答道。“你为什么喝酒?”小王子问道。“为了忘却。”酒鬼回答。小王子已经有些可怜酒鬼。他问道:“忘却什么呢?”酒鬼垂下脑袋坦白道:“为了忘却我的羞愧。”“你羞愧什么呢?”小王子很想救助他。“我羞愧我喝酒。”酒鬼说完以后就再也不开口了。小王子迷惑不解地离开了。在旅途中,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些大人确实真叫怪。”
    ——摘自法国名著《小王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坏习惯是一个人的人格的一部分接受它才能更好地改变它
    “本来,昨天安排好了今天的计划,但忽然间不想干了,于是放纵自己,一整天在单位什么正经事都不做,只是晃着。下班了,没人指责自己,但自己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黑洞,觉得真是可怕。”
    “我是个胖子,知道减肥的最有效方法是:少吃多动。大多数情况下,我还能控制住自己,但情绪一低落就会敞开肚皮大吃一顿。减肥计划中止了,自己心里也充满失败感。”
    “我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工作,平时都是挂在网上,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一遍遍地刷屏,哪怕眼睛发疼两腿发麻都不肯停下来。”……
    “以上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事人没有自控力,让坏习惯成了他们的主人。”广州朴实管理咨询公司的资深培训师何长明说,“在我近10年的培训中,如何增强自控力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增强自控力并改变坏习惯可以说是一门科学,”正在写关于自控力专著的何长明说,“与一般的理解不同,改变恶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和恶习较劲,接受恶习。因为,积习就是你的本性,恶心代表着你内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
    “无论你现在怎么痛恨坏习惯,它一定曾让你获益。”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袁荣亲咨询师说,“认识坏习惯的这一特点,是改变它的第一步。”
    某私营公司的文秘小刘有一个坏习惯:什么文件,她都会拖到最后的一刻才会拼命做。譬如,公司周一开了次会议,老总让小刘最迟周四交上整理好的会议记录。无论周一、周二时间多么宽裕,小刘都不会先完成这份记录。她经常是一天十次、二十次地在电脑上打开一个文件,但每写几个字就会停下来,一个字都写不下去。直到周三的下午,她才会在电脑上对着键盘一通狂敲,如果下午完不成——这对小刘是家常便饭,她就会拖到晚上,搞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夜里一两点才下班。周四,她一定会一早来到单位,红着眼睛、带着一脸的疲惫把报告亲自交给老总。
    小刘下了无数次决心,发誓要改变自己这一作风,但一年年下去,没有任何效果。
    袁荣亲说,小刘知道,这是一个恶习。但她一直没有想过的是,这个恶习给她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同事们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这个称号传到老总耳朵里,老总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这些好处成了奖励,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
    这个恶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小刘的爸爸对小刘要求很高,上学的时候,每次做完作业,她爸爸都要检查一遍,一发现差错,爸爸会狠狠地批她一顿,斥责她不努力不认真。
    最后,小刘发展出应对办法:熬夜在最后一刻才把作业完成。这样,即便爸爸检查出了错误,但因为知道小刘熬过夜,不仅不斥责她,反而会夸她用功。公司里其实也一样,老总是男性,面对老总就仿佛是面对老爸,小刘害怕老总斥责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应付方法应对老总。
    “某一方式让自己在过去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现在会无意识地去习惯运用它。”袁荣亲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刻舟求剑’。”
    ——————————————————
    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必然会经历以下这个循环:
    行为发生————得到奖励
    强化
    如果这个循环只有一次,那么一个习惯不可能产生。习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一次次产生强化,让当事人产生了一个自动思维“如果我重复这个行为,可以再得到奖励”。
    强化包括奖励和惩罚。如果重复某种行为,当事人得到奖励,那么他就会养成做这件事情的习惯;如果你重复某种行为,当事人得到惩罚,他就会养成不做某事的习惯。
    譬如,把小白鼠放在笼子里,每当它走到笼子口时,就电击它。这样的次数重复多了,再撤销掉电击,这个小白鼠仍然不敢再靠拢笼子口。这是一种负向的强化,结果就是让小白鼠不再做某种行为。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大量的这种例子。一些人对做某些事充满了恐惧,原因就是他们在以前因为做类似这种事情时遭到过严厉的心理惩罚。
    小张25岁了,还从来没有和女孩子谈过恋爱,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在心理咨询室,他最终发现,原来是5岁时一件很小的事情的结果。当年,他去邻居家摘了一朵花(很小的孩子是没有偷的概念的),但年轻的女邻居却闯到他们家里,对小张的父母大吵大闹,指责小张是个“小贼”。以后,这个女邻居见到他也是一副鄙夷的态度。小张从此开始惧怕年轻女人,这种惧怕最终成了习惯并泛化到他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让他不敢和年轻女人打交道。
    在小张看来,他不和年轻女人打交道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避免年轻女人对自己的侮辱和指责。但他忘记了,这是他很小时候的经验,那时候他没有能力去反击,去保护自己,理性地看待“偷花”这个指责。但现在,他长大了,他完全可以理性地面对年轻女人了。
    不过,没办法,袁荣亲说:“人就是非理性的,人们都是根据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些信条发展出的自动思维左右了我们现在的行动。这听起来很荒诞,但这就是事实。”
    积习为何难改?
