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4|回复: 0

[文心阁讲义] 文心阁第九讲 诗词里的虚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6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阁第九讲     诗词里的虚实

我们文心阁的课呢,讲过了情景,今天该讲虚实了。下节课,我们来讲如何写好绝句。我们开始今天的讲课了哈。 今天是诗词里的虚实

我记得我们讲过诗家语,大家还记得么,诗人写诗会用专门的语言,我们讲了诗家语的特点,但是我们一直没讲如何做到诗家语。其实要做到诗家语很简单,只需要掌握四个字即可:情景虚实。情景呢,我们讲过了情景相生。今天我们就来讲下虚实。
一般讲虚实呢,我总会用一首诗来讲解。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诗:

无题
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李商隐无题诗的第四首,相信大家都看过这诗,也看过这诗的解释。但是一般书上的解释、网络上的解释是错误的。我们先来看下网络上的解释。
【诗文解释】: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这是从诗文字上来解释的。
说他错误呢,是有原因的。我昔日曾和朋友交流诗词写作,说要避开把诗歌写成大白话,首先就要学会,在诗中使用情景,用景语来传情;或者是诗中体现虚实;又或者是情景和虚实结合使用。
我们来看李商隐的这诗,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哪些又是虚实结合的。这诗是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这里的刘郎是说东汉时刘晨,他和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是实写“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这两句前一句是虚写,后一句是实写。
古代人是用什么为书写的工具呢?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用打字的形式也不会用钢笔铅笔哦。古代是用毛笔。
需要解释一下,墨未浓是啥意思。古人书写文字都用毛笔,先将墨倒入砚台中,以松香磨匀。墨未浓是因为作者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未磨浓。
第三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其实就是虚实结合的体现。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么一个写作经验“好的诗词贵在虚实结合”。那么我们下面要介绍两点虚实在写作上的运用。

一、虚实在写作上的运用
(一、1、)化虚为实
这个我们以前讲过,其实就是诗词写作技法中的比的方法。也叫以实写虚。要表达的情感是抽象的,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出来。这个就叫做化虚为实。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又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汪伦的深情厚谊,形象而生动。
诗人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形容内心的思想情感,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绝,用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限“闲愁”。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写作时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些都是例子。但都是词,我们下面选一首绝句来讲解: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

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

(一、2、)化实为虚
(一、2、)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莲花山)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轼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韦庄有首诗我比较喜欢
伤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从第二句一直到第六句,全是描写过去的场景,都是虚写。就是因为有这些句子的铺垫,那么结尾实写“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才更有韵味。
这里 要给大家提个醒哦,今日乱离俱是梦,这里的俱字是平,在上平七虞,千万要记住哦。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又如: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持帆席,枫叶落纷纷。
诗里的设想的场景,未来的场景都是虚写。

什么是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那么我们来讲下,化实为虚。刚才我们讲的是化虚为实,这个别搞混了哦。
化实为虚,就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描写,把情思藏在景物的描写里。看是在写景,其实是在抒情。
例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

二、化实为虚的两种主要方式
 一是利用谓词。——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炼字。写诗填词要炼字,这个大家都常听说到。那么炼字炼哪些字?一般是炼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除了“咽”和“冷”两个谓词外,别的都是具体的词,都是景物。靠了这两个谓词把幽静深僻的境界写出来了。
“咽”是吞咽,声音比较低沉,在热闹场合这种低沉的声音不容易引起注意,所以从咽里显出幽静来。“冷”指阳光的微弱,因为山的深僻,才显出日色的“冷”来。连接名词之间的动词或者形容词,通过炼这样的词,来体现诗的内涵。

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说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的,只有柳树;这就具体,并从中透露出生活的单调寂寞来,用“同”和“共”两个谓坷,化实为虚。要是说生活很单调很简陋,显得抽象;说成醒来听见猿声才知道后半夜,看见花开才知道又是春天。