    袁荣亲说,习惯其实就是个性的基础,而个性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说是“习惯决定命运”。
    某外资公司的一名男性管理人员庞先生说,他相信“习惯决定命运”这种说法。庞先生从小极其聪明,上学从来都是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在班级甚至年级名列前茅。但他说:“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选择让自己笨一点,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名列前茅,这样我就会形成努力的习惯,而不是现在的习惯性思维‘我稍微努力就能做到最好’。一般聪明加努力的习惯,要远比聪明加不努力的习惯要好。”
    庞先生做过很多尝试,想培养努力的习惯,但一直未能成功。积习为何如此难以改变呢?
    北京大学心理系的钟杰博士说,最新的神经研究发现,每一个“积习”在大脑中都对应着一个神经回路。轻微的习惯,相对应的神经回路的“刻痕”也比较轻。持久的习惯,相对应的神经回路的“刻痕”也比较重。并且,那些刻痕比较重的神经回路可以说有了独立的生命力,它们自己启动后,我们就会忍不住去重复相关的行为。那么,是不是说,积习就没有办法改变了呢?    ——————————————————————
    恶习的第二个好处:立即满足愿望
    这种“刻舟求剑”当然不成立。在袁荣亲的建议下,小刘试了下当天的任务当天去完成。结果,她发现老总对她赞不绝口,既没有刻意挑她的错,也没有给她提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刻,小刘明白了,老总不是父亲,她没有必要把过去在家里的习惯带到单位中来。
    除了“刻舟求剑”式的好处外,恶习普遍还有另外一种好处:愿望立即得到满足。
    在超市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小孩子哭着闹着要好吃的好玩的,父母不给买就不罢休。“我必须现在就得到”,这是小孩子们最典型的心理。小孩子们的视野比较小,他们要做的事情,要负责的事情并不多,只要“愿望立即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开心起来。
    但是,成人不同。成人同时需要进行几件事情,而且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时候,成人就必须有“延迟满足”这个意识。这是成人和孩子最大的区别之一。
    但实际上,很多成人其实和孩子一样,他们心中泛起一个愿望,就希望立即得到满足,他们根本没有“延迟满足”这个意识。譬如,一些白领一坐到电脑前就迫不及待地先打开电子邮件或QQ、MSN等聊天工具,看看有没有朋友给自己留言。一旦发现有,不管是多么无足轻重的话,他们都会立即回话。至于正职的工作,就一直拖了下去。
    心理学家认为,“延迟满足”与父母的训练有关。在幼儿期,如果父母对其大小便的训练不严,孩子想大小便就随处解决。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后就会既缺乏纪律感,也缺乏“延迟满足”这种意识。他们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即得到。(二)接受恶习:它必然对应着一种“次人格”
    恶习的对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发誓改变恶习的人也很容易有这样的观念:我必须控制住自己。
    但何长明说,这是对自控力的一个最大误解。当我们说“控制”时,就是将坏习惯当作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来看待。我们将坏习惯当作自己生命中的一个敌人,发誓要击败它。但实际上,所谓的击败不过是压抑。但它有时会被击败,但日后它还会发起攻击。这就好比是弹簧,你压抑得越厉害,它反击的力量就越大。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网络成瘾者等人群在改变坏习惯时一而再、再而三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坏习惯都有其好处。不仅如此,实际上,每一个坏习惯实际上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们自己的深层需要。
    前面说的小刘的例子,她之所以总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既是为了逃避老总的指责,也是为了赢得老总和同事的赞誉。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整日沉溺网络,要么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爱,要么是学习压力太大了,一遍遍地重复学习实在太乏味了。
    何长明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如果认真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生活。当你理解这一点时,就会带着感激的心去面对你本来仇视的缺点和恶习,开始把它们当作朋友来看待。这时,你就不会再像面对敌人一样试图去击败它们,而是去接纳它,了解它。这其实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你的一个“次人格”。当你这样做时,这个次人格中所蕴涵的能量就会被我们接受,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当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何长明说,这个过程被称为“次人格整合法”。
    把恶习当朋友来接纳
    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你必须在周末写出报告,否则会付出代价。但你却呆呆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空空如也,一个字也不愿意敲。你一会儿打开旅游网站,一会儿打开爬山网站,所有的内容你都看过了,但你还是一遍遍地刷新网页。你强烈地谴责自己,发誓再也不做这些无聊事了。但过了一会儿,刚写了几个字,你又开始刷新电脑网页了。