二是利用集锦的修辞手法。
这里讲化景物为情思,是靠适用谓词,这是指一般情况说的。也有光堆砌景物而不用谓词,同样能化最物为情思,----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种化实为虚的方式,也是我们讲过的集锦的修辞手法。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六样事物排在一起,中间不用谓词,那就靠事物的排列来显示情思,要是排乱了一样事物就不行。鸡声是天亮前的鸡叫,鸡一叫,客店里的旅客就要起来赶路,这时候,太阳还没出来,天上只有月亮。赶路人的脚迹,印在板桥上的霜上。显得霜浓,天已冷。这六样事物靠着恰当的排列帮助我们理解它的含义,从而透露出旅客赶路辛苦的用意。这就从景物中见情思。
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化实为虚的方式就是结合景物,运用谓词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典型代表有诗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花和梦之间用轻似,思雨和愁之间用细如。一个轻一个细,体现出了全词的内涵。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词里虚实的关系:
1、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最出名的一首绝句,就是人面桃花。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两句虚写,写的过去的场景。后两句实写,虚实结合。突出主题。两者正好场景相反,一个场景中有人面,一个场景里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了。
这首人面桃花被后人演绎了好多首。我给大家发上一组,写的最好的

《忆王孙|那年春》
「崔护」
重来我亦为行人,长忘曾经过此门.去岁相思见在身,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桃花女」
落花时节不逢君,空捻空枝空倚门.空著眉间淡淡痕,那年春,记得儿家字阿莼.
「桃花」
等闲烟雨送黄昏,谁是飞红旧主人?也作悠扬陌上尘,那年春,我与春风错一门.

写这组词的人,当年还是个小女生,据说还是在上大学期间。前段时间,我也突然想起了这首诗,也写了首绝句,当然比不上这一组哈。

也写桃花问
可还记得那家门,门外桃花似雪痕。
记否当时桃萼女,那时柔婉那时真?

说明我们中年人也有这样的情感哦。

2、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我们这课开头用了一首律诗来讲解虚实,那么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来看首律诗。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第一联是实写,苏武遇到来接他回去的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第二联是虚写,用两个场景来概括了,他十九年在匈奴那度过的岁月。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第三联呢,则是虚实结合。看到回朝时候的楼台依旧,但甲帐全无,想起了自己出使的时候,正直壮年,回来后却人到暮年。
最后一联,发出感叹。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时光不还。

下面的时间呢,我索性多讲一些。讲下绝句里的一个好玩的现象:时间和空间在绝句中的一种巧妙的运用。

古人写诗呢,经常会用一些比较巧妙的手法:那就是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来深化主题

1、古人的一些巧妙的手法: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来深化主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个是利用时间上回环:同样是夜雨涨秋池的时候,利用这个回环,来升华主题情感

刘皂的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个是利用空间上的回环:说诗人客居并州十年了,夜夜想念着家乡,但他快回到家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已经不知不觉中把并州当做了自己的故乡虽然空间上有回环但是读起来,耐人品味李商隐的那首也是,时空上回环了,但是读起了也是不嫌烦琐,并且味道醇厚。

这两例子都是唐人在这方面的作品,宋人在学习这种手法的时候,也有不少作品,如:
与宝觉宿龙华院
宋 王安石
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
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

王安石写过一首春风又绿江南岸,不知道大家还记的不?
其实王安石不仅仅忘不了这个,他还忘不了当时居住的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老於陈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
忆我小诗成怅望,钟山只隔数重山。

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
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

其他的大家自己找来读下吧

听雨
宋 杨万里
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同样的雨声把诗人的情感拉回到了过去,同时也深化了主题情感

这类手法呢,不仅仅古人会用。现代人也会用,但是现代用的只是在文字上出现重复,却没有把握住时空和空间上的回环。
题深山独乐图
现代网络诗友
云松倒挂掩危亭,林鸟轻啼我自听。
半卧闲吟山亦醉,山还笑我亦劳形。
又一首
四方云水四时风,人道山空山不空。
我抱山时山抱我,幽怀独与此山同。
在词汇上重复,虽然重复的极有味道,但稍欠不足。缺少诗的立体感。诗的主题形象不丰满,缺少诗的厚重感。当然了,我这是看人挑水。如果换我来写,也是如此。我也写过类似的作品


作者:柳三
心随明月照天山,君去南疆何日还?
莫恋异乡明月好,故乡月胜异乡圆。

这首诗是的过去写的。
其实我们和古人的差距在于我们无法做到古人的写诗的高度,因为我刚举的古人作品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这是没可比性的哦。我们无法做到每一首作品都写的很精美,同样古人也无法做到。
今晚的课,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专门来讲绝句的写作,大概用时两三节课吧。所以今晚不留作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4-12-22 11:14 , Processed in 0.0902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