    那么,换个方式。仔细地聆听一下你内心的声音,你会听见,你心中有一个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烦躁和劳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娱乐了。现在,你要感谢这个“次人格”对你的关心和帮助,告诉它你一定会去。但此时此地,你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完成。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纠缠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诺。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当作朋友来看待,这样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这样的人不是试图控制或压制一些缺点,而总能从它们当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如果不这样做,而是整天强迫自己完成这个义务,完成那个责任,那么,一个人就会发展出很多个与自己的主人格相敌对的次人格。从意识上看,这个人似乎很负责,很正常。但从潜意识看,这个人的内心中会有很多冲突。碰到这种情况,何长明说,他就会尝试用“次人格整合法”对他进行治疗。这个方法的宗旨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对我们都是有帮助的,我们必须把它们当作朋友来接纳。
    但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胆怯、苦恼、恐惧、愤怒等脆弱的一面采取无视或排斥的态度。比方说,有一天早上醒来,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过你,要忘掉这种不好的感觉,对自己大喊几声“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号,用这种积极暗示压下内心那个无助而孤独的自己。这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终会造成次人格与主人格的分裂。次人格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下去,但说不定哪一天,它会来一个大爆发。
    何长明说,在培训课上,他从不会教学员做压抑性暗示,而是教学员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理解自己脆弱的根源,并从这个根源入手来解决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培育好习惯:兑现承诺,从小处做起
    学会了和“次人格”对话,又找到了改变习惯的使命,是不是就OK了呢?
    绝非如此。尽管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但改变恶习仍需要一点:立即去做。
    因为,每一个旧习惯对应着的神经回路是无法消失的,只能靠新习惯打造更强大的新神经回路,用新的神经回路去战胜旧的神经回路。
    新的神经回路一开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战胜旧的神经回路,最好采取一些聪明的策略。
    第一、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规定一些小的任务。譬如,查出明天要拨打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资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着开始工作。
    一开始不要急着作大的决定,要慢慢开始,在一些小的方面向自己作出承诺并且遵守这些承诺。让你的内心引导你作出承诺。承诺一旦作出了,无论是怎样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何长明说:“当你作出承诺并履行承诺时,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满意,你作出及履行更大承诺的能力就会增加,简单地说就是你会越来越自信……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知道什么该做,并真的那样做了,你会觉得很开心,你会对自己很满意,会获得心灵的宁静。”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分裂是最大的痛苦,堤坝分裂会导致洪灾,地表的分裂会导致地震,山峦的分裂会带来山崩,爱情的分裂会带来离婚,同样你和自我的分裂会带来一生的痛苦和遗憾。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知道该怎么做却没有去做,你会自责,你会对自己不满意,你会觉得自己是渺小的、不讲信誉、不可信,总而言之,就是你开始不信任自己,自信心降低了。
    第二、每天必须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经给自己作过很多承诺,但都没有坚持下来。那么,不要想一天把它们全实现。试着每天只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一件事。这很容易实现,而实现的喜悦就是一种强化,会使你的新习惯更强大。
    第三、每天必须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坏习惯,你成了它们的奴隶。不要企图一天把它们全消灭,试着规定自己每天必须不做其中一个习惯。
    第四、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事件。每个未完成事件都会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无论这些事情多么不起眼。
    第五、有决定胜过没有决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他干脆一年一年地什么都不去做。你试图去梳理你的这些想法,却一直没有梳理清楚。
    那么,无妨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想法,只要它是你内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给别人看的。就从它开始去做,去为它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做,总比坐着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1-22 20:59 , Processed in 0.0624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